CN116887287B -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287B
CN116887287B CN202311102628.8A CN202311102628A CN116887287B CN 116887287 B CN116887287 B CN 116887287B CN 202311102628 A CN202311102628 A CN 202311102628A CN 116887287 B CN116887287 B CN 116887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edge node
service dat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26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87287A (zh
Inventor
王鑫
孙晓宇
朱龙昶
高峰涛
赵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26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7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87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87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通过引入边缘节点为高铁上的终端等场景下的终端提供业务数据,减少了终端经过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的信令交互,从而极大缩短了业务交互过程的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方法包括: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第一业务数据是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到的,并且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覆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会乘坐高速铁路出行。随之而来的是,乘客在高铁上使用移动网络上网的场景也越来越多,例如在高铁上通过手机等等终端设备使用移动网络浏览网页或浏览视频。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运行时速非常快,例如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目前终端设备在高铁上获取用户需求的业务数据例如网页或视频数据的过程为终端设备可以发起数据访问请求至距离用户最近的基站,基站将数据访问请求转发给核心节点,再由核心节点经过基站将包含请求的业务数据的数据访问响应返回给终端设备。
然而,由于核心节点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较长,即核心节点发送数据至基站的耗时较长。并且由于高铁行驶的速度很快,导致手机可能会多次切换基站,导致核心节点需要多次向不同的基站发送数据,才能实现终端获取到最终数据,如此,显著增加了终端最终从核心节点侧获取到数据的时长,使得高铁场景下乘客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数据通信业务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通过引入边缘节点为高铁上的终端提供业务数据,减少了终端经过基站与核心网设备的信令交互,从而极大缩短了业务交互过程的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了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方法包括: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第一业务数据是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到的,并且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可以理解,边缘节点通常是指那些离用户很近的、不在数据网络的主干网络上的节点。即边缘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相比核心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更近。例如,一个边缘节点可以与多个基站建立连接,如与高铁沿线相邻的多个基站建立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进而,如果第一边缘节点中预先存储有所请求的业务数据便直接将该业务数据经过基站例如第一基站返回给终端,而无需与距离较远的核心节点交互。那么,由于边缘节点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可以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中,第一边缘节点可以为沿着高铁沿线的部署的多个边缘节点中的一个,一个边缘节点可以连接沿着高铁沿线相邻的多个基站。上述核心网节点为数据网络的主干网络中的节点,核心网节点用于提供各种APP、业务和服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
例如,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可以表示终端处于高铁场景。第一速度可以为250km/h,预设加速度范围表示加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即加速度稳定,预设方向范围表示终端的运动方向相对固定(即对应于高铁行驶方向相对固定)。若满足这些第一条件则判定为高铁场景,从而开启高铁优化开关,以降低业务数据的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判断终端是否满足计算条件,其中,计算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计算能力为预设计算能力,终端被允许获取终端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包括终端的定位信息和惯性数据,惯性数据包括加速度和速度;对应于终端满足计算条件,终端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例如,预设计算能力可以表示终端的处理器性能较高或存储器容量较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业务请求。此时,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不需要在多个基站之间迁移,仅通过第一基站就可以完成该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并且终端与第三基站建立连接,其中第三基站与第一基站相同或不同;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其中,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将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三基站,并指示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边缘节点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二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为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的。此时,终端发起的第一业务请求可以在多个基站之间迁移,相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可以在多个基站间迁移,并在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完第一业务数据的所有数据包后,由第一基站将第一业务数据返回给终端。该多个基站可以为沿着终端运动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基站,该多个基站均可以与第一边缘节点建立连接。如此,终端切换连接的基站过程中,终端是向切换前的基站发送切换消息,且基站是向边缘节点发送切换消息,该过程中基站无需向核心网节点发送消息,降低了消息往返路径和时延。类似的,在第三基站与第一基站不同时,在终端连接的基站由第三基站切换为其他基站时,终端可以向该其他基站发送切换消息,以指示第三基站将接收的数据包迁移至该其他基站。例如,各个基站从终端接收的切换消息,或者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的切换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业务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其中,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确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终端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如此,本申请可以针对性的对高铁用户进行网络数据通信的优化处理,有利于高铁优化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预设运动路径可以为高铁上的终端的运动路径,即高铁的运动路径;此时,判定终端的运动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指的是判定终端的运动路径与高铁的运动路径是否一致。预设运动状态可以为高铁上的终端的运动状态,即高铁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等,如符合则一致,反之则不一致;此时,判定终端的运动速度核运动方向是否符合预设运动速度和预设运动方向,指的是判定终端的运动状态与高铁的运动状态是否一致,如符合则一致,反之则不一致。那么,如果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则第一基站判定终端处于高铁场景,即终端需求在发起业务请求时进行高铁优化,来降低业务网数据的传输往返路径和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其中,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确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终端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类似的,如果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路径,终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符合预设运动速度和预设运动方向,则第二基站判定终端处于高铁场景,即终端需求在发起业务请求时进行高铁优化,来降低业务网数据的传输往返路径和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通过UE辅助信令携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路径,链路网络性能指标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状态;通信信息用于第一基站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可以理解,信道质量信息可以反映终端的基站切换规律,以表示终端的运动路径。即第一基站可以基于终端当前的通信信息判定终端是否处于高铁场景,即高速且稳定移动。此时,终端是向第一基站发送业务请求并接收业务数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路径,链路网络性能指标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状态;通信信息用于第二基站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即第二基站可以基于终端当前的通信信息判定终端是否处于高铁场景,即高速且稳定移动。此时,终端是向第二基站发送业务请求,但是业务数据经过多个数据迁移后经过第一基站发送给终端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质量信息(也称为第一类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链路网络性能指标(也称为第二类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方法包括:第一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数据,其中,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可以理解,边缘节点通常是指那些离用户很近的、不在数据网络的主干网络上的节点。即边缘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相比核心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更近。例如,一个边缘节点可以与多个基站建立连接,如与高铁沿线相邻的多个基站建立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进而,如果第一边缘节点中预先存储有所请求的业务数据便直接将该业务数据经过基站例如第一基站返回给终端,而无需与距离较远的核心节点交互。那么,由于边缘节点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可以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节点可以为沿着高铁沿线的部署的多个边缘节点中的一个,一个边缘节点可以连接沿着高铁沿线相邻的多个基站。上述核心网节点为数据网络的主干网络中的节点,核心网节点用于提供各种APP、业务和服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从终端接收第一业务请求。此时,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不需要在多个基站之间迁移,仅通过第一基站就可以完成该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从第四基站接收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为第四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的;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包。可以理解,第一基站接收到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到的第四数据包,以及在第一基站之前终端连接的几个基站迁移给基站的数据包(如第四数据包)。例如,第四基站为从第一基站接收用户的第一业务请求的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确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终端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即在终端通过第一条件判定出终端是否处于高铁场景时,第一基站可以选择是否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而在终端为判定第一条件时,即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处于高铁场景时,第一基站自身可以判定终端是否处于高铁场景,来选择是否向第一边缘节点发起第一业务请求。如此,本申请可以针对性的对高铁用户进行网络数据通信的优化处理,有利于高铁优化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基站从终端接收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路径,链路网络性能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状态;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基站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第一业务请求是第一基站在判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第一基站将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通过第一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并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第一分类器基于第一基站已经接收到的高速列车上的各个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训练得到,预设运动路径为高速列车的运动路径。例如第一分类器可以通过申请网络模型等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第一基站将终端的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输入预训练的第二分类器中,并通过第二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其中,第二分类器基于与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预设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训练得到,预设运动状态为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运动状态。例如第二分类器可以通过申请网络模型等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基站将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并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该参数可以为模型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第一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终端的设备信息。如此,在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该终端的设备信息之后,可以对该终端发起的第一业务请求进行解析,并查询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可以理解,终端向第一基站上报的第一信息或者通信信息的消息中可以包含终端的设备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方法包括:第二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第二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业务请求;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二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第二基站从终端接收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第一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连接至第三基站;第二基站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可以理解,由于边缘节点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通过第一边缘节点提供第一业务数据,相比于通过核心网节点提供第一业务数据,可以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确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终端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基站从终端接收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路径,链路网络性能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状态;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二基站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第一业务请求是第二基站在判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第二基站将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通过第一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并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第一分类器基于第二基站已经接收到的高速列车上的各个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训练得到,预设运动路径为高速列车的运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第二基站将终端的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输入预训练的第二分类器中,并通过第二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其中,第二分类器基于与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预设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训练得到,预设运动状态为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二基站将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并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终端的设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边缘节点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二数据包。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边缘节点,方法包括:第一边缘节点查询是否存储有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边缘节点中存储有第一业务数据,边缘节点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并且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可以理解,由于边缘节点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通过第一边缘节点提供第一业务数据,相比于通过核心网节点提供第一业务数据,可以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从第一基站接收第一业务请求,第一业务请求为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从第二基站接收第一业务请求;第一边缘节点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包;第一边缘节点从第二基站接收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其中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连接基站由第二基站切换为第三基站;第一边缘节点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二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中包括第一业务数据。例如,上述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是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到当前的第一业务请求之前获取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包括:第一边缘节点基于网络切片技术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例如,网络切换技术可以按照不同的应用和服务需求,把一条物理网络分割成多条独立的逻辑网络,在不同的切片上运行不同的业务应用,以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性能保障和业务定制化的目的。即采用网络切片技术,本申请中第一边缘节点中可以预先获取特定的APP、服务或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用户高频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热门的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数据。例如,网页浏览业务或视频浏览业务等业务的数据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用户为处于行驶的高速列车上的用户。可以理解,高铁中的用户使用上述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的频次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未存储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第一边缘节点将第一业务请求重路由至核心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第一业务数据。那么,只有在第一边缘节点中当前未存储被请求的业务数据时,第一边缘节点才需要向核心网节点进行信令交互,以获取该业务数据,再将该业务数据返回至终端。相比于常规技术,本申请中基站与核心网节点之间的交互信令极大程度的减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解析出第一业务请求中的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边缘节点查询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边缘节点查询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与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与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将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作为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按照预设周期统计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和请求时间,一个被查询的目标IP地址对应一个请求时间,地址信息包括: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第一边缘节点确定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满足更新条件;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与统计结果对应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全部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相同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从第二基站接收并存储终端的设备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包括终端、第一基站、第一边缘节点和核心网节点的通信系统,方法包括: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第一业务数据是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到的,并且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基站,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业务请求;终端与第三基站建立连接,其中第三基站与第一基站相同或不同;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其中,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将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第三基站,并指示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与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第一边缘节点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二数据包,第一数据包为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中包括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包括:第一边缘节点基于网络切片技术从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用户高频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热门的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数据;目标用户为处于行驶的高速列车上的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其中,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对应于终端未判定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确定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终端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核心网节点获取第一业务数据;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判断终端是否满足计算条件,其中,计算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的计算能力为预设计算能力,终端被允许获取终端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包括终端的定位信息和惯性数据,惯性数据包括加速度和速度;对应于终端满足计算条件,终端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通过UE辅助信令携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路径,链路网络性能用于反映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基站将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通过第一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并根据信道质量信息更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第一分类器基于第二基站已经接收到的高速列车上的各个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训练得到,预设运动路径为高速列车的运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二基站将终端的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输入预训练的第二分类器中,并通过第二分类器判定终端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是否符合预设运动速度和预设运动方向,其中,第二分类器基于与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预设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训练得到,预设运动状态为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运动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未存储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第一边缘节点将第一业务请求重路由至核心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向第一边缘节点返回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解析出第一业务请求中的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边缘节点查询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第一目标IP地址,第一边缘节点查询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与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对应于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与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将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作为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第一边缘节点按照预设周期统计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和请求时间,一个被查询的目标IP地址对应一个请求时间,地址信息包括: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第一边缘节点确定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满足更新条件;第一边缘节点从核心网节点获取与统计结果对应的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地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全部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相同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应于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第二基站向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终端的设备信息;第一边缘节点接收并存储终端的设备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之一,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及其任意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对第五方面至第七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UE辅助信令的交互示意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网络节点的硬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高速铁路中的交通工具可以称为高速列车或高铁等,其速度可以达到250公里/小时(km/h)以上例如350km/h。其中,本申请中用户或终端(或称为终端设备)处于高铁内,指的是在高铁行驶状态下用户或终端处于高铁的车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应用于高铁场景下用户使用终端在移动网络下运行某些应用程序(APP)、服务或业务的场景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应用于非高铁场景下终端使用APP、服务或业务的场景中,例如应用于用户处于人流密集的商场、车站、机场等场所下使用终端的场景中。此时,终端可以未移动,或者移动速度较慢或者运动方向变化不稳定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将用户或终端处于运行态下的高铁车厢内,可以称为用户或终端处于高铁内。本申请将在高铁车厢内的用户可以称为高铁用户,不在高铁车厢内的用户称为非高铁用户。本申请将用户在高铁内的场景可以称为高铁场景,用户不在高铁内的场景可以称为非高铁场景。
参照图1所示,为传统高铁内用户的数据交互架构的示意图。该架构中包括高铁10,在高铁10内使用终端100的用户,多个基站200如基站200-1、200-2和200-3以及核心节点300。其中,上述核心节点300用于提供业务数据,是数据网络(internet)中的节点设备例如服务器节点。具体的,在图1示出的架构中,终端100可以通过基站200直接与核心节点300进行业务交互。例如,终端100可以发起数据访问请求,经过距离用户最近的基站例如基站200-2转发给核心节点300,再由核心节点300经过基站200-2或其他基站将包含请求的业务数据的数据访问响应返回给终端100。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核心节点还可以称为核心网节点、核心网设备等其他名称,边缘节点还可以称为边缘设备、边缘计算节点等其他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那么,由于高铁的移动速度较快,因此短时间内移动距离较大,导致终端100短时间内进入不同基站的覆盖范围。因此,在高铁内终端100请求访问数据时,可能需要在多个基站间频繁切换,即终端100频换切换不同基站200与核心节点300交互,将造成路由更换频繁。那么,在图1示出的传统数据交互架构中,当切换频繁发生时,由于访问数据在数据网络的核心节点300中,因此终端100经过多个基站200与核心节点300交互。
具体的,在终端100进入基站200-1的覆盖范围时与基站200-1建立连接,并经过基站200-1向核心节点300发起业务请求。核心节点300向基站200-1返回该业务请求的数据包。在终端100的快速移动进入基站200-2的覆盖范围时,终端100向基站200-1反馈切换消息指示当前切换至基站200-2,由于数据包的发送需要一定的时长,所以此时存在核心节点只向基站200-1发送了部分数据包,即数据包并未完全发送完毕,进而,基站200-1可以向基站200-2发送已经从核心节点接收的部分数据包(记为数据包1)进行数据迁移,并向核心节点300反馈切换消息指示当前终端100切换至基站200-2。进而,核心节点300根据反馈切换消息继续向基站200-2继续传输上述业务请求对应的其他数据包,或者在基站200-2重新向核心节点300发起该业务请求时再继续向基站200-2返回该业务请求的其他数据包。以此类推,终端100发起的业务请求,可能需要切换多个基站才能与核心节点300完成业务数据传输。如此,导致基站与核心节点300之间交互的信令较多,而核心节点300到基站的传输路径较长,从而导致核心节点与终端之间的数据往返时延较大。即业务相关信令在终端100、多个基站200与核心节点300之间传输的传输路径较长,产生较高的数据往返时延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方面可以判定用户是否在高铁上,从而确认需要对哪些用户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另一方面,本申请需要解决已识别的高铁用户的数据业务质量如何提升的问题,即解决高速移动过程中数据往返时延的问题。
具体的,针对高速移动过程中数据往返时延的问题,本申请可以引入边缘节点,边缘节点通常是指那些离用户很近的、不在数据网络的主干网络上的节点。即边缘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相比核心节点距离用户的距离更近。例如,一个边缘节点可以与多个基站建立连接,如与高铁沿线相邻的多个基站建立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边缘节点可以用于存储高铁用户的高频使用的业务服务APP、热门应用APP等业务数据,例如有网页访问业务数据。如此,在确定出终端处于高铁车厢内向基站发起数据访问请求时,基站可以转发给其连接的边缘节点例如最近的一个边缘节点。进而,如果边缘节点中预先存储有所请求的业务数据便直接将该业务数据经过基站返回给终端,而无需与距离较远的核心节点交互。可以理解,由于边缘节点中存储的是用户高频使用的业务数据,且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如果边缘节点中未存储所请求的业务数据,该边缘节点可以将数据访问请求重定向到核心节点,以由核心节点经过边缘节点和基站向终端返回所请求的业务数据。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边缘节点预先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用户在高铁内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例如,这些数据不仅包括高铁用户高频使用的业务服务APP、热门应用APP的数据,还可以包括高铁用户的高频访问数据等,如网页浏览数据或者视频浏览数据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节点中预先存储的数据可以为静态资源。
可以理解,用户在访问数据网络中的信息时,请求会先到达边缘节点,然后由边缘节点逐步转发到核心节点上。此外,本申请提及的边缘节点还可以具备边缘计算功能,“边缘计算”就是在边缘节点上展开计算,例如本申请中边缘计算可以为用户的业务数据等数据的计算处理,例如,对从核心节点获取的不同应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划分等边缘处理,以及对后续终端侧发起的业务请求进行分析和数据查询等边缘处理。那么,边缘计算工作可以在靠近用户的边缘节点上开展,不需要再到核心节点开展。其中,边缘节点的位置介于用户端和核心节点之间,相比较传统的核心节点,边缘节点更接近用户。那么,边缘节点相比较核心节点,具有小型化、多接入分布式更贴近用户(称为最后一公里)的特性,海量的数据无需再上传至数据网络的核心节点进行处理,实现在网络边缘侧对数据的处理,减少请求响应时间。如此,边缘计算由于靠近用户端而减少了传输延迟,能够节省带宽成本,并支持本地计算,实现高铁场景下用户消费与休闲类业务体验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业务的数据量较小等场景下,终端向一个基站发送业务请求之后,该基站可以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边缘节点,并通过该基站从边缘节点接收对应的业务数据,并由该基站将该业务数据返回给该终端。相应的,该基站可以判定当前中终端是否处于运行的高铁上。
例如,基于图2示出的架构,在终端100进入基站200-1的覆盖范围时与基站200-1建立连接,并经过基站200-1向距离较近的边缘节点400-1发起业务请求。边缘节点400-1检测到其预先存储有该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数据时向基站200-1返回该业务请求的部分数据包。在终端100的快速移动进入基站200-2的覆盖范围时,终端100向基站200-1反馈切换消息指示当前切换至基站200-2。进而,基站200-1可以向基站200-2发送已经从核心节点接收的部分数据包(记为数据包1)进行数据迁移,并向边缘节点400-1反馈切换消息指示当前终端100切换至基站200-2。进而,边缘节点300根据反馈切换消息继续向基站200-2继续传输上述业务请求对应的其他数据包,或者在基站200-2重新向核心节点300发起该业务请求时再继续向基站200-2返回该业务请求的其他数据包。以此类推,终端100发起的业务请求,可能切换多个基站与边缘节点400-1完成业务数据传输。可以理解,在基站200-1向距离较近的边缘节点400-1发起业务请求时,如果边缘节点400-1检测到其未存储该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数据,边缘节点400-1可以将该业务请求重定向至核心节点300,并从核心节点300接收该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数据。显然,基于边缘节点减少了终端100与核心节点300之间的信令交互,而边缘节点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较短,从而减少了信令交互的时延,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到数据,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边缘节点可以采用网络切片质量保证技术从数据网络的核心节点获取高铁用户需求使用的数据。网络切片质量保证技术也可以称为网络切片技术,例如5G网络切片(5G network slicing)。其中,5G网络切片是指5G网络按照不同的应用和服务需求,把一条物理网络分割成多条独立的逻辑网络,在不同的切片上运行不同的业务应用,以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性能保障和业务定制化的目的。通过5G网络切片,不同的业务应用可以共享5G网络的物理资源,提高网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通过网络切片可以为高铁用户高频使用的各个APP、各个热门APP等不同应用提供优化的网络支持,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边缘节点可以存储不同的数据,例如不同边缘界面可以存储不同用户高频使用的APP的数据。
具体的,参照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铁内用户的数据交互架构的示意图。该架构中不仅包括高铁10,在高铁10内使用终端100的用户,多个基站200,核心节点300。并且,在多个基站200和核心节点300之间还包括多个边缘节点400例如400-1、400-2、400-3,且一个边缘节点可以分别与多个基站建立连接。
具体的,基于图2示出的架构,本申请可以先确定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车厢内。然后,在确定出终端100处于高铁车厢内时,终端100可以向基站200发起数据访问请求,再由基站200转发给其连接的边缘节点400例如最近的一个边缘节点。进而,如果边缘节点400中预先存储有所请求的业务数据便直接将该业务数据经过基站200返回给终端100,而无需与核心节点300交互,从而缩短数据往返路径和时延,即减少终端与核心节点间的信令交互并降低数据业务时延。如果边缘节点400中未存储所请求的业务数据,该边缘节点400可以将数据访问请求重定向到核心节点300,以由核心节点300经过边缘节点400和基站200向终端100返回所请求的业务数据。如此,本申请可以降低高铁车厢内的用户的数据业务时延,减少终端与核心节点间的信令交互,以提升高铁内用户的数据业务体验。
可以理解,图2示出的基站200、边缘节点400和核心节点300可以称为网络侧设备,而终端100也可以称为终端侧设备。
此外,本申请在高铁场景下基于边缘节点进行数据业务通信的功能可以称为“高铁优化”功能。如此,本申请在高铁场景下可以开启“高铁优化”功能支持终端100基于边缘节点进行通信,在非高铁场景下可以不开启“高铁优化”功能即不支持终端100基于边缘节点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本申请的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电视、显示设备、户外显示屏、车载终端等各种设备。并且,本申请中的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通过各种无线方式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例如,与基站200进行无线通信。
基站200就是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例如终端100接入数据网络(internet)的接口设备,例如终端100可以通过基站200接入图2示出的边缘节点400或核心节点300。并且,图2示出的多个基站200之间可以通过光纤,即光导纤维连接。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多个基站200可以沿着高铁线路排列。
核心节点300可以为服务器,如硬件服务器,如植入虚拟化环境中云端服务器。例如,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边缘节点400可以是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虚拟机的硬件服务器上执行的虚拟机。具体的,核心节点300可以用于提供数据网络(internet),即核心网络节点300为数据源,可以为终端100提供业务数据。
边缘节点400可以为服务器,如硬件服务器,如植入虚拟化环境中云端服务器。例如,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边缘节点400可以是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虚拟机的硬件服务器上执行的虚拟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边缘节点400中的每个边缘节点400可以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基站200进行连接。例如,图2示出的边缘节点400-1可以分别与基站200-1、基站200-2和基站200-3建立连接,边缘节点400-2也可以分别与基站200-1、基站200-2和基站200-3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基于终端100是否具备计算条件来决策判断其是否处于高铁车厢内的执行主体。例如,上述计算条件可以包括:①终端100的计算能力满足要求,如终端100的处理器性能较高或存储器容量较大;②用户许可搜集终端100相关的重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定位位置信息、惯性传感器数据等。其中,本申请对处理器性能的参数和存储器容量的参数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100具备计算条件时,终端100可以自行判定其是否处于高铁车厢内。例如,终端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消息或信令通知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上。另外,在终端设备100不具备计算条件时,终端100可以结合基站200等网络侧设备协同判断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车厢内。例如,终端100可以向基站200发送消息或信令,以请求基站100等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100是否高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统计运动状态与位置信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数据变化,判定终端100当前运动状态是否明显区别与行人、陆路交通等场景的状况,从而自行判断其是否在高铁车厢内,以得到场景识别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UE辅助信令可以为UE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UAI),即5G R16版规范中定义的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通常终端100通过UE辅助信令可以通知网络其各种内部状态例如与散热和节能相关的内部状态,以便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200可以调度资源更好地匹配中终端100的特定状态,达到帮助终端100省电的目的。可以理解,本申请中UE辅助信息还可以用于承载私有协议内容,即可以用于承载终端100判断出的是否在高铁内的判断结果。
参照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AI信令流程。图3中基站200可以向终端100发送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信令,并由终端100向基站200返回UAI信令。从而,终端100可以基于UAI信令向基站200发送是否在高铁内的判断结果。此外,图3示出的基站200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网络侧设备例如边缘节点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向网络侧上报的信息不仅包括上述UE辅助信令,还包括其他通信信息,例如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波束编号(BeamID)、gNodeB ID(基站的唯一标识符)、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等指标。其中,gNodeBID是gNodeB(5G 新空口基站)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gNodeB 设备。可以理解,这些通信信息可以用于网路侧设备判断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
参照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该方法可以通过终端100与网络侧设备交互实现。图4示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终端100进行场景识别与数据上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自身对终端100的场景识别结果可以包括三种:高铁场景、非高铁场景或未判定。可以理解,在场景识别结果为高铁场景,说明终端100指示网络侧设备需要开启“高铁优化”功能。在场景识别结果为非高铁场景,说明终端100指示网络侧设备不需要开启“高铁优化”功能。在场景识别结果为高铁场景为“未判定”时,说明终端100指示网络侧设备对终端100进行场景识别,例如由基站200-1判定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
例如,不同的场景识别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值表示,如“高铁场景”的参数值为“1”,“非高铁场景”的参数值为“2”,“未判定”的参数值为“0”,但不限于此。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UE辅助信令中的一个字段携带终端100确定的场景识别结果。例如,UE辅助信令中可以携带场景识别结果的参数值,且“未判定”的参数值“0”可以为缺省值(或称为默认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向网络侧设备如基站200上报的数据可以包括UE辅助信令和通信信息,例如该通信信息可以包括PCI、Beam ID、gNodeB ID、CQI、RI、PMI,以及上行链路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频偏、相偏等数据。此外,在后续终端100还可以向网络侧如基站200上报业务请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终端100可以判断终端100是否具有上文中的计算条件。如果判定为具有计算条件则计算得到的场景识别结果为“高铁场景”或“非高铁场景”。如果判定为不具有计算条件,则直接得到场景识别结果为“未判定”,即场景识别结果为缺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100具有自行判定高铁场景的计算条件,例如终端100的功能算力满足要求、用户许可搜集手机相关重要数据时,终端100可以统计终端100的运动状态与位置信息,自行判定其是否在高铁车厢内。而后,通过UE辅助信令,将终端侧的判定结果与其它终端侧上报内容一起传输给网络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终端100可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定位信息,惯导数据等获取终端100的运动状态与位置信息。那么,终端100通过一段时间对运动状态和位置信息的统计,可以判定终端100当前状态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其中,第一条件用于指示终端100为高速运动(如速度大于250km/h,记为第一速度)、加速度稳定(如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内而基本保持不变)、行驶方向相对固定(如行驶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内)。若满足这些第一条件则判定为高铁场景,从而开启高铁优化开关,并使用UE辅助信令将这个判定结果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200。
可以理解,在终端100判定出处于地铁场景时,网络侧设备可以开启高铁优化功能,以便后续将终端100的数据访问请求转发至边缘节点进行处理。反之,在终端100判定出处于地铁场景时,网络侧设备可以不开启高铁优化功能,后续按照常规方式将终端100的数据访问请求直接转发至核心节点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100不具有自行判定高铁场景的计算条件,终端100向网络侧上报的UE辅助信息令和通信信息可以触发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对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进行判定。
S402:基站200基于路径一致性和运动一致性的智能场景判定。如果判断出终端100处于高铁场景则进入S403,如果判断出终端100处于非高铁场景则结束。其中,在终端100处于非地铁场景下网络侧将不会执行后续高铁优化处理,而是将终端100发起的业务请求路由至核心节点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当终端100具备计算条件时,可由终端100自身处理数据进行场景判定,通过辅助信令将结果上报网络侧。网络侧依据上报结果开启“高铁优化”。
并且,当终端100不具备计算条件而上报包含缺省值的UE辅助信令时,网络侧的基站200可以基于终端100上报数据结果与上行链路的性能指标,对终端100进行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与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即从终端100的路径和运动两种状态确定该终端100是否位于高铁车厢内。如此,本申请中网络侧的基站200可以使用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和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共同决定是否开启“高铁优化”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预先训练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用于对各个终端执行路径一致性判定,即判定终端与高铁运行的路径是否一致。其中,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可以基于PCI、Beam ID、gNodeB ID、CQI、RI、PMI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训练。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站200可以为终端100当前所在的位置所在信号覆盖范围的基站,例如当前距离终端100最近的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可以为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算法的分类器。其中,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使用UE的切换小区(即PCI)与BeamID等信息进行训练,针对一个需要判定的UE,其需要将一段时间内的小区与BeamID等信息的切换过程输入该分类器获取高铁场景的判定结果。其中,网络侧与UE进行通信的BeamID本身带有一定的方向性特征。由于高铁运行线路的固定化,因此车厢内UE在随列车运动过程中的网络侧小区切换规律是趋于一致性和规律性的。如此,由于高铁运行路线和沿线基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当高铁驶过沿线基站时,车厢内用户上下行链路的多项指标将产生规律性的变化,如多普勒频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的循环前缀,完成频偏的粗估计)、相偏等。当后续有其它UE上报结果经分类器判定为高铁车厢内UE后,结合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的结果,在网络侧直接开启“高铁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预训练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用于对各个终端执行运行一致性判定,即判定终端与高铁运行的运动状态例如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信息是否一致。例如,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可以基于UE的上行链路的SINR、PUSCHBLER、频偏、相偏等数据进行训练。
其中,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可以基于PCI、Beam ID、gNodeB ID、CQI、RI、PMI等通信指标的变化特点在基站部署前,通过仿真模拟离线数据进行训练。在基站投入使用后,当网络侧的基站统计目标UE(如终端100)的上行链路指标例如CQI、PMI和RI后,通过训练好的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对UE是否符合高铁运动状态进行判定。最终,网络侧可以综合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与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的结果,确定是否UE是否处于高铁场景,进而确定是否为该UE开启“高铁优化”功能。
S403:对于高铁场景的终端100,基站200将终端100加入其所在的边缘节点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200可以将终端100的设备信息发送给与基站200连接的边缘节点400,以支持后续对终端100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高铁优化”。例如,终端100的设备信息可以为设备名称或设备序列号,例如手机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码。可以理解,终端向基站上报200的UE辅助信令或者通信信息所在的消息中可以包含终端100的设备信息。
S404:基站200判断终端100是否发起业务请求。如果终端100当前未发起新业务请求则网络侧的基站200继续等待即继续执行S404,如果终端100当前发起业务请求则进入S405。
例如,上述业务请求可以为用户高频使用的新闻APP的网页浏览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业务请求中可以包括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address,IP),如目标IP地址。
S405:基站200判断是否通过当前的边缘节点400路由。若是则转至S407以通过边缘节点400进行路由,若否则转至S406以通过边缘节点400进行路由重定向。
其中,基站判断是否通过当前的边缘节点400路由可以为判断当前的边缘节点400中是否存储有该目标IP地址。
当终端100经过基站200向边缘节点400发起业务请求时,边缘节点400解析该业务请求对应的目的IP地址,若边缘节点400中存储由该目标IP地址则转至S407,若边缘节点400中未存储该目标IP地址则转至S406。
S406:边缘节点400将该业务请求的路由定向至数据网络的核心节点300。
S407:当前该边缘节点400检索目标IP地址对应的数据内容。
S408:边缘节点400判断目的IP地址对应的内容是否为当前边缘节点400的存储内容。若是则转至S410,若否则转至S409。
S409:边缘节点400将该业务请求的路由定向至数据网络的核心节点300。
S410:该边缘节点400经过基站200向终端100提供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
如此,基于边缘节点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使得一些业务请求不需要经过网络数据的核心节点,可以节省大量的业务等待和排队时间,提升用户在高铁场景的数据业务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2-S410中的基站20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即沿着高铁行驶方向的多个基站,业务请求和内容数据可以随着终端100在这些基站间的切换进行迁移,使得基站200可以最终向终端100返回所请求的数据内容。
S411:边缘接入点400统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请求量和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统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请求量的方法可以包括多种。一种简单的基于规则的统计方法可以包括,按照网络配置的预置统计周期,每隔该周期的时间统计一次该周期内出现的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数量。此外,该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统计内容的目标IP地址和/或目标IP地址的规律。另外一种统计方法可以包括:配置一个计数器,每当新出现一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计数器加一,直到计数器达到预置门限次数时,触发一次对增量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合并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回归分析、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数量在下一个计数器超限内的等待时间等。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统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请求量和时间的流程,还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学习方案实现动态统计。例如,以最低频次更新同步边缘节点的目标IP地址为优化目标,动态调整触发更新动作的周期和每次更新的IP地址的数量,该优化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求解。
S412:边缘节点400更新预先存入的网络数据的内容数据。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边缘节点400可以根据统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请求量和时间,对请求量大于预设数量和/或请求时间大于预设次数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进行更新存储,即从网络数据的核心节点300处获取这些内容数据并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更新边缘接入点的数据内容的时机,及更新量的大小,决定了边缘节点在之后的运行时间内对新终端业务请求的直接服务响应能力。具体的更新时机和更新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提供多种更新判定方法,并支持选择使用和组合使用。例如,一种更新判定方法包括,设置新增访问量内容大小累计值计数器。每当出现一次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出现,对应内容IP的数据量累加到该计数器,直到该计数器数值超过预设门限时,更新本次至计数器超过门限期间的所有IP内容至边缘接入点。
又如,另外一种更新判定方法包括:设置新增未找到内容的目标IP地址的次数为计数器,更新方法类似上文中的第一种更新判定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动态改变边缘节点进行数据更新的数据量大小和数据的更新时间,以达到最小化高铁用户业务目标在边缘节点内查找不到的目的。
如此,本申请通过引入边缘节点,针对性选取高铁用户高频使用的业务服务APP、高频访问数据等分析,通过边缘节点的处理和存储解决数据业务时延问题,实现高铁场景下用户消费与休闲类业务体验的提升。
接下来,对图4示出的S401和S402中的高铁场景的判定流程进行具体说明。参照图5所示,上述S401和S402可以替换为S501至S503:
S501:终端100读取终端100的数据。
例如,上述数据可以包括终端100的定位信息、惯性数据等。此外,上述数据还可以包括终端100的通信信息例如PCI、Beam ID、gNodeB ID、CQI、RI、PMI以及上行链路的SINR、PUSCH BLER、频偏、相偏等。
S502:终端100判断终端100是否具备计算条件。如果是则进入S503,如果否则进入S504。
S503:终端100基于定位信息、惯性数据,对终端100进行场景识别,即自行判定终端100是处于高铁场景还是处于非高铁场景得到判定结果。
S504:终端100向基站200上报判定结果以及通信信息。此时,判定结果可以为“高铁场景”或“非高铁场景”。
例如,上述判定结果可以由UE辅助信令携带。上述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类数据(即信道质量信息)例如PCI、Beam ID、gNodeBID、CQI、RI、PMI,以及第二类数据例如上行链路的SINR、PUSCH BLER、频偏、相偏等。
S505:基站200接收终端100上报的判定结果和通信信息。
S506:基站200统计终端100上报的第一类数据训练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进而,基站200可以开启高铁优化模式,即进入S512。
即基站200可以基于PCI、Beam ID、gNodeB ID等数据训练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
可以理解,当前终端100可以自行判定终端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时,网络侧例如基站200仅统计终端100上报的第一类数据并训练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但是当前不需要基于这些数据对终端100进行场景识别。进而,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将用于下一个未判定出是否为高铁场景的终端进行路径一致性判定。那么,在针对上一个终端按照S506进行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的训练之后,可以将该分类器应用于针对当前终端使用该分类器进行路径一致性判定的流程中,即将S506中训练出的分类器发送给S509中。
S507:终端100上报判定结果以及通信信息。此时,判定结果可以为“未判定”。
S508:基站200接收终端100上报的判定结果和通信信息,并分别执行S509和S510。
S509:基站200基于终端100上报的第一类数据通过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进行判定。即第一类数据为PCI、Beam ID、gNodeB ID等数据。
S510:基站200基于终端100上报的第二类数据通过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进行判定。即第二类数据为上行链路数据,即链路网络性能指标。
S511:基站200确定路径一致性和运动一致性是否都判定通过。如果是则进入S512,如果否则结束。
S512:基站200开启高铁优化模式。
S513:基站200前期基于半实物仿真、测量获取各个终端的第二类数据训练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
可以理解,由于高铁的移动稳定性和高速性,上行链路的网络性能指标会出现规律性的波动如多普勒频移造成频偏、相偏,以及SINR、PUSCH BLER等参数的变化。这些波动和变化将区别于高铁基站周遭的行人携带UE,车辆内UE上行链路的参数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前期半实物仿真,测量等手段获取数据并用其作为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如支持向量机),获得分类器。当后续有UE的上行链路参数经该网络侧分类器判定为高铁车厢内UE后,结合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在网络侧直接“开启高铁优化”。
可以理解,上述S513可以在S501之前执行。
如此,本申请面向手机用户位置和运动状态未知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如基站判定用户是否在高铁上,从而确认需要对哪些用户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有利于高铁优化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100处于高铁场景的场景下,且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601:终端100在高铁10上向基站200-1发送业务请求。
其中,业务请求中包括目标IP地址。
S602:基站200-1向边缘节点400-1转发业务请求。
例如,基站200-1为与边缘节点400-1建立连接且当前距离终端100较近的基站,即高铁10运行线路沿线距离终端100较近的一个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节点400-1为距离高铁10或终端100较近的边缘节点。
S603:边缘节点400-1判定边缘节点400-1中是否存储与业务请求中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如果是则进入S604,如果否则进入S606。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节点400-1可以预先采用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质量保证技术等,从数据网络如核心节点300获取一些内容数据,如高铁用户高频使用的APP的数据或热门APP的数据。
S604:边缘节点400-1将存储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发送给基站200-1发送给基站200-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节点400-1将存储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发送给基站200-2的过程可以包括:边缘节点400-1将目标IP地址对应的部分内容数据发送给基站200-1,在终端100从基站200-1切换到基站200-2时,基站200-1可以将该部分内容数据迁移至基站200-2,并通知边缘节点400-1继续向基站200-2返回目标IP地址对应的其他内容数据。从而,使得基站200-2接收到目标IP地址对应的全部内容数据。显然,此过程基站不需要与核心节点交互,减少了终端到核心节点间的信令。
例如,基站200-2为与边缘节点400-1建立连接且当前距离终端100较近的基站,即高铁10运行线路沿线距离终端100较近的一个基站。其中,基站200-2为沿着高铁10的运行方向在基站200-1之后的一个基站。
S605:基站200-2向终端100发送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
S606:边缘节点400-1将业务请求重定向至核心节点300。
S607:核心节点300向边缘节点400-1返回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
S608:边缘节点4001-1将获取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发经过基站200-2发送给基站20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边缘节点400-1获取得到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时,终端100与基站200-2建立连接,则边缘节点400-1将存储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发送给基站200-3的过程可以包括:边缘节点400-1将目标IP地址对应的部分内容数据发送给基站200-2,在终端100从基站200-2切换到基站200-3时,基站200-3可以将该部分内容数据迁移至基站200-3,并通知边缘节点400-1继续向基站200-3返回目标IP地址对应的其他内容数据。从而,使得基站200-3接收到目标IP地址对应的全部内容数据。
例如,基站200-3为与边缘节点400-1建立连接且当前距离终端100较近的基站,即高铁10运行线路沿线距离终端100较近的一个基站。其中,基站200-3为沿着高铁10的运行方向在基站200-1之后且在基站200-2之后的一个基站。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节点400-1还可以存储从核心节点300获取的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以方便后续其他终端重新获取该内容。
S609:基站200-3向终端100返回目标IP地址对应的内容数据。
如此,通过引入边缘节点,可以结合网络侧和终端共同降低高铁车厢内的用户的数据业务时延,减少终端到核心节点间的信令交互,以提高高铁手机用户数据业务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6示通信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基于网络侧如基站进行高铁场景识别。例如,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终端100向基站200-1上报UE辅助信令和通信信息。
例如,上述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类数据例如PCI、Beam ID、gNodeBID、CQI、RI、PMI,以及第二类数据例如上行链路的SINR、PUSCH BLER、频偏、相偏等。
S702:对应于UE辅助信令指示终端100未判定场景时,基站200将通信信息中的第一类数据输入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得到路径一致性判定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次终端100上报的第一类数据还可以进一步用于训练路径一致性判定分类器,即更新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的模型参数。
S703:基站200将通信信息中的第二类数据输入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得到运动一致性判定结果。
其中,路径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和运动一致性智能判定分类器可以为预先训练的分类器,训练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04:基站200判定出路径一致且运动一致,开启高铁优化模式。
S705至S713,且S705至S713与图6示出的S601至S609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此,本申请可以针对性的对高铁用户进行网络数据通信的优化处理,有利于高铁优化的准确性。
接下来,以终端100为手机为例,对终端100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参照如8所示,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电源模块140、存储器180,移动通信模块130、无线通信模块120、传感器模块190、音频模块150、摄像头170、接口模块160、按键101以及显示屏102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micro programmed controlUnit,MCU)、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110中可以设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单元为高速缓冲存储器180。例如,处理器110可以执行本申请中终端侧的通信方法,如处理器110可以判定手机是否具有计算条件以及自行判定手机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具体处理器110可以手机100的定位信息、加速度信息等数据进行计算以判定手机100是否处于高铁场景。
无线通信模块120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与基站、边缘节点或核心节点等网络节点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包括按键101、马达以及指示器等。其中,按键101可以包括音量键、开/关机键等。马达用于使手机100产生振动效果,例如在用户的手机100被呼叫的时候产生振动,以提示用户接听手机100来电。指示器可以包括激光指示器、射频指示器、LED指示器等。
现在参考图9,所示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节点1400的框图。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多个实施例的示例网络节点1400,例如该网络节点可以为基站、边缘节点或核心节点。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04,与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的系统控制逻辑1408,与系统控制逻辑1408连接的系统内存1412,与系统控制逻辑1408连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1416,以及与系统控制逻辑1408连接的网络接口14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4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404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等)的任意组合。在网络节点1400采用增强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101或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控制器102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404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各种符合的实施例,例如,如图4-7所示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控制逻辑1408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接口控制器,以向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逻辑1408通信的任意合适的设备或组件提供任意合适的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控制逻辑140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连接到系统内存1412的接口。系统内存1412可以用于加载以及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400的内存1412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合适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NVM/存储器1416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有形的、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NVM/存储器1416可以包括闪存等任意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任意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光盘(compact disc,CD)驱动器,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驱动器中的至少一个。
NVM/存储器1416可以包括安装网络节点1400的装置上的一部分存储资源,或者它可以由设备访问,但不一定是设备的一部分。例如,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420通过网络访问NVM/存储1416。
特别地,系统内存1412和NVM/存储器1416可以分别包括:指令1424的暂时副本和永久副本。指令1424可以包括:由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时导致网络设备1400实施如图4-7所示的方法的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指令1424、硬件、固件和/或其软件组件可另外地/替代地置于系统控制逻辑1408,网络接口1420和/或处理器1404中。
网络接口1420可以包括收发器,用于为网络设备1400提供无线电接口,进而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与任意其他合适的设备(如前端模块,天线等)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420可以集成于网络设备1400的其他组件。例如,网络接口1420可以集成于处理器1404的,系统内存1412,NVM/存储器1416,和具有指令的固件设备(未示出)中的至少一种,当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执行所述指令时,网络节点1400实现如图4-7所示的方法。
网络接口1420可以进一步包括任意合适的硬件和/或固件,以提供多输入多输出无线电接口。例如,网络接口1420可以是网络适配器,无线网络适配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或无线调制解调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用于系统控制逻辑1408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封装(SiP)。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40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用于系统控制逻辑1408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管芯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
网络设备1400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输出(I/O)设备1432。I/O设备1432可以包括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与系统1400进行交互;外围组件接口的设计使得外围组件也能够与系统1400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400还包括传感器,用于确定与系统1400相关的环境条件和位置信息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围组件接口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音频插孔和电源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可包括但不限于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计,近程传感器,环境光线传感器和定位单元。定位单元还可以是网络接口1420的一部分或与网络接口1420交互,以与定位网络的组件(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进行通信。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高铁场景中,终端与第一基站建立连接;
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是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获取到的,并且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所述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并且
所述终端与第三基站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相同或不同;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
其中,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一切换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一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三基站,并指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向所述第三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为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其中,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所述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所述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满足计算条件,其中,所述计算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计算能力为预设计算能力,所述终端被允许获取所述终端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终端的定位信息和惯性数据,所述惯性数据包括加速度和速度;
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所述计算条件,所述终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未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所述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未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所述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通过UE辅助信令携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所述链路网络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
所述通信信息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
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所述链路网络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
所述通信信息用于所述第二基站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所述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高铁场景中,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终端未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时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或确定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符合预设运动路径,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所述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终端的速度大于第一速度,所述终端的加速度处于预设加速度范围,所述终端的运动方向处于预设方向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应于所述终端连接的基站由第四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从第四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为所述第四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的;
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一边缘节点接收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四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终端的通信信息,其中,
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信道质量信息和链路网络性能指标,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路径,所述链路网络性能用于反映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
对应于所述终端未判定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业务请求是所述第一基站在判定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小区标识PCI、波束编号Beam ID、gNodeB ID、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
所述链路网络性能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下行物理共享信道误块率、频偏、相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通过以下方式判断: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终端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通过所述第一分类器判定所述终端的运行路径是否符合预设运动路径,并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更新所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
所述第一分类器基于所述第一基站已经接收到的高速列车上的各个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训练得到,所述预设运动路径为所述高速列车的运动路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通过以下方式判断: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终端的所述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输入预训练的第二分类器中,并通过所述第二分类器判定所述终端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所述预设运动状态,其中,
所述第二分类器基于与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预设链路网络性能指标训练得到,所述预设运动状态为高速列车上的终端的运动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应于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终端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输入预训练的第一分类器中,并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更新所述第一分类器的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应于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所述第二条件,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所述终端的设备信息。
2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边缘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在高铁场景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查询是否存储有与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
对应于边缘节点中存储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所述边缘节点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并且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基站从对应的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时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业务请求,所述第一业务请求为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业务请求;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其中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切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连接基站由所述第二基站切换为第三基站;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向所述第三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的第二数据包。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所述预设类型的业务中包括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基于网络切片技术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所述预设类型的业务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目标用户高频使用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热门的应用程序中的业务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为处于行驶的高速列车上的用户。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未存储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将所述第一业务请求重路由至所述核心网节点;
所述核心网节点向所述第一边缘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解析出所述第一业务请求中的第一目标IP地址;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查询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
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所述第一边缘节点查询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
对应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存储有与所述第一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将所述目标IP地址对应的业务数据作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按照预设周期统计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和请求时间,一个被查询的目标IP地址对应一个请求时间,所述地址信息包括: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中未查询到业务数据的目的IP地址的地址信息满足更新条件;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核心网节点获取与统计结果对应的业务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目标IP地址的数量、目标IP地址的内容、目标IP地址的内容规律;
所述更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全部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相同目标IP地址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边缘节点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并存储所述终端的设备信息。
32.一种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权利要求2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处理器,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之一,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权利要求2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311102628.8A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887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2628.8A CN116887287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2628.8A CN116887287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287A CN116887287A (zh) 2023-10-13
CN116887287B true CN116887287B (zh) 2023-12-08

Family

ID=8827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2628.8A Active CN116887287B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8728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3339A (zh) * 2019-05-10 2019-09-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698694A (zh) * 2020-05-26 2020-09-22 谢胜落 5g微基站本地媒体边缘服务器系统的实现方法
WO2021023018A1 (zh) * 2019-08-05 2021-02-11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13558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高铁上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0101B2 (en) * 2012-01-31 2017-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erver selection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respect to a mobile user
JP6068697B1 (ja) * 2016-02-16 2017-01-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配信制御方法
JP6940744B2 (ja) * 2017-01-19 2021-09-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ッジサーバ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3339A (zh) * 2019-05-10 2019-09-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访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WO2021023018A1 (zh) * 2019-08-05 2021-02-11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13558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高铁上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98694A (zh) * 2020-05-26 2020-09-22 谢胜落 5g微基站本地媒体边缘服务器系统的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S4-201269 "Study on 5G Media Streaming Extensions for Edge Processing".3GPP tsg_sa\wg4_codec.2020,(tsgs4_110-e),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287A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4290B2 (e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base station, gateway device,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77500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data service according to a user's future location
EP39723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018162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CN114189908B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548518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8640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JP2019087847A (ja) サー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6347534A (zh) 一种卫星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KR10234609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경로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6887287B (zh) 一种通信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WO2019015453A1 (zh) 通信路由的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4079975A (zh) 业务流量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EP422832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24515402A (ja) ポジショニング設定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CN112449398B (zh)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和核心网设备
EP4213475A1 (en) Vehic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170056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assisted seamless transfer between edge computing system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2302247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rat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204025A (zh) 用于测量QoS性能的方法
WO2022148656A1 (en) Position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4642025A (zh) 一种基于本地分流的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