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6615B -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6615B
CN116886615B CN202311148172.9A CN202311148172A CN116886615B CN 116886615 B CN116886615 B CN 116886615B CN 202311148172 A CN202311148172 A CN 202311148172A CN 116886615 B CN116886615 B CN 1168866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electronic device
target
notification messages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81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86615A (zh
Inventor
李铁铮
陈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481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86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86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6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86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6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控制网络拥塞的拥塞估计参数。采用前述方法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拥塞程度,有利于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更合理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Description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的网络拥塞控制方式通常采用DCQCN(Data Center Quantized CongestionNotification,数据中心量化拥塞通知)算法来实现,其主要流程是:第一电子设备(数据流接收设备)收到交换设备发送的显式拥塞通知(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ECN)后,在单位时间间隔内产生一个拥塞通知报文(Congestion Notification Packet,CNP)并通过交换设备反馈至第二电子设备(数据流发送设备),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是否收到拥塞通知报文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网络拥塞,若存在网络拥塞,则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后续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降低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从而控制网络拥塞。
现有的网络拥塞控制方式,由于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往往难以准确反映网络拥塞的程度,导致网络拥塞控制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获得准确反映网络拥塞程度的拥塞估计参数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数量区间;
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包括:
根据统计数量所处的预设数量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数量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比例区间;
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包括:
根据统计数量与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总数量的比例关系确定拥塞比例值;
根据拥塞比例值所处的预设比例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比例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包括表示拥塞程度依次递增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
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依次递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1的倍数,第二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2的倍数,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3的倍数;或
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依次为1、4和9。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
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
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目标数量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和/或,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
将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至交换设备,交换设备用于将拥塞通知报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控制网络拥塞的拥塞估计参数,包括:
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包括:
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大于0时,从预设的多个接收值区间中确定与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对应的目标区间;
根据目标区间确定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预设的接收值区间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分别与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依次为1、2和3;
第一区间为大于0不大于1的数值区间,第二区间为大于1不大于4的数值区间,第三区间为大于4的数值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包括:
在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计算获得的拥塞估计参数大于1时,以1作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包括:
根据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发送速率确定下一轮的发送速率;
根据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
根据本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后的预设时长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均为0时,或在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达到预设阈值且期间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提升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其中,预设的统计时段的时长不小于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拥塞通知接收模块,用于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拥塞确定模块,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以供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在单个获取时段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拥塞通知报文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拥塞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在第一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在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交换设备,该交换设备用于将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的数据流转发至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显式拥塞通知。
在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一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第九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能够反应网络拥塞程度,第一电子设备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实现对网络拥塞程度进行分级的目的。由于统计数量反应的是过往一个接收时段内的网络拥塞程度,具有一定滞后性,且统计数量的数值在不同的接收时段可能不断变化,因此过于依赖统计数量来进行当前网络拥塞程度的估计是欠缺合理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数据处理资源的浪费。而通过统计数量来对网络拥塞程度进行分级,通过拥塞级别来进行当前网络拥塞程度的估计能够更合理地兼顾节约数据处理资源和准确评估当前网络拥塞程度的需求。通过分级,可以使得一些数值上相近的统计数量均对应于一个拥塞级别,而由于拥塞级别与所需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相关,使得对于同一个拥塞级别,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只反馈一个固定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这种方式简化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报文的方式,也保证了能够将网络拥塞程度反馈至第二电子设备,从而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拥塞程度,有利于第二电子设备依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更及时合理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有效改善网络拥塞状况和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确定目标级别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中又一种涉及确定目标级别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适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确定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对下一轮数据流进行降速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中涉及对本轮数据流进行降速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涉及对数据流进行升速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200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300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图15为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第二电子设备102通过交换设备103与第一电子设备101进行通信连接,交换设备103可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102发来的数据流,并将数据流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1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和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支持RoCE(RemoteDirect Memory Access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基于融合以太网的远程内存直接访问)协议的网络通信。
第二电子设备102和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但不限于是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终端等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102和第一电子设备101还可以是网卡或是其他包含有网卡的用于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交换设备103可以但不限于是交换机、路由器、中继设备或网关设备等,交换设备103可用于在第二电子设备102和第一电子设备101之间进行报文中转、传输、网络流量检测等,以实现第二电子设备102和第一电子设备101之间的通信交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端口,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端口。在其他一些环境中,第二电子设备102、交换设备103或第一电子设备101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
借助图1所示的设备进行说明,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相关技术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将待传输数据发送交换设备103,由交换设备103转发到第一电子设备101,以实现数据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交换设备103可以判断队列中发生网络拥塞时,在传输的数据包上生成显式拥塞通知标记后再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101。
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通过与交换设备103的网络连接获取数据包,并根据数据包中是否存在显式拥塞通知,判断当前的数据传输网络环境是否存在拥塞。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在确定存在网络拥塞后,向交换设备103发送拥塞通知报文以反馈第二电子设备102。
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是否包括拥塞通知报文,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存在拥塞。在存在网络拥塞时,更新拥塞状态估计参数,进而利用拥塞估计参数对数据流的发送速率进行调整,实现降速。
上述相关技术涉及的流程,是RoCE网络中一种拥塞控制算法-DCQCN算法的流程。该算法依赖于交换设备103的显式拥塞通知标记。在网络出现拥塞后,交换设备103可以对显式拥塞通知域赋予CE值,由第一电子设备101产生独立的拥塞通知报文来通知第二电子设备102存在网络拥塞事件。第二电子设备102收到拥塞通知报文后,根据DCQCN算法中对注入速率进行控制,从而解决网络中的拥塞情况。
上述相关技术中,第一电子设备101针对每一个数据流,在单位时间间隔内最多产生一个拥塞通知报文。第二电子设备102根据是否收到拥塞通知报文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网络拥塞,若存在网络拥塞,则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后续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降低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从而控制网络拥塞。
与前述相关技术有所不同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可以使拥塞估计参数更准确的反映当前网络拥塞情况,进而达到准确高效控制网络拥塞的效果。后文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说明中,仍在多处以图1所示的设备进行举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设备执行的一些步骤与前述相关技术可能有所不同。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结合图1和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01-步骤S203。以下对各步骤展开说明。
步骤S201: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103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交换设备103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102发送的数据。在交换设备103确定或检测到发生网络拥塞情况时,交换设备103可以生成显式拥塞通知。
具体地,交换设备103生成显式拥塞通知的方式可以是概率标记方式,即,可以为交换设备103配置出口队列大小的两个阈值,它们分别可以用Kmin、Kmax表示,当队列值小于Kmin时不标记,大于Kmax时全标记,处于两者之间进行概率标记,例如按照预设的概率进行随机标记。其中概率标记对应的概率值可以是线性变化的,可以将Kmin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0,将Kmax对应的概率值设置为Pmax。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Kmin、Kmax、Pmax。
在步骤S201中,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统计单个接收时段内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统计数量的方式可以是每收到一个显式拥塞通知后进行一次计数统计,还可以是在单个接收时段结束后统一计数统计,在此不作特别限制。
此外,统计数量对应于单个接收时段内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个接收时段指接收数据流的单位时间间隔,其具体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可设定为40微秒、50微秒或60微秒。
通常,随着交换设备103持续性地传输数据流或发出显式拥塞通知,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对多个接收时段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数量分别进行统计,多个接收时段中,每个接收时段的时长可以是相同的,步骤S201中所说的单个接收时段,可以是前述的多个接收时段中的一个。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若交换设备103确定不存在网络拥塞的情况,第一电子设备101在随后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时段则不会接收到显式拥塞通知。
步骤S202: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多个拥塞级别可以是为第一电子设备101预先配置的,用来表示网络拥塞程度的参数或标记。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可以确定与当前网络拥塞程度对应的目标级别。通常,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越大,表示网络拥塞程度越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需要,来设置拥塞级别的数量,以及设置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大小与各个拥塞级别的对应关系。通常,多个统计数量可以对应于一个拥塞级别;当然,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拥塞级别可以仅对应于某个统计数量。
步骤S203: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二电子设备102用于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第一电子设备101确定表示网络拥塞程度的目标级别后,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其中,目标数量可以指单个反馈时段内拥塞通知报文的发送数量。不同拥塞等级对应不同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一个拥塞等级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目标数量;在对应于多个不同的目标数量时,一个拥塞等级所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是一个区间值,具体地,每个拥塞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的区间长短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包括表示拥塞程度依次递增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依次递增。此时,表示拥塞程度越高的拥塞级别,对应的需要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的目标数量也越大。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各自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是一个目标数量或多个目标数量。若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各自均对应于多个目标数量,则第一等级对应的多个目标数量均小于第二等级对应的多个目标数量,第二等级对应的多个目标数量均小于第三等级对应的多个目标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的级别个数可以是3个,如前述所示例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当然拥塞级别的级别个数也可以是2个、4个或其他个数,拥塞级别的级别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的数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拥塞通知报文的目标数量与拥塞级别存在倍数关系,第一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1的倍数,第二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2的倍数,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3的倍数。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是1和预设常数的乘积,也可以是1的n次幂,同样地,第二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是2和预设常数的乘积,也可以是2的n次幂,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是3与预设常数的乘积,也可以是3的n次幂。其中,预设常数以及n次幂数的n值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些情况下,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可以依次为1、4和9。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还可以包括:将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至交换设备103,交换设备103用于将拥塞通知报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10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电子设备101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拥塞通知报文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交换设备103进行间接发送,在一些场景中,也可以是不经由交换设备103而进行直接发送。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用于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与第一电子设备101的单个接收时段类似,第二电子设备102的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通常,随着第二电子设备102持续性地监听拥塞通知报文,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对多个获取时段收到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分别进行统计,多个获取时段中,每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可以是相同的,本文所说的单个获取时段,可以是前述的多个获取时段中的一个。在一些实施方式,第二电子设备102的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可大于第一电子设备101的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例如,前者可以比后者多5微秒。当然,两种时长的大小差距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设置为其他的数值,在此不作特别限制。
拥塞估计参数是拥塞控制技术中第二电子设备102用来更新调整的发送速率的关键参数之一,通常,可以为每个数据流配置与其单独对应的拥塞估计参数,这样便于对每个数据流的发送速率进行准确控制。
第二电子设备102通过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直接将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作为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计算公式中的参数,也可以通过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中间参数后,将中间参数作为该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计算公式可以被表示为:其中,α 1 表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即本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g表示常量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常数;α 0 表示前一轮拥塞估计参数,即本轮更新前的拥塞估计参数;F表示拥塞状态影响因子,F可以与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F根据不同的拥塞程度(可以由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体现),至少有3个取值(F 0 F 1 F 2 ),例如,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 F取值为F 0 ,其中F 0 =0;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处于第一区间时,F取值为F 1 ,其中F 1 F 0 ;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处于第二区间时,F取值为F 2 ,其中F 2 F 1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第一区间的区间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 j 1 ,第二区间的区间范围为大于j 1 。其中, j 1 F 1 F 2 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F 的取值可以设置为4个、5个或更多。例如,在F的取值为4个情况下,取值除了前述的F 0 F 1 F 2 外,还包括F 3 ,具体地,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 F取值为F 0 ,其中F 0 =0;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处于第一区间时,F取值为F 1 ,其中F 1 F 0 ;在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处于第二区间时,F取值为F 2 ,其中F 2 F 1 ;当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处于第三区间时,F取值为F 3 ,其中F 3 F 2 ;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第一区间的区间范围为大于0小于等于j 1 ,第二区间的区间范围为大于j 1 小于等于j 2 ,第三区间的取值范围为大于j 2 。其中,j 1 j 2 F 1 F 2 F 3 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F 1 F 2 F 3 的取值可以是大于0的整数或小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前述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取值数量和对应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区间范围、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取值数值,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只要使得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与α1(即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可。
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的方式,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102直接对单个获取时段内收到的拥塞通知报文进行计数统计,也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101或其他设备进行计数统计后,将计数统计的结果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1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根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通过执行步骤S201、步骤S202和步骤S203,在网络出现拥塞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101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102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拥塞程度,有利于第二电子设备102依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更及时有效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改善网络拥塞状况和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2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根据统计数量所处的预设数量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数量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其中,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数量区间,即,一个拥塞级别对应的预设数量区间,与另一个拥塞级别对应的预设数量区间不同。预设数量区间是指第一电子设备101为了判断拥塞级别而预先设定的数值区间,具体的,预设数量区间的区间数量可以与多个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一致,也可以大于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例如:拥塞级别设定为三级,数量区间范围可以设定三个区间,也可以设定为四个区间。相应地,第一区间对应拥塞级别的第一等级,第二区间对应第二等级,第三区间对应第三等级;或者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对应第一等级,第三区间对应第二等级,第四区间对应第三等级。对于预设数量区间的区间数量、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以及拥塞级别与数量区间的对应关系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使第一电子设备101根据统计数量所处的数量区间可以确定当前的拥塞级别即可。
此外,多个预设的数量区间可以是连续的区间也可以是间断的区间。对于数量区间的取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202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根据统计数量与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总数量的比例关系确定拥塞比例值;
步骤S402,根据拥塞比例值所处的预设比例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比例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其中,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比例区间,即,一个拥塞级别对应的预设比例区间,与另一个拥塞级别对应的预设比例区间不同。
拥塞比例值用于反映拥塞程度,报文总数量是指在单个接收时段内第一电子设备101收到的所有报文数量,假设显式拥塞通知统计数量表示为Sn,报文总数量表示为Sm,拥塞比例值可以是Sn/Sm,也可以是Sm/Sn,也可是增加了其他参数计算得到的比例值,只要该比例值能够反映网络拥塞程度即可。
预设比例区间是指第一电子设备101为了判断拥塞级别而设定的数值区间,具体的,预设比例区间的数量可以与多个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一致,也可以大于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例如:拥塞级别设定为三级,比例区间范围可以设定三个区间,也可以设定为四个区间。相应地,第一区间对应拥塞级别的第一等级,第二区间对应第二等级,第三区间对应第三等级;或者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对应第一等级,第三区间对应第二等级,第四区间对应第三等级。对于预设比例区间的区间数量、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以及拥塞级别与数量区间的对应关系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使第一电子设备101根据拥塞比例值所处的比例区间可以确定当前的拥塞级别即可。
此外,多个预设的比例区间可以是连续的区间也可以是间断的区间。对于比例区间的取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执行步骤S301,或执行步骤S401和步骤S402,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利用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报文的统计数量来确定当前的网络拥塞程度对应的拥塞级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的步骤S203可以包括: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第一电子设备101通过统计单个接收时段内获取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确定拥塞级别,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向第二电子设备102反馈拥塞通知报文,以通过发送的目标数量表示当前的网络拥塞程度。发送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需要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完成,该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其接收显式拥塞通知的单个接收时段时长相等,将第一电子设备101接收显式拥塞通知的单位时间间隔与发送拥塞通知报文的单位时间间隔的时长保持一致,有利于第一电子设备101准确识别单个接收时段时长内的网络拥塞程度。与可能存在多个接收时段的情况类似,也可以存在多个反馈时段,前述的单个反馈时段可以是多个反馈时段中的一个。通常,第一电子设备101可以对某个接收时段获取的显式拥塞通知的数量进行统计,确定统计数量后,在随之而来的一个反馈时段内将与该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1发送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方式可以是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目标数量一致。
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将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完毕,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随机发送的方式,即,可以在单个反馈时段内某个时间节点全部发送,也可以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多个时间节点分别发送。各时间节点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也可以随机确定,可以在各时间节点反馈1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确保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将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全部发送完成即可。采用随机发送的方式,可以避免产生突发流量,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也可以避免突然的网络抖动而导致在传输拥塞通知报文的过程中发生大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丢失的情况。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采用随机发送的方式,例如,在单个反馈时段内选取具有固定时间间隔的时间点,按照预设的固定数量将拥塞通知报文发送完毕。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提到的单个接收时段、单个获取时段和单个反馈时段的关系为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和/或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
单个反馈时段和单个接收时段的关系,如前文所述,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其接收显式拥塞通知的单个接收时段时长相等,两者时长保持一致,有利于第一电子设备101准确识别单个接收时段时长内的网络拥塞程度。
针对单个获取时段和单个反馈时段的关系,通常,单个反馈时段的计时起点与单个获取时段的计时起点是不一致的,在第一电子设备101对于拥塞通知报文的发送采取随机发送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接收拥塞通知报文的时段的时长)小于单个反馈时段时长(拥塞通知报文发送的时段的时长),可能会存在第二电子设备102在单个获取时段内未能完整收到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情况,导致第二电子设备102对单个接收时段的拥塞程度判断不够准确。
因此,为了确保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在单个获取时段能够被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到,单个获取时段时长可以略微大于单个反馈时段时长,例如在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取50微秒时,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可以是55微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且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这样配置有利于第一电子设备101准确识别单个接收时段时长内的网络拥塞程度,同时可以提高第二电子设备102对单个接收时段的拥塞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或者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
在满足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的情况下,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单个反馈时长。在一些具体场景中,通过调整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的发送方式(采用非随机发送的方式),可以确保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在单个获取时段能够被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到。例如: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发送时间节点发送拥塞通知报文,其中单个反馈时段的起点至最后一个发送时间节点的时长为拥塞通知报文的实际反馈时长,且实际反馈时长小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在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配置为大于实际反馈时长的情况下,即使单个获取时段时长等于或小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也能确保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在单个获取时段能够被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的情况下,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可以不相等。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可以是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的2倍,即,第一电子设备101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发送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表示2个接收时段时长内的网络拥塞程度,相应地,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配置为依据单个获取时段内收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的二分之一数值,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一些其他场景中,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和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还可以配置为其他倍数关系,同时将第二电子设备102用于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数值进行相应地调整即可。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结合图1和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501-步骤S502,以下对各步骤展开说明。
步骤S501:获取第一电子设备101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一电子设备101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步骤S502: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通过执行步骤S501和步骤S502,在网络出现拥塞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来自第一电子设备101根据拥塞程度发出的不同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102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网络拥塞程度,有利于第二电子设备102依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更合理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在步骤S501中,第一电子设备101根据统计数量确定目标级别并发送对应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的具体方式,以及步骤502中第二电子设备102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实施方式,已在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101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有所说明,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第二电子设备102获取第一电子设备101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方式,可以是获取中间设备(例如交换设备103)转发的拥塞通知报文,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直接从第一电子设备101获取。
步骤S502中,第二电子设备102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在拥塞控制算法中,拥塞估计参数是用来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关键参数之一,拥塞估计参数用来表示网络拥塞的严重程度,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或在相关技术中,当拥塞估计参数由小于1而逐渐趋近于1时,表示网络拥塞严重程度逐渐变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5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1和步骤S602。
步骤S601: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步骤S602: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用于表示当前的网络拥塞程度,常量参数是一个介于0和1的值,默认值为1/256,前文提及的更新拥塞估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以适用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602可以包括:在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计算获得的拥塞估计参数大于1时,以1作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即,拥塞估计参数最大值可以被设定为1,这样有利于节省数据处理资源,也可以避免拥塞估计参数取值过大而导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变幅过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步骤S601中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确定,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01和步骤S702,如图7所示。
步骤S701: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大于0时,从预设的多个接收值区间中确定与所述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对应的目标区间;
步骤S702:根据目标区间确定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预设的多个接收值区间是指第二电子设备102为了对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分类以确定当前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从而设定的数值区间。
具体地,根据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所处的接收值区间情况,确定目标区间,并根据目标区间确定对应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其中,不同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可能落入同一个目标区间,也可能落入不同目标区间,具体根据接收值区间的数值范围确定。目标区间与拥塞状态影响因子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预设的接收值区间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分别与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对应。
多个预设的接收值区间可以是连续的区间也可以是间断的区间,对于接收值区间的取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值区间的边界值可以与前述拥塞通知报文的目标数量相同或相近。接收值区间数量、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数量可以与拥塞级别的等级数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取值和预设接收值区间的设定,可以包括: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依次为1、2和3;第一区间为大于0不大于1的数值区间,第二区间为大于1不大于4的数值区间,第三区间为大于4的数值区间。例如,若第二电子设备102在单个获取时段内收到3个拥塞通知报文,则目标区间为第二区间,相应地,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取值为2。
当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值区间、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取值可以根据拥塞级别设置情况以及拥塞通知报文发送的目标数量来设置。例如,若拥塞级别设置有4个等级,分别对应拥塞通知报文的目标数量为1、4、9、16,那么拥塞状态影响因子的取值可相应地被设定为1、2、3、4,相应地,接收值区间可以被设定为:第一区间为大于0不大于1的数值区间,第二区间为大于1不大于4的数值区间,第三区间为大于4不大于9的数值区间,第四区间为大于9的数值区间。假设第二电子设备102在单个获取时段内收到5个拥塞通知报文,则确定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5,对应的目标区间为第三区间,相应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取值为3。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可以用于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如图8所示,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在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后,执行步骤S801: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80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901和步骤S902:
步骤S901,根据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发送速率确定下一轮的发送速率;
步骤S902,根据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以第二电子设备102为本轮网络拥塞控制的执行主体,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即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102将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用于下一轮发送速率的更新,具体地,下一轮的发送速率由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本轮的发送速率确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计算公式可以被表示为:其中,Rc2表示下一轮的发送速率,即本轮数据流发送后的下一轮数据流发送速率,Rc1表示本轮的发送速率,α 1 表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当然,下一轮的发送速率的确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轮拥塞估计参数和本轮发送速率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参数值计算确定。
通过执行步骤S901和步骤S902可以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发送速率,实现数据流发送的快速降速,缓解网络拥塞程度,改善网络性能,节省成本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对于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针对本轮降速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1,发送端设备收到拥塞通知报文;
步骤S1002,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
步骤S1003,根据本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步骤S1004,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第二电子设备102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需要依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以及前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更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存在拥塞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101收到来自交换设备103发送的显式拥塞通知,并根据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确定需要反馈第二电子设备102的拥塞通知报文的目标数量,当第二电子设备102收到拥塞通知报文,先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本轮发送速率进行降速,再根据收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其中,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用于更新下一轮的发送速率,具体更新方式在前述方法中已说明。在一些情况下,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也可以用于确定本轮发送速率,即,第二电子设备102收到拥塞通知报文后,直接更新拥塞估计参数,并基于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在下一轮收到拥塞通知报文时,再根据下一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对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通过执行步骤S1001-步骤S1004可以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发送速率,实现数据流发送速率的快速调整,及时缓解网络拥塞,有效实现网络拥塞控制,改善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其中,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说明当前网络无拥塞,则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常量参数确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计算公式可以被表示为:其中,α 1 表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即本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g表示常量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该常数;α 0 表示前一轮拥塞估计参数,即本轮更新前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无拥塞情况下,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升速阶段,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1、步骤S1102和步骤S1103。
步骤S1101: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均为0时,或在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达到预设阈值且期间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提升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其中,预设的统计时段的时长不小于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预设的统计时段与单个获取时段类似,预设的统计时段的时长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预设阈值用来表示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数值,预设阈值的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的统计时长可以是多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表示当前网络已连续多个获取时段未发生网络拥塞,当前的网络传输较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提升数据发送速率,加快网络数据传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达到预设阈值且数据流发送期间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表示当前网络传输稳定,且未发生网络拥塞,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第二电子设备102可以提升数据发送速率,加快网络数据传输。
第二电子设备102提升数据流发送速率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采用第一提升速率进行升速,第二阶段采用第二提升速率升速,第二提升速率大于第一提升速率。
步骤S1102:根据本轮目标速率和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第一提升速率,根据第一提升速率进行升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提升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其中,FRc1表示第一提升速率(本轮的发送速率),Rt 1 表示本轮的目标速率,Rc 0 表示前一轮的数据流发送速率。在一些可选情况下,目标速率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102在降速前进行数据传输的原发送速率,也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102数据传输历史记录中的最大发送速率。在每一轮数据流速率调整公式计算中,用于计算第一提升速率的目标速率和前一轮发送速率都可以是动态变化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阶段采用第一提升速率进行升速,第一阶段的速率更新次数可以包括一次或多次,即,第一阶段可以包括多轮升速子阶段,以使当前的发送速率不断提高。
步骤S1103:根据本轮的速率增量、本轮的目标速率和第一提升速率确定第二提升速率,使第二提升速率大于第一提升速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提升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其中,SRc1表示第二提升速率(本轮的发送速率),Rt 1 表示本轮的目标速率,Rai 1 表示本轮的速率增量,Rc0表示前一轮的数据流发送速率。具体地,本轮的速率增量是为了使当前速率能够快速加速而设定的积极增加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每一轮数据流速率调整公式计算中,用于计算第二提升速率的目标速率、速率增量以及前一轮发送速率都可以是动态变化的。
通过执行步骤S1101-步骤S1103,可以在网络传输稳定无拥塞的情况下,实现及时提升速率,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改善网络性能,节约成本的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前述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数据发送、转发、接收以及发送速率的调整都是以单个数据流为例。当然也可以将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应用于多个数据流的发送速率的调整。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前述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应用于网卡,由于目前网卡厂商通常支持DCQCN算法,上述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原有软硬件结构可被继承,具有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图2-图11展示的步骤以及其他实施例涉及的步骤,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前述各实施例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其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一电子设备101),如图12所示,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200可以包括:拥塞通知接收模块1201、拥塞确定模块1202和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1203。
拥塞通知接收模块1201,用于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103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拥塞确定模块1202,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1203,用于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以供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在单个获取时段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1203可以包括计时发送单元,计时发送单元用于在单个反馈时段内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计时发送单元还可以包括随机发送子单元,随机发送子单元用于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目标数量一致。其中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1203还可以包括转发单元,转发单元用于将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至交换设备,交换设备用于将拥塞通知报文转发至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数量区间;上述拥塞确定模块1202可以包括第一级别确定单元。
其中,第一级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统计数量所处的预设数量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数量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拥塞级别还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比例区间;上述拥塞确定模块1202还可以包括第二级别确定单元。
其中,第二级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统计数量与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总数量的比例关系确定拥塞比例值,并根据拥塞比例值所处的预设比例区间,确定与该预设比例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目标级别。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其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二电子设备102),如图13所示,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300可以包括:拥塞通知报文接收模块1301、拥塞分析模块1302。
拥塞通知报文接收模块1301,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拥塞分析模块1302,用于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拥塞分析模块1302可以包括影响因子计算单元和拥塞估计参数计算单元。
其中,影响因子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拥塞估计参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影响因子计算单元还可以包括计数子单元和数量分析子单元。
计数子单元,用于统计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得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
数量分析子单元,用于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大于0时,从预设的多个接收值区间中确定与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对应的目标区间,根据目标区间确定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速率控制模块包括速率计算单元、速率调控单元。
速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发送速率确定下一轮的发送速率。
速率调控单元,用于根据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速率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速率调控单元还用于根据本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拥塞估计参数计算单元还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速率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均为0时,或在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达到预设阈值且期间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提升数据流的发送速率。其中,预设的统计时段的时长不小于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速率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速率和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第一提升速率,速率调控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提升速率进行升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速率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的速率增量、预设的目标速率和第一提升速率确定第二提升速率,速率调控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提升速率进行升速。
其中,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200可以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300可以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200、网络拥塞控制装置1300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在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如图1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10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支持RoCEv2(RDMA over ConvergedEthernet))的网卡设备,通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可以搭建无损网络环境,有利于部署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应用。
同时目前网卡厂商通常支持DCQCN,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原有结构可继承,具有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实施例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结构,也可以与图14所示结构有所不同,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在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前文提及的如图1所示的第二电子设备10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支持RoCEv2(RDMA over ConvergedEthernet))的网卡设备,通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可以搭建无损网络环境,有利于部署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应用。
同时目前网卡厂商通常支持DCQCN,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原有结构可继承,具有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效果。
在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如图15所示,网络拥塞控制系统1500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501、第二电子设备1502、交换设备1503。其中交换设备1503用于将第二电子设备1502发出的数据流转发至第一电子设备1501,还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1501发送显式拥塞通知。第一电子设备1501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第二电子设备1502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一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第九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在第二方面本公开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所述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其中,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数量区间;
所述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包括:
根据所述统计数量所处的预设数量区间,确定与所述预设数量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所述目标级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拥塞级别对应不同的预设比例区间;
所述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包括:
根据所述统计数量与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报文总数量的比例关系确定拥塞比例值;
根据所述拥塞比例值所处的预设比例区间,确定与所述预设比例区间对应的拥塞级别为所述目标级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包括表示拥塞程度依次递增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
所述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依次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1的倍数,所述第二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2的倍数,所述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为3的倍数;或
所述第一等级、所述第二等级和所述第三等级对应的目标数量依次为1、4和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与单个接收时段的时长相等;和/或,
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大于单个反馈时段的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
将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发送至所述交换设备,所述交换设备用于将所述拥塞通知报文转发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9.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
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其中,所述发送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量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控制网络拥塞的拥塞估计参数,包括:
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确定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包括:
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大于0时,从预设的多个接收值区间中确定与所述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对应的目标区间;
根据所述目标区间确定拥塞状态影响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预设的接收值区间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所述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包括数值依次增大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分别与所述第一区间、所述第二区间和所述第三区间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依次为1、2和3;
所述第一区间为大于0不大于1的数值区间,所述第二区间为大于1不大于4的数值区间,所述第三区间为大于4的数值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包括:
在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拥塞状态影响因子和常量参数计算获得的拥塞估计参数大于1时,以1作为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更新的拥塞估计参数调整数据流的发送速率,包括:
根据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本轮的发送速率确定下一轮的发送速率;
根据下一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前一轮的发送速率确定本轮的发送速率;
根据本轮的发送速率进行降速。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根据前一轮的拥塞估计参数和常量参数确定本轮的拥塞估计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的统计时段内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均为0时,或在发送的数据流的流量达到预设阈值且期间获取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为0时,提升数据流的发送速率;
其中,预设的统计时段的时长不小于单个获取时段的时长。
20.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接收数据流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拥塞通知接收模块,用于根据在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交换设备的显式拥塞通知,确定所述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
拥塞确定模块,用于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
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以供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其中,拥塞通知报文发送模块包括随机发送子单元,随机发送子单元用于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目标数量一致,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依据在单个获取时段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21.一种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发送数据流的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拥塞通知报文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用于根据单个接收时段内接收到的显式拥塞通知的统计数量,从预设的多个拥塞级别中确定与所述统计数量对应的目标级别,并发送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其中,拥塞通知报文所述发送与所述目标级别对应的目标数量的拥塞通知报文,包括:在单个反馈时段内的一个或多个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向第二电子设备反馈一个或多个拥塞通知报文,使所有随机确定的时间节点对应反馈的拥塞通知报文的数量与所述目标数量一致;
拥塞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单个获取时段内获取到的拥塞通知报文数量更新用于调整数据流发送速率的拥塞估计参数。
22.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3.第二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4.一种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二电子设备;
交换设备,用于将第二电子设备发出的数据流转发至第一电子设备,还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显式拥塞通知。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148172.9A 2023-09-07 2023-09-07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886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8172.9A CN116886615B (zh) 2023-09-07 2023-09-07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8172.9A CN116886615B (zh) 2023-09-07 2023-09-07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6615A CN116886615A (zh) 2023-10-13
CN116886615B true CN116886615B (zh) 2024-02-02

Family

ID=8825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8172.9A Active CN116886615B (zh) 2023-09-07 2023-09-07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866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73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92750B1 (ko) * 2017-12-18 2019-06-25 울산과학기술원 라우터 장치 및 그의 혼잡 제어 방법
CN110505156A (zh) * 2019-08-23 2019-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互连网络中低开销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11683017A (zh) * 2020-05-26 2020-0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高速互连网络中的多等级拥塞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4760252A (zh) * 2022-03-24 2022-07-15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7024B2 (en) * 2015-06-04 2017-10-31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Management of data transmission limits for congestion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73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992750B1 (ko) * 2017-12-18 2019-06-25 울산과학기술원 라우터 장치 및 그의 혼잡 제어 방법
CN110505156A (zh) * 2019-08-23 2019-1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高速互连网络中低开销的拥塞控制方法
CN111683017A (zh) * 2020-05-26 2020-0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高速互连网络中的多等级拥塞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4760252A (zh) * 2022-03-24 2022-07-15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中心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6615A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8440B1 (ko) 혼잡 제어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08540380B (zh) 多子流网络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150521A (zh) 多对多可靠组播拥塞控制方法
CN106936730B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tcp代理以及tcp客户端
US8713097B2 (en) Adaptive period network session reservation
EP3993330A1 (en) Flow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789702B (zh) 控制tcp传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US116956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network parameter
US20220294736A1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380978B (zh) 多路径传输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06340081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フロー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783785A (zh) Ecn水线值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6886615B (zh)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2491736B (zh)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1224B (zh) 一种数据限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6885463B2 (ja) 送信装置、可用帯域推定装置、可用帯域推定システム、方法
CN112491573A (zh) 一种网络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170375A (zh) 一种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JP6757736B2 (ja) パケット送信タイミングの動的調整方法
CN111343729B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站点
US1112904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network data, sending terminal and receiving terminal
CN114095126A (zh) 一种数据发送速率调整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060116389A (ko) 네트워크 관리 시스템에서의 명령 재시도 장치 및 방법
US8797852B2 (en) Dynamical bandwidth adjustment of a link in a data network
Balasubramanian et al.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IEEE 802.11 DCF based on active stations and collision prob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