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6572A -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6572A
CN116876572A CN202310852454.0A CN202310852454A CN116876572A CN 116876572 A CN116876572 A CN 116876572A CN 202310852454 A CN202310852454 A CN 202310852454A CN 116876572 A CN116876572 A CN 116876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waterproof
wall
construc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2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天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s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24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6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6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6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02D31/025Draining membranes, sheets or fabric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ith dimp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防水领域,一种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在浇筑防水混凝土时,在以下区域设置防水措施,包括依次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设置排水措施;在外墙施工缝处、外墙后浇带、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设置防水构造。本发明分别在上述位置分别设置防水措施,相互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地下室的防水能力。

Description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加大,对地下室防水要求越来越高,地下室防水工作做不好将严重影响到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而且返修费用也非常昂贵。当前地下室防水的传统做法是在混凝土基层上铺设防水卷材或涂刷防水涂料,尽管各种防水材料的种类和质量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但由于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的裂纹、防水材料搭接处的处理不当和地下水压高低不同的影响,单一的刚性自防水和柔性防水结合的方式在防水要求较高的场合难以达到防水要求,不但难以竣工验收,也给返修带来困难。因此,地下室防水要根据地下室实际情况做到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有合理的防水构造层次,也要把握好施工质量关,使地下室防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性价比高的地下室防水构造,以满足建筑市场对综合性能理想的地下室防水的需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在浇筑防水混凝土时,在以下区域设置防水措施,
依次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设置排水措施;安装地下室底板时,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处设置防水措施;在外墙施工缝处设置防水构造;在外墙后浇带设置防水构造;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设置防水做法;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防水构造;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设置排水措施包括
土方开挖时,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底部要预留小型集水井,浇筑底板砼时明水及时利用水泵抽走。
进一步地,所述在外墙施工缝处设置防水构造包括
钢板止水带折边必须朝向迎水面;
止水钢板应沿施工缝连续交圈设置,并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双面满焊;
施工缝浇筑前须清理干净,先铺一层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在外墙后浇带设置防水构造包括
后浇带两侧设置 3mm 厚 300mm 宽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连接处必须满焊;钢板止水带与阻挡混凝土的密目钢板网焊接,并固定牢靠;
后浇带处增设防水层附加层;
后浇带浇筑前须清理干净,浇水湿润。
进一步地,所述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设置防水做法包括
当地下室板顶与室外地坪高差在 0.5m 以内且形成阳角,顶板与外墙转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后,外墙与顶板的防水层应连续满铺;
当地下室板顶高于室外地坪 0. 5m 以上时,在外墙结构处留槽,将防水层在槽内收口,混凝土墙面留槽深度控制 20mm 左右,采用防水油膏在凹槽收口密封;
外墙的室外地坪以下部分施工聚苯板保护层,以上部分可以根据外墙装饰面层施工防水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包括
止水钢板固定牢固,朝向迎水面;
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后浇带不少于 250mm 宽;
滤水层采用 50 厚粒径 10~30 石子滤水层,石子应优先采用卵石,石子上部铺设无纺布隔离,四周上翻 100 高,并用粘贴剂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防水构造包括
止水带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禁止穿孔;
金属构件应采用镀锌件;
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变形缝不少于 250mm 宽;
分段施工时注意对止水带的成品保护;
止水带应封闭设置,其接头位置宜留设于设计位置的最高处,接头搭接处理方式须按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方式处理;
合适的位置预埋 DN75 排水管,就近接入集水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分别在在外墙施工缝处、外墙后浇带、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设置防水构造,相互之间相互配合,提高地下室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穿外墙管道有套管时的防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3为穿外墙管道无套管时的防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外墙施工缝处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墙后浇带防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6为地下室外墙止水螺杆节点的示意图;
图7为地下室外墙与顶板转角节点做法的示意图;
图8为地下室外墙防水墙面收口节点做法的示意图;
图9为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防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10为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节点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10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室以及地下室出入口的防水施工严格执行国家相应的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统一地下工程防水工程中各重点部位的防水细部做法,以规范施工,达到防止渗漏的目的。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防水技术要求,并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
其中,在对地下室施工时,使用的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当必须留设施工缝时: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 300mm 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 150-300mm 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 300mm。
2、外墙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地段,并宜与变型缝相结合。并且按照施工缝的施工时的施工要求:
1、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 厚同强度去石子混凝土,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
2、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
3、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 7d 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 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 220%。
4、遇水膨胀止水条宜牢固地安装在预留槽内。
5、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并固定牢靠。
6、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
7、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
S1、参照图1,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排水措施,具体的,排水措施包括:
土方开挖时,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底部要预留小型集水井,浇筑底板砼时的明水及时利用水泵抽走。
S2、根据穿地下室外墙管道情况分别设置对应的防水构造。具体的,参照图2,有套管的情况时,包括:
1、止水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2、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3、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盘压紧;
4、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且需增设防水附加层。
无套管时,参照图3,采用以下措施:
1、止水环与主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当穿墙管道较多、且间距较密时,宜采用整体止水钢板制作止水环。管道周边防水材料宜选用涂膜类防水材料,并与地下室外墙整体防水材料搭接良好;
2、适用于结构变形小,管道伸缩小,无更换要求的金属管道;
3、回填土密实,同时应注意保护穿墙管;
S3、在外墙施工缝处设置防水构造,参照图4,施工缝的防水构造包括:
1、钢板止水带折边必须朝向迎水面;
2、止水钢板应沿施工缝连续交圈设置,并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双面满焊;
3、施工缝浇筑前须清理干净,先铺一层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S4、参照图5,在外墙后浇带防水构造,本实例适用于外侧填土先于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具体的,防水构造包括:
1、后浇带两侧设置 3mm 厚 300mm 宽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连接处必须满焊。钢板止水带与阻挡混凝土的密目钢板网焊接,并固定牢靠;
2、后浇带处增设防水层附加层;
3、后浇带浇筑前须清理干净,浇水湿润。
S5、在地下室外墙设置止水螺杆,参照图6,
1、对拉螺栓与止水钢片应双面满焊。
2、聚合物水泥砂浆应掺膨胀剂。
S6、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设置防水措施,防水措施包括以下做法:
1、参照图7,当地下室板顶与室外地坪高差在 0.5m 以内且形成阳角,顶板与外墙转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后,外墙与顶板的防水层应连续满铺;
2、参照图8,当地下室板顶高于室外地坪 0. 5m 以上时,在外墙结构处留槽,将防水层在槽内收口。混凝土墙面留槽深度控制 20mm 左右,采用防水油膏在凹槽收口密封;
3、外墙的室外地坪以下部分施工聚苯板保护层,以上部分可以根据外墙装饰面层施工防水保护层。
S7、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以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能力,防水构造包括:
1、止水钢板固定牢固,朝向迎水面;
2、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后浇带不少于 250mm 宽;
3、滤水层采用 50 厚粒径 10~30石子滤水层,石子应优先采用卵石,石子上部铺设无纺布隔离,四周上翻 100 高,并用粘贴剂粘结。
S8、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设置防水构造,连接处的防水措施包括:参照图9,
1、止水带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禁止穿孔;
2、金属构件应采用镀锌件;
3、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变形缝不少于 250mm 宽;
4、分段施工时注意对止水带的成品保护;
5、止水带应封闭设置,其接头位置宜留设于设计位置的最高处,接头搭接处理方式须按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方式处理;
6、合适的位置预埋 DN75 排水管,就近接入集水井。
S9、并且在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增加地下室的防水能力,包括:
1、止水带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禁止穿孔;
2、金属构件应采用镀锌件;
3、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变形缝不少于 250mm 宽;
4、 分段施工时注意对止水带的成品保护;
5、止水带应封闭设置,其接头位置宜留设于设计位置的最高处,接头搭接处理方式须按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方式处理。
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防水混凝土时,在以下区域设置防水措施,包括
依次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设置排水措施;在外墙施工缝处、外墙后浇带、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设置防水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设置排水措施包括
土方开挖时,基础承台、电梯井及集水井基坑等部位底部要预留小型集水井,浇筑底板砼时明水及时利用水泵抽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外墙施工缝处设置防水构造包括
钢板止水带折边必须朝向迎水面;
止水钢板应沿施工缝连续交圈设置,并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双面满焊;
施工缝浇筑前须清理干净,先铺一层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外墙后浇带设置防水构造包括
后浇带两侧设置 3mm 厚 300mm 宽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连接处必须满焊;钢板止水带与阻挡混凝土的密目钢板网焊接,并固定牢靠;
后浇带处增设防水层附加层;
后浇带浇筑前须清理干净,浇水湿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地下室外墙防水收边节点设置防水做法包括
当地下室板顶与室外地坪高差在 0.5m 以内且形成阳角,顶板与外墙转角处施工防水附加层后,外墙与顶板的防水层应连续满铺;
当地下室板顶高于室外地坪 0. 5m 以上时,在外墙结构处留槽,将防水层在槽内收口,混凝土墙面留槽深度控制 20mm 左右,采用防水油膏在凹槽收口密封;
外墙的室外地坪以下部分施工聚苯板保护层,以上部分可以根据外墙装饰面层施工防水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防水构造包括
止水钢板固定牢固,朝向迎水面;
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后浇带不少于 250mm 宽;
滤水层采用 50 厚粒径 10~30 石子滤水层,石子应优先采用卵石,石子上部铺设无纺布隔离,四周上翻 100 高,并用粘贴剂粘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底板防水构造包括
止水带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禁止穿孔;
金属构件应采用镀锌件;
防水附加层宽度伸出变形缝不少于 250mm 宽;
分段施工时注意对止水带的成品保护;
止水带应封闭设置,其接头位置宜留设于设计位置的最高处,接头搭接处理方式须按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方式处理;
合适的位置预埋 DN75 排水管,就近接入集水井。
CN202310852454.0A 2023-07-12 2023-07-12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6876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2454.0A CN116876572A (zh) 2023-07-12 2023-07-12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2454.0A CN116876572A (zh) 2023-07-12 2023-07-12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6572A true CN116876572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6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2454.0A Pending CN116876572A (zh) 2023-07-12 2023-07-12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65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7809B (zh)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110878700B (zh) 一种隧道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03084A (zh) 地下室平立面结构交接处施工缝结构防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220713B (zh) 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
CN206319910U (zh) 一种隧道衬砌加固渗水处置系统
CN105862873A (zh) 深基坑狭窄空间地下防水及外墙结构施工方法
CN110725341B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预埋套管与管道缝隙渗漏处理方法
CN105862928A (zh) 一种后浇带外墙超前止水处理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1113772U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构造
CN112832279B (zh) 一种地下基坑降水井的防水结构及方法
CN112411564A (zh) 一种格构柱贯穿底板的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119931A (zh) 一种卵石地层电力隧道浅埋暗挖地基变形控制施工方法
CN102912945A (zh) 一种屋面复式防渗排汽孔细部处理工艺
CN110541431A (zh) 一种管廊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HEW et al. Design for maintainability: Benchmarks for quality buildings
CN211172024U (zh) 一种用于基坑降水井的封堵结构
CN110080796B (zh) 隧道管片修补工艺
CN205804419U (zh) 砼腰梁嵌入结构侧墙的榫式接头防水结构
CN116876572A (zh) 地下室与地下室出入口连接处墙体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5839811U (zh) 一种后浇带外墙超前止水处理结构
CN113737809B (zh) 格构柱穿交叉管廊防水施工方法
CN115898469A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CN211257400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封闭预制卡槽免支模体系
CN110331740B (zh) 一种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CN106013256A (zh) 砼腰梁嵌入结构侧墙的榫式接头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