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048A -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7048A CN116867048A CN202310947376.2A CN202310947376A CN116867048A CN 116867048 A CN116867048 A CN 116867048A CN 202310947376 A CN202310947376 A CN 202310947376A CN 116867048 A CN116867048 A CN 1168670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power
- uplink transmission
- carrier
- main carrier
- sampling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08700041286 delta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涉及移动通信技术,该方法包括: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本申请的方法,在现有辅载波去激活机制下,考虑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当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不足时,判断是否提前去激活辅载波,以保障总体覆盖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速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网,在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部署中,应用了应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CA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载波不仅限于一个,而是在一个主载波和若干个辅载波上同时进行通信。因此,一个接入网设备(即基站等)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小区,终端设备(即用户终端)可以同时和一个接入网设备下的多个不同的小区保持连接。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终端设备聚合的小区分为一个主小区和若干个辅小区。在辅小区使用过程中,基站可以根据需要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和去激活。
现有技术中,通过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动态频谱共享,可以减少两个系统占用的总频谱资源数量,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主载波和辅载波占用的总频谱资源数量。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缓冲数据量高于预设门限值,则终端设备上报基站,基站认为当前载波不足以承载当前业务量,激活辅载波;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缓冲数据量低于另一预设门限,则终端设备上报基站,基站认为单载波即可承载当前业务量,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上行载波聚合时,主载波和辅载波共用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例如23dBm),辅载波激活时可能会占用一半的发射功率,特别是接近小区边缘的区域,由于辅载波占用了发射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最高只能到20dBm,即减少了一半,若不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可能造成主载波的上行覆盖收缩,导致信号传送距离缩短,进而导致数据传输速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用以解决数据传输速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所述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若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为低频载波;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所述占比用于指示所述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进一步地,判断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
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计算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所述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若确定所述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进一步地,判断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
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计算所述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所述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若确定所述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所述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和所述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若确定所述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所述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若确定所述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且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门限值大于所述第十门限值,所述第十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七门限值,所述第七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所述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去激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为低频载波;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所述占比用于指示所述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所述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所述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所述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和所述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所述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激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且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门限值大于所述第十门限值,所述第十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七门限值,所述第七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本方案中,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通过去激活辅载波释放一定的发射功率,进而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所以,在现有辅载波去激活机制下,考虑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当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不足时,判断是否提前去激活辅载波,以保障总体覆盖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速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目前,用户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网,在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部署中,应用了应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CA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载波不仅限于一个,而是在一个主载波和若干个辅载波上同时进行通信。因此,一个接入网设备(即基站等)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小区,终端设备(即用户终端)可以同时和一个接入网设备下的多个不同的小区保持连接。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终端设备聚合的小区分为一个主小区和若干个辅小区。在辅小区使用过程中,基站可以根据需要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和去激活。
一个示例中,通过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动态频谱共享,可以减少两个系统占用的总频谱资源数量,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主载波和辅载波占用的总频谱资源数量。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缓冲数据量高于预设门限值,则终端设备上报基站,基站认为当前载波不足以承载当前业务量,激活辅载波;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缓冲数据量低于另一预设门限,则终端设备上报基站,基站认为单载波即可承载当前业务量,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上行载波聚合时,主载波和辅载波共用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例如23dBm),辅载波激活时可能会占用一半的发射功率,特别是接近小区边缘的区域,由于辅载波占用了发射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最高只能到20dBm,即减少了一半,若不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可能造成主载波的上行覆盖收缩,导致信号传送距离缩短,进而导致数据传输速率较差。
一个示例中,若一段时间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没有数据传输,则接入网设备可能会辅小区进行去激活,去激活的辅小区不用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后续有数据需要传输时或者传输数据量较大时,基站根据需要对辅小区进行激活,激活后的辅小区重新用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具体的,现有系统当辅载波信号强度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高于门限值,则设备终端向基站上报发送请求网络,基站在网络侧添加辅载波,预期通过增加数据传输载波提升数据速率。当缓冲数据量高于门限值时,网络侧激活辅载波,通过辅载波激活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对于辅载波的去激活基于以下机制:系统判断缓冲数据量和辅载波信道质量,当缓冲数据量低于门限时,基站认为单载波即可承载当前业务量,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当信道质量(例如SINR)情况差于门限,基站认为辅载波带来增益不高,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辅载波去激活后,当系统判断缓冲数据高于门限时,重新激活辅载波。高低频载波聚合可以利用低频网络的覆盖能力提升高频网络的覆盖性能。或者,基站根据定时器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所以,上行载波聚合时,若不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可能会造成上行覆盖收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基站;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首先,在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部署中,应用了应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CA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所使用的载波不仅限于一个,而是在一个主载波和若干个辅载波上同时进行通信。因此,一个接入网设备(即基站等)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小区,终端设备(即用户终端)可以同时和一个接入网设备下的多个不同的小区保持连接。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终端设备聚合的小区分为一个主小区和若干个辅小区。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主小区通过主载波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辅小区通过辅小区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基于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利用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传输,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为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基于辅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利用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传输,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为辅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在该步骤中,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终端设备向基站上报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基站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P1,第一门限值P1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和,主载波为低频载波。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P2,第二门限值P2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和,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R1,第三门限值R1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其中,占比用于指示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T1,第四门限值T1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和,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步骤102、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示例性地,如果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进而增加了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使得主载波有更大的上行覆盖。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本方案中,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通过去激活辅载波释放一定的发射功率,进而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所以,在现有辅载波去激活机制下,考虑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当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不足时,判断是否提前去激活辅载波,以保障总体覆盖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速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基站;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一个示例中,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和,主载波为低频载波。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和,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占比用于指示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和,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一个示例中,判断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计算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若确定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一个示例中,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一个示例中,判断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计算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若确定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事件或周期性向基站上报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其中,事件性指路损大于阈值时进行上报;周期性上报为基于最小的周期进行上报,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T和目标上报周期T',最小的上报周期是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上报周期T'的设定主要是为了满足有足够的采样点,获取更多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进而可以准确判断主辅载波上行覆盖的变化情况,以做出更准确的判定。例如,目标上报周期T'可以取200ms。
针对基于事件进行上报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终端设备确定路损大于阈值时,按照目标上报周期T'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针对基于周期性进行上报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初始上报周期T>目标上报周期T',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P3,并按照目标上报周期T'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其中,第七门限值P3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或者,若初始上报周期T≤目标上报周期T',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P3时,不需要触发目标上报周期T'为周期进行上报,仍按初始上报周期T上报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即可。
其中,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P1。和,主载波为低频载波。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P2。和,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R1;其中,占比用于指示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T1。和,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具体的,关于第一个去激活条件: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基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P1。
关于第二个去激活条件:主载波为低频载波。低频载波为覆盖打底层,覆盖边缘的覆盖性能主要依托于低频载波的覆盖能力,主载波为低频载波且功率余量不足时,有可能影响覆盖性能,造成覆盖收缩,所以,需要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
关于第三个去激活条件: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scell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P2。若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scell高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P2,则说明当前辅载波覆盖质量良好,仍有功率提升攀升空间,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虽然不足,可以通过切换主载波,即将辅载波切换为主载波,解决覆盖问题。其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关于第四个去激活条件: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R1;其中,占比用于指示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T1。辅载波速率低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T1,说明辅载波提供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且由于辅载波的覆盖性能差于主载波,因此可以将辅载波占用的发射功率释放出来,即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将释放的发射功率用于主载波,提升主载波的覆盖性能;反之,如果辅载波速率高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T1,说明辅载波当前仍能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从保障用户体验的角度,暂时不用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
确定辅载波速率时,由于小区边缘的辅载波速率通常波动较大,因此取各辅小区中的过去X个速率采样点低于第四门限值T1的占比,如果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R1,说明当前辅载波提供的用户体验较差。需要说明的是,X需取值适中,过大不能反应实时的情况,过小则受速率偶然波动的影响大,例如,以速率每1s采样为例,X可以取10-20。
关于第五个去激活条件: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主载波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说明终端在向小区边缘移动,需要主载波的发射功率有更大的攀升空间,以保障覆盖,因此需要去激活辅载波来释放一定的发射功率。反之,如果主载波的发送功率没有处于攀升状态,即使主载波的发送功率已经很高,但是没有继续升高,说明设备终端停留在当前位置或者向靠近小区方向移动,因此暂时不需要提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也不需要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具体的,基站判断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判断时,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计算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其中,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若确定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R2,第五门限值R2是预先设定的阈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以此类推,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即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平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即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平均值。
对每一采样点进行采样时,需要确定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和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计算最大发射功率和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之间的差值,确定差值为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具体的,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计算公式如下: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关于第六个去激活条件: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辅载波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说明辅载波也在向小区边缘移动;反之,如果辅载波发射功率没有处于攀升状态,说明辅载波覆盖可能在变好,可以通过主辅载波切换解决覆盖问题。具体的,基站判断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判断时,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计算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若确定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R3,第六门限值R3是预先设定的阈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以此类推,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即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平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即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平均值。
对每一采样点进行采样时,需要确定每一采样点的辅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和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计算最大发射功率和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之间的差值,确定差值为每一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具体的,计算每一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计算公式如下: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辅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步骤202、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初始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检测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是否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P4,其中,第八门限值P4是预先设定的阈值。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P4,并按照初始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步骤203、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示例性地,本步骤可以参见图1中的步骤102,不再赘述。
步骤204、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示例性地,基站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缓冲数据量即为待传输数据量。
步骤205、若确定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一个示例中,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主载波没有变化、主载波没有变化且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一个示例中,第八门限值大于第十门限值,第十门限值大于第七门限值,第七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
示例性地,辅载波去激活后,若是上行业务量增大,主载波不足以承载当前业务量,需再次激活辅载波,本申请对于辅载波激活的流程进行了改进。具体的,基站若确定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P5,第九门限值P5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判断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主载波没有变化、主载波没有变化且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P6。
针对“主载波没有变化”条件,由于主载波对应一个主小区,该条件是指主载波所在的主小区没有发生更改。针对“主载波没有变化且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条件,是指主载波所在的主小区没有发生更改,且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P6,预设的第十门限值P6是预先设定的阈值。需要说明的是,第八门限值P4>第十门限值P6>第七门限值P3>第一门限值P1。
步骤206、若确定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示例性地,基站若确定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使得由主载波和辅载波共同进行数据传输,减轻主载波的传输压力,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初始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若确定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若确定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所以,在现有辅载波去激活机制下,考虑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当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不足时,判断是否提前去激活辅载波,以保障总体覆盖性能,解决了数据传输速率较差的技术问题。其中,基于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确定去激活辅载波时,还需要基于主辅载波的功率余量获得主辅载波的发射功率情况,即确定主辅载波的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等,因此同时对功率余量的上报进行改进,使得可以根据辅载波功率情况和用户体验等信息,综合确定是否进行去激活处理。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基站;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31,用于在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去激活单元32,用于若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技术方案,其具体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
和,主载波为低频载波。
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和,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占比用于指示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
和,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和,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一个示例中,第一判断单元31包括第一判断模块311,第一判断模块311包括:
第一统计子模块3111,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一计算子模块3112,用于计算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
第一确定子模块3113,用于若确定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子模块3114,用于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一个示例中,第一判断单元31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312,第二判断模块312包括:
第二统计子模块3121,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三计算子模块3122,用于计算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集合中的占比。
第二确定子模块3123,用于若确定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一个示例中,第一判断单元31,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313,用于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314,用于若终端设备确定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初始上报周期向基站发送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一个示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第二判断单元42,用于若确定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激活单元43,用于若确定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一个示例中,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主载波没有变化、主载波没有变化且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一个示例中,第八门限值大于第十门限值,第十门限值大于第七门限值,第七门限值大于第一门限值。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技术方案,其具体实现过程和技术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站包括:存储器51,处理器52。
存储器51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5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52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基站还包括接收器53和发送器54。接收器53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指令和数据,发送器54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基站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基站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应该理解,上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的装置还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单元/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若无特别说明,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模块集成在一起。上述集成的单元/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模块如果以硬件的形式实现时,该硬件可以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硬件结构的物理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晶体管,忆阻器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硬件处理器,比如CPU、GPU、FPGA、DSP和ASIC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存储单元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磁存储介质或者磁光存储介质,比如,阻变式存储器RRAM(Resistive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DRAM(Enhanced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高带宽内存HBM(High-Bandwidth Memory)、混合存储立方HMC(Hybrid Memory Cube)等等。
集成的单元/模块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所述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若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为低频载波;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所述占比用于指示所述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
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计算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所述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若确定所述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是否处于攀升状态,包括:
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计算所述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所述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若确定所述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所述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和所述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若确定所述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所述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若确定所述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且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门限值大于所述第十门限值,所述第十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七门限值,所述第七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11.一种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中,若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则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其中,所述基站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已激活的主载波和辅载波,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所述主载波进行数据传输时的剩余载波量;
去激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去激活处理,以增加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去激活条件包括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为低频载波;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小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速率的占比大于预设的第三门限值;其中,所述占比用于指示所述辅载波速率小于预设的第四门限值;
和,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和,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pcell;所述占比Sp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占比Spcell大于预设的第五门限值,且满足Tpcellavg(k~2k)<Tpcellavg(1~k),则确定所述主载波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p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一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l1)……Tpcel(2k),
Tpcel(l1)=Tpcellmax-PHRpcel(l1),
Tpcel(2k)=Tpcellmax-PHRpcel(2k),
其中,Tpcellmax表示载波聚合状态下主载波的最大发射功率,PHR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统计子模块,用于统计位于当前时刻前的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在2k个采样点中的大于0的占比Sscell;所述占比Sscell表征集合中大于零的元素在所述集合中的占比;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占比Sscell大于预设的第六门限值,且满足Tscellavg(k~2k)<Tscellavg(1~k),则确定所述辅载波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处于攀升状态;
其中,所述集合表示为{Δ1,Δ2,……Δ2k-1},
Δ1=Tpcel(l1)–Tpcel(12),△2=Tpcel(13)–Tpcel(14),
……△(2k-1)=Tpcel(2k-1)–Tpcel(2k);
Tpcel(l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2)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1表示第一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二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l3)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14)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表示第三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四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pcel(2k-1)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Tpcel(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Δ(2k-1)表示第(2k-1)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与第2k个采样点的辅载波上行发射功率的差值;
Tscellavg(1~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1个至第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Tscellavg(k~2k)表示位于当前时刻前的第k+1个至第2k个采样点的上行发射功率均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小于预设的第七门限值,并按照最小的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其中,所述上报周期包括预设的初始上报周期和目标上报周期,最小的上报周期是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和所述目标上报周期中的最小周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在当前时刻大于预设的第八门限值,并按照所述初始上报周期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时,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并判断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预设的去激活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缓冲数据量;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缓冲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九门限值,则判断所述主载波是否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
激活单元,用于若确定所述主载波满足预设的激活条件,则对所述辅载波进行激活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激活条件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所述主载波没有变化且所述主载波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十门限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门限值大于所述第十门限值,所述第十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七门限值,所述第七门限值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2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47376.2A CN116867048A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47376.2A CN116867048A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7048A true CN116867048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28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47376.2A Pending CN116867048A (zh) | 2023-07-28 | 2023-07-28 |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67048A (zh) |
-
2023
- 2023-07-28 CN CN202310947376.2A patent/CN11686704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48628B2 (en) | Inter-link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sharing-based 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778668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20070189237A1 (en) | Adaptive preamble length for continuous connectivity transmission | |
US11134514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US11218979B2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036659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间歇干扰条件下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33714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0115095A (zh)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10159047B2 (en)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IFS-bursting in WLAN system | |
US20180124835A1 (en) | Wireless device, base statsion, 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wireless device and preamble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 |
WO2023000338A1 (zh) | 载波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357058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6797589B (zh) | 无线电收发器的使用中的间隙的处理 | |
WO2020238867A1 (zh) | 一种相位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354419A1 (en) |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s | |
CN116867048A (zh) | 基于载波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
EP4236524A1 (en) | Secondary cell activ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40349287A1 (en) | Pucch format 0 signal processing with reduced complexity and robust noise estimation | |
CN113708862A (zh) | 竞争窗口大小cws的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7714008B (zh) | 速率匹配方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954246B (zh) | 下行链路评估方法、基站和设备 | |
WO2024062878A1 (e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achine learning (ml) for csi feedback enhancement | |
WO2024062880A1 (e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achine learning (ml) for positioning accuracy enhancements | |
WO2024062879A1 (e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achine learning (ml) for beam management | |
US20230308151A1 (en)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csi reporting for ai/m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