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7042A -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7042A CN116867042A CN202311052479.9A CN202311052479A CN116867042A CN 116867042 A CN116867042 A CN 116867042A CN 202311052479 A CN202311052479 A CN 202311052479A CN 116867042 A CN116867042 A CN 116867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ed
- equipment
- screen
- sleep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371 dormanc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终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本申请根据待控设备可以支持的功能状态,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或息屏休眠状态,以实现功耗控制,提升待控设备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终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电子终端的续航时间都取决于电池容量和系统的功耗,电子终端的电池容量越大,系统功耗越低,则系统的续航时间越长,反之亦然,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其提供的应用程序不断增加,功能越来越多,对于需要长时间续航的电子终端来说,通过优化功耗控制可以显著的增加电子终端的续航时间,尤其对于小型的电子终端来说,其电池容量较小,优化功耗控制的效果就更为显著,尽可能的增加电子终端的系统待机时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介质,可以解决小型电子终端续航时间较短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的步骤包括:
降低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的步骤包括:
休眠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根据待控设备可以支持的功能状态,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或息屏休眠状态,以实现功耗控制,提升待控设备的续航时间,具体的:
在暗屏休眠状态下,待控设备可以在保持显示组件低功耗工作的状态下,使系统休眠,从而在降低设备功耗的同时,提供低亮度的显示功能,为用户后续的唤醒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息屏休眠状态下,待控设备可以在系统休眠的同时关闭显示组件,使设备功耗进一步降低。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组件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设置有背光信道,背光信道包括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均用于:为屏幕提供背光,和,调整屏幕的背光亮度,并且第一控制信道提供的峰值背光亮度大于第二控制信道提供的峰值背光亮度;
降低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一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二控制信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通过切换显示组件中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从高功耗的背光信道切换至低功耗的背光信道,实现背光功耗的控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暗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二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一控制信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在唤醒暗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时,只要通过切换控制信道,就能实现显示组件的快速唤醒。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组件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屏幕驱动芯片以及屏幕,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设置有背光信道,背光信道用于:为屏幕提供背光,和,调整屏幕的背光亮度;屏幕驱动芯片用于驱动屏幕;
休眠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步骤包括:
发送第一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关闭背光信道;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控制屏幕驱动芯片休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通过第一指令休眠屏幕驱动芯片并关闭背光信道,以通过关闭显示组件的方式降低待控设备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息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发送第二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接通背光信道;其中,第二指令用于终止屏幕驱动芯片的休眠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通过第二指令唤醒屏幕驱动芯片,同时接通背光信号,快速打开显示组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的步骤前,还包括:
确定待控设备满足休眠条件,则生成休眠指令;
其中,休眠条件包括待控设备保持静默状态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静默状态是指待控设备未接收到用户操作信号的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通过预设的静默时间,自动生成休眠指令以进入低功耗状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当待控设备支持暗屏休眠功能,且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开启,则确定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
当待控设备不支持暗屏休眠功能,或者,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关闭,则确定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支持暗屏休眠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休眠模块,用于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休眠模块包括暗屏休眠模块和息屏休眠模块,暗屏休眠模块用于降低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息屏休眠模块用于休眠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功耗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耗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中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时,进行休眠并唤醒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中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时,进行休眠并唤醒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背光信道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背光信道接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中通过打开/关闭暗屏休眠功能实现暗屏休眠或息屏休眠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性的给出了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大部分便携式电子设备都带电池的,电池的容量对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较小,大多为1000mAh、2000mAh、2600mAh、3500mAh等,对于小容量电池,通过降低电子设备的系统的功耗能够更为显著地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待机时间。
对于降低系统功耗,一般是通过在不使用设备时,将设备切换至休眠状态以增加待机时间,但是从休眠状态重新唤醒设备往往需要耗费额外的电量,因此,如何对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进行精确控制,以减低待控设备的功耗是解决如何增加待机时间的重要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介质,下面首先对本申请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做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S14、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S16、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S1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42、降低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S1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62、休眠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其中,待控设备可以是电子终端,特别的,待控设备可以是移动式电子终端。
下面将以POS机作为示例,对本实施例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其它电子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等,同样能够适用本实施例方法。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待控设备为POS机,待控设备上设有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用于显示待控设备的业务界面,示例性的,显示组件可以显示POS的待机界面(可以为用户在设备休眠前最后一次对设备进行操作时设备所处的界面,也可以为预设的专用待机界面,例如屏幕保护界面等),在POS机长时间不工作时,根据POS机的状态确定POS机可以支持暗屏休眠,或者不能支持暗屏休眠,对于待控设备来说,暗屏休眠与息屏休眠相比,其唤醒所需的时长差别不大,在接收到唤醒指令后基本上都会在1s之内完成系统的唤醒,其主要差别在于,如果待控设备能够允许暗屏休眠,那么在休眠状态下,待控设备可以显示休眠前的界面,而如果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那么在休眠状态下,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不能显示任何图像,用户就不知道待控设备是处于休眠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也不清楚待控设备之前执行了什么业务,对于用户来说,暗屏休眠相比于息屏休眠具有更好用户体验。
因此当POS机可以允许暗屏休眠,那么POS机的显示组件可以以一个较低的亮度继续显示POS机的待机界面的同时,关闭POS的部分组件,即第一类组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待控设备中,第一类组件主要包括了一些对设备的基本运行作用较小的组件,例如业务组件、USB控制器、NFC模块等等,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待控设备在休眠状态下的功耗。同时,休眠待控设备的部分组件,即第二类组件,第二类组件主要包括待控设备的底层组件,例如处理器、网络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触摸屏、存储器等,这部分的组件转为休眠状态。对于第二类组件而言,有些组件设置有专门的低功耗pin脚,可以控制低功耗pin脚的方式让组件进入低功耗模式,有些组件可以通过发送休眠命令给相应的硬件模块,是对应的硬件模块进入低功耗模式。对于第二类组件中的控制器而言,一般都是关闭它的工作时钟,让控制器停止工作。通过使第二类组件进入休眠状态,使得POS机在休眠状态下被唤醒后,能够快速恢复最基本的运行功能,同时重新启动这类组件的耗时较长,或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反而会进一步的消耗POS机的能量。
示例性的,对于POS机来说,在亮屏待机状态下,其系统功耗为100mAh,而在暗屏待机状态下时,由于主要的耗能组件都进入了休眠状态,其系统功耗仅为5~10mAh,而在息屏休眠状态下时,其功耗约在3~4mAh。由此可见,对于待控设备来说,处于暗屏休眠状态与处于亮屏待机状态相比,可以降低90%的功耗,同时,处于暗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系统功耗与处于息屏休眠状态下的系统功耗相比差别不大。
而当POS机不允许暗屏休眠,那么POS机的显示组件直接关闭,即POS机进入黑屏状态,在黑屏状态下,显示组件与第二类组件一样,转为休眠状态,使得功耗能够进一步的降低,在POS机自身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的延长POS机的续航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暗屏休眠状态下,显示组件依然可以提供低亮度的显示功能,以上述实施例中的POS机为例,在用户使用完POS机后,POS机的显示组件会显示上一次POS机刷卡后的支付信息,当用户不操作POS机一段时间后,POS机进入暗屏休眠状态,显示组件可以以较低的亮度继续显示在进入暗屏休眠状态之前的支付信息,用户可以随时参考POS机显示的支付信息,但是实际上POS机的业务组件等系统组件已经转入低功耗状态,这样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又能够降低待控设备的功耗。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时,进行休眠并唤醒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2、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一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二控制信道;
S204、响应暗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
S206、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二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一控制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信道的最高峰值亮度小于第一控制信道的最高峰值亮度,通过将背光信道从第一控制信道切换至第二控制信道,将屏幕的亮度降低,由于显示组件的功耗主要取决于屏幕的亮度,因此将屏幕亮度降低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组件的功耗。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控制信道可以是PMW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可以是GPIO控制信道,在进入暗屏休眠流程时,先打开GPIO控制信道控制屏幕背光,然后不下发休眠指令给LCD(即屏幕),禁止LCD进入休眠状态,确保LCD能继续显示之前的界面。然后PWM控制信道关闭,关闭之后背光供电由GPIO控制信道提供,由于GPIO控制信道相对于PWM控制信道的所能够达到的亮度较低,因此LCD会进入暗屏状态,并且触发系统休眠。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一些情况下,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可能同时连通,则此时将存在一个起主要作用的背光信道和一个起辅助作用的背光信道,例如PWM和GPIO的示例中,同时接入这两者的情况下,PWM信道将起到主要作用。
当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均连通时,可以将起主要作用的背光信道(假定为第一控制信道)理解为当前背光信道,若将同时连通的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第一控制信道断开,则这一断开的操作可以被理解为“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一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二控制信道”。
相应的,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时,进行休眠并唤醒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2、发送第一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关闭背光信道;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控制屏幕驱动芯片休眠;
S304、响应熄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
S306、发送第二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接通背光信道;其中,第二指令用于终止屏幕驱动芯片的休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令是控制LCD屏幕内部芯片进入低功耗模式,即机内休眠状态,响应第一指令之后,屏幕不在显示画面。对于息屏休眠状态,需要下发这个指令让LCD不显示画面,进入低功耗模式,而对于暗屏休眠状态,因为需要显示休眠前的画面来提升用户体验,所以不能下发这个指令给LCD芯片。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唤醒上述待控设备的过程中,首先将第一控制信道连通,再去判断待控设备是否允许暗屏休眠,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那么将第二控制信道关闭,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那么就不再进行其他操作。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道可以是PWM控制信道,参见图4,PWM控制信道控制背光亮度方式如下:
LCD_LEDA和LCD_LEDK是直接连接LCD背光硬件上面。LCD_LEDA会固定输出一个电流给LCD,而LCD_LEDK是通过PWM来控制的。LCD_BL_PWM是连接CPU端的PWM控制器上面,PWM控制器会周期性的输出脉冲信号,会让LCD_LEDK进行通/断交替变换。LCD背光亮度会随着PWM输出占空比确定LCD背光的亮度。
使用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来控制背光LED的亮度,也就是通过调节脉冲宽度和频率来实现背光亮度的变化。当脉冲信号的宽度比较小时,LED仅会在较短时间内被激活,背光亮度则会变暗,当脉冲信号的宽度增大时,LED则会被更长时间地激活,背光亮度则会逐渐升高。因此可以通过PWM周期、占空比等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对背光亮度的快速调节和精准控制。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道可以是GPIO控制信道,参见图5,GPIO控制背光亮度,可以通过控制LCD_SLEEP_EN脚来控制,拉高二极管导通,LCD_LEDK输出电流到LCD背光,LCD背光点亮。拉低二极管不导通,LCD_LEDK没有电流,LCD背光熄灭。背光的亮度大小可以调节R839这个电阻值来调节。
也就是说,即使在通过第一控制信道或者第二控制信道调整屏幕亮度时,该亮度也是可变的,可以通过对第一控制信道或第二控制信道的硬件,预设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的亮度,因此来控制功耗达到预设值。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第一控制信道将所述显示组件的亮度逐渐调低,直至调整到第二控制信道所预设的亮度,使得整个休眠过程能够更为隐蔽,提升用户对于待控设备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6,在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的过程中包括:
S602、判断允许休眠的待控设备中是否支持暗屏休眠功能;
S604、若支持暗屏休眠功能,则确定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开启时为允许暗屏休眠状态,暗屏休眠功能关闭时为不允许暗屏休眠状态;
S606、若不支持暗屏休眠功能,则待控设备的状态为不允许暗屏休眠状态。
如图6提供的实施例,本申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控制暗屏休眠功能是否开启。
具体的,如果待控设备的硬件能够支持暗屏休眠,就会在待控设备目录中创建一个特定的设备节点,处理器通过访问设备节点,来判断当前待控设备是否支持暗屏休眠。进一步的,可以对当前待控设备的设备节点进行赋值,以控制暗屏休眠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示例性的,如果待控设备支持暗屏休眠,就在待控设备的dev目录下增加一个名为dim_sleep的设备节点,如果处理器访问到该设备节点,那么说明该待控设备的硬件是支持暗屏休眠功能的,反之,如果处理器没有访问到该设备节点,那么该待控设备的硬件是不支持暗屏休眠功能的,待控设备处于不允许暗屏休眠状态;而在待控设备支持暗屏休眠的情况下,再读取dim_sleep的赋值,如果dim_sleep的赋值为1,那么说明该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开启,待控设备处于允许暗屏休眠状态,如果dim_sleep的赋值为0,那么说明该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关闭,待控设备处于不允许暗屏休眠状态。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待控设备满足休眠条件,则生成休眠指令;
其中,休眠条件包括待控设备保持静默状态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静默状态是指待控设备未接收到用户操作信号的状态。
具体的,静默状态是指待控设备处于没有接收到用户操作信号的状态,例如用户没有按动设备上的按钮,或者用户没有触碰待控设备的触控显示屏,还可以包括用户的面部没有出现在待控设备的摄像头前。当待控设备处于静默状态下的时长达到预设阈值后,即生成休眠指令。或者,先生成休眠指令,并开始计时,确定是否已经到达了休眠指令的休眠时间,如果待控设备的线程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其他指令,那么就控制设备进入休眠状态。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其具体的控制逻辑如下:
首先判断系统休眠时间是否设置非0。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设置系统休眠为0,说明系统不会进入休眠,一直处于亮屏唤醒状态。如果设置非0,会根据系统时钟判断休眠时间是否达到。判断休眠时间是否达到需要从设备没有被操作开始计时,比如设置休眠时间为30秒,那么在30秒内设备一直没有被操作说明休眠时间达到,如果30秒内设备被操作了,那么会重新从0开始计时,直到30秒内没有操作才认为符合设置的休眠时间。
当确认休眠时间到达之后,需要判断此设备硬件是否支持暗屏休眠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方法是判断设备节点/sys/posinfo/dim_sleep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说明硬件支持暗屏休眠功能,如果不存在LCD驱动会下发让LCD芯片休眠指令让LCD休眠,走正常的息屏休眠流程。
如果硬件支持了暗屏休眠功能,那么还需要判断暗屏功能是否打开,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使用到暗屏休眠方式,而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此时可以通过读取注册表中的persist.sys.dim.enable的值是否为1来判断当前设备是否打开了暗屏休眠功能,如果没有打开,当前设备走息屏休眠流程,如果打开了,当前设备走暗屏休眠流程。
如果打开了暗屏休眠功能,确定进入暗屏休眠流程,往设备节点/sys/posinfo/dim_sleep写入1,此时lcd驱动会打开LCD背光,然后设置标志位dim_sleep为1,然后SystemServer会往/sys/power/state写入mem,进入暗屏休眠流程。
进入暗屏休眠流程后,LCD驱动先连通GPIO电路控制背光,然后LCD驱动不下发休眠参数给LCD,禁止LCD进入休眠状态,确保LCD能继续显示之前的界面。然后关闭PWM控制背光的电路,关闭之后背光供电由GPIO提供,LCD会进入暗屏状态,并且触发系统组件进入休眠状态。
在触发系统休眠之后,注册驱动的suspend函数会被调用,suspend函数主要控制LCD是否进入低功耗和硬件相关的组件,例如控制器和外设会进行下电或者进入低功耗模式。
在系统进入休眠失败或者系统接收到了用户的操作指令被唤醒时,进入唤醒流程,系统进入唤醒流程之后,系统首先会打开PWM控制背光的电路。之后,LCD驱动会判断dim_sleep标志是否被置1,如果标志为1,则关闭GPIO控制背光的电路,然后重置dim_sleep标志为0,如果dim_sleep标志不为1,LCD驱动下发唤醒LCD芯片的命令,LCD退出休眠状态,显示正常数据,系统处于亮屏唤醒状态。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大大提高待控设备的续航时间,尤其是针对于需要频繁唤醒的情况,如果每次休眠状态下都需要将显示组件切换至休眠状态,那么将显示组将从休眠状态下唤醒反而会消耗掉过多的电量,反而使得待机时长缩短。针对待控设备不是一直使用去情况,空闲时候就会进入暗屏休眠的状态,超低的待机功耗,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待机时长和使用时长。目前使用此方案,待机功耗可以降低%70左右。
参见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休眠模块,用于若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若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休眠模块包括暗屏休眠模块和息屏休眠模块,暗屏休眠模块用于降低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息屏休眠模块用于休眠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暗屏休眠模块包括信道切换模块,用于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一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二控制信道。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唤醒模块,用于响应于暗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将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第二控制信道切换为第一控制信道。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息屏休眠模块包括信道关闭模块,用于发送第一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关闭背光信道;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控制屏幕驱动芯片休眠。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唤醒模块,用于响应于息屏休眠状态下的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发送第二指令至屏幕驱动芯片,并接通背光信道;其中,第二指令用于终止屏幕驱动芯片的休眠状态。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状态获取模块还用于判断允许休眠的待控设备中是否开启暗屏休眠功能;若开启暗屏休眠功能,则修改待控设备的状态为允许暗屏休眠状态;若没有开启暗屏休眠功能,则修改待控设备的状态为不允许暗屏休眠状态。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休眠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确定待控设备满足休眠条件,则生成休眠指令;
其中,休眠条件包括待控设备保持静默状态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静默状态是指待控设备未接收到用户操作信号的状态。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图9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9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2,所述处理器9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功耗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功耗控制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存储器9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举例,并不构成对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9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9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9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9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功耗控制终端设备9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9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9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功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所述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若所述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所述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若所述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所述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所述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的步骤包括:
降低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所述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的步骤包括:
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和屏幕,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和所述屏幕间设置有背光信道,所述背光信道包括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均用于:为所述屏幕提供背光,和,调整所述屏幕的背光亮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提供的峰值背光亮度大于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提供的峰值背光亮度;
所述降低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和所述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切换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暗屏休眠状态下的所述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将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和所述屏幕间的背光信道由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切换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背光控制芯片、屏幕驱动芯片以及屏幕,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和所述屏幕间设置有背光信道,所述背光信道用于:为所述屏幕提供背光,和,调整所述屏幕的背光亮度;所述屏幕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所述屏幕;
所述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步骤包括:
发送第一指令至所述屏幕驱动芯片,并关闭所述背光信道;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屏幕驱动芯片休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息屏休眠状态下的所述待控设备的唤醒指令,发送第二指令至所述屏幕驱动芯片,并接通所述背光信道;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终止所述屏幕驱动芯片的休眠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
当所述待控设备支持暗屏休眠功能,且所述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开启,则确定所述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
当所述待控设备不支持暗屏休眠功能,或者,所述待控设备的暗屏休眠功能关闭,则确定所述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的步骤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控设备满足休眠条件,则生成休眠指令;
其中,所述休眠条件包括所述待控设备保持静默状态的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所述静默状态是指所述待控设备未接收到用户操作信号的状态。
8.一种功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控设备的状态,所述待控设备的状态包括允许暗屏休眠和不允许暗屏休眠;
休眠模块,用于若所述待控设备允许暗屏休眠,响应于所述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暗屏休眠状态;
若所述待控设备不允许暗屏休眠,则响应于所述待控设备的休眠指令,将所述待控设备切换为息屏休眠状态;
其中,所述休眠模块包括暗屏休眠模块和息屏休眠模块,所述暗屏休眠模块用于降低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的亮度,关闭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所述息屏休眠模块用于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显示组件,关闭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一类组件的电源,并休眠所述待控设备的第二类组件。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52479.9A CN116867042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52479.9A CN116867042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7042A true CN116867042A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823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52479.9A Pending CN116867042A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67042A (zh) |
-
2023
- 2023-08-17 CN CN202311052479.9A patent/CN11686704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16631B (zh) | 供电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631401B (zh) | 充电电路、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2192484A1 (en) | Method for executing scheduled task | |
US10943557B2 (en) | Low power display on mode for a display device | |
CN104898409A (zh) | 一种智能手表降低功耗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 |
CN104918310A (zh) | 一种快速省电移动终端及其快速省电方法 | |
TW201516648A (zh) | 移動裝置低電量開機控制方法及系統 | |
CN110209428A (zh) | 一种终端屏幕唤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345227A1 (en) | Switch module, terminal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device | |
JPH10341199A (ja) | 無線携帯端末 | |
JP2004078881A (ja) | Pda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の統合インターフェイス用の回路と動作方式 | |
CN113961060B (zh) | 电子装置与其电量管理方法 | |
US20060200684A1 (en) | Power mode change voltage control in computerized system | |
CN111782028A (zh)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
CN116867042A (zh) | 功耗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CN111818695B (zh) | 一种控制系统、方法以及显示模组 | |
CN106020416B (zh) | 屏幕显示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 |
CN115061561A (zh) | 一种设备的节电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7577479B (zh) | 电子装置及其半休眠控制方法 | |
KR102051949B1 (ko) | Sync 신호 제어를 활용한 에너지 절감형 모니터장치의 제어방법 | |
CN111831100B (zh) |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2009000932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larm func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 |
CN102568428A (zh) | 液晶显示屏的唤醒方法及具有液晶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 |
KR20050052890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표시부 백라이트 전원제어장치 | |
CN117275387B (zh) | 一种色阶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