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2990A -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2990A
CN116852990A CN202310693876.8A CN202310693876A CN116852990A CN 116852990 A CN116852990 A CN 116852990A CN 202310693876 A CN202310693876 A CN 202310693876A CN 116852990 A CN116852990 A CN 116852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driving
display screen
vehicle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38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昶健
陈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38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52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52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2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启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响应于副驾有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不仅能够节约车辆的能耗,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副驾显示屏对驾驶员行车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Description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5G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的交互设计正在结合更多场景,实现更加丰富的交互新体验。智能座舱的屏幕也由之前的单屏发展为多屏,包括仪表显示屏、中控车机显示屏、副驾显示屏等。副驾显示屏应用越发广泛,可以实现导航、看电影、玩游戏、查天气等功能,同时还会照顾到副驾的体验感,增加副驾显示屏的操控体验。
目前传统的副驾显示屏控制无法区分副驾是否有人,从而不能及时自动控制副驾显示屏的开关。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长时间点亮会对驾驶员行车视野产生干扰,尤其是当副驾无人时,副驾显示屏常亮,不但光线的反射会对驾驶员有驾驶影响,从而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同时,还会对整车能耗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不仅能够节约车辆的能耗,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副驾显示屏对驾驶员行车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启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响应于副驾有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副驾无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
其中,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包括: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响应于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则确定车辆的副驾有人。
其中,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包括:控制副驾蓝牙模组扫描车辆内终端设备的蓝牙ID;将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进行匹配;响应于匹配成功,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其中,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还包括:响应于匹配成功,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若否,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其中,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车辆的主驾蓝牙模组的第二连接状态;响应于第二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状态,则执行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的步骤。
其中,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车辆的中控按键获取锁定指令,并基于锁定指令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其中,通过锁定指令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高于通过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显示系统,该车辆的显示系统包括:副驾显示屏;智能座舱系统,包括:智能座舱主机、副驾蓝牙模组及主驾蓝牙模组,智能座舱主机分别与副驾显示屏、副驾蓝牙模组及主驾蓝牙模组连接,并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来控制副驾显示屏工作。
其中,副驾显示屏与智能座舱主机之间通过并行转换器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启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响应于副驾有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首先,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响应于车辆启动,可以避免在车辆未启动时进入控制状态,有助于节约车辆的能耗;其次,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将车辆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作为判断车辆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尤其是与以蓝牙信号扫描结果为判断依据相比,以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作为判断依据更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其次,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响应于副驾有人时,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副驾显示屏的自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交互体验,更能够使得副驾显示屏只有在副驾有人时才会进入工作状态,这种设置能够有效改善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且能够节约车辆能耗。因此,本申请不仅能够节约车辆能耗,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车辆的显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自动识别车主蓝牙ID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车辆的显示系统,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车辆的显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辆的显示系统包括副驾显示屏10、智能座舱系统20,其中,智能座舱系统20包括:智能座舱主机21、副驾蓝牙模组22及主驾蓝牙模组23,智能座舱主机21分别与副驾显示屏10、副驾蓝牙模组22及主驾蓝牙模组23连接,并采用下文介绍的副驾显示屏10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副驾显示屏10工作。
本实施例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车辆的显示系统设置了副驾显示屏10,能够使得副驾人员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车辆的显示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交互体验;其次,本实施例车辆的显示系统设置了副驾蓝牙模组22及主驾蓝牙模组23,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副驾蓝牙与主驾蓝牙分开控制,能够减少车辆蓝牙控制方法的冗杂性,提高车辆对主驾蓝牙及副驾蓝牙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响应准确度;其次,本实施例车辆的显示系统设置了智能座舱主机21,智能座舱主机21可以通过单独的副驾显示屏10的控制方法来控制副驾显示屏10工作,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副驾显示屏10与主驾显示屏分开控制,能够减少车辆显示屏控制方法的冗杂性,提高车辆对主驾显示屏及副驾显示屏10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响应准确度。
本实施例车辆的显示系统还包括主驾显示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副驾显示屏10与智能座舱主机21之间通过并行转换器31(Serializer/Deserializer,Serdes)连接。并行转换器能够根据需要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发送,或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发送,因此能够为副驾显示屏10与智能座舱主机21提供数据连接,且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
可选地,当副驾显示屏10进入待机状态时,智能座舱系统20控制副驾显示屏10下电,此时副驾显示屏10熄灭;当副驾显示屏10进入工作状态时,智能座舱系统20控制副驾显示屏10上电,此时副驾显示屏10亮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副驾显示屏10设置专门的副驾显示系统30,副驾显示系统30包括电源线路、通信电路32、LCD驱动电路33、副驾显示屏10,电源线路用于智能座舱系统20对副驾显示系统30提供供电电源,并进行上下电控制,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10控制的响应速度及控制便利性;通信电路32用于副驾显示系统30与智能座舱主机21之间数据连接,能够提高智能座舱系统20与副驾显示屏10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LCD驱动电路33用于副驾显示屏10的显示控制,LCD驱动电路33与副驾显示屏10分别从智能座舱主机21获取对应的数据。这种设置可以提高智能座舱系统20对副驾显示屏10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响应准确度,且能够实现更复杂的控制效果。
可选地,电源电路可提供为副驾显示系统30提供12V电源,具体不做限定,可视副驾显示屏系统30的具体需要,为其提供适配的电源电压。
可选地,通信电路32可以包含并行转换器;智能座舱系统20中设置有与副驾显示系统30中并行转换器通信的另一并行转换器31,智能座舱系统20中并行转换器31与智能座舱主机21可通过DSI总线、I2C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副驾蓝牙模组22与智能座舱主机21通过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和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进行数据通讯和连接。这种设置能够提高智能座舱主机21与副驾蓝牙模组22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智能座舱系统20对副驾显示屏10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电路32中的并行转换器与智能座舱系统20中的并行转换器31可以通过GMSL\FPDLINK进行数据通讯和连接。这种设置能够提高智能座舱主机21与副驾显示屏10数据传输的速度与准确度,进而能够提高智能座舱系统20对副驾显示屏10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可以用于上述车辆的显示系统,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1:响应于车辆启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响应于车辆启动,可以避免在车辆未启动时进入控制状态,有助于节约车辆能耗。例如在具体场景中,车辆启动时,智能座舱系统或车辆内其他处理器开始获取车辆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
步骤S22: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利用了车辆副驾蓝牙模组作为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依据组件,能够用副驾蓝牙模块对副驾蓝牙进行单独控制,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副驾蓝牙与主驾蓝牙分开控制,能够减少车辆蓝牙控制方法的冗杂性,提高车辆对主驾蓝牙及副驾蓝牙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响应准确度;其次,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将车辆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作为判断车辆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尤其是与以蓝牙信号扫描结果为判断依据相比,以蓝牙模组的连接状态作为判断依据更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2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1: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例如,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车辆启动时,智能座舱系统或车辆内其他处理器开始识别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步骤S32:响应于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则确定车辆的副驾有人。
将已连接蓝牙设备的第一连接状态来作为确认车辆副驾有人的判断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即能够提高对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准确性,即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的使用需求的判断准确性,进而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在使用者对副驾显示屏有使用需求时,才会控制副驾显示屏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更加能够节约车辆能耗,且能够降低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例如,在一应用场景中,行车过程中,车辆内有与副驾蓝牙模组绑定过的副驾用蓝牙耳机,当有人打开此副驾用蓝牙耳机时,此蓝牙耳机的蓝牙ID才会与副驾蓝牙模组建立连接,此时,智能座舱系统或车辆内其他处理器能够识别到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基于此判断车辆副驾有人。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33:响应于第一连接状态为未连接蓝牙设备,则确定车辆的副驾无人。
将未连接蓝牙设备的第一连接状态来作为确认车辆副驾无人的判断标准,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即能够提高对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准确性,即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的使用需求的判断准确性,进而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在使用者对副驾显示屏无使用需求时,控制副驾显示屏进入待机状态,从而更加能够节约车辆能耗,且能够降低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例如,在一应用场景中,行车过程中,车辆内有与副驾蓝牙模组绑定过的副驾用蓝牙耳机,当此副驾用蓝牙耳机未被打开,或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无法副驾蓝牙模组建立蓝牙连接,此时,智能座舱系统或车辆内其他处理器能够识别到第一连接状态为未连接蓝牙设备,基于此判断车辆副驾无人。
可选地,步骤S22也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4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31,即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41:控制副驾蓝牙模组扫描车辆内终端设备的蓝牙ID。
控制副驾蓝牙模组扫描车内终端设备的蓝牙ID,可以减少遗漏有副驾显示屏使用需求的终端的蓝牙ID,如专门用于副驾的蓝牙耳机,可以提高副驾显示屏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定负责扫描车辆内终端设备蓝牙ID的蓝牙扫描设备一定为副驾蓝牙模组。
步骤S42:将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进行匹配。
通过将扫描到的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进行匹配,来确定第一连接状态,能够实现根据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的连接状态来控制副驾显示屏,这能够降低当车辆内出现未曾与副驾蓝牙模组绑定过的蓝牙ID时,副驾蓝牙模组误自动与其进行连接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即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是否有使用需求的判断准确性,故进一步能够降低副驾显示屏误自动开启或误自动关闭的风险,进而能够节约车辆能耗,提高驾驶安全。
步骤S43:响应于匹配成功,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进一步地,响应于匹配成功,控制副驾蓝牙模组与匹配成功的蓝牙ID自动建立蓝牙连接。响应于匹配成功,则自动建立蓝牙连接,不仅能够提高副驾蓝牙模组对已绑定过的历史蓝牙ID的识别效率,还能自动建立连接,提高蓝牙连接的隐私性与便利性。
响应于建立蓝牙连接,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44:响应于匹配失败,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未连接蓝牙设备。
可选地,匹配失败时,副驾蓝牙模组不与此蓝牙ID建立蓝牙连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31,即确定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61:控制副驾蓝牙模组扫描车辆内终端设备的蓝牙ID。
步骤S62:将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进行匹配。
步骤S63:响应于匹配成功,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
本实施例中的车主蓝牙ID是指驾驶员所携带的蓝牙设备的蓝牙ID;可选地,车主蓝牙ID可以由车主绑定设置,也可以由车辆相应的终端自动识别得出。
步骤S64:若否,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通过将扫描到的蓝牙ID与车主蓝牙ID进行确认,若不是车主蓝牙ID才确定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即匹配成功的蓝牙ID对应的蓝牙设备是否属于驾驶员,若不属于驾驶员,则属于副驾人员,因此能够提高当车辆中出现车主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匹配成功时,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65:若是,则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未连接蓝牙设备。
若匹配成功的蓝牙ID对应的蓝牙设备属于驾驶员,则肯定不属于副驾人员,因此可以确定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未连接蓝牙设备。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63,即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71:将扫描到的蓝牙ID与主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车主蓝牙ID进行第一主驾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车主蓝牙ID也可以与智能座舱系统其他终端绑定,能够被智能座舱系统识别为车主蓝牙ID即可。
步骤S72:响应于第一主驾匹配成功,则确定第一主驾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车主蓝牙ID。
步骤S73:响应于第一主驾匹配失败,则确定第一主驾匹配失败的蓝牙ID不是车主蓝牙ID。
通过将主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车主蓝牙ID来作为车主蓝牙ID的判断依据,这种绑定设置能够提高对车主蓝牙ID选定的灵活性,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控制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种设置方式还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车主蓝牙ID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准确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63,即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81:将扫描到的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识别的车主蓝牙ID进行第二主驾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车主蓝牙ID也可以由车辆其他终端识别得出,这里不做限定。
步骤S82:响应于第二主驾匹配成功,则确定第二主驾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车主蓝牙ID。
步骤S83:响应于第二主驾匹配失败,则确定第二主驾匹配失败的蓝牙ID不是车主蓝牙ID。
通过将副驾蓝牙模组已识别的车主蓝牙ID作为车主蓝牙ID的判断依据,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车主蓝牙ID的判断准确性,减少误判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准确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8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63,即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91:将扫描到的蓝牙ID与主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车主蓝牙ID进行第一主驾匹配。
步骤S92:响应于第一主驾匹配成功,则确定第一主驾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车主蓝牙ID。
步骤S93:响应于第一主驾匹配失败,则将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识别的车主蓝牙ID进行第二主驾匹配。
步骤S94:响应于第二主驾匹配成功,则确定第二主驾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车主蓝牙ID。
步骤S95:响应于第二主驾匹配失败,则确定第二主驾匹配失败的蓝牙ID不是车主蓝牙ID。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限定第一主驾匹配与第二主驾匹配的顺序。
通过将副驾蓝牙模组已识别的车主蓝牙ID及主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车主蓝牙ID作为车主蓝牙ID的判断依据,能够进一步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车主蓝牙ID的判断准确性,减少误判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准确性。
步骤S23:响应于副驾有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响应于副驾有人时,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副驾显示屏的自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交互体验,更能够使得副驾显示屏只有在副驾有人时才会进入工作状态,自动亮起,这种设置能够有效缓解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且能够节约车辆能耗。因此,本实施例不仅能够节约车辆能耗,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4:响应于副驾无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副驾显示屏的自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交互体验,更能够使得副驾显示屏在副驾无人时会进入待机状态,自动熄屏,这种设置能够有效缓解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且能够节约车辆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时亮屏,处于待机状态时熄屏。
可选地,在图2的步骤S23中,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后,可按时间周期T1或实时地,持续执行图2步骤S21中的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并根据第一连接状态执行图2后续步骤。
这种设置能够提高该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实时情况的响应速度,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自动控制的准确性,故能够更准确地做到在副驾人员离开后,自动控制副驾显示屏进入待机状态,降低车辆能耗,降低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针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作上述类似改进,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图2的步骤S24中,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后,可按时间周期T1或实时地持续执行图2步骤S21中的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并根据第一连接状态执行图2后续步骤。
这种设置能够提高该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实时情况的响应速度,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自动控制的准确性,故能够更准确地做到在副驾有人时,自动控制副驾显示屏进入工作状态,降低车辆能耗,提高车辆交互体验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针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作上述类似改进,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副驾蓝牙模组或主驾蓝牙模组均可采用蓝牙低能耗技术,能够降低车辆能耗。
可选地,时间周期T1可以设定为10秒,既能够降低车辆能耗,又能够提高对副驾显示屏控制的响应速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T1可以设置为其他值,不做限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101:确定车辆的主驾蓝牙模组的第二连接状态。
步骤S102:响应于第二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状态,则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已连接状态是指有蓝牙ID与主驾蓝牙模组建立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03:基于第一连接状态确定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04:响应于副驾有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05:响应于副驾无人,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106:响应于第二连接状态为未连接状态,则不对副驾显示屏进行自动控制。
驾驶员通常会最先将自己的蓝牙设备与主驾蓝牙模组进行连接,以对整个车辆进行控制,本实施例在获取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之前,先判断主驾蓝牙模组的第二连接状态的情况,且在第二连接状态为已连接,即驾驶员的蓝牙设备连接主驾蓝牙模组后才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这样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车主蓝牙ID,从而提高对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的判断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准确性,从而能够降低副驾显示屏在无人员使用需要时误自动开启的风险,从而不仅能降低副驾显示屏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风险,提高驾驶安全,还能够节约车辆能耗。
可选地,可进一步设置主驾蓝牙模组的蓝牙连接方式具体为:待连接蓝牙设备主动扫描主驾蓝牙模组的蓝牙ID信号,并向主驾蓝牙模组发起连接请求。
这种主驾蓝牙模组被动连接的设置方式使得车辆驾驶员能够自主决定用哪台蓝牙设备与主驾蓝牙模组进行连接、是否要与主驾蓝牙模组进行连接,这能够有效提高车主蓝牙ID与主驾蓝牙模组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且能够减少主驾蓝牙模组误连其他非车主蓝牙ID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车主蓝牙ID与主驾蓝牙模组连接的精准度。
可选地,副驾蓝牙模组可主动扫描待连接蓝牙设备的蓝牙ID信号,并向待连接蓝牙设备发起连接请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车辆的中控按键获取锁定指令,并基于锁定指令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其中,通过锁定指令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高于通过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
通过车辆的中控按键获取锁定指令,并基于锁定指令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能够实现通过中控按键控制副驾显示屏,增加对副驾显示屏控制方法的灵活性、便利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地,设置通过锁定指令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高于通过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能够使得通过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来控制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只在中控按键无锁定指令时有效,能够更贴切副驾显示屏的实际使用场景,例如在有人使用副驾显示屏时,则不需要副驾显示屏根据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来自动控制副驾显示屏关闭或开启,因此这种优先级的设置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
可选地,锁定指令可以包括常亮锁定,也可以为其他锁定指令,这里不做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做上述类似的改进,这里不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自动识别车主蓝牙ID的控制方法,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自动识别车主蓝牙ID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自动识别车主蓝牙ID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1:控制副驾蓝牙模组搜索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
步骤S112:响应于车辆启动,每隔时间周期T2记录搜索到的蓝牙ID,将连续x次搜索到的同样的蓝牙ID判定为车主蓝牙ID;
可选地,在图10步骤S112执行结束后,可进一步执行步骤S113,控制智能座舱主机更新历史记录的车主蓝牙ID。
可选地,x可以取8,也即是说,将连续8次同样的ID判断为车主蓝牙ID。
可选地,T2可取1分钟,能够提高自主识别车主蓝牙ID的准确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x取值可以由车主自定义,具体取值范围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T2取值可由车主自定义,具体不做限制。
基于副驾蓝牙模组的自动识别车主蓝牙ID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副驾蓝牙模组识别车主蓝牙ID的准确性,能够减少车主蓝牙ID与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其他历史蓝牙ID同时出现时,对第一连接状态判断出错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第一连接状态判断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对副驾显示屏控制的准确性,进而能够节省车辆能耗,且能够降低行车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
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可做上述类似改进,具体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存储介质120上存储有程序指令121,程序指令121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其中,程序指令12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介质中,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计算机存储介质12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U盘、SD卡、PD光驱、移动硬盘、大容量软驱、闪存、多媒体记忆卡、服务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另外,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存储在一个移动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即,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有程序数据的存储装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该存储装置可以为如U盘、光盘、服务器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智能终端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区别于现有技术,首先,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响应于车辆启动,可以避免在车辆未启动时进入控制状态,有助于节约车辆能耗;其次,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利用了车辆副驾蓝牙模组作为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依据组件,能够用副驾蓝牙模块对副驾蓝牙进行单独控制,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将副驾蓝牙与主驾蓝牙分开控制,能够减少车辆蓝牙控制方法的冗杂性,提高车辆对主驾蓝牙及副驾蓝牙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响应准确度;其次,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将车辆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作为判断车辆副驾是否有人的判断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尤其是与以蓝牙信号扫描结果为判断依据相比,以蓝牙模组的连接状态作为判断依据更能够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其次,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响应于副驾有人时,则控制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副驾显示屏的自动控制,不仅能够提高交互体验,更能够使得副驾显示屏只有在副驾有人时才会进入工作状态,自动亮起,这种设置能够有效缓解车辆使用过程中,副驾显示屏常亮对驾驶员行车视野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且能够节约车辆能耗。因此,本申请不仅能够节约车辆的能耗,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副驾显示屏对驾驶员行车的干扰,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车辆启动,获取所述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确定所述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
响应于所述副驾有人,则控制所述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副驾无人,则控制所述副驾显示屏处于待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确定所述车辆的副驾是否有人,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
响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状态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副驾有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包括:
控制所述副驾蓝牙模组扫描所述车辆内终端设备的蓝牙ID;
将所述蓝牙ID与所述副驾蓝牙模组已绑定的历史蓝牙ID进行匹配;
响应于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所述已连接蓝牙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连接状态是否为已连接蓝牙设备,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匹配成功,确定匹配成功的蓝牙ID是否是车主蓝牙ID;
若否,则确定所述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为所述已连接蓝牙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主驾蓝牙模组的第二连接状态;
响应于所述第二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状态,则执行所述获取所述车辆的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车辆的中控按键获取锁定指令,并基于所述锁定指令控制所述副驾显示屏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通过所述锁定指令对所述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高于通过所述副驾蓝牙模组的第一连接状态控制所述副驾显示屏的控制优先级。
8.一种车辆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驾显示屏;
智能座舱系统,包括:智能座舱主机、副驾蓝牙模组及主驾蓝牙模组,所述智能座舱主机分别与所述副驾显示屏、所述副驾蓝牙模组及所述主驾蓝牙模组连接,并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来控制所述副驾显示屏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驾显示屏与所述智能座舱主机之间通过并行转换器连接。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310693876.8A 2023-06-12 2023-06-12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852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876.8A CN116852990A (zh) 2023-06-12 2023-06-12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3876.8A CN116852990A (zh) 2023-06-12 2023-06-12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2990A true CN116852990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3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3876.8A Pending CN116852990A (zh) 2023-06-12 2023-06-12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529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1399B (zh) 车辆安全设备与系统
US8659387B2 (en) Operation permission control device and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mounted thereon
EP2192015A1 (en) Automatic setting of a motor vehicle performance profile
CN109624919B (zh) 车辆防盗系统配置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10281804B (zh) 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能源站
WO2022022215A1 (zh) 控制车辆充电的方法、设备、程序、介质及车辆
CN109696869B (zh) 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汽车中央门锁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5751993A (zh) 汽车及其仪表充电显示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44174A (zh) 移动电子装置和用于移动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16852990A (zh) 副驾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车辆的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JP568295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19008112U (zh) 具有身份信息识别的无人机远程电源开关装置
CN102371785B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系统
CN107187420B (zh) 无人驾驶汽车及其启动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287438A (zh) 基于近场通讯手机的驾驶员座椅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241361B (zh) 一种车辆电源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车辆
CN110497862A (zh) 一种车辆天窗的初始化方法、装置及车载设备
CN115019421A (zh)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12165706B (zh) 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蓝牙设备
JP2003044798A (ja)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作動システム、認証システム、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認証方法
CN115129025A (zh) 一种整车下线配型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JP4649096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2193206A (zh) 电动汽车及其基于指纹识别的启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03621A (zh) 智能座舱主机预启动方法及车辆
TWI392788B (zh) The method used to check 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data gatew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