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7106A -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7106A
CN116847106A CN202210306589.2A CN202210306589A CN116847106A CN 116847106 A CN116847106 A CN 116847106A CN 202210306589 A CN202210306589 A CN 202210306589A CN 116847106 A CN116847106 A CN 116847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gion
compression
area
area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6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灿
李永俊
李晓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Lemon Inc Cayman Islan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Lemon Inc Cayman Isl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Lemon Inc Cayman Islan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65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71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2367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5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7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7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8Image mosaicing, e.g. composing plane images from plane sub-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mpressed domai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ther than decoding, e.g. modification of transform coefficients, variable length coding [VLC] data or run-length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spatial sub-sampling or interpolation, e.g. 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2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splicing one content stream with another content stream, e.g. for inserting or substituting an advertis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32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image mosai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基于压缩信息,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压缩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避免了无效压缩过程的耗时,并降低了生成的压缩图像的体积,降低了图像显示延迟。

Description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和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MR)的技术实现中,高分辨率的显示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高分辨率的VR/MR头显设备。其中,显示系统中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和显示面板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Integrated Circuit,DDIC),原始的图像数据在由AP接收并处理后,需要发送至DDIC进行显示,因此AP与DDIC之间的传输通路需要极大的带宽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传输,相应会带来更大的功耗。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功耗和带宽负载,在系统可以提供眼动追踪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对需要传输的图像进行动态重采样,降低在用户当前周边视觉的传输分辨率,达到视觉无损的情况下降低传输带宽的目的,以降低功耗。
然而,现有技术中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传输的方案存在压缩效率低,DDIC接收图像数据后显示延迟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压缩效率低,DDIC接收图像数据后显示延迟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包括:
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压缩传输装置,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外轮廓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外轮廓的内部;
拼接模块,用于拼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由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仅针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再与第一区域图像拼接形成压缩图像,避免了无效压缩过程的耗时,并降低了生成的压缩图像的体积,降低了图像显示延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架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对图像进行压缩传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处理图像的分割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三区域图像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第三区域图像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区域图像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2的一种具体实现步骤流程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2的一种具体实现步骤流程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渡区域示意图;
图16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8的一种具体实现步骤流程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显示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图中示为AP)和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图中示为DDIC)以及连接应用处理器和显示面板驱动芯片的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图中示为MIPI)。在虚拟现实或介导现实的应用场景下,上述显示系统可以设置在VR/MR头显等终端设备内。其中,原始的图像数据由头显终端设备的外部数据接口输入后,由应用处理器接收图像数据,并在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显示面板驱动芯片,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再基于图像数据驱动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从而完成VR/MR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图像显示。上述终端设备或显示系统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传输。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功耗和带宽负载,在系统可以提供眼动追踪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对需要传输的图像进行压缩(动态重采样),降低在用户当前周边视觉的传输分辨率,达到视觉无损的情况下降低传输带宽的目的,以降低功耗。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对图像进行压缩传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AP端在获得图像数据后,基于人眼追踪算法从待处理图像中提取出视觉注视区域对应的高分辨率的中心区域图像(即图像A),之后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压缩(降采样),生成与中心区域图像的像素尺寸相同(至少一个方向的像素尺寸相同)的低分辨率的压缩图像(即图像B),之后将图像A和图像B拼接为一帧用于数据传输的压缩图像,发送至DDIC端进行解压,DDIC端获得上述压缩图像后,需要首先将高分辨率的图像A缓存,同时或之后对低分辨率的图像B进行还原(升采样),得到还原后的高分辨率的图像C后,再将缓存的图像A和图像C进行拼接,得到中心区域(真实)分辨率高,边缘区域(真实)分辨率低的显示图像,并由DDIC驱动显示屏对该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案,在压缩过程中,图像的中心区域图像,实际上是不需要进行压缩的,而现有技术的方案,为了保证压缩后生成的低分辨率压缩图像(即上图中的图像B)与未压缩的高分辨率中心区域图像的尺寸匹配(从而能合成一帧传输数据进行后续向DDIC端传输的步骤),对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分区的比例做出了限制,无法灵活的配置各个分区的大小。另外,由于在一些系统中,数据传输过程是像素按行传输到DDIC并进一步驱动显示单元按行进行显示,由于这种方式改变了每行像素的相对位置,即低分辨率区域的第一行在高分辨率区域的最后一行的后面,需要等待高分辨率区域传输完成、并且存储到DDIC内存中后,才可以启动对显示单元按行的刷新,造成了额外的耗时,并且需要在DDIC中预留大量内存,并且,由于低分辨率的压缩图像中包括一部分的无效数据(低分辨率的中间区域图像),导致压缩图像的数据量增加,增加了网络传输负载,相应的,在后续DDIC端进行图像还原时,基于相同的原因,也会消耗额外的计算资源,从而最终导致图像显示延迟的增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图3,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中,例如VR/MR头盔、VR/MR眼镜等。该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示例性地,待处理图像是通过终端设备的数据接口输入终端设备的数据,可以是其他设备,例如计算机,生成的原始的虚拟图像(即VR场景下由其他设备生成的虚拟图像)或合成图像(即MR场景下由其他设备生成的由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的融合而成的图像)。进一步地,待处理图像可以是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待处理图像可以由终端设备内的应用芯片(AP)接收,并进行分割处理,从而生成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处理图像的分割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区域,对应用户对图像的视觉注视点;而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对应用户对图像的非注视点。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并集,即为待处理图像。其中,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割的方法多种,例如,基于预设的分割系数,确定待处理图像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尺寸,从而实现对待处理图像中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分割;再例如,基于眼动追踪算法对第一区域图像的定位,从而实现对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分割。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1011:采集视觉信息,视觉信息表征视觉注视显示屏的角度。
步骤S1012:基于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具有显示屏,具体地,终端设备例如为VR头盔,VR头盔能够提供针对穿戴用户的眼动追踪能力,即通过传感器采集表征视觉注视显示屏的角度的视觉信息。其中,采集视觉注视显示屏的角度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获得视觉信息后,基于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可以确定视觉注视点在待处理图像上的位置,进而确定出与视觉注视点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的位置。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实现方式包括:
根据视觉信息,确定注视点信息,其中,注视点信息表征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通过注视点信息和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基于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其中,在终端设备的设备参数(例如屏幕尺寸)确定的情况下,视觉信息和注视点信息之间具有确定的映射关系,通过确定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再基于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即可确定待处理图像中视觉注视点对应的目标区域,由于视觉注视点通常是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因此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确定上述目标区域的范围的过程。进一步地,将该目标区域的像素点集合作为第一区域图像,将待处理图像中其他区域的像素点集合作为第二区域图像,即可实现对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分割。本实施例中,通过视觉信息和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来完成来对待处理图像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动态定位,实现了对待处理图像的动态分割,提高后续图像显示过程中的图像显示效果。
步骤S102:基于压缩信息,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压缩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示例性地,在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后,由于第二区域图像对应非视觉注视点,即使分辨率较低,也不会影响用户的实际观感,因此可以通过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来降低数据传输量,提高图像显示的实时性。具体地,即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降采样,降低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也即,降低第二区域图像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其具体压缩方式通过压缩信息确定,示例性地,压缩信息包括压缩系数,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的压缩比例。从而生成具有更低分辨率的第三区域图像。其中,由于在后续步骤中,需要将压缩后的第三区域图像和第一区域图像进行拼接,成为完整的一帧图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需要保证第三区域图像与第一区域图像在尺寸上的匹配性,即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三区域图像的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待处理图像和第一区域图像均为正方形轮廓,第二区域图像为矩形环状轮廓。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降采样,即可得到低分辨率的第三区域图像。其中,第二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可以通过像素矩阵实现,第二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内部的空白区域,可以通过稀疏矩阵填充。相对于直接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压缩后得到的图像,体积更小,耗时更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内层区域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内层区域的外轮廓与外层区域的内轮廓相接;压缩信息包括与内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与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二压缩系数。
如图7所示,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1021:基于第一压缩系数对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内层压缩区域。
步骤S1022:基于第二压缩系数对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外层压缩区域,其中,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不同于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
步骤S1023:基于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得到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1024:逐行读取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点,得到行像素序列。
步骤S1025:基于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行像素序列中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对应的像素点进行压缩,得到第三区域图像。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中,对待处理图像分割而得到的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过程,是指对图像坐标的像素分割,即确定第一区域图像的像素坐标范围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像素点坐标,而不是生成需要独立缓存的图像数据。因此,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过程,即在待处理图像的基础上,逐行对第二区域图像对应的像素点进行压缩,例如降采样,即按列进行等间隔抽取像素点,从而获得低分辨率的第三区域图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是以像素坐标进行区分的,因此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本身是待处理图像的一部分,而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对待处理图像进行逐行读取、压缩的方式,对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后得到的第三区域图像,即为压缩图像,无需进行额外的拼接过程。
本实施例步骤中,待处理图像可以按行进入处理单元(AP),无需明确的生成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并拼接的步骤,而是预先定义各个分区的像素坐标。当处理到当前行的某个像素时,只需根据当前像素的坐标决定所在的分区,并查找当前分区的压缩比例、进行压缩。由于分区设置不会改变像素行的先后顺序,处理完当前行后可以直接按行输出,无需等待整帧图片处理完后再输出。同时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每行像素传输的先后次序不变、避免了将输入图像进行拆分并先后传输的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延迟和对内存的需求,同时降低了生成的压缩图像的总的分辨率以降低需要传输的数据量。
在分区进行降采样时,需要对输入内容进行滤波处理,以改善混叠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在实现滤波时,可以采用可配置的滤波核。在采用按行处理的实现中,需要对输入像素若干行进行暂存,因为滤波操作需要读取相邻若干行的像素信息。但此操作不会带来整帧的延迟和内存需求,而是仅若干行像素的延迟和内存需求。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第三区域图像的过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待处理图像和第一区域图像均为正方形轮廓,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相邻嵌套,在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过程中,基于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第二压缩系数,分别进行降采样,具体地,例如,第一压缩系数coef_1=2,第二压缩系数coef_2=4,即对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后,得到的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为内层区域的1/2;即对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后,得到的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为外侧区域的1/4。其中,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可以在分割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时直接划分生成,也可以是在完成对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后,进一步对第二区域图像划分生成的。第二区域图像内外侧区域和内层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预设的配置信息确定,此处不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压缩的同时,需要保证压缩后生成的第三区域图像的像素尺寸与第一区域像素尺寸匹配,即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可以拼接成一帧完整的图像,因此,在生成内层压缩区域和外侧压缩区域后,基于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使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使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示例性地,对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还可以进一步的包括多个子区域,第一压缩系数和第二压缩系数为数组结构,第一压缩系数和第二压缩系数中分别包括与子区域的数量对应的子系数。示例性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A包括内层子区域(A1、A2、A3),外层区域B包括外层子区域(B1、B2、B3)。内层子区域(A1、A2、A3)和外层子区域(B1、B2、B3)依次嵌套连接,内层子区域(A1、A2、A3)和外层子区域(B1、B2、B3)的并集,即为第二区域图像。
其中,内层子区域(A1、A2、A3)分别对应第一压缩系数中的子系数(coef_11、coef_12、coef_13),即内层子区域A1以压缩系数coef_11进行降采样;内层子区域A2以压缩系数coef_12进行降采样;内层子区域A3以压缩系数coef_13进行降采样。从而生成与内层子区域(A1、A2、A3)分别对应的压缩内层子区域(rA1、rA2、rA3),压缩内层子区域(rA1、rA2、rA3)依次嵌套连接,压缩内层子区域(rA1、rA2、rA3)的并集,即为压缩内层区域。
外层子区域(B1、B2、B3)基于不同的压缩子系数进行压缩,得到对应的压缩外层子区域(rB1、rB2、rB3),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分层压缩,从而使最终得到的压缩图像的分辨率基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子区域逐层变化,例如距离第一区域图像越远的子区域,分辨率月底,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图像压缩,提高图像压缩率,降低图像显示延迟。
步骤S103: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拼接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具体地,在得到第三区域图像后,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的外轮廓相接,因此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的外轮廓进行拼接,得到一帧完整的图像,即压缩图像。该压缩图像相较于原始的待处理图像,保留了视觉注视点对应的高分辨率图像(第一区域图像),同时对非视觉注视点对应的图像(第二区域图像)进行了压缩,从而达到视觉无损的情况下降低传输带宽的目的。之后,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例如显示面板驱动芯片(DDIC),由显示单元对该压缩图像进行还原,将之前的压缩图像,即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升高(显示)分辨率至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匹配的程度,并进行显示,实现VR/MR场景下基于视觉追踪的图像显示目的。其中,显示单元对图像进行插值还原,并驱动显示屏进行图像渲染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基于压缩信息,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压缩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由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仅针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形成压缩图像,避免了无效压缩过程的耗时,并降低了生成的压缩图像的体积,降低了图像显示延迟。
参考图9,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本实施例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成第三区域图像的步骤,并增加了对显示单元对压缩图像进行处理的步骤,该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01: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示例性地,第一区域图像为矩形,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环绕第一区域图像并分别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区域图像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区域图像分别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图像的四个角的四个角区域,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图像的四个边的四个边区域。四个角区域和四个边区域首尾相接构成环形的第二区域图像。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图像被划分为多个矩形子区域,在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时,可以基于各矩形子区域进行压缩(降采样),而无需对第二区域图像的中心空白区域进行补零等处理操作,压缩过程耗时更短,压缩后生成的第三区域图像的体积也更小。
当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区域可以多余四个,例如包括八个边区域,即将图10中的每个边区域分为两个边区域。其对应的处理过程与处理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区域图像的过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2:基于压缩信息,对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
示例性地,在对第二区域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后,对各子区域进行压缩的压缩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一个公共的压缩系数,对第二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压缩,或者,通过多个不同的压缩系数,来对对第二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压缩。通过压缩信息,可以确定上述具体的压缩方式。进一步地,压缩信息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基于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压缩信息包括目标压缩系数,目标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压缩比例,如图11所示,步骤S202一种可能的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2021:基于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
步骤S2022:基于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得到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其中,目标方向是边区域与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垂直方向。
示例性地,在确保第二区域图像环绕第一区域图像,且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能够拼接成一帧完整图像的前提下,第二区域图像中的四个角区域、四个边区域以及第一区域图像之间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位置关系,例如角区域分别与一个横向的边区域和一个纵向的边区域相接,横向边区域的横向像素尺寸与第一区域图像的横向像素尺寸相同;纵向边区域的纵向像素尺寸与第一区域图像的纵向像素尺寸相同,等等。基于上述限制性位置关系,在对四个角区域、四个边区域进行压缩时,会对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同时压缩,而仅对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进行压缩。
示例性地,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二区域图像中包括四个像素尺寸为4×4的角区域,两个4×16的边区域(纵向边区域,图中示为rect_A),和两个16×4的边区域(横向边区域,图中示为rect_B),四个角区域和四个边区域围绕像素尺寸为16×16的第一区域图像,其中,目标压缩系数例如为coef=2,此处,对角区域和边区域进行降采样,rect_A和rect_B的目标方向对应的像素尺寸为4,压缩后,四个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的像素尺寸为2×2,即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均进行了压缩。具体实现上,直接对角区域进行两个方向的滤波即可。而rect_A的压缩角区域的像素尺寸为2×16,rect_B的压缩角区域的像素尺寸为16×2,即仅对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进行了压缩。具体实现上,可通过边区域进行目标方向的滤波即可。本实施例步骤中,对第二区域图像的各个子区域,基于统一的目标压缩系数进行压缩,从而在解压过程中,基于一个相同的解压系数即可完成图像还原,不用分区域处理,还原速度快,同时,第二区域图像在各个方向上的压缩率相同,压缩均衡,使图像在还原后显示时,低分辨率区的图像更加自然,减少出现畸变。
可选地,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目标压缩数组中包括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横向压缩系数表征横向分辨率压缩比例,纵向压缩系数表征纵向分辨率压缩比例;如图13所示,步骤S202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2023:基于各角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压缩角区域。
步骤S2024:基于各边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边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未对齐边区域。
步骤S2025:沿未对齐边区域的目标方向进行补零,生成压缩边区域,其中,目标方向是压缩边区域与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延伸方向。
示例性地,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具体地,例如压缩信息包括coef_array1{coef_x_1,coef_y_1}和coef_array2{coef_x_2,coef_y_2},其中,coef_array1是一个目标压缩数组,表征了一种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的压缩比例的组合,而coef_array2是另一个目标压缩数组,表征了另一种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的压缩比例的组合。目标压缩数组与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具有对应关系,例如,coef_array1对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coef_array2对应第二区域图像的外层区域,即第二区域图像的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以不同的压缩比例的组合,来压缩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二区域图像中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内层区域包括四个像素尺寸为4×4的角区域,两个4×16的纵向边区域和两个16×4的横向边区域,外层区域包括4个像素尺寸为4×4的角区域,以及12个边区域,(其中包括4×4、4×16、16×4的边区域,不再赘述)。根据目标压缩数组coef_array1{2,2},对内层区域内的边区域和角区域进行压缩,使内层区域内的边区域和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分别缩小为原来的1/2。根据目标压缩数组coef_array2{4,4},对外层区域内的边区域和角区域进行压缩,使外层区域内的边区域和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分别缩小为原来的1/4。
同时,基于上述角区域、边区域和第一区域图像之间的限制性位置关系,对于边区域在目标方向无法与第一区域图像对齐的边区域,为未对齐边区域,参考图14所示,根据第一区域图像的像素尺度,沿目标方向对未对齐边区域进行补零(图中示为剖面线填充),从而生成对应的压缩边区域,使压缩边区域和压缩角区域组成的第三区域图像,能够与第一区域图像拼接成一帧完整的图像。同时,当内层区域、外层区域包括更多的子内层区域、子外层区域时,上述过程仍然适用,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步骤中,通过压缩信息以不同的压缩系数数组对第二区域图像各层进行差别化压缩,实现了第二区域图像的多级压缩。同时基于压缩系数数组,实现了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两个方向的压缩,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压缩率,降低压缩图像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过程,是基于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独立的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是对第二区域图像的每一子区域进行压缩后再拼接,得到的第三区域图像。而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对第二区域图像的另一种压缩方式,即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24-S1025对应的方法,可以确定第二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内层区域、外层区域、边区域、角区域)的像素点坐标的基础上,逐行读取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点,得到行像素序列,并对各行像素序列中上述子区域对应的像素点进行压缩(降采样),从而以无需拼接的方式得到第三区域图像,降低延迟和内存需求,提高图像处理速度。其中,以逐行读取待处理图像的像素点的方式对第二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压缩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类似,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对应段落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3:基于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压缩角区域和压缩边区域,生成第三区域图像。
示例性地,在获得第二区域图像的各层的压缩角区域、压缩边区域后,基于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拼接,使第三区域图像的尺寸与第一区域图像的尺寸匹配,即第三区域图像能够环绕第一区域图像并与第一区域图像拼接为完整的图像,该过程在之前步骤中已进行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第一区域图像包括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图像内部边缘,在拼接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4:对过渡区域进行采样,获得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其中,第一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大于第二过渡图像的分辨率。
步骤S205:基于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过渡区域的位置,对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进行混合,生成混合图像。
步骤S206:将混合图像覆盖至过渡区域内。
示例性地,为了提高高分辨率的第一区域图像和低分辨率的第三区域图像之间的平滑过渡,需要在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的交界处设置平滑过渡效果,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渡区域示意图,如图15所示,示例性地,过渡区域设置在第一区域图像的边缘,通过对过渡区域进行一次高采样率图像采集和一次低采样率图像采集,得到高分辨率的第一过渡图像和低分辨率的第二过渡图像。基于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过渡区域的位置,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过渡区域的位置,对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进行alpha融合,生成分辨率随过渡区域位置逐渐变化的混合图像,之后将混合图像覆盖在过渡区域内,完成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之间的平滑过渡。其中,在进行alpha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多项式的值来进行不同配置,从而实现基于不同混合曲线的图像混合。基于两帧图像进行alpha融合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7:拼接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步骤S208:通过显示单元接收压缩图像,并对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
示例性地,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多个子区域,压缩图像中包括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如图16所示,步骤S208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2081:获取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82:基于标识信息,对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
步骤S2083:拼接各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得到第四区域图像。
示例性地,显示单元例如为DDIC,当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且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对应不同的压缩比例时,DDIC在接收到压缩图像数据中,包括压缩图像和对应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例如,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内层压缩区域包括8个子区域,分别为4个角区域和4个边区域;外层压缩区域包括16个子区域,分别为4个角区域和12个边区域。标识信息中记录有上述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中各子区域对应的区域标识、区域坐标、目标压缩系数。DDIC根据标识信息中的区域标识,依次确定第三区域图像中的各子区域,并分别对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之后,对各上采样数据进行拼接,得到高显示分辨率的第四区域图像。由于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对应不同的压缩比例,在对第三区域图像进行还原时,如以固定的还原系数进行插值,会导致还原后的第四区域图像的分辨率不准确,同时在第四区域图像中各层区域(内层区域、外层区域)对应的区域内,分辨率有差异,影响图像的视觉观感。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对各各层区域进行分别还原,提高了图像还原质量,进而提高图像视觉效果。
显示单元DDIC需要读取当前注视点位置、和预先定义的各个分区的大小,在按行读取压缩图像后,根据当前处理像素的坐标,计算出所在的分区和相应的压缩比例,根据压缩比例对图像进行插值拉伸以还原。由于像素行间的次序没有发生改变,DDIC不需要等待整帧或高分辨率区域传输完成后才可以开始驱动屏幕进行显示,也不需要额外的大量内存存储整个高分辨率区域的图像,降低了延迟和DDIC的内存要求。
DDIC在图像插值还原过程中,需要采用可配置的滤波核操作,以降低图像瑕疵。滤波核可以根据压缩比例动态配置。同时根据压缩比例,可能需要若干行像素缓存。
步骤S209:基于第四区域图像和第一区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并对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眼动追踪装置得到的用户当前注视的屏幕上的位置坐标进行处理,根据坐标位置和预先设定的分区域压缩的分区大小,对输入图像的分区做出定义,其中第一区域的中心跟随用户的注视点的位置实时进行调整,且其他区域也围绕第一区域进行调整。之后将待处理图像根据当前像素在整张图中的坐标位置、根据预先定义的区域、对输出像素进行不同比例的分辨率压缩。其中,若当前像素在第一区域,将不对像素进行分辨率压缩。若像素在第二区域,根据第二区域的不同子区域定义的不同的长、宽方向上的压缩比,输出压缩后的像素。可以通过分割区域、分区域压缩、再拼接区域的方法,或通过逐行处理、根据当前像素坐标采用不同的压缩比例、直接生成整张压缩图像的方法。
将各个子区域内、靠近相邻子区域的一部分像素作为过渡区将两个相邻区域的处理结果做出平滑过渡,即在过渡区内,靠近第一区域的部分有更多的第一区域的像素成分,靠近第二区域的部分有更多第二区域的像素成分。过渡区处理的过程可以和分区域压缩过程在同一个步骤实现。
压缩后的图像通过接口以较低的带宽传输到显示单元(DDIC)进行处理。
之后在显示单元DDIC中用于将分区域压缩后的图像根据眼动追踪处理模块中对不同的分区的定义进行相应比例的拉伸,以恢复为原始图像,从而实现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压缩、传输、显示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1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一致,步骤S209已在步骤S103的对应段落进行介绍,此处不再详细论述,请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参照图17,图像压缩传输装置3,包括:
分割模块31,用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第一区域图像位于待处理图像的中心,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生成模块32,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压缩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拼接模块33,用于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图像为矩形,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环绕第一区域图像并分别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基于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压缩角区域和压缩边区域,生成第三区域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信息包括目标压缩系数,目标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压缩比例;生成模块32在基于压缩信息,对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时,具体用于:基于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基于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得到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其中,目标方向是边区域与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垂直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目标压缩数组中包括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横向压缩系数表征横向分辨率压缩比例,纵向压缩系数表征纵向分辨率压缩比例;生成模块32在基于压缩信息,对各角区域和各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时,具体用于:基于各角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压缩角区域;基于各边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边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未对齐边区域;沿未对齐边区域的目标方向进行补零,生成压缩边区域,其中,目标方向是压缩边区域与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延伸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内层区域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内层区域的外轮廓与外层区域的内轮廓相接;压缩信息包括与内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与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二压缩系数;
生成模块32,具体用于:基于第一压缩系数对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内层压缩区域;基于第二压缩系数对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外层压缩区域,其中,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不同于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基于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内层压缩区域和外层压缩区域,得到第三区域图像,其中,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图像包括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图像内部边缘,在基于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之前,拼接模块,还用于:对过渡区域进行采样,获得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其中,第一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大于第二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基于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过渡区域的位置,对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进行混合,生成混合图像;将混合图像覆盖至过渡区域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分割模块31,具体用于:采集视觉信息,视觉信息表征视觉注视显示屏的角度;基于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分割模块31在基于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时,具体用于:根据视觉信息,确定注视点信息,其中,注视点信息表征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通过注视点信息和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基于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压缩传输装置3,还包括:显示模块34,用于通过显示单元接收压缩图像,并对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基于第四区域图像和第一区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并对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多个子区域,压缩图像中包括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显示模块34在对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时,具体用于:获取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基于标识信息,对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拼接各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得到第四区域图像。
其中,分割模块31、生成模块32、拼接模块33和显示模块34依次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压缩传输装置3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4包括:
处理器41,以及与处理器4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2;
存储器4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41执行存储器4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图3-图16所示实施例中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其中,可选地,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通过总线43连接。
相关说明可以对应参见图3-图1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所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参考图1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9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简称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Player,简称PMP)、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19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9所示,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9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9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908;以及通信装置909。通信装置9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9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19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9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908被安装,或者从ROM9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第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为矩形,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所述四个角区域和所述至少四个边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压缩角区域和所述压缩边区域,生成第三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压缩信息包括目标压缩系数,所述目标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压缩比例;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垂直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所述目标压缩数组中包括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所述横向压缩系数表征横向分辨率压缩比例,所述纵向压缩系数表征纵向分辨率压缩比例;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包括: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压缩角区域;基于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未对齐边区域;沿所述未对齐边区域的目标方向进行补零,生成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所述压缩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区域的内轮廓相接;所述压缩信息包括与所述内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与所述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二压缩系数;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压缩系数对所述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内层压缩区域;基于所述第二压缩系数对所述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外层压缩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不同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基于所述内层区域和所述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和所述外层压缩区域,得到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内部边缘,在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之前,还包括:对所述过渡区域进行采样,获得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基于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的位置,对所述第一过渡图像和所述第二过渡图像进行混合,生成混合图像;将所述混合图像覆盖至所述过渡区域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包括:采集视觉信息,所述视觉信息表征视觉注视所述显示屏的角度;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包括:根据视觉信息,确定注视点信息,其中,所述注视点信息表征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通过所述注视点信息和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将所述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接收所述压缩图像,并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基于所述第四区域图像和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并对所述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压缩图像中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所述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包括:获取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拼接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得到所述第四区域图像。
第二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压缩传输装置,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拼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为矩形,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所述四个角区域和所述至少四个边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压缩角区域和所述压缩边区域,生成第三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压缩信息包括目标压缩系数,所述目标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压缩比例;所述生成模块在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垂直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所述目标压缩数组中包括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所述横向压缩系数表征横向分辨率压缩比例,所述纵向压缩系数表征纵向分辨率压缩比例;所述生成模块在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时,具体用于: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压缩角区域;基于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未对齐边区域;沿所述未对齐边区域的目标方向进行补零,生成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所述压缩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区域的内轮廓相接;所述压缩信息包括与所述内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与所述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二压缩系数;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压缩系数对所述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内层压缩区域;基于所述第二压缩系数对所述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外层压缩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不同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基于所述内层区域和所述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和所述外层压缩区域,得到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内部边缘,在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之前,所述拼接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过渡区域进行采样,获得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基于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的位置,对所述第一过渡图像和所述第二过渡图像进行混合,生成混合图像;将所述混合图像覆盖至所述过渡区域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分割模块,具体用于:采集视觉信息,所述视觉信息表征视觉注视所述显示屏的角度;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分割模块在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时,具体用于:根据视觉信息,确定注视点信息,其中,所述注视点信息表征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通过所述注视点信息和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将所述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图像压缩传输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接收所述压缩图像,并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基于所述第四区域图像和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并对所述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压缩图像中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所述显示模块在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时,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拼接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得到所述第四区域图像。
第三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压缩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包括:
逐行读取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点,得到行像素序列;
基于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行像素序列中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对应的像素点进行压缩,得到第三区域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为矩形,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四个角区域和至少四个边区域,所述四个角区域和所述至少四个边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所述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包括:
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
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压缩角区域和所述压缩边区域,生成第三区域图像;
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包括:
拼接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和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所述压缩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信息包括目标压缩系数,所述目标压缩系数表征分辨率压缩比例;
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目标方向的分辨率,得到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垂直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目标压缩数组,所述目标压缩数组中包括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所述横向压缩系数表征横向分辨率压缩比例,所述纵向压缩系数表征纵向分辨率压缩比例;
基于所述压缩信息,对各所述角区域和各所述边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压缩角区域,以及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压缩边区域,包括:
基于各所述角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角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压缩角区域;
基于各所述边区域对应的横向压缩系数和纵向压缩系数,压缩各所述边区域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生成未对齐边区域;
沿所述未对齐边区域的目标方向进行补零,生成压缩边区域,其中,所述目标方向是所述压缩边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对的边的延伸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包括内层区域和外层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区域的内轮廓相接;所述压缩信息包括与所述内层区域对应的第一压缩系数和与所述外层区域对应的第二压缩系数;
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缩系数对所述内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内层压缩区域;
基于所述第二压缩系数对所述外层区域进行压缩,得到外层压缩区域,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不同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分辨率;
基于所述内层区域和所述外层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拼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和所述外层压缩区域,得到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内层压缩区域的外轮廓与所述外层压缩区域的内轮廓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内部边缘,在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过渡区域进行采样,获得第一过渡图像和第二过渡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分辨率大于所述第二过渡图像的分辨率;
基于所述第一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和第二过渡图像的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的位置,对所述第一过渡图像和所述第二过渡图像进行混合,生成混合图像;
将所述混合图像覆盖至所述过渡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包括:
采集视觉信息,所述视觉信息表征视觉注视所述显示屏的角度;
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视觉信息,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包括:
根据视觉信息,确定注视点信息,其中,所述注视点信息表征视觉注视点在屏幕上的映射坐标;
通过所述注视点信息和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像素尺寸,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坐标,将所述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包括:
通过所述显示单元接收所述压缩图像,并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
基于所述第四区域图像和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生成显示图像,并对所述显示图像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压缩图像中包括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表征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压缩信息,所述对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第三区域图像进行插值,得到第四区域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压缩图像对应的标识信息;
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各子区域进行插值,得到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
拼接各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上采样图像,得到所述第四区域图像。
12.一种图像压缩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将待处理图像分割为第一区域图像和第二区域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图像位于所述待处理图像的中心,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环绕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外侧,且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压缩信息,对所述第二区域图像进行压缩,生成第三区域图像,其中,所述压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压缩方式,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相接,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的分辨率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分辨率;
拼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区域图像,生成压缩图像,并将所述压缩图像发送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压缩传输方法。
CN202210306589.2A 2022-03-25 2022-03-25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8471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589.2A CN116847106A (zh) 2022-03-25 2022-03-25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3/082367 WO2023179510A1 (zh) 2022-03-25 2023-03-18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589.2A CN116847106A (zh) 2022-03-25 2022-03-25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7106A true CN116847106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09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6589.2A Pending CN116847106A (zh) 2022-03-25 2022-03-25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7106A (zh)
WO (1) WO20231795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8448B (zh) * 2017-08-09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显示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5521B (zh) * 2018-05-16 2020-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渲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75709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北京传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注视点信息的实时vr图像过滤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855972B (zh) * 2019-11-21 2021-07-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2172A (zh) * 2020-09-21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设备、显示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510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39408A1 (zh) 显示特效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136066B (zh) 面向视频的超分辨率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970917B2 (en) Decoupled shading pipeline
Kim et al. Winscale: An image-scaling algorithm using an area pixel model
US2014006460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low-latency warping of a depth map
WO2021139382A1 (zh) 人脸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298851B (zh) 人体分割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及设备
WO2016032271A1 (ko) 스마트 기기를 이용한 초음파 신호의 고속 병렬 처리 방법
US115381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cess images of a video stream
US11127126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dium
US8891906B2 (en) Pixel-adaptive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image upscaling
US201102346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in handheld device
WO2024051536A1 (zh) 直播特效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WO2022132032A1 (zh) 人像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73727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310293B (zh) 人体图像分割方法及设备
WO2022247630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61090A (zh) 特效渲染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6310036A (zh) 场景渲染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US20240054703A1 (en) Method for image synthesis, device for image synthesi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535105B (zh) 媒体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WO2023197805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47106A (zh) 图像压缩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0796B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69994B1 (ko) 알파 평면을 이용한 영상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