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5426B -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5426B
CN116845426B CN202311122292.1A CN202311122292A CN116845426B CN 116845426 B CN116845426 B CN 116845426B CN 202311122292 A CN202311122292 A CN 202311122292A CN 116845426 B CN116845426 B CN 116845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nergy storage
air inlet
module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2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45426A (zh
Inventor
罗林
姚映青
张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Guox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222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5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5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45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涉及锂电储能系统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将获取的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利用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低、准确度差,导致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储能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锂电储能系统温度过高时,影响锂电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充放电效果,甚至会引发火灾等不安全事故。排风散热是保障锂电储能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现有技术中,存在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低、准确度差,导致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低、准确度差,导致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准确度,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为锂电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储能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储能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储能热量识别模块,所述储能热量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排风获取模块,所述排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热源分布识别模块,所述热源分布识别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调节风速输出模块,所述调节风速输出模块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排风控制模块,所述排风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对锂电池储能模块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将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获得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利用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并按照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达到了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准确度,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为锂电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明显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中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低、准确度差,导致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准确度,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为锂电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
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
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本申请中的锂电储能系统包括锂电池储能模块、底部排风模块。且,底部排风模块与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优选地,锂电池储能模块包括10kV箱变、大功率储能变流器、上位机、两组电池系统等。10kV箱变可以实现交流侧400V和600V两种电压体制切换。大功率储能变流器包括两路独立运行的双向DC/AC模组,可以独立对两组电池系统进行测试。上位机包括测试柜、工控机、功率分析仪、电流传感器等。两组电池系统包括1000V系统的储能电池和1500V系统的储能电池。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读取锂电池储能模块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储能测试数据集。储能测试数据集包括运行工况数据集、储能热量数据集。运行工况数据集包括对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储能测试作业时,锂电池储能模块对应的储能电压、储能电流、储能时长、储能容量等。储能热量数据集包括对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储能测试作业时,锂电池储能模块内的各组件分别产生的热量。各组件包括锂电池储能模块内的10kV箱变、大功率储能变流器、上位机、两组电池系统等。
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其中,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还包括:
根据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热源识别,输出大于等于预设热量的标识模块;
获取所述底部排风模块的风管分布结构,其中,所述风管分布结构包括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一风管,以及以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二风管;
根据所述风管分布结构与所述标识模块的分布,采集所述第一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
其中,根据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热源识别,还包括:
通过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仿真,得到锂电池仿真模型;
将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锂电池仿真模型生成温度云图,以所述温度云图进行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优选地,本申请采用现有的数字孪生技术对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建模,获得锂电池仿真模型。继而,将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锂电池仿真模型,生成温度云图。数字孪生技术是指通过对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多尺度的仿真,实现对锂电池储能模块的镜像映射。锂电池仿真模型包括锂电池储能模块内的各组件分别对应的各组件仿真模型。温度云图包括锂电池储能模块内的各组件分别对应的各组件仿真模型,以及各组件仿真模型分别对应的热量。进一步,分别判断温度云图内的热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热量。如果温度云图内的热量大于等于预设热量,则,将该热量对应的组件仿真模型记为标识模块。按照风管分布结构与标识模块,采集温度云图内第一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和第二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得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从而提高对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其中,预设热量包括由所述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预先设置确定的正常热量阈值信息。风管分布结构包括底部排风模块内的第一风管、第二风管。第一风管的排风路径为第一进风口至目标出风口。第二风管的排风路径为第二进风口至目标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包括温度云图中,第一风管一侧的标识模块对应的热源位置、热量等热源信息。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包括温度云图中,第二风管一侧的标识模块对应的热源位置、热量等热源信息。
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
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通过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获得准确的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并按照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提升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包括第一风管的排风速率。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包括第二风管的排风速率。
其中,均衡算法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均衡误差;热源均衡条件即为热平衡条件,热平衡条件包括第一风管的实时温度与第二风管的实时温度相等;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一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二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
其中,均衡算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获取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尺寸、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是否为对称风管;
若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为非对称风管,采集风管损耗数据,以所述风管损耗数据,生成风速调节信息;
以所述风速调节信息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进行调节。
其中,采集风管损耗数据,包括:
引入第一损失函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进行损失识别,输出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包括:
其中,为基于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为管道直径D的损失数据,/>为几何长度L的损失数据,为n个折弯节点的损失数据和。
连接所述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读取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以及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折弯节点包括第一风管、第二风管中的管道拐弯区域,以及该管道拐弯区域对应的位置、尺寸。继而,将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与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进行比对。如果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与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完全一致,则,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为对称风管,此时,为0。
如果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与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折弯节点不完全一致,则,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为非对称风管,根据第一损失函数分别对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进行损失识别,输出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风管损耗数据包括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风速调节信息包括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第一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为基于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为管道直径D的损失数据,/>为几何长度L的损失数据,为n个折弯节点的损失数据和。
如附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储能测试模式;
当所述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时,生成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传输至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中,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用于控制风口调节阀的作业参数以调节进风口的风量;
其中,所述风口调节阀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阀门。
读取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储能测试模式。储能测试模式包括锂电池储能模块内的两组电池系统分别对应的电压模式。电压模式即为电池系统的电压参数。当两组电池系统进行储能交换测试的时候,需要切换电压模式,此时,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所述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自动生成切换信号,并将切换信号传输至底部排风模块中,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其中,切换信号是用于表征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的提示信息。排风调速更换指令是用于表征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需要控制风口调节阀的作业参数,从而调节进风口的风量的指令信息。风口调节阀包括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阀门,以及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阀门。风口调节阀的作业参数包括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阀门对应的开合控制参数,以及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阀门对应的开合控制参数。达到了在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适应性地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从而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精准性、全面度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对锂电池储能模块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将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获得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利用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并按照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达到了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准确度,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为锂电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的技术效果。
2.通过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获得准确的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从而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
3.在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适应性地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从而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精准性、全面度。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请参阅附图3,所述系统包括:
储能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储能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
储能热量识别模块,所述储能热量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
排风获取模块,所述排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热源分布识别模块,所述热源分布识别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调节风速输出模块,所述调节风速输出模块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
排风控制模块,所述排风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热量标识模块,所述热量标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热源识别,输出大于等于预设热量的标识模块;
风管分布确定模块,所述风管分布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底部排风模块的风管分布结构,其中,所述风管分布结构包括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一风管,以及以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二风管;
热源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热源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风管分布结构与所述标识模块的分布,采集所述第一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风管特征采集模块,所述第一风管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第二风管特征采集模块,所述第二风管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风管比对模块,所述风管比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尺寸、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是否为对称风管;
风管损耗采集模块,所述风管损耗采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为非对称风管,采集风管损耗数据,以所述风管损耗数据,生成风速调节信息;
进风口调节模块,所述进风口调节模块用于以所述风速调节信息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风管损耗数据输出模块,所述风管损耗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引入第一损失函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进行损失识别,输出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包括:
其中,为基于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为管道直径D的损失数据,/>为几何长度L的损失数据,为n个折弯节点的损失数据和。
其中,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包括:
其中,为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均衡误差,/>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一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二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储能测试模式获取模块,所述储能测试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储能测试模式;
指令生成模块,所述指令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时,生成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传输至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中,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用于控制风口调节阀的作业参数以调节进风口的风量;
其中,所述风口调节阀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仿真模块,所述仿真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仿真,得到锂电池仿真模型;
云图生成模块,所述云图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锂电池仿真模型生成温度云图,以所述温度云图进行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对锂电池储能模块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将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获得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利用均衡算法对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并按照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低、准确度差,导致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适应度、准确度,提高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效果,为锂电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的技术效果。
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

1.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
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
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
获取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获取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基于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尺寸、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是否为对称风管;
若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为非对称风管,采集风管损耗数据,以所述风管损耗数据,生成风速调节信息;
以所述风速调节信息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进行调节;
引入第一损失函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进行损失识别,输出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包括:
其中,为基于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为管道直径D的损失数据,/>为几何长度L的损失数据,为n个折弯节点的损失数据和;
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方法包括:
其中,为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均衡误差,/>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一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二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
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热源识别,输出大于等于预设热量的标识模块;
获取所述底部排风模块的风管分布结构,其中,所述风管分布结构包括以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一风管,以及以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目标出风口为排风路径的第二风管;
根据所述风管分布结构与所述标识模块的分布,采集所述第一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风管一侧的热源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储能测试模式;
当所述储能测试模式发生电压模式切换时,生成切换信号,将所述切换信号传输至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中,生成排风调速更换指令,用于控制风口调节阀的作业参数以调节进风口的风量;
其中,所述风口调节阀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阀门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热源识别,方法还包括:
通过对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进行仿真,得到锂电池仿真模型;
将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锂电池仿真模型生成温度云图,以所述温度云图进行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5.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储能数据获取模块,所述储能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储能测试数据集,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为通过连接锂电池储能模块后调用储能测试作业下的运行工况数据集;
储能热量识别模块,所述储能热量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测试数据集进行识别得到储能热量数据集;
排风获取模块,所述排风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的底部排风模块,所述底部排风模块与所述锂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底部排风模块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热源分布识别模块,所述热源分布识别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储能热量数据集输入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热源分布识别,输出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
调节风速输出模块,所述调节风速输出模块用于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输出基于热源均衡条件下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
第一风管特征采集模块,所述第一风管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第二风管特征采集模块,所述第二风管特征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
风管比对模块,所述风管比对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风管的管道直径、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和所述第二风管的管道尺寸、几何长度以及折弯节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是否为对称风管;
风管损耗采集模块,所述风管损耗采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为非对称风管,采集风管损耗数据,以所述风管损耗数据,生成风速调节信息;
进风口调节模块,所述进风口调节模块用于以所述风速调节信息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进行调节;
风管损耗数据输出模块,所述风管损耗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引入第一损失函数分别对所述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进行损失识别,输出第一风管损耗数据和第二风管损耗数据,包括:
其中,为基于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为管道直径D的损失数据,/>为几何长度L的损失数据,为n个折弯节点的损失数据和;
利用均衡算法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管道的热源信息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管道热源信息进行均衡计算,包括:
其中,为第一风管/>和所述第二风管/>的均衡误差,/>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一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基于热平衡条件下第二风管/>与实时温度/>和排风速率/>的代价函数,/>为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的结构损失函数;
排风控制模块,所述排风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调节风速对所述底部排风模块进行控制。
CN202311122292.1A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6845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2292.1A CN116845426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22292.1A CN116845426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426A CN116845426A (zh) 2023-10-03
CN116845426B true CN116845426B (zh) 2023-11-17

Family

ID=8817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2292.1A Active CN116845426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54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8079A (zh) * 2023-10-21 2024-03-19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的电池温控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380A (zh) * 2020-12-30 2021-04-23 上海亿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热管理设计系统
CN115377546A (zh) * 2022-08-10 2022-11-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基于风冷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498326A (zh) * 2022-11-07 2022-12-20 深圳盛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锂电池风冷储能系统的散热均衡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5952698A (zh) * 2023-03-14 2023-04-11 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储能箱热能管理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544563A (zh) * 2023-06-19 2023-08-04 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装置的热管理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9495B2 (en) * 2009-03-25 2015-12-08 Lava Energy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thermal management of battery-bas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1380A (zh) * 2020-12-30 2021-04-23 上海亿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热管理设计系统
CN115377546A (zh) * 2022-08-10 2022-11-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基于风冷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498326A (zh) * 2022-11-07 2022-12-20 深圳盛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锂电池风冷储能系统的散热均衡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5952698A (zh) * 2023-03-14 2023-04-11 苏州时代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储能箱热能管理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544563A (zh) * 2023-06-19 2023-08-04 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装置的热管理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426A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45426B (zh) 一种锂电储能系统的排风散热方法和系统
CN107221945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线路预想故障辅助决策方法和装置
CN107959085B (zh) 一种电池储能设备的温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WO2011006344A1 (zh) 砂尘环境试验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及智能温度控制方法
WO2021082478A1 (zh) 空调系统能耗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255198B (zh) 一种含虚拟储能的冷热电联供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7463732A (zh) 一种多端交直流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12994097A (zh) 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系统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协同控制方法
CN109269036A (zh) 多联机空调的云端控制方法以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Giménez et al.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of the Cooling Process of a PEMFC-Based $\mu $-CHP System
CN113675947A (zh) 输电网关的输电侧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及输电网关
CN116031777A (zh) 一种核电用配电柜温升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526667A (zh) 基于电流物联网反馈机制的二次融合配网馈线终端系统
CN116780635A (zh) 配电网风力发电机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7688359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温湿度调节系统
CN115033988A (zh) 一种动力总成温度估算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CN214225760U (zh) 一种高精度的燃料电池控制器全功能硬件在环测试平台
CN109520080A (zh) 空调器及其双核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8318A (zh) 一种基于电压灵敏度分区的有功控制方法及系统
Wu et al. Hardware-in-the-loop Towards Frequency Regulation Service by HVACs with 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CN115224741B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低压并网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6613807B (zh) 一种配电台区柔性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325141B (zh) 基站电量异常监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2081B (zh) 换热芯体测试方法、电子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325393B (zh) 风电场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储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