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9530A -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9530A
CN116839530A CN202310270452.0A CN202310270452A CN116839530A CN 116839530 A CN116839530 A CN 116839530A CN 202310270452 A CN202310270452 A CN 202310270452A CN 116839530 A CN116839530 A CN 116839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way
data
dimensional
stress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04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军
钟继卫
张刚
刘凯文
王波
彭旭民
张远征
李力
陈更
王翔
李松真
李云友
齐永国
许丹
林晓
薛惠玲
何国栋
刘仍兵
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owloon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ubei Co ltd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Kowloon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ubei Co ltd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Kowloon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ubei Co ltd,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China Railway Bridg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Kowloon Railway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704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9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9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9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16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several components of for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隧道三维数据监测领域,主要为解决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基于所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在所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所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本发明用于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过程。

Description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三维数据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隧道挖采行业迎来了智能化、无人化发展的巨大机遇,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智能化开采距离真正的智能化、无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准的地质信息探测是当前智慧煤矿建设中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巷道承载了矿井和隧道的运输、通风、排水、供电、逃生路径等功能,巷道变迁监测成为了地质透明化的重要一环。
然而现有技术若想要对巷道变迁进行监测,就需要人为长期的实时的获取巷道的各项数据,并基于此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巷道变迁,还需要采购和应用地质变迁领域的特殊设备,故目前仍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可选的,上述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包括:
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
基于上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上述目标巷道内的目标参照物;
基于图像采集设备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数据;
基于上述目标参照物的目标巷道当前图像数据与往期图像数据确定上述目标巷道的衍变曲线;
基于上述衍变曲线修正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自然地质变迁数据;
在自然地质变迁数据反应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未发生自然地质变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的情况下,获取城运工单数据;
基于上述城运工单数据定位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获取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
在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反应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与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的之间呈靠近趋势的情况下,监测上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情况下,向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所关联的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确定单元,用于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的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上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的步骤。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对于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在上述方案中,由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得到的点云数据具备精度高、密度大、包含反射强度等丰富的语义信息,而隧道巷道的三维应力数据又是隧道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故本方案在不增加地质变迁设备的基础上,基于巷道应力衍变模型预测未来巷道的衍变结果,通过比对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的最终结果,确定是否发生特殊地质变迁,节省成本的同时,通过优化算法即可实现隧道巷道的特殊地质变迁监测。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装置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示例性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被测物体的表面三维坐标,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精度高、密度大、包含反射强度等丰富的语义信息。借助点云数据可以构建复杂巷道模型。一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该系统集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惯性测量单元、一颗或多颗激光雷达、全景相机、里程计等传感器,安装在巷道内的某一稳定位置或巷道内的移动物体上,可实现巷道的三维点云数据的快速获取。
S102、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示例性的,地应力是引起采矿、水利水电、土木建筑、道路和各种地下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地下工程的破坏和失稳大都是由原岩应力引起的,因此原岩应力的测量对地下工程的稳定及其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准确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巷道轴线方向选择、巷道断面形状、支撑设计的必要前提。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隧道必检项目周期性的获取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巷道的应力变化监测。
S103、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示例性的,常见的数据走势包括:连续发展趋势型,周期性波动型,变动较少的趋于直线稳定型,不同的隧道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对应的巷道应力衍变走势也就不同,例如在维应力变化数据为稳定型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指数平滑法来预测,进行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处理,选择指数平滑法,选择输入区域,设好阻尼系数,选择多个预测值,然后判断MSE最小值。设置阻尼系数,确定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S104、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示例性的,若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即非隧道所处区域的常规地质变化导致的隧道巷道变形,则可以确定出现了非规律性事件导致隧道巷道变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对于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在上述方案中,由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得到的点云数据具备精度高、密度大、包含反射强度等丰富的语义信息,而隧道巷道的三维应力数据又是隧道必不可少的监测项目,故本方案在不增加地质变迁设备的基础上,基于巷道应力衍变模型预测未来巷道的衍变结果,通过比对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的最终结果,确定是否发生特殊地质变迁,节省成本的同时,通过优化算法即可实现隧道巷道的特殊地质变迁监测。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包括:
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
基于上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需要互取6个方向的应力数据,钻孔的角度有较大的差异即可,对于角度数值并不具体限定,基于试验和实时监测每个方向都可获得应力量值,应力量值就是地应力在该方向的正应力分量的量值,在确定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后,可以根据现有的应力计算公式来计算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借助了地下隧道6个不同方位的进行声发射室内试验来确定隧道段的围岩平均三维主应力即上述三维应力,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上述目标巷道内的目标参照物;
基于图像采集设备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数据;
基于上述目标参照物的目标巷道当前图像数据与往期图像数据确定上述目标巷道的衍变曲线;
基于上述衍变曲线修正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基于图像采集设备定期的获取巷道内是否出现形变,即确定巷道内某一固定参照物或多个参照物,每相隔预设时间获取其图像数据,以判断是否出现了巷道形变,若出现了巷道形变,则相应的参照物在图像数据中也应出现位移。通过采用成本较低的图像采集设备即可实现巷道形变的数据观测,通过监测巷道形变间接修正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自然地质变迁数据;
在自然地质变迁数据反应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未发生自然地质变迁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
示例性的,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反应发生了特殊的地质变迁,可以通过关联地质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查询隧道巷道所处的区域所发生的自然地质变迁数据。若确定目标地区未发生自然地质变迁,则可以确定隧道巷道的变迁可能是人为的外部因素导致的,从而通过关联地质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即可间接判断是否发生人为事件,导致人为地质变迁影响到隧道巷道的应力改变和形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的情况下,获取城运工单数据;
基于上述城运工单数据定位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
示例性的,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一网统管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新模式,已经涵盖并深入到了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城市运行工单作为其核心部分,记录着海量的城市管理运行数据,现有的城运工单数据分析包括工单类型与地理位置信息的统计分析。故可以通过定位目标巷道所处区域来确定是否发生了人为地质变迁,若出现了建筑施工,地下挖掘等可能影响隧道和巷道应力的城运事件,则确定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为影响上述目标巷道的主要原因。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获取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
在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反应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与上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的之间呈靠近趋势的情况下,监测上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
示例性的,在确定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后,通过关注城运工单数据或其他方式实时的获取事故地点的走向,例如,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例如地下开挖事件)从A点向B点移动,而在地下开挖事件从A点向B点移动的同时吗,其距离隧道巷道的距离也逐渐缩短,则反映其对隧道巷道造成的影响程度可能逐渐增大,此时监测上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以实现实时的监控隧道巷道的安全,防止外部其他事件施工导致的隧道巷道应力不稳和形变。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情况下,向上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所关联的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示例性的,若检测确定发生了大于预设幅度的人为地质变迁数据,则相应的向该地点的终端发送告警,以防止其过度施工导致的隧道巷道应力不稳和形变。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巷道三维模型的监测:1、将巷道三维模型整体做顶透视,然后把巷道三维模型投影到水平面,设置内部和外部轮廓线宽度为单点大小,并批量导出内部和外部轮廓线的数据点坐标;2、复制所有的轮廓线坐标数据,打开AutoCAD软件,点击多线段命令,在命令提示栏中粘贴所有坐标并空格确认输入即可。轮廓线的数据点坐标,过该坐标点作平行于Z轴的切片并采用软件系统配套软件测量出巷道纵向高度。提取出巷道关键位置的坐标信息并与AutoCAD图纸构建的巷道模型进行局部修正,较精确地构建巷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巷道模型和扫描后的巷道三维模型融合可以实现待回采工作面巷道的快速测量,有助于工作面地质模型的快速动态更新。3局部纵向切割精度,采用投影到XOY平面提取的轮廓线的数据点坐标,间隔5m抽取1个样本点过该坐标进行纵向切割,测量点云数据巷道切割后剖面图中巷道顶底板之间的距离,共抽取5个样本点(样本点越多,所取的巷道越长,对巷道中同一个样本点与点云定位越困难)与巷道顶底板测量距离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偏差值(偏差值的计算方法为点云成果切片后巷道高的测量值与实际巷道高的测量值的差)。
进一步的,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装置,用于对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实现。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1、第二获取单元22、构建单元23及确定单元24,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第二获取单元22,用于周期性获取上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构建单元23,用于基于上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确定单元24,用于在上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上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能够解决缺少一种更节省人力且简便的监测隧道的巷道的地质变迁情况的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上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调用上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上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302、总线303;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过总线3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01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
本文中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是PC、PAD、手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流程管理电子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上述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步骤的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或者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当计算机软件指令在处理设备上运行时,使得处理设备执行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存储器的控制的流程。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基于所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在所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所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包括:
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巷道的六个方向的应力变化数据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巷道内的目标参照物;
基于图像采集设备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参照物的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参照物的目标巷道当前图像数据与往期图像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巷道的衍变曲线;
基于所述衍变曲线修正所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所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自然地质变迁数据;
在自然地质变迁数据反应所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未发生自然地质变迁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发生人为地质变迁的情况下,获取城运工单数据;
基于所述城运工单数据定位所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
在所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的走向反应所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与所述目标巷道所处区域的之间呈靠近趋势的情况下,监测所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人为地质变迁数据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幅度的情况下,向所述人为地质变迁的事故地点所关联的终端发送告警信息。
8.一种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巷道的点云数据以建立巷道三维模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周期性获取所述目标巷道的三维应力以确定三维应力变化数据;
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三维应力变化数据构建巷道应力衍变模型;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巷道应力衍变模型的衍变结果与所述巷道三维模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特殊地质变迁。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的步骤。
CN202310270452.0A 2023-03-15 2023-03-15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839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0452.0A CN116839530A (zh) 2023-03-15 2023-03-15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0452.0A CN116839530A (zh) 2023-03-15 2023-03-15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9530A true CN116839530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1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0452.0A Pending CN116839530A (zh) 2023-03-15 2023-03-15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95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0732B (zh) 一种盾构刀具服役期磨损的评估和预测方法
KR101370989B1 (ko) 3차원 스캔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시공 오차 분석 방법
Hu et al. 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M tunn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3D laser scanning
CN112035937A (zh) 一种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分析及信息化施工方法
CN113569428A (zh) 隧洞异常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776444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沉管隧道建造方法及系统
Tao et al. A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based method for real-time wear estimation of disc cutter on TBM cutterhead
Kalasapudi et al. A multi-level 3D data registration approach for supporting reliable spatial change classification of single-pier bridges
CN116754022B (zh) 电缆隧道的在线检测应急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839530A (zh) 三维自动扫描数据在线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984114A (zh) 一种深基坑全周期动态监测方法
CN116045903A (zh) 一种采煤区地面形变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13255593B (zh) 面向时空解析模型的传感器信息异常检测方法
CN114066271A (zh) 一种隧道突水灾害监测管理系统
Sun et al. Full-Scale Rotary Cutti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Prediction Formulas for TBM Cutting Force
Tan et al.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CN117236723B (zh) 岩溶区建设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划定方法及装置
CN116989802B (zh) 一种基于gis与bim模型的idc机房巡检计划配置策略方法
Šopić et al. Planning and control of productivity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through us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CN115829121A (zh) 一种深埋隧洞稳定性预测方法及系统
Besseghini et al. Digitalization for a targeted and efficient dam management
CN118095813A (zh) 基于bim技术的地基沉降的可视化监测方法及系统
Trinh et al. “SINTEF-TriPOD” in underground design–A demonstration for two projects in Norway
CN117408894A (zh) 一种适用于煤矿的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680904A (zh) 一种针对电网设施的多源动态监测与预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