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0709A -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0709A
CN116830709A CN202180091689.1A CN202180091689A CN116830709A CN 116830709 A CN116830709 A CN 116830709A CN 202180091689 A CN202180091689 A CN 202180091689A CN 116830709 A CN116830709 A CN 116830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resource
repetition
resource units
value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16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雅威
余健
郭志恒
陆绍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30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0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提升数据性能。该方法包括: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然后,通信设备在目标资源上发送或接收第一实际重复。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2月8日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PCT/CN2021/076004、发明名称为“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严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重复传输数据,以改善上行传输性能。例如,终端设备在连续的K*L个时域资源单元上进行K次名义重复(nominal repetition)的数据传输。其中,每次名义重复占用L个时域资源单元。在某一次名义重复跨时隙或遇到不可用时域资源单元的情况下,该次名义重复被切分为至少两次实际重复(actual repetition)。其中,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相同。
然而,在单次实际重复和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单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所以,容易导致单次实际重复的码率过高,部分信息比特无法传输到网络设备的现象,致使网络设备无法正确译码,降低了数据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降低数据传输码率,提升数据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通信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通信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然后,通信设备在目标资源上发送或接收第一实际重复。其中,频域资源单元可以是以下其中一项: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子载波、或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
如此,在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TBS的情况下,虽然,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第一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但是,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RB数量”的情况相比,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在频域上得到了扩展,使得第一实际重复占用的资源量加大,也就能够传输的更多的信息比特,从而降低了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也就是说,在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的实际重复即为第一实际重复。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在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大于第二阈值的实际重复即为第一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无需通过第一信令为终端设备指示第一阈值,以节省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开销。或者,第一阈值为第一信令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第一信令是在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以使网络设备灵活控制终端设备筛选待进行频域资源扩展的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a 1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0<a 1<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无需通过第一信令为终端设备指示第二阈值,以节省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开销。或者,第二阈值为第二信令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第二信令是在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以使网络设备灵活控制终端设备筛选待进行频域资源扩展的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a 2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a 2>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也就是说,在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一次实际重复即为第一实际重复。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也就是说,在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一次实际重复即为第一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其中,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以使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能力。在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也执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以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从而成功接收或发送第一实际重复。反之,若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不具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则网络设备无需频域资源单元扩展,按照已指示的资源接收或发送第一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其中,目标扩展因子指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以实现对频域资源单元的扩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N×k]
其中,M表示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 元数量,k表示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为第一扩展因子。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也就是说,通信设备依据第一名义重复与第一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状况,来调整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扩展因子。其中,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参考了“第一名义重复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状况”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项,预设值,如1。此种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参考了“名义重复配置的频域资源状况”所确定的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有关,是参考了“第二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所确定的数值。
第二项,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也就是说,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有关,是参考了“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所确定的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令。其中,第三信令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且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以实现联合信道估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以使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的能力,从而为终端设备指示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传输块TB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TB是第一重复传输所传输的数据。或者,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为设置于上述通信设备内的装置,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发送单元,用于在目标资源上发送第一实际重复。或者,接收单元,用于在目标资源上接收第一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或者,第一阈值为第一信令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第一信令是在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a 1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0<a 1<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或者,第二阈值为第二信令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第二信令是在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a 2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a 2>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其中,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其中,目标扩展因子指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N×k]
其中,M表示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k表示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为第一扩展因子。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扩展因子。其中,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第二项,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第二项,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令。其中,第三信令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且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传输块TB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TB是第一重复传输所传输的数据。或者,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通信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通信设备为例进行描述。该方法包括:在采用一个传输块跨多个时隙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通信设备确定N1的取值。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2为整数,N为预设值,且N为正整数。通信设备根据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限制了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避免重复次数过大,降低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为:N1*N2≤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为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 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基于该设计,通过网络设备两条单独的消息直接向终端设备指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以及N2的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终端设备根据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基于该设计,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中包括N2的取值,间接向终端设备指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N1的取值,包括:终端设备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基于该设计,终端设备可以自己计算出N1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终端设备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之前,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确定N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确定N1的取值,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基于该设计,可以由网络设备直接指示终端设备N1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基于该设计,通过网络设备两条单独的消息直接向终端设备指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以及N2的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N2的取值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基于该设计,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中包括N2的取值,间接向终端设备指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确定N1的取值,包括:网络设备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设备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之后,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基于该设计,可以由网络设备直接指示终端设备N1的取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门限值,终端设备根据门限值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复用。其中,PUSCH占用多个时隙,终端设备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门限值。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在占用多个时隙的PUSCH上进行UCI的复用,并且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门限值,降低了UCI解调和译码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预设值,或者,门限值由网络设备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4。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 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为设置于上述通信设备内的装置,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在采用一个传输块跨多个时隙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确定N1的取值。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为整数,N为预设值,且N为正整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为:N1*N2≤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为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N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N2的取值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于上述终端设备内的装置,或者实现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 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门限值。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门限值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复用。其中,PUSCH占用多个时隙,处理单元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门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预设值;或者,门限值由网络设备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4。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示例性的,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实现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执行,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或任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示例性的,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或者实现上述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实现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其中,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模块通信,例如,该芯片可以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输入输出接口输入或输出第一实际重复。或者,该芯片可以为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通信设备功能的芯片,或者该芯片可以为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终端设备功能的芯片。逻辑电路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者,实现以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者,实现以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传输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项中的至少两个通信设备。其中,至少两个通信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其中,第二方面、第五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文所 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复传输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重复传输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复传输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循环缓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TBoMS方式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种现有的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1为又一种现有的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重复传输
在深覆盖场景(如小区边缘、或地下室等)下,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严重。终端设备采用重复传输来提升无线信号的覆盖性能。例如,终端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相应的,网络设备重复接收PUSCH承载的上行数据,并对重复接收的上行数据进行合并,以提升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和数据解调性能,从而改善上行传输性能。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的R16中,终端设备通过PUSCH重复传输上行数据的最大次数为16。PUSCH支持类型(Type)A和类型B两种重复传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均以“PUSCH重复传输类型B(repetition type B)”为例进行说明。
2、名义重复(nominal repetition)
名义重复是指,在上述重复传输机制中一次名义上的重复传输。
示例性的,以上行传输为例,终端设备在连续的K*L个时域资源单元上进行K次名义重复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一次名义重复的起始时域资源单元是当前时隙中第S个时域资源单元,每次名义重复占用L个时域资源单元。实现中,时域资源单元可以为时域符号。例如,在图1a、图1b和图1c中,以时域资源单元为时域符号为例,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时域符号,虚线表示时隙边界(slot boundary)。例如,在S=5、K=2、且L=4的情况下,2次名义重复传输的资源配置如图1a所示。2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是当前时隙的第5个时域符号至第12个时域符号。再如,在S=5、K=4、且L=4的情况下,4次名义重复传输的资源配置如图1b所示。4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是当前时隙的第5个时域符号至第14个时域符号,以及当前时隙的下一时隙中前6个时域符号。又如,在S=5、K=1、且L=14的情况下,1次名义重复传输的资源配置如图1c所示。1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是当前时隙的第5个时域符号至第14个时域符号,以及当前时隙的下一时隙中前4个时域符号。
3、实际重复(actual repetition)
在名义重复遇到时隙边界或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情况下,名义重复被切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段。其中,一个分段可以称为一次“实际重复”。示例性的,在上行传输的情况下,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包括下行时域资源单元,如下行时域符号。
示例性的,仍以上行传输为例,终端设备在连续的K*L个时域资源单元上进行K次名义重复的数据传输。若K*L个时域资源单元未遇到时隙边界和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则K次名义重复中不存在被切分的名义重复。如图1a所示,在S=5、K=2、且L=4的情况下,2次名义重复传输未遇到时隙边界,且未遇到不可用的时域符号,不存在“名义重复被切分”的现象。反之,若K*L个时域资源单元遇到时隙边界和/或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则K次名义重复中至少一次名义重复被切分。例如,参见图1b,在S=5、K=4、且L=4的情况下,4次名义重复中第三次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如图1b中粗实线方格所示)跨时隙,被切分为两次实际重复,即第三次名义重复包含两次实际重复。再如,参见图1c,在S=5、K=1、且L=14的情况下,第一次重复传输的时域资源(如图1c中粗实线方格所示)跨时隙,被切分为两次实际重复,即第一次名义重复包含两次实际重复。
另外,对于同一名义重复切分的多次实际重复而言,每次实际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相同的。其中,频域资源单元可以是以下其中一项: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子载波、或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在上行传输的情况下,通过PUSCH进行重复传输。下面,以频域资源单元为RB为例,对PUSCH的频域资源 配置进行介绍:
示例一、连续的频域资源配置
在NR中采用类型(Type)1进行频域资源配置的情况下,PUSCH的频域资源是连续的多个RB。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DCI。其中,DCI的频域资源配置字段中预设数量的比特位对应的取值为资源指示值(resource indication value,RIV)。终端设备根据RIV确定PUSCH的频域资源信息。其中,PUSCH的频域资源信息包括:起始RB编码RB start、连续RB的长度L RBs。其中,DCI的频域资源配置字段中指示RIV的比特位的数量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K表示DCI的频域资源配置字段中指示RIV的比特位的数量, 表示一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中的RB数量。
示例二、离散的频域资源配置
在NR中采用类型(Type)0进行频域资源配置的情况下,PUSCH的频域资源可以是不连续的多个RB。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DCI。其中,DCI的频域资源配置字段承载比特位图。比特位图指示PUSCH占用的频域资源。示例性的,比特位图指示用于承载PUSCH的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一个RBG包括的RB数量与当前的BWP的带宽有关。例如,当BWP的带宽较大时,一个RBG中包括的RB个数越多。反之,当BWP的带宽较小时,一个RBG中包括的RB个数较少。在DCI采用比特位图指示用于承载PUSCH的RBG的情况下,传输资源开销小。其中,一个RBG中RB的数量可以描述为“标称RBG大小(RBG size)”。“BWP的带宽”与“一个RBG中RB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BWP的带宽 RBG配置1 RBG配置2
1-36 2 4
37-72 4 8
73-144 8 16
145-275 16 16
上述表1中,RBG配置1和RBG配置2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信息。参见表1,在RBG配置1的情况下,若BWP的带宽在1个RB至36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2。若BWP的带宽在37个RB至72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4。若BWP的带宽在73个RB至144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8。若BWP的带宽在145个RB至275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16。在RBG配置2的情况下,若BWP的带宽在1个RB至36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4。若BWP的带宽在37个RB至72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8。若BWP的带宽在73个RB至275个RB之间,则标称RBG大小为16。
在上述重复传输机制中,网络设备通过一次调度来指示承载PUSCH的频域资源。其中,为终端设备调度PUSCH频域资源的方式可以是Type1的方式,也可以是Type0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此,终端设备按照相同的频域资源配置进行多次重 复传输。也就是说,在重复传输机制中,多次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相同的。
综上可知,在单次实际重复和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单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且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中的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相同,所以,容易导致单次实际重复的码率过高,部分信息比特无法传输,致使网络设备无法正确译码,降低了数据传输性能。
示例性的,参见图2,在通过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的取值确定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位置的情况下,以信道编码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为例,经过LDPC编码后的比特串缓存于虚拟循环缓存(virtual circular buffer)。在网络设备解码失败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保存接收到的比特串,并要求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网络设备将接收到的重复传输的比特串与先前接收到的比特串进行合并,再对合并后的比特串进行译码。对于每次重复传输,终端设备通过当前的RV取值来确定待传输比特串在(终端设备侧)虚拟循环缓存中的起始位置,按顺序读取一定长度的LDPC编码后的比特串,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读取到的比特串。网络设备通过当前的RV取值确定接收到的比特串在(网络设备备侧)虚拟循环缓存中的起始位置,从该起始位置开始,向网络设备的虚拟循环缓存中按顺序存入接收到的比特串,并与已经接收到的比特串进行合并处理。其中,RV取值的选取顺序是[0,2,3,1]。以名义重复未被切分的情况为例,第一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位置是RV0的起始位置,第二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位置是RV2的起始位置,第三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位置是RV3的起始位置,第四次名义重复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位置是RV1的起始位置。由于单次实际重复和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但单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所以,单次实际重复发送的比特串长度变短,可能存在单次实际重复发送的比特串序列没有超过下一个RV起点,如此,单次实际重复发送的比特串序列和下一个RV起点之间的部分比特串(如图2中椭圆部分表示的比特串)无法传输到网络设备。也就是说,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比特串缺失,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正确译码,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通信网络,或者其他类似的网络中,或者未来的其它网络中。图3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通信设备。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30和网络设备31。终端设备30和网络设备31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终端设备30和一个网络设备31。图3仅为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的适用场景的限定。
其中,终端设备3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 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例如,传感器,电表,水表等)、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设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例如,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NR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网络设备31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设备,例如将终端设备30接入到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未来5G通信网络或5G之后的通信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400,该传输方法400应用在重复传输过程中。在通信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情况下,以上行传输为例,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的指示信息1。
其中,指示信息1用于确定名义重复的资源。
其中,指示信息1包括的具体参数可以但不限于如下介绍:
第一、名义重复的次数,如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RRC信令中的信息,即由RRC信令指示“名义重复的次数”这一参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图5所示的两次名义重复为例,将两次名义重复分别记为第1次名义重复和第2次名义重复。
第二、名义重复的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为例进 行说明。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RRC信令中的信息,即由RRC信令指示“名义重复的类型”这一参数。
第三、首次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的起始位置和每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示例性的,在“时域资源单元为时域符号”的情况下,起始位置可以是时域符号索引S对应的时域符号的位置。每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可以是“时域符号数量L”。在终端设备未接入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DCI,即由DCI信令指示“S和L”的取值。在终端设备接入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RRC信令,终端设备基于RRC信令中的SLIV确定上述“S和L”的取值。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S的取值为0,即当前时隙的首个时域符号作为首次名义重复的起始位置。L的取值为10,即每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符号为10个。如图5所示,在时域上,第1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是当前时隙的前10个时域符号,即图5中第1个时隙中时域符号索引0至9对应的时域符号。第2次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是当前时隙的后4个时域符号(即图5中第1个时隙中时域符号索引10至13对应的时域符号),以及当前时隙的下一个时隙中的前6个时域符号(即图5中第2个时隙中时域符号索引0至5对应的时域符号)。
第四、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信息,如哪些时域资源单元能够发送上行数据。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DCI,即由DCI承载上述“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在可用的时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可用的时域资源”包括当前时隙的全部时域符号,以及当前时隙的下一个时隙的前6个时域符号。
第五、频域资源的信息,如哪些频域资源单元能够发送上行数据。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1可以为DCI,即由DCI承载上述“频域资源的信息”,以使终端设备在可用的频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在“频域资源单元为RB”的情况下,DCI指示可用的RB数量为10个。也就是说,第1次名义重复和第2次名义重复分别对应10个RB。
上述指示信息1中包括的不同参数,可以是承载在不同的信令中进行单独指示的。
S402、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1,确定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的资源。
示例性的,仍以上述两次名义重复为例,若两次名义重复均未遇到时隙边界和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则两次名义重复均未被切分(图5未示出),终端设备在确定的名义重复的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相应的,网络设备在指示信息1指示的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具体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两次名义重复中至少一次名义重复遇到时隙边界或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则遇到时隙边界或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的名义重复被切分。换言之,在两次名义重复中至少一次名义重复遇到时隙边界或不可用时域资源单元的情况下,遇到时隙边界或不可用时域资源单元的一次名义重复包括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例如,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1次名义重复未遇到时隙边界和不可用的时域资源单元,第1次名义重复未被切分,第1次名义重复不包括实际重复。第2次名义重复遇到时隙边界(如图5中的竖虚线所示),第2次名义重复被切分,第2次名义重复包括两次实际重复,分别记为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的资源 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被切分的名义重复,描述为“第一名义重复”。也就是说,将包括至少两次实际重复的名义重复,描述为“第一名义重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名义重复”为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在第一名义重复包括至少两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执行S403:
S403、终端设备将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一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其中,预设条件用于筛选需要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的实际重复。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可以但不限于如下三种情况:
情况一、预设条件通过阈值来筛选需要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的实际重复。下面,从“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码率”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方面,预设条件可以实现为:第一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
其中,通过两个示例对“第一阈值”进行介绍: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示例,“第一阈值”实现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第一阈值满足如下公式:
T 1=L×a 1 公式(2)
其中,T 1表示第一阈值,L表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a 1表示第一比例系数。也就是说,第一阈值等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
其中,第一比例系数a 1可以是预定义的数值,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比例系数a 1的取值范围是:(0,1]。例如,以a 1=0.9、L=10为例,再利用公式(2)计算第一阈值的情况下,T 1=9。再如,以a 1=1、L=10为例,再利用公式(2)计算第一阈值的情况下,T 1=10。示例性的,在图5所示的场景下,以第一阈值T 1=5为例,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符号数量为4,小于第一阈值T 1,则第1次实际重复满足预设条件,可以作为第一实际重复,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符号数量为6,大于第一阈值T 1,则第2次实际重复不满足预设条件,无需进行频域资源扩展。
其中,在第一比例系数a 1=1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等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由于一次名义重复被切分得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所以,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任意一次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均小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即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任意一次实际重复满足预设条件,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名义重复(即第2次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时域符号,则第一阈值为10个时域符号。如此,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均满足预设条件,终端设备可以将第1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也可以将第2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域资源单元”可以是指承载TB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此种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在第一名义重复(即第2次名义重复)中,用于传输TB的时域符号有7个,用于承载DMRS的时域符号有3个,所以,第一名义重复(即第2次 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时域符号。“时域资源单元”也可以是指有效的时域资源单元,即包括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此种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在第一名义重复(即第2次名义重复)中,用于传输TB的时域符号有7个,所以,第一名义重复(即第2次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7个时域符号。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示例,“第一阈值”实现为“信令1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其中,信令1是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以方便网络设备灵活调整终端设备对哪些实际重复进行频域资源扩展。
在码率方面,预设条件可以实现为:第一实际重复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码率”是指实际重复对应的资源上传输TB时的实际码率,如“TB中有效信息比特数量”与“该次实际重复传输所传输的比特数量”之间的比值。例如,一个TB中有效的信息比特为100比特(bit),LDPC的编码码率为1/3,TB中有效的信息比特经过LDPC编码之后,得到LDPC编码后的比特串。其中,LDPC编码后的比特串为300bit。若终端设备在某一次实际重复的资源上传输该TB时,实际传输了上述LDPC编码后的比特串中的200bit,则码率为1/2。第一实际重复的码率,是指第一实际重复传输TB时的实际码率。以图5为例,在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码率是指,通过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资源(即在时域上第1个时隙的后4个时域符号对应的资源)传输TB时的码率。在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码率是指,通过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资源(即在时域上第2个时隙的前6个时域符号对应的资源)传输TB时的码率。
其中,通过两个示例对“第二阈值”进行介绍:
作为第一种可能的示例,“第二阈值”实现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第二阈值满足如下公式:
T 2=P×a 2 公式(3)
其中,T 2表示第二阈值,P表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a 2表示第二比例系数。也就是说,第二阈值等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以图5为例,第一名义重复实现为第2次名义重复的情况下,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P是指,通过第2次名义重复对应的资源(即在时域上第1个时隙后4个时域符号,以及第2个时隙前6个时域符号对应的资源)传输TB时的码率。
其中,第二比例系数a 2可以是预定义的数值,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二比例系数a 2的取值范围是:a 2≥1。例如,以a 2=2、P=1/2为例,再利用公式(3)计算第二阈值的情况下,T 2=1。再如,以a 2=1、P=1/2为例,再利用公式(3)计算第二阈值的情况下,T 2=1/2。
其中,在第二比例系数a 2=1的情况下,“第二阈值”等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此种情况下,由于一次名义重复被切分得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所以,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任意一次实际重复的码率均大于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即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任意一次实际重复满足预设条件,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均满足预设条件,终端设备可以将 第1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也可以将第2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作为第二种可能的示例,“第二阈值”实现为“信令2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信令2是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以方便网络设备灵活调整终端设备对哪些实际重复进行频域资源扩展。
情况二、通过“比较的方式”来筛选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的实际重复。下面,仍从“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码率”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方面,预设条件可以实现为:第一实际重复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小的一次实际重复。
其中,“时域资源单元”的介绍可以参见“情况一”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1次实际重复的时域符号为4个,第2次实际重复的时域符号为6个,所以,在图5所示的两次实际重复中,第1次实际重复的时域符号数量最小,满足预设条件,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第1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在码率方面,预设条件可以实现为:第一实际重复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一次实际重复。
其中,“码率”的介绍可以参见“情况一”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1次实际重复的时域符号为4个,第2次实际重复的时域符号为6个,并且,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TBS相同,所以,第1次实际重复的码率最高,即第1次实际重复满足预设条件,需要进行频域资源扩展。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将第1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情况三、预设条件可以实现为:第一实际重复是名义重复包括的实际重复。也就是说,名义重复包括的每一次实际重复,均作为第一实际重复。名义重复包括的每一次实际重复均属于待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的实际重复。
示例性的,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2次名义重复包括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此种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均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通过S403的介绍可知,满足预设条件的实际重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也就是说,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实际重复。针对每个第一实际重复,终端设备执行S404和S405:
S404、终端设备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以得到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
其中,第一实际重复是S403中确定的满足预设条件的一次实际重复。终端设备在“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基础上,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以得到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也就是说,在时域上,第一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保持不变。在频域上,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经过扩展处理的,所以,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下面,分两种情况对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过程进行介绍:
第一种情况、网络设备未指示与第一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对象,和/ 或,终端设备不支持联合信道估计。此种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指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示例性的,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 1=[N×k 1] 公式(4)
其中,M 1表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k 1表示第一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如进行四舍五入、向下取整、或向上取整。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示例性的,在“‘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TB和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的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名义重复实现为第2次名义重复,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时域符号。第1次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4个时域符号,则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为5/2。第2次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6个时域符号,则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为5/3。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则第一扩展因子为5/2。以第一名义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即图5中的第1次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25个RB。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则第一扩展因子为5/3。仍以第一名义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6个RB。
或者,“时域资源单元”也可以是指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此种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名义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7个时域符号。第1次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3个时域符号,则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为7/3。第2次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为4个时域符号,则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为7/4。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则第一扩展因子为7/3。以第一名义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即图5中的第1次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23个RB。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则第一扩展因子为7/4。仍以第一名义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即图5中的第2次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7个RB。
如此,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即可对第一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以得到扩展后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从而使得第一实际重复在传输TB时的传输资源加大,降低第一实际重复传输TB时的码率,有助于提高了比特串成功发送的可能性。
第二种情况、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且网络设备指示与第一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对象。此种情况下,通过两种方式对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 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过程进行介绍:
方式一、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其中,目标扩展因子指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示例性的,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 1=[N×k’] 公式(5)
其中,M 1表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k’表示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如进行四舍五入、向下取整、或向上取整。
示例性的,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如目标扩展因子是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中的最大值,或目标扩展因子是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中的最小值,或目标扩展因子是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的平均值。其中,“第一扩展因子”的介绍可以参见公式(4)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扩展因子。其中,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第二实际重复可以是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一次实际重复,也可以是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一次实际重复。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在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或者,在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其中,“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分别对应的扩展因子”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见“第一扩展因子”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项、预设值,如1。
例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参考因子包括第二扩展因子。此种情况下,目标扩展因子可以是第一扩展因子和第二扩展因子中的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一扩展因子和第二扩展因子中的最小值,还可以是第一扩展因子和第二扩展因子中的平均值。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扩展因子之后,再结合公式(5)来计算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信令3的介绍可以参见S407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再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名义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参考因子包括预设值。其中,第二名义重复是与第一名义重复不同的一次名义重复,第二名义重复与第一名义重复在时域上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第二名义重复与第一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的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若第一名义重复实现为第2次名义重复,则第二名义重复可以实现为第1次名义重复。此种情况下,目标扩展因子可以是第一扩展因子和预设值的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一扩展因子和预设值的平均值。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扩展因子之后,再结合公式(5)来计算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也就是说,在方式一中,终端设备先确定目标扩展因子,再结合公式(5)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方式二、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公式(4)确定的数值,详见公式(4)部分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二扩展因子的介绍可以参见“参考因子”中关于第二扩展因子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 2=[N×k 2] 公式(6)
其中,M 2表示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k 2表示第二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如进行四舍五入、向下取整、或向上取整。示例性的,在“‘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TB和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的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则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第二扩展因子为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即第二扩展因子为5/3,仍以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则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6个RB。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则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第二扩展因子为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即第二扩展因子为5/2,仍以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则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25个RB。或者,在“‘时域资源单元’包括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种情况下,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则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第二扩展因子为第2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即第二扩展因子为7/4,仍以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则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7个RB。若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2次实际重复,则第二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第二扩展因子为第1次实际重复对应的扩展因子,即第二扩展因子为7/3,仍以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为例,在向下取整的情况下,则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23个RB。
第二项、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示例性的,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为10个RB。
例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此种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可以是“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最小值,还可以是“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平均值。
再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名义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此种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可以是“第一频域资 源单元数量”和“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最大值,也可以是“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平均值。由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所以,“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确定过程也参考了“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这一参数。
如此,在联合信道估计的场景下,终端设备还能够结合其他的参考因素(如上述参考因子、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来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以满足联合信道估计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情况(即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且网络设备指示与第一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对象)下,网络设备指示的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重复传输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一致的。例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实际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一致,即均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再如,在网络设备通过信令3指示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名义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与第二名义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一致,即均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具体可以参见S407和S408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405、终端设备在目标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实际重复。相应的,网络设备在目标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实际重复。
示例性的,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在第一实际重复实现为第1次实际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第1次实际重复进行RB扩展后的目标资源上发送第一实际重复。相应的,网络设备也执行S402至S404,以使网络设备获知在哪些资源上接收第一实际重复,从而使得网络设备成功执行S405。
如此,在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TBS的情况下,虽然,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第一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但是,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RB数量”的情况相比,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在频域上得到了扩展,使得第一实际重复占用的资源量加大,也就能够传输的更多的信息比特,从而降低了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情况(即“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且网络设备指示与第一实际重复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对象”)下,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还包括S406至S408:
S406、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1。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1。
其中,能力信息1指示终端设备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能力,以使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能力,从而确定是否为终端设备指示进行联合信道估计的对象。
示例性的,能力信息1可以通过预设数量的比特位进行指示,如比特位的数量可以是1个,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终端设备不支持联合信道估计。或者,反之,该比特位取值为“1” 时,表示终端设备不支持联合信道估计;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或者,在终端设备不支持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执行S406。反之,在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执行S406。此时,能力信息1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S407、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3。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3。
其中,信令3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上述第一实际重复。
示例性的,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还包括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至少两个实际重复包括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再如,至少两个实际重复包括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又如,至少两个实际重复包括第一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其中,第二名义重复可以是被切分为至少两次实际重复的名义重复(图5未示出),第二名义重复也可以是未被切分的名义重复(如图5中的第1次名义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3指示的重复传输在时域上是连续的。例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还包括第二实际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实际重复为第1次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为第2次实际重复,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
再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还包括第二名义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实际重复为第1次实际重复,第二名义重复为第1次名义重复,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1次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
又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还包括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此种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的排列顺序不作限定。作为第一种情况,在第二名义重复、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依次连续的情况下,第二名义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但第二名义重复和第一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且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仍以图5所示的场景为例,第一实际重复为第1次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为第2次实际重复,第二名义重复为第1次名义重复,第1次名义重复、第1次实际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依次连续,但第1次名义重复和第2次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不连续。作为第二种情况,在第一实际重复、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依次连续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但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且第二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作为第三种情况,在第一实际重复、第二名义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依次连续的情况下,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但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且第二名义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在时域上连续。也就是说,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不连续的重复传输。“与第一实际重复在时域上不连续的重复传输”可以是实际重复,也可以是名义重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408、终端设备确定至少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均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例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实际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再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又如,若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第二米实际重复和第二名义重复,则第一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第二实际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均相同。其中,“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见上述S404中“第二种情况”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接收信令3之后,终端设备能够确定上述“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相同,以实现联合信道估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还包括S409:
S409、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2。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2。
其中,能力信息2指示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
示例性的,能力信息2可以通过预设数量的比特位进行指示,如比特位的数量可以是1个,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终端设备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终端设备不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或者,反之,该比特位取值为“1”时,表示终端设备不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该比特位取值为“0”时,表示终端设备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
或者,在终端设备不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执行S409。反之,在终端设备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执行S409。此时,能力信息2指示终端设备具备扩展频域资源单元的能力。
如此,网络设备根据能力信息2获取终端设备的能力。例如,在网络设备获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执行S401之后,仍执行S402至S404,以对指示信息1指示的资源进行频域资源单元扩展,从而获知接收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反之,若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不具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则网络设备无需执行S402、S403和S404,按照指示信息1配置的资源接收重复传输。
以上步骤均是以“上行传输”为例进行描述,在“下行传输”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同样适用。与“上行传输”相比,区别点在于,S405替换为:网络设备在目标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实际重复。相应的,终端设备在目标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实际重复。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传输方法700,该传输方法700应用在重复传输过程中。在通信设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网络设备确定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的资源。
其中,S701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400中S402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702、网络设备将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满足预设条件的一次实际重复,作为第一实际重复。
其中,S702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400中S403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703、网络设备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以得到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
其中,S703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400中S404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7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2。
其中,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示例性的,指示信息2可以是RRC信令、或DCI中的信息。之后,在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指示信息2指示的目标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实际重复。相应的,网络设备在指示信息2指示的目标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实际重复。在下行传输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在指示信息2指示的目标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实际重复。相应的,终端设备在指示信息2指示的目标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实际重复。
也就是说,在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TBS的情况下,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无需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扩展。虽然,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少于第一名义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但是,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与“单次实际重复与单次名义重复对应相同RB数量”的情况相比,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在频域上得到了扩展,使得第一实际重复占用的资源量加大,也就能够传输的更多的信息比特,从而降低了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提高了数据传输性能。
为了获得信道编码增益并减小数据包拆分时的包头开销,当前在R17中,支持采用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跨多个时隙(TB over multi-slot,TBoMS)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也即承载该TB的一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可以通过对应的多个时隙(slot)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当然,也可以基于单时隙传输TB,也即承载该TB的一个PUSCH可以在对应的一个时隙上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
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一个传输块占用多个时隙,基于多个时隙包含的所有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来计算传输块大小。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的TBoMS以及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含义,举例进行说明。其中,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目至少为2个。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为采用TBoMS传输数据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一个TB占用3个时隙,也即承载该TB的PUSCH占用了3个时隙。相应的,如图8b所示,为采用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示意图,即一个TB占用1个时隙来进行传输,也即承载该TB的PUSCH占用1个时隙。因此,采用TBoMS方式传输TB与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区别在于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目是不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一个TB占用时隙的数目与在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一个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虽然都是多个,但是二者的含义 是完全不同的。示例性的,如图8c为在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TB占用多个时隙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一个TB也占用了3个时隙,但是每一个时隙都用来传输一个完整的TB。即slot1、slot2、slot3各用来传输一次TB,相当于该TB传输了3次。但是在图8a所示的示例中,slot1、slot2、slot3共同用来传输一个TB,该TB只被传输了1次。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采用TBoMS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TB占据了多个时隙数目,与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一个TB占据了多个时隙数目,二者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应该区别开来。
当前,在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PUSCH上进行上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可支持的重复次数为16次,并且后续可支持的重复次数还可能更大,例如:32次、40次等。然而,接收端只有在接收到所有重复传输的数据之后,才会对数据进行合并、解调、译码,使得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时延很大。并且,在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由于一个TB占用了多个时隙,因此在对该TB进行重复传输时,会使得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时延更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901、在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通信设备确定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的取值。
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
其中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所述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2为整数。所述N为预设值,且N为正整数。
可选的,N的取值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取值,或者,是由当前协议规定的,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PUSCH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例如:16、32、40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可以为N1*N2≤N。
例如:N2的取值为4,N的取值为16,则N1的取值应该小于等于16/4,也即N1的取值应该小于等于4,由于N1≥1,N1为整数,所以N1的取值可以是1、2、3、4。
又例如:N2的取值为3,N的取值为16,则N1的取值应该小于等于16/3,此时,可以采用向下取整的方式,N1的取值可以是1、2、3、4、5。
S902、通信设备根据所述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限制了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避免重复次数过大,降低了接收端的信号接收时延。
其中,在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方式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1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为便于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网络设备还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通过第二消息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直接指示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发送顺序,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二消息,也可以是先后发送的。
方式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其中第三消息中包括N2的取值,且N2≥2。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也即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隐式指示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
基于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和方式B来确定N1的取值。
方式A: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
示例性的,N1的取值满足:N1=N/N2。例如,网络设备根据N1=N/N2。网络设备将确定出的N1的取值,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由此,通过这种由网络设备直接指示的方式通知终端设备N1的取值。
方式B:
步骤1:终端设备确定N2的取值。
其中,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1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由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N2的取值。
其中,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2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第三消息确定N2的取值。
步骤2:终端设备确定N的取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已经预配置了N的取值,或者由协议规定的N的取值。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设备信令的方式,来确定N的取值。
步骤3:终端设备根据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
可选的,N1的取值满足:N1=N/N2。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N1=N/N2计算获得N1的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式B中的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顺序可以互换,也可以同时进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实际重复的次数可以为N1,也可以为小于N1的数值。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确定N1的取值之后,还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一个实际重复的次数N1’,以便于终端设备采用N1’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其中,在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方式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方式1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为便于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网络设备还需要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通过第二消息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由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两条消息分别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以及N2的取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发送顺序,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二消息,也可以是先后发送的。
方式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其中第三消息中包括N2的取值,且N2≥2。
由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仅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中包括N2的取值,来间接向终端设备指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基于此,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N1的取值。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
示例性的,N1的取值满足:N1=N/N2。例如,网络设备根据N1=N/N2,计算获得N1的取值。网络设备将确定出的N1的取值,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由此,通过这种由网络设备直接指示的方式通知终端设备N1的取值。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第四消息可以通过信令的方式来实现,信令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或者DCI和RRC组合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目前,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为了尽可能较早的将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发送出去,以此来实现较低的UCI接收时延,因此支持UCI的复用。
如图10所示,为现有的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
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PUSCH来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即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通过PDCCH发送的DCI信令之后,通过调度的PUSCH传输上行数据。其中终端设备通过PDCCH接收DCI信令和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间隔需要大于等于N2+Y,该时间间间隔也可称为切换时间时间间隔,也即,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调度PUSCH发送信息之后发送PUSCH的准备时间。其中N2是与终端设备的能力等级(例如:UE能力1和UE能力2)有关的时域符号数目,Y为预定的取值。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确认(acknowledgment,ACK)或者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的反馈,并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的UCI信 令进行上报。同样的,在终端设备接收到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之后,需要等待N1+X的时间间隔,再通过PUCCH发送UCI信令。
在图10所示的UCI复用机制中,在通过PUCCH接收和通过PUSCH发送的时间间隔满足大于等于上述N2+Y,以及通过PDSCH接收和通过PUCCH发送的时间间隔,满足大于等于上述N1+X的时间间隔的条件下,如果通过PUCCH发送UCI的时间与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间相同,也即通过PUCCH发送UCI的时隙与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的时隙冲突的情况下,通常会将要通过PUCCH发送的UCI复用到冲突的PUSCH的时隙上进行传输。如图10所示,PUCCH中要在slot1上发送UCI,PUSCH也要在slot1发送上行数据,二者时隙冲突,现有的复用机制会通过PUSCH的slot传输该UCI,以便能够尽快将UCI发送出去,实现较低的传输时延。
如图11所示,为又一种现有的UCI复用的示意图。
在采用TBoMS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PUCCH和一个占用多个时隙的PUSCH时隙冲突的情况,如图11所示,PUCCH和一个占用3个时隙的PUSCH发生冲突,在现有的UCI复用的一种可能机制中,会将要通过该PUCCH发送的UCI均匀的分成3份,放到PUSCH占用的3个时隙中来传输。采用这种复用方式可以在时间上获得分集增益,避免某一个时隙上的信道衰落太严重而导致该信道承载的UCI信号质量太差而在接收端无法接收。但是,接收端(例如:基站)只有在接收到3个时隙上面所有的UCI之后,才能够完成对UCI的正确解码和译码。因此,该复用机制使得UCI的解调和译码的时延变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01、终端设备确定门限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门限值可以是预定义的。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门限值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具体的,终端设备通过从网络设备接收信令的方式来确定该门限值。其中,信令可以是无限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DCI信令,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门限值可以为4,或者该门限值还可以为其它可能的数值,本申请对此也不做限定。
S1202、终端设备根据该门限值在PUSCH上进行UCI的复用。
其中,PUSCH占用多个时隙,终端设备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进行UCI复用的场景不作限定,该场景可以是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的UCI复用,也可以是在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的UCI复用。
例如,在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的UCI复用的场景下,在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该门限值可以小于等于TBoMS占用的时隙数目,也即采用TBoMS方式传输的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目,也即承载该TB的PUSCH占用的时隙数目。假设,在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据为8个,该门限值可以为4。
又例如,在采用TBoMS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的UCI复用的场景下,在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该门限值可以大于TBoMS占用的时隙数目,也即采用TBoMS方式传输的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目,也即承载该TB的PUSCH占用的时隙数目。假设,在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时,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据为3个,该门限值也可以为4。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在进行UCI复用时占用的实际时隙数目可以为2个,满足小于等于门限值的条件。而在现有技术中,该情况下,终端设备进行UCI复用时占用的实际数目为3个,也即与一个TB占用的时隙数目是相同的。因此,在该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降低UCI解调和译码的时延。
又例如,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的UCI复用的场景下,在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该门限值应该小于等于重传次数。示例性,假设一个TB重传了8次,则该TB占用的时隙数目为8个,也即承载该TB的PUSCH占用的时隙数目为8个,则此时,该门限值应该小于等于8。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在小于等于门限值的时隙数目上进行UCI的复用,降低了UCI解调和译码的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设备在进行UCI复用时,实际复用的时隙数目,以及终端设备如何确定实际复用的时隙数目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举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假设PUSCH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上行数据时占用的时隙数目为8个,当PUCCH和PUSCH的发送时隙冲突时,采用图11所示的复用机制会将通过PUCCH发送的UCI均匀分成8份,放到PUSCH的8个时隙中进行传输。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图12所示的方法可以将通过PUCCH发送的UCI放到PUSCH的小于等于门限值的时隙数目中进行传输。
下面以采用TBoMS方式传输数据的PUSCH占据的时隙为8个,门限值为4,且将复用UCI的时隙数目等于4,通过PUCCH发送DCI与通过PUSCH发送上行数据的冲突时隙为slot3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UCI复用占据的时隙为slot3、slot4、slot5、slot6。其中slot3为与UCI冲突的时隙,也即占据包括当前冲突时隙的连续4个时隙。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UCI复用占据的时隙为slot3、slot5、slot6、slot7。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UCI复用占据的时隙为slot3、slot4、slot6、slot7。
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CI复用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UCI复用占用的时隙为slot4、slot5、slot6、slot7。
应理解,上述UCI复用占据的时隙示意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除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占用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UCI冲突时隙之前的时隙是不可以占用的,例如:slot1、slot2,因为PUSCH已经通过该时隙进行了上行数据的发送,因此该时隙不可以再复用。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元,或者包含上述网元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元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图17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7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700包括处理单元1702、发送单元1703和接收单元1704。
比如,以通信装置1700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4的通信设备(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为例,处理单元1702,用于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发送单元1703,用于在目标资源上发送第一实际重复。或者,接收单元1704,用于在目标资源上接收第一实际重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或者,第一阈值为第一信令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第一信令是在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a 1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0<a 1<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或者,第二阈值为第二信令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第二信令是在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阈值为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a 2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a 2>1。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
第二项,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是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发送单元1703,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其中,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其中,目标扩展因子指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 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N×k]
其中,M表示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k表示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为第一扩展因子。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扩展因子。其中,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第二项,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其中,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一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项,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第二扩展因子是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实际重复属于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第二项,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收单元1704,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令。其中,第三信令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第一实际重复,且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1703,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传输块TB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TB是第一重复传输所传输的数据。或者,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TB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以通信装置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9的通信设备(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为例。处理单元1702用于在采用一个传输块跨多个时隙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确定N1的取值。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为整数,N为预设值, 且N为正整数。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根据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预设条件为:N1*N2≤N。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为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接收单元1704,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接收单元1704,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700为终端设备;接收单元1704,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根据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1702,具体用于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确定N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单元1704,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700为网络设备;发送单元17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发送单元1703,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N2的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700为网络设备;发送单元17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N2的取值。N2的取值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1702,具体用于根据N2的取值以及N的取值确定N1的取值,N1满足:N1=N/N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单元1703,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指示N1的取值。
以通信装置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2的终端设备为例,处理单元1702,用于确定门限值。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根据门限值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复用。其中,PUSCH占用多个时隙,处理单元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门限值。发送单元1703和接收单元1704用于终端设备与其它设备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预设值;或者,门限值由网络设备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门限值为4。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7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单元1703可以由发送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接收单元1704可以由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可选的,通信装置1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7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17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数据可以包括不限于原始数据或者中间数据等。
其中,处理单元1702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发送单元1703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发送器或发送电路等。接收单元1704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
存储单元1701可以包括存储器。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其中,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模块通信,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比如,以芯片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4的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例,输入输出接口执行终端设备侧的S401、S405、或S409,和/或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S402、S403、S404,和/或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比如,以芯片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4的网络设备的功能为例,输入输出接口执行网络设备侧的S401、S405、或S409,和/或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S402、S403、S404,和/或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比如,以芯片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9的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例,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第四消息等,和/或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S901、S902等,和/或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比如,以芯片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9的网络设备的功能为例,输入输出接口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第四消息等,和/或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S901、S902等,和/或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比如,以芯片实现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2的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例,输入输出接口用于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通信,和/或输入输出接口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逻辑电路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S1201、S1202等,和/或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处理单元1702包括处理器,发送单元1703包括通信接口,接收单元1704包括通信接口,存储单元1701包括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1800可以为图18所示。
参阅图18所示,该通信装置1800包括:处理器1802、收发器1803、存储器1801。
其中,收发器1803可以为独立设置的发送器,该发送器可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该收发器也可以为独立设置的接收器,用于从其他设备接收信息。该收发器也可以是将发送、接收信息功能集成在一起的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收发器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制。
可选的,通信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总线1804。其中,收发器1803、处理器1802以及存储器1801可以通过总线1804相互连接;总线1804可以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8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 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6)

  1. 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目标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所述第一实际重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
    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为第一信令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所述第一信令是在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所述a 1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0<a 1<1。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阈值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
    或者,所述第二阈值为第二信令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信令是在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所述a 2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a 2>1。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是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是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
    其中,所述目标扩展因子指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N×k]
    其中,M表示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 域资源单元数量,k表示所述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扩展因子为第一扩展因子;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所述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二扩展因子,其中,所述第二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实际重复属于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预设值。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所述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所述第二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实际重复属于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所述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且所述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16. 根据权利要求2、3、4、7、11、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传输块TB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所述TB是所述第一重复传输所传输的数据;
    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包括承载所述TB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但不包括承载DMRS的时域资源单元的数量。
  1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实际重复的目标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是第一名义重复包括的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的一次实际重复,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或者,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实际重复。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小于第一阈值;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大于第二阈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
    或者,所述第一阈值为第一信令指示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门限值,所述第一信令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的a 1倍,所述a 1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0<a 1<1。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阈值为预设的码率门限值;
    或者,所述第二阈值为第二信令指示的码率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信令是在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来自网络设备的信令。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配置的码率的a 2倍,所述a 2为预定义的或者配置的,a 2>1。
  23.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满足以下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是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时域资源单元数量最少的;
    所述第一实际重复对应的码率是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中码率最高的。
  24.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频域资源单元进行扩展的能力。
  25.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目标扩展因子确定的;
    其中,所述目标扩展因子指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的调整比例。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满足:
    M=[N×k]
    其中,M表示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N表示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 域资源单元数量,k表示所述目标扩展因子,[]表示取整运算符。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扩展因子为第一扩展因子;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扩展因子是基于第一扩展因子和参考因子确定的一个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所述参考因子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二扩展因子,其中,所述第二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实际重复属于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预设值。
  29.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资源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确定的一个数值;
    其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单元数量是基于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一扩展因子确定的,所述第一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所述目标资源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
    所述参考频域资源单元的数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二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和第二扩展因子确定的,所述第二扩展因子是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与第二实际重复的时域资源单元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实际重复属于所述至少两次实际重复,且与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不同;
    所述第一名义重复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
  30. 根据权利要求17至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信令,其中,所述第三信令指示至少两个重复传输进行联合信道估计,所述至少两个重复传输包括所述第一实际重复,且所述两个重复传输的频域资源单元数量相同。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联合信道估计。
  3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3. 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采用一个传输块跨多个时隙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通信设备确定N1的取值;
    所述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所述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 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所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2为整数,所述N为预设值,且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34.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N1*N2≤N。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
  36. 根据权利要求33-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N2的取值。
  37. 根据权利要求33-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2的取值;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38. 根据权利要求33-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确定N1的取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所述N1满足:N1=N/N2。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N的取值。
  40. 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N1的取值,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N1的取值。
  41. 根据权利要求33-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N2的取值。
  42. 根据权利要求33-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2的取值;
    所述N2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设备确定N1的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所述N1满足:N1=N/N2。
  44. 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N1的取值。
  45. 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门限值;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门限值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复用;
    其中,所述PUSCH占用多个时隙,所述终端设备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所述门限值。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限值为预设值;
    或者,
    所述门限值由网络设备指示。
  47. 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为4。
  4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采用一个传输块跨多个时隙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确定N1的取值;
    所述N1、N2和N之间满足预设条件,所述N1为采用TBoMS方式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N1≥1,N1为整数,所述N2表示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一个传输块TB占用的时隙的数目,N2≥2,N为整数,所述N为预设值,且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N1的取值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
  49.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4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
    N1*N2≤N。
  50. 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基于单时隙传输TB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最大允许的重复次数。
  51. 根据权利要求48-5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N2的取值。
  52. 根据权利要求48-5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2的取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N2的取值确定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53. 根据权利要求48-5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所述N1满足:N1=N/N2。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N的取值。
  55. 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N1的取值。
  56. 根据权利要求48-5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N2的取值。
  57. 根据权利要求48-5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N2的取值;
    所述N2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采用TBoMS的方式传输数据。
  58. 根据权利要求56或5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N2的取值以及所述N的取值确定所述N1的取值,所述N1满足:N1=N/N2。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所述N1的取值。
  6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门限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门限值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进行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复用;
    其中,所述PUSCH占用多个时隙,所述处理单元进行UCI复用的时隙数目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所述门限值。
  61. 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限值为预设值;
    或者,
    所述门限值由网络设备指示。
  62. 根据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限值为4。
  63.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如权利要求33-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64.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如权利要求45-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65.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逻辑电路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33-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45-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调用时,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33-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45-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180091689.1A 2021-02-08 2021-04-06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68307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21/076004 2021-02-08
PCT/CN2021/076004 WO2022165836A1 (zh) 2021-02-08 2021-02-08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1/085748 WO2022165981A1 (zh) 2021-02-08 2021-04-06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0709A true CN116830709A (zh) 2023-09-29

Family

ID=8274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1689.1A Pending CN116830709A (zh) 2021-02-08 2021-04-06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8011A1 (zh)
EP (1) EP4287736A1 (zh)
CN (1) CN116830709A (zh)
AU (1) AU2021426270A1 (zh)
WO (2) WO20221658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3419361T3 (da) * 2012-03-19 2022-02-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r og indretning i et trådløst kommunikationssystem til transmission og modtagelse af brugerdata på en non-legacy-bærer
WO2018203650A1 (ko) * 2017-05-01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7135110B2 (ja) * 2018-04-23 2022-09-1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繰り返しのための時間領域割り当て
US20190349917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s in new radio
US11304219B2 (en) * 2019-01-09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cross slot boundaries
CN110611958A (zh) * 2019-08-16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53466A (zh) * 2020-08-07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426270A1 (en) 2023-08-24
WO2022165836A1 (zh) 2022-08-11
US20240008011A1 (en) 2024-01-04
EP4287736A1 (en) 2023-12-06
WO2022165981A1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5007B (zh) 信令指示和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EP386971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90342839A1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667556B (zh) 使用接入点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进行无线通信测试的方法
US1036834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that mitigate PDCCH congestion
EP3584973B1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08631951B (zh) 重传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0431815B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6550445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低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16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989378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US20230046263A1 (e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signals according to priorities
CN113498627B (zh) 信号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80077270A (ko) 피드백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71776A (zh)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12534930B (zh) 基站、用户设备、电路、移动电信系统和方法
CN116326194A (zh) 用于trp操作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CN111788846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
CN114172624A (zh) 一种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271614B (zh) 用于处理实体上链路控制通道碰撞的装置及方法
CN116830709A (zh) 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9956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349282A (zh) 发射和接收点配置
CN115004828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2215390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