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0087A -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0087A
CN116830087A CN202180091953.1A CN202180091953A CN116830087A CN 116830087 A CN116830087 A CN 116830087A CN 202180091953 A CN202180091953 A CN 202180091953A CN 116830087 A CN116830087 A CN 116830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processing request
cache
informa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1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强
李迪
徐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3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0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本申请中,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向目标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并监测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以触发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Description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持续发展,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内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处理单元,这些处理单元采用NoC(network on chip片上网络)架构互联。然而,随着SoC集成度的提高,由于处理单元和互联通路的故障率增加,导致NoC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性能降低。
在NoC互联架构中,如果发生异常,可能导致主设备(master)的请求无法被正常处理完成,该请求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使得系统挂死,该主设备(master)的请求或者其他主设备的请求均无法正常工作,影响NoC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用以解决数据处理请求超时导致的片上系统异常,以提高片上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向目标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并监测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以触发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操作超时时,将其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处理,由虚拟从设备返回处理响应,从而及时结束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以避免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长时间占用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挂死,从而保证片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在接收到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处理后,在接收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之前,若先接收到了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则将该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丢弃,以避免与虚拟从设备的处理发生冲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一缓存信息,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生成第二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包括:
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上述实现方式中,如果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则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满足超时条件时,释放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或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使得来自于同一主设备以及同一线程的数据处理请求中,若其中有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则仅保留其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占用的缓存资源,从而当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数据处理请求超时时,减少同一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所占用的缓存资源。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
进一步的,若在接收到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上述实现方式中,具有相同来源(比如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多个数据处理请求中,有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时,这些具有相同来源的多个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考虑到这些具有相同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可能对应相同的目标从设备,如果因该目标从设备故障而导致数据处理请求超时,则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及时结束这些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释放这些数据处理操作占用的系统资源,避免无谓的等待该目标从设备返回处理响应,进而可以保证片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上述实现方式中,当具有相同来源(比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多个数据处理请求中有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满足超时条件,并仅保留其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占用的缓存资源后,若再次接收到相同来源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则不再为新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分配新的缓存资源,而是当被保留的数据处理请求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使用该缓存资源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从而可以在该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超时且尚未处理完成时(即相应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还未被释放),对于该来源的新的数据处理请求,不再分配新的缓存资源,以减少片上系统的缓存资源的开销,进而可以保证片上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还包括:
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增加或减少,其中,每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当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当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在接收到的数据处理请求全部处理完成,没有缓存信息的情况下,将公共计数器复位,以便当之后再次接收到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处理请求正确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处理操作:上报超时中断事件,所述超时中断事件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上述实现方式中,上报的超时中断事件中可包含发生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的相关信息(比如上下文),从而可以指示出发生异常的数据处理请求,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片上系统,包括:入口处理单元、总线以及出口处理单元,所述入口处理单元中包括虚拟从设备;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监测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以触发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所述总线,用于将所述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路由到所述出口处理单元;
所述出口处理单元,用于向目标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若在接收到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生成第一缓存信息,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接收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生成第二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包括:
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增加或减少,其中,每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当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处理操作:
上报超时中断事件,所述超时中断事件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片上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a、图2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片上系统中的入口处理单元、总线以及出口处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片上系统中入口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入口处理单元实现超时监测以及异常处理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异常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理解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是指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不限制包括的是哪几个,例如,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包括的可以是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片上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片上系统100与一个或多个主设备(也称master)连接,如图中所示的主设备1、主设备2,直到主设备N;片上系统100与一个或多个从设备(也称slave)连接,如图中所示的从设备1、从设备2,直到从设备M。
主设备可包括处理器,比如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ing,ISP)等。从设备可包括存储器、存储控制器等,比如内存控制器。主设备发起数据处理请求,比如读数据请求或者写数据请求或者其他类型的数据处理请求,该数据处理请求经过片上系统传输给目标从设备进行处理。
以主设备是处理器,从设备是内存控制器为例,处理器发送读数据请求,片上系统将该读数据请求(包括地址)传输到内存控制器,然后等待内存控制器对该读数据请求进行回应。过了一段时间,内存控制器根据该地址将从内存颗粒读出的数据发送给片上系统,片上系统将该数据传输给处理器。如果处理器接收到该数据后,对该数据验证无误(比如ECC或者奇偶校验不出错),则该读数操作完成。如果处理器发送写数据请求,片上系统将该写数据请求(包括地址)和数据传输到内存控制器,内存控制器根据该地址向内存颗 粒写入该数据,并在执行完成上述写操作后回复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经片上系统返回到处理器,写操作完成。
片上系统100中可包括入口处理单元200、总线300以及出口处理单元400。其中,入口处理单元也可称为入口桥(initial bridge,IB),出口处理单元也可称为出口桥(target bridge,TB)。入口处理单元200、总线300以及出口处理单元400可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
入口处理单元200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数据处理请求,进一步的可执行协议转换,从而将接收到的数据处理请求转换为符合片上系统内部处理要求的格式,进一步的还可以执行安全策略(即鉴权)等处理。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入口处理单元200可实现超时监测、中断上报、异常记录、异常处理等一项或多项功能,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后面的描述。
出口处理单元400用于向从设备发送数据处理请求,进一步的可对需要发送给从设备的数据处理请求执行协议转换,从而将数据处理请求转换为符合从设备要求的格式。
总线300用于将来自于主设备的数据处理请求路由到目标从设备。总线300也可称为交换网络。
参见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片上系统中的入口处理单元200、总线300以及出口处理单元4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总线300中可包括多个路由单元(router),形成多个路由单元的互联结构。图中仅示例性示出了若干个路由单元,在实际场景中,总线300中可包含更少或更多的路由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主设备和从设备作为片上系统的组成部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中,入口处理单元执行的超时监测处理操作可包括:
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数据处理请求后,监测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其中,该数据处理请求可以是来自主设备的任一数据处理请求,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或第三数据处理请求。
可选的,入口处理单元可采用两级计数器来实现超时监测,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图4及其相关描述。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对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超时进行监测,比如采用计时器对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进行计时,当计时时间达到设定门限值时,可确定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中,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例,入口处理单元执行的异常处理操作可包括:
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以触发虚拟从设备返回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进一步的,可将虚拟从设备返回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发送给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以完成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
可选的,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对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进行超时标记,以指示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处理操作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该被标记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被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响应。
可选的,虚拟从设备可针对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生成处理失败响应, 该处理失败响应可被发送给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虚拟从设备可进行处理,并生成处理响应,该处理响应可被发送给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
举例来说,如果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写数据请求,则虚拟从设备接收到该写数据请求后,可返回写数据失败响应。再举例来说,如果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读数据请求,则虚拟从设备接收到该读数据请求后,可返回读数据失败响应。再举例来说,如果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读数据请求,则虚拟从设备在接收到该读数据请求后,可将默认设置的读操作返回值携带在处理响应中,返回该处理响应。其中,所述默认设置的读操作返回值,不同于该片上系统的总线所连接的任何从设备所能够返回的读操作返回值,使得主设备在接收到该处理响应后,可确定该处理响应中携带的读操作返回值不是真实存在的目标从设备返回的,而是虚拟从设备返回的,从而可以确定读操作失败。
可选的,虚拟从设备可设置在入口处理单元中,以便当入口处理单元监测到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能够尽快将该数据处理请求发送到虚拟从设备进行响应。
通过上述异常处理操作,可由虚拟从设备对满足超时条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进行响应,返回处理响应,从而及时结束该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以避免该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长时间占用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挂死,对于处理操作未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可仍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处理,进而可以保证片上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若在接收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来自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该来自于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以避免虚拟从设备的处理响应于该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发生冲突。
可选的,入口处理单元在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可生成第一缓存信息,第一缓存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其中,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可包括;发送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主设备的信息以及线程ID,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地址(比如读数据请求或写数据请求中数据的内存地址),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类型(比如是读数据请求还是写数据请求)等。当入口处理单元在进行上述异常处理时,可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并接收到来自于虚拟从设备返回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后,将第一缓存信息删除,释放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并可进一步向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返回该处理响应,从而完成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避免处理操作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长期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系统挂死。
可选的,入口处理单元在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可能接收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当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后,生成第二缓存信息。其中,第二缓存信息包括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入口处理单元在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可保留第一缓存信息,释放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保留第二缓存信息,释放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来源相同(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当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在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的基础上,还可将与其来源相同的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 一步的,若在接收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由于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当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在对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进行异常处理的基础上,释放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使得来自于同一主设备以及同一线程的多个数据处理请求中,若其中有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则仅保留其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占用的缓存资源,从而减少同一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所占用的缓存资源。
进一步的,入口处理单元在保留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信息,释放第二数据处理对应的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可能接收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后,由于此时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已经超时,因此可不申请新的缓存资源来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如上下文),而是当基于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被保留的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再生成第三缓存信息,用以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如上下文)。进一步的,第三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与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即,可不用申请新的缓存资源,而是当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使用该被释放的缓存资源来存储第三缓存信息。
其中,被保留的第一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可在虚拟从设备返回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处理响应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处理响应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响应之后被释放。
基于相同原理,入口处理单元在保留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缓存信息,释放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不申请新的缓存资源来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如上下文),而是当基于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被保留的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再生成第三缓存信息,用以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如上下文)。进一步的,第三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与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这样,当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多个数据处理请求中有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满足超时条件,并仅保留其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后,若再次接收到来自于同一主设备且同一线程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则不再为新接收到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分配新的缓存资源,而是在被保留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使用该缓存资源缓存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从而可以在某个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满足超时条件时,减少该来源(即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后续的数据处理请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对于其他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可以不受影响,从而保证片上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入口处理单元在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后,还可上报超时中断事件。可选的,该超时中断事件中可携带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可携带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以便进一步根据超时中断事件中包含的上述信息确定导致超时的原因。
可选的,入口处理单元在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后,还可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可选的,可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记录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以便后续根据该日志分析超时原因。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中入口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入口处理单元200可包括超时监测模块301、异常处理模块302、虚拟从设备303,进一步的,还可包括中断上报模块304和中断记录模块305中的至少一项。
下面以入口处理单元200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例,描述入口处理单元中各功能模块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是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为例描述,但应理解,对于来自于主设备的任意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比如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等),均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超时监测模块301,用于监测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触发异常处理模块302进行异常处理。进一步的,还可触发中断上报模块304上报超时中断事件。进一步的,还可触发中断记录模块306进行系统异常事件日志记录。
异常处理模块302,用于执行异常处理操作。具体的,异常处理模块302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303,以使虚拟从设备303返回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进一步的,可将该处理响应返回给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以完成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过程。
虚拟从设备303,用于响应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比如,该虚拟从设备可针对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生成处理失败响应,该处理失败响应可被发送给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
中断上报模块304,用于上报超时中断事件,可选的,该超时中断事件中可携带满足超时条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可携带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
中断记录模块305,用于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可选的,可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记录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上述各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入口处理单元的结构仅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入口处理单元的结构划分方式不做限制,比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虚拟从设备可包含在异常处理模块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异常处理模块实现虚拟从设备的功能,而无需再单独设置虚拟从设备。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两级计数器来实现对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超时进行监测。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入口处理单元实现超时监测以及异常处理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入口处理单元可将来自于主设备的每个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进行缓存,以等目标从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具体的,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后,生成第一缓存(entry1),该第一缓存中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可选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可以是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后,生成第二缓存(entry2),第二缓存中包括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来自主设备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后,生成第三缓存(entry3),第三缓存中包括 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上下文,以此类推。这些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形成缓存队列410。
入口处理单元可按照先入先出的顺序,将缓存队列410中各缓存信息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传输给片上系统的总线,使得数据处理请求可经总线传输给目标从设备。当接收到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后,可将该处理响应返回给相应的主设备,并可将缓存队列410中该数据处理请求的缓存信息从队列中删除(即释放相应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完成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当然,入口处理单元也可按照其他方式或其他顺序,将缓存队列410中各缓存信息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传输给片上系统的总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入口处理单元中可设置公共计数器420和私有计数器421。其中,公共计数器420为全局共享计数器。私有计数器421的数量与缓存队列410中的缓存信息的数量相关,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缓存信息(entry)对应一个私有计数器。
可选的,若公共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增的方式计数,则每当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时,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递增(如加1)。当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溢出,即在已达到最大值的情况下还需要加1时,该公共计数器被复位(清零),以便重新开始计数。当缓存队列410为空时,将公共计数器复位(清零)。在缓存队列410为空的期间内,公共计数器保持复位状态。
可选的,若公共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减的方式计数,则每当接收到来自于主设备的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递减(如减1),当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溢出,即在计数值为零的情况下还需减1时,该公共计数器被复位(设置为最大值),以便重新开始计数。当缓存队列410为空时,将公共计数器复位。
可选的,私有计数器可分别在以下时机被创建以及被删除:当接收到来自主设备的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并生成对应的缓存信息后,可创建与该缓存信息对应的私有计数器;当缓存队列410中的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被删除(即相应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可删除该缓存信息对应的私有计数器。
当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溢出时,触发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变化。可选的,如果私有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增的方式计数,则当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溢出时,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递增(如加1)。可选的,如果私有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减的方式计数,则当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发生溢出时,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递减(如减1)。
当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设定门限值或发生溢出时,表明相应缓存信息所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进一步的,此时该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保持不变。比如,如果私有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增的方式计数,则当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达到或超过最大值,或者达到指定的门限值时,表明相应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如果私有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减的方式计数,则当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如计数值减小到0)时,表明相应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
其中,公共计数器的最大值以及私有计数器的最大值,可根据片上系统的性能要求等因素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当判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进入异常处理流程。比如,可将满足超时条件的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响应。
可选的,当监测到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将该数据处理请求标记为超时。比如,对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当其第一缓存(entry1)对应的私有计数 器发生溢出时,则表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因此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标记为超时。
可选的,当某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时,可将缓存队列中与该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具有相同来源(比如来源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数据处理请求所对应的缓存信息都标记为超时。比如,缓存队列中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以及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缓存,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和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将第一缓存和第二缓存都标记为超时。以上是以两个数据处理请求来源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为例描述的,应理解,缓存队列中具有相同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的数量可以更多,此种情况下,当其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将这些所有具有相同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均标记为超时。
可选的,当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并将所有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相同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标记为超时后,可仅保留这些来源相同且被标记为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中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比如保留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信息,将这些相同来源的数据处理请求中其他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进行释放。
进一步的,后续如果接收到相同来源的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即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源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则可不再为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申请新的资源来缓存该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而是当被保留的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使用该缓存信息来存储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
比如,仍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来源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为例,当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可释放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二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仅保留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第一缓存信息,并可将第一缓存信息标记为锁定。当接收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后,确定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来源的主设备和线程,与被标记为锁定的第一缓存信息中的主设备信息和线程ID相匹配,因此不再为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申请新的缓存资源,而是当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用该缓存资源存储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S501: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可以是读数据请求,也可以是写数据请求。
S502:向目标从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可选的,该步骤中,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当片上系统中的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后,可进行协议转换,并将协议转换后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到总线,以便由总线传输给目标从设备。
S503:监测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转入S504,否则转入S505。
导致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超时的原因可能是:总线对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进行路由时,有可能由于互联通路的故障而导致无法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目标从设备,进而无法接收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从而导致处理操作超时。导致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超时的 另一原因可能是:目标从设备的故障,导致无法返回处理响应,因而导致片上系统无法接收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从而导致处理操作超时。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对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进行监测,超时监测的方法如前所述,在此不再重复。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时,可转入步骤504,以进入异常处理流程。
S504:执行异常处理流程。
异常处理流程中可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以触发虚拟从设备返回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该步骤中,虚拟从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处理响应后,可返回处理响应,比如处理失败响应。进一步的,可将该处理响应发送给该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发送方主设备。
可选的,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可上报超时中断事件。可选的,超时中断事件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
可选的,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可将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S505:采用常规处理操作。比如等待目标从设备返回处理响应。
上述流程中,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时,将其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处理,由虚拟从设备返回处理响应,从而及时结束该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以避免该处理操作超时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长时间占用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挂死,进而可保证片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的,若在接收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该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该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可选的,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还包括:生成第一缓存信息,第一缓存信息包括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比如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在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还包括:接收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生成第二缓存信息,第二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包括:保留第一缓存信息并释放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保留第二缓存信息并释放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进一步的,当监测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源相同的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
可选的,在保留第一缓存信息并释放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相同主设备的相同线程;当基于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将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第三缓存信息包括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可选的,在保留第二缓存信息并释放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相同主设备的相同线程;当基于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将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第三缓存信息包括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与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上述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
基于图5所示的流程,结合图4所示的原理,图6示例性示出了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
S601: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数据处理请求。
S602:缓存该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得到该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
S603: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该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在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加1。
S604:该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达到门限值,或者是否溢出,若是,表明该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超时,则转入S605,否则转入S612。
S605:上报超时中断事件,在异常事件日志中记录该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
S606:将缓存队列中该数据处理请求的缓存信息,以及与该数据处理请求来源于同一主设备和同一线程的缓存信息标记为超时。
S607:将标记为超时的缓存信息所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响应。
S608:对于S606中标记为超时的缓存信息,仅保留其中一个缓存信息(一个缓存信息是指一个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缓存信息,如一个entry),将其他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释放,并将被保留的缓存信息标记为锁定。
S609:如果接收到相同来源(即同一主设备的同一线程)的新的数据处理请求,则不再为该新的数据处理请求申请新的缓存资源。当上述保留的且被标记为锁定的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使用该缓存资源(即该标记为锁定的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存储该新的数据处理请求的上下文,得到对应的缓存信息。
S610:如果接收到在S606中被标记为超时的缓存信息所对应的数据处理请求的目标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则直接丢弃。
S611:接收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后,释放对应的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并可进一步返回给该主设备,完成超时的异常处理操作。
可选的,如果在S606中,被标记为超时的数据处理请求有多个,在S607中,该多个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发送给虚拟从设备进行响应,在S608中被保留以及被标记为锁定的缓存信息为第一缓存信息,则在S611中,当接收到虚拟从设备针对该多个数据处理请求分别返回的处理响应后,释放第一缓存信息所占用的缓存资源。
S612: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以计数器采用计数值递增的方式进行计数为例描述,若计数器的计数值采用递减方式计数,则处理过程的原理与上述流程相同。
上述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具有如图7所示的结构,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的片上系统,也可以是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2,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2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涉及的步骤。可选的,该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口703,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或者数据。通信装置700可执行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中的步骤。此 外,接口703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700进行通信。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4,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器704可以与处理器702和/或接口703耦合,用于支持处理器702调用存储器704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涉及的步骤;另外,存储器704还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例如,用于存储支持接口703实现交互所必须的数据、指令,和/或,用于存储通信装置700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所必须的配置信息。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些指令,这些指令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完成方法实施例以及上述方法实施例任意可能的设计中所涉及的方法。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以及接口电路,用于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方法,其中,“耦合”是指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是固定的或可移动性的,这种结合可以允许流动液、电、电信号或其它类型信号在两个部件之间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 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向目标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并监测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虚拟从设备,以触发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在接收到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一缓存信息,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生成第二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包括:
    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
    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或者,在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还包括:
    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增加或减少,其中,每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当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处理操作:
    上报超时中断事件,所述超时中断事件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9. 一种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处理单元、总线以及出口处理单元,所述入口处理单元中包括虚拟从设备;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监测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是否满足超时条件;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以触发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
    所述总线,用于将所述入口处理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路由到所述出口处理单元;
    所述出口处理单元,用于向目标从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在接收到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响应之前,接收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则丢弃所述来自于所述目标从设备的处理响应。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生成第一缓存信息,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之前,接收第二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生成第二缓存信息,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还包括:
    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或者,
    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虚拟从设备。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保留所述第一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 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或者,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保留所述第二缓存信息,释放所述第一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之后,接收第三数据处理请求,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来自于所述主设备的同一线程;
    当基于所述虚拟从设备返回的处理响应,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被释放后,生成第三缓存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所述第三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与所述第二缓存信息占用的缓存资源相同。
  14. 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于主设备的第一数据处理请求之后,将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增加或减少,其中,每当接收到一个数据处理请求,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所述公共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当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被增加或减少,当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对应的私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溢出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处理请求均被处理完成后,将所述公共计数器复位。
  16. 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片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监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处理操作满足超时条件时,执行以下至少一项处理操作:
    上报超时中断事件,所述超时中断事件中携带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
    将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请求的信息保存到系统异常事件日志中。
  17.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0. 一种计算机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1953.1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68300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4235 WO2022160206A1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0087A true CN116830087A (zh) 2023-09-29

Family

ID=8265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1953.1A Pending CN116830087A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0087A (zh)
WO (1) WO2022160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2079B (zh) * 2023-09-12 2024-02-20 北京象帝先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系统、电子组件、电子设备及数据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0074B (zh) * 2012-11-14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片上系统芯片及相应的监控方法
US20150012679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Iii Holdings 2, Llc Implementing remote transaction functionalities between data processing nodes of a switched interconnect fabric
JP6600518B2 (ja) * 2015-09-28 2019-10-3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バスシステム
CN108363670B (zh) * 2017-01-26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0206A1 (zh)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6434B2 (en) System for accelerated network route update through exclusive access to routing tables
US11677813B2 (e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inter-chip and on-chip networks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EP2406723B1 (en) Scalable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omputer systems which performs parallel mpi header matching
CN103795615B (zh) 灵活地将终端逻辑集成到各种平台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US10691576B1 (en) Multiple reset types in a system
US10078543B2 (en) Correctable error filtering for input/output subsystem
US9448870B2 (en) Providing error handling support to legacy devices
US9323596B2 (en) Net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processor
US20140013421A1 (en) Debug architecture
US10896001B1 (en) Notification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JP2001306506A (ja)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実行のためのプロトコル
US8547845B2 (en) Soft error recovery for converged networks
CN103577294B (zh) 用于互连跟踪的方法和装置
US11816052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telemetry information via virtual bus encodings
WO2018028219A1 (zh) 设备仲裁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013011A1 (en) Debug architecture
CN116830087A (zh) 一种片上系统异常处理方法、片上系统及其装置
CN115269221A (zh) 基于共享内存机制的fpga硬件抽象层设计方法、系统
US20180011763A1 (en) Storage device
KR20170117326A (ko) 랜덤 액세스 메모리를 포함하는 하나 이상의 처리 유닛을 위한 직접 메모리 액세스 제어 장치
US10956248B1 (en) Configurable reporting for device conditions
US11836103B1 (en) Traffic separation in a multi-chip system
US20240070039A1 (en) Method of debugging network-on-chip
WO2001018659A1 (en) Remote event handling in a packet network
US20240205143A1 (en) Management of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respo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