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7404B -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7404B
CN116827404B CN202311105479.0A CN202311105479A CN116827404B CN 116827404 B CN116827404 B CN 116827404B CN 202311105479 A CN202311105479 A CN 202311105479A CN 116827404 B CN116827404 B CN 116827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tection function
signal detection
value
signa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05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7404A (zh
Inventor
付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054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7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7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7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7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7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2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ain and with auxiliary or divers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本申请解决了频繁对两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比较耗电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用算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设置通信模组,通过通信模组来进行网络通信。而随着电子设备的移动,通信模组的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
现有的做法是通过两根天线来接收信号,两根天线中包括了主集天线和子集天线,实时监测两根天线的每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哪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强,则使用哪一根天线,从而降低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弱的影响。
然而,现有的做法要时时刻刻对两根天线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测量,频繁的测量会提高整机功耗,比较耗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以解决频繁对两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比较耗电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包括: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在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上述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在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与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上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上述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上述子集物理天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上述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与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上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上述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上述子集物理天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与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上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上述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上述子集物理天线之后,通过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上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且在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上述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上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上述子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上述主集物理天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每达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一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每达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二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在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检测单元包括: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上述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上述检测间隔时长为上述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上述信号检测功能达到上述开启条件,其中,上述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上述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上述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子单元,用于确定上述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周期;在上述检测周期内由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上述主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将上述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上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在上述检测周期内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上述子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将上述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上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上述通信模组未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使用上述主集物理天线或子集物理天线中的一条天线作为上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与上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总线;与上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与上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上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上述的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上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任一项上述的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对于通信模组的两根天线,并不会两根天线都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值,而是检测主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如果该信号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不会检测子集天线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因此可以减少近一半的检测行为,极大的降低了在检测信号的强度上所消耗的电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信号强度值检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信号强度值检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信号强度值检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系统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频繁对两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比较耗电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能实现节能的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上述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S102,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S104,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S106,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
上述通信模组可以为电子设备上的通信模组,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组进行网络通信。通信模组中包括了主集物理天线与子集物理天线,主集物理天线与子集物理天线中的一个物理天线作为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两根天线都可以接收信号,只是在使用时,通信模组以其中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为准,另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不使用。如果通信模组开启了天线切换功能,则两根天线,哪一根天线的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强,则使用哪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信号强度的强弱可以通过信号强度值来体现,信号强度值越大,则信号强度越强。
本实施例中,通信模组可以默认使用主集物理天线作为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
如果通信模组开启了天线切换功能,则通过通信模组的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体现了该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将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该预设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值,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表示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较强的,是符合使用要求的,此时,可以不对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也无需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而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该预设阈值,则表示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较弱的,此时,再对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得到第二信号强度值。通过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关系来查看是否要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则表示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要比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好许多,此时可以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
结合图2所示,图2中箭头表示时间线,主集物理天线由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黑色表示处于检测状态或执行检测动作,白色表示没有执行检测动作。图2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无需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当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二信号强度值时,则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上述的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与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可以为检测模块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检测模块只需要对一根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在需要时,再对另一根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近一半的检测动作,降低了功耗,节省了电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在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之后,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在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且在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子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主集物理天线。
继续结合上述通信模组进行说明。当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之后,当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就可以关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因为已经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了子集物理天线,切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比较好了,所以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暂时无需检测了。
而由于切换到了子集物理天线,因此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开始检测。比对检测得到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与预设阈值的关系。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表示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较好,无需切换,因此,也无需检测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第一检测功能保持在关闭状态。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则再开始检测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得到第一信号强度值。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值与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大于预定切换值,则表示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要比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好很多,因此,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子集物理天线切换到主集物理天线。
结合图3所示,与图2重复的部分不再赘述。当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开始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第二信号强度值,且经过比对,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则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且检测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关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继续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直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则开启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如此往复循环。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包括:每达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一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每达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二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在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无论是使用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还是使用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都可以设置开启条件,而不是使用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就一直将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置于开启状态,或者使用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就一直将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置于开启状态。
继续结合上述通信模组进行说明。以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为例,当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时,可以按照开启条件检测。当符合开启条件时,则开启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一次第一信号强度值。检测到第一信号强度值后,则关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再次符合开启条件时,则再一次启动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一次第一信号强度值,检测完成后关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
例如,如图4所示,与图2、3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图4中,无论是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还是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均为按照检测间隔时长来检测。图4中,黑色方框表示检测周期,两个黑色方框中间的白色方框表示检测间隔时长。每隔检测检测时长,检测一次,检测时在检测周期内得到多个子信号强度值,多个子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为该检测周期内的信号强度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确定信号检测功能是否到达开启条件包括:确定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检测间隔时长为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信号检测功能达到开启条件,其中,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
本实施例中,开启条件可以为一定的检测间隔时长。如检测间隔时长为200毫秒,则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每隔200毫秒检测一次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每隔200毫秒检测一次第二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与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果两者检测间隔时长不同,则可以将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设置的更短,从而优先使用主集物理天线。可以从上一次检测动作结束开始算起,经过检测间隔时长,则开始进行下一次检测动作。每一次检测动作检测得到一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一个第二信号强度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在信号检测功能开启的情况下,通过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信号强度值包括:确定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周期;在检测周期内由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主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将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在检测周期内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子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将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二信号强度值。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使用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时,可以在检测周期内多次检测,得到多个子信号强度值,多次检测动作可以为在检测周期内随机检测或者分布检测。检测得到的多个子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可以作为信号强度值。如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一个检测周期,如100毫秒内,检测得到10个子信号强度值,则10个子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作为第一信号强度值。再经过200毫秒,即检测间隔时长,进行下一次检测,在100毫秒内,检测到10个字信号强度值,从而得到下一次检测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每隔200毫秒检测得到一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强度值是检测周期内的多个子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在通信模组未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使用主集物理天线或子集物理天线中的一条天线作为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
本实施例中,如果通信模组没有开启天线切换功能,则可以在主集物理天线和子集物理天线中选择一个进行使用,而不进行天线的切换,也无需进行信号的检测。该情况多为在一段时间内主集物理天线和子集物理天线中至少有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稳定的,则可以不进行天线的切换。
本申请中的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MeasureThreshold=-95dBm。主集物理天线也可以称为main天线,子集物理天线也可以称为div天线。当main天线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值RSRP>=MeasureThreshold,就关闭div天线的测量动作,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打开div天线的测量动作。当信号发送/接收通道PRx/Tx从main天线切换到div天线后,当div测量到的RSRP>=MeasureThreshold,就关闭main天线的测量动作,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打开main天线的测量动作,从而通过降低不必要的对div天线或main天线的测量来使模块的功耗降低。图5为本申请的流程图。当通信模块开机驻网成功后,判断天线切换功能,也就是ASDIV功能是否打开。ASDIV功能打开后对main天线接收到的信号RSRP进行测量,持续时间为测量周期T(比如100ms)。在T时间内所执行的测量次数内,统计main天线测量的RSRP值,可以将平均值或者将总值作为信号强度值。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关闭div的测量功能;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打开div的测量功能。当div测量后,div测量到的RSRP比main测量到的RSRP大于预定切换值RSRPThreshold1,PRx/Tx通道切换到div上。在T时间内所执行的测量次数内,统计div天线测量的RSRP值。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关闭main的测量功能,当RSRP<MeasureThreshold时,打开main的测量功能。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602,用于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第一控制模块604,用于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第二控制模块606,用于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
上述通信模组可以为电子设备上的通信模组,电子设备通过通信模组进行网络通信。通信模组中包括了主集物理天线与子集物理天线,主集物理天线与子集物理天线中的一个物理天线作为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两根天线都可以接收信号,只是在使用时,通信模组以其中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为准,另一个接收到的信号不使用。如果通信模组开启了天线切换功能,则两根天线,哪一根天线的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强,则使用哪一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信号强度的强弱可以通过信号强度值来体现,信号强度值越大,则信号强度越强。
本实施例中,通信模组可以默认使用主集物理天线作为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
如果通信模组开启了天线切换功能,则通过通信模组的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体现了该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将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该预设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值,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表示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较强的,是符合使用要求的,此时,可以不对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也无需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而如果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该预设阈值,则表示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较弱的,此时,再对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得到第二信号强度值。通过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关系来查看是否要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如果第二信号强度值与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则表示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要比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好许多,此时可以将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子集物理天线。
结合图2所示,图2中箭头表示时间线,主集物理天线由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黑色表示处于检测状态或执行检测动作,白色表示没有执行检测动作。图2中,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主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无需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当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二信号强度值时,则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子集物理天线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
上述的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与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可以为检测模块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检测模块只需要对一根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在需要时,再对另一根天线的信号进行检测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近一半的检测动作,降低了功耗,节省了电能。
本实施例的其他示例请参见上述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模组或包含该模组的终端设备等,该终端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或智能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智能终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汽车、智能手表、共享单车、智能柜等含有无线通信模组的终端;模组具体可以为无线通信模组,例如2G通信模组、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5G通信模组、NB-IOT通信模组等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所述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主集物理天线与所述子集物理天线均处于接收信号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所述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所述子集物理天线;
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且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所述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所述子集物理天线切换到所述主集物理天线;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包括:
每达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一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所述检测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达到所述第一开启条件,其中,所述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所述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或者,
每达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二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所述检测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达到所述第二开启条件,其中,所述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所述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信号检测功能开启的情况下,通过信号检测功能检测信号强度值包括:
确定所述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周期;
在所述检测周期内由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所述主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将所述多个第一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
在所述检测周期内由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持续对所述子集物理天线执行多次检测操作,得到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将所述多个第二子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模组未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使用所述主集物理天线或子集物理天线中的一条天线作为所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
4.一种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通信模组开启天线切换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通信模组的主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测所述通信模组的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主集物理天线与所述子集物理天线均处于接收信号的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且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所述主集物理天线切换到所述子集物理天线;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子集物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以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且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大于所述预定切换值的情况下,将所述通信模组的信号发送/接收通道从所述子集物理天线切换到所述主集物理天线;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包括:
每达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一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所述检测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达到所述第一开启条件,其中,所述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所述第一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所述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或者,
每达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第二开启条件则开启一次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在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成功开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检测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检测间隔时长,其中,所述检测间隔时长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的先后两次检测动作的间隔时长;在当前时间到达目标时间点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达到所述第二开启条件,其中,所述目标时间点为从上一次所述第二信号检测功能关闭的关闭时间点开始,经过所述检测间隔时长的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相连接的至少一个总线;与所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总线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05479.0A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6827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5479.0A CN116827404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5479.0A CN116827404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7404A CN116827404A (zh) 2023-09-29
CN116827404B true CN116827404B (zh) 2023-12-05

Family

ID=8813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05479.0A Active CN116827404B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74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9402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iversity antenna selection
CN103748805A (zh) * 2011-07-13 2014-04-23 苹果公司 移动无线设备中的选择性接收分集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8174407A (zh) * 2017-12-27 2018-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802716A (zh) * 2019-01-30 2019-05-2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14978270A (zh) * 2022-05-09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158B (en) * 2003-09-19 2005-01-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TWI647963B (zh) * 2017-08-23 2019-01-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天線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9402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iversity antenna selection
CN103748805A (zh) * 2011-07-13 2014-04-23 苹果公司 移动无线设备中的选择性接收分集
CN105281819A (zh) * 2015-10-31 2016-01-27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8174407A (zh) * 2017-12-27 2018-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9802716A (zh) * 2019-01-30 2019-05-2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14978270A (zh) * 2022-05-09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7404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6342B (zh)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01395933B (zh) 通信终端、接入点切换方法和接入点切换控制程序
US20100120476A1 (en) Base St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7069B (zh) 一种通信模式切换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6130572A (zh) 一种切换终端天线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961848A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511000A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37456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4134904A (ja)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テリセービング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5988614A (zh) 一种模式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47265B (zh) 进行无线充电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6827404B (zh) 基于通用算法的物理天线切换方法及设备
US20040214607A1 (en) Cellular phone terminal, antenna changeov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8483648B2 (en) Mobile station
CN105052214B (zh) 一种降低wifi接入点功耗的方法及wifi接入点
CN115767656A (zh) 一种网络恢复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3326990U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792882B (zh) 网络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278795A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147165B (zh) 无线信道启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1465071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及终端
JP6466455B2 (ja) スロットアイドルモードで動作しているアクセス端末においてアウェイク状態持続時間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EP30709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number of access times of multimode terminal
CN111818622A (zh) 调整通讯模式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05039367A (ja) 移動通信端末のセルサーチ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