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5038A -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5038A
CN116825038A CN202310823300.9A CN202310823300A CN116825038A CN 116825038 A CN116825038 A CN 116825038A CN 202310823300 A CN202310823300 A CN 202310823300A CN 116825038 A CN116825038 A CN 116825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saturation
displayed
pre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33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5038B (zh
Inventor
潘峥韵
朱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YX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ONYX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YX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ONYX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8233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5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5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5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5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G09G3/34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 field and being other tha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an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particles moving in a fluid or in a gas, e.g. electrophoretic dev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lour parameters, e.g. colou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判断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若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计算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判断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若不处于,则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本方案根据待显示画面,计算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并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不符合则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实现动态调节各个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同时还能够拓宽饱和度调节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幕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墨水屏以黑白屏为主,只能以黑白两色或灰度显示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彩色墨水屏设备也逐步普及,它不仅提升了画面显示效果,还保留了类似纸张的护眼效果,以及在阳光下可视和省电的特点,是黑白墨水屏的良好替代,但由于物理结构的局限性,目前的彩色墨水屏难以达到液晶屏的呈现效果,在色域等方面存有一些限制,当直接采用原有的颜色方案时,会影响彩色墨水屏的显示效果。
目前,越来越多彩色墨水屏的制造厂商为提升屏幕的显示效果会设置简单的饱和度调节策略,主要考虑的是外部环境对显示效果的影响,导致现有的屏幕饱和度调节策略的灵活性较低,应用的场景较少。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屏幕饱和度调节策略的灵活性较低,应用的场景较少的技术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饱和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
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所述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判断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计算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所述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若所述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所述静态配置中包含的多种场景信息;
确定所述静态配置中与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各个目标场景信息;
将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设置为与各个所述目标场景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包括:
获取目标颜色模型;其中,所述目标颜色模型为画面在所述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时所采用的颜色模型;
若所述目标颜色模型非RGB颜色模型,则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所述目标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
根据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
获取经过颜色模型转换后的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中包含的饱和度,以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其中,所述颜色参数包括色调、饱和度及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执行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计算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
根据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HSV颜色模型转换为所述目标颜色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平均值与所述平均基准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
按照所述饱和度调整方向,以预设的调整值或预设的分段函数逐步调整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所述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所述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为:
当前接收到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与上一次响应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之差不小于预设阈值;
或,
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显示画面处于显示状态时,实时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
若所述当前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时,则获取第一预设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调整范围,以负相关的关系逐步增强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小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获取第二预设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调整范围,以正相关的关系逐步降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大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饱和度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
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所述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配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饱和度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所述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绝对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饱和度调节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执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进而判断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计算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判断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若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当接收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时,根据待显示画面,计算将要显示的画面的饱和度并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不符合预期,则调整将要显示的画面的饱和度,能够实现动态调节各个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即针对每一个待显示画面进行调节,进而提高饱和度调节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饱和度调节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光照强度调节饱和度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饱和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饱和度调节方法,下述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进行说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其中,画面更新指令为用户在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上通过界面交互的方式触发而生成指令。
当接收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时,该画面更新指令中包括待显示画面,进而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以获取饱和度调节的对象,其中,待显示画面为彩色墨水屏设备接收到该画面更新指令时,用于更新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的画面,即待显示或待展示的图像。
步骤S102:判断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其中,静态配置是指在对应的应用的某些场景中设置与该场景对应的饱和度的配置方式。
当读取到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时,可以根据待显示画面对应的路径查询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也可以根据待显示画面的标识,在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配置信息中查询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查询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后,进而对该应用是否设置有静态配置进行判断。
步骤S103: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其中,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作纯度,在hue-saturation-value(HSV)颜色模型下,饱和度(S)是色彩的三个参数之一,另外两个参数为色调(H)和亮度(V)。
在本步骤中,当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时,即该应用不存在应用层面、画面层面、画面元素层面的饱和度设置时,此时,需要通过遍历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以确定待显示画面中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并进行计算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以此判断是否需要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整。
步骤S104:计算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
其中,目标平均值为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平均值是待显示画面中所有像素的饱和度的平均值,可以反映待显示画面的色彩鲜艳程度和色彩显示效果,目标平均值越高,待显示画面的色彩越鲜艳,从而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但是,过高的目标平均值也会使得待显示画面过于艳丽,缺少自然感,因此,可以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目标平均值,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步骤S105:判断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平均基准值是根据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类型和材质等因素确定的,相同型号的两台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平均基准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预设范围是一个以0为左端点且左右闭合的区间。
在本步骤中,计算得到目标平均值之后,将会确定其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将该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作为判断是否需要对待显示画面进行饱和度调节的依据。
步骤S106:若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则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本步骤中,当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则表明待显示画面过于昏暗或艳丽,此时,需要对待显示画面进行调节,以使得待显示画面展示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显示效果。
步骤S107:若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则结束饱和度调节。
当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则表明待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较为理想,此时,可以不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节。
示例性地,以下示例中预设范围为[0,30],平均基准值为50。
(1)当确定的待显示画面a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分别为46、43、45、57、59、62、60、41,则计算得到的目标平均值为51.625,此时,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绝对值为1.625,处于预设范围内,说明待显示画面a的显示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不需要对待显示画面a进行饱和度调节。
(2)当确定的待显示画面b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分别为90、92、78、80、85、88,则计算得到的目标平均值为85.5,此时,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为35.5,不处于预设范围内,说明待显示画面b的较为昏暗或艳丽,因此,则需要对待显示画面b进行饱和度调节。
步骤S108: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静态配置中包含的多种场景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静态配置中的任意一个场景信息,该场景信息存在与其对应的默认饱和度,当用户未对静态配置进行更改时,可以使用该场景信息的默认饱和度对该场景信息对应的画面进行设置,当用户对静态配置进行更改时,可以使用用户更改后的该场景信息的饱和度对该场景信息对应的画面进行设置;当用户对静态配置进行更改后,可以选择重置,此时,将会使用该场景信息的默认饱和度对该场景信息对应的画面进行设置。
更进一步地,对于彩色墨水屏设备中的任意一个存在静态配置的应用,该应用的静态配置可以为该应用在应用层面,和/或,画面层面,和/或,画面元素层面设置对应的饱和度。
步骤S109:确定静态配置中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各个目标场景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任意一个待显示画面而言,其至少存在一个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当在应用层面、画面层面及画面元素层面均设置对应的饱和度时,此时,存在多个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而当在应用层面、画面层面及画面元素层面中的其中一个层面设置对应的饱和度时,此时,存在一个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
步骤S110:将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设置为与各个目标场景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
其中,对于静态配置中的任意一个场景信息,在用户未对静态配置中与该场景信息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改时,该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为默认饱和度,当用户对静态配置中与该场景信息对应的数据进行更改时,该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为用户更改后的饱和度。
静态配置中的任意一个场景信息均存在其对应的优先级,当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存在多个时,则将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设置为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的预设饱和度,当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只有一个时,此时,该目标场景信息即为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
示例性地,若应用A存在画面a、画面b和画面c,且应用A存在其对应的静态配置,除此之外,该静态配置中还存在与应用A中的画面a和画面b及画面b中的画面元素d对应的配置,当待显示画面为画面a时,此时,优先级最高的是与画面a对应的配置,则将待显示画面(画面a)的饱和度设置为与画面a的配置对应的饱和度;当待显示画面为画面b时,此时,优先级最高的是与画面b中的画面元素d对应的配置,则将待显示画面(画面b)的饱和度设置为与画面b中的画面元素d的配置对应的饱和度;当待显示画面为画面c时,此时,画面c对应的目标场景信息只有一个,优先级最高的是与应用A对应的配置,则将待显示画面(画面c)的饱和度设置为与应用A的配置对应的饱和度。
本申请提供的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进而判断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计算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判断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若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当接收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时,根据待显示画面,计算将要显示的画面的饱和度并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若不符合预期,则调整将要显示的画面的饱和度,能够实现动态调节各个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即针对每一个待显示画面进行调节,进而可以提高饱和度调节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饱和度调节的应用场景。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包括:
步骤S201:获取目标颜色模型。
其中,目标颜色模型为画面在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时所采用的颜色模型,颜色模型包括但不限于HSV、RGB、CMYK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颜色模型一般是设备进入市场前由研发团队设置的,当不存在人为对其进行改变的情况下,任意一个彩色墨水屏设备对应的目标颜色模型是固定的。
更进一步地,以CMYK的颜色模型进行显示时,其显示效果与RGB颜色模型相比偏暗,因此,在目标颜色模型为CMYK颜色模型时,可以获取目标文件,当设备开启时,读取该目标文件以修正设备开启时的初始画面的饱和度,其中,该目标文件包括预设的修正文件,和/或,用户配置文件,在设备开启时,可以根据预设的修正文件,先调整初始画面的饱和度,再根据用户配置文件调整初始画面的饱和度,也可以直接根据用户配置文件调整初始画面的饱和度,还可以根据预设的修正文件调整初始画面的饱和度。
步骤S202:若目标颜色模型非RGB颜色模型,则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目标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
其中,RGB颜色模型(RGB color model)是一种加色模型,通过将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
在本步骤中,为方便后续对饱和度进行调节,需要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而转换为HSV颜色模型需要先转换为RGB颜色模型,因此,若目标颜色模型非RGB颜色模型,则需要先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目标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HSV颜色模型的颜色参数包括饱和度,因此,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后,可以直接对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中的饱和度进行调节。
步骤S203: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
其中,对于任意一个像素点,颜色值是指R、G、B三个通道对应的值。
步骤S204:获取经过颜色模型转换后的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中包含的饱和度,以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其中,颜色参数包括色调、饱和度及亮度,色调在HSV颜色模型中对应H的值,饱和度在HSV颜色模型中对应S的值,亮度在HSV颜色模型中对应V的值。
通过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计算待显示画面的目标平均值,以评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分布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则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节,如此,能够实现针对每一个待显示画面进行饱和度调节,提高饱和度调节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饱和度调节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于根据外部环境调节饱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的步骤,可选的一种方式如下:
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归一化处理为数据预处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将不同范围和分布的数据映射到统一的标准区间,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使得这些数据具有可比性,常用的归一化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线性归一化、Z-score归一化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进而根据经过归一化处理的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计算各个像素点对应的色调、饱和度及亮度,以每个像素点各自的色调、饱和度及亮度作为该像素点对应的颜色参数,以完成对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的转换。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要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因此,可以根据每个像素点的R、G、B三个通道对应的值,计算每个像素点对应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示例性地,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采用线性归一化方法,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R、G、B)进行归一化,其中,R、G、B对应的值均处于[0,255]内,公式如下:
式中,R′为R对应的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值,G′为G对应的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值,B′为B对应的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值,max为区间[0,255]中的最大值,即255,min为区间[0,255]中的最小值,即0。
根据各个像素点对应的R′、G′、B′,计算每个像素点对应的色调(H)、饱和度(S)和亮度(V),计算公式如下:
V=MAX(R′,G′,B′)
式中,MIN和MAX均为一种函数,MIN函数用于返回括号内各个数值中的最小值,MAX函数用于返回括号内各个数值中的最大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执行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之后,饱和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根据调节后的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计算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
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HSV颜色模型转换为目标颜色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202和步骤S203中将目标颜色模型转换HSV颜色模型,是为了便于调节饱和度,在饱和度调节结束时,需根据调整后的颜色参数,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转换为目标颜色模型,以进行展示。
更进一步地,若目标颜色模型为RGB颜色模型,则可以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HSV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若目标颜色模型为非RGB颜色模型,一般需要先将HSV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后,再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目标颜色模型。
将HSV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光谱法,色调分组和迭代法等等,可以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以及研发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包括:
步骤S301:根据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
具体而言,当目标平均值和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且目标平均值大于平均基准值时,可以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为降低方向,当目标平均值和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且目标平均值小于平均基准值时,可以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为增强方向。
步骤S302:按照饱和度调整方向,以预设的调整值或预设的分段函数逐步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其中,分段函数的X轴表示当前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Y轴表示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调整值,以预设的调整值或预设的分段函数逐步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可以作为一种饱和度调节策略。
在本步骤中,当饱和度调节策略为根据预设的调整值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时,则每次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增加/降低与调整值对应的饱和度,直至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当饱和度调节策略为根据预设的分段函数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时,则获取与当前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对应的目标调整值,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增加/降低与目标调整值对应的饱和度,若调整后的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则重新获取与当前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对应的目标调整值,进而对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进行调整,直至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为:
当前接收到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与上一次响应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之差不小于预设阈值;
或,
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预设阈值,若当前接收到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与上一次响应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之差小于预设阈值,则不对当前接收到的画面更新指令进行响应,如此,在用户频繁更新显示画面时,可以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调节饱和度,能够节约设备资源,避免因设备资源不足等因素使得画面更新产生卡顿等问题,影响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彩色墨水屏设备的资源较为充裕时,可以不需要设置预设阈值,对于每次接收到的画面更新指令均对该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进行饱和度调节,如此,能够在保证画面更新效率的同时,提升待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1:当待显示画面处于显示状态时,实时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
其中,光照强度的评估对象是指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当彩色墨水屏设备的补光灯开启时,可以基于补光灯的亮度及环境光亮度,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当补光灯关闭时,可以基于环境光亮度,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
更进一步地,补光灯的亮度可以通过获取补光灯的运行数据得到,环境光亮度可以从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光照传感器中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当环境光亮度较低时,可以提示用户开启补光灯,而当计算得到的当前的光照强度较高时,可以提示用户关闭补光灯。
步骤S402:判断当前的光照强度是否小于预设的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步骤S403:若当前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时,则获取第一预设调整范围。
其中,第一预设调整范围的左端点为0,右端点为预设的调节区间中的最大值,第一预设调整范围和调节区间内的数值的单位均为百分比,调节区间为对称区间。
步骤S404:根据第一预设调整范围,以负相关的关系逐步增强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小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以负线性相关的关系逐步增强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时,即每次调整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的增加值由第一预设调整范围的右端点向第一预设调整范围的左端点线性递减。
步骤S405:若当前的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获取第二预设调整范围。
其中,第二预设调整范围的左端点为调节区间中的最小值,右端点为0,第二预设调整范围内的数值的单位为百分比。
步骤S406:根据第二预设调整范围,以正相关的关系逐步降低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以正线性相关的关系逐步降低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时,即每次调整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的降低值由第二预设调整范围的左端点向第二预设调整范围的右端点线性递增。
示例性地,假设调节区间为[-20,20],则第一预设调整范围为[0,20],第二预设调整范围为[-20,0],当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为x,增加值为20时,可以得到经过调节后的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为x(1+20%),当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为x,降低值为-20时,可以得到经过调节后的处于显示状态的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为x(1-20%)。
通过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饱和度调节,避免在光照强度较低时,难以分辨画面内容,提升人眼注视屏幕的舒适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饱和度调节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饱和度调节装置与上文描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饱和度调节装置500,所述装置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
指令响应模块501,用于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配置判断模块502,用于判断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饱和度确定模块503,用于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平均值计算模块504,用于计算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目标平均值为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绝对值判断模块505,用于判断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饱和度调节模块506,用于若绝对值不处于预设范围内,则调节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场景信息确定模块,用于若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静态配置中包含的多种场景信息;
目标场景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静态配置中与待显示画面对应的各个目标场景信息;
饱和度设置模块,用于将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设置为与各个目标场景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颜色模型;其中,目标颜色模型为画面在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时所采用的颜色模型;
第一模型转换子模块,用于若目标颜色模型非RGB颜色模型,则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目标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
第二模型转换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
饱和度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经过颜色模型转换后的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中包含的饱和度,以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其中,颜色参数包括色调、饱和度及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调节模块包括:
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
饱和度调节子模块,用于按照饱和度调整方向,以预设的调整值或预设的分段函数逐步调整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预设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光照强度计算模块,用于当待显示画面处于显示状态时,实时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
第一范围获取模块,用于若当前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时,则获取第一预设调整范围;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预设调整范围,以负相关的关系逐步增强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小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饱和度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二范围获取模块,用于若当前的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获取第二预设调整范围;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预设调整范围,以正相关的关系逐步降低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大于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
上述饱和度调节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饱和度调节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饱和度调节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上述饱和度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彩色墨水屏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彩色墨水屏设备,所述彩色墨水屏设备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示意性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彩色墨水屏设备6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6,彩色墨水屏设备600包括处理组件60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601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60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60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饱和度调节方法。
彩色墨水屏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603被配置为执行彩色墨水屏设备6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04被配置为将彩色墨水屏设备6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605。彩色墨水屏设备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01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 TM、Mac OS XTM、Unix TM、Linux TM、Free BSDTM或类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彩色墨水屏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彩色墨水屏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且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
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所述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判断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计算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所述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若所述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所述静态配置中包含的多种场景信息;
确定所述静态配置中与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各个目标场景信息;
将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设置为与各个所述目标场景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目标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饱和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包括:
获取目标颜色模型;其中,所述目标颜色模型为画面在所述彩色墨水屏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时所采用的颜色模型;
若所述目标颜色模型非RGB颜色模型,则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所述目标颜色模型转换为RGB颜色模型;
根据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RGB颜色模型转换为HSV颜色模型;
获取经过颜色模型转换后的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中包含的饱和度,以确定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其中,所述颜色参数包括色调、饱和度及亮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参数,计算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
根据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将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颜色模型由HSV颜色模型转换为所述目标颜色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平均值与所述平均基准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饱和度调整方向;
按照所述饱和度调整方向,以预设的调整值或预设的分段函数逐步调整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所述待显示画面中的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与所述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
当前接收到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与上一次响应画面更新指令的时刻之差不小于预设阈值;
或,
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显示画面处于显示状态时,实时计算当前的光照强度;
若所述当前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的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时,则获取第一预设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调整范围,以负相关的关系逐步增强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小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饱和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的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获取第二预设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调整范围,以正相关的关系逐步降低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直至实时计算的光照强度不大于所述光照基准范围的最大值。
9.一种饱和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彩色墨水屏设备,包括:
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满足预设条件的画面更新指令,读取与所述画面更新指令对应的待显示画面;
配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是否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
饱和度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待显示画面所属的应用未设置有对应的静态配置,则确定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
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待显示画面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其中,所述目标平均值为所述各个像素点的饱和度的平均值;
绝对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平均值与预设的平均基准值之间的绝对值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饱和度调节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不处于所述预设范围内,则调节所述待显示画面的饱和度。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11.一种彩色墨水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饱和度调节方法的步骤。
CN202310823300.9A 2023-07-05 2023-07-05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Active CN116825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3300.9A CN116825038B (zh) 2023-07-05 2023-07-05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3300.9A CN116825038B (zh) 2023-07-05 2023-07-05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5038A true CN116825038A (zh) 2023-09-29
CN116825038B CN116825038B (zh) 2024-03-12

Family

ID=8811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3300.9A Active CN116825038B (zh) 2023-07-05 2023-07-05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503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9739A2 (en) * 1998-09-24 2000-03-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CN10418322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35939A (zh) * 2014-08-15 2016-02-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38715A (zh) * 2017-03-21 2017-08-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24105A (zh) * 2017-12-14 2018-05-11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色彩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1779A (zh) * 2021-06-17 2021-09-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纸屏幕的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16089A (zh) * 2022-01-19 2022-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6132644A (zh) * 2022-12-28 2023-05-16 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色彩饱和度自动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9739A2 (en) * 1998-09-24 2000-03-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CN10418322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35939A (zh) * 2014-08-15 2016-02-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038715A (zh) * 2017-03-21 2017-08-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24105A (zh) * 2017-12-14 2018-05-11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色彩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1779A (zh) * 2021-06-17 2021-09-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类纸屏幕的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16089A (zh) * 2022-01-19 2022-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6132644A (zh) * 2022-12-28 2023-05-16 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色彩饱和度自动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5038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0879B (zh) 一种对输入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显示设备
US1133527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backlight brightness based on human eye characteristics
US91420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otion detection
CN104428829B (zh) 色彩控制方法和通信装置
US8952947B2 (en) Display method for sunlight readab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805517U (zh) 一种色温自动调节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电视
CN103050090B (zh) 移动终端应用的显示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0223658B (zh) 显示亮度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及显示装置
CN113507598B (zh) 视频画面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113617A (zh) 背光亮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US902485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20240161452A1 (en)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6782347B (zh) 校正led背光显示器白点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20799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25038B (zh) 饱和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彩色墨水屏设备
CN116453470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334524A (zh) 一种自动控制数码显微镜光源的方法
CN114999363A (zh) 色偏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1414221B (zh) 显示方法和装置
US1131408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of adjusting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display device
CN114286000A (zh) 图像色彩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12944A (zh) 显示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98220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51110A1 (zh) 颜色数据的处理方法、光源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80164A (zh) 图像的校正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