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4308A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4308A
CN116804308A CN202310213938.0A CN202310213938A CN116804308A CN 116804308 A CN116804308 A CN 116804308A CN 202310213938 A CN202310213938 A CN 202310213938A CN 116804308 A CN116804308 A CN 116804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essurized
pressure
valv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39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山具典
加藤瞬
矶永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0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4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简化构造而抑制生产性能的降低,并且实现清洗效果的提高。洗衣机具备:外箱;盛水桶;水路;连接于外部的水源的供水阀;加压溶解罐,设于供水阀的下游,利用通过供水阀而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的水压使空气成分溶解于该水;细微气泡产生器,设于加压溶解罐的下游侧,生成包含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以及压力释放机构,与水路相连,在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向水路内释放。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使空气成分加压溶解于液体中的加压溶解罐来生成包含被称作微气泡的微米气泡、超细微气泡等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来提高清洗效果的技术受到关注。在该情况下,空气成分向液体中的加压溶解是通过向加压溶解罐内施加自来水压来进行的。这种加压溶解罐依赖于自来水压,需要也能够承受高压的自来水压的强度。因此,在以往构成中,对用于提高加压溶解罐主体的强度、构成加压溶解罐的部件彼此的连接强度的构造的复杂化、生产性能的影响方面存在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83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构造而抑制生产性能的降低并且实现清洗效果的提高的洗衣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具备:外箱;盛水桶,设于所述外箱的内部;水路,连接于所述盛水桶且供水流动;供水阀,连接于外部的水源;加压溶解罐,设于所述供水阀的下游,利用通过所述供水阀而从所述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的水压使空气成分溶解于该水;细微气泡产生器,设于所述加压溶解罐的下游侧,生成包含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以及压力释放机构,与所述水路相连,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向所述水路内释放。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简化构造而抑制生产性能的降低并且实现清洗效果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的路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压溶解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设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压溶解罐的分隔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的X6-X6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细微气泡产生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释放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释放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压力释放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力释放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洗衣机10是转桶13的旋转轴朝向后方倾斜下降的斜轴型的滚筒式洗衣机。另外,洗衣机10并不局限于滚筒式,也可以是转桶的旋转轴朝向铅垂方向的所谓的立式洗衣机。另外,洗衣机10例如可以具备加热器式或者热泵式的干燥功能,也可以不具备。
另外,洗衣机10既可以是具备能够自动投入洗涤剂、整理剂等洗涤处理剂的处理剂自动投入装置的构成,也可以不具备。处理剂自动投入处置是具有能够存储在多次清洗运行中使用的量的洗涤处理剂的处理剂罐、且能够在每次清洗运行时从处理剂罐自动地将规定量的洗涤处理剂投入到盛水桶内的装置。在本说明书中,设为洗衣机10不具备处理剂自动投入装置来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洗衣机10具备外箱11、盛水桶12、转桶13、电动机14、排水机构15、循环路径16、循环泵17以及供水装置20。另外,在图1中,将洗衣机10的设置面侧即铅垂下侧设为洗衣机10的下侧,将与设置面相反的一侧即铅垂上侧设为洗衣机10的上侧。
外箱11例如通过钢板等金属或者树脂材料等的组合整体形成为大致矩形的中空箱状。外箱11构成了洗衣机10的外壳。盛水桶12以及转桶13例如相对于水平倾斜地构成,形成为前面侧开口且背面侧封堵的有底圆筒状。盛水桶12配置于外箱11内而由未图示的悬架弹性地支承。盛水桶12具有注水口121以及排水口122。注水口121以及排水口122使盛水桶12的外部与内部连通。注水口121例如设于盛水桶12的靠近上部的部分。排水口122例如设于盛水桶12的底部附近。
转桶13能够旋转地配置于盛水桶12内。转桶13由电动机14旋转驱动。电动机14设于盛水桶12的底部外侧。虽然未详细图示,电动机14例如由能够变更转速的无刷的直接驱动电动机构成。电动机14连接于转桶13,具有使转桶13相对于盛水桶12相对地旋转驱动的功能。
排水机构15具有将存储于盛水桶12内的水向洗衣机10的机外排出的功能。排水机构15如图1所示,具有排水阀151以及排水路径152。排水阀151例如是能够电磁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液体用的开闭阀。排水路径152例如由具有挠性的排水软管构成,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排水阀151,另一方的端部引出到洗衣机10的机外。排水路径152是用于将存储于盛水桶12内的水向外部排水的路径。若排水阀151开放,则存储于盛水桶12内的水通过排水路径152向洗衣机10的机外排出。
循环路径16是用于汲取存储于盛水桶12内的水而将该汲取到的水从盛水桶12的上部再次向盛水桶12内供给的路径。循环路径16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盛水桶12的排水口122,另一方的端部设于盛水桶12的上部且连接于排出口161。虽然未详细图示,排出口161构成为从排出口161排出的水朝向盛水桶12的中央侧。
循环泵17设于循环路径16上。若在由排水阀151关闭了排水路径152的状态下驱动循环泵17,则循环泵17通过排水口122汲取盛水桶12内的水,从排出口161再次向盛水桶12内注水。由此,循环泵17使存储于盛水桶12内的水通过循环路径16而循环。
如图1所示,供水装置20设于外箱11内且盛水桶12的上方。供水装置20具有例如将从自来水等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向盛水桶12内供水的功能。供水装置20例如可以具有注水盒21、注水软管22、处理剂盒23以及供水阀机构24而构成。
注水盒21例如为树脂制,能够构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注水盒21可以形成为沿洗衣机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箱状。注水盒21具有接收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而将该水经由注水软管22向盛水桶12内供给的功能。
注水软管22例如由具有挠性的软管构成为圆筒状。注水软管22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注水盒21,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注水口121。即,注水软管22是使注水盒21与盛水桶12相连的部分。从外部的水源流入注水盒21内的水通过注水软管22向盛水桶12内注水。
处理剂盒23例如由树脂制的容器构成,且构成为能够在其内部收容用于一次的清洗运行的量的洗涤处理剂。处理剂盒23例如能够拆装地收容于注水盒21内。处理剂盒23设于从注水盒21的底部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处理剂盒23可以构成为接受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
虽然未详细图示,在处理剂盒23的底部形成有与注水盒21的底部侧相连的开口。在该情况下,在处理剂盒23内存储有洗涤处理剂的状态下,若水流入处理剂盒23内,则存储于处理剂盒23内的洗涤处理剂从开口流向注水盒21的底部侧而落下。之后,洗涤处理剂与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水沿注水盒21的底部流动,经由注水软管22向盛水桶12内供给。
另外,处理剂盒23也可以构成为,将洗涤处理剂不存储于处理剂盒23内而是从开口导向注水盒21的底部侧。在该情况下,用户在处理剂盒23收容于注水盒21内的状态下,通过开口向注水盒21的底部投入洗涤处理剂。然后,从外部的水源供给到注水盒21内的水在注水盒21的底部与洗涤处理剂混合,之后,该混合水向盛水桶12内供给。
如图1所示,供水阀机构24连接于未图示的自来水的水龙头等外部的水源。供水阀机构24例如由能够电磁地进行开闭动作的液体用的开闭阀构成,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驱动控制。供水阀机构24设于注水盒21的上游侧。供水阀机构24可以与注水盒21一体地构成,也可以分体构成。供水阀机构24具有分开地开闭经由供水装置20到达盛水桶12内的多个供水路径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供水阀机构24例如可以构成为一体地具备多个供水阀241、242。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两个供水阀241、242中的供水阀241称作普通水供水阀241,将供水阀242称作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
如图2所示,洗衣机10例如具备普通水供水路径R1以及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作为供水路径。各供水路径R1、R2是从供水阀机构24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流入注水盒21内、并通过注水盒21内到达盛水桶12的路径。即,各供水路径R1、R2经由注水盒21间接地连接于盛水桶12。而且,供水路径R1、R2与排水路径152以及循环路径16一起连接于盛水桶12,构成了供水流动的水路。
普通水供水路径R1是从普通水供水阀241通过注水盒21内的处理剂盒23到达盛水桶12的路径。即,普通水供水阀241设于从外部的水源通过注水盒21内的处理剂盒23向盛水桶12供水的供水路径的中途。普通水供水路径R1具有将投入到处理剂盒23内的洗涤处理剂向盛水桶12内供给的功能。
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是从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经由注水盒21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40到达盛水桶12的路径。即,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设于从外部的水源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40向盛水桶12供水的供水路径的中途。在本实施方式中,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40而经由注水盒21内到达盛水桶12。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具有向盛水桶12供给在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中含有细微气泡而成的细微气泡水的功能。
如图2所示,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例如可以构成为不通过注水盒21内的处理剂盒23而到达盛水桶12的路径。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处理剂盒23内存储有的洗涤处理剂的状态下,若普通水供水阀241以及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开放,则从普通水供水阀241向处理剂盒23供给而混合了处理剂盒23内的洗涤处理剂的水与从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40生成的细微气泡水在注水盒21内合流,之后向盛水桶12内供给。
另外,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可以构成为包括处理剂盒23。即,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可以构成为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下游侧通过处理剂盒23到达盛水桶12的路径。在该情况下,普通水供水路径R1与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具有共用处理剂盒23的构成。另外,普通水供水路径R1也可以构成为在路径上具备细微气泡产生器40。
加压溶解装置30在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上设于供水阀242的下游侧。加压溶解装置30具有将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以该水的压力加压而使空气成分溶解的功能。如图3以及图4所示,加压溶解装置30可以构成为具有加压溶解罐31、入口部32、出口部33、导水部34、分隔壁35、空气导入部36以及进气阀37。加压溶解罐31在内部形成有空间,能够将通过供水阀242供给的水与空气一起暂时地存储。加压溶解罐31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或者金属制构成。如图1所示,加压溶解罐31例如与注水盒21相互对置地配置。
加压溶解罐31构成为组合多个部件、在该情况下是两个罐部件311、312而在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形成空间S。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罐部件311称作第一罐部件311,将罐部件312称作第二罐部件312。第一罐部件311的外周面与注水盒21的外周面相互对置。
在该情况下,第一罐部件311与第二罐部件312对接的部分即接合部分例如通过螺钉部件结合。即,第一罐部件311与第二罐部件312通过各罐部件311、312彼此用螺钉螺合而一体化。
入口部32以及出口部33例如构成为筒状。如图3所示,入口部32以及出口部33集中设置在多个罐部件311、312中的第一罐部件311侧。而且,入口部32或者出口部33的一方或者两方能够直接连接于注水盒21。直接连接是指在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而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出口部33直接连接于注水盒21。出口部33使加压溶解罐31与注水盒21连通。
如图1所示,入口部32设于加压溶解罐31的上部,是从加压溶解罐31的外部流入内部的水所通过的部分。从外部的水源通过供水阀242供给到注水盒21内的水通过入口部32导入到加压溶解罐31内。如图1所示,出口部33设于加压溶解罐31的下部,是从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水所通过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存储于加压溶解罐31的水的水压即静水压来进行来自出口部33的排水,不需要用于排水的专用的泵等驱动源。
如图3所示,导水部34从入口部32连接,沿着加压溶解罐31的长度方向延伸地形成。导水部34用于将流过入口部32的水引导到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规定的位置。如图3所示,导水部34例如形成为筒状,一方的端部即基端部安装于第一罐311的内壁,另一方的端部即开放的前端部以接近第二罐312的内壁的形式对置地设置。另外,导水部34的前端部并不局限于开放的构成,也可以封堵。
导水部34具有开口部341。开口部341例如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导水部34的底部而形成。开口部341用于使通过导水部34的水向铅垂下方落下。从开口部341流出而落下的水一边引入存储于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水面的上部的空气,一边相对水面激烈地碰撞。由此,利用从开口部341落下的水的碰撞时的能量搅拌存储于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空气成分的溶解得以促进。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分隔壁35从加压溶解罐31的底面立起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分隔加压溶解罐31内的空间S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导水部34延伸至相对于入口部32超过分隔壁35的位置,将通过导水部34内的水在相对于入口部32超过分隔壁35的位置放水。即,开口部341配置于在第二罐部件312侧的空间即导水部34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入口部32超过分隔壁35的位置。
如图3的黑色箭头所示,从开口部341注水的水在分隔壁35与第二罐部件31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中的水面被搅拌,从而能够使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与空气高效地接触。由此,能够促进空气成分对于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的溶解。而且,在俯视时,将开口部341的位置配置于尽量远离出口部33的位置,从而能够加长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因此能够使更多的空气成分溶解于水。
如图4所示,在分隔壁35形成有间隙351。间隙351具有阻断粒径比细微气泡大的气泡的功能。流出到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中的位于比分隔壁35的上端靠下方的水通过间隙351流到出口部33侧的区域。此时,从导水部34的开口部341落下的水与水面碰撞而产生的例如毫米级的相对较大的气泡不通过间隙351,不流出到出口部33侧的区域而消失。
空气导入部36使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用于向加压溶解罐31内导入外部空气。空气导入部36例如形成为筒状,一方的端部连接于加压溶解罐31,另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注水盒21。空气导入部36设于比第一罐部件311的稍靠上部。在该情况下,空气导入部36配置于比出口部33靠上方并且比导水部34的开口部341靠下方。
进气阀37例如可以由单向阀构成。如图3所示,进气阀37安装于空气导入部36。在该情况下,进气阀37具有使从加压溶解罐31的外部朝向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的空气通过、但阻断从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朝向加压溶解罐31的外部的空气的功能。而且,进气阀37可以构成为:若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成为大气压或者比大气压稍高的压力则进气阀37关闭,若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成为接近大气压的值则进气阀37打开。若进气阀37开放,则经由空气导入部36向加压溶解罐31内补充外部空气。
加压溶解装置30例如通过使流入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量比从加压溶解罐31流出的水量多,能够仅用自来水压对加压溶解罐31内进行加压。在该情况下,例如若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开放,则从入口部32流入的水中的未从出口部33流出的剩余的水存储于加压溶解罐31内而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位上升。此时,加压溶解罐31内的空气被压缩到上升的水面,由此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上升,进气阀37关闭。
之后,水继续从入口部32的流入而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位上升至规定水位,加压溶解罐31内上升至最大压力、在该情况下是接近自来水压的压力,由此,加压溶解罐31内的空气容易溶解于加压溶解罐31内存储的水中。即,通过使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能够对于向加压溶解装置30的下游侧供给的水供给溶解了比未通过加压溶解装置30的通常的水更多的空气成分的水。加压溶解装置30也能够使超过饱和度的空气成分溶解于水,能够形成过饱和状态。
然后,若开始向加压溶解罐31内供水,例如在供水时间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关闭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则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的水位的降低,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也降低至接近大气压,进气阀37打开而从空气导入部36向加压溶解罐31内导入外部空气。如此,通过反复进行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的开闭,加压溶解装置30能够反复排出溶解有空气成分的水。
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细微气泡水供水路径R2上设于细微气泡水供水阀242的下游侧、并且是加压溶解罐31的下游侧。在该情况下,细微气泡产生器40安装于加压溶解装置30的出口部33的中途部分。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与加压溶解装置30一起具有使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产生纳米气泡、微米气泡等细微气泡、并生成包含该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的功能。即,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与加压溶解装置30一起作为用于生成细微气泡水的细微气泡产生装置发挥功能。
细微气泡产生器40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单体中具有使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水主要析出纳米级的细微气泡的功能。如图5所示,细微气泡产生器40具有节流部41、直通部42以及碰撞部43。节流部41以及直通部42构成沿着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长度方向而向图5的黑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流过水的流路。
节流部41设于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流入侧即上游侧。节流部41形成为流路的截面面积即内径从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长度方向的上游侧端部到中途部分连续地逐渐减少的所谓截顶圆锥形的锥管状。直通部42设于节流部41的下游侧。直通部42形成为内径不变化、即流路的截面面积换句话说是液体能够通过的面积不变化的圆筒形、所谓的直管状。
碰撞部43设于直通部42的下游端部分。碰撞部43通过局部地缩小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中的水能够通过的截面面积,能够使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液体中大量产生主要是纳米级以下的细微气泡。
如图6所示,碰撞部43例如由前端较尖的4个棒状的部分构成,从直通部42的内周面朝向该直通部42的剖面上的中心方向突出。4个碰撞部43以沿着直通部42的剖面的周向相互等间隔地分离的状态配置。在该情况下,各碰撞部43的下游侧的面形成为平坦面。另外,由各碰撞部43构成的间隙的面积成为细微气泡产生器40中的水能够通过的最小截面面积。
若水流入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则在以缩小为截顶圆锥锥形状的方式形成的节流部41中,流路截面面积被节流,由此,基于流体力学的所谓伯努利定理,流速提高,并且产生减压所引起的气蚀。并且,通过该高速流碰撞于碰撞部43而作用的剪切力,生成被细分化的细微气泡。由此,细微气泡产生器40使溶解于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内的水中的空气作为细微气泡被大量析出,能够供给比通过细微气泡产生器40以前含有更多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
一般来说,细微气泡或者微气泡根据其气泡的粒径而被如下那样分类。例如将粒径为几μm至100μm左右即微米级别的气泡称作微米气泡。与此相对,将粒径为50nm~小于1,000nm即纳米级的气泡称作超细微气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纳米级的细微气泡、超细微气泡以及纳米气泡都是相同意思,指的是粒径为纳米级的气泡。
微米气泡作为电特性带有负电荷,容易与附着于洗涤物等清洗对象物的带正电荷的污垢静电吸附。通过与微米气泡的电反应而从清洗对象物剥离的污垢在吸附于微米气泡表面的状态下通过微米气泡的浮力上浮到水面并滞留。另一方面,超细微气泡由于粒径较小而能够渗透至缠绕的部分,能够发挥将靠微米气泡等其他细微气泡无法完全去除的对象物的污垢去除的清洗效果。如以上那样,微米气泡与超细微气泡由于特性不同,从而可期待的清洗能力也不同,因此通过并用两者,能够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在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上游侧设有加压溶解装置30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过饱和状态的水,与细微气泡产生器40单体相比,能够显著增加超细微气泡以及微米气泡的产生量。而且,使用通过了加压溶解装置30以及细微气泡产生器40的水而进行洗涤物等的清洗,从而能够期待清洗效果的提高。
这里,加压溶解罐需要设计成,即使在例如因水锤等在供水路径内产生了高水压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破损、漏水等。因此,采取了在加压溶解罐设置以加强为目的的肋,或增加多个罐部件间的结合部位等对策,但有时会对构造的复杂化、组装作业性带来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溶解装置30具有压力释放机构50。压力释放机构50具有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向大气释放的功能。规定的压力被设定为比进气阀37动作的压力高的压力,例如被设定为0.7~1.0MPa左右。
如图1所示,压力释放机构50设于加压溶解罐31与注水盒21之间。即,若通过压力释放机构50释放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则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空气与水的流体向注水盒21内排出。在该情况下,压力释放机构50与供水路径R2相连。另外,压力释放机构50并不局限于连接于注水盒21的构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连接于排水路径152、循环路径16。也如图3所示,压力释放机构50在比进气阀37靠上方连接于加压溶解罐31。在该情况下,压力释放机构50设于第一罐部件311侧。
如图7所示,压力释放机构50能够构成为具有主体51、阀体52、阀座53以及施力部件54。主体51使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连通而相连。主体51构成为使流体能够通过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之间,与出口部33以及空气导入部36一起构成了多个连通流路。即,主体51构成了多个连通流路中的一部分的连通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多个连通流路的出口部33、空气导入部36以及主体51都设于第一罐部件311侧。由此,能够提高加压溶解罐31的维护性。即,例如在加压溶解罐31的维护等中,在要使加压溶解罐31内露出的情况下,作业者在将多个罐部件311、312中的设有出口部33、空气导入部36以及主体51的一方的罐部件311安装于注水盒21的状态下,将未设有出口部33、空气导入部36以及主体51的一方的罐部件312取下,从而能够使加压溶解罐31内露出。
主体51例如为合成树脂制,组合多个部件而构成。如图7所示,主体51例如通过内径不同的多个圆筒形状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形状。主体51具有连通部511。连通部511构成为能够使流体通过。连通部511形成于主体51的一侧即加压溶解罐31侧的端部。阀体52例如构成为球状,用于使连通部511开闭。
阀座53设于主体51的内部。阀座53能够与主体51一体或者分体地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座53与主体51一体地构成,设于与连通部511对应的位置。阀座53例如形成为从连通部511朝向注水盒21侧逐渐扩径的锥状。阀座53在连通部511关闭的状态下与阀体52接触。
施力部件54将阀体52向阀座53侧施力。施力部件54能够构成为具有主体部541以及弹簧部件542。主体部541例如形成为圆形,安装有阀体52。在主体部541的外周面与主体5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主体部541具有贯通孔541a。贯通孔541a沿厚度方向贯通主体部541地形成,构成为能够供流体通过。在该情况下,贯通孔541a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有多个。弹簧部件542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弹簧部件542设于比主体部541靠注水盒21侧。弹簧部件542将阀体52以及主体部541向连通部511侧施力。
阀体52被施力部件54向阀座53侧施力而与阀座53接触,使得连通部511关闭。阀体52在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而超过施力部件54的施力时,离开阀座53而向注水盒21侧移动。此时,加压溶解罐31内的流体从阀座53与阀体52之间的间隙移动,经由施力部件54的主体部541的贯通孔541a等通过主体51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开口512向注水盒21内排出。然后,若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降低,则在施力部件54的施力下,阀体52与阀座53接触,连通部511再次关闭。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洗衣机10具备外箱11、盛水桶12、水路R2、供水阀242、加压溶解罐31、细微气泡产生器40和压力释放机构50。盛水桶12设于外箱11的内部。水路R2连接于盛水桶12,供水流动。供水阀242连接于外部的水源。加压溶解罐31设于供水阀242的下游,利用通过供水阀242从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的水压使空气成分溶解于该水。细微气泡产生器40设于加压溶解罐31的下游侧,生成包含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并且,压力释放机构50与水路R2相连,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将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向水路R2内释放。
据此,在向加压溶解罐31内施加了高水压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压力释放机构50向外部释放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由此,能够抑制为了确保加压溶解罐31的安全性而导致构造复杂化或者组装作业性降低的情况。由此,能够简化构造而抑制生产性能的降低,并且实现清洗效果的提高。而且,通过将压力释放机构50连接于水路R2,能够避免从压力释放机构50排出的水泄漏到洗衣机10内部。
另外,洗衣机10还具备注水盒21。注水盒21设于水路R2上,与加压溶解罐31相互对置地配置,在内部具有空间,接受从外部的水源经由供水阀242供给的水而向盛水桶12内注水。压力释放机构50连接于注水盒21。
据此,通过将压力释放机构50连接于注水盒21,在加压溶解罐31被施加了高压的情况下,能够将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水、空气向注水盒21内排出。由此,通过尽量缩短用于使加压溶解罐31内向大气开放的路径,能够简化加压溶解罐31周边的构造而实现加压溶解罐31的生产性能的提高。
而且,洗衣机10还具备出口部33。出口部33是设于加压溶解罐31的下部且供从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水通过的部分。而且,压力释放机构50在比出口部靠上方连接于加压溶解罐31。这里,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被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的压力分布为下方比上方高的趋势。因此,通过将作为异常时的安全机构发挥功能的压力释放机构50配置于比出口部33靠上方,能够避免压力释放机构50过早地动作。由此,能够使利用加压溶解装置30使空气成分溶解于水的功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另外,洗衣机10还具备空气导入部36以及进气阀37。空气导入部36设于出口部33的上方,使加压溶解罐3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向加压溶解罐31内导入外部空气。进气阀37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上升而关闭空气导入部36,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降低而打开空气导入部36。而且,压力释放机构50在比进气阀37靠上方连接于加压溶解罐31。
据此,通过将压力释放机构50设于比进气阀37靠上方,能够防止压力释放机构50过早地使加压溶解罐31内开放而阻碍外部空气从空气导入部36向加压溶解罐31内的补充的情况。由此,能够使利用加压溶解装置30使空气成分溶解于水的功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压力释放机构50具有主体51、阀体52、阀座53以及施力部件54。主体51具有流体能够通过的连通部511。阀体52使连通部511开闭。阀座53设于主体51的内部,在连通部511关闭的状态下与阀体52接触。施力部件54将阀体52向阀座53侧施力。据此,通过利用由施力部件54施力的阀体52的移动开闭连通部511的简易的构成,能够向大气释放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由此,即使是具备压力释放机构50的构成,也能够尽量抑制成本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压力释放机构50的构成。具体而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施力部件54将阀体52向阀座53侧施力,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50不具有施力部件54。图8所示的压力释放机构50以外的构成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50的主体51的一部分例如沿铅垂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至少连通部511沿铅垂方向延伸而形成。而且,阀座53形成于主体51的内周面中的朝向内侧而向下方倾斜地形成的面。
压力释放机构50能够构成为具有限制部55。限制部55用于限制阀体52向离开阀座53的方向即注水盒21侧移动规定程度以上。在该情况下,限制部55形成于开口512的周边。限制部55例如沿开口512的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如此,构成为即使在阀体52与限制部55接触的情况下,开口512也不会被封堵。而且,阀体52能够通过阀体52的自重在阀座53与限制部55之间移动。
在该构成中,在阀体52落座于阀座53而关闭连通部511的状态下,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而超过阀体52的重量时,阀体52离开阀座53而以沿着主体51的内周面的方式向上方移动。此时,加压溶解罐31内的流体从阀座53与阀体52之间的间隙移动,通过开口512向注水盒21内排出。然后,若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降低,则阀体52因自重向下方移动而落座于阀座53,再次关闭连通部511。
根据这种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采用阀体52仅通过阀体52的自重在主体51内移动的构成,由此能够省略施力部件54,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的压力释放机构的构成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加压溶解装置30取代压力释放机构50而具有压力释放机构60。图9所示的压力释放机构60以外的构成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压力释放机构60设于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之间。压力释放机构60可以具有主体61以及密封部件62而构成。主体61例如形成为圆筒形状。主体61例如通过凹凸嵌合、螺纹嵌合等以能够分别与注水盒21以及加压溶解罐31拆装的方式安装。主体61具有连通部611。连通部611构成为使主体6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并沿轴向贯通主体61。密封部件62例如形成为薄板片状,设于主体61的内部空间。密封部件62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封堵连通部611。另一方面,密封部件62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断裂,由此使连通部611开放。
据此,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密封部件62密封连通部611,因此不会从加压溶解罐31向外部释放压力。由此,能够使利用加压溶解装置30使空气成分溶解于水的功能顺利地发挥作用。另外,压力释放机构60通过主体61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之间,因此在密封部件62断裂的情况下更换压力释放机构60,从而能够继续使用加压溶解装置30的主要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加压溶解装置30的维护性的提高。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压力释放机构的构成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溶解装置30取代压力释放机构50、60而具有压力释放机构70。图10所示的压力释放机构70以外的构成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压力释放机构70设于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之间。压力释放机构70例如通过凹凸嵌合、螺纹嵌合等,以能够分别与注水盒21以及加压溶解罐31拆装的方式安装。压力释放机构70可以具有主体71、阀体72以及阀座73而构成。主体71例如通过内径不同的多个圆筒形状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形状。
主体71具有连通部711、大径部712、通过部713以及收容部714。连通部711形成于主体71的后端侧即注水盒21侧的端部。大径部712设于主体71的前端侧即加压溶解罐31侧附近。通过部713设于大径部712的注水盒21侧的端部。收容部714设于通过部713与连通部711之间。收容部714的内容量例如设定为比通过部713的内容量大。
阀体72例如构成为球状,用于使连通部711开闭。阀体72的外径设定为比通过部713的内径小。阀座73设于大径部712的注水盒21侧的端部,例如形成为随着朝向注水盒21侧而逐渐缩径的锥状。阀座73如图10的(a)所示,在连通部711关闭的状态下与阀体72接触。
阀体72或者阀座73中的某一方由弹性体形成。所谓弹性体,表示具有虽然根据外力而变形但若除去外力则恢复原状的性质、且能够成形的柔软的物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72例如由金属、合成树脂等比弹性体硬质的材料形成。阀座73例如由聚氨酯橡胶、硅酮橡胶等橡胶形成。即,阀体72以及阀座73中的阀座73由弹性体形成。另外,不限于由弹性体形成阀座73的构成,也可以将阀体72作为弹性体,由比弹性体硬质的材料形成阀座73。
如图10的(a)所示,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增加,阀体72与阀座73接触,连通部711关闭。若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的增加进展,则阀座73受到经由阀体72的外力而逐渐向外侧扩展地变形。然后,如图10的(b)所示,若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则阀体72超过阀座73地在通过部713内部移动,从而使连通部711始终开放。此时,阀体72经过通过部713收容于收容部714。
在该情况下,关于压力释放机构70,在加压溶解罐31内部的压力小于规定的压力时,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上升,阀体72与阀座73接触,从而能够封堵连通部711。另一方面,关于压力释放机构70,伴随着加压溶解罐31内的压力降低而阀体72离开阀座73,从而能够使连通部711开放。即,压力释放机构70具有在小于规定的压力时向加压溶解罐31内部补充外部空气的进气阀的功能。据此,加压溶解装置30能够省略进气阀37。由此,通过简化加压溶解装置30的整体构成而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省力化。
根据这种第四实施方式,压力释放机构70利用主体71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注水盒21与加压溶解罐31之间,因此在阀体72始终使连通部711开放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压力释放机构70,或者将阀体72从收容部714向大径部712侧推回而复位,即,将阀体72配置于初始的位置,从而能够继续使用加压溶解装置30的主要构成。由此,能够实现加压溶解装置30的维护性的提高。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另外,也可以仅提取两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并组合。
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洗衣机,11…外箱,12…盛水桶,21…注水盒,242…供水阀,31…加压溶解罐,33…出口部,36…空气导入部,37…进气阀,40…细微气泡产生器,50、60、70…压力释放机构,51、61、71…主体,511、611、711…连通部,52、72…阀体,53、73…阀座,54…施力部件,55…限制部,62…密封部件,R2…水路

Claims (9)

1.一种洗衣机,其中,具备:
外箱;
盛水桶,设于所述外箱的内部;
水路,连接于所述盛水桶且供水流动;
供水阀,连接于外部的水源;
加压溶解罐,设于所述供水阀的下游,利用通过所述供水阀而从所述外部的水源供给的水的水压使空气成分溶解于该水;
细微气泡产生器,设于所述加压溶解罐的下游侧,生成包含细微气泡的细微气泡水;以及
压力释放机构,与所述水路相连,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向所述水路内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还具备注水盒,该注水盒设于所述水路上,与所述加压溶解罐相互对置地配置,在内部具有空间,接受从所述外部的水源经由所述供水阀供给的水并向所述盛水桶内注水,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连接于所述注水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还具备出口部,该出口部设于所述加压溶解罐的下部,供从所述加压溶解罐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水通过,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在比所述出口部靠上方连接于所述加压溶解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还具备:
空气导入部,设于所述出口部的上方,使所述加压溶解罐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向所述加压溶解罐内导入外部空气;以及
进气阀,伴随着所述加压溶解罐内的压力上升而关闭所述空气导入部,伴随着所述加压溶解罐内的压力降低而打开所述空气导入部,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在比所述进气阀靠上方连接于所述加压溶解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具有:
主体,具有流体能够通过的连通部;
阀体,使所述连通部开闭;
阀座,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在所述连通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阀体接触;以及
施力部件,将所述阀体向所述阀座侧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具有:
主体,具有流体能够通过的连通部;
阀体,使所述连通部开闭;
阀座,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在所述连通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阀体接触;以及
限制部,限制所述阀体向离开所述阀座的方向移动规定程度以上,
所述阀体能够通过所述阀体的自重在所述阀座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具有:
主体,具有流体能够通过的连通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于所述注水盒与所述加压溶解罐之间;以及
密封部件,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小于所述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封堵所述连通部,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成为所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断裂,从而使所述连通部开放。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具有:
主体,具有流体能够通过的连通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于所述注水盒与所述加压溶解罐之间;
阀体,使所述连通部开闭;以及
阀座,设于所述主体的内部,在所述连通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阀体接触,
所述主体具有通过部,该通过部位于比所述阀座靠所述注水盒侧,所述阀体能够通过所述通过部,
所述阀座或者所述阀体中的某一方由弹性体形成,
所述阀体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成为所述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超过所述阀座地向所述通过部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所述连通部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关于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在所述加压溶解罐内部的压力小于所述规定的压力时,伴随着所述加压溶解罐内的压力上升,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接触,从而封堵所述连通部,伴随着所述加压溶解罐内的压力降低,所述阀体离开所述阀座,从而使所述连通部开放。
CN202310213938.0A 2022-03-24 2023-03-08 洗衣机 Pending CN1168043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7927A JP2023141550A (ja) 2022-03-24 2022-03-24 洗濯機
JP2022-047927 2022-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4308A true CN116804308A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3938.0A Pending CN116804308A (zh) 2022-03-24 2023-03-08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41550A (zh)
CN (1) CN11680430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1550A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6516B (zh) 洗衣机
CN108625120B (zh) 洗衣机
CN110344212B (zh) 洗衣机
JP6251425B1 (ja) 洗濯機
KR20180132151A (ko) 세탁기
US10422066B2 (en) Washing machine
US10385496B2 (en) Washing machine
CN112831986A (zh) 微气泡处理剂盒组件及具有其的洗涤设备
CN116804308A (zh) 洗衣机
JP7323270B2 (ja) 洗濯機の注水ケース、及び洗濯機
CN109944030B (zh) 注水装置以及洗衣机
CN113417114B (zh) 洗衣机
US20180087203A1 (en) Washing machine
CN113951792A (zh) 餐具清洗机
CN113718480A (zh) 清洗装置以及洗衣机
US20180087211A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7164671B1 (ja) 洗濯機
JP7352592B2 (ja) 洗濯機
JP7248388B2 (ja) 微細気泡発生器、及び家電機器
JP2006110092A (ja) 洗濯機
JP2023032109A (ja) 洗濯機
CN115354476A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24043869A (ja) 洗濯機
JP2022185360A (ja) 洗濯機
JP2023020271A (ja) 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