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1308A -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1308A
CN116801308A CN202310821774.XA CN202310821774A CN116801308A CN 116801308 A CN116801308 A CN 116801308A CN 202310821774 A CN202310821774 A CN 202310821774A CN 116801308 A CN116801308 A CN 116801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ed
time
parameter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17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月珍
尹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8217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1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1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本公开可以对基站到终端的待处理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发展到5G阶段,随着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确定性网络的概念也从传统的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延伸。其中,确定性,即数据从发送端发出到接收端收到的时延固定,以保证业务数据传送的时间可预测性。端到端传输通路中各段路径的时延确定有利于整体确定性的保证。
目前,现有技术无法解决如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或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应用场景下,空口数据传输从基站到终端的时延确定性问题,特别是解决基站到终端确定性业务的调度问题,导致终端无法准确、及时的根据传输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口数据传输从基站到终端的时延确定性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包括: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确定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包括:在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若所述标识参数映射表中包括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则确定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目标延时时间;将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当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放入预设数据缓存队列;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在预设时刻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时刻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目标延时时间确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当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时,释放所述待处理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参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中的服务质量参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初步识别,进一步再确定对待处理数据的处理,以层层递进的处理逻辑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条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基于待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间戳信息,明确终端对待处理数据的有效处理过程,保证待处理数据从基站到终端的数据传递的确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该终端可以是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在内的多种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示例性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S130:
步骤S110,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
其中,基站是指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终端可以通过与基站进行无线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待处理数据是指由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任意数据,其可以是音频、视频、短信、语音或其他数据业务等任意能够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如承载网,接收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
步骤S120,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
其中,服务质量参数(QoS,Quality of Service)可以是基站在确定待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后,预先为数据配置的数据,其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参数,例如可以包括QCI(QoSClass Identifiers,与业务承载的标量标识)或5QI(5G业务质量标识)等。该服务质量参数还可以被配置包括多种信息,例如包括最大包大小、时间标识协议层、目标时延等关联调度相关参数等。其中,在承载流上传送的待处理数据可以在基站发送该数据进入发送队列之前增加时间标记,记录进入发送缓存的时间点,同时进行匹配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以通过对标记的时间信息的判断,保证空口传送时延在目标时延范围内。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为不同的数据配置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并将包括服务质量参数的待处理数据一并发送至终端。终端在接收待处理数据后,可以先提取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以对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初步识别,确定其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该预设条件是指确定服务质量参数对应的待处理数据是否为需要进行时延稳定性处理的数据的判断条件,例如预设条件可以是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为特定参数或特定参数值,或者服务质量参数落于预设标识参数范围之内等。当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当前的待处理数据为需要执行时延稳定性处理的数据类型。
具体的,对服务质量参数的识别可以包括,将服务质量参数与预设的标识参数数据进行匹配或对比,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符合时延稳定性处理的服务质量参数,当匹配成功或对比成功时,认为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130,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当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进一步,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是指基站发送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到达时间是指终端接收到待处理数据的时间,其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传输过程的时间戳确定。特别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可以为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待处理数据配置服务质量参数,其服务质量参数配置的时间也可以作为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
根据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是基于发送时间与到达时间的时间差进行判断,当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间差时,可以通过第一方式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将待处理数据放入缓存队列中,并在合适的时间将其传递至上层;当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时,可以通过第二方式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例如终端丢弃待处理数据,和/或进行报错处理等等。
基于上述说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中的服务质量参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初步识别,进一步再确定对待处理数据的处理,以层层递进的处理逻辑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条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基于待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间戳信息,明确终端对待处理数据的有效处理过程,保证待处理数据从基站到终端的数据传递的确定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步骤S220,当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确定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时延稳定性要求是指数据在进行传输或传递时,数据的时延时间或时延程度的确定性要求,例如数据是否能够在预设时间之前达到,或者当数据传输出现时延时,其时延的时间是否在预期的时延时间内等等。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对服务质量参数进行配置,对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数据配置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当识别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可以确定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也即可以确定当前的待处理数据需要进行时延稳定性处理。
为了实现基于业务类型的确定性空口调度,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引入新的业务类型对应服务质量参数,5G NR(5G New Radio,全新空口涉及的全球性5G性标准)可以采用5QI值索引,定义对应的传输包大小(或上限)、时间标识协议层和时延目标值等。基站对于该类型的服务质量参数索引,如对于5G NR为5QI等,在数据接收时打时间标识,基站同时将根据确定性时延需求,分配传输资源和调度方式,将数据包传输时延限制在时延目标值之内,再通过终端时间门控,准确按目标时延在终端侧相应协议层向上层递交数据。
通过服务质量参数类别控制确定性空口传输的方法,标记时间标识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不同传输协议层,对应可采用不同的服务质量参数索引,对于基站到终端的5G NR空口数据传输,时间标注的位置在基站相应协议层,标注时间为数据到达相应协议层的时间,提取的位置在终端对应协议层,标注和提取的协议层可以在以下协议层位置进行,具体的:
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位于应用层上传的边缘,对于数据包较大,IP层(网络互联层或网络层)数据分多个PDCP包传送的情况,在PDCP层进行时间门控有利于数据包聚合后整体时延的确定性控制;
在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层,可完成RLC层接收完成后数据向上层递交的时延确定性;
在MAC层(介质访问控制层),最接近空口,可以保证HARQ完成后数据向上层递交的时延确定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1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
若标识参数映射表中包括与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则确定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来对服务质量参数进行识别。当服务质量参数包括5QI索引时,以5QI的标识参数映射表为例进行解释说明,表1示出了一种5QI索引与服务质量参数的关系示例,如下所示:
表1
其中,5QI Value表示5QI索引序号,表1中的数据仅为示例性说明,且仅记载了部分数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或配置其他数据等,其中数据“nn”表示其他未进行序号标记的数据,具体序号可自定义设置或预先配置。
5QI标识参数中可以包括多种参数,如表1所示的“Resource Type(资源类型)”、“Default Priority Level(默认优先级)”、“Packet Delay Budget(分组时延预算)”、“Packet Error Rate(分组错误率)”、“Default Maximum Data Burst Volume(默认最大数据突发容量)”、“Default Averaging Window(默认平均窗口)”、“Example Services(示例服务)”等。本示例性实施例可在其中增设5QI对应的资源类型“Deterministic Delay GBR(确定性延迟GBR)”;并设置在5QI值对应的服务质量参数属性中增加“Target Delay(目标延时)”、“Time Stamp Layer(时间戳层)”,以对数据配置与时延稳定性需求相关的标识参数,通过将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与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进行匹配,当确定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在标识参数映射表中时,确定匹配成功,也即确定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仅对5QI索引与服务质量参数的关系进行示例性表示,当服务质量参数为QCI索引时,其可以具有对应的QCI索引与服务质量参数的关系数据映射表等。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时间标识的协议层位置由服务质量参数索引定义对应关系,包括但不限于PDCP、RLC、MAC,标识标记由基站执行,标识解读由终端执行。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130可以包括:
步骤S310,确定待处理数据的目标延时时间;
步骤S320,将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
步骤S330,根据比较结果,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目标延时时间是指预先设置的数据传输中理想的延时时间,其可以由终端进行设置,也可以由基站进行设置,并由基站将其发送至终端等。
在确定目标延时时间后,可以将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达到终端的时间的时间差与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表示为通过判断T1-T0<Tt,确定对待处理数据的处理。其中,T1为待处理数据到达终端的到达时间,T0为基站发送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Tt为目标延时时间。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目标延时时间的比较结果,可以确定进一步如何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30可以包括:
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目标延时时间时,将待处理数据放入预设数据缓存队列;
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并将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
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目标延时时间时,确定当前待处理数据还未超过目标延时时间,此时可以将其先放入预设的数据缓存队列中进行存储。
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预设一定时器,当待处理数据放入缓存队列中后出发开启定时器,并在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之后,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例如按照先进先出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取待处理数据,并将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例如将待处理数据向上层传递或发送至其他应用层或处理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包括:
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在预设时刻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
其中,预设时刻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延时时间确定。
当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后,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预设时刻,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该预设时刻的时间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的目标延时时间确定,例如预设时刻Tp=T0+Tt,即在Tp时刻,执行待处理数据的提取和发送流程。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30可以包括:
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目标延时时间时,释放待处理数据。
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目标延时时间时时,则说明待处理数据延时时间过长,在终端侧可能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释放。释放待处理数据可以是将待处理数据进行丢弃,或者进行待处理数据的报错处理,或者在丢弃待处理数据的同时,对待处理数据进行报错处理等。
图4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410,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
步骤S420,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步骤S430,当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确定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步骤S440,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待处理数据的目标延时时间;
步骤S450,将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
步骤S460,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目标延时时间时,将待处理数据放入预设数据缓存队列;
步骤S470,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在预设时刻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并将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
步骤S480,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目标延时时间时,释放待处理数据。
其中,若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不是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则说明该待处理数据无需执行时延确定性数据处理流程,则可以按照其原有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参照图5,该装置500可以包括,数据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参数识别模块520,用于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数据处理模块530,用于在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数识别模块,包括:参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以及,当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确定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数识别单元,包括:数据查找子单元,用于在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若标识参数映射表中包括与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则确定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延时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处理数据的目标延时时间;将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目标延时时间时,将待处理数据放入预设数据缓存队列;数据提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并将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提取子单元,用于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在预设时刻从缓存队列中提取待处理数据;其中,预设时刻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目标延时时间确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当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目标延时时间时,释放待处理数据。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单元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的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内容,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6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图1、图2、图3或图4所示的步骤等。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5的程序/实用工具624,这样的程序模块6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60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
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
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包括:
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当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时,确定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是否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包括:
在预先配置的标识参数映射表中查找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
若所述标识参数映射表中包括与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匹配的数据,则确定所述服务质量参数为具有时延稳定性要求的标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的目标延时时间;
将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小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放入预设数据缓存队列;
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并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发送至其他数据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
响应于定时器的时间到达,在预设时刻从所述缓存队列中提取所述待处理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时刻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所述目标延时时间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的时间差,大于所述目标延时时间时,释放所述待处理数据。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由基站发送的待处理数据;
参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待处理数据的服务质量参数;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服务质量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对所述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821774.XA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801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1774.XA CN116801308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1774.XA CN116801308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1308A true CN116801308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1774.XA Pending CN116801308A (zh) 2023-07-05 2023-07-05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13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364B (zh) 无线网络系统中处理数据路径创建的方法和系统
CN11069137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03834A1 (zh) 时延敏感网络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RU277018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службы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4754003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9000866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10267276A (zh) 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
WO2017091941A1 (zh) 一种处理业务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66975B (zh) 使用集成电路的层2下行数据在线处理
US9215616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CN110971533A (zh)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服务器装置、客户端装置和介质
WO2021152369A1 (en) Dynamic uplink end-to-end data transfer scheme with optimized memory path
CN111786887A (zh) 由控制设备执行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介质
CN112838992A (zh) 报文调度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2268137A1 (zh) Tcp连接方法、系统、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01308A (zh)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WO202206318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56626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7177822A1 (zh) 节点选择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11225423B (zh) 一种数据前转的方法和设备
CN117082152B (zh) 服务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596893B (zh) 用于多节点边缘计算设备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WO2020147617A1 (zh) 数据前转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8223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4065481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