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9774A -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9774A
CN116799774A CN202211695532.2A CN202211695532A CN116799774A CN 116799774 A CN116799774 A CN 116799774A CN 202211695532 A CN202211695532 A CN 202211695532A CN 116799774 A CN116799774 A CN 116799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stribution
building
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55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99774B (zh
Inventor
陈辅涛
肖裕平
姚光顺
郑志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taiye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taiy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taiye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taiy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55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9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9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99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包括:通过配电接口模块控制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所有机电设备接口,完成所述机电设备中数据之间的连接与配电装置的接入;获取所述机电设备中的数据,利用计算中心模块通过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与优化;构造建筑中机电设备的集群形成建筑群,并将建筑群分类后给予分类标签存储在集群模块中;识别所述集群模块中建筑群的分类标签,并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用于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通过为建筑进行智能化的配电,提高整个配电系统对建筑配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民的额用电需求随之不断增加,这使得配电系统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广大用户对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中持续对用户带来的稳定供电能力。
由于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系统的规模和网络结构庞大而复杂,由于配电故障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还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威胁都电力用户的人身安全,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因供电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用户安全问题,是提高整个配电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通过配电接口模块控制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所有机电设备接口,完成所述机电设备中数据之间的连接与配电装置的接入;
S200:获取所述机电设备中的数据,利用计算中心模块通过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与优化;
S300:构造建筑中机电设备的集群形成建筑群,并将建筑群分类后给予分类标签存储在集群模块中;
S400:识别所述集群模块中建筑群的分类标签,并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用于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
优选的,S100中,所述机电设备接口,包括:
获取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以及耗能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形成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构建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
所述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电源接口的输入量、额定量,计算机电设备电源的功率因数、负载率以及损耗的电源参数,并将所述电源参数的结果输出,发送至所述计算中心模块。
所述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中配电线路的输入量、额定量的线路数据,并根据所述线路数据计算线路阻抗以及负载电流,将计算的结果发送至计算中心模块。
优选的,S200中,所述计算中心模块,包括:
建筑空间单元、机电设备单元、智能计算节点与设备传感器;
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为建筑中各处连接机电设备用电的建筑空间集合;
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为每一处建筑空间所对应的机电设备集合;
所述智能计算节点根据建筑空间单元以及机电设备单元中的集合规律连接为拓扑网络;
计算中心模块通过获取所述集合规律的拓扑网络,并使用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所述机电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优选的,所述智能计算节点,包括:
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分布式操作系统;
所述存储模块中内置有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与机电设备单元的运行状态与性能参数的信息集;所述设备传感器用于采集存储模块中的信息集;
所述本地模块通过建立设备传感器与智能计算节点的连接接口,用于完成计算中心模块与机电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分布式操作系统用于控制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对智能计算节点的操作。
优选的,S400中,所述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包括:
S401:获取所述模型库集合并构建智能仿真平台,包括:建筑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管理引擎、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以及仿真模型调度中心,用于构建各种配电模型并模拟配电场景的运行状态信息;
S402:获取所述分类标签,用于构建建筑仿真模型,并利用建筑仿真模型模拟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与建筑空间单元的运行参数、状态、物理量以及方式;
S403: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用于管理、调用、监控所述建筑仿真模型。
优选的,还包括:
S404:获取建筑仿真模型中机电设备与建筑空间的数据存储在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用于提供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数据支撑,并完成数据之间的存储、处理、传递和集成;
S405:定时采集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仿真模型调度中心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提供多线程调度支撑,同时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配电的稳定性进行周期性监督。
优选的,S400中,所述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包括:
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交换机、服务器、显示器以及智能设备;
所述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根据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机电设备以及建筑空间的分布方式构成连接网络;
所述智能仿真平台运行于所述服务器中,且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获取所述连接网络的数据信息以及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模拟运行状态信息,并通过所述交换机写入到显示器中;
所述智能设备驱动显示器与服务器完成对建筑的配电。
优选的,S403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包括:
模型调度运行单元、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
所述模型调度运行单元,用于对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与内存进行管理,并通过所述接口实现智能仿真平台中不同配电模型参数的相互调用;
所述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不同配电模型的运行周期,并通过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实现对不同配电模型的定时触发,完成对配电模型中数据信息的定时读取和内存参数的更新。
优选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00:对所述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设定监控模块、危险警报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危险警报模块与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各个装置相匹配;
S600:所述监控模块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配电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定用电标准,同时监督不同用电区域的电流承载情况;
S700:当监控模块检测到某一用电区域处于超负荷用电,则驱动报警模块显示报警,并发送报警区域位置信息;
S800:所述远程控制中心收到报警,则自动对当前用电状况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
二维码识别单元、配电开关控制单元、电源联通单元;
在操作人员的移动端上设定远程控制二维码,当操作人员未处于建筑楼内,则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建筑配电进行智能化控制;
所述二维码识别单元与配电开关控制单元连接,检测当前配电开关控制单元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将二维码识别单元与所述电源联通单元进行连接;
操作人员通过配电开关控制单元对建筑进行配电操作,使得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在远程控制下得以通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实现了各类机电设备即插即用、互联互通以及建筑群物理场的协同优化功能,在提高现有建筑的用能有效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开发与运维的成本,为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结局方案,并有着明显的节能、高效和便捷的优势。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构建智能仿真平台步骤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化建筑配电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通过配电接口模块控制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所有机电设备接口,完成所述机电设备中数据之间的连接与配电装置的接入;
S200:获取所述机电设备中的数据,利用计算中心模块通过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与优化;
S300:构造建筑中机电设备的集群形成建筑群,并将建筑群分类后给予分类标签存储在集群模块中;
S400:识别所述集群模块中建筑群的分类标签,并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用于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智能建筑配电系统将系统分为配电接口模块、计算中心模块、集群模块以及模型库。接口模块为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所有接口的统称,计算中心模块通过内部计算节点完成对机电设备的操作;集群模块用于集合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并为建筑群根据楼层位置、用电类型以及用电情况进行分类,将同种类别的机电设备赋予同种标签,存储在集群模块中;最后将集群模块中建筑群构建为模型库的集合,智能化的对减重进行配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为公共建筑群的高效节能运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了建筑的智能化发展与机电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智能建筑配电系统通过建立标准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的物理模型,实现建筑群运行管理中的协同优化和各类型机电设备的协同操作,为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里巨大的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S100中,所述机电设备接口,包括:
获取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以及耗能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形成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构建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
所述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电源接口的输入量、额定量,计算机电设备电源的功率因数、负载率以及损耗的电源参数,并将所述电源参数的结果输出,发送至所述计算中心模块。
所述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中配电线路的输入量、额定量的线路数据,并根据所述线路数据计算线路阻抗以及负载电流,将计算的结果发送至计算中心模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通过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以及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对系统接口的运行状态、性能以及耗能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首先进行初始化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电源模型接口映射;获取系统中模型回调接口即输入量参数,如变压器启停控制信号、接入负载等,获取配电系统模型写接口即额定量参数,如额定容量、负载、和空载损耗等;系统内的电源接口模型计算功率因数、负载率以及损耗参数;输出模型计算结果。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是通过线路模型计算出线路阻抗、负载以及零序电流并将结果输出。
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电源接口模型进行功率损耗计算,用以判断配电接口的承载性能,公式如下:
其中,Δt为配电系统电源的空载有功损耗,pb为配电系统电源接入的有功负载,s为配电系统电源的额定功率,pc为配电系统电源的的负载系数,qc为配电系统电源接入的无功负载,n表示配电系统电源的效率。n的值越大则说明电源接口使用的效率越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将配电系统的接口进行划分,将传统的建筑配单划分为系统与配电线路,并针对接口模型确定了具体的接口数据,为后续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数据基础。
在另一实施例中,S200中,所述计算中心模块,包括:
建筑空间单元、机电设备单元、智能计算节点与设备传感器;
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为建筑中各处连接机电设备用电的建筑空间集合;
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为每一处建筑空间所对应的机电设备集合;
所述智能计算节点根据建筑空间单元以及机电设备单元中的集合规律连接为拓扑网络;
计算中心模块通过获取所述集合规律的拓扑网络,并使用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所述机电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计算节点,包括:
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分布式操作系统;
所述存储模块中内置有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与机电设备单元的运行状态与性能参数的信息集;所述设备传感器用于采集存储模块中的信息集;
所述本地模块通过建立设备传感器与智能计算节点的连接接口,用于完成计算中心模块与机电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分布式操作系统用于控制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对智能计算节点的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与所述机电设备单元均为智能建筑配电系统智能计算的节点设备,智能计算节点为系统中的计算网络,在协同优化算法中,只能计算节点通过计算网路与其连接的邻居计算节点交互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为建筑与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控制搭建了一种开放性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构建建筑空间与机电设备的动态关联与优化。而只能计算节点具有使设备间互联互通的优点,节点间协同完成相应计算任务,相互协作、即插即用。
参照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S400中,所述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包括:
S401:获取所述模型库集合并构建智能仿真平台,包括:建筑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管理引擎、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以及仿真模型调度中心,用于构建各种配电模型并模拟配电场景的运行状态信息;
S402:获取所述分类标签,用于构建建筑仿真模型,并利用建筑仿真模型模拟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与建筑空间单元的运行参数、状态、物理量以及方式;
S403: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用于管理、调用、监控所述建筑仿真模型。
S404:获取建筑仿真模型中机电设备与建筑空间的数据存储在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用于提供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数据支撑,并完成数据之间的存储、处理、传递和集成;
S405:定时采集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仿真模型调度中心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提供多线程调度支撑,同时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配电的稳定性进行周期性监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所述智能仿真平台,提供了一种近似实际场景的模拟平台,包括:建筑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管理引擎、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以及仿真模型调度中心。其中建筑仿真模型库,用于存储全部建筑仿真模型,并采用动态链接库进行封装,能够刻画各类机电设备的建筑空间的相关参数、物理量、运行方式和状态;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用于调度、管理、监控建筑仿真模型,其中,包括模型调度运行单元、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所述模型调度运行单元用于对建筑仿真模型的接口与内存进行管理,并通过接口实现不同模型参数的相互调用;所述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不同模型的触发周期,并通过接口实现对不同模型的定时触发,完成对模型数据的定时读取和内存数据的定时更新。
所述仿真运行模拟库用于提供智能仿真平台的基本数据支撑,包括内存库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传递和集成。所述内存库提供动态的数据支持,存储建筑仿真模型与只能仿真平台的临时数据并支撑其进行数据读写。仿真运行模拟库提供静态数据支持,存储用户数据和仿真数据以实现对仿真数据的集成管理,为仿真数据的显示提供数据支持。
所述仿真模型调度中心用于提供仿真系统的多线程调度支持,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构建智能仿真平台,随时确保整个配电系统的电能供应需求。随着建筑群用电负荷的增加和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发展,建筑配电系统中多数考虑配电系统的功率流动,也可以在发生故障时,从智能仿真平台中及时注意。
参照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S400中,所述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包括:
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交换机、服务器、显示器以及智能设备;
所述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根据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机电设备以及建筑空间的分布方式构成连接网络;
所述智能仿真平台运行于所述服务器中,且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获取所述连接网络的数据信息以及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模拟运行状态信息,并通过所述交换机写入到显示器中;
所述智能设备驱动显示器与服务器完成对建筑的配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根据智能配电系统的部署要求,将多个计算中心节点即机电设备以及建筑空间连接成网络,所述服务器中部署有仿真平台的框架软件、仿真数据库、仿真模型以及仿真监视等软件。所述服务器与显示器进行连接,所述交换机位于服务器中,服务器中的框架软件将周期性调度运行建筑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数据通过交换机写入到显示器上,显示器中展示建筑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数据信息以及服务器中的仿真模型数据,智能设备与显示器和服务器进行连接,用来驱动显示器与服务器实现建筑配电。
在另一实施例中,S403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包括:
模型调度运行单元、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
所述模型调度运行单元,用于对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与内存进行管理,并通过所述接口实现智能仿真平台中不同配电模型参数的相互调用;
所述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不同配电模型的运行周期,并通过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实现对不同配电模型的定时触发,完成对配电模型中数据信息的定时读取和内存参数的更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所述智能仿真平台中有进行机电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以及数据存放内存,通过模型调度运行单元实现接口与内存间的相互调用;由于在用电时需要触发智能建筑配电系统,则将需通过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对数据传输接口进行触发,完成对数据存放内存中数据的更新。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00:对所述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设定监控模块、危险警报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危险警报模块与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各个装置相匹配;
S600:所述监控模块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配电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定用电标准,同时监督不同用电区域的电流承载情况;
S700:当监控模块检测到某一用电区域处于超负荷用电,则驱动报警模块显示报警,并发送报警区域位置信息;
S800:所述远程控制中心收到报警,则自动对当前用电状况进行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对所述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设定监控模块、危险警报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并将所述建筑空间单元的不同区域,根据用电量以及用电功能进行划分,例如每一个楼层中灯泡用电,将不同区域分为A、B、C三个类别,根据不同的类别分配不同的电荷量,并使用所述监控模块对用电量进行实时监督,当检测到电荷处于超负荷用电时,则立即查看超负荷用电属于哪一区域,当检测到超负荷用电区域时,则驱动危险警报模块发出警报信息,危险警报模块将带有某一个区域内超负荷用电的信息发送给远程控制模块,使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操作者随时可以控制建筑的用电开关以及关注建筑的配电情况。
为使监控模块准确到监控到建筑用电有超负荷等用电故障时,则需要对用电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d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r为人体的电阻,约为1700Ω,R0为电源电阻,Uq为机电设备中的相电压,此时某一机电设备中的对地电压为Ud,当Ud的值≤50V时,当前用电为安全电压范围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配电系统变得安全可靠,通过将用电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用电量分配不同的电荷量,体现了建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危险警报模块实时监控了配电系统的安全,通过远程控制模块,使系统操作者在远程也可以对配电系统进行控制,方便了用电开关的使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S500,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
二维码识别单元、配电开关控制单元、电源联通单元;
在操作人员的移动端上设定远程控制二维码,当操作人员未处于建筑楼内,则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建筑配电进行智能化控制;
所述二维码识别单元与配电开关控制单元连接,检测当前配电开关控制单元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将二维码识别单元与所述电源联通单元进行连接;
操作人员通过配电开关控制单元对建筑进行配电操作,使得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在远程控制下得以通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所远程控制模块中包含二维码识别元、配电开关控制单元以及电源联通单元,所述二维码识别单元包含固定二维码以及移动二维码,所述固定二维码位于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显示器上,当操作人员用手机移动端扫描显示器上的固定二维码时,并进行操作人员身份验证,则向手机移动端发送移动二维码,当操作人员继续扫描移动二维码时,则进入智能建筑配电系统对建筑进行配电操作,并且可以对建筑楼进行远程操作。所述固定二维码对配电开关控制单元进行连接,当有操作人员扫描固定二维码时,则向配电开关控制单元发送信号,并判断当前配电开关控制单元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如是,则配电开关控制单元驱动二维码识别单元与电源联通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操作人员扫描固定二维码后对配电系统进行操作与监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建筑楼的操作人员扫描智能配电系统的二维码,可以实现对建筑楼的远程控制,极大的方便了建筑楼的用电操作,当建筑楼发生了用电超负荷情况时,也可以及时关掉电源,使配电系统更加智能化。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通过配电接口模块控制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所有机电设备接口,完成所述机电设备中数据之间的连接与配电装置的接入;
S200:获取所述机电设备中的数据,利用计算中心模块通过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控制与优化;
S300:构造建筑中机电设备的集群形成建筑群,并将建筑群分类后给予分类标签存储在集群模块中;
S400:识别所述集群模块中建筑群的分类标签,并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用于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中,所述机电设备接口,包括:
获取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以及耗能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形成参数信息,并根据所述参数信息构建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
所述配电系统电源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电源接口的输入量、额定量,计算机电设备电源的功率因数、负载率以及损耗的电源参数,并将所述电源参数的结果输出,发送至所述计算中心模块;
所述配电系统线路接口模型,通过获取机电设备中配电线路的输入量、额定量的线路数据,并根据所述线路数据计算线路阻抗以及负载电流,将计算的结果发送至计算中心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200中,所述计算中心模块,包括:
建筑空间单元、机电设备单元、智能计算节点与设备传感器;
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为建筑中各处连接机电设备用电的建筑空间集合;
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为每一处建筑空间所对应的机电设备集合;
所述智能计算节点根据建筑空间单元以及机电设备单元中的集合规律连接为拓扑网络;
计算中心模块通过获取所述集合规律的拓扑网络,并使用协同优化法实现对所述配电装置的优化与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计算节点,包括:
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分布式操作系统;
所述存储模块中内置有所述建筑空间单元与机电设备单元的运行状态与性能参数的信息集;所述设备传感器用于采集存储模块中的信息集;
所述本地模块通过建立设备传感器与智能计算节点的连接接口,用于完成所述计算中心模块与机电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所述分布式操作系统用于控制存储模块、本地模块对智能计算节点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400中,所述对建筑群以及机电设备构建模型库集合,包括:
S401:获取所述模型库集合并构建智能仿真平台,包括:建筑仿真模型、仿真模型管理引擎、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以及仿真模型调度中心,用于构建各种配电模型并模拟配电场景的运行状态信息;
S402:获取所述分类标签,用于构建建筑仿真模型,并利用建筑仿真模型模拟所述机电设备单元与建筑空间单元的运行参数、状态、物理量以及方式;
S403: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用于管理、调用、监控所述建筑仿真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04:获取建筑仿真模型中机电设备与建筑空间的数据存储在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用于提供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数据支撑,并完成数据之间的存储、处理、传递和集成;
S405:定时采集所述仿真模型运行管理库中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仿真模型调度中心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提供多线程调度支撑,同时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配电的稳定性进行周期性监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400中,所述智能化的为建筑进行配电,包括:
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交换机、服务器、显示器以及智能设备;
所述计算中心节点硬件网络根据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机电设备以及建筑空间的分布方式构成连接网络;
所述智能仿真平台运行于所述服务器中,且服务器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获取所述连接网络的数据信息以及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模拟运行状态信息,并通过所述交换机写入到显示器中;
所述智能设备驱动显示器与服务器完成对建筑的配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403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引擎,包括:
模型调度运行单元、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
所述模型调度运行单元,用于对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与内存进行管理,并通过所述接口实现智能仿真平台中不同配电模型参数的相互调用;
所述模型数据定时采集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不同配电模型的运行周期,并通过智能仿真平台中的接口实现对不同配电模型的定时触发,完成对配电模型中数据信息的定时读取和内存参数的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00:对所述智能建筑配电系统设定监控模块、危险警报模块以及远程控制模块,所述危险警报模块与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各个装置相匹配;
S600:所述监控模块对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配电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定用电标准,同时监督不同用电区域的电流承载情况;
S700:当监控模块检测到某一用电区域处于超负荷用电,则驱动报警模块显示报警,并发送报警区域位置信息;
S800:所述远程控制中心收到报警,则自动对当前用电状况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500,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
二维码识别单元、配电开关控制单元、电源联通单元;
在操作人员的移动端上设定远程控制二维码,当操作人员未处于建筑楼内,则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建筑配电进行智能化控制;
所述二维码识别单元与配电开关控制单元连接,检测当前配电开关控制单元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将二维码识别单元与所述电源联通单元进行连接;
操作人员通过配电开关控制单元对建筑进行配电操作,使得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在远程控制下得以通电。
CN202211695532.2A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Active CN116799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5532.2A CN116799774B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5532.2A CN116799774B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774A true CN116799774A (zh) 2023-09-22
CN116799774B CN116799774B (zh) 2024-03-12

Family

ID=8803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5532.2A Active CN116799774B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977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RM20110571A1 (it) * 2011-10-28 2013-04-29 En E Lo Sviluppo Economico Sostenibile L Metodo di monitoraggio distribuito per l'efficientamento energetico negli edifici e apparato per la sua attuazione
CN108321793A (zh) * 2018-01-17 2018-07-24 东北电力大学 集成智能楼宇灵活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调度方法
CN109324522A (zh) * 2018-09-30 2019-02-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群智能建筑平台算法验证的中央空调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09829525A (zh) * 2019-01-24 2019-05-3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群智能的建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096786A (zh) * 2019-04-26 2019-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半物理实时仿真平台
CN111917135A (zh) * 2019-05-10 2020-11-10 四川大学 一种智能建筑群电能优化共享方法
CN112003268A (zh) * 2020-07-27 2020-11-27 四川大学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建筑群电能优化共享系统和方法
CN114157038A (zh) * 2021-12-11 2022-03-0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配电网络智能安全全方位预警与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RM20110571A1 (it) * 2011-10-28 2013-04-29 En E Lo Sviluppo Economico Sostenibile L Metodo di monitoraggio distribuito per l'efficientamento energetico negli edifici e apparato per la sua attuazione
CN108321793A (zh) * 2018-01-17 2018-07-24 东北电力大学 集成智能楼宇灵活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建模及优化调度方法
CN109324522A (zh) * 2018-09-30 2019-02-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群智能建筑平台算法验证的中央空调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09829525A (zh) * 2019-01-24 2019-05-3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群智能的建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096786A (zh) * 2019-04-26 2019-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半物理实时仿真平台
CN111917135A (zh) * 2019-05-10 2020-11-10 四川大学 一种智能建筑群电能优化共享方法
CN112003268A (zh) * 2020-07-27 2020-11-27 四川大学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建筑群电能优化共享系统和方法
CN114157038A (zh) * 2021-12-11 2022-03-0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配电网络智能安全全方位预警与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维时;陈琪;潘云刚;: "新型群智能建筑控制管理系统平台的探索",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no. 01, pages 282 - 28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774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4951B (zh) 一种基于移动云计算的电力系统资源整合集成方法
CN103762723B (zh) 用于管理电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93059A (zh) 一种基于NB‑IoT的农情监控系统
CN109657003A (zh) 一种将硬件数据直接接入大数据平台的方法
CN202257235U (zh) 基于云计算的冷水机管理控制系统
CN104966330A (zh) 基于云计算机的远程机房智能巡检系统
CN103372275A (zh) 基于云服务的物联网消防监控系统
CN105512851A (zh) 一种智能移动仓库管理系统
CN110568834A (zh) 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运营的智慧建筑集成管理平台
CN109638318A (zh) 燃料电池远程监控系统和方法
CN202267861U (zh) 基于云计算的电梯设备管理控制系统
CN114757797B (zh) 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的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架构方法
CN206563980U (zh) 智慧楼宇综合管理平台
CN116799774B (zh) 一种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配电方法
CN114221978A (zh) 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系统
CN108965436B (zh)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气体检测系统用高效稳定通讯系统
CN102385002B (zh) 智能电表、电力使用的需求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13043692U (zh) 一种支持多终端自适应接入的智慧能源网关
CN205281573U (zh) 一种智能移动仓库管理系统
CN111030853B (zh) 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监控系统
CN102570478A (zh) 低压电网监测系统
CN108956885B (zh)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气体检测智能风险预警系统
CN114693490A (zh) 一种数字园区智能巡检方法与系统
Wang et al. Short‐term planning model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restructuring based on heat maps
CN211653443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集中监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