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9578A -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9578A
CN116799578A CN202311094858.4A CN202311094858A CN116799578A CN 116799578 A CN116799578 A CN 116799578A CN 202311094858 A CN202311094858 A CN 202311094858A CN 116799578 A CN116799578 A CN 116799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housing
position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48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t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t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948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9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9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2Intermediate parts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in parallel, e.g. split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方法和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线缆(40)、连接到线缆(4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42)、连接到线缆(40)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62)的壳体(60)。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收容腔(62)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情况刚好相反。该充电方法包括将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将第二连接器(44)或第三连接器(46)插接到外部设备,使外部设备通过线缆(40)与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本发明能适用于不同接口,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的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充电线具有两个连接器(例如都是Type-C公头)以及串接在该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线缆。其中一个连接器用于插到充电器(也叫适配器),另一个连接器插到被充电设备例如手机。该种线缆的缺点在于,一条充电线只能适用于一种接口类型的被充电设备。如用户携带不同接口的设备外出,就需要携带多根充电线。
图1是一种现有的改进方案,该方案中,充电线采用一分二的方式,线缆20的一端设置第一连接器22,另一端设置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第一连接器22可插到充电器,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可插到不同接口类型的被充电的设备。该种方案的优点在于,一条充电线可适用于两种接口类型的被充电设备。该方案的一个缺点是线缆的体积较大,用户使用第二连接器24时,第三连接器26及其线缆可能会妨碍用户,使用不够方便、优雅。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进行快充。不能进行快充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快充方案都是由被充电设备与充电器根据快充协议进行协商后,提高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实现的,例如,充电器默认输出5V的充电电压,被充电设备通过充电线与充电器连通之后,通过协商让充电器将充电电压由默认的5V提高到20V。如果第二连接器24在进行快充而把电压提升到20V时,因为第二连接器24和第三连接器26是并联关系,所以第三连接器26也被拉升到20V,当用户将第三连接器26连接到另一个被充电设备时,很容易因为电压过高而损坏被充电设备。因此,为了避免损坏用户的设备,图1所示的充电线不会提供快充功能,而是让所有的被充电设备只能按照默认的5V的电压进行充电。
图2是另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在图1所示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充电管理模块23,充电管理模块23对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的充电进行管理,例如,将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的初始电压维持在5V,以避免烧毁用户的设备。该方案的依然存在体积较大、使用不够方便、优雅的缺点。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充电管理模块23往往设有成本较高的芯片和/或电路元器件,导致成本较高。
图3是另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在图1所示的方案的基础上,增设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以及连接件27。第四连接器29通过转换结构与第三连接器26导通,三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连接件27连接到第二连接器24或线缆20。第四连接器29可插接到第二连接器24从而使第二连接器24与第三连接器26导通。即,第二连接器24、第三连接器26是择一地进行使用。该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快充功能。该方案的一个缺点在于,体积较大、使用不够方便、优雅;第二个缺点是成本较高,因为增设了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以及连接件27;第三个缺点是可靠性不够好,一方面是连接件27容易被拉扯而断裂,导致第四连接器29、转换结构及第一连接器26整体丢失,另一方面是第三连接器26需要通过转换结构、第四连接器29与第二连接器24实现电连接,路径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能适用于不同接口类型的快充方法。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充电装置的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中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到所外部设备,使所述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定位结构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限位结构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能适用于不同接口类型的设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部包括第一定位凹部和第二定位凹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48)进入所述第一定位凹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48)进入所述第二定位凹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包括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二定位凸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卡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卡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从所述连接器组件向外伸出的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到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限位凸部可随着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往复运动而在所述通孔内往复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限位凸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为狭长型,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凸部从所述连接器组件中部向外伸出从而与所述连接器组件形成T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设有用于协商充电功率以提高充电功率的协商线芯,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三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为USB A公连接器或USB Type-C公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为不同类型的连接器,且选自如下范围:USBType-C公连接器、闪电公连接器、Mini B公连接器、Micro B公连接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具有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从而能适用于不同的设备;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可靠性较高且成本较低;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组成的连接器组件可收容在壳体且可相对于壳体往复运动,体积较小,使用方便、优雅。
本发明所提供的充电方法,可以通过一个充电装置给不同设备充电,且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充,使用方便、优雅。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案之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至图3是现有的、不同类型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充电装置的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充电装置的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图4所示充电装置的连接器组件的不同视角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考如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100包括线缆40、连接到线缆4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42、连接到线缆40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以及收容该连接器组件的壳体60。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连接器44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第三连接器46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可理解地,线缆40可以设置一组线芯给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共用;替换地,线缆40可以设置两组线芯分别给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使用,这两组线芯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也可以有一部分线芯是共用的。
壳体60设有收容腔62(见图9和图10),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收容腔62。壳体60外壁设有通孔61与收容腔62连通,通孔61可供线缆40的第二端进入以与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导电连接。连接器组件可在收容腔62内,相对于壳体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图5和图7是连接器组件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5和图6,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具体地,连接器组件该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的外伸长度L1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以能与外部设备插接;而第三连接器46的外伸长度L2不够长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可理解地,外伸长度L2可以为0或者为负值,外伸长度L2为0时表示第三连接器46的外端与壳体60平齐,外伸长度L2为负值时表示第三连接器46的外端缩回到壳体60之内,总之,本发明不局限外伸长度L2为何值,只需要第三连接器46的外伸长度L2不够长或者受到壳体60的阻碍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即可。类似地,外伸长度L1也可以为0或者为负值,本发明不局限外伸长度L1为何值,只需要第二连接器44的外伸长度L1够长或者未受到壳体60的阻碍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之间为硬连接。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种情况,只需要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能整体进行移动即可。
请参考图7和图8,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60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具体地,连接器组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60的外伸长度L4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以能与外部设备插接;而第二连接器44的外伸长度L3不够长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可理解地,外伸长度L4可以为0或者为负值,外伸长度L4为0时表示第三连接器46的外端与壳体60平齐,外伸长度L2为负值时表示第三连接器46的外端缩回到壳体60之内,总之,本发明不局限外伸长度L4为何值,只需要第三连接器46的外伸长度L4够长或者未受到壳体60的阻碍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即可。类似地,外伸长度L3也可以为0或者为负值,本发明不局限外伸长度L3为何值,只需要第二连接器44的外伸长度L1不够长或者受到壳体60的阻碍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即可。
因此,本发明中,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相对于壳体60的“伸出”,应当理解为连接器的外伸长度可以是正值、0以及负值;相应地,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相对于壳体60的“缩回”,应当理解为连接器的外伸长度可以是正值、0以及负值。
通过前述设置,实现了第二连接器44与第三连接器46为择一地使用,即,虽然,第二连接器44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第三连接器46也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但是,不能同时将第二连接器44与第三连接器46插接到外部设备。
本实施例中,壳体60为狭长型,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位于壳体60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但本发明不应局限于该种情况。例如,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壳体60的某个旋转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本发明中,连接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应当理解为连接器组件能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及能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不局限运动形式与运动方向,例如,其运动形式可以是直线运动、沿着同一个方向的继续旋转、沿着不同方向的旋转等。
充电装置100还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定连接器组件相对于壳体60的运动范围。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壳体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连接器组件相对于壳体60的往复运动范围。本发明中, “机械干涉”是指其中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阻挡。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包括从连接器组件向外伸出的限位凸部41,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到壳体60的通孔61。限位凸部41可随着连接器组件的往复运动而在通孔61内往复滑动。通孔61为狭长型,限位凸部41受到通孔61的孔壁的阻挡从而限定连接器组件相对于壳体60的运动范围。
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为狭长型,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分别位于连接器组件的两端。限位凸部41从连接器组件中部向外伸出从而与连接器组件形成T形。限位凸部41为扁平状,以与扁平通孔61适配,增强连接器组件的稳定性。线缆40的第二端连接到限位凸部41。
请参考图9和图10,充电装置100还设有定位结构,用于将连接器组件稳定在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外表面设置有定位凸部48,而壳体60的收容腔62的腔壁设置第一定位凹部68和第二定位凹部69。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凹部68与定位凸部48卡接;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凹部69与定位凸部48卡接。连接器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定位凸部48脱离第一定位凹部68,并滑入第二定位凹部69。优选地,定位凹部为平滑内凹,方便定位凸部滑出;定位凸部设有平滑过渡面,以方便滑出定位凹部。本实施例中,壳体60包括上壳66和下壳67,上壳66和下壳67扣合固定在一起并在其中形成收容腔62。第一定位凹部68和第二定位凹部69设置在下壳67。
在一个替换方案中,定位凸部包括第一定位凸部和第二定位凸部;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凸部与定位凹部卡接;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凸部与定位凹部卡接。
可理解地,定位凸部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一个;定位凹部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一个。在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均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其两者的配合,则将连接器组件稳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本实施例中,线缆40设置有用于协商充电功率以提高充电功率的协商线芯。第一连接器42设有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第二连接器44设有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第三连接器46也设有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如此,第一连接器42插接到支持快充的充电头(即,电源适配器)、第二连接器44插接到外部设备时,该外部设备可通过协商线芯进行充电协商,从而提高充电功率,实现快充;而此时,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60内缩从而不能插接到外部设备,从而不用担心第三连接器46因为初始电压过高而损害外部设备。类似地,第一连接器42插接到支持快充的充电头(即,电源适配器)、第三连接器46插接到外部设备时,该外部设备可通过协商线芯进行充电协商,从而提高充电功率,实现快充;而此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内缩从而不能插接到外部设备,从而不用担心第二连接器44初始电压过高而损害外部设备。因此,实施本发明,可以实现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均支持快充,且不需要管理电路/管理芯片就能避免损害外部设备。另外,因为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是择一使用,所以也不需要管理电路/管理芯片来管理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的输出功率。
可以理解地,在线缆40设置有用于协商充电功率以提高充电功率的协商线芯、第一连接器42设有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的其中之一设置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另一个连接器不设置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进一步地,线缆40可以不设置协商线芯,各连接器也可以不设置与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即,本发明也可以适用到不具有快充功能的场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42为USB Type-C公连接器,但本发明不局限该种情况,例如第一连接器42可以是任一种公头连接器或者母头连接器,例如USB A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分别是USB Type-C公连接器和闪电公连接器,但本发明不局限该种情况。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连接器,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连接器;可以是公头连接器,也可以是母头连接器。优选地,第二连接器44、第三连接器46是选自如下范围的不同类型的连接器:USB Type-C公连接器、闪电公连接器、Mini B公连接器、MicroB公连接器。
使用前述充电装置进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将充电装置100的第一连接器42插接到电源适配器,如上所述,充电装置100包括线缆40、连接到线缆40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42、连接到线缆40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62的壳体60;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第二连接器44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第三连接器46通过线缆40与第一连接器42导电连接;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收容腔62且可相对于壳体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将连接器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连接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器44相对于壳体60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第三连接器46相对于壳体60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
将第二连接器44和第三连接器46中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到所外部设备,实现充电。
如充电装置100的线缆40设置有用于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的线芯,该充电方法还包括:使外部设备通过线缆40与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如此,本发明可以通过一个充电装置给不同接口的设备充电,使用方便、优雅。且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快充,因为本发明无需增设管理电路/芯片去管理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充电电压、充电功率等。
可理解地,本发明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定位结构将连接器组件稳定在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可进入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可理解地,本发明的充电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限位结构限定连接器组件相对于壳体60的往复运动范围;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60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壳体与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连接器组件相对于壳体60的往复运动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充电装置的第一连接器插接到电源适配器,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
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中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到所外部设备,使所述外部设备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电源适配器协商以提高充电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定位结构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限位结构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
4.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线缆、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到所述线缆第二端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第二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导电连接;
设有收容腔的壳体,所述连接器组件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缩回从而不能与外部设备插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壳体伸出从而能与外部设备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连接器组件稳定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或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定位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凸部可进入所述定位凹部以实现定位、且可离开所述定位凹部以解除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部包括第一定位凹部和第二定位凹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进入所述第一定位凹部;所述连接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凸部进入所述第二定位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一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其中之另一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机械干涉限定所述连接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往复运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从所述连接器组件向外伸出的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到所述壳体的通孔;所述限位凸部可随着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往复运动而在所述通孔内往复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为狭长型,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凸部从所述连接器组件中部向外伸出从而与所述连接器组件形成T形,所述线缆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限位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设有用于协商充电功率以提高充电功率的协商线芯,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三连接器设有与所述协商线芯导电连接的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为USB A公连接器或USB Type-C公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为不同类型的连接器,且选自如下范围:USB Type-C公连接器、闪电公连接器、Mini B公连接器、Micro B公连接器。
CN202311094858.4A 2023-08-29 2023-08-29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Pending CN116799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4858.4A CN116799578A (zh) 2023-08-29 2023-08-29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4858.4A CN116799578A (zh) 2023-08-29 2023-08-29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578A true CN116799578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4858.4A Pending CN116799578A (zh) 2023-08-29 2023-08-29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957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36010U (zh) * 2016-11-02 2017-04-26 深圳市微高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焦距的手机摄像头结构
CN211116965U (zh) * 2019-09-30 2020-07-28 武汉市美特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抱箍结构
CN111725677A (zh) * 2019-03-18 2020-09-29 廖生兴 多工型可切换单一连接器的连接装置
CN215649565U (zh) * 2021-09-18 2022-01-28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闭口拉链、服装和箱包
CN218448808U (zh) * 2022-09-20 2023-02-03 深圳市东景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dmi公转母带usb充电转接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36010U (zh) * 2016-11-02 2017-04-26 深圳市微高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焦距的手机摄像头结构
CN111725677A (zh) * 2019-03-18 2020-09-29 廖生兴 多工型可切换单一连接器的连接装置
CN211116965U (zh) * 2019-09-30 2020-07-28 武汉市美特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抱箍结构
CN215649565U (zh) * 2021-09-18 2022-01-28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闭口拉链、服装和箱包
CN218448808U (zh) * 2022-09-20 2023-02-03 深圳市东景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dmi公转母带usb充电转接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73866B1 (en) Combination audio/charger jack
US7857643B2 (en) XLR cable connector
JP5806712B2 (ja) 伸縮変形可能なusb接続装置及び伸縮変形可能な接続装置
US7121899B2 (en) Plug connection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111413770B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
US20140273613A1 (en) Connector cable for multiple connectors
US8215976B2 (en) Power adapter with replaceable plug
JP5351248B2 (ja) Usbプラグ
KR102080435B1 (ko) 다목적 충전 구조체
US10797425B1 (en) Compact travel adapter and extension cord
US896123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power contacts which comprise a plurality of contact inserting portions
US201600566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20688A1 (en) Plug for a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
CN220272919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16918191A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电模块、笼子及电子设备
KR100963886B1 (ko) 멀티형 유에스비 젠더 조립체
CN116799578A (zh) 充电方法及充电装置
US20210119394A1 (en) Charger extension device
CN216389958U (zh) 滑动式双接头连接线
TWM583645U (zh) 多國充電器結構
CN218448511U (zh) 一种通信可控插接头及数据线
CN220138865U (zh) 智能眼镜的连接组件和智能眼镜
CN21987412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TWI792142B (zh) 轉接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