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7451A -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7451A
CN116797451A CN202210244517.XA CN202210244517A CN116797451A CN 116797451 A CN116797451 A CN 116797451A CN 202210244517 A CN202210244517 A CN 202210244517A CN 116797451 A CN116797451 A CN 116797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tance
point
boundary
acqu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45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y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y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y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yi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45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7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7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7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Edge-driven scaling; Edge-based sca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所述图像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本发明能够实现利用两个任意形状的图像,生成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图像的变换一般只能通过采用图像插值方法对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图像插值方法包括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内插法等。采用图像插值方法在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时,通过计算目标图像和原图像坐标和列表的对应关系,再根据对应关系计算获得目标图像各个像素的值,从而确定目标图像。
然而,采用图像插值方法无法实现利用两个任意形状的图像,生成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像。例如,在已知两张随机形状大小的图像,采用图像插值方法无法获得该两张图像过渡的任意图像。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机器两个关键部件,安装在不同位置,部件间通过中间件,如连接杆,连接各自的接口进行连接。若两个部件来自不同的厂商进行设计生产且具有不同的接口标准(大小、形状等各异),因无法通过图像插值方法获取中间件任意截面的图像,所以难以设计连接不同厂商部件接口且过渡平滑的中间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利用两个任意形状的图像,生成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像的缺陷,提供一种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生成方法,所述图像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较佳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较佳地,所述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较佳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生成系统,所述图像生成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较佳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较佳地,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计算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较佳地,所述第四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以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再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从而实现了可以利用两个任意形状的图像,生成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像变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距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3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4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图像生成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获取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三获取单元的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四获取单元的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生成方法,所述图像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步骤S103、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组图像:第一图像为正方形图像、第二图像为椭圆形图像,则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为正方形图像的边界坐标,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为椭圆形图像的边界坐标。根据第一图像即正方形图像和第二图像即椭圆形图像获取到第三图像。第二组图像:第一图像为圆形图像、第二图像为椭圆形图像,则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为圆形图像的边界坐标,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为椭圆形图像的边界坐标。根据第一图像即圆形图像和第二图像即椭圆形图像获取到第三图像。其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可以是整体图像,也可以是整体图像中的局部图像。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以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再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从而实现了可以将图像变换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像。
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1、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步骤S1022、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具体地,可以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根据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得到第一中心点的坐标Ca(Xa,Ya)。同理,参照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的获取方式获取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为Cb(Xb,Yb)。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以各自中心为圆心、以坐标轴X轴为0度,逆时针旋转,每旋转1度记录该角度通过的边界点对应的坐标值。若某个角度值通过的边界点无对应的坐标值,则获取与该角度值通过的边界点相邻的有坐标值的边界点,并根据相邻的有坐标值的边界点通过线性插值的方式计算出该角度通过的边界点对应的坐标值。本方案中,旋转的度数不仅限于1度,也可以其他度数,在此不做限定。当旋转的度数越小,获得变换的图像越准确。
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第一图像为椭圆形图像,第二图像为正方形图像,第一距离为第一中心点至椭圆形图像的边界上的距离Ra,第二距离为第一中心点至正方形图像的边界上的距离Rb
步骤S1023、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步骤S1024、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一中心点至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和第一中心点至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确定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再通过第三距离和夹角确定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从而实现了在已知两张随机形状大小的图像,就可以获得该两张图像过渡的任意图像,进而实现了可以将图像变换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像。如图6所示,已知图像一和图像二,就可以获得该两张图像过渡的任意图像。
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23包括:
步骤S10231、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步骤S10232、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步骤S10233、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及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以确定第三距离,从而使得获得的第一中心点至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准确可靠,进而提高了生成第三图像的准确性。
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步骤S1024包括:
步骤S10241、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步骤S10242、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执行步骤S10243,若否,则执行步骤S10244;
步骤S10243、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
步骤S10244、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步骤S10245、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步骤S10246、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方案,在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不存在坐标点时,通过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来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从而实现了能够准确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生成系统,所述图像生成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第二获取模块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生成模块3,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图像为正方形图像、第二图像为椭圆形图像,则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为正方形图像的边界坐标,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为椭圆形图像的边界坐标。根据第一图像即正方形图像和第二图像即椭圆形图像获取到第三图像。其中,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可以是整体图像,也可以是整体图像中的局部图像。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以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再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从而实现了可以将图像变换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像。
如图8所示,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第二获取单元22,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具体地,可以通过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根据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得到第一中心点的坐标Ca(Xa,Ya)。同理,参照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的获取方式获取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为Cb(Xb,Yb)。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以各自中心为圆心、以坐标轴X轴为0度,逆时针旋转,每旋转1度记录该角度通过的边界点对应的坐标值。若某个角度值通过的边界点无对应的坐标值,则获取与该角度值通过的边界点相邻的有坐标值的边界点,并根据相邻的有坐标值的边界点通过线性插值的方式计算出该角度通过的边界点对应的坐标值。本方案中,旋转的度数不仅限于1度,也可以其他度数,在此不做限定。当旋转的度数越小,获得变换的图像越准确。
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第一图像为椭圆形图像,第二图像为正方形图像,第一距离为第一中心点至椭圆形图像的边界上的距离Ra,第二距离为第一中心点至正方形图像的边界上的距离Rb
第三获取单元23,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第四获取单元24,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一中心点至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和第一中心点至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确定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再通过第三距离和夹角确定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从而实现了在已知两张随机形状大小的图像,就可以获得该两张图像过渡的任意图像,进而实现了可以将图像变换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像。如图6所示,已知图像一和图像二,就可以获得该两张图像过渡的任意图像。
如图9所示,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单元23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231,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第二获取子单元232,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计算子单元23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本方案,通过获取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及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以确定第三距离,从而使得获得的第一中心点至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准确可靠,进而提高了生成第三图像的准确性。
如图10所示,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四获取单元24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241,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判断子单元242,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第三获取子单元24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244,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本方案,在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不存在坐标点时,通过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来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从而实现了能够准确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实施例3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图像生成方法。图11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图像生成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图像生成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所提供的图像生成方法。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5.一种图像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生成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坐标及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坐标,获取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生成所述第三图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第一中心点的坐标、第二图像的第二中心点的坐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一图像的边界上第一点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二图像的边界上第二点的距离;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一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点与所述第二中心点的构成的直线和X轴的夹角相等;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获取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为所述第一中心点至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距离;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一平面距离;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平面至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平面的第二平面距离;
计算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平面距离和所述第二平面距离,计算所述第三距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夹角,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点是否存在坐标值,若是,则直接获取所述第三点对应的坐标值,若否,则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与所述第三点相邻的具有坐标值的点,获取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上第三点的坐标值,确定所述第三图像的边界坐标。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
CN202210244517.XA 2022-03-14 2022-03-14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6797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4517.XA CN116797451A (zh) 2022-03-14 2022-03-14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4517.XA CN116797451A (zh) 2022-03-14 2022-03-14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7451A true CN116797451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2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4517.XA Pending CN116797451A (zh) 2022-03-14 2022-03-14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74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7423B1 (en) Identifying the lines of a table
US7940263B2 (en) Curved-surface gener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an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1291882A (zh) 一种模型转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010945A (zh) Bim模型的联动方法及系统
CN11241937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549056B2 (en)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arctangent calculation
CN110175128A (zh) 一种相似代码案例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631590B2 (ja) 画像の複数のかつネイティブな表現方法
CN110515758A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12412B (zh) 垂直校正矩阵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7509B (zh) 热迁移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797451A (zh) 图像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US20220351495A1 (en) Method for matching image feature poi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005907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22222B2 (ja) 物体に対する衝突検出方法、装置、電子デバイス、記憶媒体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5661493A (zh) 一种对象位姿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27259B (zh) 一种用于目标关键点检测的样本增广的方法与设备
CN114781233A (zh) 有限元网格几何结构外形轮廓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6228991B (zh) 一种坐标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0955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600030B2 (en) Transforming digital design objects utilizing dynamic magnetic guides
US11048971B1 (en) Method for training image generation model and computer device
CN113297389B (zh) 设备间关联关系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70118A (zh) 设备安装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34909B (zh) 重构3d模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