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5179A -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5179A
CN116795179A CN202310757985.1A CN202310757985A CN116795179A CN 116795179 A CN116795179 A CN 116795179A CN 202310757985 A CN202310757985 A CN 202310757985A CN 116795179 A CN116795179 A CN 116795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ver
peripheral interface
housing
mobile terminal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79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79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5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5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5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主体,包含壳体、外设接口、活动盖及主板。外设接口至少包含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口,活动盖可活动地装于壳体;主板设于内部空间;第一外设接口呈对外显露地装于活动盖,第二外设接口设于壳体的内部空间,活动盖在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闭合连通口并使第二外设接口与第一外设接口内外排列,活动盖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打开连通口并使第一外设接口远离第二外设接口,以使第二外设接口借由连通口对外显露;以增加外设接口数量,可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的目的;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消费领域的飞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朝着更加轻薄和可携带的方向发展,同一款笔记本电脑需要满足兼容多种IO接口(或称外设接口)及多个数量的要求。
然而,随着笔记本电脑的越来越薄,笔记本在Z方向的尺寸被压缩得越小,导致IO接口在Z方向的空间不够而无法正常使用,故笔记本电脑的IO接口数量如何与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做到共存成为了当下笔记本电脑发展的瓶颈。
因此,亟需一种能增加外设接口数量且可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的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外设接口数量且可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的移动终端主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外设接口数量且可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的笔记本电脑。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包含壳体、外设接口、活动盖及主板。所述外设接口至少包含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使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活动盖可活动地装配于所述壳体并相对所述壳体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所述活动盖,所述第二外设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闭合所述连通口并使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内外排列,所述活动盖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连通口并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远离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以使所述第二外设接口借由所述连通口对外显露。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外设接口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活动盖,第二外设接口设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且活动盖在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闭合连通口并使第二外设接口与第一外设接口内外排列,活动盖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打开连通口并使第一外设接口远离第二外设接口,以使第二外设接口借由连通口对外显露,这样设计使得第二外设接口相对第一外设接口由壳体的侧壁往壳体的内部空间处内移,从而实现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之间的内外排列而增加了外设接口的数量;当第二外设接口在Z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外设接口时,可以解决壳体的侧壁因窄小而不便做大型的外设接口,可实现外设接口数量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同时,由于第二外设接口在活动盖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借由连通口对外显露,使得此时外界的匹配接头可通过连通口而与第二外设接口进行连接操作;而第一外设接口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活动盖上,故不管活动盖处于何种位置,都不影响到第一外设接口与外界的匹配接头正常连接。
较佳地,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还包括电性连接体,所述电性连接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体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通过所述电性连接体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体的位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具有跟随所述活动盖活动的过程中做松紧调整的自由段。
较佳地,所述电性连接体为线体或柔性电路板,所述自由段通过来回弯折排列方式形成,或者,所述自由段通过环绕排列方式形成。
较佳地,所述自由段按照“S”字形来回弯折排列形成,或者,所述自由段按照“回”字形或螺旋线环绕排列形成。
较佳地,所述第二外设接口安装于所述主板,所述自由段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与活动盖之间的间隙穿过。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可滑移和/或翻转地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者布置。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滑移和/或翻转而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沿Z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错开。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上设有从所述连通口伸入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伸展的滑移臂,所述滑移臂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盖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滑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盖可借由所述滑移臂的弹性弯曲变形或与所述滑移臂的铰接而相对所述壳体翻转。
较佳地,所述滑移臂和壳体中的一者开设有沿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布置的滑道,所述滑移臂和壳体中的另一者设有呈匹配地置于所述滑道中并可沿着所述滑道滑移的配滑结构。
较佳地,所述滑移臂为两个且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者隔开排列。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用于闭合所述连通口的内侧上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之间的贴附区,所述贴附区与由两个所述滑移臂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电性连接体的第一端还贴附于所述贴附区。
较佳地,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位于所述活动盖用于闭合所述连通口的内侧处,所述第一外设接口通过紧固件与该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为USB接口。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还开设有走线缺口,外界用于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连接的匹配接头上的线缆可借助所述走线缺口穿过所述活动盖,所述走线缺口在跟随所述活动盖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被所述壳体闭合,所述走线缺口在跟随所述活动盖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移离所述壳体而呈敞开状态。
较佳地,所述活动盖在侧向上设有卡扣位,所述壳体上设有配扣位,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卡扣位与所述配扣位相卡合,以阻挡所述活动盖未被施力操作时往所述第二位置切换。
较佳地,所述卡扣位和配扣位各为凸向彼此且沿凸出方向呈收窄布置的凸起结构。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含沿Z轴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配在一起并共同围出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连通口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者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的侧壁。
较佳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沿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Z方向向外倾斜,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于Z方向上的尺寸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者呈逐渐递减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连通口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活动盖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匹配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借由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外显露。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屏及前述的移动终端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在第二外设接口与外界的匹配接头连接时且活动盖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主体沿X方向的反向观看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主体在第一壳体向上移离第二壳体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将外界的匹配接头移离第二外设接口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主体在活动盖相对壳体向外滑移至预设距离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主体在活动盖相对壳体向下翻转而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并沿X方向的反向观看的平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主体在隐藏第一壳体且沿Z方向的反向观看的平面图。
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在隐藏主板、第三外设接口和第四外设接口后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中装配在一起的柔性电路板、主板、活动盖、ZIF连接器及第一至第四外设接口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在另一角度的平面图。
图13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中装配在一起的柔性电路板、活动盖及第一外设接口的立体图,该立体图还显示出线缆从活动盖的走线缺口穿过。
图14是图13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中的壳体之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中箭头D所指部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100包含壳体10、外设接口20、活动盖30及主板40。外设接口20包含第一外设接口21、第二外设接口22、第三外设接口23及第四外设接口24,可选择的是,于图3至图5中,作为一示例,第一外设接口21为TYPE-C接口,第二外设接口22为USB接口,以使得第二外设接口22在Z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外设接口21的尺寸,解决了壳体10的侧壁11因窄小而不便做大型的外设接口20的问题,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外设接口21和第二外设接口22还可为其它接口;另,第一外设接口21和第二设接口22两者在Z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将第三外设接口23和/或第四外设接口24删除。需要说明的是,于其它实施方式中,外设接口20除了包含第一至第四外设接口24外,还可包含更多的接口,故不以图3至5所示为限。
同时,于图1至图6及图8中,作为一示例,壳体10右边的侧壁11上开设有使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13,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连通口13还可开设于壳体10左边的侧壁11、壳体10后方的侧壁11或壳体10的前方的侧壁11,又或者,连通口13可分别开设于壳体10左边的侧壁11、右边的侧壁11、前方的侧壁11及后方的侧壁11中至少两者处,故不以图1至图6及图8所示为限;另,第三外设接口23及第四外设接口24由壳体10右边的侧壁11处对外显露,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三外设接口23及第四外设接口24也可以由壳体10其它方位的侧壁11对外显露,故也不以图1至图6及图8所示为限。
其次,于图1至图6及图8中,作为一示例,活动盖30可活动地装配于壳体10上,从而使得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至少具有如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如图6所示的第二位置,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活动盖30可滑移和可翻转地装配于壳体10,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沿X方向布置,以使得活动盖30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做滑移运动和翻转运动;活动盖30在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翻转而使第一外设接口21沿Z方向与第二外设接口22错开,错开的最终位置见图6所示,以便于匹配接头210沿X方向的反方直接与第二外设接口22对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只使活动盖30做成相对壳体10翻转或滑移,一样能实现活动盖30对壳体10的连通口13打开或闭合的目的,故不以图5和图6所示为限;可理解的是,当连通口13由壳体10前方和/或后方的侧壁11开设时,此时的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被配置为沿Y方向,即是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与壳体10开设连通口13的侧壁11位置有关,故不以图1至6及图8所示为限。
再者,主板40设于内部空间12,以将主板40隐藏于壳体10内,可选择的是,于图4至图6及图8中,作为一示例,主板40固定于壳体10的将在下面描述到的第二壳体10b处,由第二壳体10b提供支撑的作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主板40还可与壳体10的其它位置进行固定,故不以图4至6及图8所示为限;主板40还分别与第一外设接口21、第二外设接口22、第三外设接口23和第四外设接口24电性连接;第一外设接口21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活动盖30,以满足外界的匹对接头(图中未示)与第一外设接口21的连接需要;第二外设接口22设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可选择的是,于图3、图4、图11及图12中,作为一示例,第二外设接口22、第三外设接口23及第四外设接口24各安装于主板40上,使得第二至第四外设接口24直接与主板40电性连接,减少第二至第四外设接口24与主板40之间的走线,以简化第二至第四外设接口24与主板40之间的连接,当然,第二至第四外设接口24还可安装于除主板40外的其它位置,故不以图3、图4、图11及图12所示为限。
其中,当活动盖30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活动盖30闭合连通口13,状态见图1中放大部分所示,且活动盖30还使第二外设接口22与第一外设接口21内外排列,即是第二外设接口22相对第一外设接口21而位于内侧,第一外设接口21相对第二外设接口22而位于外侧,状态见图4中的放大部分所示,以使得此状态下的第二外设接口22沿X方向与第一外设接口21呈间隔开的堆叠布置,从而使得第二外设接口22与第一外设接口21之间的间隙可收容匹配接头210凸出第二外设接口22的部分,因而使得匹配接头210在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连接后不会对活动盖30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造成障碍;当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活动盖30打开连通口13,打开连通口13的状态图6所示,且活动盖30还使第一外设接口21远离第二外设接口22,使得此时的第二外设接口22借由连通口13对外显露,故匹配接头210可通过连通口13而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进行连接操作。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7至图13所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0,柔性电路板50的第一端51与第一外设接口21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50相对的第二端52与主板40电性连接,具体是与主板40中的ZIF连接器26电性连接,以使第一外设接口21通过柔性电路板50而与主板40间接的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50的位于其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之间的位置具有跟随活动盖30活动的过程中做松紧调整的自由段53,以满足第一外设接口21在跟随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和翻转的过程中拉扯柔性电路板50运动的需要。具体地,于图12至图14中,作为一示例,自由段53按照“回”字形环绕排列形成,这样设计为柔性电路板50于下面将描述到的第二壳体10b的安装过程中预留合理的组装距离,还更好地满足第一外设接口21在跟随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和翻转的过程中拉扯柔性电路板50运动的需要;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自由段53也按照螺旋线环绕排列形成,或者,自由段53按照“S”字形来回弯折排列形成,即是说,自由段53可通过来回弯折排列方式形成或者通过环绕排列方式形成,一样能满足柔性电路板50于第二壳体10b的安装过程中预留合理的组装距离和第一外设接口21在跟随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和翻转的过程中拉扯柔性电路板50的运动需要,故不以图12至图14所示为限;另,于图11和图12中,由于第二外设接口22安装于主板40上,对应地,自由段53从第二外设接口22与活动盖30之间的间隙70穿过,以使得自由段53从该间隙70导入到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状态可见图3、图4及图11所示。
如图9、图10、图13及图14所示,活动盖30上设有从连通口13伸入壳体10内并沿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见附图中的X方向)伸展的滑移臂34,滑移臂34的一端与活动盖30固定连接,滑移臂34的另一端与壳体10滑动连接,活动盖30可借由滑移臂34的弹性弯曲变形而相对壳体10翻转,这样设计可以简化活动盖30与滑移臂34之间实现翻转的结构。具体地,于图10中,作为一示例,壳体10开设有沿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布置的滑道14,滑移臂34设有呈匹配地置于滑道14中并可沿着滑道14滑移的配滑结构35,以借助滑道14和配滑结构35而提高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的顺畅性和平稳性;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滑道14和配滑结构35两者的位置进行对调,即,滑道14由滑移臂34所开设,对应地,配滑结构35由壳体10所设有,一样能实现提高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的顺畅性和平稳性的目的;另,由于活动盖30借助滑移臂14的弹性弯曲变形而相对壳体10翻转,对应地要求滑移臂34为弹性结构。更具体地,于图13、图14及图16中,作为一示例,配滑结构35为一阶梯轴体,但不以此为限。
其中,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的顺畅性及平稳性,于图10、图13及图14中,作为一示例,滑移臂34为两个且沿Y方向隔开排列,对应地,每个滑移臂34各与壳体10滑动连接,另,滑移臂34的排列方向与活动盖30的滑移方向相互垂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滑移臂34也可设为一个,同样可实现活动盖30借助滑移臂34相对壳体10滑移和翻转的目的。为使得柔性电路板50更可靠地跟随活动盖30做松紧调整,于图13及图14中,作为示一例,活动盖30用于闭合连通口13的内侧30a上还具有位于第一外设接口21与第二外设接口22之间的贴附区33,贴附区33与两个滑移臂34之间的间隙36相对设置,以借助该间隙36而为柔性电路板50提供收容空间,柔性电路板50的第一端51还贴附于贴附区33。为使得第一外设接口21于活动盖30上的装配更方便,第一外设接口21位于活动盖30用于闭合连通口13的内侧30a处,第一外设接口21通过紧固件60与该内侧30a固定连接,举例而言,紧固件可为但不限于此的螺丝。
如图1、图6、图13及图14所示,活动盖30还开设有走线缺口31,外界用于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连接的匹配接头210上的线缆220可借由走线缺口31穿过活动盖30,走线缺口31在跟随活动盖30切换至第一位置时被壳体10闭合,状态见图1中放大部分所示,走线缺口31在跟随活动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时移离壳体10而呈敞开状态,状态见图6中放大部分所示;这样设计便于有线的匹配接头210在与第二外设接口22插接后,此时有线的匹配接头210上的线缆220可通过走线缺口31穿出活动盖30,从而不影响到活动盖30往第一位置切换而闭合连通口13的操作。举例而言,匹配接头210可为有线鼠标或无线鼠标的插头,走线缺口31可为但不限于此的方形缺口。
如图10、图13及图14所示,活动盖30在侧向上设有卡扣位37,壳体10上设有配扣位15,活动盖30在切换至第一位置时使卡扣位37与配扣位15相卡合,以阻挡活动盖30未被施力操作时往第二位置切换,避免处于第一位置的活动盖30意外地往第二位置切换。具体地,于图10中,作为一示例,卡扣位37和配扣位15各为凸向彼此且沿凸出方向(见图10中的Y方向)呈收窄布置的凸起结构,以在活动盖30被施力操作时,便于卡扣位37和配扣位15之间的释扣或扣合操作。
如图2至图4及图6所示,壳体10包含沿Z轴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装配在一起并共同围出内部空间12,连通口13沿X方向同时贯穿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两者的侧壁11。具体地,于图2中,作为一示例,第二壳体10b的侧壁11沿靠近第一壳体10a的Z方向向外倾斜;于图2和图6中,作为一示例,第一壳体10a左右两边的侧壁11于Z方向上的尺寸沿Y方向呈逐渐递减布置;通过第二壳体10b的侧壁11的向外倾斜及第一壳体10a左右两边的侧壁11逐渐递减布置,这样设计使得壳体10更轻薄;另,于图1至图6中,作为一示例,第一壳体10a的侧壁11上开设有与连通口13连通的第一缺口111,活动盖30开设有与第一缺口111匹配的第二缺口38,第一外设接口21借由第一缺口111和第二缺口38对外显露,状态见图1中的放大部分所示,以便于外界的匹对接头与第一外设接口21的连接操作。举例而言,第一壳体10a为笔记本电脑的掌托,第二壳体10b为笔记本电脑的底壳,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6,滑移臂34的一端与活动盖30铰接,具体是滑移臂34借助铰接轴39与活动盖30铰接,滑移臂34的另一端与壳体10滑动连接,滑动连接方式与前面描述一样,这样设计使得活动盖30借由与滑移臂34的铰接而可相对壳体10翻转。由于活动盖30借由与滑移臂34的铰接而可相对壳体10翻转,故滑移臂34不要求为弹性结构。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1)对活动盖30操作,使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切换,且在切换的过程中,活动盖30打开连通口13并使第一外设接口21远离第二外设接口22,从而使得第二外设接口22借由连通口13而对外显露;具体地,在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活动盖30先沿X方向相对壳体10向外滑移一预设距离,活动盖30再相对壳体10翻转,使得第一外设接口21沿Z方向与第二外设接口22错开置,从而更便于匹配接头210与第二外设接口22的连接操作;由于活动盖30在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先相对壳体10向外滑移,可为后续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的向下翻转提供充足避让空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在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只使活动盖30只沿X方向相对壳体10向滑移或相对壳体10向下翻转,也可以实现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目的,但是,当活动盖30只相对壳体10向外滑移时,需要活动盖30相对壳体10滑移较长的距离;当活动盖30只相对壳体10翻转,会造成壳体10与活动盖30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对复杂;
(2)将外界的匹配接头210通过连通口13并移向第二外设接口22,从而使匹配接头210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连接;以及
(3)对活动盖30操作,使活动盖30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在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活动盖30闭合连通口13并使第一外设接口21与第二外设接口22彼此靠近,从而使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连接的匹配接头210位于内外排列的第一外设接口21与第二外设接口22之间,状态见图3中放大部分,以确保匹配接头210在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连接时不对活动盖30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造成障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活动盖30在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先相对壳体10向外滑移一预设距离再相对壳体10翻转,对应地,在活动盖30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活动盖30可先对壳体10翻转再滑移,或者,边翻转边滑移,又或者先滑移再翻转,只要确保壳体10不影响活动盖30运动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外设接口21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活动盖30,第二外设接口22设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且活动盖30在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闭合连通口13并使第二外设接口22与第一外设接口21内外排列,活动盖30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打开连通口13并使第一外设接口21远离第二外设接口22,以使第二外设接口22借由连通口13对外显露,这样设计使得第二外设接口22相对第一外设接口21由壳体10的侧壁11往壳体10的内部空间12处内移,从而实现第一外设接口21和第二外设接口22之间的内外排列而增加了外设接口20的数量;当第二外设接口22在Z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外设接口21时,可以解决壳体10的侧壁11因窄小而不便做大型的外设接口20,可实现外设接口20数量与产品轻薄做到共存;同时,由于第二外设接口22在活动盖30切换至第二位置时借由连通口13对外显露,使得此时外界的匹配接头210可通过连通口13而与第二外设接口22进行连接操作;而第一外设接口21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活动盖30上,故不管活动盖30处于何种位置,都不影响到第一外设接口21与外界的匹配接头210正常连接。
值得注意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50是电性连接体的一种实施例,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电性连接体还可为线体;另,当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主体100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时,此时的笔记本电脑包含该移动终端主体100及显示屏;此外,当壳体10做成包含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时,对应地,配扣位15由第二壳体10b所设有,滑道14由第二壳体10b所开设。最后,虽然附图展示了第一外设接口21和第二外设接口22各为一个,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活动盖30上设有多个第一外设接口21,于壳体10内设有多个第二外接设口22,故不以附图所示为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外设接口、活动盖及主板,所述外设接口至少包含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使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活动盖可活动地装配于所述壳体并相对所述壳体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内部空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和第二外设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呈对外显露地装配于所述活动盖,所述第二外设接口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闭合所述连通口并使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内外排列,所述活动盖由所述第一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打开所述连通口并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远离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以使所述第二外设接口借由所述连通口对外显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性连接体,所述电性连接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体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通过所述电性连接体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性连接体的位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位置具有跟随所述活动盖活动的过程中做松紧调整的自由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体为线体或柔性电路板,所述自由段通过来回弯折排列方式形成,或者,所述自由段通过环绕排列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段按照“S”字形来回弯折排列形成,或者,所述自由段按照“回”字形或螺旋线环绕排列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可滑移和/或翻转地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者布置,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滑移和/或翻转而使所述第一外设接口沿Z方向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上设有从所述连通口伸入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伸展的滑移臂,所述滑移臂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盖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滑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盖可借由所述滑移臂的弹性弯曲变形或与所述滑移臂的铰接而相对所述壳体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臂和壳体中的一者开设有沿所述活动盖的滑移方向布置的滑道,所述滑移臂和壳体中的另一者设有呈匹配地置于所述滑道中并可沿着所述滑道滑移的配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臂为两个且沿X方向和Y方向中的另一者隔开排列,所述活动盖用于闭合所述连通口的内侧上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外设接口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之间的贴附区,所述贴附区与两个所述滑移臂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电性连接体的第一端还贴附于所述贴附区;所述第二外设接口安装于所述主板,所述自由段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与活动盖之间的间隙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还开设有走线缺口,外界用于与所述第二外设接口连接的匹配接头上的线缆可借由所述走线缺口穿过所述活动盖,所述走线缺口在跟随所述活动盖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被所述壳体闭合,所述走线缺口在跟随所述活动盖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移离所述壳体而呈敞开状态;所述活动盖在侧向上设有卡扣位,所述壳体上设有配扣位,所述活动盖在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使所述卡扣位与所述配扣位相卡合,以阻挡所述活动盖未被施力操作时往所述第二位置切换。
10.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主体。
CN202310757985.1A 2023-06-26 2023-06-26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Pending CN116795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7985.1A CN116795179A (zh) 2023-06-26 2023-06-26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7985.1A CN116795179A (zh) 2023-06-26 2023-06-26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5179A true CN116795179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9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7985.1A Pending CN116795179A (zh) 2023-06-26 2023-06-26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51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0042B (zh) 插槽结构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US8827725B2 (en) Card rea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ovable card insertion mechanism
US20100248554A1 (en) Connector sock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70841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60070313A1 (en) Data storage and transfer device
JP2006351453A (ja) コネクタ
KR101292278B1 (ko) 락킹 구조가 개선된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CN102224772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滑动式电子装置的安装结构
CN116795179A (zh) 移动终端主体及具有该移动终端主体的笔记本电脑
US10404005B2 (en) Plug receptacle and plug receptacle cov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24805B (zh) 移动设备
CN202282515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119730U (zh) 电子装置
JP5214812B1 (ja) 電子機器
JP4361940B2 (ja) 端子カバー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TWM468043U (zh) 薄型通訊連接器及其電子裝置
US201202431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M307139U (en) Extension card for slim PC
US93801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0607745U (zh) 柔性软板电连接器
TWM465689U (zh) 通訊連接器及其電子裝置
JP4795914B2 (ja) 電子機器
CN114188753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02377039B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8028273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