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3571A -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3571A
CN116783571A CN202080108208.9A CN202080108208A CN116783571A CN 116783571 A CN116783571 A CN 116783571A CN 202080108208 A CN202080108208 A CN 202080108208A CN 116783571 A CN116783571 A CN 116783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rocessor
clock
message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82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华
徐洪波
张耀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83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3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涉及通信领域,用于降低通信装置在空闲时间段的功耗。通信装置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缓存比较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缓存比较电路,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指示关闭处理器的时钟;处理器,用于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缓存比较电路的报文后,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指示关闭本处理器的时钟;时钟控制电路,用于为处理器提供时钟,还用于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关闭处理器的时钟。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装置中功耗产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处理器的运行。而在夜间、假期等空闲时间段,位于办公区、厂房等某些特定位置的通信装置传输的数据较少甚至没有数据,此时,如果通信装置中的处理器仍满功率运行是不必要的。为了降低功耗,一种方式是在空闲时间段降低处理器的工作频率,但是对于没有数据传输时,处理器运行仍将产生不必要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用于降低通信装置在空闲时间段的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缓存比较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缓存比较电路,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指示关闭处理器的时钟;处理器,用于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缓存比较电路的报文后,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指示关闭本处理器的时钟;时钟控制电路,用于为处理器提供时钟,还用于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关闭处理器的时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并且各处理器处理完报文,则关闭处理器的时钟,从而降低通信装置在空闲时间段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
通信装置传输报文的长度有长有短,长的报文会被拆分为多个PDU在多个时钟周期中进行传输。因此,对于报文的流量大小有PDU的数量和完整报文的数量两种衡量方式,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或者,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都表明此时流量很小。
另外,在流量很小时,可能很久才接收并缓存新的报文,对于之前已经接收并缓存的完整报文,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可以只缓存不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器能够休眠,以便接收并缓存新的报文后,处理器集中对所有缓存的报文进行处理。因此,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处理器可以暂时不处理缓存的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缓存比较电路,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处理器的时钟;时钟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第三信号打开处理器的时钟,并向缓存比较电路发送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缓存比较电路,还用于根据第四信号向处理器 发送缓存的报文。
可以实现在非空闲时间段各处理器正常处理报文,不会丢失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为多个,时钟控制电路具体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关闭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这样可以降低处理时延和处理复杂度。相对于接收到一个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即关闭该处理器的时钟,因为不能确定各处理器之间是否还有数据交互,如果后续还其他处理器向该处理器发送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还需要再向该处理器打开时钟,再进行数据转发,这样会导致处理时延增大和增加处理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有限状态机FSM、时钟源和门电路;第一FSM和时钟源分别耦合至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门电路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的时钟输入端;时钟源用于产生时钟;第一FSM用于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向门电路输出禁用信号,以关闭处理器的时钟。
该实施方式公开了时钟控制电路的一种可能形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FSM还用于根据来自缓存比较电路的第三信号向门电路输出使能信号,以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处理器的时钟。
该实施方式公开了如何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为多个,第一FSM具体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向门电路输出禁用信号。
该实施方式公开了如何关闭处理器的时钟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缓存比较电路包括:第二FSM、缓存器和数字比较器;缓存器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数字比较器用于确定缓存的报文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二FSM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
该实施方式公开了缓存比较电路的一种可能形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字比较器还用于确定缓存的报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第二FSM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第二FSM还用于从时钟控制电路接收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缓存器还用于根据第四信号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该实施方式公开了如何向处理器发送报文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
在空闲时间段,如果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说明退出空闲时间段(即处于正常工作模式),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可以正常处理报文。
另外,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不能太久不进行处理,所以以第二时间门限为上限,超过这个时间后,至少一个处理器23就要对报文进行处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时钟管理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方式涉及 的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缓存比较电路接收并缓存报文,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指示关闭处理器的时钟;至少一个处理器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缓存比较电路的报文后,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指示关闭本处理器的时钟;时钟控制电路为处理器提供时钟,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关闭处理器的时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缓存比较电路向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处理器的时钟;时钟控制电路根据第三信号打开处理器的时钟,并向缓存比较电路发送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处理器的时钟;缓存比较电路根据第四信号向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为多个,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关闭处理器的时钟,包括: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关闭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及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关于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技术效果参照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通信装置功耗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钟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装置可以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芯片、网络设备,或者,包括IC芯片的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基站、eNB、gNB等无线通信设备,还可以是交换机等有线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IC芯片也可以称为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器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独立芯片,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
或者,处理器还可以是IC芯片中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核,例如,可以是执行精简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的IP核、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的IP核。
下面结合图1来说明在负载很低时,为何无法通过降低工作频率来降低通信装置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时钟控制模块11、第一处理器12和至少一个第二处理器13。
时钟控制模块11用于向第一处理器12和第二处理器13提供时钟。第一处理器12用于分析各个第二处理器13的负载情况。各个第二处理器13用于处理报文。
为了降低通信装置在空闲时间段的功耗,该通信装置可以采用多频段动态高频技术,即各第二处理器13向第一处理器12发送各自的资源占用率,由第一处理器12分析各个第二处理器13的负载情况,通知时钟控制模块11向第二处理器13提供不同的时钟频率。当负载变高时提高时钟频率,以满足数据处理要求;当负载变低时,降低时钟频率,以降低功耗。该技术在0.1%~100%负载的场景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功耗目的。但是当负载进一步降低时,由于处理器有最低工作频率的要求,因此无法进一步降低时钟频率以达到进一步降低通信装置的功耗的目的。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通过在空闲时间段负载较低时,处理器处理完报文后,关闭处理器的时钟,来达到进一步降低通信装置的功耗的目的。如图2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时钟控制电路21、缓存比较电路22和至少一个处理器23。
缓存比较电路22用于从其他设备接收并缓存报文,并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
至少一个处理器23用于对接收的报文进行处理。各个处理器按照报文的处理流程可以并联、串联或者其他耦合方式,或者,各个处理器也可以相互独立。
时钟控制电路21用于为至少一个处理器23提供时钟,并且,时钟控制电路21可以打开或关闭时钟。各个处理器的时钟可以独立或者采用同一时钟。
下面结合图3的时钟管理方法对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各部分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钟管理方法包括S301-S303:
S301、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缓存比较电路22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一信号。
第一信号用于指示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此时缓存比较电路22不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以达到在空闲时间段降低功耗的目的。
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
通信装置传输报文的长度有长有短,长的报文会被拆分为多个PDU在多个时钟周 期中进行传输。因此对于短报文,一个PDU即可完成传输;对于长报文,会被拆分为多个PDU进行传输,使得接收并缓存长报文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其中,第一个PDU指示本PDU为报文头,最后一个PDU指示本PDU为报文尾,报文头和报文尾能够配对成功即表示接收完整报文。
因此,对于报文的流量大小有PDU的数量和完整报文的数量两种衡量方式,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或者,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都表明此时流量很小。
另外,在流量很小时,可能很久才接收并缓存新的报文,对于之前已经接收并缓存的完整报文,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可以只缓存不进行处理,使得处理器能够休眠,以便接收并缓存新的报文后,处理器集中对所有缓存的报文进行处理。因此,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处理器可以暂时不处理缓存的报文。
S302、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缓存比较电路22的报文后,至少一个处理器23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二信号。
第二信号用于指示关闭本处理器的时钟,即在本处理器无报文要处理时,通过第二信号指示本处理器进入空闲状态。
S303、时钟控制电路21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至少一个处理器23为多个时,时钟控制电路21可以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这样可以降低处理时延和处理复杂度。相对于接收到一个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即关闭该处理器的时钟,因为不能确定各处理器之间是否还有数据交互,如果后续还其他处理器向该处理器发送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还需要再向该处理器打开时钟,再进行数据转发,这样会导致处理时延增大和增加处理复杂度。
如图4所示,采用图2和图3所示的方案相对于采用图1所示的方案,在空闲时间段负载很低时(例如,负载为0.1%),可以降低7W的通信装置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并且各处理器处理完报文,则关闭处理器的时钟,从而降低通信装置在空闲时间段的功耗。
可选的,如图5所示,该时钟管理方法还包括S501-S503:
S501、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缓存比较电路22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三信号。
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的时钟,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23正常处理报文。第三信号和第一信号可以通过同一信号的不同电平来表示,或者,也可以通过不同信号来表示。
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
第二PDU门限大于第一PDU门限,第二报文门限大于第一报文门限,第二时间门限大于第一时间门限。后面会描述其原因。
在空闲时间段,如果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说明退出空闲时间段(即处于正常工作模式),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可以正常处理报文。
另外,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不能太久不进行处理,所以以第二时间门限为上限,超过这个时间后,至少一个处理器23就要对报文进行处理。
S502、时钟控制电路21根据第三信号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向缓存比较电路22发送第四信号。
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即只要时钟控制电路21接收到第三信号并且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后,向缓存比较电路22发送第四信号。
S503、缓存比较电路22根据第四信号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
缓存比较电路22在根据第四信号确定时钟控制电路21已经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之后,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
通过步骤S501-S503可以实现在非空闲时间段各处理器正常处理报文,不会丢失报文。
下面结合图6对时钟控制电路21和缓存比较电路2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进行说明,本申请对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如图6所示,时钟控制电路21可以包括:第一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FSM)211、时钟源212和门电路213。
第一FSM 211和时钟源212分别耦合至门电路213的两个输入端,门电路213的输出端耦合至所有处理器的时钟输入端。
时钟源212用于产生时钟,该时钟可以提供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以及缓存比较电路22。
第一FSM 211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向门电路213输出禁用信号,使得时钟源212产生的时钟不能够通过门电路213输出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以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对于处理器为多个时,第一FSM 211在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向门电路213输出禁用信号,以关闭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第一FSM 211也可以根据第三信号向门电路214输出使能信号,使得时钟源212产生的时钟能够通过门电路213输出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以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并向缓存比较电路22发送第四信号。
门电路213可以为与门或者或门。例如,门电路213为与门时,使能信号为高电平,禁用信号为低电平;门电路213为或门时,使能信号为低电平,禁用信号为高电平。
下面对第一FSM 21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第一FSM 211运行在三个状态:空闲态、打开态和关闭态,初始状态为空闲态。第一FSM 211在各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条件如下:
第一FSM 211保持在空闲态(即S11)的条件是:如果未接收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则第一FSM 211保持在空闲态。
第一FSM 211从空闲态切换到打开态(即S12)的条件是:如果通过步骤S501接收到第三信号,则触发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流程,则第一FSM 211从空闲态切换到打开态。
第一FSM 211保持在打开态(即S13)的条件是:第一FSM 211执行步骤S502以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即在打开态向门电路213输出使能信号,使得时钟源212产生的时钟能够通过门电路213输出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并且第一FSM 211判断是否已经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若处理器的时钟未全打开,则第一FSM 211保持在打开态。
第一FSM 211从打开态切换到空闲态(即S14)的条件是:判断是否已经打开所有处理器23的时钟,若全打开,则第一FSM 211从打开态切换到空闲态,并且第一FSM 211执行步骤S502的向缓存比较电路22发送第四信号。
第一FSM 211从空闲态切换到关闭态(即S15)的条件是:如果未接收到第三信号,而是通过步骤S301接收到第一信号,以及,通过步骤S302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则触发第一FSM 211执行步骤S303以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流程,第一FSM 211从空闲态切换到关闭态。
第一FSM 211保持在关闭态(即S16)的条件是:第一FSM 211在关闭态向门电路213输出禁用信号,使得时钟源212产生的时钟不能够通过门电路213输出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如果未接收到第三信号,并且未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则第一FSM 211保持在关闭态,等待关闭所有处理器23的时钟。
第一FSM 211从关闭态切换到空闲态(即S17)的条件是:判断是否已经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所有处理器的时钟,若全关闭,并且未接收到第三信号,则第一FSM 211从关闭态切换到空闲态。
第一FSM 211从关闭态切换到打开态(即S18)的条件是:如果通过步骤S501接收到第三信号,则第一FSM 211从关闭态切换到打开态。
如图6所示,缓存比较电路22包括:第二FSM 221、缓存器222和数字比较器223。
缓存器222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并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
数字比较器223用于确定缓存的报文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例如将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与第一报文门限和第二报文门限进行比较,将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与第一PDU门限和第二PDU门限进行比较,将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与第一时间门限和第二时间门限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输出给第二FSM 221。
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第二FSM 221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一信号。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第二FSM 221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三信号,并从时钟控制电路21接收第四信号,使得缓存器222能够根据第四信号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
下面对第二FSM 221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第二FSM 221运行在四个状态:休眠态、休息态、唤醒态和激活态,初始状态为激活态。各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条件如下:
从激活态切换到休息态(即S21)的条件是:在激活态下,缓存器222接收并缓 存报文,并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缓存的报文。如果缓存的所有报文都已经发送给至少一个处理器23进行处理,使得缓存器222缓存的报文完整发送完并且缓存为空,则第二FSM 221切换到休息态。
从休息态切换到激活态(即S22)的条件是:在可配置的休息时间内,如果缓存器222中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U门限,或者缓存器222中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报文门限,或者缓存器222中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门限,则第二FSM 221从休息态切换到激活态。
从休息态切换到休眠态(即S23)的条件是:如果缓存器222中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缓存器222中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并且缓存器222中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并且缓存器222中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则第二FSM 221从休息态切换到休眠态,并执行步骤S301以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一信号。
从休眠态切换到唤醒态(即S24)的条件是:如果缓存器222中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或者缓存器222中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或者缓存器222中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则第二FSM 221从休眠态切换到唤醒态,并执行步骤S501以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三信号。
从唤醒态切换到激活态(即S25)的条件是:在唤醒态下,第二FSM 221监听第四信号,如果接收到第四信号并且在唤醒态驻留的时间超过门限,则第二FSM 221从唤醒态切换到激活态,以执行步骤S50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PDU门限大于第一PDU门限,第二报文门限大于第一报文门限,第二时间门限大于第一时间门限,即相比于从休眠态切换到唤醒态,第二FSM 221从休息态切换到激活态更加容易。原因在于:
一方面,在第一门限(例如第一PDU门限)与第二门限(例如第二PDU门限)之间是磁滞区间,防止流量相对于一个门限上下波动从而引起缓存比较电路22频繁向时钟控制电路21发送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使得时钟控制电路21频繁关闭和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
另一方面,在休息态下,时钟控制电路21仍然为至少一个处理器23提供时钟,缓存比较电路22没有报文需要向至少一个处理器23发送。而在休眠态下,已经关闭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要恢复到唤醒态以重新打开至少一个处理器23的时钟则需要缓存一定数量的报文以便集中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达到降功耗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图3和图5对应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图3和图5对应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钟控制电路、缓存比较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缓存比较电路,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所述缓存比较电路的报文后,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
    所述时钟控制电路,用于为所述处理器提供时钟,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关闭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缓存的报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存比较电路,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时钟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并向所述缓存比较电路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缓存比较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多个,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关闭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有限状态机FSM、时钟源和门电路;所述第一FSM和所述时钟源分别耦合至所述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所述门电路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时钟输入端;
    所述时钟源用于产生所述时钟;
    所述第一FSM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向所述门电路输出禁用信号,以关闭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SM还用于根据来自所述缓存比较电路的第三信号向所述门电路输出使能信号,以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多个,所述第一FSM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向所述门电路输出所述禁用信号。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比较电路包括:第二FSM、缓存器和数字比较器;
    所述缓存器用于接收并缓存报文,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所述数字比较器用于确定缓存的报文是否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第二FSM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比较器还用于确定缓存的报文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所述第二FSM还用于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第二FSM还用于从所述时钟控制电路接收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缓存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10. 根据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
  11. 一种时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缓存比较电路接收并缓存报文,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一条件,则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
    至少一个处理器在本处理器处理完来自所述缓存比较电路的报文后,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
    时钟控制电路为所述处理器提供时钟,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关闭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缓存的报文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数量小于第一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小于第一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门限。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缓存的报文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缓存比较电路向所述时钟控制电路发送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用于指示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时钟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并向所述缓存比较电路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已经打开所述处理器的时钟;
    所述缓存比较电路根据所述第四信号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缓存的报文。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为多个,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关闭所述处理器的时钟,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以及来自所有处理器的第二信号之后,关闭所有处理器的时钟。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缓存的报文的PDU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PDU门限,缓存的完整报文的数量大 于或等于第二报文门限,最早缓存的完整报文的驻留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门限。
CN202080108208.9A 2020-12-28 2020-12-28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6783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40277 WO2022140946A1 (zh) 2020-12-28 2020-12-28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3571A true CN116783571A (zh) 2023-09-19

Family

ID=82258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8208.9A Pending CN116783571A (zh) 2020-12-28 2020-12-28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3571A (zh)
WO (1) WO20221409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362A (zh) * 2008-06-27 2008-12-10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支持异步传输的阵列处理系统及其时钟管理方法
CN101387896B (zh) * 2008-10-22 2010-06-23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Soc中实现片上主系统唤醒和睡眠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25160A (zh) * 2009-06-11 2010-12-22 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收发方法及其系统
US10211939B2 (en) * 2013-06-27 2019-02-19 Napatech A/S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int in time
CN105183131A (zh) * 2015-08-18 2015-12-23 江苏钜芯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的bt40芯片
CN106162845A (zh) * 2016-06-21 2016-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0946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6671B2 (en) Negotiating a transmit wake time
JP5047360B2 (ja) 電力管理用バッファリング技術
EP2479925B1 (en)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061866B2 (en) Metered packet flow fo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CN103748934A (zh) 用于确定传送频率以维持远程应用服务器连通性的系统和方法
US201003254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ed Power Management for a Network Device Supporting PCI-E and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WO2011036701A1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13424164A (zh) USB 2.0转接驱动器和eUSB2中继器中的功耗降低
JP5935484B2 (ja) 演算処理装置及び演算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6783571A (zh) 通信装置和时钟管理方法
EP2798881B1 (en) Shaping data packet traffic
WO2012127632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回路
US10891242B2 (en) Embedded USB2 (eUSB2) repeater operation
JPH09191321A (ja) 適応クレジット制御型転送方法
US821466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 queue management for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ing
JP5902402B2 (ja) データ出力調整装置、データ出力調整方法、rgmii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rgmii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路切替方法
CN113794585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275831B1 (ko) 배터리 세이빙 모드 시스템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WO2023136865A1 (en) Ethernet auto-negoti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an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functions
JP3581112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回路並びに通信機器
CN117714248A (zh) 一种频偏消除实现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5543896A (zh) 一种通信系统及相关产品
CN116800693A (zh) 一种队列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6805931A (zh) 电子装置及其流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