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1791A -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1791A
CN116781791A CN202210243368.5A CN202210243368A CN116781791A CN 116781791 A CN116781791 A CN 116781791A CN 202210243368 A CN202210243368 A CN 202210243368A CN 116781791 A CN116781791 A CN 116781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acket
target
data packe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33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伟
范强
娄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33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179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8556 priority patent/WO20231692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1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本申请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中,发送端将传感器在历史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并在收发双端建立相应的数据表,然后将传感器后续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得到偏差信息,并对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用于传输的压缩信息,最后将参考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压缩信息传输给接收端,从而实现对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压缩。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基于以太网协议进行通信的系统中,发送端需要先将数据封装成能够在以太网(Ethernet)上传输的Ethernet数据包,然后再通过以太网将Ethernet数据包传输至接收端。其中,发送端将数据封装成Ethernet数据包包括为数据添加Ethernet报头信息。然而,由于数据的大小相对于整个Ethernet数据包的整体大小较小,因此,需要对Ethernet报头信息进行压缩,以提高传输效率或减少时延。
目前,一种常用的Ethernet报头压缩方法是:当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新的Ethernet数据包时,还会发送与该新的Ethernet数据包的Ethernet报头信息(也称为目标上下文)对应的目标上下文标识符(context identifier,CID),然后当接收端接收到该新的Ethernet数据包以及目标CID时,会在接收端建立目标CID与目标上下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向发送端进行反馈接收成功的信息,当发送端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也在接收端建立目标CID与目标上下文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后,对于发送端后续接收到的Ethernet数据包,发送端会首先判断该Ethernet数据包中的Ethernet报头信息是否与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相同,若相同,则使用目标CID来代替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对于接收端,当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包括目标CID的数据包后,找出与目标CID对应的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从而恢复出Ethernet数据包。
然而,上述压缩方法压缩率低,不能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提出的工业以太网场景中的Ethernet数据包的时延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Ethernet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并保证Ethernet数据包传输时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确定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中包括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与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若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将所述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从所述第一数据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将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本申请中也称为base),然后将第一传感器后续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已有的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得到偏差信息,并对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用于传输的压缩信息,最后将参考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压缩信息传输给接收端,从而实现对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压缩。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基于静态的数据表对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的方法,相比于上行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方法,不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维护一个动态缓冲区,因此不会出现后续的以太网数据包的压缩依赖于前面成功解压的数据包的情况,因而在可靠性方面得到的提升。并且,由于现有的UDC在压缩时采用的是滑动窗口的方式,其导致压缩时的时延比较大,而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压缩时,直接将后续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与已有的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然后使用现有的编码方式进行压缩,因此,相比UDC,在减少时延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此外,相比于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对以太网数据包的整体做压缩,而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仅能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因此,相比于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本申请的提供的方法在减少时延也得到了提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K个偏差信息;将所述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相应地,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包括: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偏差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表中存储了第一传感器的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也可以称为K个参考数据包或者K个base)的情况下,将与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最小的base作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使用的base)。可以理解的是,使用对应偏差信息最小的base作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可以进一步提升压缩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发送端由于先将未经压缩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存储到了第一数据表中,因此能够实现使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当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表中没有可以用于压缩的参考数据包时,直接将生成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添加至第一数据表中,进一步地,对于基于第一传感器后续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可以实现使用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从而实现对后续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的压缩。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J小于M;当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该实现方式中,当发送端生成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后,即使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包含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没有达到为第一传感器设置的上限值M个),但如果发送端在计算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后,若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那么发送端也不使用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任意一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进行压缩,而仍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未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发送。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存储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是与已经存储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提升后续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在选择参考数据包时的灵活性,从而有助于提升压缩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当所述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所述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该实现方式中,当发送端生成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后,即使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包含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达到了为第一传感器设置的上限值M个),但如果发送端在计算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后,若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那么发送端也不使用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任意一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进行压缩,而仍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未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之后,在接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后,先删除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然后再在第一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该方式在对第一数据表中存储参考数据包时,有助于提升压缩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若发送端删除了之前存储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后,还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以向接收端指示删除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当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当发送端没有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时,就不会将基于第二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添加到第一数据表中。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可以保证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在建立数据表时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当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该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不经过压缩进行发送,并且还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以在数据表(发送端为第一数据表,接收端为第二数据表)中存储相同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从第二数据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对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接收端在获得了发送端发送的参考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压缩信息后,先对压缩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参考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然后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获取到参考数据包,最后基于参考数据包和偏差信息恢复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i小于M;在从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未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接收端,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中包括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与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K个偏差信息;将所述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偏差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J小于M;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接收端,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处理模块,用于从第二数据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i小于M;在从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未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信息处理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信息处理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予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表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性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IIOT数据包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收发双端数据表中创建参考数据包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性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设备101、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102、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103、以太网(Ethernet)104和控制器105。
其中,终端设备101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叙述,部署在上述设备中的芯片,或者芯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
接入网设备102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终端设备101通过无线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例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C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101和接入网设备102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101和接入网设备102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101和接入网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通信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核心网设备103主要用于提供终端设备连接、对终端设备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例如以太网)的接口。
以太网104主要负责为终端设备101和控制器105之间的通信提供传输网络。
控制器105是与终端设备101进行通信的设备,其能够对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根据分析或处理结果执行相应地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控制器的数量仅是一种示例。在实际过程中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控制器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数量。
还在此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方法可以使用编程方式实现,并形成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对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101通常情况下会包括多个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或者湿度传感器等。通常,终端设备101会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05,以使得控制器可以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根据分析或处理结果执行相应地功能。具体地,终端设备101在通过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会先将数据封装成能够在以太网上传输的Ethernet数据包,然后该Ethernet数据包依次经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后,通过以太网传输至控制器,最后控制器对该Ethernet数据包进行解封装,获得终端设备101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更具体地,终端设备将数据封装成能够在以太网上传输的Ethernet数据包包括为数据添加Ethernet报头信息。然而,由于数据的大小相对于整个Ethernet数据包的整体大小较小,因此,需要对Ethernet报头信息进行压缩,以提高传输效率或减少时延。
目前,一种常用的Ethernet报头压缩方法是:当发送端需要向接收端发送新的Ethernet数据包时,还会发送与该新的Ethernet数据包的Ethernet报头信息(也称为目标上下文)对应的目标上下文标识符(context identifier,CID),然后当接收端接收到该新的Ethernet数据包以及目标CID时,会在接收端建立目标CID与目标上下文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向发送端进行反馈接收成功的信息,当发送端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也在接收端建立目标CID与目标上下文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后,对于发送端后续接收到的Ethernet数据包,发送端会首先判断该Ethernet数据包中的Ethernet报头信息是否与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相同,若相同,则使用目标CID来代替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对于接收端,当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包括目标CID的数据包后,找出与目标CID对应的目标Ethernet报头信息,从而恢复出Ethernet数据包。
此外,目前还有另外一种常用的对Ethernet数据包压缩的方法-上行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方法。其中,UDC方法实际上是“LZ77”算法和霍夫曼(Huffman)编码的结合。UDC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在收发两端共同维护一个动态的缓冲区(buffer),然后利用buffer中存在的内容来压缩/解压缩整个Ethernet数据包。在此说明的是,有关UDC方法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然而,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things,IIOT)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IIOT可以定义为“机器,计算机和人员使用业务转型所取得的先进的数据分析成果来实现智能化的工业操作”。随着IIOT的快速发展,许多应用场景开始逐渐显现,例如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根据不同应用的网络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从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在IIOT场景下,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稍有延迟,就可能会使得工厂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对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101采集到的数据1、数据2…数据n应该以超低时延和高可靠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器105,以使得控制器105可以根据对数据1、数据2…数据n的分析和处理结果确定出需要执行的动作,但是若数据1、数据2…数据n的传输时延比较大,则有可能影响控制器的决策,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IIOT场景下,需要超低时延以及超高可靠的网络质量。
但是,上述Ethernet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在面对不同协议的帧结构时,可压缩的字段是固定的,无法压缩Ethernet报头定义之外的半静态/静态字段,造成传输帧的信息冗余量较大,并且,Ethernet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只能适用于标准“IEEE 802.3”以太帧,无法灵活适配与IIOT对应的工业以太协议;而对于UDC,发送端进行压缩时的算法的复杂度高,造成处理时延较大,并且,严格依赖收发buffer同步,在一旦空口出现丢包的情况下,将导致UDC重置,从而引起接收端数据包连续解压出错,可靠性低的问题。
也就是说,上述对Ethernet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和UDC方法,都不能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新提出的IIOT场景下的Ethernet数据包的超低时延和超高可靠性的要求。
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在本申请提出的信息处理方法中,将传感器在历史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的Ethernet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将该参考数据包称为base),并在收发双端建立相应的数据表,然后将传感器后续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得到偏差信息并对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技术进行编码以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以及将参考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和参考数据包的传感器的标识信息以及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传输给接收端;当接收端接收到参考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和参考数据包的传感器的标识信息以及偏差信息后,可以基于接收端本地的数据表确定出与参考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和参考数据包的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参考数据包,然后基于参考数据包和偏差信息恢复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下面,结合图2,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图2中以发送端和接收端作为该交互示意的执行主体为例来示意该方法,但本申请并不限制该交互示意的执行主体。例如,图2中的发送端也可以是支持该发送端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发送端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图2中的接收端也可以是支持该接收端实现该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接收端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还在此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将发送端称为压缩端、接收端称为解压端,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S201、S202、S203,S204、S205、S206、S207、S208和S209。其中,S201~S206中的发送第一信息部分由发送端执行,S206中的接收第一信息部分~S209由接收端执行。
S201,发送端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是指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在此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该数据的具体属性不做限制。例如,当第一传感器的类型是温度传感器时,第一数据可以是温度数据,当第一传感器的类型是湿度传感器时,第一数据可以是湿度数据、又或者当第一传感器的类型是气压传感器时,第一数据可以是气压数据等等,不构成本申请的限制。
在此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发送端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例如,当第一传感器为智能传感器时,该智能传感器作为发送端,而当第一传感器不为智能传感器时,则可以将智能传感器所在的终端设备作为发送端。
应理解,当发送端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第一数据之后,由于要将该第一数据通过以太网发送至接收端(例如服务器),因此需要将该第一数据封装成能够在以太网(Ethernet)上传输的Ethernet数据包,本实施例中,将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之后获得的Ethernet数据包称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示例性地,图3为发送端在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时的结构性示意图。如图3所示,首先将采集到的第一数据通过封装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报头生成IP数据包,然后再将IP数据包作为有效负载,再通过添加Ethernet报头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IP数据包中的有效负载中除了包括第一数据,还包括一些在进行IP封装之前的封装报头信息。有关更详细的如何将数据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包的实现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当将第一数据封装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之后,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会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一数据。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是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源地址。
S202,发送端确定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中包括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与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通常包括的比特位数是比较多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获得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之后,通过该预设映射关系,获得与第一标识信息获得对应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相比第一标识信息,使用的比特数更少。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可以先建立用于标识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预设映射关系,之后,当识别到了第一标识信息之后,可以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找出与第一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为MAC源地址,且该MAC源地址为00:14:00:82:3A:41,在预设的映射关系中,该第一传感器也可以用编号1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区分开来,即可以建立00:14:00:82:3A:41与编号1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端就可以确定出与第一传感器的00:14:00:82:3A:41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为1。
S203,若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发送端确定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是指由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换句话说,不论是第一数据,还是第二数据,都是由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更具体地,该第二数据可以认为是第一传感器在采集第一数据之前采集到的数据,即第二数据是历史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是指基于第二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也可以认为是发送端历史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表中包括了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性地,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表的结构性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两个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对于第二标识信息为1的传感器,与其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包包括包标识信息为1的以太网数据包和包标识信息为2的以太网数据包,而对于第二标识信息为2的传感器,其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包只包括包标识信息为1的以太网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确定了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后,就可以确定出第一数据表中是否存在与该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包。以图4为例,假设发送端通过S202确定出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为3,则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该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包。而若发送端通过S202确定出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为2,则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该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以太网数据包,即存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应理解,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可能对应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即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且该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其中,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应理解,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可能对应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一种选取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可实现方式包括:确定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K个偏差信息;将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应理解,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可能对应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另一种选取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可实现方式包括:从最近/最初添加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开始做差分,一旦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某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差分结果与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便选择该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本实施例中也称为参考数据包或者称为用于压缩的base)的情况下,还确定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包括的比特值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包括的比特值进行异或操作,获得目标偏差信息。示例性地,如表1所示。假设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内容为0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内容为010111111111101111111110111111110000000000011101,则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异或运算后,得到的目标偏差信息为:000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0000010。可以看出,该目标偏差信息中,比特值为1的位置表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在该位置上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表1
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0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
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010111111111101111111110111111110000000000011101
目标偏差信息 000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00000010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可能对应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再将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后,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即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偏差信息。
S204,发送端将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获得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已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储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目标偏差信息后,还对该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方法进行压缩,从而获得传输时使用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后的信息,更具体地,该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是对整个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后的信息。
示例性地,预设的编码算法可以是稀疏编码方法、游程编码压缩、稀疏矩阵压缩方法等。其中,有关各个编码算法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5,发送端从第一数据表中获取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确定出第一数据表中存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还获取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以图4为例,作为一个示例,假设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为2,则第一数据表中存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更进一步地,可以获取到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为1。
以图4为例,作为另一个示例,假设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为1,则第一数据表中存在的以太网数据包包括2个,那么在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数据表中的第二标识信息为1的两个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差分运算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即为偏差信息最小的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
S206,发送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相应地,接收端接收该第一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在确定出第一数据表中存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并确定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后,在向接收端发送信息时,就不再直接发送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而是发送压缩后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同时,为了让接收端能够通过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恢复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还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该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是经过压缩的信息,以及指示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以让接收端能够从接收端的第二数据表中直接确定出在通过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恢复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时使用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S207,接收端从第二数据表中获取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二数据表中包括第一数据表中包括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理解,可能存在多个发送端都对应同一个接收端的通信情况,因此,第二数据表中包括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多于第一数据表中包括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先对第一信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进行解析。若发现第二数据表中存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则获得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S208,接收端对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信息中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更具体地,由于第一信息中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是由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经过差分计算获得目标偏差信息,然后再对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的。因此,对于接收端,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先对第一信息中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的解码算法与预设的编码算法是对应的。即,在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对某个信息进行编码获得编码信息时,则需要与编码算法对应的解码算法解码出编码信息,从而获得编码信息。
S209,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当发送端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包括的比特值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包括的比特值进行异或操作来获得目标偏差信息,对于接收端,可以将目标偏差信息中包括的比特值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包括的比特值进行异或操作来获得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从而基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参考数据包)和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完整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将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也称为用于压缩的base),然后将第一传感器后续采集到的第一数据生成的第一Ethernet数据包与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得到偏差信息,并对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用于传输的压缩信息,最后将参考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压缩信息传输给接收端。相应地,对于接收端,在获得了发送端发送的参考数据包对应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及压缩信息后,先对压缩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参考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然后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获取到参考数据包,最后基于参考数据包和偏差信息恢复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基于静态的数据表对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的方法,相比于上行数据压缩(uplink data compression,UDC)方法,不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维护一个动态缓冲区,因此不会出现后续的以太网数据包的压缩依赖于前面成功解压的数据包的情况,因而在可靠性方面得到的提升。并且,由于现有的UDC在压缩时采用的是滑动窗口的方式,其导致压缩时的时延比较大,而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压缩时,直接将后续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与已有的参考数据包进行差分,然后使用现有的编码方式进行压缩,因此,相比UDC,在减少时延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此外,相比于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对以太网数据包的整体做压缩,而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仅能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因此,相比于对以太网报头进行压缩的方法,本申请的提供的方法在减少时延也得到了提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表中还可能不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下面,结合图5,说明在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S501、S502、S503和S504。
S501,发送端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当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就说明没有可以用于压缩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参考数据包,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会将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整体进行发送,同时,还会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是未经过压缩的信息,以及用于指示将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存储在第一数据表或者第二数据表中时使用的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和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
S502,当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五信息时,接收端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五信息后,若传输成功,则接收端可以成功接收到第五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五信息后,能够基于第五指示信息中指示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S503,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第三反馈信息,该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五信息。相应地,发送端接收该第三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端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了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还会向发送端发送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五信息的反馈信息(即第三反馈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三反馈信息可以是类似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传输中的确认(ACK)消息,不构成本申请的限制。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三反馈信息还可以是传感器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包标识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S504,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后,能够明确接收端已经成功接收到了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此时,发送端也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将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后续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的base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第五信息后,若传输不成功(例如出现丢包),即第五信息没有到达接收端,则说明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传输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也就不会在第二数据表中存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发送端也不会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三反馈信息,因此该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不能被用作后续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的base。
该方法中,在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将原始的以太网数据包(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整体发送给接收端,同时还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为未经过压缩的数据包、以及指示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以使得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后续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的base之一。
在此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将发送的第一信息或者第五信息称为IIOT数据包。为便于理解,图6示出了一种IIOT数据包的结构性示意图。如图6所示,IIOT数据包包括IIOT报头和IIOT有效负载。其中,IIOT有效负载中包括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IIOT报头包括三部分,分别是C,SID和N。其中,C用于指示IIOT数据包中的IIOT有效负载是否为压缩信息,SID用于指示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N用于指示第一数据表中已经存储的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或者即将存储的以太网数据包在第一数据表中的编号(或位置)。可以看出,图6中所示的IIOT报头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或者第五信息所起的作用相同。更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
C:可以用0和1来指示表示IIOT有效负载部分是否经过压缩。其中,0表示未经过压缩,1表示经过压缩。应理解,如果C为0,接收端在成功接收后,需要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并将未经压缩的Ethernet数据包添加到第二数据表中。
SID:可以用传感器对应的类别编号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每个传感器都会在数据表(若是发送端,即第一数据表,若是接收端,则第二数据表)中建立对应的base,且每个传感器可具有多个base。
N:为base在数据表中的标识信息,即传感器在数据表中的第N个基。应理解,如果C为0,接收端则将IIOT数据包中的IIOT有效负载作为SID指示的传感器的第N个base添加到数据表中;如果C为1,接收端则从数据表中取出SID指示的传感器的第N个基与目标偏差信息进行差分得到原始数据。
IIOT有效负载:如果C为0,IIOT有效负载为原始的Ethernet数据包;如果C为1,IIOT有效负载为目标编码偏差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规定了第一信息或者第五信息的具体格式。以使得接收端可以通过解析IIOT报头后识别出该IIOT数据包对应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IIOT有效负载部分是原始Ethernet数据包还是压缩后的目标编码偏差信息和包标识信息,以使得在发送端发送的是原始Ethernet数据包时,接收端能够确定出在第二数据表中添加的base的位置,又或者在发送端发送的是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时,接收端能够从第二数据表中确定出需要使用的base。
可以理解的是,当执行图2所述的方法时,首先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协作,分别在本地建立一个数据表,用于存储辅助压缩各个传感器采集数据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本实施例中,将在发送端建立的数据表称为第一数据表,将在接收端建立的数据表称为第二数据表。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S203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端生成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以及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相应地,接收端接收第二信息,并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向发送端反馈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二信息;当发送端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第一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理解,若要使用第一数据表中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也称为参考数据包或用于压缩的base)对第一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则需要先在第一数据表前存储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在生成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后,在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不对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直接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整体进行发送。并且,为了能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统一建立数据表,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还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是未经过压缩的数据包,以及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存储到数据表格(若是发送端,则是存储到第一数据表格,若是接收端,则是存储到第二数据表格)时,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包的标识信息。
应理解,当发送端在向接收端发送第二信息时,对于接收端,存在两种接收情况,一种是接收端接收到该第二信息,一种是没有接收到该第二信息。
对于第一种接收情况,即接收端接收到该第二信息时,接收端会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发送第一反馈信息,该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二信息。进一步地,当发送端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息时,会在第一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就被同时存储到了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并且,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还存储了关于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包标识信息。
而对于第二种接收情况,即接收端未接收到该第二信息时,即第二信息没有到达接收端(例如在第二信息出现丢包时,就不会到达接收端),则说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传输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端也就不会在第二数据表中存储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和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发送端也不会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端没有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时,发送端会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其中,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对于接收端,若接收到了第三信息,则在第二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然后发送第二反馈信息,该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第三信息。最后,当发送端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在第一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这样,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第二以太网数据包)就被同时存储到了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并且,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还存储了关于该第二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包标识信息。
在此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发送第二信息的具体场景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不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发送第二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该实现方式中,可以认为是在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新增或者创建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为便于理解,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在收发双端数据表中创建参考数据包的结构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假设每个传感器最多可以有M个参考数据包,其中M大于等于1,一共有K个传感器,因此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是一个K+1行M+1列的表格。假设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的第一列表示对应传感器的序号,每个序号代表1类传感器,例如温度、湿度等。则某个传感器在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创建参考数据包的过程如下:
1.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初始化;
2.感器开始采集数据,若当前时刻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在第一数据表中找不到对应的参考数据包,将当前时刻数据所生成的Ethernet数据包作为IIOT数据包的负载部分,并添加相应的IIOT报头生成完整的IIOT数据包(如图7中的S701所示)。
3.将该IIOT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侧(如图7中的S702所示)。
4.a)当接收端成功接收到该IIOT数据包时,将IIOT数据包负载部分中的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添加到第二数据表中(如图7中的S703),并向发送端发送成功接收的反馈消息(如图7中的S704所示)。发送端收到反馈消息后,也将该Ethernet数据包添加至第一数据表中(如图7中的S705所示)。
b)而当接收端未能接收到该IIOT数据包或者解压缩时出现错误,该数据包失效而被丢弃。此时,发送端未收到反馈消息,因此不会将Ethernet数据包添加至第一数据表。发送端继续将后续时刻该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所生成的Ethernet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传输至接收端侧,重复该行为直至收到接收端侧发送的反馈消息,并将成功传输的Ethernet数据包添加至第一数据表中。
而对于之后的该传感器采集数据所生成的Ethernet数据包,可以执行图7中的S706、S707和S708。即:从第一数据表中选择适合该传感器下一时刻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的参考数据包,生成压缩信息(如图7中的S706);向接收端发送该压缩信息(如图7中的S707),然后接收端在接收到该压缩信息后,根据第二数据表中的对应关系,恢复出压缩信息对应的原始数据(如图中的S708所示)。
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J小于M;当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数据表存在参考数据包并且存在的参考数据包的个数还没有达到预设的参考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M的情况下,先将所生成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数据表中存在的每一个参考数据包计算偏差信息。然后在计算的所有偏差信息中,若任意一个偏差信息中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一个设定的门限a)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例如,当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传感器目前已有的参考数据包不足以提供既定的压缩效率。因此将该传感器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参考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并分别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添加至第一数据表和第二数据表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使用该实现方式的原则来发送第一目标参考数据包时,由于发送端将生成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第一数据白表中的所有的参考数据包进行了差分,因此发送端在对后续生成的以太网数据包进行压缩时,可以确保使用的参考数据包是压缩率最好的。
示例性地,在又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
当所述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所述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该实现方式中,当发送端生成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后,即使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包含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达到了为第一传感器设置的上限值M个),但如果发送端在计算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后,若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例如,当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那么发送端也不使用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任意一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进行压缩,而仍将该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作为未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之后,在接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后,先删除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然后再在第一数据表中建立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该方式在对第一数据表中存储参考数据包时,有助于提升压缩效果。
可选地,当发送端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发送端还可以向接收端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实现方式中,发送端在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情况下,若发送端删除了之前存储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后,还向接收端发送指示信息,以向接收端指示删除的对应关系。
在此说明的是,只要是使用将整体以太网数据包作为压缩时使用的base,都应归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
示例性地,有可能存在一个发送端只能向一个接收端发送数据,该一个接收端只能接收该一个发送端发送数据(即可以认为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已经预先设置好),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存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已经预先设置好用于压缩的base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成:第一数据表包括以太网数据包。进一步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S202、S205;而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信息可以仅指示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相应地,对于接收端,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成:第一数据表包括以太网数据包。进一步地,接收端在接收到仅指示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时,可以直接基于预先设置好的base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而不需要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207。
示例性地,有可能存在一个接收端可以接收多个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且对于每个发送端只设置一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成: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与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S205的步骤。相应地,该步骤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相应地,对于接收端,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成: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与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地,接收端在接收到指示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和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时,可以先基于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获取用于压缩的base,从而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上述主要从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各个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收发模块801和处理模块802。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装置800应用于发送端。
其中,处理模块802,用于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中包括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与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将所述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收发模块801,用于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K个偏差信息;将所述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偏差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801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J小于M;所述收发模块801具体用于:当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所述收发模块801具体用于:当所述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地,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800应用于接收端。
其中,收发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处理模块802,用于从第二数据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对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802具体用于: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i小于M;在从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未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收发模块801还用于: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图9所示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900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以及总线904。其中,存储器901、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通过总线904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
存储器9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901可以存储程序,当存储器901中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902执行时,处理器902用于执行图2至图5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处理器902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图2至图5所示的方法。
处理器902还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图2至图5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上述处理器90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1,处理器902读取存储器9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装置包括的单元所需执行的功能,例如,可以执行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功能。
通信接口903可以使用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装置9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总线904可以包括在装置900各个部件(例如,存储器901、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装置900可以是电子设备,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的芯片。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
确定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具有预设映射关系的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预设映射关系中包括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与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若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
将所述目标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获得目标编码偏差信息;
从所述第一数据表中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K个偏差信息;
将所述K个偏差信息中的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相应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最小偏差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偏差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目标偏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J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J个偏差信息,J小于M;
当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一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二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时,获取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分别与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对应的M个偏差信息;
当所述M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目标值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满足预设的条件时,发送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目标值包括0或1,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目标值为0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0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当所述目标值为1时,所述J个偏差信息中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包括的比特值是1的个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偏差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的比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相应地,所述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在从第一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M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中对应的比值最大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时,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
当接收到第二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数据表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当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后,在所述第一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1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目标编码偏差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为压缩信息,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从第二数据表中获取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表包括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以太网数据包、所述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数据;
对所述目标编码偏差信息使用预设的解码算法进行解码,获得目标偏差信息,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指示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之间的偏差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或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目标偏差信息,恢复出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中的一个,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与K个包标识信息一一对应,所述K个目标以太网数据包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所述K小于或等于M,所述M为预设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个数的上限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二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和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i小于M;
在从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删除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i个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中包括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携带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三数据;
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目标以太网数据包的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三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中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未经过压缩,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
在所述第二数据表中建立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所述第一以太网数据包的包标识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指示接收端成功接收到所述第五信息。
1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1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2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243368.5A 2022-03-11 2022-03-11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781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368.5A CN116781791A (zh) 2022-03-11 2022-03-11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078556 WO2023169243A1 (zh) 2022-03-11 2023-02-27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3368.5A CN116781791A (zh) 2022-03-11 2022-03-11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1791A true CN116781791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3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3368.5A Pending CN116781791A (zh) 2022-03-11 2022-03-11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1791A (zh)
WO (1) WO20231692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363B (zh) * 2018-09-28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以太网数据的通信方法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38560A1 (en) * 2018-10-17 2022-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header to support highly reliable low-latency terminal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097624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文件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9243A1 (zh)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59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8718098B2 (en) Method for compressing and decompressing time stamp and equipment thereof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KR102056826B1 (ko) 블록 확인응답 압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들
CN105991625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33403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TWI602465B (zh) An air interface protocol stack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JP7327831B2 (ja) 通信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WO2012155614A1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078916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0169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ethernet head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mpressing ethernet header
EP409959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2515628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KR20160044853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mtc 단말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2249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139317B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解压缩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CN116781791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351028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83737B2 (en) RRC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43662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3547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18907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694719A (zh) 一种切换场景的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23246433A1 (zh) 编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318524A (zh) 一种数据编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