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977A -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977A
CN116774977A CN202310651049.2A CN202310651049A CN116774977A CN 116774977 A CN116774977 A CN 116774977A CN 202310651049 A CN202310651049 A CN 202310651049A CN 116774977 A CN116774977 A CN 116774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al mine
component
internet
developmen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10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耀宜
韩燕南
高文
丁磊
陈晓晶
汤利平
杨耀
朱沙沙
荆诚
韩安
冯汗辛
蔺江涛
陈醒
周朴凡
张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10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74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74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构建低代码组件工件箱;构建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构建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业务场景复杂度较高的情景,通过可视化建模技术来定义数据之间关系、业务处理逻辑和构建HMI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快速开发交付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数据融合。

Description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明确提出要促进安全监控多元数据融合和信息开放共享,同时,随着智能矿山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实施,煤炭企业积累了海量数据资产,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字化应用需求,而且这种需求呈现指数式增长,给传统的煤炭行业应用系统开发模式带来挑战。
现阶段煤炭行业的安全监测监控类系统、移动目标监控类系统、生产MES管理类系统等系统软件大多为系统厂家自主研发,在软件性能和使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煤矿用户的定制化开发需求响应及时性不够,且在系统和数据开放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生产过程控制类系统软件大多为工业组态软件,虽然具备低代码开发能力,但主要用于现场设备不频繁变更的情况,譬如选煤厂控制系统、排水控制系统、风机控制系统等,难以适用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类系统中传感设备频繁更换的情况,也难以适用于移动目标监控应用和煤矿生产MES类系统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煤矿应用系统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能够适用于业务场景复杂度较高的情景,通过可视化建模技术来定义数据之间关系、业务处理逻辑和构建HMI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快速开发交付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数据融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低代码组件工件箱;
构建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
构建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
进一步的,所述低代码组件工具箱至少包括: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数据分类存储组件、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以及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至少包括:核心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数据编码与主数据规范、工作流引擎、门户与用户权限、数据存取、业务类型数据处理、内部数据交互规范、以及数据服务与发布机制。
进一步的,所述架构包括开发模块与运行模块,所述开发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发布层、以及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其中,所述运行模块与所述开发模块相对应,所述运行模块具备与开发模块对应的数据处理机制。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层用于与煤矿现场作业设备进行通信,采集各类人-机-环的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处理层,并且,所述数据采集层能够发送控制指令给煤矿现场控制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层用于按照环境工况、移动目标、不同业务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并形成对应的带有参数输入输出的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用于通过查询订阅所述数据发布层提供的数据虚拟总线上注册的主题数据接口,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利用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形成不同管理岗位人员的应用App。
进一步的,所述开发模块的开发环境与运行模块的运行环境利用微服务组件实现协同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流组件用于将来自不同业务场景或系统的数据串接起来,实现整体监管。
进一步的,所述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能够根据岗位管理业务需求配置人员的操作权限,并根据岗位角色自动推送日常监管业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业务场景复杂度较高的情景,通过可视化建模技术来定义数据之间关系、业务处理逻辑和构建HMI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快速开发交付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数据融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一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另一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S1、构建低代码组件工件箱;S2、构建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S3、构建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需要说明的是,低代码组件工具箱是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基础,低代码组件工具箱包含的组件工具可以满足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基本功能,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是技术支撑,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可以使得开发平台得以运行。
例如,低代码组件工具箱至少包括: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数据分类存储组件、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以及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低代码组件工具箱可以保证各个业务环节的应用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处理规则等可以通过快速建立模板、拖拽组件、参数配置的方式实现设置。低代码组件工具箱的组件工具封装了煤矿各类业务所具有的共同功能、可共享和复用的资源,这些组件工具可以被不同的项目进行重复使用。当工具箱包含的组件工具无法满足需特殊需求时,可以对低代码组件工具箱进行迭代开发。
下面对每个组件工具进行说明。
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煤矿作业现场设备的通信协议大部分属于私有化,开放性差。因此,本发明的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设计为多种类型供开发者选择。例如,通过行业监管层面或煤矿用户让设备厂家将通信协议封装成加密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把数据输出格式进行统一,同时把某些设备的协议开发成开放性强的ModbusTCP、OPC DA/UA协议组件。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丰富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库,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现场设备数据的采集便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驱动逐步实现低代码,对于单个煤炭公司来说更容易实现。
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煤矿监控类数据除了控制设备数据外,还有人员、车辆、机器人等移动目标监控数据,还有安全监控系统的一些特殊数据,如异地断电。而这些数据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为了使得一套开发平台能够适用于煤矿各类监控数据,本发明将不同类型数据的业务逻辑进行分类、抽取处理形成对应的规范的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在开发时,只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业务选择不同的业务逻辑处理组件即可,这样对于监控类数据处理也可以逐步实现低代码。
数据分类存储组件:根据不同类型数据对实时性要求的不同,形成系列的数据分类存储组件,纳入组件工具箱。由于后期会有不同类型业务数据接受管理,还会涉及办公管理业务数据,因此,本发明的数据分类存储组件需要支持分布式、结构化/非结构化、时序数据的存储。例如,可选用开源数据库,并采用多线程技术提高数据分类存储效率,为避免因异常断电造成数据丢失,需要对数据进行持久化处理。
工作流组件:对于煤矿监管来说,需要用到工作流的场景很多,例如,辅助运输管控就需要把车辆位置监控、红绿灯控制、队组领料申请、物资出库、派车、物资运输、现场卸料等多个环节统一监管起来,而这些数据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或系统,这就需要通过工作流把这些业务串接起来实现辅助运输的整体监管。首先,可以通过流程设计器定义流程各环节,由流程引擎根据流程文件驱动流程的运行,当流程需要业务数据时,通过webapi方式从业务环节中获取,在驱动运行的同时,流程引擎会将中间结果持久化至数据库中,用户操作界面可以由表单设计器设计表单来完成。
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通过对组织机构、岗位、角色、用户的功能权限进行配置,可以实现对煤矿监控业务之间的协同作业、数据共享、资源复用的管控。整体基于岗位管理业务需求,将应用资源、用户岗位、菜单/操作/数据权限合理配置,形成以岗位业务需求为核心的权限管理组件,根据岗位角色权限实现日常监管业务的自动推送和操作,形成“事找人”的协同作业。
矢量图图形和二/三维GIS组件:针对煤矿智能化监控来说,图形是最直观的HMI应用,可直接模拟显示煤矿作业现场的各类环境参数、移动目标位置、控制设备工况、物资运输等信息。针对控制业务场景来说,主要以矢量化图形显示为主;针对有位置服务要求的业务场景来说,以二/三维GIS显示为主。针对煤矿作业现场实际监管需求,需要将人、机、环、管的监控业务、对象与图形进行绑定,形成可根据业务需求配置的组件,并通过拖拽、参数配置的方式实现图形与作业现场信息的实时交互,减少针对不同业务需求的二次图形开发工作量。
智能报表和曲线组件:报表是对数据进行分类显示的最好工具,可根据不同岗位角色需求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展示。本发明将报表做成具有微服务能力的可通过拖拽方式实现报表的样式定制、嵌套、条件分页、分栏等多种类型报表展示样式的组件,同时,智能报表可以访问基于数据虚拟总线的分布式数据源。定制报表时,可通过选择分布式数据源、选择报表模板、绑定单元格数据、业务逻辑定义、运行展示等过程直接实现。曲线组件主要配合报表组件,可以支持丰富的可视化图表,例如柱形图、折线图、雷达图等多种图表样式;可以根据选定的单元格数据元和图表样式自动生成所需图表,并且可适应PC端和移动端。
低代码组件工具箱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例如,双机热备、数据库与文件同步、消息中间件、班次管理等组件。这些组件的功能是煤矿监控类系统响应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双机热备组件要能够对外提供主机、热备机的状态信号,且能够根据故障情况自动切换。数据库与文件同步组件实时同步主机和热备机的各类内存和数据库数据,确保数据一致。消息中间件能够根据业务逻辑处理结果主动将业务消息推送给需要的业务或岗位角色。班次管理组件是为煤矿所有业务系统都存在的班次管理需要而设定的可重复使用的规范化工具,避免不同业务系统的不一致设置。除了提供可共用和复用的组件外,煤矿低代码物联网开发平台还可以配置内嵌脚本编译器来处理更加复杂的业务逻辑,满足灵活的功能扩展要求。
例如,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至少包括:核心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数据编码与主数据规范、工作流引擎、门户与用户权限、数据存取、业务类型数据处理、内部数据交互规范、以及数据服务与发布机制。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使得煤矿各类监管业务所涉及的数据能够在统一的技术体系下产生关联。
例如,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包括:开发模块与运行模块,开发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发布层、以及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其中,运行模块与开发模块相对应,运行模块具备与开发模块对应的数据处理机制。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整体包括五个层级,再每个层级的运行环境与低代码的开发环境对应。
下面对对各层级进行说明。
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用于与煤矿现场作业设备进行通信,采集各类人-机-环的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处理层,并且,数据采集层能够发送控制指令给煤矿现场控制设备。由于作业现场设备是由不同生产厂家提供的,通信协议种类多,可由相关设备厂家按照数据采集层制定的协议输出格式对自己的通信协议进行加密封装,形成协议驱动组件放入组件工具箱。这个层级还将一些标准、开放的协议如OPC UA、EtherNet/IP、Modbus TCP等也放入了组件工具箱。在项目开发时,开发平台先从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库选择配置合适的协议驱动,当有多个业务应用时,可以为每个业务应用适配对应的协议驱动,当有新设备时,可以开发新的协议驱动组件并放入组件工具箱内。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双机热备,对应的运行环境通过多线程技术协同加载管理所选协议驱动,将每个业务应用驱动输出的规范数据转换成通用数据结构分类存放到对应的公共基础内存数据缓冲区,并对基础数据进行编码标识,再通过规范化接口对外提供微服务。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用于按照环境工况、移动目标、不同业务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并形成对应的带有参数输入输出的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在项目开发时,先根据拟采集的数据类型及对应业务序号,从开发平台的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中选择配置合适的数据处理组件,当有多个业务应用时,可以为每个业务应用适配对应的数据处理服务、配置协同联动关系、设置报警/故障处理规则、组织消息、设置数据同步规则等;对应的运行环境通过多线程技术协同加载管理所有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服务,通过规范化接口对公共基础内存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具有数据标签的业务应用数据并分类存放到数据服务区,该数据服务区包含煤矿各类监控业务所需的故障/报警数据区、控制命令数据区、移动目标位置数据区、模拟量数据区、开关量数据区、累计量数据区等,并通过规范化接口对外提供微服务。
数据存储层:项目开发时,根据不同业务应用需要选择适配的带有参数输入的数据存储服务组件,对数据存取规则和数据库同步规则进行配置,并对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的数据存取任务进行调度设置,对应的运行环境则是通过多线程技术执行相应的数据存取服务。
数据发布层:数据发布层主要通过数据发布管理服务为前端融合应用提供数据源,该层以服务引擎的形式构建矿山数据虚拟总线,作为数据服务提供者,数据发布层需要将数量大且种类多的数据进行分类,按照主题从相应数据库和内存数据服务区中进行抽取、合并,形成分类数据集和专题数据服务接口。项目开发时,可以通过添加数据发布服务的数据分类接口,并在数据虚拟总线上注册数据分类接口,从而提供开放的数据发布服务供前端应用层通过订阅方式来获取所需数据,运行环境直接通过服务形式向数据虚拟总线提供专题数据服务接口,使得应用层可通过获取数据虚拟总线上的数据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和岗位的工业App。
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用于通过查询订阅数据发布层提供的数据虚拟总线上注册的主题数据接口,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利用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形成不同管理岗位人员的应用App。该层涉及到整体矿山物联网数据的融合应用展示和矿山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流、表单设计,还涉及到生态圈不同专业大数据分析厂家的专题分析应用开发,如何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利用已有平台和数据快速开发出自己的业务应用对低代码开放平台提出更高要求。本发明通过预制模板、服务定制、流程定制、属性交互设置等方式,面向不同开发用户,提供图形化开发界面,利用拖拽已经封装好的组件和模型驱动完成应用功能设计,包括对象在线建模和组态、矢量控制图形组态、二/三维GIS图形组态、智能报表组态、大屏幕看板多元信息组态、工作流与表单设计、参数设置等,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功能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脚本编译器来处理,同时,利用权限管理组件为相应的业务功能和数据设置对应的岗位角色权限。运行环境可以通过解析引擎将开发环境生成的图形、数据集、变量、表单、报表等进行解析,生成运行所需的功能页面。
需要说明的是,开发模块的开发环境与运行模块的运行环境利用微服务组件实现协同运行。针对煤矿低代码工业物联网平台来说,项目开发时,利用组件工具箱中的微服务组件来实时在线创建项目,为不同开发者提供简单、可视化的配置开发工具,并将开发形成的结果进行打包发布。解析引擎贯穿于运行环境的各个层级,每个层级通过解析引擎将该层级开发环境形成的配置结果进行解析,加载运行所需的系列微服务组件和数据虚拟总线,形成一个协同运行的整体,最终结果依托于微服务在各类终端进行展示呈现和命令交互。
煤矿工业物联网是利用感知技术和智能装置对生产现场的环境工况和移动目标进行感知识别,通过传输网络和信息交互标准建立人与工业现场各类元素间的全面互联,利用煤矿工业物联网能够实现对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工况的实时感知、精准控制和科学分析,促进煤炭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
对于智能矿山生产过程与管理来说,更侧重于现场监管,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现场环境与工况的数字化,同时能够根据生产现场实际实现远程自动控制。目前,煤矿各类自动化监控系统在生产现场均布置了大量的感知设备和相应的控制装置,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通过现场总线接入煤矿主干工业以太网络,进而实现与各自的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数据交互。但是,现有的各类自动化监控系统都有自己的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各类软件平台之间没有互相关联,数据相对孤立,数据之间难以实现交互与共享,自身开放性不足,对于智能矿山建设形成制约。数据之间也没有产生关联关系,同时也存在平台开放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煤炭行业业务定制化开发需求。
通过构建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一方面,可以利用统一标准实现煤矿生产、管理各环节的数据整合,并对煤矿生产现场各类物联网传感器、执行控制装置、身份标识卡等进行统一管控;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了数据统一管理,还可以建立生态服务体系,便于更多专业分析厂家或人员充分利用数据来进行分析应用。
本发明采用“模型驱动”模式设计开发平台,此种模式融合了BPM(表单+流程驱动)、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后端模式和ADP(应用开发平台)前端模式,可以通过微服务接口与后台数据进行直接交互,适用于业务场景复杂度较高的情景,通过可视化建模技术来定义数据之间关系、业务处理逻辑和构建HMI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快速开发交付应用程序,可以方便、灵活地实现数据融合。
模型驱动模式可以将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从源代码的编写和维护中解耦出来,转而使用可视化的建模工具来描述应用程序的各个方面。这种模式有以下优点:(1)提高开发效率:模型驱动开发可以大大简化开发过程,由于不需要编写大量的源代码,因此可以快速构建并部署应用程序。(2)提高软件质量:在模型驱动开发中,由于开发人员使用了标准化的模型描述语言,因此可以避免许多常见的错误。此外,模型可以作为软件质量管理的基础,通过自动化测试、验证和演化,确保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3)增强可维护性:模型驱动开发将软件设计和实现分离,使得修改软件变得更加容易。当软件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改,然后重新生成新的代码即可。(4)提高可重用性:模型驱动开发可以将通用组件设计为独立的模型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重复使用,从而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另外,本发明融合的BPM(表单+流程驱动)、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后端模式和ADP(应用开发平台)前端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BPM通过图形化建模工具定义和管理组织内的业务流程,可以清晰地展示业务流程,帮助开发人员梳理业务流程,加快流程落地进程。(2)APAAS提供了一系列云服务,包括数据库、身份验证、安全性、部署等服务,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服务快速构建应用程序,无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大大简化了开发过程。(3)ADP是面向敏捷开发的开发平台,提供了各种工具和框架,帮助开发人员更快地构建应用程序。它允许开发人员在迭代中快速获取反馈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数据交互与共享:煤矿拥有各类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平台间没有相互关联,形成数据孤岛,本发明通过在低代码开发平台中建立通信规约,打通数据交互通道,实现数据共享。
(2)全流程覆盖:现有煤矿类低代码开发平台侧重于表单/工作流设计,此方案仅适用于简单的应用场景。本发明采用前述的三种设计模式,拥有低代码组件工具箱、开发平台技术体系和数据处理机制,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发布、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实现应用场景全流程覆盖。
(3)平台优势:本发明采用“模型驱动”设计,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提高软件质量、增强可维护性、提高可重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低代码组件工件箱;
构建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
构建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架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代码组件工具箱至少包括:数据通信协议驱动组件、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数据分类存储组件、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以及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代码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技术体系至少包括:核心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数据编码与主数据规范、工作流引擎、门户与用户权限、数据存取、业务类型数据处理、内部数据交互规范、以及数据服务与发布机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包括开发模块与运行模块,所述开发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发布层、以及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其中,所述运行模块与所述开发模块相对应,所述运行模块具备与开发模块对应的数据处理机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层用于与煤矿现场作业设备进行通信,采集各类人-机-环的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处理层,并且,所述数据采集层能够发送控制指令给煤矿现场控制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层用于按照环境工况、移动目标、不同业务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并形成对应的带有参数输入输出的数据分类业务逻辑处理组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代码HMI组态与应用层用于通过查询订阅所述数据发布层提供的数据虚拟总线上注册的主题数据接口,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并利用工作流组件、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矢量图图形与二/三维GIS组件、智能报表与曲线组件形成不同管理岗位人员的应用App。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发模块的开发环境与运行模块的运行环境利用微服务组件实现协同运行。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流组件用于将来自不同业务场景或系统的数据串接起来,实现整体监管。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权限与组织机构管理组件能够根据岗位管理业务需求配置人员的操作权限,并根据岗位角色自动推送日常监管业务。
CN202310651049.2A 2023-06-02 2023-06-02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6774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049.2A CN116774977A (zh) 2023-06-02 2023-06-02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1049.2A CN116774977A (zh) 2023-06-02 2023-06-02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977A true CN116774977A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049.2A Pending CN116774977A (zh) 2023-06-02 2023-06-02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749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0982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山西燕山鑫源防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人员管理及环境参数移动监测系统
CN117648294A (zh) * 2024-01-26 2024-03-0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0982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山西燕山鑫源防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人员管理及环境参数移动监测系统
CN117648294A (zh) * 2024-01-26 2024-03-0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0064B (zh) 一种数控系统界面组态开发方法
CN113033001B (zh) 一种面向数字孪生应用的三维数字工厂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6774977A (zh) 基于低代码的煤矿工业物联网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Karnouskos et al. Towards an architecture for service-oriented 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EP336723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rbitrary software logic modeling
US7881812B2 (en) Editing and configuring device
Teslyuk et al. Architecture and models for system-level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enterprise
CN101135891A (zh) 图形编程语言对象编辑及报告工具
CN105308593A (zh) 技术设施描述性数据交换方法
Grevenitis et al. A hybrid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data storage and exploitation
CN111736821A (zh) 可视化建模分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16845A (zh) 一种面向工艺的复杂产品总装数据信息传递方法
Wagner et 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for decentralized factory automation systems
CN102253974B (zh) 一种地理模型网络服务的动态组合方法
Pisching et al. PFS/PN technique to model Industry 4.0 systems based on RAMI 4.0
Kosanke CIMOSA—A European Development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art 1: An Overview
De Carolis et 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in manufacturing: future trend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Lyu et al. O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OPC UA connections in IEC 61499 automation systems
Cha et al. Analysis of metamodels for model‐based production auto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Bergert et al. Automated PLC software generation based on standardized digital process information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universal control platfor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Chen et al. Enabling Digitalization in Forestry 4.0 Using ForestML 4.0-based Digital Twins
CN111291444A (zh) 飞机装配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aignebet et al. A contribution to Commissioning as enabler of nuclear infrastructure delivery: Tests and trials program elaboration and management
Rocha et al. Cloud-Based Architecture for Production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European Micro-Factory Contex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