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4454A -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4454A
CN116764454A CN202310710304.6A CN202310710304A CN116764454A CN 116764454 A CN116764454 A CN 116764454A CN 202310710304 A CN202310710304 A CN 202310710304A CN 116764454 A CN116764454 A CN 116764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filter
filtering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03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劲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03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4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4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薄膜制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质量比为2.5‑3.5:1称取三聚氰胺和尿素,经研磨处理,制得混合料;混合料在540‑580℃条件下煅烧3‑5h,冷却制得成品;一种口罩,包含外层、过滤层和内层;外层是由无纺布经疏水透光液处理制得;过滤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过滤膜制得;内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吸附料制得,过滤膜在外层和过滤层的无纺布之间,吸附料在过滤层和内层无纺布之间;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和杀菌效果,从而使口罩透气效果较好的同时佩戴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薄膜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防疫用品,口罩具有阻隔有害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一般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制成。
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成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首选用品。
现有的口罩一般为多孔过滤,而多孔过滤容易导致活体细菌附着在口罩表面,不仅影响佩戴安全,而且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容易使活体细菌被人体吸入,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感染病毒的概率增加,对自身健康影响加重;若口罩的过滤层设置多层,虽然能够提高活体细菌的阻隔率,但是影响口罩的透气效果,容易导致呼吸不畅,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肺功能较差的人群来说,呼吸不畅容易使机体缺氧休克。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口罩用过滤膜,使其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和杀菌效果,从而使口罩透气效果较好的同时佩戴更加安全,以保证佩戴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制备一种口罩用过滤膜,使其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气效果和杀菌效果,从而使口罩透气效果较好的同时佩戴更加安全,以保证佩戴者的健康,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按质量比为2.5-3.5:1称取三聚氰胺和尿素,经研磨处理,制得混合料;
S2、混合料在540-580℃条件下煅烧3-5h,煅烧过程中氮气为保护气,然后冷却,制得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聚氰胺和尿素经过反应生成石墨相氮化碳薄膜,当薄膜应用在口罩上时,石墨相氮化碳膜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并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并且石墨相氮化碳与水、氧气发生反应形成自由基或自由基离子,自由基可以进一步与3O2反应形成活性氧,如超氧化物、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该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菌的细胞膜上,不饱和磷脂分子可被活性氧氧化为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细菌细胞膜被破坏,增加离子通透性,干扰正常细胞代谢,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同时,由于石墨相氮化碳相容的电子自旋多样性,可以直接将能量转移到3O2上,并形成单线态氧(1O2);具有高反应活性的1O2可以对不饱和脂质、多肽、酶、遗传物质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活性氧可以直接攻击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双键或酰胺基团,产生新的活性基团,刺激链式分解反应,从而使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过滤膜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杀菌效果。
石墨相氮化碳膜具有轻质、透气的优点,利用其较好的透气效果和杀菌效果,从而使口罩透气效果较好的同时佩戴更加安全,以保证佩戴者的健康。
优选的,所述研磨处理后三聚氰胺和尿素的粒径为800-200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研磨的粒径,使得三聚氰胺和尿素均匀混合并且保证其快速反应,从而促进过滤膜的形成,提高光催化杀菌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包含口罩面料和两个耳挂,口罩面料包括外层、过滤层和内层;外层是由无纺布经疏水透光液处理制得;过滤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过滤膜制得;内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吸附料制得,过滤膜在外层和过滤层的无纺布之间,吸附料在过滤层和内层无纺布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经过疏水透光液处理后,使得外层具有较好的透光率,便于光线透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过滤膜设置在外层和过滤层的无纺布之间,利用内层无纺布的水分渗透作用配合外层的透光效果,便于水分和氧气在过滤层上的过滤膜发生反应,杀灭外层和过滤层之间存在的细菌;而内层的吸附料能够进一步吸附穿透过滤层的活体细菌菌体,同时也能够吸附细菌尸体,尽量避免活体细菌和细菌尸体透过内层无纺布而被人吸入肺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疏水透光液由质量比为1:0.1-0.2:0.05-0.15:0.05-0.15的羟基硅油、催化剂、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基硅油、催化剂、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相配合,以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作为支撑骨架,配合羟基硅油和催化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利用羟基硅油的疏水作用,使得网络结构具有疏水作用,从而提高外层无纺布的疏水性,使外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
羟基硅油、催化剂、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相配合,利用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较好的透光率,便于光到达过滤膜表面,配合水分、氧气,进一步促进过滤膜杀菌反应的进行,使口罩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制成口罩后,保证其口罩具有较好透气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以保证佩戴者的健康。
优选的,所述改性PMMA微球是由PMMA微球经聚乙烯醇溶液改性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MMA微球经聚乙烯醇改性后,PMMA微球表面负载羟基,利用羟基硅油与改性PMMA微球表面羟基相配合,不仅能够提高PMMA微球在疏水透光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三维交联网络的形成,保证外层透气效果的同时提高外层的防水性,同时便于光透过外层到达过滤膜表面发生光催化反应,以保证过滤膜对细菌的杀灭,从而保证制得的口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即使长时间佩戴或者处于细菌较多的环境下也不易吸入过多细菌而影响身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吸附料由竹纤维经壳聚糖溶液处理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纤维、壳聚糖相配合,利用竹纤维负载壳聚糖,当制成口罩后,内层与面部接触,呼出的水汽在竹纤维和壳聚糖的导流作用下便于透过内层的无纺布到达过滤层的过滤膜上,从而保证过滤层上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使过滤层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竹纤维、壳聚糖、过滤层相配合,利用过滤层光催化反应在过滤层表面杀菌,而透过过滤层的细菌,能够被竹纤维和壳聚糖所吸附、杀灭,利用竹纤维对细菌的吸引,配合壳聚糖对细菌产生的粘膜吸附作用,进一步对透过过滤层的活体细菌进行杀灭,同时也能够对透过过滤层的细菌尸体进行吸附处理,尽量避免活体细菌和细菌尸体透过内层的无纺布而被人体吸入,从而保证人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外层和过滤层之间采用EVA熔融液进行边缘粘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熔胶网膜的边缘粘结,使得口罩在呼吸位置处能够保持透气和透光效果,不易被热熔胶所阻隔,而热熔胶网膜的边缘粘结,也能够阻止外界的菌体进入过滤层表面,从而减少菌体数量。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中过滤膜和无纺布之间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粘结,内层中无纺布和吸附料之间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粘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粘结效果,便于将过滤膜粘结在无纺布表面,并且保证透水性,使过滤膜能够进行光催化反应而杀菌;并且便于无纺布与吸附料相粘结,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对细菌的抑制、吸附作用,进一步阻隔细菌被人体吸入,从而保证人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和内层之间喷涂粘结液形成粘附层,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粘结粘结液20-50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结液能够粘结过滤层和内层,限定粘结液的喷涂量,保证水分子的透过,从而保证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使口罩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效果,能够尽量阻止细菌进入人体而影响人体健康。
优选的,所述粘结液由质量比为1:0.1-0.4的海藻酸钠溶液和壳聚糖纤维丝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纤维丝相配合,利用壳聚糖纤维丝的骨架制成作用,便于使粘结液形成透水、透气的网络结构,以便于水分的渗透、传递。
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纤维丝、吸附料相配合,利用海藻酸钠溶液的粘结效果,便于粘附过滤层和内层,并且利用海藻酸钠中羧基配合吸附料中竹纤维的羟基、壳聚糖的氨基,以及海藻酸钠溶液的粘性和竹纤维的吸附性,进一步附近粘结液稳定的附着在吸附料表面,人呼出的水汽首先到达无纺布表面,而后在吸附料的引流作用下传递至壳聚糖纤维丝和海藻酸钠溶液形成的网络结构上,最后水分到达过滤层的过滤膜表面,保证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从而保证口罩上过滤膜的杀菌作用。
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纤维丝、吸附料相配合,导流水分的同时,吸引细菌附着在壳聚糖纤维丝和吸附料表面,以避免细菌尸体和活体细菌穿过内层进入人体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即使在细菌较多的情况下佩戴口罩,也不易吸入细菌,从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三聚氰胺和尿素经过反应生成石墨相氮化碳薄膜,石墨相氮化碳在光照下与水、氧气发生反应导致细菌细胞膜被破坏,增加离子通透性,干扰正常细胞代谢,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2、外层、过滤层和内层相配合,外层无纺布经过疏水透光液处理后,使得外层能够透气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透光、防水性,保证光和氧气能够到达过滤层上的石墨相氮化碳薄膜表面,而水分在内层的无纺布的导流作用下,便于达到过滤层的石墨氮化碳薄膜表面,实现光催化反应,保证杀菌效果,同时内层的吸附料能够吸附细菌以及细菌尸体,尽量避免细菌吸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3、羟基硅油、催化剂、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相配合,以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作为支撑骨架,配合羟基硅油和催化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利用羟基硅油的疏水作用,使得网络结构具有疏水作用,从而提高外层无纺布的疏水性,使外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4、外层为一层无纺布、过滤层为无纺布和过滤膜,内层为无纺布和吸附料,保证透气效果的同时使制得的口罩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5、羧甲基壳聚糖、粘结液相配合,进一步促进网络结构的形成,从而便于呼出的水分到达过滤膜表面,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当口罩制备口罩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石墨相氮化碳膜杀灭大肠杆菌的平板计数图;
图2:是本申请牺牲剂淬灭实验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所用原料均为无菌原料。
疏水透光液的制备例
以下原料中的聚乙烯醇选用济南金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聚乙烯醇PVA1788;其他原料及设备均为普通市售。
制备例1:疏水透光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PMMA微球置于聚乙烯醇溶液中分散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改性PMMA微球;PMMA微球粒径为5μm;聚乙烯醇溶液为质量分数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
称取1kg羟基硅油、0.15kg催化剂、0.1kg改性PMMA微球和0.1kg天然云母混合搅拌均匀,制得疏水透光液;催化剂为有机锡金属催化剂;天然云母为粒径10μm的透明天然云母片。
制备例2: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称取1kg羟基硅油、0.1kg催化剂、0.05kg改性PMMA微球和0.05kg天然云母混合搅拌均匀,制得疏水透光液。
制备例3: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称取1kg羟基硅油、0.2kg催化剂、0.15kg改性PMMA微球和0.15kg天然云母混合搅拌均匀,制得疏水透光液。
吸附料的制备例
制备例4:吸附料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壳聚糖置于稀醋酸中搅拌溶解,制得质量分数3%的壳聚糖溶液;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5%;稀醋酸为质量分数5%的稀醋酸水溶液;
称取1kg竹纤维置于10kg壳聚糖溶液中分散搅拌10min,然后过滤出竹纤维,经干燥,制得吸附料;竹纤维长度为2mm。
粘结液的制备例
制备例5:粘结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称取海藻酸钠置于水中搅拌溶解,制得质量分数1%的海藻酸钠水溶液;
在1kg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添加0.3kg壳聚糖纤维丝,经分散处理,混合均匀后,制得粘结液;壳聚糖纤维丝的长度为0.5mm。
制备例6:本制备例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1kg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添加0.1kg壳聚糖纤维丝,经分散处理,混合均匀后,制得粘结液。
制备例7:本制备例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1kg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添加0.4kg壳聚糖纤维丝,经分散处理,混合均匀后,制得粘结液。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
称取75mg三聚氰胺与25mg尿素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经研磨处理,研磨至粒径为1500目,制得混合料;
S2、将混合料均匀放置在100mL的陶瓷坩埚中,然后将清洗干净的抹杀玻璃覆盖在陶瓷坩埚顶部,最后将整个装置用铝箔封锁;然后置于管式炉中在550℃的条件下煅烧4h,煅烧过程中以氮气为保护气,煅烧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玻璃基底上得到石墨相氮化碳薄膜;100mg的原料可制出面积为96.25cm2的石墨相氮化碳薄膜。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称取75mg三聚氰胺与30mg尿素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经研磨处理,研磨至粒径为800目,制得混合料;
S2、将混合料均匀放置在100mL的陶瓷坩埚中,然后将清洗干净的抹杀玻璃覆盖在陶瓷坩埚顶部,最后将整个装置用铝箔封锁;然后置于管式炉中在540℃的条件下煅烧5h,煅烧过程中以氮气为保护气,煅烧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玻璃基底上得到石墨相氮化碳薄膜。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称取84mg三聚氰胺与24mg尿素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经研磨处理,研磨至粒径为2000目,制得混合料;
S2、将混合料均匀放置在100mL的陶瓷坩埚中,然后将清洗干净的抹杀玻璃覆盖在陶瓷坩埚顶部,最后将整个装置用铝箔封锁;然后置于管式炉中在580℃的条件下煅烧3h,煅烧过程中以氮气为保护气,煅烧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在玻璃基底上得到石墨相氮化碳薄膜。
应用例
应用例1:一种口罩:
包含口罩面料和两个耳挂,口罩面料包括外层、过滤层和内层;
制备方法如下:
将无纺布置于制备例1制备的疏水透光液中浸泡搅拌20min,然后取出无纺布沥干表面液体,烘干后,制得外层;
在无纺布一侧表面均匀喷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然后覆盖实施例1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膜,每平方米无纺布表面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为20g,干燥后,制得过滤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为质量分数1%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
在无纺布表面均匀喷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40g,然后均匀喷涂制备例4制备的吸附料,制得内层;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为质量分数1%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
在外层的四周靠近边缘的位置处均匀喷涂EVA熔融液,然后覆盖过滤层,过滤层的过滤膜位于过滤层的无纺布和外层之间,经冷却固化,制得复合层;EVA熔融液是由EVA颗粒加热到100℃完全热熔后制得;EVA熔融液干燥后形成EVA层,EVA层距离无纺布四周边缘均为1mm,EVA层宽度为0.3mm;
在过滤层原理外层的一侧均匀喷涂制备例5制备的粘结液,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粘结液40g,然后覆盖内层,经干燥,制得口罩面料;
口罩面料热压边缘并且将两耳挂热压在口罩面料的两端,经无菌处理、包装,制得成品口罩。
应用例2: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过程中:
将无纺布置于制备例2制备的疏水透光液中浸泡搅拌20min,然后取出无纺布沥干表面液体,烘干后,制得外层;
过滤膜选用实施例2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膜;
在过滤层原理外层的一侧均匀喷涂制备例5制备的粘结液,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粘结液20g,然后覆盖内层,经干燥,制得成品口罩。
应用例3: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过程中:
将无纺布置于制备例3制备的疏水透光液中浸泡搅拌20min,然后取出无纺布沥干表面液体,烘干后,制得外层;
过滤膜选用实施例3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膜;
在过滤层原理外层的一侧均匀喷涂制备例5制备的粘结液,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粘结液50g,然后覆盖内层,经干燥,制得成品口罩。
应用例4: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疏水透光液中未添加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
应用例5: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疏水透光液中以同等质量的PMMA微球替换改性PMMA微球。
应用例6: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吸附料为竹纤维。
应用例7: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粘结液中未添加壳聚糖纤维丝。
对比例
对比应用例1: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过滤层表面采用活性炭替换石墨相氮化碳薄膜,活性炭粒径40目。
对比应用例2: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外层无纺布表面无疏水透光液。
对比应用例3: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内层的无纺布表面上以同等质量的二氧化硅替换吸附料。
性能检测试验
1、杀菌性能检测
分别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石墨相氮化碳过滤膜,以大肠杆菌灭活率为指标:大肠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0小时,用8000rpm(5min)离心收集。将大肠杆菌溶液(2ml,1×104(CFU)mL-1)加入含有12cm2g-C3N4膜(石墨相氮化碳膜)的反应器中。采用300W氙气灯,配420nm截止滤波器(中国中交金源科技有限公司celi–hxf300)作为可见光源。采用循环冷却水浴来稳定系统温度(25℃)。每批试验4h,每隔1h取样。所有收集的样品重新分散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然后用涂布棒涂布到琼脂板上。在温度为37℃的条件下培养20h后,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判断活细胞数。实验中使用的所有玻璃器具和光催化剂在使用前都要在121℃下高压灭菌30分钟,所有实验都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通过在琼脂板上的菌落计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该g-C3N4膜的光催化消毒性能。分别在光照0小时、2小时、4小时的时候取等量的反应溶液,进一步稀释后在营养琼脂板上进行涂布。
参考图1所示,石墨相氮化碳过滤膜在可见光的协同下具有较好的杀菌性能;大肠杆菌在2小时内大部分已灭活,4小时后几乎达到完全灭活(灭菌率达到99.99%)
2、杀菌机理检测
分别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石墨相氮化碳过滤膜;利用选择性清除剂对不同活性物种进行了选择性清除。组氨酸(0.5mM)是用于清除单线态氧(1O2),用过氧化氢酶(200U/mL)消除过氧化氢(H2O2),用草酸钠(0.5mM)消除光生空穴(h+),用异丙醇(2.5mM)消除羟基自由基(·OH),用铬(VI)(2mM)消除光生电子(e-),用四甲基哌啶(TEMPOL)(1mM)清除超氧自由基(·O2)。采用细胞密度定量法对其消毒性能进行了测试。对于每种条件,实验重复三次。
参见图2可知,添加组氨酸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过氧化氢酶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光催化消毒效率,说明H2O2对细菌的灭活起着重要作用。g-C3N4的价带位置比·OH/OH-的氧化还原电位更负,因此OH-很难被氧化生成·OH。所以·OH在光催化消毒中的作用很小。·O2-和e-也是光催化消毒过程中的关键活性物质。四甲基哌啶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光催化效率。由于超氧阴离子(·O2-)是产生H2O2的活性中间体,产生的·O2-越多,产生的H2O2也越多。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消毒机制是通过产生超氧化物和水的过氧化物而发生的。
3、接触角检测
分别采用应用例1-3以及对比应用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口罩;参考GB/T30693-2014检测外层的接触角,记录数据。
4、透光率检测
分别采用应用例1-3以及对比应用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口罩;检测外层的透光率,记录数据。
5、透湿率检测分别采用应用例1-3以及对比应用例3的制备方法制备口罩,检测内层的水蒸气透过率,记录数据。
6、细菌透过检测
分别采用应用例1-7以及对比应用例1-3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品口罩,在密闭的玻璃箱中开孔将口罩贴合到孔中,玻璃箱中添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玻璃箱中放300W氙气灯,口罩内层一侧喷射水汽,模拟人呼出的气体,4h后,检测内层远离外层一侧的菌体数量,记录数据;注:除口罩样品改变,其余条件均相同。
表1:性能测试表
结合应用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的口罩不仅防水性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透光率,并且内层的透湿性较好,能够使光线、水分到达过滤层的石墨相氮化碳过滤膜上,保证光催化反应的进行,从而保证口罩的杀菌效果;而且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不易有菌体透过口罩内层被人体吸入,从而使口罩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结合应用例1和应用例4-7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应用例4疏水透光液中未添加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应用例5疏水透光液中以同等质量的PMMA微球替换改性PMMA微球,相比于应用例1,应用例4、5的菌体数量高于应用例1;说明羟基硅油、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相配合,在保证防水效果、透光率的条件下,还能够阻隔菌体。
应用例6吸附料为竹纤维,相比于应用例1,应用例6的菌体数量大于应用例1;说明竹纤维、壳聚糖相配合,利用竹纤维的吸引效果配合壳聚糖的吸附粘结作用,进一步束缚菌体,尽量避免菌体穿透内层被人体吸入。
应用例7粘结液未添加壳聚糖纤维丝,相比于应用例1,应用例7的菌体数量大于应用例1;说明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纤维丝相配合,能够进一步阻止活体细菌、细菌尸体等穿透过滤层、内层,从而尽量避免菌体被人体吸入。
结合应用例1和对比应用例1-3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对比应用例1过滤层表面负载活性炭替换石墨相氮化碳薄膜,相比于应用例1,对比应用例1菌体数量大于应用例1;说明较大粒径的活性炭的杀菌效果以及对菌体的阻隔作用差于石墨相氮化碳薄膜,即石墨相氮化碳笔墨能够进一步提高菌体的杀灭阻隔效果,从而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对比应用例2外层无纺布表面无疏水透光液,相比于应用例1,对比应用例2接触角小于应用例1,透光率略高于应用例1,菌体数量大于应用例1;说明没有疏水处理的无纺布,在无纺布表面没有网络结构,不仅无法疏水,而且无法阻隔细菌,从而影响了成品口罩的使用。
对比应用例3内层的无纺布表面上以同等质量的二氧化硅替换吸附料,相比于应用例1,对比应用例3水蒸气透过率小于应用例1,菌体数量大于应用例1;说明二氧化硅不仅无法吸附细菌,而且还容易堵塞水蒸气的流通,导致透湿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石墨相氮化碳薄膜对细菌的杀灭、阻隔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按质量比为2.5-3.5:1称取三聚氰胺和尿素,经研磨处理,制得混合料;
S2、混合料在540-580℃条件下煅烧3-5h,煅烧过程中氮气为保护气,然后冷却,制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用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处理后三聚氰胺和尿素的粒径为800-2000目。
3.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含口罩面料和两个耳挂,口罩面料包括外层、过滤层和内层;外层是由无纺布经疏水透光液处理制得;过滤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过滤膜制得;内层由无纺布表面负载吸附料制得,过滤膜在外层和过滤层的无纺布之间,吸附料在过滤层和内层无纺布之间;过滤膜选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一种口罩用过滤膜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透光液由质量比为1:0.1-0.2:0.05-0.15:0.05-0.15的羟基硅油、催化剂、改性PMMA微球和天然云母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MMA微球是由PMMA微球经聚乙烯醇溶液改性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料由竹纤维经壳聚糖溶液处理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和过滤层之间采用EVA熔融液进行边缘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中过滤膜和无纺布之间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粘结,内层中无纺布和吸附料之间采用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和内层之间喷涂粘结液形成粘附层,每平方米过滤层表面喷涂粘结粘结液20-50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液由质量比为1:0.1-0.4的海藻酸钠溶液和壳聚糖纤维丝组成。
CN202310710304.6A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Pending CN116764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0304.6A CN11676445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0304.6A CN11676445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4454A true CN116764454A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0304.6A Pending CN116764454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44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7345B (zh)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 with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decorated with Myoporum bontioides extract and silver-doped carbon nitride nanoparticles for medical masks application
US20210068479A1 (en) Antimicrobial Nonwoven Cloth,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Mask with the Antimicrobial Nonwoven Cloth
CN107019270B (zh) 一种主动抗菌型生物防护口罩及其抗菌剂材料的合成工艺
WO2021042751A1 (zh) 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具有该抗菌无纺布的口罩
UA49744U (uk) Лицьова маска для захисту від вірусних і бактерійних збудників хвороб
WO2008145175A1 (en) Breathing means
CN105831851A (zh) 一种抗菌布、抗菌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1232A (zh) 一种杀菌除醛空气过滤膜
CN107981441B (zh) 一种医用高效杀菌口罩
CN111235871A (zh) 由含铜壳聚糖纤维制得的抗病毒滤层及其应用
WO2011071417A1 (ru) Сорбционно-бактерици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CN111733596B (zh) 贵金属抗菌消毒液及其贵金属负载抑菌口罩与制备方法
CN116764454A (zh) 一种口罩用过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口罩
CN106938164A (zh) 一种防霾免疫功能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A248156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activating viruses
CN111411530A (zh) 一种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190632A (zh) 一种抗菌透气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212139434U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场所内替换式内芯的口罩
US20200318283A1 (en) Metal nanoparticle enhanced semiconductor film for functionalized textiles
KR101423268B1 (ko) 고내구성의 항균기능을 갖는 투습방수 폴리우레탄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폴리우레탄 필름
Zhou et al. Reusable and self-sterilization mask for real-time personal protection based on sun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CN108567988B (zh) 一种具有增强香药材有机分子功能的无机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914178A (zh) 一种抗击新冠状病毒携袋式灭菌防护口罩
CN102283450A (zh) 银离子灭菌消毒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