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1691A - 骨架构件 - Google Patents

骨架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1691A
CN116761691A CN202280009749.5A CN202280009749A CN116761691A CN 116761691 A CN116761691 A CN 116761691A CN 202280009749 A CN202280009749 A CN 202280009749A CN 116761691 A CN116761691 A CN 116761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teel plate
spot
cross
plat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97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辽马
相藤孝博
藤中真吾
户田由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and Sumitomo Metal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778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22489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6761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1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0Spot welding; Stitch welding
    • B23K11/11Spot we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18Shee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24Framewo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2Iron or ferrous alloys
    • B23K2103/04Steel or steel allo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该骨架构件是通过将第一钢板构件与第二钢板构件在点焊部进行点焊而接合的骨架构件。所述骨架构件具有与上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为闭合截面的截面区域,上述第一钢板构件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上述点焊部具有通过上述点焊而形成的熔融金属部和与上述熔融金属部的外侧相邻的热影响部。上述假想直线上的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上述假想直线上的与上述第三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满足HvAve‑HvMin≤100。

Description

骨架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抑制碰撞时的来源于点焊部的断裂而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的骨架构件。
本申请基于2021年4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1-07269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业界中,可降低碰撞时的冲击的车身结构的开发正在推进。对于构建车身结构的骨架构件,要求吸收碰撞能,例如,采用了下述结构:在将多个钢板通过压制成型等而成型为规定形状之后,通过点焊进行闭合截面化。
在这样的结构中,重要的是确保下述那样的强度:即使是在构件因碰撞时的输入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点焊部也不会容易地断裂、能够维持构件的闭合截面。
一般而言,通过将钢板进行高强度化,能够提高骨架构件的每单位质量的碰撞时的吸收能量。因此,经常采用钢板的高强度化作为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的手段。
另一方面,已知因钢板的高强度化而使点焊部的强度降低。因此,在使用高强度的钢板通过点焊来进行闭合截面化的情况下,需要设法在对构件施加碰撞输入时使点焊部不会断裂。这是因为:如果产生来源于点焊部的断裂,则无法维持闭合截面,得不到与高强度化相称的能量吸收性能。
从这样的实际状况出发,提出了以得到与高强度化相称的能量吸收性能作为目的的骨架构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汽车骨架构件,其具备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一焊接金属部,第二钢板的第一焊接金属部的周围4mm以内的区域的最低维氏硬度为第二钢板的区域的外侧的硬度的80%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9091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据认为能够兼顾包括焊接部在内的构件整体的强度的提高与冲击吸收特性的提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关于抑制由HAZ软化引起的硬度降低,但在将钢板进行高强度化的情况下的接合强度降低的原因并不限于由HAZ软化引起的硬度降低,即使采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根据所使用的钢材不同,也有可能因来源于点焊部的断裂而无法发挥所期望的能量吸收性能,存在进一步提高能量吸收性能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抑制碰撞时的点焊部处的断裂而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的骨架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
(1)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骨架构件,其是通过将第一钢板构件与第二钢板构件在点焊部进行点焊而接合的骨架构件,所述骨架构件具有与上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为闭合截面的截面区域,上述第一钢板构件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上述点焊部具有通过上述点焊而形成的熔融金属部和与上述熔融金属部的外侧相邻的热影响部,在包含上述熔融金属部的中心点的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将相当于上述熔融金属部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将相当于上述热影响部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将由从上述第一区域与上述第二区域的边界至向上述第一区域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和从上述边界至向上述第二区域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构成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在沿着从上述第一区域的中央部向上述第二区域侧延伸的假想直线,以10gf的载荷以15μm间距测定维氏硬度时,上述假想直线上的与上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上述假想直线上的与上述第三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满足HvAve-HvMin≤100。
(2)根据上述(1)所述的骨架构件,其也可以具有下述截面区域:与上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沿着上述第一钢板构件中的形成有上述点焊部的部位的板厚方向的上述第一钢板构件的高度h1与沿着与上述第一钢板构件中的形成有上述点焊部的部位的板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上述骨架构件的宽度w的比率h1/w为0.6以下。
(3)根据上述(2)所述的骨架构件,其中,上述比率h1/w为0.6以下的截面区域也可以存在于上述骨架构件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全长的50%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方案,通过使熔融金属与HAZ部的边界附近的硬度分布恰当化,能够抑制碰撞时的点焊部处的断裂,变得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的点焊部附近的概略截面图。
图2B是表示沿着图2A的假想直线a的硬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3A是表示使用了Mn含量为1.27质量%的钢板构件的骨架构件的点焊部附近的概略截面图。
图3B是表示沿着图3A的假想直线a的硬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构件的截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验例的3点弯曲试验条件的示意图。
图6A是表示通过3点弯曲试验而产生了焊点断裂(spot fracture)的状态的示意图,表示在单侧5个部位产生了焊点断裂的状态。
图6B是表示通过3点弯曲试验而产生了焊点断裂的状态的示意图,表示在单侧1个部位产生了焊点断裂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于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的骨架构件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在对于应用超过2.0GPa的热冲压材作为骨架构件的材料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焊点断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着眼于即使为相同强度但在Mn含量不同的情况下焊点断裂的产生频率不同。
然后,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将两块超过2.0GPa的热冲压材重叠并进行点焊而得到的骨架构件的点焊部附近的硬度分布进行了精细调査。其结果发现,在容易产生焊点断裂的骨架构件中,存在下述倾向:与HAZ软化部不同,在熔融金属与HAZ部的边界附近,存在硬度比熔融金属的平均硬度降低100Hv以上的部位。
此外,着眼于该倾向在使用了Mn含量高的钢板材料的情况下是显著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在熔融金属与HAZ部的边界附近产生的Mn缺乏层的存在是上述倾向的原因。
基于上述这些发现,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发现:通过将熔融金属与HAZ部的边界附近的硬度分布恰当化,从而即使是在应用了超过2.0GPa的热冲压材的骨架构件中也能够抑制焊点断裂,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通过标注同一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对本说明书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长度方向Z”是指骨架构件的材轴方向、即轴线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是与长度方向Z垂直的方向中的被点焊的两个钢板构件的接合面延伸的方向。“高度方向Y”是与长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垂直的方向。
“熔融金属部”是指重叠的钢板构件通过点焊热而发生熔融并成为一体的部位。熔融金属部有时也被称为熔核。
“热影响部”是指与熔融金属部的外侧相邻地形成的部位,是因点焊热的影响而具有与母材金属部的组织不同的组织的部位。热影响部有时也被称为HAZ(Heat AffectedZone)。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热影响部的外周区域中,存在因点焊热的影响而比熔融金属部及母材金属部更为软化的HAZ软化部。
图1是骨架构件1的立体图。骨架构件1是沿着长度方向Z延伸的中空筒状的长条构件。骨架构件1由下述方式构成:第一钢板构件10与第二钢板构件20通过多个点焊部50被接合。
第一钢板构件10是通过将钢板压制成型为帽型截面形状而得到的构件。第一钢板构件10的板厚(即,压制成型前的钢板的板厚)为0.4mm~4.2mm即可。
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顶板11;从顶板11的宽度方向X的端缘弯曲并延伸的一对侧壁13、13;和从一对侧壁13、13中的与顶板1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弯曲并在宽度方向X上朝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凸缘15、15。
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通过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能够发挥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但是,当在骨架构件1的冲击变形时从点焊部50产生断裂、闭合截面发生崩坏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发挥由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带来的能量吸收性能。因此,在本申请中,如下文所述的那样,重点在于,通过将点焊部50附近的硬度分布恰当化,从而在使用高强度构件的同时也抑制焊点断裂。
第一钢板构件10可通过将钢板加热至奥氏体相变温度以上,一边通过水冷模具进行成型一边进行淬火的施工方法(热冲压施工方法)进行制造。
第二钢板构件20为平板状的钢板。第二钢板构件20的板厚为0.4mm~4.2mm即可。
第二钢板构件20的抗拉强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与第一钢板构件10同样为1900MPa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更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在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点焊部50通过以在第一钢板构件10的一对凸缘15、15上重叠第二钢板构件20的状态进行点焊来形成。
点焊部50沿着骨架构件1的长度方向Z以15mm~50mm左右的间距被形成多个。
点焊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下述的热量输入条件即可:熔核直径(即,熔融金属部的直径)成为6√t(t为第一钢板构件10的板厚和第二钢板构件20的板厚中的较薄板厚)左右。
图2A是沿着图1的A1-A1线的截面的示意图。换言之,图2A是表示包含点焊部50的中心点P的与长度方向Z垂直的截面的示意图。
如该图2A中所示的那样,点焊部50由熔融金属部51和与熔融金属部51的外侧相邻地形成的热影响部53构成。
这里,在包含点焊部50的中心点P的与长度方向Z垂直的截面中,将相当于熔融金属部51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α,将相当于热影响部53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β。
进而,将由从第一区域α与第二区域β的边界即熔融边界至向第一区域α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和向第二区域β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构成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区域γ与第一区域α的一部分和第二区域β的一部分重复。
图2B是表示点焊部50的硬度分布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横轴对应于图2B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假想直线a的位置,纵轴对应于沿着假想直线a测定的维氏硬度。
假想直线a从第一区域α的中央部向第二区域β侧延伸。更具体而言,假想直线a从第一钢板构件10与第二钢板构件20的接合面(图2A中的单点划线)起向第一钢板构件10侧间隔200μm并与接合面平行地延伸。
一对a2点为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一区域α和第二区域β的边界即熔融边界交叉的点。
与一对a2点相比存在于内侧的一对a1点为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三区域γ的内缘交叉的点。
与一对a2点相比存在于外侧的一对a3点为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三区域γ的外缘交叉的点。
与一对a3点相比存在于更外侧的一对a4点为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二区域β的外缘交叉的点。
因此,在假想直线a中,连结一对a2点的线段对应于第一区域α,连结a2点和a4点的两个线段对应于第二区域β,连结a1点和a3点的两个线段对应于第三区域γ。
如图2B中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中,虽然因在第二区域β中的外侧的区域(a3点与a4点之间)中存在HAZ软化部而使硬度降低,但在第三区域γ中硬度没有降低。
因此,第一区域α中的平均(算术平均)维氏硬度HvAve与第三区域γ中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满足了HvAve-HvMin≤100。
该情况下,可抑制因第三区域γ中的局部的硬度降低而引起的骨架构件1的变形过程中的焊点断裂,维持闭合截面。由此,骨架构件1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这里,图3A是对于骨架构件101示出了包含点焊部150的中心点P的与长度方向Z垂直的截面的示意图,上述骨架构件101使用了Mn含量为1.27质量%、抗拉强度为1900MPa以上的第一钢板构件110和Mn含量为1.27质量%、抗拉强度为1900MPa以上的第二钢板构件120来代替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的第一钢板构件10和第二钢板构件20。如图3A中所示的那样,点焊部150具有熔融金属部151和热影响部153来构成。
此外,图3B是表示点焊部150的硬度分布的曲线图。该曲线图也与图2B同样地,横轴对应于图3A中的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假想直线a的位置,纵轴对应于沿着假想直线a测定的维氏硬度。
如图3B中所示的那样,在骨架构件101中,与存在于第二区域β中的外侧的区域(a3点与a4点之间)中的HAZ软化部不同,在第三区域γ中,存在硬度急剧降低的部位。
因此,第一区域α中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与第三区域γ中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成为HvAve-HvMin>100。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的研究的结果,据推察该现象起因于在将Mn含量高且高强度的钢板进行点焊的情况下产生的Mn缺乏层。
在该骨架构件101中,由于在第三区域γ中存在软化部,因此有可能因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焊点断裂而导致闭合截面无法被维持,无法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通过使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一区域α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与第三区域γ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满足HvAve-HvMin≤100,可抑制因局部的硬度降低而引起的变形过程中的焊点断裂,维持闭合截面。因此,骨架构件1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变形过程中的焊点断裂,优选为HvAve-HvMin≤50,进一步优选为HvAve-HvMin≤30。
作为用于获得满足HvAve-HvMin≤100那样的硬度分布的计策,例如,考虑使用Mn含量为1.0质量%以下、优选为0.50质量%以下的钢板作为第一钢板构件10的材料。这样一来,通过降低Mn含量,能够抑制第三区域γ中的Mn偏析的发生,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三区域γ中产生局部的软化部。此外,通过调整Mn以外的合金元素量,也能够防止在第三区域γ中产生局部的软化部。
(测定方法)
假想直线a中的与第一区域α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与第三区域γ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可以如下述那样进行测定。
维氏硬度依据JIS Z 2244,以10gf的载荷沿着假想直线a以15μm的测定间距连续地进行测定。
由通过这样的测定而得到的维氏硬度的值,可以分别求出第一区域α中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第三区域γ中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想要通过抑制200μm左右的狭窄第三区域γ中的硬度降低来避免焊点断裂。因此,采用了比通常更窄的15μm这样的测定间距。
换言之,在测定间距过大的情况下,即使存在第三区域γ的附近处的局部的硬度降低,也无法检测到那样的硬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示出了沿着间隔200μm并与接合面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直线a进行测定的方法,但在以该方法进行的测定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熔融部中央朝向外侧,按照跨过熔融边界的方式以15μmm间距进行测定。
第一钢板构件10及第二钢板构件20的化学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关于第一钢板构件10及第二钢板构件20各自,如果Mn含量过量,则变得容易产生Mn偏析,因此Mn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以下。
关于第一钢板构件10及第二钢板构件20各自,从确保淬透性的观点出发,Mn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
此外,在降低Mn含量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强度,C(碳)含量为0.30~0.60质量%即可。
以上,参照所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例子。显然,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知识者,则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关于它们,当然也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就上述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而言,使用第一钢板构件10和第二钢板构件20来构成,但也可以使用三个以上的多个钢板构件来构成。
此外,就上述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而言,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帽型截面形状且第二钢板构件20具有平板的截面形状,但只要具有闭合截面,则截面形状不限。例如,可以是第一钢板构件10具有平板状的截面形状,第二钢板构件20具有帽型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第一钢板构件10和第二钢板构件20都具有帽型截面形状。
此外,就上述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而言,一对侧壁13、13的高度彼此是相同的,但也可以彼此不同。
优选具有下述截面区域:与骨架构件1的长度方向Z垂直的截面中的沿着第一钢板构件10中的形成有点焊部50的部位的板厚方向的第一钢板构件10的高度h1与沿着与第一钢板构件10中的形成有点焊部50的部位的板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骨架构件1的宽度w的比率h1/w为0.6以下。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使用提高了点焊部50的强度的钢板来制成将构件截面的纵横比恰当化的构件,能够抑制点焊部50的断裂。由此,能够发挥更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对侧壁13、13的高度彼此不同的帽型截面形状的情况下,将两侧的侧壁13、13的高度的平均长度设定为高度h1。
在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中,第二钢板构件20由于为平板状,因此高度h2为0mm。在第二钢板构件20不为平板状的构件的情况下,优选具有其高度h2与骨架构件1的宽度w的比率h2/w为0.6以下的截面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在整个全长上具有一样的截面形状,但也可以不在整个全长上具有一样的截面形状。
比率h1/w为0.6以下的截面区域优选存在于骨架构件1的长度方向Z的全长的50%以上,优选存在于80%以上。
此外,同样地,比率h2/w为0.6以下的截面区域优选存在于骨架构件1的长度方向Z的全长的50%以上,优选存在于80%以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碰撞时的来源于点焊部的断裂,能够发挥更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效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中的条件只不过是为了确认本发明的可实施性及效果而采用的一个条件例。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一个条件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则本发明可采用各种条件。
将图5中所示的三点弯曲试验用数值解析模型进行再现,评价焊点断裂数。将点焊部以熔核直径:(t=1.4mm)进行模型化。对于点焊部强度,使用了剪切型接头焊接试验结果。对于材料物性,使用了拉伸试验结果。
首先,将用于评价的钢板的确定内容设定为表1中所示的那样。
[表1]
钢板 板厚 Mn含量 YP TS U.EI
钢板A 1.4mm 0.39质量% 1436MPa 2010MPa 5%
钢板B 1.4mm 0.80质量% 1458MPa 2040MPa 5%
钢板C 1.4mm 1.27质量% 1497MPa 2082MPa 5%
在实验例1~3、5~7中,使用了由使用了钢板A的具有规定构件高度h1的帽型钢板构件和与该帽型钢板构件的凸缘通过点焊进行接合的具有与钢板A同等特性的平板状的钢板构件(h2=0mm)构成的骨架构件。将点焊的间距设定为40mm。
在实验例4中,使用了由使用了钢板B的具有规定构件高度h1的帽型钢板构件和与该帽型钢板构件的凸缘通过点焊进行接合的具有与钢板B同等特性的平板状的钢板构件(h2=0mm)构成的骨架构件。将点焊的间距设定为40mm。在实验例8~13中,使用了由使用了钢板C的具有规定构件高度h1的帽型钢板构件和与该帽型钢板构件的凸缘通过点焊进行接合的具有与钢板C同等特性的平板状的钢板构件(h2=0mm)构成的骨架构件。将点焊的间距设定为40mm。
由此,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制成构件宽度w为130mm、构件高度h1如下述表2中所示的那样的截面形状的骨架构件。需要说明的是,骨架构件的长度为800mm,采用了在整个全长上截面形状一定的结构。
接着,如图5中所示的那样,在以700mm的间隔配置的一对冲模(R50mm)上,按照使这些冲模的中间地点与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骨架构件。之后,使刚体半圆形(R50mm)冲击器以恒定速度为7.2km/小时碰撞至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由此时的变形状态来评价焊点断裂数。
图6A是焊点断裂数成为10个(单侧为5个部位)的情况的例子。在该例子中,产生焊点断裂且背板掀起,没有维持闭合截面。
图6B是焊点断裂数成为2个(单侧为1个部位)的情况的例子。在该例子中,产生焊点断裂且背板进入到钢板构件侧,但维持了闭合截面。
在实施例中,将焊点断裂数为4个以下的情况判定为合格。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将两块钢板A重叠并进行点焊而得到的点焊部,假定:沿着从钢板构件彼此的接合面起向帽型钢板构件侧间隔200μm并与接合面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直线,依据JIS Z 2244以10gf的载荷以15μm间距测定维氏硬度。
由像这样假定的维氏硬度的值,按照使第一区域α中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与第三区域γ中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之差(HvAve-HvMin)成为45的方式进行设定。
对于通过将两块钢板B重叠并进行点焊而得到的点焊部,也同样地操作,将HvAve-HvMin的值设定为90。
对于通过将两块钢板C重叠并进行点焊而得到的点焊部,也同样地操作,将HvAve-HVMin的值设定为140。
[表2]
钢板 HvAve-HVMin h1 W h1/w 断裂数 合格与否判定 备注
实验例1 A 45 20mm 130mm 0.15 2 非常好 发明例
实验例2 A 45 40mm 130mm 0.31 2 非常好 发明例
实验例3 A 45 60mm 130mm 0.46 2 非常好 发明例
实验例4 B 90 60mm 130mm 0.46 4 发明例
实验例5 A 45 80mm 130mm 0.62 4 发明例
实验例6 A 45 100mm 130mm 0.77 4 发明例
实验例7 A 45 120mm 130mm 0.92 4 发明例
实验例8 C 140 20mm 130mm 0.15 8 NG 比较例
实验例9 C 140 40mm 130mm 0.31 10 NG 比较例
实验例10 C 140 60mm 130mm 0.46 12 NG 比较例
实验例11 C 140 80mm 130mm 0.62 14 NG 比较例
实验例12 C 140 100mm 130mm 0.77 14 NG 比较例
实验例13 C 140 120mm 130mm 0.92 14 NG 比较例
在假定使用了Mn含量为0.39质量%的钢板A的实验例1~3、5~7及假定使用了Mn含量为0.80质量%的钢板B的实验例4中,未产生局部的硬度降低,HvAve-HvMin的值为100以下。因此,能够将变形过程中的焊点断裂数抑制到4个以下。
另一方面,在假定使用了Mn含量为1.27质量%的钢板C的实验例8~13中,产生局部的硬度降低,HVAve-HvMin的值超过100。因此,变形过程中的焊点断裂数达到8个以上。
此外,由发明例的实验例1~3、5~7的比较还能够确认:h1/w的值越为0.6以下,则更能够抑制焊点断裂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抑制碰撞时的点焊部处的断裂而能够发挥与高强度化相称的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的骨架构件。
符号的说明
1 骨架构件
10 第一钢板构件
11 顶板
13 侧壁
15 凸缘
20 第二钢板构件
50 点焊部
51 熔融金属部
53 热影响部
α 第一区域
β 第二区域
γ 第三区域

Claims (3)

1.一种骨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将第一钢板构件与第二钢板构件在点焊部进行点焊而接合的骨架构件,
所述骨架构件具有与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为闭合截面的截面区域,
所述第一钢板构件具有190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
所述点焊部具有通过所述点焊而形成的熔融金属部和与所述熔融金属部的外侧相邻的热影响部,
在包含所述熔融金属部的中心点的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将相当于所述熔融金属部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区域,将相当于所述热影响部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区域,将由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至向所述第一区域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和从所述边界至向所述第二区域侧间隔100μm为止的区域构成的区域定义为第三区域,
在沿着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央部向所述第二区域侧延伸的假想直线,以10gf的载荷以15μm间距测定维氏硬度时,所述假想直线上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平均维氏硬度HvAve和所述假想直线上的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应的测定部位处的最低维氏硬度HvMin满足HvAve-HvMin≤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截面区域:与所述骨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沿着所述第一钢板构件中的形成有所述点焊部的部位的板厚方向的所述第一钢板构件的高度h1和沿着与所述第一钢板构件中的形成有所述点焊部的部位的板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所述骨架构件的宽度w的比率h1/w为0.6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h1/w为0.6以下的截面区域存在于所述骨架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全长的50%以上。
CN202280009749.5A 2021-04-22 2022-04-14 骨架构件 Pending CN1167616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2691 2021-04-22
JP2021-072691 2021-04-22
PCT/JP2022/017788 WO2022224898A1 (ja) 2021-04-22 2022-04-14 骨格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1691A true CN116761691A (zh) 2023-09-15

Family

ID=8335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9749.5A Pending CN116761691A (zh) 2021-04-22 2022-04-14 骨架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8887A1 (zh)
EP (1) EP4249158A1 (zh)
JP (1) JP7140311B1 (zh)
KR (1) KR20230112728A (zh)
CN (1) CN116761691A (zh)
MX (1) MX202300793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9720A (ja) * 2007-02-22 2008-10-02 Kobe Steel Ltd 引張強度に優れた高張力鋼板スポット溶接継手、それを有する自動車部品、および高張力鋼板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JP6191263B2 (ja) * 2013-06-17 2017-09-0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重ね溶接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55337A (ja) * 2014-09-11 2016-04-21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溶接方法及び溶接構造物
CN109563588B (zh) * 2016-08-22 2021-07-16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具有电阻焊接部的汽车用构件
US10960487B2 (en) * 2017-09-21 2021-03-30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Weldability improvements in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EP3725904B1 (en) * 2017-12-15 2024-03-06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Steel sheet, hot-dip zinc-coated steel sheet, and alloyed hot-dip zinc-coated steel sheet
WO2020090916A1 (ja) 2018-10-31 2020-05-07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自動車骨格部材
CN111545887B (zh) * 2020-04-10 2022-04-1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点焊焊接方法及点焊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0311B1 (ja) 2022-09-21
JPWO2022224898A1 (zh) 2022-10-27
MX2023007934A (es) 2023-07-14
US20240058887A1 (en) 2024-02-22
KR20230112728A (ko) 2023-07-27
EP4249158A1 (en) 2023-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2578B1 (en) Structural member for automobi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2889102B1 (en) Method for welding overlapped par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p weld member, lap weld member, and component for automobile
KR102223529B1 (ko) 용접 구조체 및 용접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JP6079466B2 (ja) 高強度鋼板の重ね溶接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552754A1 (en) Tailor welded blank,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hot stamped component using tailor welded blank
US20060097549A1 (en) Side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a side panel
US20180222536A1 (en) Motor vehicle component made of triple-layer laminated steel
KR102184912B1 (ko) 레이저 용접 이음매의 제조 방법, 레이저 용접 이음매 및 자동차용 골격 부품
US20200190611A1 (en) Press-hardened welded steel alloy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2010236560A (ja) 衝撃吸収特性に優れた構造部材の製造方法
US11492050B2 (en) Motor vehicle component
JP2002079388A (ja) 軸圧潰時の衝撃吸収に優れた衝撃吸収部材のレーザ溶接方法
JP6379819B2 (ja) 重ね溶接部材、重ね溶接部材の重ね抵抗シーム溶接方法及び重ね溶接部を備える自動車用重ね溶接部材
JP2007321182A (ja) 衝撃吸収能の大きな自動車部材
CN116761691A (zh) 骨架构件
JP7422080B2 (ja)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プレス成形品、及び、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23500809A (ja) 車両フレームのための成形板金部品および対応する製造方法
WO2022224898A1 (ja) 骨格部材
CN112203793A (zh) 点焊接头、具备点焊接头的车辆骨架部件、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CN114007796A (zh) 点焊接头以及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JP5251764B2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51167A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部材
JP2000015353A (ja) プレス成形性に優れた溶接接合金属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90916A1 (ja) 自動車骨格部材
CN113661022B (zh) 坯料及构造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