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0891A -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0891A
CN116760891A CN202311049992.2A CN202311049992A CN116760891A CN 116760891 A CN116760891 A CN 116760891A CN 202311049992 A CN202311049992 A CN 202311049992A CN 116760891 A CN116760891 A CN 116760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ional data
application
channel
data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99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0891B (zh
Inventor
朱超
邓尚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uachuang Marco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uachuang Marco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uachuang Marco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uachuang Marco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99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0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0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0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0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0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确定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根据频道划分结果,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降低通信频次,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应用端数据处理量等。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对于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尽可能做到实时感知,及时展示当前状态,并做出提醒和预警。然而,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连采工作面的新型设备不断增多,大批量的数据传输导致数据堆积、应用端数据显示延迟以及资源大量占用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Kafka或MQTT等工具来应对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数据对应用端造成的资源挤兑,但是当数据量过大,并且持续时间长时,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降低通信频次,减少带宽占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包括:
为各定向数据属性开设接收频道,并通过不同的频道编号区分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接收频道;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配置在同一个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一对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还包括: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配置在该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二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一对一。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获取井下各设备的初始设备信息,并将所述初始设备信息存储至内存缓存池;
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其中,所述当前时间为接收所述定向数据请求的时刻;
其中,所述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包括:
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包括:
从所述初始设备信息中,去除所述初始设备信息的获取时间距离当前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初始设备信息,得到候选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和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与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匹配,将该候选设备信息作为所述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对应的接收频道以及该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
根据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该频道编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通过该接收频道,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响应于所述应用端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同步显示至所述应用端。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定向数据请求解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频道划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目标设备信息广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采用定时定向数据推送机制,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有效降低通信频次以及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了应用端数据处理量,有效提高渲染性能以及加快页面加载,能够保证页面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最大限度降低显示延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煤矿井下作业时,对于设备的运行状况要尽可能做到实时感知,能及时展示当前状态,并做出提醒和预警。为了解决数据的实时通信,必须考虑到设备众多、实时数据变化频繁造成的大批量数据传输,导致应用端数据显示延迟、数据堆积、资源大量占用的问题,以及对井下多个硬件设备进行数据读取管理,软件平台实时获取还存在数据量大、数据分发延迟、应用端刷新频率高以及渲染性能差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方面,通过搭建消息缓冲池实现大批量数据持久存储,保证了大量数据不会对应用端造成数据冲击;另一方面,使用MQTT和WebSocket等通信服务进行数据转发,用以保证采集端不会阻塞,采集数据发送到通信服务即可。
然而,消息缓冲池主要应用于短暂的峰值数据处理,即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数据对应用端造成资源挤兑,当数据量过大,并且持续时间长,就会使得数据延迟越来越高,对于主要关注设备状态的情况显然无法满足需求;此外,增加通信服务虽然可以解决消息缓存带来的延迟问题,但是在应对大量数据时依然存在问题,当数据变化过快时,处理的压力就交给了应用端,这对应用端的数据处理和显示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造成了应用端的资源浪费。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步骤102、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步骤103、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步骤104、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采用定时定向数据推送机制,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有效降低通信频次以及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了应用端数据处理量,有效提高渲染性能以及加快页面加载,能够保证页面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最大限度降低显示延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对图1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101、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其中,定向数据请求中设置了待显示在应用端的数据属性集合。例如,定向数据为三机设备信息、采煤机设备信息、综采工作面整体设备状态、移动端页面展示数据以及数字孪生设备模型所需数据等。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数据属性集合可以为用于表征井下设备运行状态的属性集合,例如,振动属性、温度属性、风压属性、液压属性、电流属性或拉力属性等,定向数据属性的确定与井下设备的类型有关。
例如,煤矿井下设备主要包括采煤机设备、综采工作面整体设备、提升设备、通风设备、压风设备、压力设备、排水设备、采掘设备、支护设备、运输设备、供电及电气设备、安全监测监控及瓦斯抽放设备等众多设备。对于通风设备,如通风机而言,待显示在应用端的数据属性集合为风压属性、轴功率属性、风量属性以及风压属性等;对于运输设备,如皮带运输机,待显示在应用端的数据属性集合为拉力属性和转速属性等。
相对应的,为实现对井下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需要将能够表征井下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属性的相关数据显示到应用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应用端例如为PC端、移动端以及数字孪生平台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各应用端能够根据其显示需求通过后端接口预先提交定向数据请求,服务端在接收到各个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后,能够对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从而确定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实际监控显示需求进行分析,例如对于设备状态的显示,要求实时性较高,但是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变化过快,实际应用端显示的时候,不需要对短时内频繁变化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定时定向数据推送机制,仅向应用端推送其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数据,降低应用端数据处理量,从而提高渲染性能,加快页面加载,保证页面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同步。
例如,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以应用端侧包括应用端A、应用端B和应用端C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服务端对应用端A提交的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应用端A的由振动属性、温度属性以及拉力属性等组成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A;服务端对应用端B提交的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应用端B的由温度属性、风压属性以及液压属性等组成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B;服务端对应用端C提交的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应用端C由液压属性、电流属性以及拉力属性等组成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C。
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图5所示的数据推送层仅需要向应用端A推送振动属性、温度属性以及拉力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从而降低应用端数据处理量,提高渲染性能,加快了页面加载,保证页面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最大限度降低显示延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端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属性数量也是示例性的。此外,应当理解,在应用端显示的为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具体数值。
步骤102、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在前述步骤101能够确定各应用端定向数据属性集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仍以前述示例进行说明,定向数据属性集合A包括振动属性、温度属性以及拉力属性等定向数据属性;定向数据属性集合B包括温度属性、风压属性以及液压属性等定向数据属性;定向数据属性集合C包括液压属性、电流属性以及拉力属性等定向数据属性。
在确定了各定向数据属性后,进一步根据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如图2所示,频道划分方式如下:
步骤1021、为各定向数据属性开设接收频道,并通过不同的频道编号区分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接收频道。
在本实施例中,定向数据属性与频道编号一一对应。仍以前述示例进行说明,根据定向数据属性集合A、定向数据属性集合B和定向数据属性集合C可知,由于三个定向数据属性集合存在相同的定向数据属性,因此,站位于服务端侧,需为振动属性、温度属性、拉力属性、风压属性、液压属性以及电流属性开设接收频道,并通过不同的频道编号进行区分。例如,振动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1;温度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2;拉力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3;风压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4;液压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5;电流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为频道6。
也就是说,通过频道1能够将各井下设备的振动属性对应的数据广播至应用端,通过频道2能够将各井下设备的温度属性对应的数据广播至应用端,其余频道同理,本申请在此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频道编号可以为数字、字母或数字字母的组合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22、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配置在同一个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一对多。
仍以前述示例的应用端A、应用端B以及应用端C进行说明,根据前述能够确定应用端A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包括振动属性、温度属性以及拉力属性;应用端B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包括温度属性、风压属性以及液压属性;应用端C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包括液压属性、电流属性以及拉力属性。
显然,应用端A和应用端B具有相同的温度属性,应用端B和应用端C具有相同的液压属性,应用端A和应用端C具有相同的拉力属性,由此,将应用端A和应用端B配置在温度属性对应的频道2中,将应用端B和应用端C配置在液压属性对应的频道5中,将应用端A和应用端C配置在拉力属性对应的频道3中,并将上述配置方式作为第一频道划分结果。
其中,前述示例中的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即:频道2-应用端A&应用端B;频道5-应用端B&应用端C;频道3-应用端A&应用端C,能够看出频道编号与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为一对多。
步骤1023、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配置在该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二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一对一。
仍以前述示例的应用端A、应用端B以及应用端C进行说明,对于振动属性而言,其仅在应用端A中唯一存在;对于风压属性而言,其仅在应用端B中唯一存在;对于电流属性而言,其仅在应用端C中唯一存在。对于唯一存在的定向属性,将其所属的应用端配置在该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即将应用端A配置在振动属性对应的频道1中;将应用端B配置在风压属性对应的频道4中;将应用端C配置在电流属性对应的频道6中,并将上述配置方式作为第二频道划分结果。
其中,前述示例中的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即:频道1-应用端A;频道4-应用端B;频道6-应用端C,能够看出频道编号与应用端的第二映射关系为一对一。
也就是说,通过前述步骤1021至步骤1023,能够确定每个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进而为每一个应用端配置接收频道。
步骤103、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定向数据属性后,设置在服务端的数据推送层能够确定从内存缓存池中所需获取的数据,即目标设备信息,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设备信息为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仍以前述示例进行说明,各定向数据例如为振动属性、温度属性、拉力属性、风压属性、液压属性以及电流属性,则需要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各井下设备对应的振动属性、温度属性、拉力属性、风压属性、液压属性以及电流属性的最新数据。
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的内存缓存池设置在采集端,用于存储从井下各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内存缓存技术,按照预设周期获取井下各设备的初始设备信息,并将所述初始设备信息存储至内存缓存池。需要说明的是,采集端、应用端和服务端构成了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将从井下各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统称为初始设备信息。应当理解,根据采集时间的先后,内存缓存池中存储着大量采集时间距离当前时间较远的初始设备信息,在实际应用端显示的时候,不需要对短时内频繁变化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在此基础上,本申请还需要对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保留最新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内存缓存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消息缓冲池,井下设备数据存储于内存中,读取和写入速度快,适用于高频次数据变化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例中基于内存缓存技术,通过将初始设备信息中存储时间过长的数据去除,既可以丢弃大量无需处理的数据,又可以保证所有设备最新状态数据不丢失,采用内存缓存技术提高了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性能。每一次接收到数据采集服务(采集端)发送来的数据,就更新内存缓存池中存储的数据,覆盖已存在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其中,所述当前时间为接收所述定向数据请求的时刻。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当数据推送层接收到应用端在后端端口提交的定向数据请求后,在解析得到各定向数据属性后,数据推送层将从内存缓存池中持续获取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由此,根据接收到定向数据请求的时刻对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例如,从所述初始设备信息中,去除所述初始设备信息的获取时间距离当前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初始设备信息,得到候选设备信息,以保证内存缓存池中存储的数据为最新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初始设备信息进行时间筛选后得到的候选设备信息为所有设备的最新数据,根据前述可知,本申请仅需获取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由此,还需要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下步骤1031-步骤1032从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具体的,如图3所示:
步骤1031、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和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
步骤1032、响应于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与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匹配,将该候选设备信息作为所述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即采集端获取井下各设备的数据信息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得到的,例如,采集到数据25℃时,将该25℃标注为温度属性;采集到数据10A时,将该10A标注为电流属性等,也就是说,对于采集到的井下设备的每一个数据均会进行标注,进而得到标注信息。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即定向数据属性的名称,例如,前述示例中温度属性、电流属性、拉力属性以及液压属性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逐一遍历候选设备信息,当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与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匹配时,将该候选设备信息作为目标设备信息,直至确定所有定向数据属性的目标设备信息,即所有定向数据属性的最新数据。
如图5所示,数据过滤就是按照定向数据属性中所需要的数据从候选设备信息中查找,并将查找到的数据作为目标设备信息,将其广播到频道对应的所有应用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应用端在后端接口设置定向数据请求时,采用相同的标注形式,以便于后续根据标注信息,从候选设备信息中确定目标设备信息。
步骤104、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至此,根据前述步骤102确定的频道划分结果,将步骤103确定的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通过如下步骤1041-步骤1044,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具体的,如图4所示:
步骤1041、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对应的接收频道以及该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
步骤1042、根据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该频道编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步骤1043、通过该接收频道,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步骤1044、响应于所述应用端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同步显示至所述应用端。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目标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能够确定该目标设备信息对应的接收频道以及频道编号。例如,目标设备信息为25℃,其标注信息为温度属性,根据前述可知,该目标设备信息的接收频道为温度属性对应的频道2。
其次,根据前述示例确定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能够确定该频道编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例如,频道1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A;频道2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A和应用端B;频道3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A和应用端C;频道4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B;频道5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B和应用端C;频道6对应的应用端为应用端C。
进一步在确定了接收频道和对应的应用端后,将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端。例如,如图5所示,将井下各设备中振动属性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1广播至应用端A;将井下各设备中温度属性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2广播至应用端A和应用端B;将井下各设备中拉力属性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3广播至应用端A和应用端C;将井下各设备中风压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4广播至应用端B;将井下各设备中液压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5广播至应用端B和应用端C;将井下各设备中电流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通过频道6广播至应用端C。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数据推送层服务,根据定向数据请求设置,获取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最新值,并通过开辟不同的频道,将相同的应用端请求放置在同一个频道内,获取最新数据后,通过频道广播给所有相关应用端,增加了系统并发处理量,同时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占用,释放了更多的资源。
具体的,一方面基于内存缓存技术只保留最新的数据;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点推送机制,即1000个数据变化需要推送1000次,而本申请中采用定向数据按频道推送的方式后,无论接入多少设备,只要是在同一个频道中,就只需要推送一次。此外,对于极短时间内出现多次变化的数据也只需要推送最新一次的数据,减少了数据推送的频率,从而降低系统资源占用。
最后,当应用端接收到目标设备信息后,将目标设备信息同步显示至所述应用端。例如,在应用端A的显示界面上展示井下各设备中振动属性的最新数据和温度属性的最新数据;在应用端B的显示界面上展示井下各设备中温度属性的最新数据和风压属性的最新数据;在应用端C的显示界面上显示井下各设备中的拉力属性的最新数据和电流属性的最新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区分于现有技术中的单点接收和单点刷新,本申请基于定向数据推送能够在一次定向数据请求中设置多个定向数据属性,并将相同的应用端请求放置在同一个频道内,通过频道将定向数据的最新数据后,广播给所有相关应用端,然后统一刷新一次应用端页面,原本需要100次刷新的情况,通过定向数据可以一次刷新100个点的数据,从而降低数据刷新频率,降低通信频次,减少带宽占用。
在能够降低数据刷新频率的基础上,本申请还能够降低应用端资源占用。举例来说,目前系统接入的应用端都是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对于可视化展示每次刷新都要耗费一定的系统资源,例如CPU和GPU等,降低数据刷新频率后,同样的可视化页面刷新频率也相应的降低了,就会节省更多的应用端资源,使更多的应用端资源用来解决数据处理,进一步提高页面显示效率;同时,在降低应用端资源占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应对峰值数据量,从而解决数据量突然增大导致的页面卡顿和系统资源暴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若图5示出的采集端未启动,即使应用端提交了定向数据请求,服务端的数据推送层也不会向应用端推送定向数据。
本实施例中,定向数据请求由应用端主动设置,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定向数据处理,无需处理设备的所有变化数据,减少了数据通信和数据量,提高了应用端处理和前端的显示效率;此外,收到设置的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最新数据能够一次性渲染在前端页面,减少渲染频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一方面通过高并发的数据推送层,满足多应用端数据实时刷新显示,在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负载和资源占用;另一方面解决了突然间的大数据量导致的资源占用暴涨,系统处理能力和效率下降的问题,能够保证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系统依然能持续稳定的实时渲染数据,不会造成资源占用的暴涨情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用于解决大量数据对应用端的数据冲击,导致应用端资源大量占用,从而降低渲染效率,进而造成应用端显示延迟的问题,具体通过增加数据推送层服务,采用定时定向数据推送机制,能够解决大量数据频发时造成的数据拥堵,有效降低通信频次以及减少带宽占用;同时降低了应用端数据处理量,有效提高渲染性能以及加快页面加载,能够保证页面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最大限度降低显示延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实施例所述。由于该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相似,因此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如图6所示,该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定向数据请求解析模块60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频道划分模块602,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模块603,被配置为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目标设备信息广播模块6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频道划分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为各定向数据属性开设接收频道,并通过不同的频道编号区分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接收频道;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配置在同一个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一对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频道划分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配置在该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二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一对一。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装置进一步被配置为:
按照预设周期获取井下各设备的初始设备信息,并将所述初始设备信息存储至内存缓存池;
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其中,所述当前时间为接收所述定向数据请求的时刻;
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包括:
从所述初始设备信息中,去除所述初始设备信息的获取时间距离当前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初始设备信息,得到候选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进一步配置为:
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和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与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匹配,将该候选设备信息作为所述目标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方式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对应的接收频道以及该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
根据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该频道编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通过该接收频道,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响应于所述应用端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同步显示至所述应用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图7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7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7所示,设备700包括计算单元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可存储设备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设备7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输入单元7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7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7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7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709允许设备7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7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7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7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7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702和/或通信单元7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7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703并由计算单元7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7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包括:
为各定向数据属性开设接收频道,并通过不同的频道编号区分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接收频道;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相同的应用端配置在同一个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一对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还包括:
响应于存在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将所述定向数据属性唯一的应用端配置在该定向数据属性对应的接收频道,并生成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频道划分结果包括所述频道编号以及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二映射关系,且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一对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获取井下各设备的初始设备信息,并将所述初始设备信息存储至内存缓存池;
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其中,所述当前时间为接收所述定向数据请求的时刻;
其中,所述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包括:
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时间对所述初始设备信息进行筛选,得到候选设备信息,包括:
从所述初始设备信息中,去除所述初始设备信息的获取时间距离当前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的初始设备信息,得到候选设备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候选设备信息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和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候选设备信息的标注信息与所述定向数据属性的标注信息匹配,将该候选设备信息作为所述目标设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对应的接收频道以及该接收频道的频道编号;
根据所述频道编号与所述应用端的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与该频道编号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通过该接收频道,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端;
响应于所述应用端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同步显示至所述应用端。
8.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向数据请求解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各应用端的定向数据请求,并对所述定向数据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各应用端待显示的定向数据属性集合;
频道划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定向数据属性集合中的各定向数据属性,并根据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对各应用端的接收频道进行划分,生成频道划分结果;
目标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从内存缓存池中获取与所述各定向数据属性匹配的目标设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设备信息用于表征井下设备的最新数据;
目标设备信息广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频道划分结果,将所述目标设备信息广播至各应用端进行显示。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311049992.2A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760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9992.2A CN116760891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9992.2A CN116760891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0891A true CN116760891A (zh) 2023-09-15
CN116760891B CN116760891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96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9992.2A Active CN116760891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0891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7582A1 (en) * 2005-06-07 2006-12-0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irectional channel browsing of broadcast content
CN1897685A (zh) * 2005-07-15 2007-0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接收器及其定向频道改变方法
US20090031341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ntrol messages transmitted by a set top terminal in an sdv system
CN101422011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通信网络中用于管理对数据的请求的设备
CN105120310A (zh) * 2015-08-26 2015-12-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播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90933A (zh) * 2018-02-26 2018-08-10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分发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80307996A1 (en) * 2017-04-20 2018-10-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ne or mor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CN109472884A (zh) * 2018-10-29 2019-03-1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车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91826A (zh) * 2017-03-17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779054A (zh) * 2021-02-24 2021-12-1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方法、装置、服务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17312A (zh) * 2022-12-02 2023-04-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7582A1 (en) * 2005-06-07 2006-12-07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irectional channel browsing of broadcast content
CN1897685A (zh) * 2005-07-15 2007-0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广播接收器及其定向频道改变方法
CN101422011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通信网络中用于管理对数据的请求的设备
US20090031341A1 (en) * 2007-07-24 2009-01-29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ntrol messages transmitted by a set top terminal in an sdv system
CN105120310A (zh) * 2015-08-26 2015-12-0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播放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91826A (zh) * 2017-03-17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80307996A1 (en) * 2017-04-20 2018-10-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ne or more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CN108390933A (zh) * 2018-02-26 2018-08-10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分发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72884A (zh) * 2018-10-29 2019-03-15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无人车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79054A (zh) * 2021-02-24 2021-12-1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方法、装置、服务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17312A (zh) * 2022-12-02 2023-04-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JOHNSTON; AVAYA; J. UBERTI; GOOGLE; J. YOAKUM;K. SINGH; AVAYA;: "An Origin Attribute for the STUN Protocol draft-ietf-tram-stun-origin-06", IETF *
屈鲲: "智能化供水调度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行效果研究", 供水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0891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6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out monitoring
CN108984553B (zh) 缓存方法和装置
CN112508768A (zh) 单算子多模型流水线推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904943B (zh) 账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95039B (zh)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4695B (zh) 网站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778644A (zh) 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60891B (zh) 一种用于井下多设备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467235B (zh) 一种基于dma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76098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58137B (zh) 流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83731A (zh) 异常设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94563A (zh) 分布式存储扩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68254B (zh) 图数据库中的实体节点去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66723B (zh) 视频数据增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38358A (zh) 应用程序的启动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9605A (zh) 分布式的模型训练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65514A (zh) 链路构建及展示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8843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900502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ng consistency for multiple users during firmware updates
CN113449230A (zh) 一种确定曝光元素的方法和系统以及客户端和服务端
CN110933168B (zh) 一种多个物联网设备的消息上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28444B (zh) 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60407B (zh) 函数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2121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