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5683A -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5683A
CN116745683A CN202280000023.5A CN202280000023A CN116745683A CN 116745683 A CN116745683 A CN 116745683A CN 202280000023 A CN202280000023 A CN 202280000023A CN 116745683 A CN116745683 A CN 116745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ye
center point
display modul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0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文昊
王雷
冯煊
秦云科
佟月
李亚鹏
张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4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5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3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determining or recording eye mov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应用于VR显示系统,VR显示系统包括显示模组(21)和位于显示模组(21)的出光侧的光学透镜(1),眼动追踪装置包括:光源(3),位于显示模组(21)的出光侧,用于提供出射至人眼(100)的第一光线;多个光电传感组件(201),设置于显示模组(21)的非显示区,用于接收第二光线,以用于确定人眼瞳孔位置;光学结构(22),位于光学透镜(01)和显示模组(21)之间,包括与多个光电传感组件(201)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区(221),且每个透光区(221)用于向对应的光电传感组件(201)透射第二光线;第二光线为第一光线经人眼(100)反射后,经过光学透镜(1)的中心点的光线。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眼动追踪方法。

Description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背景技术
在VR(虚拟显示)模组结构中,眼睛与显示屏幕之间有VR透镜组,眼球漫反射光在经过透镜组后会发生光折射,通过光学孔径到达Sensor(传感器),Sensor接收人眼反射的信号光,以信号量的大小判断眼睛的注视位置。VR透镜组中,受透镜本身材料和曲面的影响,而且为了整体美观,减小产品的厚度,镜片无法做成很多片,所以在Eye Tracking(眼动追踪)环境下,会普遍存在透镜畸变,传感器接受信号量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解决由于透镜产生的光学畸变造成的眼动追踪误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应用于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显示模组和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的光学透镜,所述眼动追踪装置包括:
光源,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用于提供出射至人眼的第一光线;
多个光电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用于接收第二光线,以用于确定人眼瞳孔位置;
光学结构,位于所述光学透镜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包括与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区,且每个所述透光区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透射所述第二光线;
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第一光线经人眼反射后,经过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点的光线。
可选的,人眼的中心点、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点、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点 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光电传感组件所在位置和与其对应的人眼瞳孔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一部分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第二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二直线的一侧。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划分为多个第一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一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一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二部分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第三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三直线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可选的,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二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划分为多个第二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二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二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可选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光学结构为环形,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
可选的,所述光学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集成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边框,所述边框上开设通孔以形成所述透光区。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上设置具有镂空图案的遮光层,以形成所述透光区。
可选的,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包括分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光电组件和分布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光电组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域内设置一个第一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二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置一个第二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可选的,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一边框,以及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边框;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边框划分为多个第一子边框,每个所述第一子边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一子边框的面积由中心到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边框划分为多个第二子边框,每个所述第二子边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二子边框的面积由中心到两端依次增大。
可选的,经过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光线呈朗伯分布,所述第二光线的分布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光源包括围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外围的灯圈,所述灯圈上设 置有多个红外LED灯珠。
可选的,所述光学结构与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为500-700um。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眼动追踪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包括:
接收被人眼反射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
将接收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的信号值以及至少一个光电传感组件的位置,确定人眼瞳孔的位置。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透光区透过的是经过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的光线,即所述光电传感组件接收的光线是通过光学透镜的光心的准直光线。这种结构相比较接收经过透镜边缘的光线,减小了由于透镜产生的光学畸变,甚至可以消除光学畸变,从而提高眼动追踪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经过透镜中心的直线信号示意图;
图2表示经过透镜边缘发生畸变的信号示意图;
图3表示相关技术中眼动追踪光路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施例中眼动追踪光路示意图;
图5表示光电传感组件接收信号量的示意图;
图6表示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眼动追踪装置中的光电传感组件接收的信号量与本实施例中的眼动追踪装置中的光电传感组件接收的信号量的对比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施例中的眼动追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所述透光区的分布示意图;
图9表示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10表示经过所述透光区的光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图11表示LED灯珠的发光角度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瞳孔-定位技术:虹膜人眼瞳孔区域为黑色,对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光线较少,其余区域反射光线较多。图1表示的是为透镜中心的直线信号图,在经过透镜边缘后变为曲线(桶形畸变),参考图2。光学畸变不仅会使成像质量降低,也会使得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量差异变小,不利于Eye Tracking(眼动追踪)的功能的实现。
如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眼动追踪光路示意图,光路从光学透镜1边缘位置出射光线,经准直结构接收,显示模组2上的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量会受到透镜边缘畸变的影响。图5为眼球转动前后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量关系对比图,图5中横坐标为传感器的位置,纵坐标为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量,第一曲线20为要求注视中央时,横向x轴方向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量曲线,可以看出位于中央位置的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量最小;第二曲线10为人眼视线向左移动时,x轴方向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量曲线,可以看出信号量的最低点随着眼球的转动发生了改变。这是眼动追踪的识别过程,透镜的畸变影响会导致图5中每条曲线信号量最高点S2、最低点S1的变化,△S=S2-S1,在眼动识别的过程中,△S越大越有利于瞳孔注视位置的识别,透镜畸变会降低信号量差值△S。
参考图7,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应用于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显示模组21和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1的出光 侧的光学透镜1,所述眼动追踪装置包括:
光源3,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1的出光侧,用于提供出射至人眼100的第一光线;
多个光电传感组件201,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21的非显示区,用于接收第二光线,以用于确定人眼瞳孔位置;
光学结构22,位于所述光学透镜1和所述显示模组21之间,包括与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区221,且每个所述透光区221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透射所述第二光线;
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第一光线经人眼100反射后,经过所述光学透镜1的中心点(该中心点位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上)的光线。
所述透光区221与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一一对应,即一个所述透光区221用于向对应的一个光电传感组件201传输透射的所述第二光线,不同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对应人眼100的不同区域,因此可以通过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位置坐标确定人眼瞳孔位置。
且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透光区221透过的是经过所述光学透镜1的中心的光线(即所述第二光线),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的光线通过光学透镜1的光心的准直光线。这种结构相比较接收经过透镜边缘的光线,减小了由于透镜产生的光学畸变,甚至可以消除光学畸变,从而提高眼动追踪的精度。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人眼100的中心点、所述光学透镜1的中心点、所述显示模组21的中心点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所在位置和与其对应的人眼瞳孔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的相对的两侧。
应当理解的是,人眼的中心点指的是眼球的中心点。
如图4所示,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到的为反方向的信号量,即最右侧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人眼最左侧的Eye Box区域200(Eye Box定义为人眼在VR环境下能看到屏幕的视野范围区域)分区信号,即对应接收人眼最左侧的部分反射的光信号,下方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Eye Box区域200上方分区信号量(即接收人眼上方部分反射的光信号),在这种结构下,眼睛注视方向向左时,信号量最小的点向右移动,与注视方向移动相反,需要 说明的是,人眼注视方向是由瞳孔位置决定的,人眼注视点的移动方向即为瞳孔的移动方向。
图6中,第三曲线30为普通结构的信号量曲线,△S/S2=(S2-S1)/S2=0.34,第四曲线40色曲线为优化之后的△S/S2=(S2-S1)/S2=0.69(此数据代表相对数值,结构、实验条件发生改变时,具体数值可能发生变化),瞳孔注视区域的信号量变化变大了,改善在VR结构中Eye Tracking的畸变效果。
参考图4、图8和图9,示例性的,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参考图8中的X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25,所述第一区域25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23,所述第一部分23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221;
所述第一部分23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区域25的中心点位于第二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3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221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二直线的一侧,参考图4。
图4中表示出了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最右侧的光电传感组件201,与该光电传感组件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21,该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的是经过人眼最左侧的部分(对应所述Eye Box区域200的最左侧分区)反射、并经过所述光学透镜1后的光线,该光电传感组件201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21的右侧,以便于经过所述光学透镜1的中心的所述第二光线被该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
示例性的,原理同上,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参考图8中的Y方向)的第二区域26,所述第二区域26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4,所述第二部分24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221;
所述第二部分24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区域26的中心点位于第三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24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221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三直线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参考图8和图9,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是环形的,所述显示模组的四 个边缘均设置有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对应的所述光学结构的四个边缘也均设有所述透光区221。
所述显示模组21一般为矩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设置,此时,以所述显示模组21为基准建立坐标系,即可获得每一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位置坐标,从而根据每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吸收的光的信号量判断人眼瞳孔位置。
示例性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21的中心点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
为了不影响所述显示模组21的正常显示,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21的非显示区,所述人眼的中心点、所述光学透镜1的中心点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点位于第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直线是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相平行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21的中心点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便于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对于光线的接收。
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25划分为多个第一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201,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23划分为多个第一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一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221,多个所述第一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26划分为多个第二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201,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24划分为多个第二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二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221,多个所述第二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由于沿第一方向位于两端的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的信号量的浮动较大,且与中心点距离越远,接收的信号量的浮动越大,影响瞳孔位置的确定,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区域25进行分区,且采用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面 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的方式,解决由于位于两端的第一光电传感组件2011接收的信号量浮动大而影响瞳孔的位置确定精度的问题。
同样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两端的光电传感组件201接收的信号量的浮动较大,且与中心点距离越远,接收的信号量的浮动越大,影响瞳孔位置的确定,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区域26进行分区,且采用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的方式,解决由于位于两端的第二光电传感组件2012接收的信号量浮动大而影响瞳孔的位置确定精度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采用LCD显示模组,在VR显示环境下,人眼要通过前方的方形Eye Box区域200观看显示屏幕,检测人眼在Eye Box区域200上的位置,即可实现眼动追踪(参考图3和图4),Eye Box定义为人眼在VR环境下能看到屏幕的视野范围区域,大小为8*8mm,将Eye Box区域划为10*10,当人眼转动时,瞳孔会处于不同的分区,不同分区对应的光电传感组件会接收不同大小的信号量,从而判断瞳孔位置,进而判断眼球注视的位置。对应Eye Box分区将所述透光区221进行分区,并将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进行分区,参考图8和图9,10*10分区采用不均匀分布,即沿所述第一方向(参考图8中的X方向),由中心到两端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分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参考图9中的Y方向),由中心到两端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分区,原因如下:1、在近眼Eye-Tracking的VR模组中,光电传感组件接收到的信号量处于较低水准,Eye Box出射的光源信号量大小对光电传感组件的接收影响大,所以必须保证光电传感组件在无人眼条件下接收到的信号量相等;2、位于两端位置的光电传感组件相较于中间位置的光电传感组件,光线的光程大,损耗强,所以分区的位置较大,以进行补偿;3、信号量基准:保证任意两个光电传感组件接收到的信号量差异小于10%,避免浮动过大影响瞳孔位置的判断。
在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所述透光区221的位置坐标如表1所示,与表1中的所述透光区对应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光电传感组件201的位置坐标如表2所示:
表1:
表2:
参考图7和图8,示例性的,所述光学结构22为环形,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
所述光学结构22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不会对所述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
示例性的,所述光学结构22、与所述显示模组集成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边框,所述边框上开设通孔以形成所述透光区221。
参考图7和图12,示例性的,所述显示模组21包括显示区300和非显示区400,所述显示模组21的出光面上设置具有镂空图案的遮光层500,以形成所述透光区221,所述遮光层500位于所述非显示区400,所述遮光层500上的镂空图案即为所述透光区22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结构设置。
示例性的,经过所述透光区221的所述第二光线呈朗伯分布,所述第二光线的分布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
经过一个所述透光区后的光线的分布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光线的分布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避免了相邻所述透光区之间透射的光线的串扰。
例如,采用的显示模组为3.5英寸的方形屏幕(62.856mm*62.856mm),分区为10*10,即在6.2cm的屏幕边缘开10个孔(每一侧的边缘)形成10个所述透光区221,所述透光区221为直径为10um的圆孔,光线通过所述透光区221后的热照度为朗伯分布,谱线如图10所示,谱线宽度为23um(通过所述透光区221后的能量的90%所占的谱线宽),而相邻所述透光区221之间的最小间隔为200um,所以相邻的所述透光区221之间不存在串扰。
参考图7,示例性的,所述光源3包括围设于所述光学透镜1的外围的灯圈,所述灯圈上设置有多个红外LED灯珠31。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具有8个红外LED的灯圈光源,灯圈直径53.3mm,LED灯珠大小0.8mm,单个光源的发光功率为10.53mw,发光角度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用其他入射角度、强度的光源,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光源3还可以采用激光器光源等,并不限于上述所述。
示例性的,所述光学结构22与所述光电传感组件201之间的距离为500-700u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1为一组单透镜,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又称亚力克玻璃或有机玻璃,折射率n=1.49;眼睛到透镜的第一面(靠近人眼的一面)的距离d1为14mm,透镜厚度d2为14mm,光学透镜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一面)到显示模组之间的距离d3为33.7mm;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采用用非球面,所述第一面的曲面半径R1=-75.072、所述第二面的曲面半径R2=22.861。
以下表格为一个实例中的眼动追踪装置的结构参数,眼睛为亚洲人种类型,瞳孔黑色,虹膜褐棕色。欧美人种眼球颜色较浅,红外漫反射效果较差,本例不做考虑。人眼对红外光的漫反射率:瞳孔3-5%,虹膜10-20%,巩膜70-80%。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眼动追踪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眼动追踪装置, 包括:
接收被人眼反射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
将接收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的信号值以及至少一个光电传感组件的位置,确定人眼瞳孔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 一种眼动追踪装置,应用于近眼显示系统,所述近眼显示系统包括显示模组和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的光学透镜,其中,所述眼动追踪装置包括:
    光源,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用于提供出射至人眼的第一光线;
    多个光电传感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用于接收第二光线,以用于确定人眼瞳孔位置;
    光学结构,位于所述光学透镜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包括与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一一对应的多个透光区,且每个所述透光区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透射所述第二光线;
    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第一光线经人眼反射后,经过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点的光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人眼的中心点、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点、所述显示模组的中心点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光电传感组件所在位置和与其对应的人眼瞳孔所在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的相对的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一部分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第二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二直线的一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一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一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部分划分为多个第一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一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一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 大。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二部分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中心点位于第三直线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每个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靠近所述第三直线的一侧;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划分为多个第二子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组件,多个所述第二子区域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划分为多个第二子部分,每个所述第二子部分内设置一个所述透光区,多个所述第二子部分的面积由中间向两端依次增大。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光电传感组件的中心点位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中心点远离所述第一直线的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光学结构为环形,在所述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光学结构、与所述显示模组集成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边框,所述边框上开设通孔以形成所述透光区。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面上设置具有镂空图案的遮光层,以形成所述透光区。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经过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二光线呈朗伯分布,所述第二光线的分布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围设于所 述光学透镜的外围的灯圈,所述灯圈上设置有多个红外LED灯珠。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所述光学结构与所述光电传感组件之间的距离为500-700um。
  14. 一种眼动追踪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眼动追踪装置,其中,包括:
    接收被人眼反射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
    将接收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基于所述电信号的信号值以及至少一个光电传感组件的位置,确定人眼瞳孔的位置。
CN202280000023.5A 2022-01-10 2022-01-10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Pending CN1167456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70938 WO2023130431A1 (zh) 2022-01-10 2022-01-10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5683A true CN116745683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07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023.5A Pending CN116745683A (zh) 2022-01-10 2022-01-10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5683A (zh)
WO (1) WO20231304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3402B2 (en) * 2001-09-21 2006-04-04 Microvision, Inc. Scanned display with pinch, timing, and distortion correction
US10271042B2 (en) * 2015-05-29 2019-04-23 Seeing Machines Limited Calibration of a head mounted eye tracking system
US11106276B2 (en) * 2016-03-11 2021-08-3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Focus adjusting headset
US20180068449A1 (en) * 2016-09-07 2018-03-08 Valve Corporation Sensor fu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ye-tracking applications
US10373297B2 (en) * 2016-10-26 2019-08-06 Valve Corporation Using pupil location to correct optical lens distortion
CN110208947B (zh) * 2019-06-03 2021-10-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眼追踪的显示设备及显示方法
CN110488494B (zh) * 2019-08-30 2023-08-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增强现实设备以及虚拟现实设备
CN111766716B (zh) * 2020-08-03 2022-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0431A1 (zh)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0828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657914B1 (ko)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니트
KR100631904B1 (ko) 도광 기능을 갖는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장치
JP4655155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703009A (zh) 具有美學表面的顯示裝置
WO2019184906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JP2013502692A (ja) 照明光学系のための集光器
JPWO2014054420A1 (ja) 光センサ
KR2018003774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18909B1 (ko) 광학 구조체 및 표시 장치
US2020023314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80061287A (ko) 면 형상 광원 장치, 표시 장치 및 면 형상 조명 방법
CN109284708A (zh) 一种指纹识别器件及显示装置
US970275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4062803A (zh) 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
CN112099259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EP3979125A1 (en) Screen fingerprint assembly and terminal device
TW201414957A (zh) 照明裝置
CN113377242A (zh) 显示模组
US20230393407A1 (en) Optical mouse and light pipe thereof
CN112198712A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6745683A (zh) 眼动追踪装置和眼动追踪方法
KR100380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시스템
US2021013228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6307242B2 (ja) 発光ユニット、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