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5356A -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5356A
CN116745356A CN202180084250.6A CN202180084250A CN116745356A CN 116745356 A CN116745356 A CN 116745356A CN 202180084250 A CN202180084250 A CN 202180084250A CN 116745356 A CN116745356 A CN 116745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lefin
pcr
post
based material
is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42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团·安·特兰
赫尔曼·布劳恩
菲利普·克纳彭
迈克尔·佐施
迈克尔·赫特里希·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ealis AG
Original Assignee
Boreali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ealis AG filed Critical Borealis AG
Publication of CN116745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5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06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005Processes for mixing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8Ingredients agglomerated by treatment with a bind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08J2300/30Polymeric waste or recycled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4/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way of preparation
    • C08L2314/06Metallocene or single site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该源自消费后再循环物(PCR)PO基材料的聚烯烃(PO)组合物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
背景技术
聚合物的再循环通常区分为物理再循环(包括机械再循环和基于溶剂的再循环)和化学再循环(包括解聚、热解和生物降解)。在相应的再循环步骤之前,对废物进行预处理,尤其包括切碎废物和分离不同的组分。
聚烯烃,特别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在包括纤维、汽车部件和各种各样制成品的广泛应用中越来越多地被大量消耗。
聚乙烯基材料和聚丙烯基材料是一个特别的问题,因为这些材料广泛用于包装。考虑到与再循环到流中的废物量相比,收集的废物的量巨大,因此塑料废物流的智能再利用和塑料废物的机械再循环还有很大的潜力。
通常,市场上再循环的大量聚丙烯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两者的混合物,对于消费后废物流而言尤其如此。此外,来自消费后废物源的商业再循环物通常与非聚烯烃材料(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聚苯乙烯)或非聚合物物质(如木材、纸、玻璃或铝)交叉污染。这些交叉污染极大地限制了再循环流的最终应用,因此没有有利可图的最终用途。
此外,再循环聚烯烃材料通常具有比原始材料差得多的性能,除非添加到最终化合物中的再循环聚烯烃的量极低。例如,此类材料通常具有有限的冲击强度和差的机械性能(诸如例如,脆性),因此它们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再循环聚烯烃的可加工性往往比原始材料的可加工性差。对于一些应用,例如汽车部件,特别是导电部件,这些限制排除了再循环材料用于高质量零件的应用,这意味着它们只能用于低成本、要求不高的应用中,诸如例如用于建筑物或家具中。为了改善这些再循环材料的机械性能,通常添加相对大量的原始材料(由石油生产的)。
最近,汽车中电气部件的数量增加,这导致了对生产作为各个电气部件的容器和运输容器的导电盒、板条箱和托盘(pallet)的高需求。然而,目前缺少合适的再循环物方案。提供源自再循环废物的导电盒、板条箱和托盘特别具有挑战性,其中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的性能得到很好的平衡。
EP1776006涉及电阻R<108Ohm,特别地R≤104Ω的挤出成型或注射成型的塑料零件,特别是容器,其特征在于成型零件的至少一半由作为包含至少10重量%的铝的再循环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的废弃材料组成。然而,大量的铝是成本密集型的。
EP1439131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和储存可流动材料的静电防护容器布置,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托盘状底座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相关联的防护格栅,该防护格栅包围容器的侧壁,且其壁是使用吹塑工艺生产的,并且由至少一层由具有固有电性能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层组成。然而,没有公开合适的再循环物材料。
因此,本领域中仍然需要提供用于特别是汽车材料的再循环聚烯烃方案,该汽车材料在诸如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的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平衡,其特别类似于为所述目的市售的原始聚丙烯和炭黑的共混物。
令人惊讶地发现,源自包含非聚烯烃和其他污染物的PCR材料的本发明聚烯烃组合物实现了良好水平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以及可加工性。
发明内容
在最广泛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通过共混以下组分能够获得的聚烯烃组合物
a)10至74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该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b)任选地10至5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该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c)25至55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30重量%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860至890kg/m3并且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为0.3至35.0g/10min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其中该聚烯烃组合物具有5至1400Ohm.cm,优选地10至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和7至2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
其中该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该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3重量%的炭黑。
本发明基于以下令人惊讶的发现,当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25至55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和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至30重量%的C2C4、C2C6或C2C8共聚物与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进行共混时,获得了在电导率、冲击性能、刚度和可加工性方面具有良好平衡的性能的聚烯烃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制品,优选地其中该制品是导电盒、板条箱和托片(pellet)。
还提供了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该聚烯烃组合物是由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和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大于20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生产的。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用于生产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的用途,基于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总重量,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铝含量小于10重量%(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示意性地说明当在聚合物基体中增加炭黑的量时,体积电阻率降低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尽管,在实践中可以使用与本文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相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来测试本发明,但本文描述了优选的材料和方法。在描述和要求保护本发明时,将根据下面陈述的定义使用以下术语。
除非另有明确指明,否则术语“一种”、“一个”(“a”、“an”)等的使用是指一个或多个。
出于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的目的,术语“再循环废物”用于表示从消费后废物和工业废物两者中回收的材料,而不是原始聚合物和/或材料。
“消费后废物”是指已完成至少第一使用周期(或生命周期),即已用于其第一目的的物品;而“工业废物”是指制造废料,其通常不会到达消费者。根据本发明,废物流是消费者废物流,这种废物流可以源于诸如在欧盟中实施的那些常规的收集系统。消费后废物材料的特征在于0.10至500ppm的苎烯(limonene,或称为柠檬烯)含量(如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出于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的目的,术语“再循环废物聚烯烃基材料”是指源自消费后废物和/或工业废物的聚烯烃材料,并且其中再循环废物聚烯烃基材料包含基于再循环废物聚烯烃基材料的总重量的至少88重量%,优选地至少92重量%,更优选地至少96重量%的聚烯烃。出于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的目的,术语“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是指源自消费后废物的聚烯烃材料,并且其中PCR-PO包含基于PCR-PO的总重量的至少88重量%,优选地至少92重量%,更优选地至少96重量%的聚烯烃,该PCR-PO已完成至少第一使用周期(或生命周期),即已用于其第一目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是指包含基于PCR-PP的总重量的至少80重量%的聚丙烯的聚丙烯材料,该PCR-PP已完成至少第一使用周期(或生命周期),即已用于其第一目的。同样,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PE)是指包含基于PCR-PE的总重量的至少65重量%的聚乙烯的聚乙烯材料,该PCR-PE已完成至少第一使用周期(或生命周期),即已用于其第一目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也可以是指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的共混物,优选地是指PCR-PP和PCR-PE的共混物。PCR-PP/PCR-PE共混物可以具有20:80至80:20的PP:PE的重量比。
应当理解的是,PCR-PO在组成上可以广泛变化,即可以包括聚烯烃均聚物和聚烯烃共聚物。
通常,根据本发明的PCR-PO可以具有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如下所述测定的残留白垩含量;
-如下所述测定的残留滑石含量;
-残留金属含量(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如下所述测定的纸的残留量;
-如下所述测定的木材的残留量;
-如通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测量的0.1至100ppm的总游离脂肪酸含量。
滑石和白垩含量:
根据以下程序的TGA:
可以使用Perkin Elmer TGA8000进行热重分析(TGA)实验。应将大约10至20mg的材料放置于铂盘中。将温度在50℃下平衡10分钟,然后在氮气下以20℃/min的加热速率升至950℃。将约550℃和700℃之间的重量损失(WCO2)归于从CaCO3释放出的CO2,因此白垩含量被评估为:
白垩含量=100/44×WCO2
然后以20℃/min的冷却速度将温度降低至300℃。然后将气体切换为氧气,温度再次升至900℃。该步骤中的重量损失归于炭黑(Wcb)。在已知炭黑和白垩含量的情况下,不包括白垩和炭黑的灰分含量计算为:
灰分含量=(灰渣)–56/44×WCO2–Wcb
其中灰渣是在氮气下进行的第一步中在900℃下测量的重量%。对于所研究的再循环物,灰分含量估计与滑石含量相同。
纸、木材的量:
纸和木材通过传统的实验室方法测定,包括研磨、浮选、显微镜检查和热重分析(TGA)。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包含基于聚烯烃基材料的总重量的至少88重量%的聚烯烃,苎烯含量为0.10至500ppm(如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的任何聚烯烃基材料均应被认为是PCR-PO。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PCR-PO具有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0.10至500ppm,优选地0.1至100ppm,更优选地0.1至50ppm的苎烯含量(如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
-至多6.0重量%的聚苯乙烯含量;
-至多3重量%的滑石含量;
-至多1.0重量%的白垩含量;
-至多5.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聚酰胺的含量;
-1.0至100ppm的脂肪酸含量(如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
出于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的目的,术语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进一步是指除了任意性质的其他聚合物成分之外主要包含源自聚烯烃(源自乙烯、丙烯、丁烯、辛烯等)的单元的聚合物材料。这样的聚合物成分可以例如来源于源自苯乙烯衍生物(诸如乙烯基苯乙烯)、取代和未取代的丙烯酸酯、取代和未取代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单体单元。通常,可以存在其他组分,诸如填料,包括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例如滑石、白垩、炭黑,以及其他颜料诸如TiO2以及纸和纤维素。
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定量13C{1H}NMR测量可以识别PCR-PO组合物中的所述聚合物材料。由此,可以区分和定量聚合物链中的不同单元。这些单元是乙烯单元(C2单元)、具有3、4和6个碳的单元和具有7个碳原子的单元。
因此,具有3个碳原子的单元(C3单元)在NMR光谱中可以区分为孤立的C3单元(孤立的C3单元)和连续的C3单元(连续的C3单元),其表明聚合物材料含有丙烯基聚合物。这些连续的C3单元还可以被识别为iPP单元。
具有3、4、6和7个碳原子的单元在NMR光谱中描述了源自聚合物主链中的两个碳原子和1个碳原子的短侧链或支链的单元(孤立的C3单元)、源自聚合物主链中的两个碳原子和2个碳原子的短侧链或支链的单元(C4单元)、源自聚合物主链中的两个碳原子和4个碳原子的短侧链或支链的单元(C6单元)或源自聚合物主链中的两个碳原子和5个碳原子的短侧链或支链的单元(C7单元)。
具有3、4和6个碳原子的单元(孤立的C3、C4和C6单元)可以源自掺入的共聚单体(丙烯、1-丁烯和1-己烯共聚单体)或者源自由自由基聚合形成的短链支链。
本文所用的一种或多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是可商购获得的。合适的共混物包括许多可从Mtm塑料公司(Mtm plastics))获得的商品名为Purpolen或Dipolen的再循环物。
术语“原始”是指新生产的材料和/或首次使用前的物品,它们尚未被再循环。诸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再循环材料”表示由“再循环废物”再加工的材料。根据污染物(诸如苎烯和/或脂肪酸和/或纸和/或木材)的存在与否,可以容易地区分原始材料和再循环材料。
共混物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其中至少一种组分是聚合物。通常,共混物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组分来制备。合适的混合程序是本领域已知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示例性地是包含聚烯烃和炭黑的共混物。
如果没有另外指明,“%”是指重量%。
当提及组合物及其中包含成分的重量百分比时,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成分的总量不超过100%(由于四舍五入,±1%)。
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聚烯烃组合物通过共混以下组分能够获得
通过共混以下组分能够获得的聚烯烃组合物
a)10至74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该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b)任选地10至5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该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c)25至55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30重量%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860至890kg/m3并且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为0.3至35.0g/10min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
其中该聚烯烃组合物具有5至1400Ohm.cm,优选地10至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和7至2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
其中该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3重量%的炭黑。
根据本发明,100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以及10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源于消费后废物,诸如来自常规收集系统(路边收集),诸如在欧盟中实施的那些常规收集系统。
所述消费后废物可以通过其苎烯含量来识别。优选的是,消费后废物具有0.10至500ppm的苎烯含量。
应当理解的是,体积电阻率是电导率的倒数。根据本申请的体积电阻率的单位是Ohm.cm,并且是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低体积电阻率表明材料容易允许电流。
本发明提供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优选地按以下量共混:
a)13至71重量%,优选地15至67重量%,更优选地20至63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
b)任选地13至45重量%,优选地15至40重量%,更优选地20至3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6至51重量%,优选地28至50重量%,更优选地29至48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3至25重量%,优选地5至20重量%,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20至74重量%,优选地25至71重量%,更优选地30至67重量%,甚至更优选地35至63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
b)任选地10至50重量%,优选地13至45重量%,更优选地10至40重量%,更优选地15至3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5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9至48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30重量%,优选地3至25重量%,更优选地5至2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10至50重量%,优选地13至45重量%,更优选地15至4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
b)10至50重量%,优选地13至45重量%,更优选地15至4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5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9至48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30重量%,优选地3至25重量%,更优选地5至2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10至50重量%,优选地13至45重量%,更优选地15至4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
b)任选地10至50重量%,优选地13至45重量%,更优选地15至4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30至54重量%,更优选地35至53重量%,甚至更优选地40至52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20重量%,优选地1至15重量%,更优选地2至1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3至8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优选地包含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65.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68.0重量%至96.0重量%,还更优选地70.0重量%至92.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72.0重量%至90.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根据本发明,这些材料可以被称为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PE)。在这方面,当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乙烯单元(C2单元)时是优选的。在不受任何理论约束的情况下,假设当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PCR-PO材料的C2单元时,绝大多数的剩余聚烯烃单元可以归属于丙烯单元(C3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优选地包含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根据本发明,这些材料可以被称为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
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优选地包含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30.0重量%至75.0重量%,还更优选地40.0重量%至7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9.0重量%至60.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和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70.0重量%,还更优选地30.0重量%至6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上述单元各自均是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根据本发明,这些材料可以被称为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PE)和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的共混物,即PCR-PP/PCR-PE共混物。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2至45g/10min,更优选地3至40g/10min,还更优选地4至3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0至45g/10min,更优选地11至40g/10min,还更优选地12至3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1133,2.16kg,230℃)。在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至20g/10min,更优选地2至13g/10min,还更优选地4至1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900至956kg/m3,更优选地905至950kg/m3,还更优选地908至948kg/m3,并且特别地910至94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900至945kg/m3,更优选地905至935kg/m3,还更优选地908至930kg/m3,并且特别地910至92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915至956kg/m3,更优选地920至955kg/m3,还更优选地925至950kg/m3,并且特别地930至94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ISO 1183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大于600MPa,更优选地大于700MPa,还更优选地大于800MPa,并且特别地大于10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600至2000MPa的范围内,优选地在700至1500MPa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800至12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大于10MPa,更优选地大于15MPa,还更优选地大于20MPa,并且特别地大于22MPa的屈服应力(根据DIN ENISO 527,50mm/min测定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10至50MPa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2至40MPa的范围内,还更优选地在15至30MPas的范围内的屈服应力(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相对于PCR-PO1的总重量的存在量在5.0至4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6.0至30.0重量%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地在7.0至20.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特别地在8.0至15.0重量%的范围内的可溶物级分(SF,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相对于PCR-PO1的总重量的存在量在60.0至95.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70.0至94.0重量%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地在80.0至93.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特别地在85.0至92.0重量%的范围内的结晶级分(CF,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15.0至9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0至60.0重量%的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地在25.0至52.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特别地在26.0至35.0重量%的范围内或在41.0至50.0重量%的范围内的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1.0至5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3.0至40.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5.0至30.0重量%,并且特别地6.0至15.0重量%的结晶级分的乙烯含量(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10.0至9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20.0至60.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30.0至55.0重量%,并且特别地40.0至50.0重量%的结晶级分的乙烯含量(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0.1至5.0dl/g范围内,更优选地0.5至4.0dl/g,甚至更优选地0.6至3.0dl/g,并且特别地1.0至2.5dl/g的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0.1至5.0dl/g范围内,更优选地0.5至4.0dl/g,甚至更优选地0.6至3.0dl/g,并且特别地1.0至2.2dl/g的结晶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在0.2至3.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0.3至2.5,甚至更优选地0.5至1.6,并且特别地0.6至1.0或大于1.0至1.5的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对结晶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的比IV(SF)/IV(CF)。
由于使用二甲苯萃取和使用1,2,4-三氯苯萃取的分离方法上的不同,在一方面XCS/XCI级分和在另一方面可溶物/结晶(SF/CF)级分的性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相似。更多细节在实验部分给出。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5至5.0Pa-1,更优选地2.2至4.2Pa-1,并且特别地2.6至3.8Pa-1的多分散性指数PI。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00至450Pa·s,更优选地150至400Pa·s,并且特别地200至350Pa·s的在300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300。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800至8000Pa·s,更优选地1000至7000Pa·s,甚至更优选地1100至6000Pa·s,并且特别地1300至2000Pa·s的在0.05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800至6000Pa·s,更优选地900至5000Pa·s,甚至更优选地1000至4500Pa·s,并且特别地1200至4000Pa·s的在0.05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2000至10000Pa·s,更优选地3000至9000Pa·s,甚至更优选地4000至8000Pa·s,并且特别地5000至8000Pa·s的在0.05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0.05。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10至140℃,更优选地115至135℃,甚至更优选地118至130℃,并且特别地120至126℃的结晶温度(根据ISO11357/第3部分/10K/min测定的)。
优选地,基于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的总重量,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包含小于10重量%,优选地小于5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2重量%的金属(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优选地包含基于PCR-PO2的总重量的总量为65.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68.0重量%至96.0重量%,还更优选地70.0重量%至92.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72.0重量%至90.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优选地包含基于PCR-PO2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
在仍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优选地包含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30.0重量%至75.0重量%,还更优选地40.0重量%至7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9.0重量%至60.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和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70.0重量%,还更优选地30.0重量%至6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各个单元各自均是基于PCR-PO2的总重量的。优选地,乙烯单元(C2单元)是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2至45g/10min,更优选地3至40g/10min,还更优选地4至3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至10g/10min,更优选地2至8g/10min,还更优选地3至7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900至956kg/m3,更优选地905至950kg/m3,还更优选地908至948kg/m3,并且特别地910至94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900至970kg/m3,更优选地920至960kg/m3,还更优选地925至955kg/m3,并且特别地930至950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大于600MPa,更优选地大于700MPa,还更优选地大于8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527,1mm/min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大于10MPa,更优选地大于15MPa,还更优选地大于20MPa的屈服应力(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相对于PCR-PO2的总重量的存在量在5.0至40.0重量%范围内,更优选地6.0至30.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7.0至20.0重量%,并且特别地8.0至15.0重量%的可溶物级分(SF,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相对于PCR-PO2的总重量的存在量在60.0至95.0重量%范围内,更优选地70.0至94.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80.0至93.0重量%,并且特别地85.0至92.0重量%的结晶级分(CF,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在15.0至7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20.0至60.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5.0至52.0重量%,并且特别地26.0至35.0重量%或41.0至50.0重量%的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在10.0至90.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20.0至60.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30.0至55.0重量%,并且特别地40.0至50.0重量%的结晶级分的乙烯含量(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在0.1至5.0dl/g范围内,更优选地0.5至4.0dl/g,甚至更优选地0.6至3.0dl/g,并且特别地1.0至2.5dl/g的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在0.1至5.0dl/g范围内,更优选地0.5至4.0dl/g,甚至更优选地0.6至3.0dl/g,并且特别地1.0至2.2dl/g的结晶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在0.2至3.0的范围内,更优选地0.3至2.5,甚至更优选地0.5至1.6,并且特别地0.6至1.0或大于1.0至1.5的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对结晶级分的特性粘度(根据ISO 1628-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的比IV(SF)/IV(CF)。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5至5.0Pa-1,更优选地2.2至4.2Pa-1,并且特别地2.6至3.8Pa-1的多分散性指数PI。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00至450Pa·s,更优选地150至400Pa·s,并且特别地200至350Pa·s的在300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300。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800至8000Pa·s,更优选地1000至7000Pa·s,甚至更优选地1100至6000Pa·s,并且特别地1300至2000Pa·s的在0.05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2000至9000Pa·s,更优选地3000至8000Pa·s,甚至更优选地4000至7000Pa·s,并且特别地5000至6000Pa·s的在0.05rad/s的频率下的复数粘度,eta0.05。
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10至140℃,更优选地115至135℃,甚至更优选地118至130℃,并且特别地120至126℃的结晶温度(根据ISO 11357/第3部分/10K/min测定的)。
优选地,基于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的总重量,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包含小于10重量%,优选地小于5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2重量%的金属(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应当理解的是,如果应用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则其优选地至少在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方面与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不同。优选地,PCR-PO2的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与PCR-PO1的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的差异值至少为2g/10min,更优选地至少为5g/10min,还更优选地至少为10g/10min,并且特别地至少为15g/10min。
此外,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可能特别在乙烯单元的总量、丙烯单元的总量和/或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方面不同。优选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在乙烯单元的总量和/或丙烯单元的总量方面与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不同。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包含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至99.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包含基于PCR-PO2的总重量的总量为1.0至75.5重量%或更少的丙烯单元(C3单元)。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包含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2.0至30.0重量%,更优选地5.0至25.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包含基于PCR-PO2的总重量的总量为大于30.0重量%至60.0重量%,更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1至45g/10min,更优选地14至40g/10min,还更优选地20至3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2至小于11g/10min,更优选地3至9g/10min,还更优选地4至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900至930kg/m3,更优选地905至927kg/m3,还更优选地908至925kg/m3,并且特别地910至922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大于930至956kg/m3,更优选地932至950kg/m3,还更优选地934至948kg/m3,并且特别地936至94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聚烯烃组合物通过共混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与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能够获得,该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包含基于PCR-PO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该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包含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30.0重量%至75.0重量%,还更优选地40.0重量%至7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9.0重量%至60.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和总量为20.0重量%至80.0重量%,更优选地25.0重量%至70.0重量%,还更优选地30.0重量%至60.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40.0重量%至51.0重量%的乙烯单元(C2单元),各自基于PCR-PO2的总重量。在这方面,PCR-PO1与PCR-PO2的重量比优选地为2:1至1:2,更优选地为1.5:1至1:1.5。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选自由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PE1)及其共混物组成的组,优选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30至70重量%,优选地33至67重量%,更优选地35至64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该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该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包含基于PCR-PP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
b)任选地10至40重量%,优选地13至34重量%,更优选地15至29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48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5至20重量%,优选地7至18重量%,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其中PCR-PO1、PCR-PO2、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和共聚物的量各自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该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该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包含基于PCR-PP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
b)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48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5至20重量%,优选地7至18重量%,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优选C2C8共聚物,
其中PCR-PO1、PCR-PO2、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和共聚物的量各自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
在这方面,PCR-PO2优选地为PCR-PP/PCR-PE共混物。
优选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以及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小于0.1%的水分含量(通过水分红外分析仪,105℃测定的)。
在应用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PCR-PO1或PCR-PO2具有910至92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
在应用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PCR-PO1或PCR-PO2具有大于900MPa,优选地大于10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含炭黑的聚烯烃(CBPO)以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50重量%,甚至更优选地29至48重量%的量共混。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中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以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25至48重量%,优选地28至45重量%,更优选地29至42重量%的量共混。
通常,需要调整聚烯烃组合物中理想平衡的碳空白量。在炭黑量太高的情况下,聚烯烃组合物的机械性能会变差。在炭黑量太低的情况下,电子电导率会变差。图1中聚合物基体的刚度曲线也示意性地图示了这一点。存在敏感区域,在该敏感区域中,在突增(percolation)点周围电导率迅速下降。因此,需要精确控制炭黑的加料量。
在这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聚烯烃组合物,该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3重量%,更优选地11至21重量%,还更优选地12至19重量%的炭黑。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0重量%,更优选地11至18重量%,还更优选地12至17重量%的炭黑。
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可以包含任何已知的聚烯烃。应当理解的是,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原始聚烯烃,特别是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组成的组的聚烯烃,优选地由原始聚烯烃组成,特别是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丁烯组成的组的聚烯烃。根据本发明,基于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的总重量,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优选地30至60重量%,更优选地35至50重量%,并且特别地38至42重量%的炭黑。基于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的总重量,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中包含优选地40至70重量%,更优选地50至65重量%,并且特别地58至62重量%的聚烯烃。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括含炭黑的聚乙烯。进一步优选的是,基于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的总重量,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至少50重量%,更优选地至少55重量%,并且特别地至少60重量%的聚乙烯。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30至60重量%,优选地35至50重量%,并且特别地38至42重量%的炭黑和40至70重量%,优选地50至65重量%,并且特别地58至62重量%的聚乙烯,各个组分各自均是基于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的总重量的。优选的是,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原始聚乙烯,更优选地由原始聚乙烯组成。还优选的是,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高密度聚乙烯(HDPE),更优选地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组成。这种高密度聚乙烯是未经再循环的原始材料。
优选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具有20至70g/10min,优选地30至60g/10min,更优选地35至55g/10min,并且特别地40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根据ISO 1133,21.6kg,190℃测定的)。
优选地,包含在至少一种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PO)中的炭黑具有200至600g/l,更优选地250至550g/l,并且特别地280至500g/l的根据ASTM D1513测定的倾注(堆积)密度(pour(bulk)density,也称为松装密度)。
优选地,包含在至少一种含炭黑的聚烯烃均聚物(CB-PO)中的炭黑具有1至80nm,优选地4至60nm,并且特别地8至40nm的根据ASTM D3849测定的平均初级粒度。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优选地通过乙烯与具有4、6或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聚合获得。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通过乙烯与选自由1-丁烯、1-己烯和1-辛烯组成的组的具有4、6或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聚合获得。优选地应用C2C8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C2C8共聚物包含乙烯单元(C2单元)和1-辛烯单元(C8单元),并且优选地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在溶液聚合工艺中生产。当C2C8共聚物包含乙烯单元和1-辛烯单元时,它可以被称为“C2C8塑性体”。同样地,包含乙烯单元和1-己烯单元的C2C6共聚物可以被称为“C2C6塑性体”。术语“塑性体”是指结合了弹性体和塑料的性质的聚合物。术语“C2C8塑性体”是指结合了弹性体和塑料的性质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的结构单元源自由乙烯和1-辛烯组成的单体。
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具有860至890kg/m3,优选地865至880kg/m3,并且特别地865至875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
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具有0.3至35.0g/10min,优选地0.4至30g/10min,更优选地0.5至20g/10min,并且特别地4至15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
优选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具有35至85℃,优选地42至80℃,并且特别地44至55℃的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
优选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具有27至50℃,更优选地28至45℃,甚至更优选地29至40℃,并且特别地30至37℃的维卡软化温度(10N,根据ISO 306测定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通过与附加的以下组分共混能够获得
e)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至25重量%,优选地4至20重量%,并且特别地5至17重量%的聚烯烃材料。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其通过与附加的以下组分共混能够获得
e)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5至27重量%,优选地10至25重量%,并且特别地15至23重量%的聚烯烃材料。
聚烯烃材料为原始聚烯烃,优选地为聚烯烃均聚物材料。此外,聚烯烃材料优选地为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其共混物。优选地,聚烯烃材料具有800至1600g/10min,更优选地900至1500g/10min,并且特别地1000至13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优选地,聚烯烃材料具有145至170℃,更优选地150至168℃,并且特别地154至164℃的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优选地,聚烯烃材料为聚烯烃熔喷材料,更优选地为聚丙烯熔喷材料,特别地为聚丙烯均聚物熔喷材料。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该聚烯烃组合物优选地包含小于10重量%,更优选地小于5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2重量%的铝(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在这方面,优选的是,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以及任选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包含基于至少一种PCR-PO1的总重量(或分别基于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PCR-PO2)的小于20重量%,优选地小于15重量%,更优选地小于10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5重量%的铝(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聚烯烃组合物具有7至20g/10min,优选地7至15g/10min或8至15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优选地,聚烯烃组合物具有至少800MPa,更优选地至少900MPa,并且特别地至少10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聚烯烃组合物优选地具有800至1700MPa,更优选地900至1400MPa,并且特别地1000至13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ISO 527,1mm/min测定的)。拉伸试验优选地在23℃下调节至少96小时后进行。
聚烯烃组合物具有5至1400Ohm.cm,优选地10至800Ohm.cm,更优选地15至400Ohm.cm,甚至更优选地17至300Ohm.cm,并且特别地20至25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聚烯烃组合物优选地具有4至55kJ/m2,更优选地5至50kJ/m2,还更优选地8至45kJ/m2,并且特别地15至40kJ/m2的简支梁NIS(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定的)。简支梁试验优选地在23℃下调节至少96小时后进行。
在进一步的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上述进一步限定的聚烯烃组合物的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
在仍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该聚烯烃组合物是由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和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大于20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生产的。优选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3重量%,更优选地11至21重量%,还更优选地12至19重量%的炭黑。在这方面,制品优选地通过注射成型来生产。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0重量%,更优选地11至18重量%,还更优选地12至17重量%的炭黑。在这方面,制品优选地通过压缩成型生产。
如上文所描述的所有优选的方面、定义和实施方案也适用于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
在仍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用于生产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的用途,基于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总重量,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铝含量小于10重量%,优选地小于5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2重量%(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优选的是,如果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与含炭黑的聚烯烃(CBPO)和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共混,则从而改善了聚烯烃组合物的冲击/刚度/电导率平衡。
如上文所描述的所有优选的方面、定义和实施例也适用于该用途。
本发明的要点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进一步概述。
实验部分
1.测试方法
a)熔体流动速率
如所指出的,熔体流动速率是在230℃或190℃下在2.16kg的负荷(MFR2)下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是按照ISO 1133的测试装置在230℃或190℃的温度下在2.16kg的负荷下在10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量(单位是克)。为了评估MFR21,使用21.6kg的负荷。
MFR2(230℃)是根据ISO 1133(230℃,2.16kg负荷)测量的。
MFR2(190℃)是根据ISO 1133(190℃,2.16kg负荷)测量的。
MFR21(190℃)是根据ISO 1133(190℃,21.6kg负荷)测量的。
b)体积电阻率,Ohm.cm
体积电阻率是基于ISO 3915测量的。使用带有鳄鱼夹的4点万用表,在温度为23℃以及相对湿度为50%的房间中进行测量。用于电气测量的试样通过压缩成型制备,尺寸为160×25×3mm。
c)拉伸模量[MPa]
拉伸模量根据ISO 527-2(十字头速度=50mm/min;23℃,除非另有说明)使用ENISO 1873-2中描述的注射成型试样(狗骨形状,4mm厚度)测量。拉伸试验在23℃下调节至少96小时后进行。
d)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NIS)
冲击强度是根据ISO 179/1eA在23℃下通过使用EN ISO 1873-2中描述的注射成型测试试样(80×10×4mm)测定的。简支梁试验在23℃下调节至少96小时后进行。
e)DSC分析、熔融温度(Tm)和熔化热(Hf)、结晶温度(Tc)和熔融焓(Hm)
DSC用TA Instrument Q200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5至7mg样品进行测量。DSC根据ISO 11357/第3部分/方法C2以加热/冷却/加热循环在-30至+225℃的温度范围内以10℃/min的扫描速率运行。结晶温度(Tc)由冷却步骤测定,而熔融温度(Tm)和熔融焓(Hm)由第二加热步骤测定。假设全结晶聚丙烯的Hm-值为209J/g,则由熔融焓计算结晶度(参见Brandrup,J.,Immergut,E.H.,Eds.聚合物手册,第3版,Wiley,纽约,1989年;第三章)。
f)密度
密度是根据ISO 1183-187测量的。样品制备是按照ISO 17855-2通过压缩成型进行的。
g)屈服应力
在由样品厚度为4mm的压塑成型板制备的样品上测定拉伸性能。拉伸模量根据ISO527-2/1B在1mm/min和23℃下测定。使用50mm/min的速度测定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
h)维卡软化温度
维卡软化温度用于熔点的测量技术。它表示横截面为1mm2的圆形压头在10N或50N的标准负荷下将精确穿透试样1mm深度时的温度。维卡软化温度在ISO 306中定义。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根据本申请,施加10N的标准负荷。
i)结晶级分和可溶物级分及其各自的性能(Crystex分析)
通过CRYSTEX QC Polymer Char(西班牙,瓦伦西亚)基于ISO 6427附录B:1992(E)分析了聚烯烃(PO)组合物的结晶级分(CF)和可溶物级分(SF)、PO组合物的最终乙烯单元含量、各个级分的乙烯单元含量以及各个级分的特性粘度。
CRYSTEX QC仪器的示意图在Del Hierro,P.;Ortin,A.;Monrabal,B.;‘SolubleFraction Analysis in polypropylene,The Column,2014年2月,第18至23页)中提供。通过在160℃下溶解于1,2,4-三氯苯(1,2,4-TCB)、在40℃下结晶以及在160℃下再溶解于1,2,4-TCB中的温度循环来分离结晶级分和非晶级分。SF和CF的定量以及乙烯含量(C2)的测定通过红外检测器(IR4)来实现,并使用在线2-毛细管粘度计来测定特性粘度(IV)。
IR4检测器是多波长检测器,该多波长检测器检测在两个不同波段(CH3伸缩振动(中心在约2960cm-1)和CHx伸缩振动(2700至3000cm-1))处的IR吸光度,该IR吸光度可以用于测定乙烯-丙烯共聚物(EP共聚物)中的浓度和乙烯含量。IR4检测器用一系列的8种EP共聚物校准,该一系列的8种EP共聚物具有在2重量%至69重量%的范围内的已知乙烯含量(通过13C-NMR测定的)并且各自具有在2至13mg/ml的范围内的各种浓度。对于在Crystex分析期间预期的各种聚合物浓度,为了同时考虑浓度和乙烯含量这两个特征,应用了以下校准方程:
等式1:
浓度=a+b*吸光度(CH)+c*(吸光度(CHx))2+d*吸光度(CH3)+e*(吸光度(CH3))2+f*
吸光度(CHx)*吸光度(CH3)
等式2:
CH3/1000C=a+b*吸光度(CHx)+c*吸光度(CH3)+d*(吸光度(CH3)/吸光度(CHx))+
e*(吸光度(CH3)/吸光度(CHx))2
等式1的常数a至e和等式2的常数a至f通过使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来确定。
等式3:
使用以下关系式将CH3/1000C转换为乙烯含量(重量%):
重量%(EP共聚物中的乙烯)=100-CH3/1000TC*0.3
可溶物级分(SF)和结晶级分(CF)的量通过XS校准分别与根据依据ISO16152的标准重量法测定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级分和“二甲苯冷不溶物”(XCI)级分相关。XS校准是通过测试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在2至31重量%范围内的各种EP共聚物来实现的。所确定的XS校准是线性的(等式4):
重量%XCS=1.01*重量%SF
母体EP共聚物及其可溶物级分(SF)和结晶级分(CF)的特性粘度(IV)使用在线2-毛细管粘度计测定,并与根据ISO 1628-3在十氢化萘中通过标准方法测定的对应的IV’s相关。
使用IV=2至4dL/g的几种市售EP PP共聚物进行校准。所确定的在CRYSTEX QC中测量并通过浓度(c)归一化的Vsp和IV之间的校准曲线是线性的(等式5):
IV(dl/g)=a*Vsp/c
其中斜率a=16.2。
称量出浓度为10mg/ml至20mg/ml的待分析的PO组合物的样品。在用含有250mg/l的2,6-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抗氧化剂的1,2,4-TCB自动填充小瓶之后,将样品在160℃下溶解直至实现完全溶解,通常持续60分钟,并伴随400rpm至800rpm持续搅拌。为了避免样品降解,在溶解期间聚合物溶液被N2气氛覆盖。
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注入填充有惰性载体的柱中,在该柱中进行样品的结晶和可溶物级分与结晶部分的分离。这个过程重复两次。在第一次注射期间,在高温下测量整个样品,测定PO组合物的IV[dl/g]和C2[重量%]。在第二次注射期间,通过结晶循环测定了可溶物级分(SF,在低温下,40℃)和结晶级分(CF,在高温下,160℃)(SF重量%,C2重量%,IV)。
基于13C NMR光谱法测定校准标准的C2含量
采用对于1H和13C分别在400.15和100.62MHz下操作的Bruker Avance III 400NMR光谱仪在溶液状态中记录定量的13C{1H}NMR光谱。所有光谱使用13C优化的10mm延长温度探头在125℃下记录,对所有气动装置使用氮气。将约200mg的材料连同乙酰丙酮铬(III)(Cr(acac)3)溶解在3ml的1,2-四氯乙烷-d2(TCE-d2)中,得到弛豫剂在溶剂中的65mM溶液(Singh,G.,Kothari,A.,Gupta,V.,Polymer Testing 28 5(2009),475)。为了确保溶液的均匀性,在加热块中的初始样品制备后,将NMR管在旋转烘箱中进一步加热至少1小时。插入磁体中后,管以10Hz旋转。选择该设置主要是为了高分辨率并且准确的乙烯含量量化定量地需要该设置。采用无NOE的标准单脉冲激励,使用优化的顶锥角(tip angle)、1s的循环延迟和双级WALTZ16解偶方案(Zhou,Z.,Kuemmerle,R.,Qiu,X.,Redwine,D.,Cong,R.,Taha,A.,Baugh,D.Winniford,B.,J.Mag.Reson.187(2007)225,Busico,V.,Carbonniere,P.,Cipullo,R.,Pellecchia,R.,Severn,J.,Talarico,G.,Macromol.Rapid Commun.2007,28,1128)。每个光谱总共采集6144(6k)个瞬态信号。对定量13C{1H}NMR光谱进行处理、积分并且从积分确定相关定量性质。使用溶剂的化学位移,所有化学位移间接参考在30.00ppm处的乙烯嵌段(EEE)的中心亚甲基基团。即使该结构单元不存在,这种方法也允许可比较的参考。
观察到了对应于乙烯的掺入的特征信号(Cheng,H.N.,Macromolecules 17(1984),1950),共聚单体分数计算为聚合物中的乙烯相对于聚合物中的所有单体的分数:
fE=(E/(P+E))
使用Wang等人的方法(Wang,W-J.,Zhu,S.,Macromolecules 33(2000),1157),通过在13C{1H}光谱中的整个光谱区域上的多个信号的积分对共聚单体分数进行定量。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其鲁棒性和在需要时说明区域缺陷的存在的能力。对积分区域进行略微调整以提高在所遇到的共聚单体含量的整个范围内的适用性。对于仅观察到PPEPP序列中的孤立乙烯的具有非常低的乙烯含量的体系,对Wang等人的方法进行了修改,减少不再存在的位点的积分的影响。这种方法降低了对此类体系中乙烯含量的过高估计,并且通过将用于确定绝对乙烯含量的位点数量减少至以下来实现:
E=0.5(Sββ+Sβγ+Sβδ+0.5(Sαβ+Sαγ))
通过使用这组位点,对应的积分方程变为:
E=0.5(IH+IG+0.5(IC+ID))
使用在Wang等人的文章(Wang,W-J.,Zhu,S.,Macromolecules 33(2000),1157)中使用的相同符号。用于绝对丙烯含量的方程未作修改。由摩尔分数计算共聚单体掺入的摩尔百分数:
E[摩尔%]=100*fE
由摩尔分数计算共聚单体掺入的重量百分比:
E[重量%]=100*(fE*28.06)/((fE*28.06)+((1-fE)*42.08))
j)流变学
使用Rheometrics RDA-II QC在氮气气氛下在200℃下使用直径为25mm的板和板状几何体对压缩成型样品进行动态流变测量。振荡剪切实验是在应变的线性粘弹性范围内在0.01至500rad/s的频率下进行的。(ISO6721-1)
作为频率(ω)的函数,获得了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复数模量(G*)和复数粘度(η*)的值。
使用复数流动性计算零剪切粘度(η0),复数流动性定义为复数粘度的倒数。因此,其实部和虚部由下式定义
f′(ω)=η′(ω)/[η′(ω)2+η”(ω)2]和
f”(ω)=η”(ω)/[η′(ω)2+η”(ω)2]
根据以下的等式
η′=G”/ω和η”=G′/ω
f′(ω)=G”(ω)*ω/[G′(ω)2+G”(ω)2]
f”(ω)=G′(ω)*ω/[G′(ω)2+G”(ω)2]
多分散性指数,PI,=105/GC,是从G’(ω)和G”(ω)的交叉点计算的,其中G’(ωc)=G”(ωc)=Gc成立。
材料
Purpolen PP是可从MTM塑料公司(MTM plastics)获得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其具有916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36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小于0.1%的水分含量(通过水分红外分析仪,105℃测定的),大于1100MPa的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大于24MPa的屈服应力(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和大于18%的拉伸应变(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
表1:PCR材料性能
Purpolen PP Dipolen PP Dipolen S
总C2含量(重量%) 10.6 9.7 44.9
苎烯含量(ppm) n.m. 16 20
MFR2(g/10min),230℃ 36 14.1 5.3
密度(kg/m3) 916 920 940
PI(Pa-1) 2.98 3.19 3.42
eta0.05(Pa·s) 1527 3215 5699
eta300(Pa·s) 208 261 242
可溶物级分(重量%) 13.7 8.7 9.1
可溶物级分中的C2含量(重量%) 32.2 30.1 46.0
结晶级分中的C2含量(重量%) 7.0 8.4 45.5
特性粘度可溶物级分(dL/g) 2.1 1.3 1.4
特性粘度结晶级分(dL/g) 1.6 1.8 1.9
n.m.–未测量
Dipolen S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与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的聚合物共混物,其可从MTM塑料公司获得,其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940kg/m3,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为5.3g/10min,水分含量(通过水分红外分析仪,105℃测定的)小于0.1%,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大于820MPa,屈服应力(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大于20MPa,且拉伸应变(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大于150%。
Dipolen PP是可从MTM塑料公司获得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其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920kg/m3,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为14.1g/10min,水分含量(通过水分红外分析仪,105℃测定的)小于0.1%,拉伸模量(根据DIN EN ISO 527,1mm/min测定的)大于1100MPa,屈服应力(根据DIN EN ISO527,50mm/min测定的)大于25MPa,且拉伸应变(根据DIN EN ISO 527,50mm/min测定的)大于180%。
HL712FB(CAS 9003-07-0)是可从Borealis获得的聚丙烯均聚物,其熔体流动速率(根据DIN EN ISO 1133,230℃/2.16kg测定的)为1200g/10min,熔融温度(DSC,根据ISO11357-3测定的)为158℃。
Queo 8230是乙烯基1-辛烯塑性体,其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在溶液聚合工艺中生产的,可从Borealis获得,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根据DIN EN ISO 1133,190℃/2.16kg测定的)为30g/10min,密度(ρ;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883kg/m3,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为76℃,维卡软化温度(10N,根据ISO 306测定的)为43℃。
Queo 6800LA是乙烯基1-辛烯塑性体,其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在溶液聚合工艺中生产的,可从Borealis获得,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根据DIN EN ISO 1133,190℃/2.16kg测定的)为0.5g/10min,密度(ρ;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868kg/m3,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为47℃,维卡软化温度(10N,根据ISO 306测定的)为38℃。
Queo 7007LA是基于乙烯的1-辛烯塑性体,其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在溶液聚合工艺中生产的,可从Borealis获得,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根据DIN EN ISO 1133,190℃/2.16kg测定的)为6.6g/10min,密度(ρ;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为870kg/m3,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为48℃,维卡软化温度(10N,根据ISO 306测定的)为35℃。
HE0880-A为含炭黑的聚乙烯,该含炭黑的聚乙烯包含约40重量%的炭黑(具有330至430g/l的根据ASTM D1513测定的倾注(堆积)密度和11至20nm的根据ASTM D3849测定的平均初级粒度)和约60重量%的原始聚乙烯,各个组分均是基于含炭黑的聚乙烯的总重量的,该含炭黑的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根据DIN EN ISO 1133,190℃/21.6kg测定的)为45g/10min。
实验
根据表2至5中给出的配方,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ZSK)上通过熔融共混制备组合物(应当理解的是,组分的值是指重量%)。聚合物熔体混合物被排出并造粒。组合物的机械性能也在表2至5中给出。
表2.比较例,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包含PCR聚烯烃和任选的含炭黑的聚乙烯。
(*)使用了不同批次的相同PCR材料,即批次之间的MFR值不同,机械性能(拉伸模量&简支梁冲击)略有不同
(**)不可测量(值太高)
表3.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包含PCR聚丙烯、含炭黑的聚乙烯(HE0880-A)和C2C8共聚物,如果存在的话。
(*)使用了不同批次的相同PCR材料,即批次之间的MFR值不同,机械性能(拉伸模量&简支梁冲击)略有不同
表4.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包含PCR聚丙烯或PCR聚丙烯与PCR聚乙烯的共混物、含炭黑的聚乙烯(HE0880-A)、C2C8共聚物和任选的聚丙烯材料。
/>
表5.本发明实施例,其中聚丙烯组合物包含PCR聚丙烯与PCR聚乙烯(Dipolen S)、含炭黑的聚乙烯(HE0880-A)、C2C8共聚物和聚丙烯材料。用于IE11和IE12的Dipolen S具有如上表1中所概述的相同性能,但是MFR为5.8g/10min,eta0.05(Pa·s)为6915Pa.s。
IE11 IE12
Dipolen S(MFR2=5.8g/10min) 36.3 39.1
HE0880-A 40 35
CB含量,重量% 16.1 14.5
Queo 6800LA(ρ=868kg/m3,MFR2=0.5g/10min) - 10
Queo 7007LA(ρ=870kg/m3,MFR2=6.6g/10min) 10 -
稳定剂 0.2 0.2
HL712FB(MFR~1200) 13.5 15.7
性能
MFR(230℃/2.16kg)[g/10min] 8.1 8.4
体积电阻率[Ohm.cm] 159 1335
拉伸模量[MPa] 1096±4 1018±4
在+23℃下的简支梁NIS[kJ/m2] 12.4±0.7 26.5±1.1
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不仅提供了最大值为236Ohm.cm的足够的体积电阻率,而且还提供了在4.1和10.3g/10min之间的令人满意的MFR2值。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提供了足够的拉伸模量和简支梁NIS值。例如,当比较CE11和IE1时,可以看出,C2C8共聚物(Queo 7007LA)的添加和HE0880-A的减少仅将体积电阻率从16Ohm.cm略微增加到62Ohm.cm。此外,拉伸模量仍在优选的范围内。然而,MFR2和简支梁NIS值有所改善。特别是,改善的冲击性能对于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Claims (15)

1.一种通过共混以下组分能够获得的聚烯烃组合物
a)10至74重量%的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b)任选地10至50重量%的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具有1至5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大于1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
c)25至55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1至30重量%的密度(根据DIN ENISO 1183测定的)为860至890kg/m3并且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为0.3至35.0g/10min的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其中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具有5至1400Ohm.cm,优选地10至800Ohm.cm的体积电阻率(根据ISO 3915在23℃的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测定的)和7至2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和
其中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0至23重量%的炭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13至71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
b)任选地13至4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6至51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3至2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上述各个组分均是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选自由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乙烯基材料(PCR-PE1)及其共混物组成的组,优选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30至70重量%,优选地33至67重量%,更优选地35至64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所述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包含基于所述PCR-PP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
b)任选地10至40重量%,优选地13至34重量%,更优选地15至29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48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5至20重量%,优选地7至18重量%,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
其中所述PCR-PO1、所述PCR-PO2、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和所述共聚物的量各自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组分按以下量共混:
a)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是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所述消费后再循环物聚丙烯基材料(PCR-PP1)包含基于所述PCR-PP1的总重量的总量为80.0重量%至99.0重量%,更优选地85.0重量%至95.0重量%,还更优选地87.0重量%至93.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88.0重量%至92.0重量%的丙烯单元(C3单元),
b)15至40重量%,优选地17至38重量%,更优选地20至3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另外的不同的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2),
c)25至55重量%,优选地26至51重量%,更优选地28至48重量%的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
d)5至20重量%,优选地7至18重量%,更优选地8至15重量%的所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优选地C2C8共聚物,
其中所述PCR-PO1、所述PCR-PO2、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和所述共聚物的量各自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
相对于所述至少一种PCR-PO1的总重量的存在量在5.0至40.0重量%范围内的可溶物级分(SF,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
和/或
110至140℃的结晶温度(根据ISO 11357/第3部分/10K/min测定的),
和/或
900至956kg/m3的密度(根据DIN EN ISO 1183测定的)
和/或
4至38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包含基于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的总重量的小于10重量%,优选地小于5重量%的金属(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和/或
所述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具有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0.1至500ppm,优选地0.1至100ppm,更优选地0.1至50ppm的苎烯含量(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
-至多6.0重量%的聚苯乙烯含量;
-至多3重量%的滑石含量;
-至多1.0重量%的白垩含量;
-至多5.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聚酰胺的含量;
-1.0至100ppm的脂肪酸含量(使用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通过标准添加测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总计为11至21重量%,优选地12至19重量%的炭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PO)包括含炭黑的聚乙烯,优选地其中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包含基于所述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的总重量的至少50重量%的聚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是包含乙烯单元和1-辛烯单元的C2C8共聚物,并且优选地是在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溶液聚合工艺中生产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C2C4、C2C6或C2C8共聚物具有35至85℃的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和/或
27至50℃,优选地29至40℃的维卡软化温度(10N,根据ISO 306测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通过与附加的以下组分共混能够获得
e)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至25重量%的聚烯烃材料,所述聚烯烃材料优选地具有800至16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190℃)和/或145至170℃的熔融温度(DSC,根据ISO 11357-3测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烯烃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小于10重量%,优选地小于5重量%,并且特别地小于2重量%的铝(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和/或
其中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具有7至15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ISO 1133,2.16kg,230℃)。
14.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所述聚烯烃组合物是由至少一种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和基于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总重量的大于20重量%的含炭黑的聚烯烃(CB PO)生产的。
15.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PCR-PO1)用于生产导电盒、板条箱或托片的用途,基于所述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总重量,所述消费后再循环物聚烯烃基材料的铝含量小于10重量%(通过x射线荧光(XRF)测定的)。
CN202180084250.6A 2020-12-18 2021-12-16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Pending CN1167453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215519.8 2020-12-18
EP20215519 2020-12-18
PCT/EP2021/086203 WO2022129337A1 (en) 2020-12-18 2021-12-16 Upgraded polyolefin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5356A true CN116745356A (zh) 2023-09-12

Family

ID=73855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4250.6A Pending CN116745356A (zh) 2020-12-18 2021-12-16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1802A1 (zh)
EP (1) EP4263685A1 (zh)
CN (1) CN116745356A (zh)
WO (1) WO20221293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62359B3 (de) 2003-01-15 2014-01-02 Ekkehard Schneider Behälteranordnung für Transport und Lagerung von fliessfähigen Stoff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102005048976A1 (de) 2005-10-13 2007-04-19 Manfred Messing Elektrisch leitfähiges Kunststoff-Formteil aus recyceltem Reject-Material
KR101019261B1 (ko) * 2010-11-23 2011-03-04 제룡산업 주식회사 재생 폴리에틸렌을 이용한 전선용 파형관
CN102367310A (zh) * 2011-09-21 2012-03-07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炭黑改性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975A (zh) * 2015-08-04 2015-10-07 森蓝环保(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炭黑改性再生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B201608480D0 (en) * 2016-05-13 2016-06-29 Imerys Minerals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CN112714781A (zh) * 2018-10-04 2021-04-27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改质的循环的富聚丙烯的聚烯烃材料
CN109749332A (zh) * 2018-12-21 2019-05-14 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高压电缆绝缘用热塑性半导电屏蔽料及其制备方法
BR112021019230A2 (pt) * 2019-03-29 2021-11-30 Borealis Ag Mesclas de polietileno-polipropileno recicladas compreendendo um compatibilizad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1802A1 (en) 2024-03-28
EP4263685A1 (en) 2023-10-25
WO2022129337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29481B (zh) 包含聚乙烯基再循环物的共混物
EP4090690A1 (en) Heterophasic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recycled material as modifier with an improved balance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CN109642065B (zh) 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和优异表面外观的刚性丙烯组合物
CN115698165B (zh) 用于护套的改质聚乙烯
US20230287202A1 (en) Filled automotive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cyclates
CN116745356A (zh)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US20230203287A1 (en) Upgraded polyethylene for jacketing
CN116848182A (zh) 用于电气部件的改质的聚烯烃
EP3645626B1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with excellent surface appearance
KR20220002580A (ko) 개선된 인성을 갖는 폴리프로필렌-폴리에틸렌 조성물
EP4101891A1 (en) Compositions derived from post-consumer recyclates based materials with low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EP4101890B1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for exteri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US12006425B2 (en) Low filled automotive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cyclates
US20230227636A1 (en) Upgraded polyethylene for jacketing
CN117460774A (zh) 用于内部汽车应用的聚丙烯组合物
CN118043395A (zh) 用于电缆应用的聚乙烯共混物
KR20230132572A (ko) 폴리프로필렌 중합체 및 재생 플라스틱 재료를 포함하는 폴리올레핀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