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4472A -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4472A
CN116744472A CN202310530679.4A CN202310530679A CN116744472A CN 116744472 A CN116744472 A CN 116744472A CN 202310530679 A CN202310530679 A CN 202310530679A CN 116744472 A CN116744472 A CN 116744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oco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pecified
protoc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306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强
刘富荣
曾繁书
刘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306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4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4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44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应用于支持包含迈特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的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指定协议。指定协议属于终端设备支持的通信协议范围。当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当未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终端设备对各个通信协议自适应地建立通信连接,提高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Description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背景技术
迈特(Matter)是一项新的开源标准,旨在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标准化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任何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都可以在Matter平台上使用。
由于Matter协议是一项新提出的通信协议,目前市面上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较少。使得直接开发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可能会面临Matter协议初期阶段Matter设备上市难度大的情况。因此,支持包含Matter协议在内多种通信协议的终端设备成为了市场需求设备。
实际应用中发现,当终端设备支持包含Matter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时,用户往往需要较为繁琐的操作才能正常使用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通信连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可以实现终端设备对各个通信协议自适应地建立通信连接,提高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支持包含迈特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方法包括:
获取指定协议。指定协议属于终端设备支持的通信协议范围。
当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当未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对协议的自适应选取并快速建立通信连接,对用户操作的依赖度较低,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并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入网效率。全程无需用户手动干预亦可实现自动入网。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兼容用户操作需求,以及其他的协议优先入网需求,优先对这些需求下的指定协议进行自动入网。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实现用户无感化入网,入网的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和高效。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基于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失败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在指定协议入网失败时,亦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协议继续尝试入网。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满足实际用户等需求的同时,还具备应对指定协议无法入网的情况,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多种协议的自适应入网,提升入网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指定协议,包括:
获取指定数据,指定数据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协议设置数据用于记录用户选定的图像协议,历史连接数据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历史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通信协议。
当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有通信协议时,则根据记录的通信协议确定出指定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有指定协议的情况,优先尝试对指定协议的入网。在指定协议包含用户选定的协议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实现高效入网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兼容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在指定协议中包含历史连接数据时,则可以优先对入网成功率较大的协议进行入网,从而提升入网的成功率,节约终端设备入网时间,提升入网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定数据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历史连接数据。
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当获取到多种指定协议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协议设置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高于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优先尝试对用户选定的协议进行入网,从而最大化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依次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在基于单种通信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过程中,若操作开始后的第一时长阈值内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开始基于下一通信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
对于没有指定协议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协议,以轮播等形式进行信号广播,以分别尝试通过各个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每种协议尝试的时间设置有一定时长阈值限制。从而使得每种协议具有一定的时间尝试入网,而又不至于出现单个协议无法入网导致终端设备入网时间过长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自适应协议入网的同时,可以节约终端设备入网时间,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入网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在基于单种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过程中,若开始操作后的第二时长阈值内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判定基于该种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失败。其中,第二时长阈值大于第一时长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延长对指定协议进行入网尝试的时间,从而提升对指定协议入网成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优先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或者在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通过终端设备支持的多种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并使用其中若干种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在通过若干种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包括:
若出现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出现故障,则切换至已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且当前未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冗余备份的效果,以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无需重新进行入网操作,因此可以节约用户的操作以及通信恢复的等待时间,提高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定数据包括历史连接数据,历史连接数据中包含多种通信协议。
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当获取到多种指定协议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与各个通信协议最近一次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从远到近呈正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按照入网成功时间从近到远进行协议的入网尝试,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入网过程中协议入网成功的速度和效率,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更加高效的入网。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建立装置,通信连接建立装置支持包含迈特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通信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协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指定协议。指定协议属于终端设备支持的通信协议范围。
第一入网模块,用于当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入网模块,用于当未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通信连接建立装置还可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
其中,芯片系统可以是单个芯片或者,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存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指定协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说明如下:
多种:若无特别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
入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个终端设备入网,是指该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通过蓝牙等方式建立点对点的通信连接,或者通过Wi-Fi等方式与网关等设备建立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是否接入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限定。即在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局域网或广域网,亦可以不接入局域网或广域网。
Matter是连接家庭联盟等多个行业领导者成立的联盟所发起的一项新的开放标准,旨在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标准化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Matter协议基于现有的Wi-Fi、Thread和Ethernet等IP技术,并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保护用户数据。任何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都可以在Matter平台上使用。
虽然Matter协议得到了许多知名厂商的支持和采用,但是其技术推广仍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生态系统建设问题:Matter协议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云服务、开发者工具等,并确保它们能够相互兼容和互通。这需要联盟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沟通,以及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同时Matter持续迭代,其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
2.兼容性问题:由于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采用了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因此Matter协议需要处理与其他协议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以确保设备可以稳定高效地运行。
3.用户认知和推广难度问题:Matter协议是新的物联网通信协议,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来促进用户的认知,以采用Matter协议。此外,用户还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Matter协议工作原理和优劣。
4.市场竞争问题:现有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如Wi-Fi、Z-Wave、紫蜂(Zigbee)和蓝牙(如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等已经得到广泛采用,并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Matter面临竞争压力,需要通过创新和营销来提高其市场份额。
5.过渡迭代期问题:现有的其他通信协议(如Zigbee等,以下统称为其他协议)发展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当前处于其他协议和Matter的过渡期。厂家若继续投入精力继续开发其他协议产品,等研发完成上市时可能面临其他Matter产品挤压市场空间。若开发仅支持Matter协议的设备,可能会面临由于Matter协议初期阶段的不稳定性,导致Matter设备迟迟无法上市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选择对终端设备的软硬件进行改进,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兼容支持包含Matter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例如,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支持Matter、紫蜂和蓝牙等协议,亦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支持Matter和紫蜂,或者支持Matter和蓝牙等协议。
实际应用中发现,当终端设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时,用户若想正常使用终端设备入网,首先需要进入配网模式并手动选择使用某一通信协议。此时终端设备则会根据用户所选通信协议尝试入网操作。若入网成功,则完成此次入网,此时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终端设备。若入网失败,则需用户重新选择其他通信协议,由终端设备重新尝试入网操作。用户重复多次选择协议入网操作,直至最终入网成功或者用户放弃使用终端设备入网。在整个入网过程中,用户至少需手动选择一次使用的通信协议。而实际应用中,用户侧往往较难确定何种通信协议适合当前入网使用,因此往往需要不止一次的选择通信协议,且每一次都需要等待一段入网尝试的时间。因此对于用户侧而言,用户所需的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能使得终端设备顺利入网。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更为简便高效的通信连接方式,以简化用户对终端设备入网时的操作,提高终端设备入网效率,提升用户入网时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好的入网策略,自动尝试对自身支持的多种通信协议(以下将通信协议简称为协议)均进行入网操作,直至入网成功或者满足其他停止条件。其中,当终端设备内已有指定协议时,则优先对指定协议进行入网操作。该指定协议可以根据用户设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所支持的多种通信协议自适应的进行入网操作,全程无需用户手动干预亦可实现自动入网,实现用户侧对终端设备无感化入网。其中为了兼容满足用户手动操作需求,以及提高入网速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亦可以选择自行设置协议,此时终端设备则会优先对用户设置的指定协议进行入网操作,以优先满足用户需求。或者亦可以根据历史连接数据,来确定出适合入网的指定协议,并优先对指定协议进行入网操作,从而提升入网成功的概率和速度节约入网时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对通信协议的自适应选取并快速建立通信连接,对用户操作的依赖度较低,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并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入网效率。使得终端设备实现用户无感化入网,入网的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和高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类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音箱等)等终端设备上,此时终端设备即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执行主体,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支持Matter在内的多种协议,在此基础上具体支持的协议类型此处不做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终端设备同时支持Matter、紫蜂和蓝牙三种协议为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为了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终端设备的闪存(Flash)中预先存储多种协议的应用固件(Application),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具备支持这些协议的能力。
例如,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参考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存的系统框图。详述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闪存可分为内部闪存(InternalFlash)和外部闪存(ExternalFlash)。其中,内部闪存可以为终端设备芯片内部存储空间中的闪存空间,外部闪存则可以为芯片以外的存储空间中的闪存空间。其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外部闪存的大小可设置为1MB及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部闪存可划分为多个区域。参考图1中的闪存分区表(FlashMap),在内部闪存中支持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存储有Matter应用固件(Matterover Thread Application)、紫蜂应用固件(Zigbee Application)以及蓝牙应用固件(BLEApplication),以支持各个协议应用时的具体实现。同时内部闪存中还包含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区。
其中,外部闪存作为升级空间,用于接收Matter、紫蜂和蓝牙等协议的固件更新数据(亦可称为OTA镜像)。引导加载程序用于判断需要使用的应用固件并进行跳转,以实现对不同协议的使用。同时还可用于将外部闪存中的固件更新数据复制到OTA指定的应用固件中,从而实现对内部闪存中应用固件的更新。NVM区用于存放Matter证书链、紫蜂证书信息以及蓝牙证书信息等,以支持各个协议的使用。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所使用的NVM版本做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NVM的升级版本NVM3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此时非易失性存储器区亦可称为NVM3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外部闪存作为升级应用固件所需的存储区域,从而节约了升级应用固件时对内部闪存的空间占用需求。同时将节约出的空间用于存储多个协议的应用固件,从而实现了终端设备对多种协议的支持能力。
应当理解地,根据实际支持的协议情况不同,实际应用中图1内部闪存中存储的应用固件亦可以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兼容Matter和紫蜂协议,则内部闪存内可以不存储蓝牙协议的应用固件。
在终端设备具备支持包含Matter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参考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S100,当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开始入网,执行S101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入网的开始条件又称为触发条件。当满足触发条件时,则终端设备开始本申请实施例的入网流程。其中,触发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设定,此处不做过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条件可以是终端设备上电、用户的特定操作(如特定操作手势或者按下组合按键等),或者特定功能(如飞行模式被关闭等)。在一些实施例种,触发条件中亦可以同时包含多个具体的条件内容,此时可以在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内容时,判定为满足触发条件。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内包含引导加载程序,并由引导加载程序来负责引导入网流程的具体操作,即由引导加载程序控制本申请实施例S100至S103等步骤的具体实现。
S101,判断是否有指定协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定协议可以是一种协议,亦可以为多种协议。
为了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际需求,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内可以设置有可优先尝试入网的指定协议。其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的不同,指定协议的来源可以存在差异,此处不对指定协议的来源做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将来源处获取的数据统称为指定数据。例如,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协议选取功能,以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定入网所用的协议。在此基础上,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选定的协议作为指定协议。又例如,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加快入网速度提升入网效率,终端设备可以记录自身的入网记录(亦可称为历史连接数据,即终端设备对历史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协议的记录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部分或全部协议作为指定协议,例如可以将历史连接数据中最近一次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协议,作为指定协议。在又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方式来确定指定协议。如可以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成功建立通信连接次数最多的协议作为指定协议。
应当说明地,在没有逻辑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个指定协议来源的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实施。当指定协议同时有多个来源时,可以将这些来源下得出的协议均作为指定协议。即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包含一种或多种协议。
在指定协议来源已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对这些来源进行指定数据检测,从而确定出是否有所需优先处理的指定协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各个来源检测方式做过多限定,可由技术人员自行设定。例如可以全部依次进行检测,亦可以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一处来源有指定协议后停止检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定数据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其中,协议设置数据用于记录用户选定的协议。例如假设用户希望通过蓝牙协议入网,则可以在配网模式下选定蓝牙协议。此时终端设备则会生成对应的记录有蓝牙协议的协议设置数据。由于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会选定一种或多种协议,亦可能没有选定协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协议设置数据内可能包含零种、一种或多种协议。历史连接数据,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历史通信连接成功过的协议。其中历史连接数据所记录的时间范围或数据范围此处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例如选择可以记录终端设备所有历史通信连接成功过的数据,亦可以选择记录一定时间范围(亦可称为预设时间范围)内的数据,例如最近一个月内的数据。又例如,可以选择记录最近多次通信连接成功过的协议,如最近5次通信连接成功过的协议。
参考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指定协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在指定协议的来源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的基础上,S101可以包括:S1011至S1014。
S1011,获取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
S1012,判断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内是否记录有通信协议。
S1013,若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内记录有通信协议,则从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内记录的通信协议中,确定指定协议。
当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有协议时,则可以根据这些记录的协议确定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定协议。其中,对于协议设置数据中记录的协议,可以全部作为指定协议。而对于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协议,则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作为指定协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将历史连接数据中最近n次通信连接成功的协议,作为指定协议。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如n可以为1,或者n为历史连接数据中包含的协议总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指定协议的来源仅包含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时,则在S1012之后还可以包括S1014:
S1014,若协议设置数据和历史连接数据均没有记录通信协议,则判定为没有指定协议。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应用中需优先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指定协议的来源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历史连接数据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选择先获取协议设置数据。当协议设置数据中记录有协议时,则可以将记录的协议作为指定协议,并不继续获取历史连接数据。
S102,若没有指定协议,则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均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操作。
直至通过至少一种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或者满足预设的停止条件。
当指定协议的来源中均没有指定协议时,例如当主设备处于复位状态时(如终端设备被用户首次使用,或者重新恢复出厂设置等情况),终端设备开始对自身支持的各个协议进行入网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在没有指定协议情况下,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相同,此处以对单种协议入网的操作为例说明如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将需要入网的单种协议称为目标协议。在基于目标协议入网时,可以将目标协议对应的信号进行广播并同时进行目标协议对应的信号扫描。其中,对外广播信号,是为了其他支持目标协议通信的设备能够搜索发现终端设备。而信号扫描则是为了可以发现其他支持目标协议通信的设备。若接收到其他设备对应的应答回复包,则进行配对。当配对成功,并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时,则完成此次对目标协议的入网操作。若由于未接收到应答回复包,或者在配对等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在一定时长阈值(亦可称为第一时长阈值)内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时,则此次对目标协议的入网操作失败。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基于目标协议入网时,亦可以选择仅将目标协议对应的信号进行广播,从而使得其他支持目标协议通信的设备可以发现终端设备,并由其他设备主动进行配对并建立通信连接。或者亦可以仅进行目标协议对应的信号扫描,从而发现其他支持目标协议通信的设备,并由终端设备主动进行配对并建立通信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上述单种协议入网操作的基础上,针对支持多协议同时入网的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同步对各个协议分别进行入网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在上述单种协议入网操作的基础上,终端设备在进行多种协议入网时,亦可以选择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轮流对各个协议进行入网操作。此时,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为串行操作,但由于终端设备入网操作的速度相对用户反应速度而言较快。因此对于用户侧而言,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仍可以视为“同步”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各个协议尝试入网的顺序做过多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紫蜂、Matter和蓝牙的协议顺序,或者按照Matter、蓝牙和紫蜂的协议顺序,来依次进行协议入网操作。其中,当采用信号广播的方式入网时,则对各个协议可以采用轮播协议对应的信号广播的方式,来实现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对各个协议进行入网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情况1、对所有协议均入网失败。即针对所有协议均尝试过入网操作,但均没有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情况2、有一个或多个协议入网成功。其中,当依次对各个协议进行入网操作时,同一时刻最多可以有一种协议新入网成功。而当同步对各个协议分别进行入网操作时,则同一时刻理论上可以有任意数量种协议新入网成功。
针对上述情况1,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判定此次对所有协议的入网均失败,或者选择重新开始下一轮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若连续m轮入网操作均没有协议入网成功,或者对所有协议入网操作的总时长达到一定时长阈值(亦可称为第三时长阈值),则可判定此次对所有协议的入网均失败。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判定无法成功入网,并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针对上述情况2,此时终端设备至少有以下几种可选的操作方式:
1、在有协议新入网成功时,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
2、在有协议新入网成功时,继续对剩余未入网成功的协议继续进行入网操作,直至当前已入网成功的协议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或者对所有协议入网操作的总时长达到一定时长阈值。
以一实例进行示例说明,假设在对Matter、蓝牙和紫蜂依次尝试入网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蓝牙入网成功。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并保持在蓝牙模式下使用蓝牙进行通信。或者终端设备亦可以选择继续对未入网的Matter和紫蜂尝试入网。假设预设数量阈值为2,并假设在蓝牙之后通过紫蜂入网成功,使得当前已入网成功的协议数量为2(蓝牙和紫蜂)。因此可以在紫蜂入网成功后,选择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此时可以采用已入网成功的蓝牙和紫蜂来进行通信。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考虑到实际应用中,许多终端设备处于成本和体积等因素考虑,往往会存在多种协议工作时共用部分硬件的情况。例如共用一套发射单元(如共用天线)。此时,一方面,终端设备难以实现对各个协议分别同时广播入网的操作。另一方面,当终端设备已通过一种或多种协议入网时,继续对其他未入网协议的信号广播会占用这些共用的硬件资源,从而导致已入网协议的通信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下降等。因此,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在有协议新入网成功,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从而释放硬件资源给当前已入网协议通信使用,优先保障用户当前通信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由上述对情况1和情况2的分析说明可知,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停止条件的情况可以有多种。例如停止条件可以包含:连续多轮入网操作均没有协议入网成功,以及对所有协议入网操作的总时长达到一定时长阈值。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停止条件的具体内容做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
S103,若有指定协议,则基于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当指定协议的来源中有指定协议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优先对指定协议进行入网操作。其中,指定协议可分为两种情况:仅有一种指定协议,或者有多种指定协议。
针对仅有一种指定协议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对指定协议进行入网操作。其中,对指定协议的入网操作,可以参考S102中对目标协议的入网操作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尝试通过指定协议入网的过程中,若在一定时长阈值内(亦可称为第二时长阈值)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此次对指定协议的入网操作失败。其中,考虑到指定协议的重要程度较高,例如可能是用户选定的协议或者入网成功率较高的协议。因此此时的第二时长阈值,可以设定为大于目标协议所使用的第一时长阈值,即延长指定协议的广播时间,从而提升指定协议入网成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优先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当通过指定协议入网成功时,可以参考上述对情况2的处理方法,停止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或者继续对剩余未入网成功的协议继续进行入网操作。具体可参考S102中对情况2的相关说明内容,此处不予赘述。
当通过指定协议入网失败,即针对指定协议的通信连接建立失败时,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对自身支持的各个协议尝试入网。此时可以参考S102没有指定协议的情况进行处理,具体说明可参考S102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针对有多种指定协议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规则,以优先级从高至低的次序,依次对指定协议尝试入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各个指定协议的入网操作与仅有一种指定协议时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参考上述仅有一种指定协议的情况,此处不予赘述。与仅有一种指定协议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有多种指定协议的情况下,当单种指定协议入网失败时,可以继续对其他的指定协议尝试入网操作。当所有指定协议均入网失败时,即所有的指定协议都通信连接建立失败。则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对自身支持的各个协议尝试入网。此时可以参考S102没有指定协议的情况进行处理,具体说明可参考S102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予赘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多种指定协议之间的优先级规则做过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指定协议的来源包含协议设置数据和历史连接数据时,协议设置数据中所记录的协议的优先级,均高于历史连接数据中所记录的协议的优先级。以此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优先尝试对用户选定的协议进行入网,从而最大化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当指定协议的来源包含历史连接数据时,历史连接数据内记录的协议的优先级,与各个协议最近一次入网成功时间的早晚呈正相关(亦可描述为:优先级与协议最近一次通信连接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从远到近呈正相关)。即最近一次与其他设备通信连接成功的时间越晚(与当前时间越近)的协议,其优先级最高。例如,假设终端设备的历史连接数据内记录有蓝牙和Matter,且蓝牙最近一次入网成功时间为当天早上八点,而Matter最近一次入网成功时间为当前下午三点。则此时Matter的优先级高于蓝牙的优先级。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当指定协议的来源不包含历史连接数据时。在所有指定协议均入网失败,终端设备选择对自身支持的各个协议尝试入网时,可以获取历史连接数据,并优先对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协议进行入网操作。再对历史连接数据中未记录的协议进行入网操作。其中,对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协议进行入网操作时,历史连接数据内记录的协议的入网操作优先级,与各个协议最近一次入网成功时间的早晚呈正相关。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用户的行为具有一定规律性,因此协议入网时间与当前时间越近,则该协议可再次成功入网的可能性则越大。同时若终端设备已经使用过某种协议入网,则说明在终端设备工作的场景中,较大概率可以使用该种协议入网。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按照入网成功时间从近到远进行协议的入网尝试,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入网过程中协议入网成功的速度和效率,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更加高效的入网。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由于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不同协议,其应用固件等网络信息在闪存中存储的地址不同。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一次或多次对多种协议(包括指定协议或者非指定协议)尝试入网的过程中,实现对多种协议的同时入网。此时,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对象可以是单一设备或多个不同设备。例如假设终端设备通过Matter和蓝牙入网成功。假设设备A支持Matter和蓝牙,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这两种通信方式分别与设备A建立通信连接。又假设设备B支持Matter,设备C支持蓝牙,则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Matter与设备B连接,同时通过蓝牙与设备C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当终端设备通过多种协议与单一设备或多个不同设备通信连接后,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终端设备使用已入网的协议。此时由于各个协议已完成入网,用户在切换协议时无需再重新进行配网等入网操作。当已入网的各个协议中部分协议的通信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正常的通信服务时。此时可通过用户手动切换协议,或终端设备自动切换协议的方式,使得终端设备切换使用当前已入网且当前未使用的协议。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利用这些已入网且正常的协议进行通信,实现冗余备份的效果,以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无需重新进行入网操作,因此可以节约用户的操作以及通信恢复的等待时间,提高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存储多种协议应用固件等方式,可以实现对包含Matter在内的多种协议的支持,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同时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支持Matter在内的多种协议,因此在Matter推广期间,终端设备都可以很好地兼容市场需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极大地延长终端设备的产品生命周期。而且对于企业而言,无需开发多种支持不同协议的设备,即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开发制造成本。
2、在支持包含Matter在内的多种协议的基础上,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适应地尝试基于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对协议的自适应选取并快速建立通信连接,对用户操作的依赖度较低,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并降低了操作难度,提升了入网效率。全程无需用户手动干预亦可实现自动入网。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兼容用户操作需求,以及其他的协议优先入网需求,优先对这些需求下的指定协议进行自动入网。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实现用户无感化入网,入网的操作更加简便、快速和高效。
3、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内可以设置有可优先入网的指定协议,并提供了对应的入网策略,从而可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需求。
其中,对于没有指定协议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协议,以轮播等形式进行信号广播,以分别尝试通过各个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每种协议尝试的时间设置有一定时长阈值限制。从而使得每种协议具有一定的时间尝试入网,而又不至于出现单个协议无法入网导致终端设备入网时间过长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自适应协议入网的同时,可以节约终端设备入网时间,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入网效率。
对于有指定协议的情况,优先尝试对指定协议的入网。在指定协议包含用户选定的协议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实现高效入网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兼容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在指定协议中包含历史连接数据时,则可以优先对入网成功率较大的协议进行入网,从而提升入网的成功率,节约终端设备入网时间,提升入网效率。
而在指定协议入网失败时,本申请实施例亦可以对终端设备支持的协议继续尝试入网。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满足实际用户等需求的同时,还具备应对指定协议无法入网的情况,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多种协议的自适应入网,提升入网效率。
4、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协议与其他设备通信连接。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切换所使用的协议。同时可以在已入网的各个协议中部分协议的通信出现问题,导致无法使用正常的通信服务时。切入至已入网且正常的协议进行通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冗余备份的效果,以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无需重新进行入网操作,因此可以节约用户的操作以及通信恢复的等待时间,提高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可以参考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支持Matter、紫蜂和蓝牙三种协议,触发条件为终端设备上电。指定协议的来源包括历史连接数据。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包含三种模式(Mode):Matter模式、紫蜂模式和蓝牙模式,分别与Matter、紫蜂和蓝牙三种协议一一对应,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指定模式的方式记录对应的指定协议。当终端设备处于其中某一模式时,可以对该模式下对应的协议进行入网操作。而当通过某一协议入网成功时,则终端设备亦可以跳转到对应的模式下,进行通信。详述如下:
终端设备上电,进入引导加载程序。
引导加载程序进行指定区域的模式判断。
如果没有指定模式,如终端设备为出厂状态或复位状态等情况,此时历史连接数据中没有协议配对记录。相应的,此时的终端设备跳转到Matter模式。在此模式下,一方面终端设备可以按照Matter的协议规范,启动蓝牙广播网络搜索,从而实现对Matter对应的信号广播和扫描。其中,若接收到有效的Matter应答回复包并完成配对,通过Matter入网成功,则保持在Matter模式下通过Matter实现通信交互。
若在超过一定的时间阈值后,仍没有收到有效的Matter应答回复包,即Matter入网失败。则可以在蓝牙广播的上层应用协议payload中增加蓝牙应用固件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蓝牙信号的广播和扫描。若接收到有效的蓝牙应答回复包并完成配对,蓝牙入网成功,则切换到蓝牙模式下并恢复网络信息,通过蓝牙实现通信交互。
若在超过一定的时间阈值后,仍没有收到有效的蓝牙应答回复包,即蓝牙入网失败。则切换到紫蜂模式,并进行紫蜂信号的广播和扫描。如果入网成功,则恢复网络信息,通过紫蜂实现通信交互。
若在超过一定的时间阈值后,即紫蜂仍没有入网成功,则可以选择跳回至Matter模式,并重复对三种协议的入网操作。直至某一协议入网成功,或者满足停止条件。其中,由于终端设备对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速度较快,因此对于用户侧而言,可以视为对三种协议“同步”进行入网操作。从而实现终端设备对三种协议的同步入网。
如果存在指定模式,则根据指定模式对应的应用地址跳转到相应的应用固件,以实现对指定模式对应的指定协议的入网操作。
例如参考图4,假设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有Matter、紫蜂和蓝牙三种协议的配对记录,且最近一次配对入网的时间从远到近依次为紫蜂、Matter和蓝牙。此时本申请实施例则会依次对紫蜂、Matter和蓝牙进行入网操作。直至某一协议入网成功,或者满足停止条件。具体各个协议的入网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没有指定模式的情况说明,此处不予赘述。其中,由于已经通过这些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过通信连接,因此此时在入网时,可以没有配对的过程。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原理、细节及有益效果等,均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5,该通信连接建立装置支持包含迈特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该通信连接建立装置,包括:
协议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指定协议。指定协议属于终端设备支持的通信协议范围。
第一入网模块52,用于当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获取到的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二入网模块53,用于当未获取到指定协议时,基于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第一入网模块52和第二入网模块53可以是同一入网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装置还可以作为执行主体,用于实现前述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以及其他相关方法实施例相关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前述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以及其他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应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文本中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分开。例如,第一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二表格,并且类似地,第二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一表格,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表格和第二表格都是表格,但是它们不是同一表格。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车联网终端、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图6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61,所述存储器6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个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0至S103。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51至53的功能。
所述终端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终端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发送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发送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
另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包含迈特协议在内的多种通信协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指定协议;所述指定协议属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通信协议范围;
当获取到所述指定协议时,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当未获取到所述指定协议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基于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失败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指定协议,包括:
获取指定数据,所述指定数据包括协议设置数据和/或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协议设置数据用于记录用户选定的图像协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用于记录所述终端设备历史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通信协议;
当所述协议设置数据和/或所述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有通信协议时,则根据记录的通信协议确定出所述指定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数据包括所述协议设置数据和所述历史连接数据;
所述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当获取到多种所述指定协议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所述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所述协议设置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依次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在基于单种通信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过程中,若操作开始后的第一时长阈值内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开始基于下一通信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在基于单种所述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过程中,若开始操作后的第二时长阈值内未能成功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判定基于该种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失败;其中,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大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或者在所述基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各个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多种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并使用其中若干种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在通过若干种通信协议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包括:
若出现通信协议对应的通信出现故障,则切换至已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且当前未使用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数据包括所述历史连接数据,所述历史连接数据中包含多种通信协议;
所述基于获取到的所述指定协议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当获取到多种所述指定协议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基于各个所述指定协议进行与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操作;其中,所述历史连接数据中记录的通信协议的优先级,与各个通信协议最近一次与其他设备成功建立过通信连接的时间距离当前时间从远到近呈正相关。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连接建立方法。
CN202310530679.4A 2023-05-11 2023-05-11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Pending CN116744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0679.4A CN116744472A (zh) 2023-05-11 2023-05-11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30679.4A CN116744472A (zh) 2023-05-11 2023-05-11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4472A true CN116744472A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0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30679.4A Pending CN116744472A (zh) 2023-05-11 2023-05-11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44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534B (zh) 用于不兼容的电力线通信设备的共存机制
US20170094054A1 (en) Methods of sharing a wifi hotspot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s
US90720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ask mapping based on corresponding virtual modem identifiers in an operating system for virtual modems within a multi-SIM multi-standby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06943B2 (en) System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smart card, method for same, and smart card applied to same
RU2420875C2 (ru) Эффективное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произвольно организующихся сетей
CN100525220C (zh) 使无线连接设备的中断服务和功耗最小化的方法
JP6789234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装置、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端末
US20140269652A1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coordinating functionality in a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7226812A (ja) Icカード、携帯端末機及び携帯端末機の制御方法
US9832798B2 (en) Method of updating into service category table in device and device for the same
CN113613319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系统及通信节点
JP2023051930A (ja) 端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起動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417871A (zh) 一种智能设备升级方法
CN115038130A (zh) 一种移动数据业务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44472A (zh)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CN10206557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15348644A (zh) 蓝牙多设备入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377478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KR101443006B1 (ko) 로컬 장치의 공유 액세스
CN116113011A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59928A (zh) Ota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2566286A (zh) 一种机顶盒ap模式实现方法、装置及机顶盒、存储介质
CN114531344B (zh) 一种配网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28772B (zh) 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CN114448940B (zh) 设备间联通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