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1012B -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1012B
CN116741012B CN202311013605.XA CN202311013605A CN116741012B CN 116741012 B CN116741012 B CN 116741012B CN 202311013605 A CN202311013605 A CN 202311013605A CN 116741012 B CN116741012 B CN 116741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prompt
defense
thunderstorm cloud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36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1012A (zh
Inventor
孟震宝
冯鹤
李小龙
魏树慧
张会
王凤杰
杨敏
杨保东
崔海华
高宇俊
张彦勇
苗菊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Hebei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v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0136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1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1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1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1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1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包括: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若基于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且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若基于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可提高雷电灾害科普效果,提高对雷电的防护意识,减少雷电致灾风险。

Description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常常引起森林火灾、供电中断、通讯故障、设备破坏等事故,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雷电引起的事故,通常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科普雷电技术,例如在中小学通过在屏幕播放雷电的相关知识,使孩子们了解雷电的危害,知道如何进行防雷避险。
但是,仅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效果较差,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采用视频教学科普雷电灾害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
若基于所述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所述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所述落雷点位置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所述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若基于所述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包括:
获取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
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生成所述第二提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和所述雷电防御操作,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
若判断雷电防御存在问题,则生成第三提示,所述第三提示携带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
若基于所述第三提示获取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所述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够生成雷暴云之后,还包括:
若判断不能生成雷暴云,则基于所述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确定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生成第四提示,所述第四提示携带所述操作指令;
若基于所述第四提示获取到所述操作指令,则执行所述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雷电防御效果,则获取预存的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
基于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生成第五提示,所述第五提示携带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
若基于所述第五提示获取到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所述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六提示,所述第六提示用于提醒了解雷电知识;
若基于所述第六提示获取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则根据所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确定当前路雷电位置,并显示所述当前落雷点位置对应的雷电生成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七提示,所述第七提示用于提醒重新生成雷电;
若基于所述第七提示获取到重新生成雷电请求,则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装置,包括:
雷电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落雷点选择模块,用于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
防御选择模块,用于若基于所述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所述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所述落雷点位置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所述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雷电处理模块,用于若基于所述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与相关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雷电生成指令,并结合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如果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携带有落雷点选择提醒的第一提示,如果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落雷点位置,生成携带有雷电防御提醒的第二提示,如果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相对采用视频教学科普雷电灾害,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可有效提高雷电灾害科普效果,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不同的提示,以便用户准确了解雷电知识,增强对雷电的认识,进而提高对雷电的防护意识,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雷电引起的事故,通常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科普雷电技术,例如在中小学通过在屏幕播放雷电的相关知识,使孩子们了解雷电的危害,尽早进行防护。但是,仅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效果较差,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用户下发的雷暴云生成指令、落雷点和雷电防御等操作,生成不同的提示,以便用户准确了解雷电知识,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较强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使用户更直观的看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防御操作会出现何种效果,从而提高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可以应用到任意需要科普雷电灾害的场景中。
在对雷电进行处理之前,本实施例可以先显示启动界面,该启动界面的图像背景可以为:草地、森林、远山。例如本实施例显示天空几乎布满饱含水汽并且低垂的铅灰色的云团,且云团从右向左缓缓移动,远方天空偶尔会露出蓝天。启动界面在一段时间后,如2秒后,本实施例还可以显示“防雷避险 VR 教育体验系统”的提示内容,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显示开发单位名,如“X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其中,以上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动画出现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照图1,对该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详述如下:
在S101中,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其中,雷暴云生成指令包括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
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雷暴云生成条件确定,如在A区域当暖湿气流吹向山脉或者冷气团时,会生成雷暴云,当暖湿气流吹向平原时,不会生成雷暴云。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可选地,在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后,本实施例还会显示持续发送暖湿气流将产生雷暴云的提示和相应的雷暴云的生成过程。
其中,该提示可以是语音或文字的其中任意一种或其结合,提示的内容可以为“暖湿气流吹向冷气团可以被抬升为向上运动,持续吹动可能会产生雷暴云”。
示例性的,在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后,经过几秒钟,本实施例可以提示持续发送暖湿气流将产生雷暴云,随着用户不断操作,获取到连续不断的暖湿气流,进而,显示相应的雷暴云的生成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时,如果雷暴云生成指令包括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判断暖湿气流吹向山脉,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由水平移动变为沿山体向上移动,随后在山脉的中部产生云团并逐渐向大、向上发展,判断能生成雷暴云,此时白色云团逐渐变为深色积雨云最后变为雷暴云,云团会因为内部的强对流影响逐渐变为菜花状,云顶像开了锅,云内中下部变黑变暗,云层越来越低垂,随后云内闪电不时出现并伴随遥远的隆隆雷声,且随机会有降雨发生。
如果暖湿气流吹向冷气团,二者交界线向暖湿气流来的方向移动,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会由水平移动变为向上移动,在交汇处的上方产生云团,向高空发展壮大,逐渐发展成铁毡形状,判断能生成雷暴云,此时白色云团逐渐变为深色积雨云最后变为雷暴云,云内中下部变黑变暗,云层越来越低垂,随后云内闪电不时出现并伴随遥远的隆隆雷声,且随机会有降雨发生。
这里,本实施例可以显示“雷电生成”、“雷电破坏”、“雷电防御”和“观看动画”四个选择按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按钮。如用户选择“雷电生成”按钮,本实施例可以显示雷电生成的字幕,还可以显示不同的场景,如显示海洋陆地组合场景,左侧是海洋,海洋上空雾气氤氲,右侧是陆地,陆地上有平原、山脉,平原和山脉上均点缀着树林,环境显示为炎热的夏天,天空有炫目的烈日,多云天气。此时,如果用户进行一些操作,如生成雷暴云生成指令,其中,用户可以通过操控手柄生成雷暴云生成指令,进而,本实施例可以获取到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在S102中,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果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可以显示雷暴云的下方地面的位置,将视角变为相对低空的空中视角,并生成第一提示,用于提示选择落雷点。
示例性的,第一提示可以是语音或文字的其中任意一种或其结合,第一提示中携带的落雷点选择提醒可以为“雷暴云生成了”、“请使用右手操控手柄选择一个雷暴云下方的物体作为落雷点,按动扳机键引发一道雷电”等。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这里,若判断不能生成雷暴云,本实施例还可以基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从而,确定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并根据该操作指令,生成第四提示,第四提示携带操作指令,以便可以基于该操作指令获取到能够生成雷暴云的指令,保证后续处理正常进行,当获取到该操作指令时,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的步骤。
其中,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可以为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基于获取的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以及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判断出不能生成雷暴云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以及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确定将接收到的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进行何种修改操作以生成雷暴云,将该修改操作生成操作指令,根据该操作指令,生成第四提示,第四提示中的操作指令用于提示用户修改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当获取到新的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时,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的步骤。
在S103中,若基于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其中,雷暴云的落雷范围为该雷暴云的雷暴区,待破坏的物体为被雷电击中的物体,可以是树木、山地地面等。
示例性的,第二提示可以是语音或文字的其中任意一种或其结合,第二提示携带的雷电防御提醒可以为“请使用右手操控手柄选择雷电防御操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后,判断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在落雷范围内,可以根据落雷电位置确定待破坏的物体,之后生成第二提示,第二提示中携带有雷电防御提醒,用于提醒用户选择雷电防御操作。
图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可选地,在基于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时,本实施例可以获取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从而,基于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生成第二提示。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在基于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后,可以根据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之后根据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生成第二提示,以提示用户选择雷电防御操作。
其中,上述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落雷点位置处的待破坏物体为树木,则其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为冒出火焰和青烟;落雷点位置处的待破坏物体为山地地面,则其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为冒出青烟等。
在S104中,若基于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其中,在生成雷电的同时,本实施例还可以生成第八提示,第八提示携带雷电制造成功的信息,第八提示可以是语音或文字的其中任意一种或其结合,第八提示中携带的雷电制造成功的信息可以为“恭喜您成功‘制造’了一道闪电”、“恭喜您‘制造’了一道闪电”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能生成雷暴云,则提醒选择落雷点,若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判断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基于选择的落雷点确定待破坏的物体,然后进行雷电防御提醒,当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并结合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有较强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使用户更直观的看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防御操作会出现何种效果,从而提高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前,还可以根据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和雷电防御操作,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若判断雷电防御存在问题,则生成第三提示,第三提示携带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若基于第三提示获取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能生成雷暴云,则提醒选择落雷点,若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基于选择的落雷点确定待破坏的物体,然后进行雷电防御提醒,根据获取的雷电防御操作与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若该雷电防御操作存在问题,则提示待破坏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随后获取新的雷电防御操作,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结合获取到的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本实施例在生成雷电之前增加了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的步骤,可进一步增强人机交互技术,使用户选择正确的雷电防御操作,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若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雷电防御效果,则获取预存的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根据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基于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生成第五提示,第五提示携带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基于第五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能生成雷暴云,则提醒选择落雷点,若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基于选择的落雷点确定待破坏的物体,然后进行雷电防御提醒,当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并结合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之后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获取的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并将该确定的雷电防御操作生成第五提示,以提示用户要想获得雷电防御调整请求中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应进行何种雷电防御操作,当获取到上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并结合获取到的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本实施例可使用户更加了解雷电灾害及如何进行雷电防御,从而提高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可生成第六提示,第六提示用于提醒了解雷电知识;若基于第六提示获取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则根据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确定当前落雷点位置,并显示当前落雷点位置对应的雷电生成过程。
示例性的,第六提示可以是语音或文字的其中任意一种或其结合,第六提示中携带的用于提醒了解雷电知识的信息可以为“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雷电生成的过程,请点击确定键;如果想体验其他内容,请点击返回键”,并在场景右上方浮现是否观看教学动画的“确定”和“返回”选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能生成雷暴云,则提醒选择落雷点,若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基于选择的落雷点确定待破坏的物体,然后进行雷电防御提醒,当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且结合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之后还会形成第六提示,以提醒用户是否要了解雷电知识,当获取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时,则确定当前落雷点位置,并显示该落雷点位置处对应的雷电生成过程。本实施例在显示雷电防御效果后增加根据不同位置显示雷电生成过程,可进一步增强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生成第七提示,第七提示用于提醒重新生成雷电;若基于第七提示获取到重新生成雷电请求,则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并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做比较,进而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若能生成雷暴云,则提醒选择落雷点,若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基于选择的落雷点确定待破坏的物体,然后进行雷电防御提醒,当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时,在获取到的落雷点处生成雷电,且结合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的防御效果,之后还会形成第七提示,以提示用户是否重新生成雷电,当获取到重新生成雷电请求时,则重新执行S102-S104中的步骤。本实施例增加的重新生成雷电的步骤,可使用户了解更多的雷电灾害的相关知识,可进一步增强雷电灾害的科普效果,减少雷电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获取某一区域的当前情况,该当前情况包括地形、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等,进而,根据上述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上述当前情况,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如果能生成雷暴云,则进行雷电预警,以提醒上述区域的人们进行防雷避险,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装置可以包括雷电判断模块201、落雷点选择模块202、防御选择模块203和雷电处理模块204。
其中,雷电判断模块201,用于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
落雷点选择模块202,用于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
防御选择模块203,用于若基于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落雷点位置位于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雷电处理模块204,用于若基于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可选的,防御选择模块203具体用于:获取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基于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生成第二提示。
可选的,雷电处理模块204还用于:根据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和雷电防御操作,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若判断雷电防御存在问题,则生成第三提示,第三提示携带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若基于第三提示获取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可选的,落雷点选择模块202还用于:若判断不能生成雷暴云,则基于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雷暴云生成指令,确定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生成第四提示,第四提示携带操作指令;若基于第四提示获取到操作指令,则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的步骤。
可选的,雷电处理模块204还用于:若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雷电防御效果,则获取预存的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根据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基于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生成第五提示,第五提示携带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若基于第五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在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可选的,雷电处理模块204还用于:生成第六提示,第六提示用于提醒了解雷电知识;若基于第六提示获取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则根据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确定当前落雷点,并显示当前落雷点对应的雷电生成过程。
可选的,雷电处理模块204还用于:生成第七提示,第七提示用于提醒重新生成雷电;若基于第七提示获取到重新生成雷电请求,则返回落雷点选择模块202执行生成第一提示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4,该终端设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存储器3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20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S101至S104。或者,处理器3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模块201至204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320中,并由处理器3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该程序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300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电子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3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32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所述存储器3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3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其中,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包括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
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
若判断不能生成雷暴云,则基于所述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确定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生成第四提示,所述第四提示携带所述操作指令;
若基于所述第四提示获取到所述操作指令,则执行所述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的步骤;
若基于所述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所述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所述落雷点位置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所述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若基于所述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包括:
获取预存的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物体与雷电破坏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
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生成所述第二提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和所述雷电防御操作,判断雷电防御是否存在问题;
若判断雷电防御存在问题,则生成第三提示,所述第三提示携带所述待破坏的物体对应的雷电破坏效果;
若基于所述第三提示获取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所述调整后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所述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若获取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雷电防御效果,则获取预存的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与雷电防御效果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
基于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生成第五提示,所述第五提示携带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
若基于所述第五提示获取到所述雷电防御调整请求携带的雷电防御效果对应的雷电防御操作,则将获取到的雷电防御操作作为新的雷电防御操作,重新执行所述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六提示,所述第六提示用于提醒了解雷电知识;
若基于所述第六提示获取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则根据所述雷电生成过程了解请求,确定当前落雷点位置,并显示所述当前落雷点位置对应的雷电生成过程。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之后,还包括:
生成第七提示,所述第七提示用于提醒重新生成雷电;
若基于所述第七提示获取到重新生成雷电请求,则执行所述生成第一提示的步骤。
7.一种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电判断模块,用于获取雷暴云生成指令,根据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判断是否能生成雷暴云;其中,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包括暖湿气流的移动方向;
落雷点选择模块,用于若判断能生成雷暴云,则生成第一提示,所述第一提示携带落雷点选择提醒;若判断不能生成雷暴云,则基于所述预存的雷暴云生成条件和所述雷暴云生成指令,确定雷暴云生成对应的操作指令;
防御选择模块,用于若基于所述第一提示获取到落雷点位置,则判断所述落雷点位置是否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若所述落雷点位置位于所述雷暴云的落雷范围内,则根据所述落雷点位置,确定雷电待破坏的物体,并基于所述待破坏的物体,生成第二提示,所述第二提示携带雷电防御提醒;
雷电处理模块,用于若基于所述第二提示获取到雷电防御操作,则在所述落雷点位置,生成雷电,并根据所述雷电防御操作,显示雷电防御效果。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13605.XA 2023-08-14 2023-08-14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41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3605.XA CN116741012B (zh) 2023-08-14 2023-08-14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3605.XA CN116741012B (zh) 2023-08-14 2023-08-14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1012A CN116741012A (zh) 2023-09-12
CN116741012B true CN116741012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91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3605.XA Active CN116741012B (zh) 2023-08-14 2023-08-14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101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182A (zh) * 2006-02-13 2006-07-26 陈西林 解析雷暴云起电机理的日光云室
KR20100004152U (ko) * 2008-10-13 2010-04-22 배상태 번개실험 학습장치
CN110297284A (zh) * 2019-07-30 2019-10-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大气电场仪的雷暴云移动路径跟踪方法
CN11039011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雷暴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系统
CN111477060A (zh) * 2020-05-29 2020-07-31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地震实景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N211479461U (zh) * 2019-12-23 2020-09-11 北京市雷闪防雷设施检测服务中心 一种雷电放电模型
CN11273090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模拟动态飞行器的雷电试验装置
CN214253493U (zh) * 2021-01-26 2021-09-21 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北分院) 教学用建筑物雷电防护模拟演示平台
CN113705693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网雷电预警方法、装置、记录媒体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182A (zh) * 2006-02-13 2006-07-26 陈西林 解析雷暴云起电机理的日光云室
KR20100004152U (ko) * 2008-10-13 2010-04-22 배상태 번개실험 학습장치
CN11039011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雷暴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系统
CN110297284A (zh) * 2019-07-30 2019-10-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大气电场仪的雷暴云移动路径跟踪方法
CN211479461U (zh) * 2019-12-23 2020-09-11 北京市雷闪防雷设施检测服务中心 一种雷电放电模型
CN111477060A (zh) * 2020-05-29 2020-07-31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地震实景模拟方法及其系统
CN11273090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模拟动态飞行器的雷电试验装置
CN214253493U (zh) * 2021-01-26 2021-09-21 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北分院) 教学用建筑物雷电防护模拟演示平台
CN113705693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网雷电预警方法、装置、记录媒体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天气现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王巍巍;《科技与创新》(第24期);42-4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1012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8704B2 (en) Spatial audio for three-dimensional data sets
CA3049846C (e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reflective of visibility affecting features in real-world environment
CN109064390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854069B (zh) 音源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176049B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4106681A5 (zh)
CN111815786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843473B (zh) 基于ar的儿童涂色系统及方法
CN112866562B (zh) 画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41012B (zh) 模拟雷电生成及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2670A (zh) 一种虚拟现实显示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592993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961190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content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content distribution program
CN113157097B (zh) 一种声音播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80887B (zh) 一种阴影图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833691A (zh) 一种基于ar游戏的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31689A (zh) Vr视频播放时定位对象方法及vr视频播放时定位对象装置
CN110929187A (zh) 威胁事件可视化展现方法、装置、存储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JP6857776B1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5268655A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US8611647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background image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background image
CN115115571A (zh) 影像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车辆、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3987902A (zh) 一种天气场景模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40882B (zh) 基于点云数据的站位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1953849A (zh) 展示留言板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