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7627A - 服务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37627A CN116737627A CN202210194694.1A CN202210194694A CN116737627A CN 116737627 A CN116737627 A CN 116737627A CN 202210194694 A CN202210194694 A CN 202210194694A CN 116737627 A CN116737627 A CN 1167376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server
- circuit device
- control
- logic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48019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n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5—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path, e.g. traffic rerouting, path reconfigu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8—Controller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6—PCI exp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一种服务器系统包含一第一服务器、一第二服务器,及一背板模块,该第一、第二服务器分别用以产生一第一、第二控制讯号,该背板模块包括一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讯号的第一背板控制端、一用以接收该第二控制讯号的第二背板控制端、一第一背板传输端、一第二背板传输端、一第一资料分配器,及一第二资料分配器,该第一、第二背板传输端用以电连接一固态硬盘,该第一、第二服务器分别根据接收的逻辑讯号组所对应的状态,由该第一、第二服务器其中一者控制背板模块中的对应的资料分配器之切换,以决定将服务器传送的控制讯号经由该第一背板传输端或第二背板传输端传送到该背板模块所连接的固态硬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支持与单端口、双端口类型固态硬盘传输信息的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双节点服务器系统整体包含一连接背板11、一第一服务器12,及一第二服务器13,该连接背板11包括一第一背板控制端I1、一第二背板控制端I2、一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一第二背板传输端O2,该第一服务器12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该第二服务器13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用于电连接一固态硬盘14,该第一服务器11经由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固态硬盘14传输信息,该第二服务器12经由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与该固态硬盘14传输信息。
然而,由于该固态硬盘14可区分为具有二个硬盘端的双端口传输及具有单一个硬盘端的单端口传输二种类型,当该固态硬盘14为双端口传输类型时,其二个硬盘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当该固态硬盘14为单端口传输类型时,其仅有的一硬盘端固定电连接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而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则不电连接该固态硬盘14,因而该第二服务器13将无法与该固态硬盘14传输讯号,因此,如何使现有双节点服务器系统内部的各服务器皆可与双端口传输类型及单端口传输类型的固态硬盘传输信息是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与单端口及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进行信息传输的服务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服务器系统包含一第一服务器、一第二服务器,及一背板模块。
该第一服务器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该第一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之一。
该第二服务器用以产生一第二控制讯号,该第二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之一。
该背板模块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一服务器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讯号的第一背板控制端、一电连接该第二服务器用以接收该第二控制讯号的第二背板控制端、一第一背板传输端、一第二背板传输端、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之间的第一资料分配器,及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之间的第二资料分配器,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用以电连接一固态硬盘。
该第一资料分配器还电连接该第二资料分配器,且该第一资料分配器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受一切换信号的控制,以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第二控制讯号的至少之一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的至少之一,以输出到该固态硬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服务器分别根据接收的逻辑讯号组所对应的状态,由该第一、第二服务器其中一者控制背板模块中的对应的资料分配器之切换,以决定将服务器传送的控制讯号经由该第一背板传输端或第二背板传输端传送到该背板模块所连接的固态硬盘,因而该第一服务器、该第二服务器除了可与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传输信息以外,还可交替地与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传输信息。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电路图,说明现有的一双节点服务器系统;
图2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3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二实施例;
图4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三实施例;
图5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四实施例;
图6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五实施例;及
图7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六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2,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适用于电连接一固态硬盘5,且服务器系统包含一背板模块2、一第一服务器3,及一第二服务器4。
该背板模块2包括一第一背板控制端I1、一第二背板控制端I2、一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一第二背板传输端O2、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之间的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之间的第二资料分配器26、一第一接脚组27,及一第二接脚组28,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用以电连接一固态硬盘5,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为多任务器(multiplexer)。无论固态硬盘5为双端口类型或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受一切换信号的控制,以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第二控制讯号的至少之一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的至少之一。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以接收该第一控制讯号的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一电连接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的第一分配传输端Y,与共同电连接该第一服务器3及该第二服务器4以接收来自该第一服务器3及该第二服务器4其中一者传送的一切换讯号的一第一控制端S1,且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该切换讯号切换用于传送来自第一服务器3及该第二服务器4其中一者所对应传送的第一控制讯号及第二控制讯号其中至少一者之传送路径,使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及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的其中一者电连接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且使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及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的其中另一者不电连接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并由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所接收。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以接收一由该第二服务器4传送的第二控制讯号的第二分配传输端Y’、一电连接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的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的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与共同电连接该第一服务器3及该第二服务器4与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该第一控制端S1以接收该切换讯号的一第二控制端S2,且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根据该切换讯号,使该第二分配传输端Y’所接收的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再由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传送到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以供该固态硬盘5所接收,或是传送到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再由该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传送到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以经由第一资料分配器25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所接收。该第一接脚组27包括一第一识别端组、一提供第一服务器3存在状态的第一存在讯号的第一存在端(PRSNT1)及一电连接第二服务器4的一第二存在端(PRSNT2)且用以接收指示出第二服务器4的存在状态的第二存在讯号的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该第二接脚组28包括一第二识别端组、一提供指示出第二服务器4存在状态的第二存在讯号的第二存在端(PRSNT2)及一电连接第一服务器3的该第一存在端(PRSNT1)且用以接收指示出第一服务器3的存在状态的第一存在讯号的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且该第一接脚组27的该第一识别端组提供一指示第一识别代码的第一逻辑讯号组,在本实施例中,例如该第一识别端组包括一电连接第一接地电阻的一端271、一浮接的另一端272,也就是说该第一逻辑讯号组所指示出的第一识别代码为10,该第二接脚组28的该第二识别端组提供一指示第二识别代码的第二逻辑讯号组,在本实施例中,例如该第二识别端组包括一浮接的一端281及一电连第二接地电阻的另一端282,也就是说该第一逻辑讯号组所指示出的第二识别代码为01,其中,该第一服务器3与该第二服务器4分别自该第一接脚组27与该第二接脚组28接收该第一、第二逻辑讯号组并据以获得其分别对应的该第一识别代码10及该第二识别代码01,且该第一服务器3与该第二服务器4分别根据自身所对应的该第一识别代码10及该第二识别代码01的大小来执行对应的运作模式,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器3根据对应的第一识别代码10而运作于主动模式的运作模式,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对应的第二识别代码01而运作于被动模式的运作模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相反的,例如第一服务器3运作于被动模式而第一服务器运作于主动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器3根据对应的第一识别代码10及第二存在讯号而运作于主动模式的运作模式,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对应的第二识别代码01及第一存在讯号而运作于被动模式的运作模式,具体运作细节将详述于后,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该固态硬盘5可为双端口或单端口类型,透过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Express)接口与该背板模块2电连接。
该第一识别端组的两端默认的逻辑准位均为1,且该第一接地电阻设置于背板模块2,该第一服务器3电连接该背板模块2的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时该第一识别端组的一端271电连接设置于背板模块2的该第一接地电阻而另一端电连接背板模块2而呈现浮接的状态,以获得指示出第一识别代码10的该第一逻辑讯号组而使该第一服务器3运作于主动模式,并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及一切换讯号,且将该第一控制讯号经由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传送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该第一控制端S1根据该切换讯号选择电连接该第一第一分配传输端Y与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以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第一硬盘端SD1(其定义是包括多个PIN脚的IO端口)所接收,且固态硬盘5的第一硬盘端SD1也可以经由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响应该第一控制讯号或是传送数据给该第一服务器3以与该第一服务器3进行双向沟通,该第一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至少之一,更具体而言,该第一服务器3包括一具有该第一接脚组27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一电连接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的第一运算处理器33、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与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的第一频率产生器32,其中,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为复杂可程序逻辑装置(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场式可程序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微控制器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等可被编程运作的芯片,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藉由本身的二个外接接脚slot_id_1、slot_id_0各自与该第一接脚组27的该第一识别端组的二端271、272电连接,以分别与背板模块2的第一接地电阻电连接经由第一接地电阻接地、及电连接背板模块2呈现浮接,以获得指示出第一识别代码10的该第一逻辑讯号组,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且根据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获得该第一逻辑讯号组所指示出的该第一识别代码10而运作于主动模式,其中,该第一频率产生器32也可以内建于第一运算处理器33中。
该第二服务器4的架构与该第一服务器3相似,可以互相备援,因此,该第二服务器4的该第二识别端组的两端默认的逻辑准位均为1,且该第二接地电阻设置于背板模块2,电连接该第二服务器4与该背板模块2时该第二识别端组的一端281电连接背板模块2而呈现浮接的状态,而另一端282电连接设置于背板模块2的该第二接地电阻,经由第二接地电阻接地以获得指示出第二识别代码01的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且该第二服务器4藉由第二侦测存在端获得指示出该第一服务器3存在(第一服务器3电连接背板模块2且运作中)的该第一存在讯号,则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所获得指示出第二识别代码01的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以及指示出该第一服务器3存在的该第一存在讯号使自身运作于被动模式,并据以产生一第二控制讯号,以将该第二控制讯号经由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传送到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其中,运作于被动模式的该第二服务器4不产生该切换讯号,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该第二控制端S2根据运作于主动模式的第一服务器3所产传送的该切换讯号选择以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将该第二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以供该固态硬盘5所接收,且固态硬盘5也可以经由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响应该第二控制讯号或是传送数据给该第二服务器4以与该第二服务器4进行双向沟通,该第二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至少之一,更具体而言,该第二服务器4包括一具有对应该第二接脚组28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一电连接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的第二运算处理器43、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与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的第二频率产生器42,其中,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为复杂可程序逻辑装置、场式可程序门阵列或微控制器单元等可被编程运作的芯片,其藉由本身的二个外接接脚slot_id_1、slot_id_0各自与该第二接脚组28的该第二识别端组的二端281、282电连接,以分别与背板模块2电连接而呈现浮接状态及与该第二接脚28的该第二识别端组的另一端282电连接该第二电阻接地,以使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获得指示出第二识别代码01的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并根据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的第二侦测存在端获得指示出该第一服务器存在的该第一存在讯号,使该第二服务器4运作于被动模式,其中,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为中央处理器,且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由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获得指示出第二识别代码01的第二识别端组及该第二侦测存在端获得指示出该第一服务器存在的该第一存在讯号的对应信息而运作于被动模式(此时,运作于被动模式的服务器4上的中央处理器可以运作于休眠状态或是低耗能的运作状态),仅由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侦测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及该第一存在讯号的状态(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是藉由本身对应该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的一外接接脚侦测来自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的第一存在端PRSNT1一外接接脚的第一存在讯号;而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是藉由本身的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的一外接接脚侦测来自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的第二存在端PRSNT2一外接接脚的第二存在讯号),此外,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是藉由本身对应该第一存在端PRSNT1的一外接接脚与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的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一外接接脚电连接,且共同透过第一服务器3上的接地电阻(图未示)接地,且该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的一外接接脚默认于1的逻辑准位,藉此,在第一服务器3连接背板模块2时,则第一服务器3上的接地电阻也会电连接到该PEER_PRSNT2接脚,而使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藉由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的一外接接脚侦测到第一存在端PRSNT1的第一存在讯号为0的逻辑准位,也就是指示出第一服务器3存在/有连接背板模块2的第一存在讯号;雷同的,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还藉由本身的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的一外接接脚与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的第二存在端PRSNT2的一外接接脚电连接,且共同透过第二服务器4上的接地电阻(图未示)接地,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藉由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接脚侦测到第二存在端PRSNT2的第二存在讯号为0的逻辑准位,也就是指示出第二服务器4存在/有连接背板模块2的第二存在讯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频率产生器42也可以内建于第二运算处理器43中。
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传送一具有一第一运作数据的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根据该通知讯号的该第一运作资料以运作于该主动模式,进而控制该第一频率产生器32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时钟讯号,该运算处理器33取得该第一运作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并储存该第一运作数据于自身的一第一缓存器,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间接的透过其他芯片或直接由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取得该第一缓存器所储存的第一运作数据,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传送一具有一第二运作数据的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根据该通知讯号的该第二运作资料以运作于该被动模式,进而控制该第二频率产生器42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该第二控制讯号是该时钟讯号,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取得该第二运作数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产生并储存该第二运作数据于自身的一第二缓存器,该第二运算处理器43间接的透过其他芯片或直接由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取得该第二缓存器所储存的第二运作数据。
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且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主动模式、该第二服务器4存在且处于被动模式时,由处于主动模式的该第一服务器3输出该切换讯号,处于被动模式的该第二服务器4不输出该切换讯号,接着,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来自该第一服务器3的该切换讯号,使其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的第一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再由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第一硬盘端SD1(其定义是包括多个PIN脚的IO端口)所接收,使该固态硬盘5可以透过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的第一硬盘端SD1及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来与该第一服务器3沟通,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根据来自该第一服务器3的该切换讯号,使其该第二分配传输端Y’的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再由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传送到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第二硬盘端SD2(其定义是包括多个PIN脚的IO端口)所接收,且使该固态硬盘5的第二硬盘端SD2也可以透过第二背板传输端O2及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来与该第二服务器4沟通。因而该第一服务器3与该第二服务器4分别可经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而可传输讯号到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即使该固态硬盘5为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也能确保处于主动模式的第一服务器3可以透过第一资料分配器25、第一背板传输端O1及经由第一硬盘端SD1来与固态硬盘5沟通或进行数据传输。上述说明仅以当下运作中的服务器所要读取的其中一固态硬盘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在此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案的固态硬盘5的数量可以是复数个,也就是说,第一服务器3及第二服务器4均透过背板模块2连接多个固态硬盘5,其中,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时,该背板模块2是透过第一背板传输端O1及第二背板传输端O2分别连接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的第一硬盘端SD1及第二硬盘端SD2;当该固态硬盘是单端口类型时,该背板模块2仅透过第一背板传输端O1连接固态硬盘5的该第一硬盘端SD1,且该背板模块2的第二背板传输端O2不连接固态硬盘5。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3,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当所要传送到固态硬盘5的该第一控制讯号或该第二控制讯号是由对应的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或对应该的二逻辑电路装置41所产生的重置讯号,且该第一控制讯号及该第二控制讯号均不包括该时钟讯号时,该第一服务器3透过一接收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重置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该第二服务器4透过一接收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当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判断该第一逻辑讯号组对应于主动模式,则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本身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此外,当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判断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对应于被动模式,且接收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所传送的第一存在讯号,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本身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I2。
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且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主动模式、该第二服务器4存在且处于被动模式时,由处于主动模式的该第一服务器3输出该切换讯号,处于被动模式的该第二服务器4不输出该切换讯号,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来自该第一服务器3的该切换讯号,使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所接收的第一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再由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使该固态硬盘5可以透过第一硬盘端SD1、该第一输出端O1及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来与该第一服务器3沟通,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根据来自该第一服务器4的该切换讯号,使其该第二分配传输端Y’的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再由该第二分配组的另一端B3传送到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第二硬盘端SD2所接收,以使该固态硬盘5可以透过第二硬盘端SD2、第二输出端O2及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来与该第二服务器4沟通,因而该第一服务器3与该第二服务器4分别可经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而可传输讯号到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即使该固态硬盘5为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也能确保处于主动模式的第一服务器3可以透过第一资料分配器25及第一输出端O1来与固态硬盘5沟通或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时,该背板模块2是透过第一背板传输端O1及第二背板传输端O2分别连接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的第一硬盘端SD1及第二硬盘端SD2;当该固态硬盘是单端口类型时,该背板模块2仅透过第一背板传输端O1连接固态硬盘5的该第一硬盘端SD1,且该背板模块2的第二背板传输端O2不连接固态硬盘5。
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4,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第二服务器4是处于非预备状态,也就是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维修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二存在讯号,因此,该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未收到第二存在讯号而处于默认为1的逻辑准位,且连接该背板模块2的该固态硬盘5可以属于双端口类型也可以属于单端口类型,以下以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固态硬盘5属于单端口类型,且是经由其第一硬盘端SD1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为例,因此仅由该第一服务器3的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该通知讯号与该切换讯号,且由该第一运算处理器33根据该通知讯号控制该第一频率产生器32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并经由该第一背板控制端I1传送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再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该切换讯号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的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此时,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时钟讯号。
当该固态硬盘5是单端口类型,且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预备状态,也就是开机状态/运作状态、该第二服务器4处于非预备状态,也就是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维修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二存在讯号时,该第一侦测存在端未收到第二存在讯号而处于默认为1的逻辑准位,因此,该第一服务器3更产生一切换讯号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使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该切换讯号将其该第一分配组的一端A0所接收来自该第一服务器3的第一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再由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的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使该固态硬盘5可以透过第一硬盘端SD1、该第一输出端O1及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来与该第一服务器3沟通,因而可传输讯号到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
第四实施例
参阅图5,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第二服务器4是处于非预备状态,也就是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维修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二存在讯号,因此,该第一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1未收到第二存在讯号而处于默认为1的逻辑准位,且连接该背板模块2的该固态硬盘5可以属于双端口类型也可以属于单端口类型,以下以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固态硬盘5属于单端口类型,且是经由其第一硬盘端SD1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为例,该第一服务器3根据接收的该第一逻辑讯号组对应于该主动模式的该逻辑讯号组,选择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切换连接该第一服务器3与该固态硬盘以做为传输路径,并由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本身产生的该第一控制讯号,并藉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传送到该固态硬盘5经由该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此外,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在上述该第四实施例中,即使该背板模块2所连接的固态硬盘5属于双端口类型,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5的切换机制与第四实施例中背板模块2连接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的切换机制相同,也就是说,该第一服务器3根据对应于该主动状态的该逻辑讯号组,选择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做为该第一控制讯号传输路径,并由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31本身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并藉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传送到该固态硬盘5,因而可传输讯号到单端口类型或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
第五实施例
参阅图6,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五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非预备状态,也就是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维修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一存在讯号,因此,该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未收到第一存在讯号而处于默认为1的逻辑准位,且连接该背板模块2的该固态硬盘5可以属于双端口类型也可以属于单端口类型,以下以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固态硬盘5属于单端口类型,且是经由其第一硬盘端SD1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为例,该第二服务器4处于预备状态,也就是开机状态/运作状态,因此在该第五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器3不产生该切换讯号,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对应的被动模式及未收到第一服务器3所传送的第一存在讯号的状态,而使第二服务器4运作于主动模式,并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由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根据该切换讯号将该第二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且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该切换讯号将该第二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该固态硬盘5经由该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更详细而言,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该第二控制端S2根据该切换讯号选择由其第二分配传输端Y’将该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并传送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该切换讯号,使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接收的该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此时该第二控制讯号是该时钟讯号及该重置讯号其中至少一者。
在上述该第五实施例中,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图未示),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5的切换机制与第五实施例中背板模块2连接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的切换机制相同,也就是说,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一存在讯号、该第二服务器4处于开机状态而运作于主动模式时,该第二服务器4更产生一切换讯号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使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根据来自该第二服务器4的该切换讯号,使其该第二分配传输端Y’的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再由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第二分配组的一端B2由传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的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再由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根据来自该第二服务器4的该切换讯号使其该第一分配组的另一端A1的第二控制讯号传输到该第一分配传输端Y,再由该输出端传Y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以供双端口类型的该固态硬盘5经由该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因而可传输第一控制讯号至电连接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的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或是同时连接第一背板传输端O1及第二背板传输端O2的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图未示)。综上,由第一实施例的图2、第三实施例的图4、第五实施例的图6可知无论固态硬盘5为双端口类型或单端口类型时,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受一切换信号的控制,以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第二控制讯号的至少之一传送到该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O2的至少之一,以根据各服务器的预备状态,也就是开关机状态/连接状态/运作状态,自动切换至仅经由第一硬盘端SD1或是经由经由其第一硬盘端SD1及经由其第二硬盘端SD2来与固态硬盘沟通,达成皆可与双端口/单端口传输类型的固态硬盘沟通及传输信息的目的。
第六实施例
参阅图7,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一第六实施例,与该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第一服务器3处于非预备状态,也就是未开机状态/不存在状态/维修状态而不输出逻辑准位为0的第一存在讯号,因此,该第二侦测存在端PEER_PRSNT2未收到第一存在讯号而处于默认为1的逻辑准位,且连接该背板的该固态硬盘5可以属于双端口类型也可以属于单端口类型,以下以连接于背板模块2的固态硬盘5属于单端口类型,且是经由其第一硬盘端SD1连接于背板2的第一背板传输端O1为例,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接收的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对应的被动模式及未收到第一服务器3所传送的第一存在讯号而运作于主动模式,选择依序由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做为传输路径,并由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本身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再藉由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传送到该固态硬盘5经由该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此外,该第二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在上述该第六实施例中,当该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5的切换机制与第六实施例中背板2连接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的切换机制相同,也就是说,该第二服务器4根据接收的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对应的被动模式及未收到第一服务器3所传送的第一存在讯号而运作于主动模式,选择依序以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做为该第二控制讯号的传输路径,并由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41本身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再藉由该第二资料分配器26、该第一资料分配器25传送到属于双端口类型的该固态硬盘5经由该第一硬盘端SD1所接收,因而可传输第二控制讯号至电连接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的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也可以传输第二控制讯号至电连接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O1及第二背板传输端O2的双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设计在背板模块2中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第二资料分配器26的电路连接,与控制二分配器25、26的切换来传送分别来自第一控制信号与第一控制信号到固态硬盘5,而无论固态硬盘5是双端口类型或单端口类型时,且不论背板模块2同时连接第一服务器3及第二服务器4还是背板模块2仅连接第一服务器3及第二服务器4其中任一者,皆能经由切换信号对背板模块2的传输路径切换,而使第一、第二服务器3、4能经由背板模块2的第一资料分配器25与第二资料分配器26传送信号到固态硬盘的第一硬盘端SD1,而不至于使连接背板模块2且不具有第二硬盘端SD2的单端口类型的固态硬盘5,在背板模块2仅连接第一服务器3及第二服务器4其中任一者时,发生常常无法与固态硬盘5沟通的窘境。因此,达到使双节点服务器系统内部的服务器皆可与双端口传输类型及单端口传输类型的固态硬盘传输信息的目的,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服务器,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讯号,该第一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之一;
一第二服务器,用以产生一第二控制讯号,该第二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其中之一;及
一背板模块,包括一电连接该第一服务器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讯号的第一背板控制端、一电连接该第二服务器用以接收该第二控制讯号的第二背板控制端、一第一背板传输端、一第二背板传输端、一电连接该第一背板控制端与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之间的第一资料分配器,及一电连接该第二背板控制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之间的第二资料分配器,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用以电连接一固态硬盘,
该第一资料分配器还电连接该第二资料分配器,且该第一资料分配器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受一切换信号的控制,以将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第二控制讯号的至少之一传送到该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与该第二背板传输端的至少之一,以输出到该固态硬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有产生一存在讯号的一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不产生该存在讯号的一非预备状态时,该第一服务器更产生该切换讯号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使该第一资料分配器根据该切换讯号将来自该第一服务器的该第一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以供该固态硬盘经由一第一硬盘端所接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不产生一存在讯号的一非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产生该存在讯号的一预备状态时,该第二服务器更产生该切换讯号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使该第二资料分配器根据该切换讯号将来自该第二服务器的该第二控制讯号先传送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该第一资料分配器根据该切换讯号将该第二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以供该固态硬盘经由一第一硬盘端所接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与该第二服务器分别连接该背板模块分别处于产生一存在讯号的一预备状态,且该第一服务器处于主动模式、该第二服务器处于被动模式时,
该第一服务器更产生该切换讯号到该第一资料分配器与该第二资料分配器,使该第一资料分配器根据该切换讯号将来自该第一服务器的该第一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一背板传输端以供该固态硬盘经由一第一硬盘端所接收,
使该第二资料分配器根据该切换讯号将来自该第二服务器的该第二控制讯号传送到该第二背板传输端以供该固态硬盘经由一第二硬盘端所接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主动模式的第一逻辑讯号组并用以产生该切换讯号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与该第一背板控制端的第一频率产生器、一电连接该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与第一频率产生器的第一运算处理器,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传送一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一运算处理器,该第一运算处理器根据该通知讯号控制该第一频率产生器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该第一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至少之一,
该第二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被动模式的第二逻辑讯号组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一电连接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与该第二背板控制端的第二频率产生器、一电连接第二该逻辑电路装置与第二频率产生器的第二运算处理器,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及由该第一服务器产生的一存在讯号,传送一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二运算处理器,该第二运算处理器根据该通知讯号控制该第二频率产生器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该第二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至少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主动模式的第一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该第二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被动模式的第二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该第二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有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不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非预备状态时,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主动模式的第一逻辑讯号组并用以产生该切换讯号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一电连接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与该第一背板控制端的第一频率产生器、一电连接该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与第一频率产生器的第一运算处理器,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传送一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一运算处理器,该第一运算处理器根据该通知讯号控制该第一频率产生器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该第一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至少之一。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有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不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非预备状态时,其中,该第一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主动模式的第一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的第一逻辑电路装置,该第一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一逻辑讯号组产生该第一控制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不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非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预备状态时,其中,该第二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被动模式的第二逻辑讯号组并用以产生该切换讯号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一电连接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与该第二背板控制端的第二频率产生器、一电连接该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与第二频率产生器的第二运算处理器,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且于一默认时间内未收到该第一服务器传送的该存在讯号,而使自身运作于主动模式以传送一对应的通知讯号到该第二运算处理器并产生该切换讯号,该第二运算处理器根据该通知讯号控制该第二频率产生器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该第二控制讯号包括一时钟讯号与一重置讯号的至少之一。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服务器处于不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非预备状态且该第二服务器处于产生该存在讯号的该预备状态时,其中,该第二服务器包括一接收一指示被动模式的第二逻辑讯号组且电连接到该第二背板控制端的第二逻辑电路装置,该第二逻辑电路装置根据该第二逻辑讯号组及于一默认时间内未收到来自该第一服务器所产生的存在讯号而使自身运作于主动模式以产生该第二控制讯号与该切换讯号,并传送到该第一背板控制端,该第一控制讯号是该重置讯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4694.1A CN116737627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服务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4694.1A CN116737627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服务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37627A true CN116737627A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1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94694.1A Pending CN116737627A (zh) | 2022-03-01 | 2022-03-01 | 服务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37627A (zh) |
-
2022
- 2022-03-01 CN CN202210194694.1A patent/CN11673762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1022B (zh) | 於多重電纜pci快捷io互連中實施電纜故障切換 | |
US6098146A (en) | Intelligent backplane for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information in an SSA system | |
US6035416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e dual modular redundancy | |
US8996775B2 (en) | Backplane controller for managing serial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detected activity | |
EP1681632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 number of lanes between a controller and a PCI express device | |
CN100478933C (zh) | 自动配置通信端口的通信设备、系统和方法 | |
US6675242B2 (en) | Communication bus controller including design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tus according to slot position | |
US588410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nfigurable means of connection between an embedded processor and a personal computer | |
US6002970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e dual modular redundancy | |
US20040162928A1 (en) | High speed multiple ported bus interface reset control system | |
US6715019B1 (en) | Bus reset management by a primary controller card of multiple controller cards | |
US7076588B2 (en) | High speed multiple ported bus interface control | |
US6647436B1 (en) |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20040168008A1 (en) | High speed multiple ported bus interface port st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 | |
US694346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test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a main power supply and a standby power supply | |
US5931958A (en) | Processor controlled link resiliency circuit for 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s | |
CN116737627A (zh) | 服务器系统 | |
CN115473749B (zh) | 基于单片机控制实现网卡bypass功能的方法及电路 | |
CN106909198B (zh) | 一种外接装置、电子装置及电子系统 | |
CN112015602A (zh) | 调试装置及具有所述调试装置的电子装置 | |
US20040162927A1 (en) | High speed multiple port data bus interface architecture | |
US20040177198A1 (en) | High speed multiple ported bus interface expander control system | |
TWI802268B (zh) | 伺服系統 | |
US6694201B1 (en) | Supervisory parallel switching device f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with secs-compliant serial communication links | |
US20060095626A1 (en) | Multifunction adap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