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4533A -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4533A
CN116724533A CN202380008882.3A CN202380008882A CN116724533A CN 116724533 A CN116724533 A CN 116724533A CN 202380008882 A CN202380008882 A CN 202380008882A CN 116724533 A CN116724533 A CN 116724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ssage
relay terminal
bearer
indirec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088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24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4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从而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了直连链路(Sidelink,也可以称为旁链路或侧行链路)的通信方式。示例地,直连链路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即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在车联网中,每辆车可以作为一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可以有效减少通信时延。在直连链路通信场景中,终端设备还可以与网络设备通信,例如,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直接路径(Direct Path)通信,也可以通过间接路径(Indirect Path)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由中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收发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可以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中继终端,所述中继终端可以执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执行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从而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理解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另外,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其它量词与之类似。“至少一项(个)”、“一项(个)或多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个)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任意数目;再例如,a,b和c中的一项(个)或多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个”、“一种”、“一项”、“该”、“所述”、“上述”和“前述”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在一情况下A,在另一情况下B”、“响应于一情况A,响应于另一情况B”等记载方式,根据情况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与B无关地执行A,即,在一些实施例中A;与A无关地执行B,即,在一些实施例中B;A和B被选择性执行,即,在一些实施例中从A与B中选择执行;A和B都被执行,即,在一些实施例中A和B。当有A、B、C等更多分支时也类似上述。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包括A”、“包含A”、“用于指示A”、“携带A”,可解释为直接携带A,也可解释为间接指示A。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响应于……”、“响应于确定……”、“在……的情况下”、“在……时”、“当……时”、“若……”、“如果……”等术语可相互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大于”、“大于或等于”、“以上”、“高于”、“不小于”等术语可以相互替换,“小于”、“小于或等于”、“以下”、“低于”、“不大于”等术语可以相互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元”、“节点”、“功能”、“装置”、“设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等术语可以相互替换。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表格中的每一元素、每一行、或每一列均可以作为独立实施例来实施,任意元素、任意行、任意列的组合也可以作为独立实施例来实施。
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或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或步骤,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或步骤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也可以并行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也可以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将多个实施例或附图中的操作或步骤任意组合,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非穷举,仅为部分实施例的示意,不作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某一实施例中的每个步骤均可以作为独立实施例来实施,且各步骤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例如,在某一实施例中去除部分步骤后的方案也可以作为独立实施例来实施,且在某一实施例中各步骤的顺序可以任意交换,另外,某一实施例中的可选实现方式可以任意组合;此外,各实施例之间可以任意组合,例如,不同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任意组合,某一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的可选实现方式任意组合。
下面首先介绍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环境。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四代(the 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和其他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比如6G)中的一种或多种。该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系统、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50和网络设备160。该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支持4G网络接入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5G网络接入技术,如新型无线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ew RAT),或者,其他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所示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数量仅为适应性举例,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图1中的网络设备可用于支持终端接入,例如,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该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5G网络中的下一代基站(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gNodeB);该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5G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NG-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3GPP接入设备等设备中的至少一项。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以下各种形式的基站中的至少一项,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5G基站或未来的基站、卫星、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或者在通信系统中承担基站功能的其他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或基站。
图1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移动台(Mobile Station),站台(Station),终端(Terminal)等。示例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平板、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可以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或者、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测仪器、收款机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多个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5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151和中继终端153。其中:该中继终端153可以用于提供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中继功能,在该场景下,该第一终端151可以称为远端终端或远端UE(remote UE),提供中继功能的中继终端153可以称为中继UE(relay UE)。中继终端153和网络设备160之间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通信,第一终端151和中继终端153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链路Sidelink进行通信,第一终端151和中继终端153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可以称为PC5接口或直连通信接口。第一终端151和中继终端153之间进行直连链路通信的方式可以包括单播、多播或广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上述终端设备150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第三终端或更多的终端;上述第一终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继终端同样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终端151与网络设备160进行通信的方式可以包括直接通信和/或间接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51可以通过直接路径(Direct Path)与网络设备160进行直接通信,该直接路径也可以称为直接链路(Direct Link)、UU接口链路或蜂窝通信接口链路。该直接路径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信道和/或下行信道,示例地,该直接路径可以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等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样地,中继终端也可以通过直接路径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51可以通过间接路径(Indirect Path)与网络设备160进行间接通信,该间接路径也可以称为间接链路(Indirect Link)或中继链路。该间接路径可以是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示例地,该间接路径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直连链路以及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直接路径。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或信令,中继终端可以将该数据或信令转发至网络设备;同样地,网络设备也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或信令,中继终端可以将该数据或信令转发至第一终端。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51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与网络设备160进行间接通信,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可以同时存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可靠性。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这种通信方式也可以称为多路径连接(Multipath)。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执行。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
其中,该状态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该连接状态也可以称为RRC连接状态或RRC状态。
该中继终端可以为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通信提供中继功能的终端,该第一终端可以称为远端终端或远端UE。
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态、空闲态、非激活态或休眠态;同样地,该第一终端的连接状态也可以是连接态、空闲态、非激活态或休眠态。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连接态之外的其他状态也可以称为非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例如PC5接口链路)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
示例地,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上的发现消息携带该状态参数。
该发现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终端标识参数、终端能力参数、服务小区标识或相邻小区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该终端标识参数可以用于唯一标识该中继终端。示例地,该终端标识参数可以包括SUCI(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签约用户隐式标识)、SUPI(Subscriber Permanent Identifier,签约用户永久标识)、GUTI(Globally UniqueTemporary Identifier,全球唯一临时标识符)、PEI(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ier,永久设备标识)、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RNTI(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IP地址中的至少一项,上述GUTI可以是5G-GUTI,也可以是4G-GUTI,或者,其他网络制式下的GUTI,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该终端能力参数可以用于指示该中继终端具备提供中继功能的能力。
该服务器小区标识可以用于指示该中继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的标识。
该相邻小区标识可以用于指示与该中继终端当前驻留小区的相邻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继终端可以周期性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
其中,中继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的周期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任意时间周期,例如100毫秒或1秒。
可选地,该中继终端可以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周期性发送该状态参数;在连接状态不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该状态参数。这样,第一终端在连续多个周期未接收到该状态参数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为连接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中继终端也可以在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
示例地,中继终端可以在连接状态从空闲态变更为连接态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该状态参数可以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连接状态发生变化后,多次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这样,可以提高状态参数的传输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状态参数。
S202、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该第二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
示例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直接路径(例如UU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间接路径添加配置,该间接路径添加配置可以包括间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参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配置间接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终端标识确定间接路径对应的中继终端。
S203、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后,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该第二消息,确定间接路径对应的中继终端,并向该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主动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
示例地,第一终端可以主动发起建立间接路径,确定该间接路径对应的中继终端,并向该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承载配置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该间接路径为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也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1,该SRB1可以用于承载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RRC信令和部分非接入层NAS信令,该RRC信令可以包括RRC重配置消息或者RRC重配完成消息等信令。
在本步骤中,第一终端可以首先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然后再根据确定结果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存在对应的直连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Sidelink 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实体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SRAP实体可以用于通过间接路径传输信令或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为分离承载(例如splitSRB1)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分离承载可以用于指示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传输信令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也可以被表述为“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配置在间接路径上”,或者,也可以被表述为“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若第一无线承载配置在间接路径上,则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或者,第一无线承载通过间接路径传输。例如,该第一无线承载SRB1可以通过该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1实体进行传输。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或者,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配置在间接路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间接路径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对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示例地,该第二消息为RRC重配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重配完成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中继终端还可以将该第一消息转发至网络设备。
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该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发送该第一消息。
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承载在SRB1上,该SRB1可以通过SL-RLC1发送至中继终端,该中继终端同样可以通过SL-RLC1接收该第一消息。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不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直连链路可以是第一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直连链路SL-RRC消息,也就是通过PC5接口传输的SL-RRC消息。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SL-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该SL-RRC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该第一指示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该第一消息,并响应于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根据该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发送该第一消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该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再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该第一消息(SL-RRC重配置消息)。
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该第一指示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完成消息和SL-RRC重配置消息,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发送RRC重配完成消息,但不发送SL-RRC重配置消息。
这样,在中继终端已经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无需发送SL-RRC重配消息或第一指示参数,避免不必要的信令传输,节省无线资源。
第一终端可以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状态参数,并根据该状态参数确定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是否为连接态,该状态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态、空闲态、非激活态或休眠态。
中继终端发送该状态参数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前述S201步骤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S204、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并根据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或间接路径接收该第一消息,并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进入连接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是连接态的情况下,无需接收该第一消息,或者,丢弃该第一消息。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若该中继终端处于非连接态(例如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则可以进入连接态;若该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则可以继续保持连接态。
可选地,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若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可以重启去激活定时器。需要说明的是,该去激活定时器可以用于保持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例如,中继终端可以在该去激活定时器可以超时的情况下,从连接态进入非连接态,通过重启该去激活定时器,该中继终端可以继续保持连接态,避免中继终端过早进入非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连接保持时长,该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可以将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设置为该连接保持时长,这样,在中继终端的连接态至少可以保持该连接保持时长,从而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S205、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将第一消息转发至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提供第一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中继转发功能。例如,中继终端在进入连接态后,可以将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或信令转发至网络设备,也可以将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或信令转发至第一终端。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并通过中继终端与网络设备建立间接路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该间接路径与网络设备通信。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执行。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承载配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间接路径为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也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后,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主动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
在本步骤中,第一终端可以首先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然后再根据确定结果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存在对应的直连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Sidelink 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实体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SRAP实体可以用于通过间接路径传输信令或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为分离承载(例如splitSRB1)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分离承载可以用于指示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传输信令或数据。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或者,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是否配置在间接路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间接路径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对第二消息的响应消息,示例地,该第二消息为RRC重配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重配完成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中继终端还可以将该第一消息转发至网络设备。
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该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发送该第一消息。
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承载在SRB1上,该SRB1可以通过SL-RLC1发送至中继终端,该中继终端同样可以通过SL-RLC1接收该第一消息。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根据承载配置确定第一无线承载不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直连链路可以是第一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直连链路SL-RRC消息。示例地,该SL-RRC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该第一指示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该第一消息,并响应于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根据该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发送该第一消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该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再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该第一消息(SL-RRC重配置消息)。
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该第一指示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完成消息和SL-RRC重配置消息,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发送RRC重配完成消息,但不发送SL-RRC重配置消息。
这样,在中继终端已经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无需发送SL-RRC重配消息或第一指示参数,避免不必要的信令传输,节省无线资源。
第一终端可以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状态参数,并根据该状态参数确定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是否为连接态,该状态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态、空闲态、非激活态或休眠态。
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承载配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间接路径为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消息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从而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执行。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第一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其中,该第二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
示例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直接路径(例如UU接口)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间接路径添加配置,该间接路径添加配置可以包括间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参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配置间接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终端标识确定间接路径对应的中继终端。
S402、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
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发送该第一消息。或者,第一终端也可以通过直连链路发送该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第二消息后,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上述第二消息后,可以确定是否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例如,在确定中继终端未处于连接态,或者无法确定中继终端的状态下,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或保持连接态。
再例如,若确定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则可以不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是SL-RRC消息。
这样,既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又可以在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的情况下,减少信令开销,节省无线资源。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执行。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第一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状态参数。
其中,该状态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该连接状态也可以称为RRC连接状态或RRC状态。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可以是连接态、空闲态、非激活态或休眠态。
S502、第一终端根据状态参数确定是否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示例地,第一终端可以在根据状态参数确定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根据该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
再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向中继终端发送该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获取中继终端的状态参数,并根据该状态参数确定是否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终端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该承载配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该间接路径为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也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RB。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例如,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重配完成消息。中继终端还可以将该RRC重配完成消息发送至网络设备。
再例如,中继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承载在SRB1上,该SRB1可以通过SL-RLC1发送至中继终端,该中继终端可以通过SL-RLC1接收该第一消息。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通过间接路径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其中,该直连链路可以是第一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直连链路SL-RRC消息,也就是通过PC5接口传输的SL-RRC消息。示例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SL-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该SL-RRC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该第一指示参数可以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该第一消息,并响应于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直连链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S602、中继终端根据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或间接路径接收该第一消息,并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进入连接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该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是连接态的情况下,无需接收该第一消息,或者,丢弃该第一消息。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若该中继终端处于非连接态(例如空闲态或非激活态),则可以进入连接态;若该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则可以继续保持连接态。
可选地,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若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可以重启去激活定时器。需要说明的是,该去激活定时器可以用于保持中继终端处于连接态,例如,中继终端可以在该去激活定时器可以超时的情况下,从连接态进入非连接态,通过重启该去激活定时器,该中继终端可以继续保持连接态,避免中继终端过早进入非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连接保持时长,该中继终端在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可以将去激活定时器的时长设置为该连接保持时长,这样,在中继终端的连接态至少可以保持该连接保持时长,从而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采用上述方法,中继终端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这样,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终端执行。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
其中,该状态参数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
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在发送状态参数后,还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并根据该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以与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及其各种可选方案相互组合,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也可以参考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以便第一终端根据状态参数发送第一消息,中继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这样,可以提高间接路径通信的可靠性。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执行。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该承载配置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该第一无线承载为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该间接路径为通过中继终端转发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也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RB。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承载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RB1。
示例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直接路径(例如UU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间接路径添加配置,该间接路径添加配置可以包括间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参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消息配置间接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消息可以包括中继终端的终端标识,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终端标识确定间接路径对应的中继终端。
采用上述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指示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中继终端和网络设备,其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执行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涉及第一终端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该中继终端可以执行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涉及中继终端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该网络设备可以执行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涉及网络设备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2100的框图。该装置2100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或者,该装置2100可以是第一终端。
如图9所示,该装置2100可以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2101,被配置为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完成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不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直连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直连链路SL-RRC消息,所述SL-RRC消息包括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被配置为在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2100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2100还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2102,被配置为在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为所述连接态的情况下,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102,被配置为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存在对应的直连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实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或者,
在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分离承载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模块2101,还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2200的框图。该装置2200可以应用于中继终端,或者,该装置2200可以是中继终端。
如图11所示,该装置2200可以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2201,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第二处理模块2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间接路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完成消息;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还被配置为将所述RRC重配完成消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被配置为通过直连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直连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为直连链路SL-RRC重配完成消息,所述SL-RRC重配完成消息包括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被配置为在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发模块2201,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2300的框图。该装置2300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或者,该装置2300可以是网络设备。
如图12所示,该装置2300可以包括:
第三收发模块2301,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的框图。该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3000可以是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中继终端或网络设备。
参照图13,该装置3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3002,存储器3004,以及通信组件3006。
处理组件3002可以用于控制该装置3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3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和处理组件3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3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3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3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3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通信组件300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3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3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例如Wi-Fi,2G、3G、4G、5G、6G、NB-IOT、eMTC等,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0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通信组件300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上述装置3000可以是独立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芯片,其中该集成电路可以是一个IC,也可以是多个IC的集合;该芯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SOC(System on Chip,SoC,片上系统或系统级芯片)等。上述的集成电路或芯片中可以用于执行可执行指令(或代码),以实现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其中该可执行指令可以存储在该集成电路或芯片中,也可以从其他的装置或设备获取,例如该集成电路或芯片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用于与其他的装置通信的接口。该可执行指令可以存储于该处理器中,当该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或者,该集成电路或芯片可以通过该接口接收可执行指令并传输给该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步骤。示例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包括指令的上述存储器3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3000的处理器3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例如,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的代码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8)

1.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完成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不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的情况下,通过直连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直连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直连链路SL-RRC消息,所述SL-RRC消息包括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直连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在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链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承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存在对应的直连链路中继适配协议SRAP实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或者,
在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分离承载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能够通过所述间接路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12.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中继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间接路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完成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RRC重配完成消息发送至所述网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间接路径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间接路径对应的直连链路无线链路控制SL-RLC实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直连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直连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为直连链路SL-RRC重配完成消息,所述SL-RRC重配完成消息包括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直连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在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不是连接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链路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状态参数,所述状态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的连接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21.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信令无线承载SRB1。
23.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24.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承载配置发送的消息,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进入连接态。
25.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收发模块,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间接路径并根据承载配置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进入连接态,所述承载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无线承载是否能够通过间接路径传输,所述第一无线承载为所述第一终端与网络设备通信的无线承载,所述间接路径为通过所述中继终端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或信令的路径。
26.一种指示终端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方法的步骤。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方法的步骤。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中继终端,所述中继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
CN202380008882.3A 2023-03-30 2023-03-30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245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085285 2023-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4533A true CN116724533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08882.3A Pending CN116724533A (zh) 2023-03-30 2023-03-30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45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2806B2 (en) Public safet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using a UE-to-UE relay
KR10255665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111398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link sharing
TW201427453A (zh) 處理細胞選擇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WO20202505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ulti-usim ue capability in 5g nr system
WO2018226645A1 (en) Area update procedure(s) for radio system
WO20210022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ulti-usim ue capability supporting different operators
CN105578541A (zh) 处理邻近服务应用代码的通信装置
WO2021103026A1 (zh) 在带宽部分上进行通信的方法
WO2016002332A1 (ja)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5787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6097699A (zh) 波束应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US20230276223A1 (en) Ip-based system supporting multi-usims
CN115516927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724533A (zh) 指示终端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4152889A1 (en) Relay discovery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7730621A (zh) 侧行链路的中继方法、第一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552966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4238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830807A (zh) 寻呼响应之后的快速连接释放
US11166149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788358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7044385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09480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4060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state transition of network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