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3055A -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3055A
CN116723055A CN202310993699.5A CN202310993699A CN116723055A CN 116723055 A CN116723055 A CN 116723055A CN 202310993699 A CN202310993699 A CN 202310993699A CN 116723055 A CN116723055 A CN 116723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ulnerability
response data
attack load
network service
at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93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涛
张道全
王玉琪
韩永根
刘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936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30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3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30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33Vulnerability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detecting or protecting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H04L63/1441Countermeasures against malicious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该漏洞检测方法包括: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所述阻断的攻击载荷;对所述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所述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将所述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对恶意数据进行阻断的基础上,发现网络服务潜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的效果。

Description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洞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凸显,网络安全设备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网络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在阻断恶意攻击、保障应用服务的安全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WAF设备通常部署在用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Web数据,识别和拦截可能的恶意请求。
相关技术中,基于WAF的漏洞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预配置的数据庞大的规则库,其将请求数据和规则库中的数据内容进行逐一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该请求数据视为恶意攻击,对该请求数据进行阻断并生成告警信息。但其仅是对恶意攻击进行了阻断,并不能发现应用服务潜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防护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洞检测方法、漏洞检测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能够在对恶意数据进行阻断的基础上,发现网络服务潜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漏洞检测方法,包括: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包括:根据网络应用防火墙的命名标签确定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根据攻击类型对应的命令参数,对攻击载荷中的恶意参数和源地址信息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漏洞规则库中包括多个参考应答数据;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包括: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每个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响应于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漏洞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开发语言类型、中间件类型和开发框架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响应于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为存在漏洞,对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对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包括: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待检测网络服务;将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与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包括:响应于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待检测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漏洞检测方法还包括:提取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将请求头和请求体,与预设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匹配;响应于匹配成功,对请求数据进行阻断。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漏洞检测装置,包括:攻击载荷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重构攻击载荷模块,用于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应答数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安全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漏洞检测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漏洞检测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然后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并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一方面,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不仅可以对可能的恶意请求数据进行阻断,而且可以对攻击载荷进行采集;另一方面,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可以避免攻击载荷对网络服务的恶意攻击行为;再一方面,将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不仅可以对攻击载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对有效攻击载荷进行采集,而且可以发现网络服务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从而可以发现网络服务潜在的安全问题以进行修复,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基于WAF的漏洞检测方法的系统构架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漏洞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漏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阻断恶意请求数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一漏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批量漏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漏洞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漏洞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他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安全设备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网络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在抵御黑客攻击、保障应用服务正常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WAF设备通常部署在用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检测和阻断攻击者的恶意请求。
相关技术中,基于WAF的入侵及漏洞检测方法中,主要依赖于自身强大的规则库,将用户端的请求数据和规则库中的数据内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该请求数据视为恶意攻击,对该请求数据进行阻断并生成告警信息。图1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基于WAF的漏洞检测方法的系统构架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用户端向Web服务发送请求数据时,Web应用防火墙先将该请求数据和预设的规则库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该请求数据进行阻断,若未匹配成功,则将该请求数据进行放行,发送至Web服务。
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主要依赖于预配置的数据庞大的规则库,仅是对恶意攻击进行了阻断,在上行流量中实施了请求阻断,并不利于及时发现应用服务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一旦WAF设备失效或发生故障,潜在的安全隐患往往会对Web服务带来严重的威胁及破坏。因此,相关技术中,安全防护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漏洞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对Web服务中的漏洞进行检测,及时发现Web服务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升Web服务的安全性。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漏洞检测方法及装置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系统构架2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201、WAF设备202、Web服务终端203、服务器204及网络等。其中,网络可以用于在终端设备、WAF设备、Web服务和服务器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传输介质,主要用于将终端设备的请求数据发送至WAF设备,以及将WAF设备放行的请求数据发送至Web服务终端和将恶意请求数据中的载荷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网络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终端设备201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等。应该理解,图2中的终端设备、WAF设备、Web服务终端以及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WAF设备、Web服务终端以及服务器。比如服务器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
举例而言,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是终端设备向Web服务终端发送请求数据时,WAF设备对该请求数据进行规则库匹配,若规则库中不存在和请求数据匹配的数据内容,则WAF设备对该请求数据进行放行,发送至Web服务终端;若规则库中存在和请求数据匹配的数据内容,则WAF设备对该请求数据进行阻断,并将该请求数据中的攻击载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然后将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Web服务终端,并获取Web服务终端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最后,服务器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Web服务终端的安全状态,得到Web服务终端中的安全漏洞,将该安全漏洞相关信息返回至Web服务终端并进行后续处理。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是用于举例,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漏洞检测方法。参考图3中所示,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漏洞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310中,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络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可以是用于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各种Web攻击的防护设备、工具及程序等,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规则库和算法来分析及检测传入的数据请求,当WAF检测到可能的攻击尝试时,可以拦截并阻断恶意数据,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攻击。通过对攻击载荷的获取,可以基于获取到的攻击载荷对Web服务中的漏洞进行检测。
本公开实施例中,请求数据可以是用户端或终端设备向Web服务发送的请求中包含的数据,且请求数据通常由请求行、请求头及请求体等组成。在恶意请求数据中,通常会包含攻击载荷,其中,攻击载荷(Attack Payload)可以是恶意的或用于触发漏洞的数据,旨在破坏目标系统的安全性。攻击载荷可以包含各种特定于攻击类型和目标应用程序的数据,示例性的,攻击载荷可以是远程命令执行、敏感文件操作、SQL注入攻击及跨站脚本攻击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中的漏洞检测方法还包括对恶意请求数据的阻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提取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将请求头和请求体,与预设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匹配;响应于匹配成功,对请求数据进行阻断。
具体地,预设规则库中包含多个由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组成的匹配对,且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可以是预收集的包含恶意数据的参考数据,若预设规则库中存在和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匹配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表明该请求数据为恶意数据,需对其进行拦截,保护Web服务的安全。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阻断恶意请求数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用户端在向Web服务发送请求数据的过程中,Web应用防火墙会对该请求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以保护Web服务的安全。具体地,首先,协议解析模块可以识别用户端发起的不同内容的请求数据,并对请求头和请求体进行提取,同时能够识别不同编码的请求数据包,例如base64编码的请求数据包、encode编码的请求数据包等,以及对请求数据包进行解码操作,防止恶意数据利用编码方式绕过,从而攻击Web服务;然后,规则匹配模块可以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和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逐一匹配,规则库中包含了php/jsp等编程语言执行系统命令、文件操作等相关代码字段,并添加了相应的命名标签,例如:php语言的system(“id”)等;执行动作模块可以根据设备预配置的动作指令,将成功匹配的请求数据包进行拦截,具体地,若预设规则库中存在和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匹配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表明该请求数据为恶意数据,动作执行模块对该请求数据进行拦截。若预设规则库中不存在和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匹配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动作执行模块对该请求数据进行放行,发送至Web服务。
继续参考图3,在步骤S320中,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本公开实施例中,重构操作可以是对攻击载荷进行修改或重新构造,将恶意部分进行替换,从而避免攻击载荷对Web服务的恶意行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网络应用防火墙的命名标签确定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根据攻击类型对应的命令参数,对攻击载荷中的恶意参数和源地址信息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具体地,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可以是远程命令执行、敏感文件操作、SQL注入攻击及跨站脚本攻击等,其可以根据Web应用防火墙的命名标签来得到。对于不同类型的攻击载荷,可以预存储和不同攻击类型相对应的命令参数,在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时,可以基于该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对应的命令参数,对攻击载荷中和命令参数对应的部分进行重构。具体地,替换攻击载荷的恶意参数部分及源IP地址信息,将执行系统命令参数部分重构为“id”,执行的敏感文件操作部分为Web服务中指定的flag文件,示例性的,攻击流量的文件读取为“file=/etc/passwd”,重构后的攻击流量为“file=flag.txt”;将源IP地址替换为当前漏洞验证模块主机的IP地址。
继续参考图3,在步骤S330中,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后,可以将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Web服务,从而得到Web服务的应答数据,然后基于该应答数据可以判断重构攻击载荷对该Web服务是否有效,从而确定该Web服务是否存在漏洞,进而发现Web服务的安全隐患。
在步骤S340中,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其中,漏洞验证库可以用于判断Web服务的应答数据是否为重构攻击载荷进行有效攻击之后的返回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洞规则库中包括多个参考应答数据,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每个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响应于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具体地,若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表明重构攻击载荷对Web服务进行了有效攻击,Web服务没有对该重构攻击载荷的防御能力,存在安全漏洞,需对Web服务进行补丁升级。若漏洞验证库中未存在和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则将该重构攻击载荷进行丢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网络服务存在安全漏洞后,可以将对应的攻击载荷,即进行了有效攻击的重构攻击载荷对应的攻击载荷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隐匿传播的0day(Zero-day)漏洞和1day(One-day)漏洞等,提高Web服务的安全性能。其中,0day漏洞可以表示已知但尚未修复的安全漏洞;1day漏洞可以表示已知且公开了相应的安全补丁或修复程序的安全漏洞。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一漏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在步骤S502中,获取触发Web应用防火墙告警的请求数据包和规则命名标签。
在步骤S504中,根据规则命名标签对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进行分类。
在步骤S506中,替换攻击载荷的恶意参数和请求源IP地址,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在步骤S508中,判断漏洞验证库中是否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其中,漏洞验证库中预存储有恶意攻击载荷请求和对应的应答内容。
在步骤S510中,若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则确定该Web服务器存在安全问题。
在步骤S512中,若漏洞验证库中未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则确定该Web服务器不存在安全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洞检测方法还包括:根据开发语言类型、中间件类型和开发框架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响应于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为存在漏洞,对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
具体地,在对当前Web服务的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后,若当前Web服务存在安全隐患,则和当前Web服务的构架相同的Web服务往往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以对和当前Web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Web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其中,相同构架的Web服务可以表示二者的开发语言类型、中间件类型和开发框架等内容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将每个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与漏洞验证库中的所述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可以表示对当前Web服务进行了有效攻击的重构攻击载荷,若重构攻击载荷对当前Web服务进行了有效攻击,则该重构攻击载荷往往也会对和当前Web服务的构架相同的Web服务进行有效攻击。待检测网络可以表示和当前Web服务的构架相同的Web服务。因此可以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待检测网络,并将待检测网络的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进而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利用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对其他同结构的Web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不仅可以降低运维人员的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Web服务安全问题的修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检测结果,具体包括:响应于所述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具体地,获取每个待检测Web服务的应答数据,然后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逐一匹配,若匹配成功,表示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对该待检测Web服务也进行了有效攻击,则该待检测网络存在安全问题。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批量漏洞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在步骤S602中,将Web资产信息录入到资产信息库,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语言、中间件类型、开发框架等。
在步骤S604中,查询具有相同构架的资产信息,修改请求数据的目的地址。
在步骤S606中,将攻击有效的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给相同构架的Web服务。
在步骤S608中,判断漏洞验证库中是否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其中,漏洞验证库中预存储有恶意攻击载荷请求和对应的应答内容。
在步骤S610中,若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则确定该Web服务器存在安全问题。
在步骤S612中,若漏洞验证库中未存在和Web服务器的应答数据包匹配的内容,则确定该Web服务器不存在安全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漏洞检测系统,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漏洞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漏洞检测系统可以由用户端、Web应用防火墙、Web服务及漏洞验证模块所组成。
具体地,在对Web服务进行漏洞检测时,可以是,首先,Web应用防火墙中的协议解析模块对用户端发起的不同内容的请求数据进行识别,并对请求数据中的请求头和请求体进行提取,同时识别不同编码的请求数据包,对请求数据包进行解码操作;规则匹配模块将请求头和请求体,和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逐一匹配,若预设规则库中存在和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匹配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动作执行模块对该请求数据进行拦截或告警。若预设规则库中不存在和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相匹配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动作执行模块对该请求数据进行放行,发送至Web服务。
然后,Web应用防火墙将触发拦截或告警的请求数据以及规则命名标签,发送至漏洞验证模块,其中,漏洞验证模块可以部署于和Web服务同网段的主机上,用于检测攻击者的攻击载荷是否有效;漏洞验证模块中的协议解析单元可以根据Web应用防火墙对攻击载荷的规则命名标签,基于攻击类型对攻击载荷进行分类,如远程命令执行、敏感文件操作等;示例性的,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识别攻击者执行的命令参数如:system(“whoami”)、file=/etc/passwd等,则whoami和/etc/passwd为攻击者执行的参数部分;重构攻击载荷单元可以根据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从漏洞验证库中选择和该攻击类型相对应的执行命令参数部分,然后清除攻击指令及构造验证指令,替换攻击载荷的恶意参数部分及源IP地址信息。其中,漏洞验证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识别攻击者执行命令参数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成功执行该命令参数后,Web服务的应答内容,分别对两个部分的固定格式编写规则,并加入漏洞验证库;发起请求和应答验证单元可以将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Web服务A,并根据Web服务A的应答数据确定Web服务A的安全状态,具体地,将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给Web服务A,并根据漏洞验证库中对应的应答数据检测应答数据包,确定该攻击载荷是否有效,若成功匹配表明Web服务A存在该安全漏洞,否则将该攻击载荷丢弃,程序结束。
最后,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待检测网络,即和Web服务A同构架的Web服务B和Web服务C等,并将待检测网络的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进而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将检测结果输出到前端页面展示,以方便后期对Web服务进行批量补丁升级。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漏洞检测方法,可以通过Web应用防火墙捕获攻击流量,进而采集得到攻击载荷,并对攻击载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既可以发现Web服务中潜在的安全问题,还可以收集相关的0day/1day漏洞,能够提前对潜在的威胁进行干预和防护;而且可以利用有效攻击载荷,验证相同架构的Web服务是否存在相同的安全隐患,进行批量漏洞检测,通过该方式可以降低运维人员的人工成本,提高Web服务安全问题的修复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然后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并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一方面,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不仅可以对可能的恶意请求数据进行阻断,而且可以对攻击载荷进行采集;另一方面,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可以避免攻击载荷对网络服务的恶意攻击行为;再一方面,将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不仅可以对攻击载荷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对有效攻击载荷进行采集,而且可以发现网络服务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从而可以发现网络服务潜在的安全问题以进行修复,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的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漏洞检测装置,参考图8中所示,该漏洞检测装置800可以包括:攻击载荷获取模块801、重构攻击载荷模块802、应答数据确定模块803及安全状态确定模块804。其中:
攻击载荷获取模块801可以用于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阻断的攻击载荷;重构攻击载荷模块802可以用于对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应答数据确定模块803可以用于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安全状态确定模块804可以用于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重构攻击载荷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网络应用防火墙的命名标签确定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根据攻击类型对应的命令参数,对攻击载荷中的恶意参数和源地址信息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漏洞规则库中包括多个参考应答数据,安全状态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将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每个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响应于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漏洞检测装置还包括:待检测网络服务确定模块,可以用于根据开发语言类型、中间件类型和开发框架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批量漏洞检测模块,可以用于响应于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为存在漏洞,对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与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包括: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待检测网络服务;将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与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包括:响应于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待检测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漏洞检测装置还包括恶意数据阻断模块,其被配置为:提取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将请求头和请求体,与预设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匹配;响应于匹配成功,对请求数据进行阻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漏洞检测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细节在对应方法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9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900。图9显示的电子设备9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9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9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9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9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920和处理单元910)的总线930以及显示单元9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9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9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910可以执行如图3中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9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9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9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9203。
存储单元9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9205的程序/实用工具9204,这样的程序模块9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他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9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9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9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9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9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9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9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960通过总线930与电子设备900的其他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900使用其他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电子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所述阻断的攻击载荷;
对所述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所述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
将所述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应用防火墙的命名标签确定所述攻击载荷的攻击类型;
根据所述攻击类型对应的命令参数,对所述攻击载荷中的恶意参数和源地址信息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洞规则库中包括多个参考应答数据;所述将所述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包括:
将所述应答数据和所述漏洞验证库中的每个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
响应于所述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所述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所述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开发语言类型、中间件类型和开发框架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
响应于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为存在漏洞,对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与所述网络服务具有相同构架的多个待检测网络服务,进行批量漏洞检测,包括:
将有效重构攻击载荷发送至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
将每个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与漏洞验证库中的所述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每个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包括:
响应于所述漏洞验证库中存在和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的应答数据匹配的参考应答数据,确定所述待检测网络服务存在漏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请求数据的请求头和请求体;
将所述请求头和所述请求体,与预设规则库中的参考请求头和参考请求体进行匹配;
响应于匹配成功,对所述请求数据进行阻断。
8.一种漏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攻击载荷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网络应用防火墙对请求数据的阻断,获取触发所述阻断的攻击载荷;
重构攻击载荷模块,用于对所述攻击载荷进行重构操作,得到重构攻击载荷;
应答数据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网络服务响应于所述重构攻击载荷发送的应答数据;
安全状态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答数据和漏洞验证库中的参考应答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网络服务的安全状态。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
10.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漏洞检测方法。
CN202310993699.5A 2023-08-08 2023-08-08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230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699.5A CN116723055A (zh) 2023-08-08 2023-08-08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93699.5A CN116723055A (zh) 2023-08-08 2023-08-08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3055A true CN116723055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93699.5A Pending CN116723055A (zh) 2023-08-08 2023-08-08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305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6570A1 (en) * 2006-05-22 2008-01-17 Alen Capali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unauthorized intrusion into a computer network
CN108683687A (zh) * 2018-06-29 2018-10-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攻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714138A (zh) * 2021-03-29 2021-04-27 北京网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攻击流量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6570A1 (en) * 2006-05-22 2008-01-17 Alen Capali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unauthorized intrusion into a computer network
CN108683687A (zh) * 2018-06-29 2018-10-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攻击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714138A (zh) * 2021-03-29 2021-04-27 北京网测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攻击流量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0272B1 (ko) 보안이벤트 자동 검증 방법 및 장치
US10601848B1 (en) Cyber-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ak indicator detection and correlation to generate strong indicators
US8839435B1 (en) Event-based attack detection
US8893278B1 (en) Detecting malware communication on an infected computing device
US77526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detection and blocking of zero day worm attacks
US9450974B2 (en) Intrusion management
CA29682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licious code detection
CN112953971B (zh) 一种网络安全流量入侵检测方法和系统
US8458789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dentifying unwanted code associated with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11856011B1 (en) Multi-vector malware detection data sharing system for improved detection
CN111800405A (zh) 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存储介质
CN113411297A (zh) 基于属性访问控制的态势感知防御方法及系统
KR101768079B1 (ko) 침입탐지 오탐 개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660222A (zh) 基于强制访问控制的态势感知防御方法及系统
Feng et al. Snort improvement on profinet RT for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ntrusion detection
KR101767591B1 (ko) 침입탐지 오탐 개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4726579B (zh) 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723055A (zh) 漏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328976B (zh) 一种安全威胁事件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JP663502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履歴解析方法
CN113206852A (zh) 一种安全防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24824A1 (en) Analysis apparatus, analysi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storing analysis program
CN113726757B (zh) Https协议客户端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4697049B (zh) WebShell检测方法及装置
Halvorsen et al. Target Discovery Differentials for 0-Knowledge Detection of ICS Malw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