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2831A -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2831A
CN116722831A CN202310769554.7A CN202310769554A CN116722831A CN 116722831 A CN116722831 A CN 116722831A CN 202310769554 A CN202310769554 A CN 202310769554A CN 116722831 A CN116722831 A CN 116722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adjustable feedback
arr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9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振兴
赵�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jing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jing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jing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jing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955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2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2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2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45076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H03F3/4547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ing IC blocks as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7/00Networks using digital techniques
    • H03H17/02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属于放大器技术领域。所述跨阻放大器装置包括:滤波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信号,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与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入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用于进行增益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用于进行带宽低通截止频率调节,跨导运放模块用于进行带宽高通截止频率调节。本申请可以在低功耗、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增益和带宽可调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信号的接收需求日益膨胀。接收机的问世,将晦涩难懂的电磁信号以适合信号处理电路要求的形式转换,最终以一种可读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终端。接收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它的性能优劣、使用寿命长短、面积大小以及稳定性等多方面提出要求。跨阻放大器因为其低功耗、宽带高的线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线接收机和光接收机中。
现有技术中,接收机的增益需要根据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强弱进行调节防止后级模块饱和,接收机的带宽需要根据接收信号的基带带宽和抗干扰信号强弱进行调整。常规跨阻放大器的增益和带宽是不可调节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调节接收机增益和带宽的方法是:引入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来实现增益调节功能,引入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模块来实现带宽调整和抗干扰功能。
然而,接收机设备引入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和滤波器模块等势必会加大接收机的面积与功耗,降低接收机的性能稳定性,还会增加接收机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可以达到减少接收机中频滤波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使用,从而极大地减少芯片的功耗和面积的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所述跨阻放大器装置包括:滤波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以及跨导运放模块;
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信号,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通过调整电阻阻值进行增益调节,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通过调整电容容量进行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直流消除单元用于进行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包括:电阻开关阵列以及第一译码器电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包括:电容开关阵列以及第二译码器电路。
可选的,所述跨导运放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直流消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一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一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一个;
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依次串接构成前向放大通道,其中,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向放大通道的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构成反向放大通道,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向放大通道的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反向放大通道的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也可由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依次串接构成组成。
可选的,所述直流消除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直流消除单元包括: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以及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
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用于接入电信号,并且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模块的一端连接,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该跨阻放大器是由滤波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以及跨导运放模块组成。当该跨阻放大器装置的滤波模块的一端接入输入电流信号时,滤波模块中的第二电容并联接入输入端口可以滤除输入信号的高次谐波分量和带外强干扰信号,经过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转换输出干净的有用信号,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连接,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为差分输入电阻,差分输入电阻与第二电容、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及第一可调电容阵列组合构成跨阻放大器电路的高阶主极点,而改变此极点的位置可以调节跨阻放大器工作带宽及带外抑制度。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与跨导运放模块连接,将滤波模块生成的电压信号传送至跨导运放模块中;其中,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和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均与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负反馈的形式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通过调节自身的阻值可以起到调节跨阻放大器增益的作用,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通过调节自身的电容容量,基于环路积分特性,可以通过调节环路极点位置实现调节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的作用,跨导运放模块基于跨导运放模块中前向放大通道频率特性,以及跨导运放模块中反向放大通道的直流消除电路特性实现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通过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调节电阻阵列的阻值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调节电容阵列的电容容量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的调节,进而跨导运放模块经过直流电路消除特性实现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中频滤波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使用,本申请可以减少接收机中频滤波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使用,达到降低芯片功耗、减小芯片面积、提高芯片稳定性、降低生产维护成本,进而实现增益和带宽可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跨导运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跨导运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直流消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直流消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
101:滤波模块;102: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3: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跨导运放模块;1021:电阻开关阵列;1022:第一译码器电路;1031:电容开关阵列;1032:第二译码器电路;1041: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1: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2:直流消除单元;1043: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1: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n:最后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21: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2: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C1:第一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C2:第二电容;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调节接收机增益和带宽的方法是:引入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来实现增益调节功能,引入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模块来实现带宽调整和抗干扰功能。然而,引入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和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模块势必会增加芯片的功耗和面积,且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会随之增加。因此,这种方案存在芯片功耗增大、芯片稳定性下降、芯片的面积增大、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也随之提高的缺点。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该跨阻放大器装置通过跨阻放大器中的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以及跨导运放模块,可以实现增益以及带宽截止频率调节,从而可以避免接收机中频滤波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的使用,达到降低芯片功耗、减小芯片面积、提高芯片稳定性、降低生产维护成本,进而实现增益和带宽可调节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以跨阻放大器装置应用在接收机中进行增益和带宽调节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表明本申请实施例仅能应用于调节接收机的带宽和增益。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该跨阻放大器装置包括:滤波模块101、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
滤波模块101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信号,滤波模块101的第二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连接,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滤波模块101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信号。其中,滤波模块的第一端为滤波模块101的输入端,同时也作为整个跨阻放大器装置的输入端。滤波模块101的输入端接入的电信号为该跨阻放大器装置外接输入电信号,滤波模块对接入的电信号进行稳定电波幅值、滤除带外干扰和高次谐波信号处理,避免跨阻放大器装置及后级模块饱和,提高跨阻放大器装置和接收机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跨阻放大器装置的输入输出信号均为差分信号,滤波模块101的第一端包括滤波模块的正极与负极,其中,滤波模块101的正极接入正极电信号,滤波模块101的负极接入负极电信号,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全差分处理。
示例性的,滤波模块101的输入是差分电流信号,滤波模块101将该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滤除信号中高次谐波分量和带外干扰信号,过滤后电压信号输入到跨导运放模块104。
可选的,滤波模块101的第二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连接。其中,滤波模块101的第二端为滤波模块101的另一个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反馈的电信号,对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反馈的电信号进行干扰波滤除处理,进一步提高跨阻放大器装置的抗干扰功能,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值得说明的是,与滤波模块101第二端连接的一端为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输出端,通过负反馈输出反馈电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滤波模块101的第二端也是有正极与负极之分的,当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输出的反馈信号为正极电信号时接在正极,当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输出的反馈信号为负极电信号时接在负极,因为电阻是没有极性区分的,所以滤波模块101的第二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连接仅仅取决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输出电信号的极性。
可选的,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为滤波模块101的输出端,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即滤波模块101将输入的电信号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反馈的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信号,并通过跨导运放模块104放大滤波后得到一个干净的电压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也是有正极与负极之分的,滤波模块101第三端的正极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滤波模块101第三端的负极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负极连接。
可选的,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还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与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连接的一端为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出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作为整个跨阻放大器装置的负反馈电路可以改变环路积分特性,将输入信号进行有源比例积分后,通过滤波模块101的输出端与跨导运放模块输入端连接将这一电信号传递给跨导运放模块104。
值得说明的是,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有正极与负极之分,当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输出的反馈信号为正极电信号时接在正极,当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输出的反馈信号为负极电信号时接在负极,因为电容阵列是没有极性区分的,所以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仅仅取决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输出电信号的极性。
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另一端分别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另一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其中,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的另一端为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根据这一输入信号改变自身的阻值进而改变反馈输出信号的特性。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另一端也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其中,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的另一端为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根据环路积分特性,将输入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得到干净的有用电压信号,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还与滤波模块101的输出端连接,也就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都是没有极性区分的模块,但滤波模块101的电信号输入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的电信号输出都是极性区分的,故而根据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接入的电信号的正负极性,在滤波模块101的正极第二端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的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一个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在滤波模块101的负极第二端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负极输出端之间也连接一个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基于电信号的极性需连接两个,用于执行不同极性的电信号反馈。同理,根据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接入的电信号的正负极性,在滤波模块101的正极第三端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的正极输出端之间连接一个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在滤波模块101的负极第三端以及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负极输出端之间也连接一个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基于电信号的极性需连接两个,用于执行不同极性的电信号反馈。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此作特别限定。
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通过调整电阻阻值进行增益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通过调整电容容量进行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跨导运放模块104用于进行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用于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主要是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为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输入信号,根据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阻值,进一步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在该跨阻放大器装置中是一个负反馈电路,通过增大负反馈电阻的阻值来削弱负反馈,进而实现增加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的目的;反之,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通过减小负反馈电阻的组织来增强负反馈,进而可以实现降低跨阻放大器装置增益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负反馈阻值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当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出一个很大的电信号时,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接收到这一电信号,为了防止出现饱和失真现象,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通过降低自身的阻值来降低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以避免信号的幅度过大而失真,进而保证接收机的线性度。
示例性的,当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出一个很小的电信号时,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接收到这一电信号,为了放大这个小信号,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通过增加自身的阻值来增大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提升输出信号的幅度,进而不恶化后级模块如ADC的动态范围。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用于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主要是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为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输入信号,根据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电容容量,而跨阻放大器装置传输函数的极点与该电容的电容值有关,故而调节该电容阵列的容量可以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在该跨阻放大器装置中是一个超前补偿电路,其并联负反馈接入的电容容量可以提升运放的稳定性,从而防止自激振荡的产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增大电容容量来降低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减小电容容量来提高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进而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的目的。
示例性的,当输入信号是一个较低频信号时,为降低输入信号的高次谐波分量及带外干扰信号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通过增加自身的电容容量来降低跨阻放大器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进而可以衰减谐波分量及带外干扰信号的强度。
示例性的,当输入信号是一个较高频信号时,为了使带内信号不被压缩衰减,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通过减小自身的电容容量来提高跨阻放大器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使有用信号处于平坦的带内,从而被跨阻放大器装置不失真地放大。
可选的,跨导运放模块104用于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电容值变化改变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环路积分特性,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出端与滤波模块101输出端连接,且直接地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跨导运放模块104通过改变反向放大通道的带宽来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滤波模块101的输入信号是电流信号,输出信号是电压信号。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信号是电压信号,输出信号是电流信号,是一种将输入电压信号转换成输出电流的放大电路。跨导运放模块104具有前向放大通道电路和反向放大通道电路,通过调节反向放大通道的直流偏移消除电路的带宽可以调节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大小,进而来抑制输入信号中直流分量和带外低频分量,即实现了跨阻放大器的高通带宽可调节的滤波特性。
示例性的,当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入一个电信号时,该电信号包含直流偏移电信号和直流附近的低频干扰信号,根据干扰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范围相应调节跨导运放模块104反向放大通道的低通截止频率,可以改变整体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进而可抑制输入电信号中的直流偏移信号及带外的低频干扰信号,从而可输出品质较好的有用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波模块直接与前级模块连接获取电流信号并滤除电信号的高次谐波分量,可以避免跨阻放大器因输入信号的谐波和带外高边带干扰信号幅度过大而饱和,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根据接收机系统中频增益指标调节接入的负反馈电阻的电阻值,从而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根据接收机系统中频带宽和增益档位指标来调节接入的负反馈电容的电容值大小来调节跨阻放大器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且不发生电路自激,跨导运放模块的反向放大通道可以通过改变直流偏移电路的参数来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这样可以同时实现跨组放大器装置增益和带宽的调节,并保证了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稳定性能。如此,可以达到低功耗、高稳定性调节跨组放大器装置增益和带宽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包括:电阻开关阵列1021以及第一译码器电路1022。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是由电阻开关阵列1021和第一译码器电路1022组成的,第一译码器电路1022可以将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状态控制转换成相应的电阻阵列控制输出信号,基于该输出信号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电阻阻值。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经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反馈回滤波模块101,滤波模块101对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输出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进而得到稳定的干净的电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电阻开关阵列1021是一种密集布置的电阻开关用于提供可编程的不同电阻值的电路,第一译码器电路1022是一种将输入增益控制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阻开关控制电压信号的电路,其有多种实现方式。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是一个负反馈电路,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输入端接在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根据输入的增益控制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电阻阻值,从而改变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根据跨导运放模块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电阻开关阵列调节阻值来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输出信号幅度过大时降低增益,输出信号幅度过小时增大电阻加大增益。这样可以实现跨组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的同时,保证了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稳定性能。如此,可以达到低功耗、高稳定性调节跨组放大器装置增益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包括:电容开关阵列1031以及第二译码器电路1032。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是由电容开关阵列1031和第二译码器电路1032组成的,通过电容开关阵列1031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电容容量,第二译码器电路1032可以将输入的带宽控制转换成相应的电压控制信号并加载到电容开关阵列1031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电容开关阵列1031是一种非接触式电容开关组合,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减小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出信号中的纹波幅值,减小高频信号的临近效应。
可选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是一个超前补偿的带宽调节电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端接在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根据输入带宽控制调节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接入的电容量,调节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削弱谐波信号和带外干扰信号的幅度,从而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低通带宽可调节的滤波特性。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电信号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电压信号,跨导运放模块104是一个可以将电压输入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的跨导运放电路。当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连接的是跨导运放模块104的正极输出端口时,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电信号就为正极电压信号,此时连接在滤波模块101的正极第三端和跨导运放模块104的正极输出端之间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是服务于正极电流信号的,针对在跨阻放大器低通截止频率附近的正极电信号引起的振荡作出补偿反馈,并调节电容容量改变带宽低通的截止频率以抑制带外干扰信号;当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连接的是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负极输出端口时,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入电信号就为负极电流信号,此时连接在滤波模块101的负极第三端和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是服务于负极电信号的,针对在跨阻放大器低通截止频率附近的负极电信号引起的振荡作出补偿反馈,并调节电容容量改变带宽低通的截止频率以抑制带外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根据跨导运放模块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电容开关阵列调节电容容量来调节跨阻放大器装置传输函数的主极点位置,从而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并且该电容还可以避免电路工作在截止频率附近时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这样可以实现跨组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的同时,保证了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稳定性能。如此,可以达到低功耗、高稳定性调节跨组放大器装置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跨导运放模块1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直流消除单元104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
可选的,跨导运放模块104由至少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直流消除单元1042和至少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组成。其中,跨导放大器中含有主通电路和偏置电路,偏置电路用于消除电路中电信号的直流漂移,可以进一步保证跨导运放模块104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也就是说可以出现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通过前向放大通道电路放大输出电信号,通过调节反向放大通道的低通截止频率点位置,从而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高通滤波带宽的调节,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数量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直流消除单元1042可以起到消除直流信号对跨导运放模块稳定性的影响,直流消除单元1042可以进一步对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达到对跨导运放模块104的带宽约束。
可选的,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可以进一步将直流消除单元1042滤波处理后的电信号进一步放大,从而使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信号为经过直流分量抑制的交流信号,直流消除单元1042只针对跨阻放大器装置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至少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也就是说可以出现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过主通电路放大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输出电信号,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可以进一步保证跨导运放模块104的带宽的高通频率调节的结果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数量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跨导运放模块通过第一跨导放大器消除直流漂移和输入信号的放大,经由直流消除单元进一步稳定滤波约束调节带宽,第二跨导放大器对滤除后的信号进一步放大,保证跨导运放模块只是针对于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这样可以实现跨组放大器装置的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的同时,保证了跨阻放大器装置的稳定性能。如此,可以达到低功耗、高稳定性调节跨组放大器装置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跨导运放模块104包括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和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的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数量为一个。
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分别与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出端与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
可选的,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分别于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其中,滤波模块101的正极与负极是根据输入电信号的正极和负极决定的,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正极输入端与滤波模块101的正极第三端连接,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负极输入端与滤波模块101的负极第三端连接,保证电信号的正常输入。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与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极性是由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极性决定的,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本身是没有极性区分的。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既是一个超前补偿电路,可以增强跨导运放电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带宽调节电路,可以根据输入的目标带宽控制调整电容阵列的电容值,从而改变跨阻放大器装置低通带宽的截止频率。
可选的,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出端与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其中,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是已经经过放大的电流信号,将该电流信号经过直流消除单元1042进行处理,消除第一跨导放大器输出信号的直流信号,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出端与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入端连接,可以起到滤除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输出信号的直流干扰信号,并将这一信号通过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进行放大处理,改变了输出信号的电路特性,提高跨导运放模块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出端与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即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将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输出的信号,经过直流消除单元1042消除输出信号中的直流信号,稳定电信号的纹波幅值,进而由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进一步消除直流漂移以及放大处理,将放大后的信号传递到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保证跨导运放模块的高频特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跨导运放模块104中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中含有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中含有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
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依次串接构成前向放大通道,其中,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分别与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前向放大通道的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与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抑制直流分量的效果,每个跨导放大器单元电路都可以单独配备一个直流消除单元。
可选的,跨导运放模块104包含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即跨导运放模块104不仅仅可以有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
可选的,跨导运放模块104中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中含有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时,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依次连接构成前向放大通道,目的是更好地进行直流漂移处理。通过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构成的前向放大通道对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信号依次放大和直流漂移处理,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偏移电流,更好地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更准确地得到跨导运放值。
可选的,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分别与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其中,滤波模块101的第三端也就是滤波模块101的输出端,将滤波模块101的输出端与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即将滤波处理后的电信号输送至跨导运放模块104,保证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稳定性。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还与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用于输入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通高阻低过滤后的高频信号,保证跨导运放模块104是针对高频信号的带宽和增益的约束。
可选的,前向放大通道的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与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即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为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输入信号,直流消除单元1042基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进行直流信号消除,通过调节增益和带宽约束来实现直流信号消除,同时,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也作为整个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最终经过增益调节、带宽调节后的稳定信号。
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出端与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入端连接,即直流消除单元1042将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进行直流消除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进行放大和直流漂移处理,最后得到一个高频特性的电信号。
可选的,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出端与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即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将经过直流消除处理并放大的电信号再次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信号,进而得到更稳定的高频信号,根据这一稳定输入信号进一步调节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和带宽。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也可以选取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同时应用于跨导运放模块104中,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同时应用时,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通过依次连接与直流消除单元1042共同构成反向放大通道。
可选的,当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中包含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时,其中,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中首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1的输入端连接,即直流消除单元1042将直流消除处理后的信号作为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信号,而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中的最后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1043n的输出端与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中的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1的输入端连接,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将直流消除处理并放大的电信号再次作为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信号,保证了跨阻放大器带宽的高通频率调节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直流消除单元104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
第一电容R1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
可选的,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直流消除电路是由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其中,电容C1起到了稳定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出电信号的纹波幅值的作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对该输出信号进一步过滤,排除直流信号的干扰。
可选的,第一电容C1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即直流消除单元1042在获取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信号,也是直流消除单元1042的输入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容C1的正极端口连接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正极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端口连接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负极输出端。
可选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其中,第一电阻R1的作用就是将后的电信号进一步过滤处理,排除外界干扰波的影响,消除直流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阻R1是一个无极性元器件,根据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容C1的一端的极性,判断第一电阻R1的极性,将该极性端口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极性相同的输入端。
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
可选的,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即第二电阻R2是对经过第一电容C1后另一极性的输出信号做滤波处理,消除该极性的直流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电阻R2也是一个无极性元器件,根据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电容C1的一端的极性,判断第二电阻R2的极性,将该极性端口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极性相同的输入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直流消除单元1042还包括: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以及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
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一端,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
可选的,直流消除单元1042还可以包括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和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直流消除单元主要是通过消除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1041输出信号的直流干扰信号,达到约束带宽的目的。
可选的,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其中,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端是有正极与负极的区分的,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根据电容的极性判断出正极与负极,将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正极端口与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负极端口与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根据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1041n的输出信号调节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电容容量,改变电容的截止频率,进而实现带宽调节。
可选的,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一端,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其中,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一端与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一端连接,用于根据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输出信号进行电阻阻值调节实现增益约束,削弱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输出信号的负反馈效应,实现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将经过增益带宽调节的电信号输入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经过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放大,最终实现高频信号的变动,实现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是电阻阵列没有极性,根据输入端的电信号极性决定输出端的极性,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2还可以起到稳定限制电流的作用,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另一端,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
可选的,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另一端,即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用于针对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421的另一端的跨导运放模块104输出信号的作增益调节,是针对跨导运放模块104两个输出端口极性不同做出的增益约束。
可选的,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即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的另一端与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的输入端连接,基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后的信号,再经过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423进行增益调节输出的信号输入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经过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1043进行放大处理,以及消除直流漂移处理,实现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的精准调节。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滤波模块101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
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用于接入电信号,并且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连接,并且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滤波模块101是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组成。滤波模块101用于接入电信号,而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用于接入电信号,此时第二电容C2作为跨阻放大器装置的输入电容,可以有效地降低电信号的纹波幅值,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作为输入电阻可以将输入电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还可以滤除外界的干扰信号。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电容C2也为跨阻放大器装置的输入电容,当输入电信号为电流信号时,可以选择大容量的第二电容C2,能够有效地降低纹波电流的幅值;当输入电信号为电压信号时,可以选择陶瓷电容,陶瓷电容的ESR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纹波电压幅值,从而起到稳定电信号纹波幅值的作用,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还同时与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作为输入电阻,可以将输入的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滤除第二电容C2两端输入电信号的干扰信号,此处第三电阻R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两端连接,可以起到对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滤除干扰波的作用。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102的一端也与第二电容C2连接,目的是通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滤除反馈电路中的外界干扰波,使得输入跨导运放模块104的信号更加稳定。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作为输入电阻,是为了滤除外界干扰波,保证输入电信号的稳定性,而外界干扰信号大都是共模信号。示例性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采用差分输入电阻,用于将上级的差分信号转换成稳定的电压信号,供系统内部芯片的识别输入信号的高低,还可以利用差分输入电阻的差模抑制特性,进行抗干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
可选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以及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也为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同样也为滤波模块的输出端,根据第二电容C2两端输出电信号的极性分别得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极性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极性,将正极的另一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将负极的另一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负极输入端连接,将稳定的电信号输入跨导运放模块104。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也是为了将超前补偿电路中输出的电信号输入跨导运放模块104中。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一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即是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的输出端与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103根据跨导运放模块104的输出信号作出反应,为防止电路的自激振荡调节自身的电容容量,改变截止频率,将最终的高频特性的电信号输入跨导运放模块104中,保证了跨导运放模块104的高频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该跨阻放大器装置通过第二电容接入电信号,稳定输入电信号的幅值,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将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和输入电信号中的外界干扰波滤除,将滤除后的电信号稳定地传递给跨导运放模块,经过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和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调节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实现跨阻放大器装置的增益调节和带宽调节。如此,可以达到降低芯片功耗、减小芯片面积、提高芯片稳定性、降低生产维护成本,实现增益和带宽可调节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以及跨导运放模块;
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电信号,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通过调整电阻阻值进行增益调节,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通过调整电容容量进行带宽的低通截止频率调节,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直流消除单元用于进行带宽的高通截止频率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包括:电阻开关阵列以及第一译码器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包括:电容开关阵列以及第二译码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直流消除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跨导放大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一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也为一个;
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一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中的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数量为一个;
多个第一跨导放大器依次串接构成前向放大通道,其中,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前向放大通道的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一端连接,并且作为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直流消除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构成反向放大通道,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前向放大通道的首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反向放大通道的第二跨导放大器单元也可由多个第二跨导放大器依次串接构成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消除单元包括: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以及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
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两端连接至最后一个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可调反馈电阻阵列模块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阻放大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用于接入电信号,并且与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阻阵模块的一端连接,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跨导运放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一可调反馈电容阵列模块的一端连接。
CN202310769554.7A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Pending CN116722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9554.7A CN116722831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9554.7A CN116722831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2831A true CN116722831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9554.7A Pending CN116722831A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28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15998A1 (en) Chopper amplifying circuit employing negative impedanc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CN103036517A (zh) 一种dB线性可变增益放大器
US4559503A (en) Amplifier for correcting group time delay of electrical signals and a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mplifier stage for radio equipment comprising an amplifier of this kind
CN210142143U (zh) 一种高精度的电流采样电路
CN107565912A (zh) 一种具有干扰抑制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CN108540102B (zh) 可编程增益放大装置
CN100495913C (zh) 直流偏压消除电路
CN111030603A (zh) 一种集成程控增益放大功能的模拟前端结构
CN106230389A (zh) 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US20020084842A1 (en) Dc offset canceling circuit applied in a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CN212726952U (zh) 用于麦克风差分输入转单端输出的放大电路
CN116722831A (zh) 一种跨阻放大器装置
US20170085251A1 (en) Preamplifier
WO2000070755A1 (fr) Amplificateur de signaux et amplificateur differentiel entree/sortie equilibre
CN216873165U (zh) 一种探测器电路
EP2773041B1 (en) A two stage source-follower based filter
CN105897205A (zh) 一种低通滤波的可变增益仪表放大器
CN112187189A (zh) 一种动态调节的射频放大电路
CN216051907U (zh) 一种消除光学电压互感器干扰双折射的调理电路及其光学电压互感器
CN101442325B (zh) 具有带通滤波功能的放大器
Kang et al. A low-power third-order Butterworth filter for NB-IoT application
CN103067007B (zh) 多级放大器以及补偿多级放大器的直流偏移的方法
CN210380774U (zh) 一种集成程控增益放大功能的模拟前端结构
CN212463161U (zh) 一种快速启动的中频放大电路
CN106712786B (zh) 一种带宽连续可调的宽带接收机前端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