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202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2026A
CN116722026A CN202310792301.1A CN202310792301A CN116722026A CN 116722026 A CN116722026 A CN 116722026A CN 202310792301 A CN202310792301 A CN 202310792301A CN 116722026 A CN116722026 A CN 116722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displ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2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钰坤
邢亮
刘桢
贾振宇
李傲文
刘如胜
席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New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2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2026A/zh
Priority to US18/463,334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812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72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2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21Operation of devices; 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4Arrangements combining different electro-active layers, e.g. electrochromic, liquid crystal or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04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dy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和透光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和至少一个感光组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的调光部与透光区至少部分地交叠。感光组件与调光部电连接。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透明显示器作为一种新颖的显示方式,也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广告牌、车辆的车窗等领域。
目前,透明显示器的显示不仅受到自身内部器件的影响,外界背景光同样会导致透明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器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和透光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的调光部与透光区至少部分地交叠。至少一个感光组件,感光组件与调光部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和透光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调光部与感光组件电连接,感光组件在感受到背景光强度后,对与其电连接的调光部的透光能力进行调整,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调光部与透光区至少部分交叠设置,调光部的透光能力进行调整后,透光区的透光效果也随之改变,从而降低背景光对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F-F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C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C-C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D-D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E-E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
AA、显示区;NA、非显示区;AA1、像素区;AA2、透光区;S1、出光面;S2、收光面;P、分区;P1、第一分区;P2、第二分区;
10、调光部;11、液晶盒;111、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3、染色液晶层;113a、染色液晶分子;12、第一基板;13、第二基板;
20、感光组件;21、感光部;
30、显示基板;
40、阵列层;41、薄膜晶体管;411、栅电极;412、有源层;42、镂空部;43、导电连接部;44、调光电路;45、第一信号线;46、第二信号线;47、功能部;
50、发光器件;51、电接触部;
61、第一遮光部;62、第二遮光部;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Micro LED)相比于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无需设置额外的封装和偏光片的结构,使得Micro LED在透明显示器中可以实现更高的透明度。
然而,透明区域增加的同时,导致背景光可以通过的区域增加,在背景光强度较强时,背景光的亮度对显示画面的亮度造成影响,降低显示画面的对比度,进而降低了显示效果。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一方面,下面结合图1至图2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AA1和透光区AA2。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10和至少一个感光组件20。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的调光部10与透光区AA2至少部分地交叠。感光组件20与调光部1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可以用于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显示区AA包括的像素区AA1可以实现画面显示。在显示区AA中,多个像素区AA1呈阵列排布,可选地,每个像素区AA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器件50,以每个像素区AA1包括多个发光器件50为例,每个像素区AA1可以包括一个红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以及绿色发光器件。如此,每个像素区AA1可以发出一种或者多种颜色的光线。当然,在显示区AA中,也可以包括非像素区AA1,例如透光区AA2和阵列电路所在区域。在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非显示区NA,示例性地,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设置,非显示区NA也可以为非像素区AA1。在一些示例中,非显示区NA也可以包括虚拟像素区AA1,虚拟像素区AA1不参与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虚拟像素区AA1可以与非显示区NA中的其他结构连接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可选地,显示区AA包括的多个透光区AA2呈阵列排布,当然,多个透光区AA2可以互相连通形成网格状。透光区AA2对应的显示面板中的膜层为透明度高或者完全透明的膜层。相应的,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非透光区,非透光区中对应的显示面板中的膜层为透明度较低或者不透明的膜层,例如,阵列电路层、走线层以及发光器件50,发光器件50所在区域也可以称为像素区AA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透光区AA2可以实现显示面板与出光侧相背的一侧的背景光线可以穿过透光区AA2由出光侧出射,使得显示面板在不显示画面时可以越过显示面板观察到背景画面,示例性地,将显示面板应用在车载车窗中,用户既可以开启显示面板观看车窗上的显示画面,又可以关闭显示面板,观察车窗外的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10和感光组件20,在一些示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调光部10与透光部可以全部交叠。在另一些示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一部分调光部10可以与全部透光部交叠设置。在另一些示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一部分调光部10可以与一部分透光部交叠设置。在另一些示例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全部调光部10可以与一部分透光部交叠设置。
可选地,感光组件20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当然,也可以包括多个。可选地,多个感光组件20可以与调光部10一一对应连接。或者多个感光部21串联后与调光部1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感光组件20与调光部10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AA1和透光区AA2。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10,调光部10与感光组件20电连接,感光组件20在感受到背景光强度后,对与其电连接的调光部10的透光能力进行调整,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调光部10与透光区AA2至少部分交叠设置,调光部10的透光能力进行调整后,透光区AA2的透光效果也随之改变,从而降低背景光对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影响。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基板30、阵列层40以及发光器件50。显示基板30位于调光部10的一侧。阵列层40位于显示基板30背离调光部10的一侧,且阵列层40包括多个位于像素区AA1的薄膜晶体管41。发光器件50位于阵列层40背离显示基板30的一侧,发光器件50与薄膜晶体管41电连接。
以显示面板为Micro LED显示面板为例,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30,阵列层40以及发光器件50,在显示基板30背向阵列层40的一侧可以设置调光部10,调光部10可以包括液晶盒11。液晶盒11可以由液晶层、电极以及透明基板组成,电极可以控制液晶层中液晶偏转,透明基板用于保护液晶层,减小液晶层被外力挤压导致变形的可能性。并且透明基板可以为显示基板30或者为显示基板30的一部分结构。显示基板30上的阵列层40可以包括多层驱动电路层以及相邻驱动电路层之间的绝缘层。发光器件50与驱动电路层中的导电结构相连接。可选地,发光器件50包括电接触部51,电接触部51通过过孔中的跨接线与驱动电路层中的薄膜晶体管相连接。可选地,发光器件50与驱动电路层之间可以设置平坦化层和/或绝缘层。感光组件20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布置,示例性地,将感光组件20设置在与阵列层40同层且与驱动电路层相邻的区域。或者感光组件2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A。后文中以上述内容中描述的调光部10、显示基板30、阵列层40以及发光器件5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1仅是示例性画出突出本申请实施例发明重点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该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例如封装结构层、各个绝缘层、钝化层、显示基板30与阵列层40之间的缓冲层等膜层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Micr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图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调光部10包括液晶盒11。在液晶盒11所在平面,透光区AA2的正投影位于液晶盒11的正投影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调整液晶盒11内的液晶即可实现调光部10对背景光透过亮度的调节,简化调光部10的调节方式,并且,通过对液晶的调节使得背景光透过亮度的调节更加精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在液晶盒11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第一平面与液晶盒11的出光面或者入光面平行设置,如图2所示,透光区AA2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小于液晶盒11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并且透光区AA2在第一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液晶盒11的正投影内。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透光区AA2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与液晶盒11在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液晶盒11的入光面为背景光进入液晶盒11的表面,液晶盒11的出光面为背景光从液晶盒11出射的表面。
图4为图1中B-B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液晶盒11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二电极112和染色液晶层113,染色液晶层113位于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之间,染色液晶层113包括多个染色液晶分子113a。第一电极111和/或第二电极112与感光组件2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染色液晶层113,染色液晶层113中的染色液晶分子113a可以使调光部10的调光范围由非透光至完全透光,使得显示面板可以根据场景需要调节透光区AA2透过的背景光亮度,从而保证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的同时,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可选地,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示例性地,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均材料透明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
可选地,第一电极111可以为正极,第二电极112可以为负极,当然,第一电极111可以为负极,第二电极112可以为正极。可选地,第一电极111可以位于染色液晶层113与显示基板30之间,当然,第一电极111可以位于染色液晶层113背向显示基板3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感光组件20可以与第一电极111电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感光组件20可以与第二电极112电连接。在又一些示例中,感光组件20分别与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均电连接。
图5为图1中B-B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F-F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被配制为:根据从调光部10射入的光线的亮度,生成相应的亮度信号;调光部10被配置为,根据亮度信号调整第一电极111和/或第二电极112的电压,使染色液晶分子113a偏转,以使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与亮度信号对应;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以及从调光部10射入的光线的亮度,二者呈负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感光组件20接收外界背景光后,感光组件20可以产生相应的亮度信号,调光部10可以根据亮度信号进行对第一电极111和第二电极112之间电压进行调整,使得调光部10中的染色液晶分子113a偏转,进而实现对透光区AA2透过背景光亮度的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染色液晶分子113a自身呈椭圆状为例,染色液晶分子113a包括长轴和短轴,如图4所示,当外界背景光亮度超过显示面板的预设背景光上限阈值时,感光组件20接收到从调光部10射入的光线亮度后,生成第一亮度信号,调光部10根据第一亮度信号,对第一电极111和/或第二电极112的电压进行调整,使得电压达到第一电压值,在第一电压值的作用下,染色液晶分子113a进行偏转,使得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加,以使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5所示,当外界背景光亮度超过显示面板的预设背景光下限阈值时,感光组件20接收到从调光部10射入的光线亮度后,生成第二亮度信号,调光部10根据第二亮度信号,对第一电极111和/或第二电极112的电压进行调整,使得电压达到第二电压值,在第二电压值的作用下,染色液晶分子113a进行偏转,使得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以使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光线通过染色液晶分子113a时,平行于长轴方向的偏振分量吸收,垂直于长轴方向的偏振分量通过。换言之,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越大,那么,光线通过染色液晶分子113a时,光线被吸收,导致照射至调光部10的光线亮度在通过调光部10后,从透光区AA2出射的光线亮度降低。当染色液晶分子113a的长轴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平行时,染色液晶分子113a可以完全吸收光线,使得此时的调光部10为不透明。染色液晶分子113a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越小,那么,光线通过染色液晶分子113a时,光线亮度被染色液晶分子113a吸收的越小,导致照射至调光部10的光线亮度在通过调光部10后,从透光区AA2出射的光线亮度降低的幅度小甚至不变。当染色液晶分子113a的长轴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时,光线可以完全透过染色液晶分子113a,使得此时的调光部10为完全透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显示面板中划分为多个分区P,每个分区P均由一个独立的第一电极111和一个独立的第二电极112控制,在一些情况下,显示面板中一些分区P被照射的背景光强度大于这些分区周边分区P被照射的背景光强度,被照射的背景光强度大的分区P为第一分区P1,第一分区P1周边被照射的背景光强度低的分区为第二分区P2,此时可以只调整第一分区P1的染色液晶分子,或者对第一分区P1和第二分区P2进行分别调控,以提高第一分区P1和第二分区P2透过的背景光强度的均一性。可选地,每个分区P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感光组件20。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分区P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透光区AA2,为了提高每个分区P对透光区AA2的调整的精确度,每个分区P中独立的电极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每个分区P中的透光区AA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设置,相邻两个分区P的第一电极111或第二电极112之间均具有间隔,间隔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非透光区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设置。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C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C-C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极111阵列排布,至少两个第一电极111分别与不同的像素区AA1内的感光组件2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不同像素区AA1对应的调光部10可以实现独立调节,进而对不同像素区AA1周侧的透光区AA2进行独立调节背景光亮度,减小显示面板中出现局部对比度异常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中显示画面的均一性。
可选地,多个第一电极111与多个像素区AA1中的感光组件20一一对应电连接,示例性地,每个像素区AA1都设置有感光组件20,每个像素区AA1中的感光组件20与每个第一电极111一一对应电连接。当然,也可以多个像素区AA1与一个第一电极111电连接。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电极1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极111与多个第二电极112一一对应设置。或者,如图10所示,第二电极11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第二电极112对应对个第一电极111。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透光区AA2围绕像素区AA1。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50,至少两个发光器件50位于同一个像素区AA1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单个像素区AA1中的发光亮度或者光线色彩度,以使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可选地,同一个像素区AA1中的多个发光器件50中,多个发光器件50的颜色可以是不同的,示例性地,同一像素区AA1中包括红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以及绿色发光器件。当然,同一像素区AA1中的多个发光器件50中,多个发光器件50的颜色可以是相同的,从而提高同一像素区AA1的单色发光亮度。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发光器件50可以组成像素单元,可选地,像素单元中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50,感光组件20与第一颜色的发光器件相邻设置,第一颜色为非红色。感光组件20对红色光线感应灵敏度相较于其他颜色的感应灵敏度较高,本申请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小发光器件50发出的光线对感光组件20造成干扰的可能性。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单元和显示基板30,显示单元位于显示基板30背离调光部10的一侧。调光部10包括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第一基板12位于第二基板13背离显示单元的一侧,第二基板13复用为显示基板30。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复用膜层的方式简化显示面板中的膜层结构,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器件50。可选地,显示单元的数量包括多个,每个显示单元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发光器件50。在一些可选地示例中,显示单元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41。例如,每个显示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41以及与薄膜晶体管41电连接的发光器件50。
以调光部10为液晶盒11为例,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为液晶盒11的两个基板,在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之间为电极和染色液晶层113。第二基板13复用为显示基板30,换言之,在调光部10的第二基板13上设置显示单元。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基板13可以复用为显示基板30的一部分。
可选地,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3的材料可以均为透明材料。示例性地,第一基板12为玻璃基板。
图12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出光面S1和收光面S2,出光面S1位于显示基板30背向调光部10的一侧,收光面S2位于调光部10背向显示基板30的一侧。其中,发光器件50朝向出光面S1出光设置,感光组件20包括感光部21,感光部21朝向收光面S2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感光组件20的感光部21在接收外界背景光亮度的同时,减小出光面S1出射的光线对感光组件20接收外界背景光亮度的影响,使得感光组件20对外界背景光亮度的获取更精准,进而提高调光部10对背景光亮度调节的精度。
继续以显示面板应用在车载车窗为例,出光面S1用于显示显示面板的画面,收光面S2用于用户观察外界的图像。当然,一些场景中,出光面S1可以用于显示显示面板的画面,收光面S2用于用户观察显示面板所在器件内部的结构。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透光区AA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收光面S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收光面S2接收到的背景光可以从透光区AA2透过,进而实现显示面板透明化。
可选地,透光区AA2沿显示面板厚度上的投影与收光面S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可以重叠设置。当然,收光面S2的面积可以大于透光区AA2的面积,透光区AA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收光面S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内。
图13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0位于非透光区,且感光组件2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阵列层4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交叠设置,第一方向X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阵列层40与感光组件20均设置于非透光区,使得感光组件20可以获取显示区AA中不同区域所接受到外界背景光亮度的同时,感光组件20中的连接线可以与阵列层40中的导电层一并制作而成,从而减少工艺环节,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地,感光组件2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与阵列层4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交叠设置,使得感光组件20的至少部分与阵列层40同层设置。示例性地,感光组件20可以与薄膜晶体管41同层设置。当然,为了使出光面S1平坦化以及减小感光组件20出现偏移或者被触碰的可能性,阵列层40中的部分膜层包覆感光组件20设置。示例性地,可以用平坦化层包覆感光组件20。可选地,平坦化层的材料包括透明度高的材料。可选地,第一方向X与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垂直设置。
如图13所示,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感光组件20还可以位于透光区AA2。可以理解的是,感光组件20位于透光区AA2时,感光部21是需要朝向收光面S2设置的,从而减小出光面S1的光线影响。
图14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阵列层40还包括第一遮光部61,第一遮光部61位于薄膜晶体管41与发光器件50之间,且第一遮光部61位于感光组件20背向显示基板30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减小发光器件50出射的光线照射至薄膜晶体管41的可能性,减小薄膜晶体管41受光照射后损伤的可能性,减小感光组件20受到出光面S1光线的影响,提高感光组件20接收来自收光面S2的背景光亮度的准确性。
可选地,第一遮光部61可以是黑色吸光材料制成,还可以是黑色颜料或染料的着色剂及其他材料组合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部61的制作材料例如是钛黑、木质素黑、诸如铁或锰的复合氧化物颜料、以及上述颜料的组合等。
可选地,第一遮光部61可以位于平坦化层背向显示基板30的一侧,其中,平坦化层位于阵列层40背向显示基板30的一侧。可选地,第一遮光部61可以整层铺设在发光器件50与感光组件20之间。
图15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遮光部,第二遮光部62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器件5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感光组件2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之间。和/或第二遮光部62位于透光区AA2与感光组件20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遮光部62,减小收光面S2照射至感光组件20的背景光被感光组件20或者其他膜层反射至薄膜晶体管41内使薄膜晶体管41受损的可能性,减小由出光面S1照射至透光区AA2的光线照射至感光组件20的可能性,提高感光组件20接收收光面S2背景光亮度的准确性。
可选地,第二遮光部62的材料可以与第一遮光部61的材料是相同的。
可选地,第二遮光部62位感光组件20与薄膜晶体管41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遮光部62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器件5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感光组件2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之间。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遮光部62位于透光区AA2与感光组件20之间。在又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遮光部62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器件5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感光组件20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之间,另一部分位于透光区AA2与感光组件20之间。
图17为图1中A-A的又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17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阵列层40还包括镂空部42,镂空部42位于感光组件20与薄膜晶体管41之间。和/或至少部分镂空部42形成透光区AA2。其中,第二遮光部62至少覆盖镂空部42的侧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减小收光面S2照射至感光组件20的背景光被感光组件20或者其他膜层反射至薄膜晶体管41内使薄膜晶体管41受损的可能性的同时,减小第二遮光部62占用的面积,降低感光组件20和薄膜薄膜晶体管41在显示区AA占用的面积,从而减小非透光区的面积,进而提高显示面板透光区AA2的面积。
可选地,镂空部42可以位于感光组件20与薄膜晶体管41之间,镂空部42可以贯穿部分膜层,示例性地,镂空部42可以贯穿薄膜晶体管41中至少部分导电膜层与绝缘层。
可选地,镂空部42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和底壁形成容纳空间,如图16所示,第二遮光部62可以覆盖在侧壁上。当然,第二遮光部62也可以覆盖在底壁上。可选地,如图2所示,当镂空部42位于感光组件20与薄膜晶体管41之间时,第二遮光部62可以填满镂空部42设置。可选地,镂空部42与阵列层40之间可以通过平坦化层填平。
可选地,镂空部42可以位于感光组件20远离薄膜晶体管41的一侧,镂空部42可以形成透光区AA2。当然,镂空部42形成的透光区AA2还可以位于阵列层40的其他周侧区域。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D-D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阵列层40还包括导电连接部43、调光电路44以及第一信号线45,导电连接部43通过第一信号线45与调光电路44电连接,感光组件20与导电连接部43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调光电路44可以对感光组件20生成的亮度信号进行处理,并对调光部10中的电极电压进行调整。并且,导电连接部43、调光电路44以及第一信号线45中的一者或者多者可以与阵列层40中的金属膜层一并形成,减少工艺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地,导电连接部43、调光电路44以及第一信号线45中的一者或者多者可以设置在显示基板30背向调光部10的一侧。
可选地,调光电路44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NA。
可选地,第一信号线45可以沿单一方向延伸设置,示例性地,显示区AA包括多个感光组件20,多个感光组件20沿第二方向Y呈行、第三方向Z呈列排布,一条第一信号线45沿第三方向Z将一列中的多个感光组件20串联。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提高获取局部感光组件20的位置精度,阵列层40还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线46,第二信号线46沿第二方向Y将一行中的多个感光组件20串联。第二信号线46可以采用分时驱动的方式来获取局部感光组件20的位置精度。
图2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E-E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0至图21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阵列层40还包括功能部47,功能部47位于薄膜晶体管41与显示基板30之间,薄膜晶体管41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功能部47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其中,导电连接部43与第一信号线45中的至少一者与功能部47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功能部47可以为薄膜晶体管41遮挡来自经由调光部10以及显示基板30照射至薄膜晶体管41的光线,从而减小薄膜晶体管41受损的可能性,并且,导电连接部43与第一信号线45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与功能层同时制作而成,减少工艺流程,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地,功能部47的材料包括非透明材料,例如,功能部47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薄膜晶体管41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功能部47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换言之,薄膜晶体管41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小于功能部47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在另一些示例中,薄膜晶体管41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与功能部47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43与功能部47同层设置。在本申请另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5与功能部47同层设置。在本申请又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43、第一信号线45以及功能部47三者同层设置。可选地,如图18所示,导电连接部43与功能层可以连接设置。或者,如图20所示,导电连接部43与功能层之间可以通过第二遮光部62分隔设置。
如图21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功能部47为薄膜晶体管41的底栅结构或者为遮挡有源层412的遮光单元。有源层412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功能部47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功能部47复用为薄膜晶体管41中部分膜层的前提下,减小有源层412受到来自收光面S2的光线照射的可能性,提高薄膜晶体管41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薄膜晶体管41包括顶栅型薄膜晶体管41,即栅电极411位于有源层412和源电极/漏电极之间,薄膜晶体管41也可以包括底栅型薄膜晶体管41,即有源层412位于栅电极411和源电极/漏电极之间。薄膜晶体管41还可以包括双栅型薄膜晶体管41,即栅电极411的数量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位于有源层412和源电极/漏电极之间,另一个位于有源层412背向源电极/漏电极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部47可以为薄膜晶体管41的底栅电极411。或者薄膜晶体管41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41时,功能部47位于有源层412与显示基板30之间,可以为遮挡有源层412的遮光单元。可选地,功能部47的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有源层412在显示基板30上的正投影面积。
如图18至图21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功能部47为遮光单元,功能部47复用为第一信号线45。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功能部47既可以为薄膜晶体管41遮挡来自收光面S2的光线,又可以传递感光组件20的亮度信号。
继续以显示区AA中设置多个感光组件20,且每个感光组件20与一个或多个薄膜晶体管41形成一个像素区AA1为例进行说明,多个感光组件20沿第二方向Y呈行、第三方向Z呈列排布,一条第一信号线45沿第三方向Z将一列中的多个感光组件20串联。可选地,如图17所示,感光组件20通过导电连接部43连接至薄膜晶体管41下方的功能部47,多个功能部47沿第三方向Z串联形成第一信号线45。当然,如图19所示,在导电连接部43之间可以串联以形成第一信号线45。
图2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100。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和透光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调光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的所述调光部与所述透光区至少部分地交叠;
至少一个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调光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部包括液晶盒;在所述液晶盒所在平面,所述透光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液晶盒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染色液晶层,所述染色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染色液晶层包括多个染色液晶分子;
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感光组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被配制为:根据从所述调光部射入的光线的亮度,生成相应的亮度信号;所述调光部被配置为,根据亮度信号调整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电压,使所述染色液晶分子偏转,以使所述染色液晶分子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亮度信号对应;所述染色液晶分子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以及从所述调光部射入的光线的亮度,二者呈负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阵列排布,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像素区内的所述感光组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围绕所述像素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光器件,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位于同一个所述像素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单元和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调光部的一侧;
所述调光部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显示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基板复用为所述显示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显示基板,位于所述调光部的一侧;
阵列层,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调光部的一侧,且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像素区的薄膜晶体管;
发光器件,位于所述阵列层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还包括出光面和收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向所述调光部的一侧,所述收光面位于所述调光部背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出光面出光设置,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部,所述感光部朝向所述收光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收光面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位于非透光区,且所述感光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阵列层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交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器件之间,且所述第一遮光部位于所述感光组件背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二遮光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感光组件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遮光部位于所述透光区与所述感光组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之间;
和/或,至少部分所述镂空部形成所述透光区;
其中,所述第二遮光部至少覆盖所述镂空部的侧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导电连接部、调光电路以及第一信号线,所述导电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调光电路电连接,所述感光组件与所述导电连接部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功能部,所述功能部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功能部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功能部同层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底栅结构或者为遮挡有源层的遮光单元;
所述有源层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功能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为所述遮光单元,所述功能部复用为所述第一信号线。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792301.1A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22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2301.1A CN116722026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8/463,334 US20230418124A1 (en) 2023-06-30 2023-09-08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2301.1A CN116722026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2026A true CN116722026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2301.1A Pending CN116722026A (zh) 2023-06-30 2023-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8124A1 (zh)
CN (1) CN11672202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211A (zh) * 2019-08-28 2019-11-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26197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18124A1 (en)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896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6101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427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11826840U (zh)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拼接显示屏
KR1017771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90064621A1 (en) Pixel circuit, pixel unit and display panel
KR102229145B1 (ko)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70049653A (ko) 거울-디스플레이 겸용 장치
CN110531549B (zh) 双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99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584894B1 (ko) 표시 장치
US11526061B2 (en) Light modulating liquid crystal cel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998862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71796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41029B (zh) 显示装置
CN111443514A (zh) 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7220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59405B (zh) 透明显示模组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110485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5154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8092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12132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50185550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20090054840A (ko)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10176484A (zh) 一种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