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0532A -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0532A
CN116720532A CN202310647340.2A CN202310647340A CN116720532A CN 116720532 A CN116720532 A CN 116720532A CN 202310647340 A CN202310647340 A CN 202310647340A CN 116720532 A CN116720532 A CN 116720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ignal layer
smart card
module
loa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73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本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73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0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0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0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5Mounting details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智能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智能卡的主控单元检测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其中,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的面积,即第二线圈可以从磁场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即本申请实施例在智能卡的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与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连接,使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保证负载模块的正常工作,如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无法为智能卡的负载模块供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智能卡由绕制在卡体上的线圈供电,这种线圈的面积一般较小,通常只能给智能卡的内部模块如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供电。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卡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例如支持显示、蓝牙等功能,这些功能需要在传统智能卡的基础上外接相应的负载模块才能实现,例如需要外接显示模块、蓝牙模块才能实现显示、蓝牙等功能。而传统智能卡的线圈无法为这些外接的负载模块供电,导致智能卡的显示、蓝牙等功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无法为智能卡外接的负载模块供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包括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绝缘的接触层、天线层和第一信号层,接触层用于接触读卡设备,第一模块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层层叠且与第一信号层绝缘的第二信号层,天线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智能卡还包括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块连接,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的面积;
第二信号层上设置有切换开关和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分别与负载模块和切换开关连接;
主控单元用于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并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控制方法,智能卡包括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绝缘的接触层、天线层和第一信号层,接触层用于接触读卡设备,第一模块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层层叠且与第一信号层绝缘的第二信号层,天线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智能卡还包括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分别与第一模块连接,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的面积;
第二信号层上设置有切换开关和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分别与负载模块和切换开关连接;
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
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智能卡的主控单元检测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其中,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的面积,即第二线圈可以从磁场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即本申请实施例在智能卡的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与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连接,使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保证负载模块的正常工作,如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无法为智能卡的负载模块供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模块的层叠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开关与其他模块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信号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如上所述,传统的智能卡主要是由绕制在卡体上的天线线圈为智能卡的内部模块如SE供电,这种绕制在卡体上的天线线圈的面积较小,也即从磁场中获得的能量较少,只能维持少量模块的工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卡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这些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外接的负载模块,而上述线圈不足以维持这些外接的负载模块工作,导致相应的功能无法实现。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可以为智能卡的外接负载供电,保证外接负载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包括第一模块100、第二线圈101和负载模块102,第二线圈101和负载模块102分别与第一模块100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模块100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绝缘的接触层1001、天线层1002和第一信号层1003,接触层1001用于接触读卡设备,第一模块100还包括与第一信号层1003层叠且与第一信号层1003绝缘的第二信号层1004,天线层1002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0021,第二线圈101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10021的面积;
如图3所示,第二信号层1004上设置有切换开关10041和主控单元10042,主控单元10042分别与负载模块102和切换开关10041连接;
主控单元10042用于在检测到负载模块102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10041与第二线圈101连接,并断开切换开关10041与第一线圈10021的连接,使第二线圈101为负载模块102供电。
具体地,如图2所示,接触层1001、天线层1002、第一信号层1003和第二信号层1004由上到下层叠设置,实际应用时,第一模块100可以包含更多层。
示例性地,接触层1001用于接触可接触式读卡设备如读卡器或刷卡机(Point ofSales,POS)等。接触层1001可以包含与可接触式读卡设备如读卡器或刷卡机(Point ofSales,POS)等接触的触点,触点的尺寸和位置符合ISO7816-2标准,触点的电信号和传输协议符合ISO7816-3标准。
示例性地,接触层1001可以包括8个接触片。接触层1001的材质可以是铜、金、银或其它导电材质。
天线层1002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0021,第一线圈10021为智能卡的内置线圈,即封装在智能卡的内部,第一线圈10021的面积较小,通常只能为智能卡的SE芯片供电,难以满足其他负载模块的使用需求。第一信号层1003主要用于设置信号线。
第二信号层1004主要用于设置负载模块,以及实现负载模块对应的功能所需的其他元器件,例如第二信号层1004上可以设置切换开关10041和主控单元10042,切换开关10041分别与第一线圈10021和第二线圈101连接。负载模块102和第一模块100可以采用传统的热压工艺完成,如此可以降低智能卡的不良率和制作成本。
示例性地,参考图1,第一模块100对外设置有两个焊盘,第二线圈101可以通过焊盘与第一模块100连接,即第二线圈101为可拆卸结构,如此可以使第二线圈101更灵活。
例如,当只需要智能卡满足基本的支付功能时,可以选择内置天线模式,即主控单元10042可以控制切换开关10041与第一线圈10021连接,断开切换开关10041与第二线圈101的连接,由第一线圈10021为智能卡供电。此时,无需将第二线圈101焊接到智能卡上,如此可以简化制卡工艺流程,提高智能卡的良率,降低成本。
再如,当需要智能卡外接显示模块或其他负载模块,满足显示等功能时,可以选择外置天线模式,也即将第二线圈101焊接在智能卡上,并由主控单元10042控制切换开关10041与第二线圈101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10041与第一线圈10021的连接,使能量更多的第二线圈101为负载模块102供电,维持负载模块102的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不确定智能卡具备何种功能时,可以在第二信号层1004上预先设置一定的负载模块102,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使负载模块102运行,如此可以提高智能卡的兼容性,满足更多的场景需求。
基于此,示例性地,当主控单元10042检测到负载模块102运行时,可以控制切换开关10041与第二线圈101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10041与第一线圈10021的连接,使第二线圈101为负载模块102供电;
当主控单元10042检测到负载模块102未运行时,也可以控制切换开关10041与第一线圈10021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10041与第二线圈101的连接,使第一线圈10021为智能卡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主控单元可以控制切换开关在第一线圈(内置线圈)和第二线圈(外置线圈)之间灵活的切换,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使智能卡可以兼容更多的场景,实用性更高。
应当理解,为了保证负载模块102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借助整流电路,也即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层1004上还设置有整流电路10043,但在智能卡中,高频交流电信号的电压通常是比较低的,一般只有6V左右,如果整流电路采用传统的全桥形式,即正(或负)半周时,整流经过两个二极管,产生的压降在1V左右,相对于原本不高的6V电压,全桥整流的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整流效率,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图5所示的整流电路,例如整流电路10043包括电流回流线L1、第一二极管A1和第二二极管A2;
电流回流线L1的一端接地,电流回流线L1的另一端与第二线圈101的预设节点连接,预设位置为第二线圈101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之间的节点;
第一二极管A1的第一极与第二线圈101的第一端a连接,第二二极管A2的第一极与第二线圈101的第二端b连接,第一二极管A1的第二极和第二二极管A2的第二极分别与主控单元10042连接。
通过在第二线圈101之间增加电流回流线L1,使得在整流的过程中,每半个周期只需用到一个二极管,产生的压降会减少一半,如此大大提高了整流的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极可以是正极,第二极可以是负极,也即第一二极管A1的正极与第二线圈101的a端连接,第二二极管A2的正极与第二线圈101的b端连接,第一二极管A1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A2的负极连接,并作为整流电路10043的输出,与主控单元10042连接。
示例性地,高频交流电在正半周时,第二线圈101输出的电压极性为上(a)正下(b)负,上半绕组电源经A1、RL和中心抽头(电流回流线L1与第二线圈101连接的一端)形成回路,下半绕组不同,即此时第一二极管A1导通,第二二极管A2不到同,电流经中心抽头、第一二极管A1和RL形成回路。
高频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压极性与正半周相反,此时第二二极管A2导通,第一二极管A1不导通,电流以相同方向经RL形成回路。如此,在整流的过程中,每半个周期只需要用到一个二极管,产生的压降减少一半,如此大大提高了整流的效率。
其中,电流回流线L1的加工方式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或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加工方式,或者传统导线的加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负载模块的正常工作,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层1004上还设置有监控单元10044,监控单元10044分别与整流电路10043和主控单元10042连接;
监控单元10044用于监控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参数;
主控单元10042还用于根据监控单元10044监控的电参数,调整对负载模块102的控制策略。
这里的电参数可以包括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和/或电流,也即根据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和/或电流的变化,可以实时调整负载模块102的控制策略,如此可以使负载模块102更好的工作。
以电参数包括电压和电流为例,示例性地,主控单元10042具体用于:
在电压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者电流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大工作电流的情况下,控制负载模块102停止工作;
在电压位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压的范围,且电流位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流的范围的情况下,控制负载模块102正常工作;
在电压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压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压,以及电流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流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流的情况下,降低负载模块102的工作频率。
以负载模块102包括指纹模组为例,示例性地,当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大工作电压Vmax,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流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大工作电流Imax时,主控单元10042控制指纹模组停止工作。
当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位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压Va的范围,且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流位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流Ia的范围时,主控单元10042控制指纹模组正常工作,也即进行正常的指纹校验。
当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压Va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压Vmin,以及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流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流Ia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流Imin时,主控单元10042降低负载模块102的工作频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其他模块如整流电路10043、监控单元10044等的工作频率,提高指纹比对的成功率。
其中,Vmax、Imax、Va、Ia、Vmin和Imin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通过监控第二信号层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实时调整负载模块如指纹模组的控制策略,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层1004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单元10045,电源管理单元10045分别与监控单元10044和主控单元10042连接;
电源管理单元10045用于将第二信号层10044的电压调整至目标电压。
例如,整流电路10043输出的电压为5V,第二信号层10044实际需要的电压为3V,则电源管理单元10045用于将5V的电压调整至3V,以满足第二信号层10044的使用需求。即通过电源管理单元10045,可以灵活地得到第二信号层10044需要的工作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负载模块102可以包括指纹模组1021和发光组件1022,发光组件1022位于指纹模组1021的外围区域,发光组件1022与主控单元1042连接;
主控单元1042还用于根据指纹模组1021的工作状态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指示状态。
指纹模组1021可以包括能够采集指纹的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指纹模组1021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发光组件1022用于方便用户了解指纹模组1021当前的工作状态,发光组件1022和指纹模组1021可以整合封装,便于采用传统工艺,加工方便,节省成本。负载模块102对外可以设置两个焊盘,通过这两个焊盘可以和第一模块100焊接在一起,例如可以采用传统非接触智能卡的工艺流程,焊接第一模块100和负载模块102,如此可以降低智能卡的不良率和制作成本。
示例性地,发光组件1022可以是导光带+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者也可以是导光带和发光二极管集成在一起的可以发光的组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为了展示不同的提示效果,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红、橙、黄、绿灯多种颜色的LED灯,不同的颜色可以对应不同的提示效果。
例如,当录入指纹时,绿灯闪烁表示正在录入指纹,绿灯亮n1秒表示指纹录入成功。再如,当校验指纹时,绿灯常亮n2秒表示指纹校验成功,红灯常量n3秒表示指纹校验失败。其中,n1、n2和n3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n1=n2=n3=5。
导光带可以选择透明介质,也可以用胶水或者其他导光介质代替,本申请实施例导光带的具体设置不进行限定,如此,只需要LED灯光颜色不同就可以使发光组件1022产生不同的颜色,满足不同的提示效果。
为了避免录入指纹时,手指触摸到指纹模组1021的某一边缘,而遮挡发光组件1022的亮光,影响用户了解指纹的状态,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发光组件1022可以设置在指纹模组1021的外围区域,例如发光组件1022可以环绕指纹模组1021设置,如此,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到某一个边缘时,发光组件1022依然可以通过其他边缘展示亮光,不会影响用户的观看。
图6以指纹模组1021的外围区域设置三种发光组件1022(参见阴影部分)为例,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发光组件1022的颜色和数量。
为了在指纹模组1021的四周预埋360度的导光带,示例性地,可以在指纹模组1021的外围区域铣出大小合适的槽,槽的长宽可以大于指纹模组1021的长宽,然后复用热压工艺的制卡工具和工艺流程将360度导光带固定到槽中,如此可以大大降低智能卡的不良率和制作成本。
以指纹模组1021处于指纹录制状态或指纹校验状态为例,示例性地,主控单元1042具体用于:
在指纹模组1021处于指纹录制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发光组件1022按照第一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在指纹模组1021处于指纹校验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发光组件1022按照第二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示例性地,当指纹模组1021处于指纹录制的状态时,主控单元1042可以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绿灯闪烁,当指纹录制成功时,可以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绿灯亮5秒;当指纹模组1021处于指纹校验的状态时,主控单元1042可以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黄灯闪烁,当指纹校验成功时,主控单元1042可以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黄灯亮5秒;当指纹校验失败时,主控单元1042可以控制发光组件1022的红灯亮5秒。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指纹模组的外围区域设置不同颜色的发光组件,可以达到不同的提示效果,同时可以避免指纹录制过程中,用户因遮挡指纹模组的某一边缘部分而遮挡发光组件的亮光,进而影响用户了解指纹状态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层1004上还设置有安全元件SE10046,SE10046分别与第二线圈101和主控单元10042连接;
主控单元10042还用于向SE10046发送第一指令,以降低SE10046的工作频率。
示例性地,当监控单元10044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压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压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压,以及监控到第二信号层1004的电流低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允许电流的范围且大于第二信号层1004的最小工作电流时,主控单元10042除了可以控制负载模块102降低工作频率,还可以向SE10046发送第一指令,降低SE10046的工作频率,维持负载模块102的工作。当然,实际应用中,SE10046和主控单元10042还可以有其他的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SE10046可以通过绑定或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Technology,SMT)等方式固定在智能卡的基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将指纹模组与发光组件组成一个模块,同时将整流电路、监控单元以及电源管理单元等有机结合整合为一个模块,然后再通过传统热压工艺即可将各个模块整合到一起,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复用热压工艺的制卡工具及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智能卡的不良率和制作成本,同时还可以根据功耗的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外置天线,实现了方案的灵活性,使智能卡可以满足更多的场景需求。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主控单元。如图7所示,该智能卡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10、检测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
S720、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智能卡的主控单元检测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在检测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切换开关与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切换开关与第一线圈的连接,使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其中,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第一线圈的面积,即第二线圈可以从磁场中获得更多的能量。即本申请实施例在智能卡的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切换开关与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连接,使能量更大的第二线圈为负载模块供电,保证负载模块的正常工作,如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无法为智能卡的负载模块供电的问题。
智能卡的控制逻辑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对主控单元功能的描述,为简洁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下面结合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10以及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20。
处理器8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820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820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820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个实例中,存储器820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810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8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并达到图7所示实施例执行其方法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30和总线840。其中,如图8所示,处理器810、存储器820、通信接口830通过总线84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30,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84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子设备的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840可包括加速图形端(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8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子设备在检测所述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后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7描述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绝缘的接触层、天线层和第一信号层,所述接触层用于接触读卡设备,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层层叠且与所述第一信号层绝缘的第二信号层,所述天线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所述智能卡还包括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负载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线圈的面积;
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设置有切换开关和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负载模块和切换开关连接;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并断开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连接,使所述第二线圈为所述负载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还设置有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电流回流线、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电流回流线的一端接地,所述电流回流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预设节点连接,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节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还设置有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分别与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所述第二信号层的电参数;
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监控单元监控的电参数,调整对所述负载模块的控制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参数包括所述第二信号层的电压和电流;
所述主控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电压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者所述电流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最大工作电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负载模块停止工作;
在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允许电压的范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允许电流的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负载模块正常工作;
在所述电压低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允许电压的范围且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最小工作电压,以及所述电流低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允许电流的范围且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层的最小工作电流的情况下,降低所述负载模块的工作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还设置有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监控单元和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信号层的电压调整至目标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包括指纹模组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指纹模组的外围区域,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纹模组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指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指纹模组处于指纹录制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按照第一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在所述指纹模组处于指纹校验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发光组件按照第二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还设置有安全元件SE,所述SE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向所述SE发送第一指令,以降低所述SE的工作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负载模块未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以及断开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线圈的连接,使所述第一线圈为所述智能卡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为可拆卸结构。
11.一种智能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卡包括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层叠设置且依次绝缘的接触层、天线层和第一信号层,所述接触层用于接触读卡设备,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层层叠且与所述第一信号层绝缘的第二信号层,所述天线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所述智能卡还包括第二线圈和负载模块,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负载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线圈的面积;
所述第二信号层上设置有切换开关和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负载模块和切换开关连接;
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负载模块的运行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负载模块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以及断开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连接,使所述第二线圈为所述负载模块供电。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卡的控制方法。
CN202310647340.2A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720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7340.2A CN11672053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7340.2A CN11672053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0532A true CN116720532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7340.2A Pending CN116720532A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05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585B2 (en) Power-receiving device, wireless power-feeding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wer-receiving device
CN106899088A (zh) 用于无线电力传送器的传输线圈模块
CN101180640A (zh) 带有指示器的电子模块和芯片卡
US20120262109A1 (en) Battery pack with output connectors
US20070069687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US20080296978A1 (en) Controlled Wireless Charging of an Accumulator in a Chipcard
US10530192B2 (e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9063808A (zh) 一种rfid电子标签及加工方法
CN101283367A (zh) 用于发送电能的卡和系统
JP2013529344A (ja) モバイル電話機のためのnfc
US20150188354A1 (en) Intergrally encapsulate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2957215A (zh) 高功率感应式电源供应器中功率自动调节的方法
CN116720532A (zh) 一种智能卡、智能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235526B (zh) 光驱动装置及其光驱动方法
CN107644179A (zh) 一种线缆快速识别方法及线缆识别标签
CN207704474U (zh) 一种发光卡片
KR101261338B1 (ko) 무접점 및 접점 겸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2308488B (zh) 照明装置
KR100543779B1 (ko) 무선주파수 식별기술이 적용된 내장형 배터리팩 및 그내장형 배터리팩이 장착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09792815B (zh) 照明模块和控制照明系统的方法
CN113222094A (zh) 闪烁发光智能卡
CN209765557U (zh) 基于nfc技术的智能闪光装置
CN109313715A (zh) 具有两个振荡电路的数据载体
US20050156710A1 (en) Adapting coil voltage of a tag to field strength
KR200466018Y1 (ko) Led 발광 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