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3397A - 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工具组以及转换压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工具组以及转换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3397A
CN116713397A CN202310707207.1A CN202310707207A CN116713397A CN 116713397 A CN116713397 A CN 116713397A CN 202310707207 A CN202310707207 A CN 202310707207A CN 116713397 A CN116713397 A CN 116713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assembly
shell
conveyor belt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72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S·威廉斯
R·J·威尔
M·R·索利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olle Machinery Co LLC
Original Assignee
Stolle Machinery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olle Machinery Co LLC filed Critical Stolle Machinery Co LLC
Publication of CN116713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3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38Making inlet or outlet arrangements of cans, tins, baths, bottles, or other vessels; Making can ends; Making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chain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2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cans or tins; Closing same in a permanent man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38Making inlet or outlet arrangements of cans, tins, baths, bottles, or other vessels; Making can ends; Making closures
    • B21D51/383Making inlet or outlet arrangements of cans, tins, baths, bottles, or other vessels; Making can ends; Making closures scoring lines, tear strips or pulling ta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1/00Making hollow objects
    • B21D51/16Making hollow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objects
    • B21D51/38Making inlet or outlet arrangements of cans, tins, baths, bottles, or other vessels; Making can ends; Making closures
    • B21D51/44Making closures, e.g. c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转换压机(10)的传送带组件(70)、用于转换压机(10)的工具组(20)和转换压机(10)。转换压机(10)包括冲压机(14)和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所述冲压机(14)包括细长的柱塞主体(16),所述柱塞主体构造成往复运动并沿着与所述柱塞主体(16)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其中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多个模具组(32),每个模具组(32)限定一定数量的细长的壳道(34),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构造成使一定数量的壳(3)移动通过所述转换压机(10)的三条传送带(80A、80B、80C);其中,每条传送带包括两个壳凹槽列(90)并且具有抗变形宽度。本发明提供了六产出式转换压机。

Description

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工具组以及转换压机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80088499.7(国际申请号PCT/US2019/065974)、发明名称“用于六产出式转换系统的传送带组件”、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2日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US 16/244,203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构思涉及一种转换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该转换压机构造成每个循环生产六个罐盖。
背景技术
用于盛放产品(例如,食品和饮料)的金属容器(例如,罐)通常设有易开式罐盖,在该易开式罐盖上,拉片附接(诸如但不限于铆接)到撕条或可断开面板。可断开面板由罐盖外表面(例如,公众侧)中的刻痕线限定。拉片构造成被提升和/或拉动以断开刻痕并使可断开面板偏转和/或移除,从而形成用于分配罐中内容物的开口。在下文中,将使用十二盎司的饮料罐作为示例。然而,应理解的是,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构思不限于十二盎司的饮料罐。
如本文所使用的,“罐盖”由“壳”和“拉片”组成。如本文所使用的,“壳”是“罐盖”的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联接到“罐体”的部分,其中“罐体”限定大致封闭的空间。“拉片”是联接到壳的结构件,其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在邻近刻痕线的位置处相对于壳提升和/或枢转,由此断开刻痕线,从而形成用于分配罐中内容物的开口。因此,“罐盖”本质上是附接有“拉片”的“壳”,并且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罐盖”和“壳”是可互换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独立的压机中制造壳和拉片。通过从一卷金属片材产品(诸如但不限于,铝片材;钢片材)切割出并形成坯件而制成壳。对于示例性饮料罐壳,坯件是大致平面的且为大致圆形的。对于这样的饮料罐壳,壳压机成形邻近坯件周边的环形凹陷部以及成形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联接到罐体的接缝面板。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与饮料罐壳相关联的附加结构件(诸如但不限于,限定可偏转的撕裂面板的刻痕线)也在壳压机中成形。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转换压机中成形附加结构件,如下所述。此外,通常恰好在将拉片铆合(即,联接)到壳之前在转换压机中成形拉片。
通常,壳压机和转换压机包括冲压机和工具组件,该工具组件带有可移动的上工具和固定不动的下工具。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冲压机”是被识别为转换压机的部件的组件,而不是反向包含关系。这是因为冲压机通常作为一个完整单元出售,工具和其他部件被添加到其中以形成壳压机/转换压机。在使用时存在显著量的冲压机,而通常以相同的规格、特性和/或尺寸制成较新的冲压机。此类冲压机包括但不限于Minster EC-H44-QL,其由Nidec Minster Corporation制造,地址为240West Fifth Street,P.O.Box 120,Minster,Ohio45865-0120,U.S.A。如本文所使用的,此类冲压机是“传统(legacy)”冲压机。即,“传统”冲压机是具有现有冲压机的规格、特性和/或尺寸的冲压机。应理解的是,以规格、特性和/或尺寸专门制造用于适应六个单壳道的冲压机(如下文所定义)不是“传统”冲压机。
如已知的,冲压机包括细长的柱塞主体,力通过柱塞主体传递。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冲压机具有与柱塞主体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所通过的线)。因此,冲压机基本上在设置在柱塞主体端部的单个位置处施加载荷。上工具和下工具包括多个支座装置,多个模具联接到这些支座装置。这些支座装置在下文中被识别为“模座”。也就是说,存在一定数量的上模座和一定数量的下模座。如下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支撑一定数量的相关模具。上工具在间隔开的上方位置以及下方/成形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间隔开的上方位置中,上工具并且因此上模座与下工具和下模座间隔开,在所述下方/成形第二位置中,工具模具接触坯件并且使得坯件成形。如本文所使用的,往复运动是一个“循环”,在所述往复运动中,上工具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然后返回到第一位置。
在已知技术中,每个模座支撑“单道”壳模具组或单个“多道”壳模具组。如本文所使用的,“模具组”是指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串联设置的多个模具,其中当上工具处于第二位置时,每个模具成形壳体的一部分或拉片。如本文所使用的,每个“模具组”固有地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因此,在引入“模具组”之后,应理解的是,固有地存在“模具组上模具”和“模具组下模具”。因此,如本文所使用的,在引入“模具组”之后,不必特别引入“模具组上模具”和“模具组下模具”,因为它们固有地作为“模具组”的一部分而被引入。如本文所使用的,“道”是由模具组限定的路径,壳在其成形时移动通过该路径。因此,在转换压机中,存在用于拉片的一个“模具组”和用于壳的多个“模具组”。此外,壳模具组相互基本相似。也就是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模具组包括以相同顺序设置的基本相似的模具。因此,当坯件/壳移动通过转换压机时,各“道”将一个壳成形为基本相似的“罐盖”。
每个壳模座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在坯件/壳上执行一定数量的成形操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单个模具在坯件/壳上执行一次成形操作。应理解的是,每个上模具都有相关联的下模具,由此上模具和下模具协同操作以完成成形操作。在这种构造中,每个模具被识别为“站”。如本文所使用的,“站”是工具上和/或包括成形模具的道上的位置,或者是用于“空”站的位置。“空”站是没有模具或没有发生成形操作的位置。
此外,坯件被“转位”通过工具组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转位”是指坯件或金属条在冲压机/工具组件的每个循环期间间歇地移动通过工具组件预定距离/设定距离。众所周知,当上工具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坯件/壳在站之间移动。在某些压机中,坯件/壳也随着上工具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而移动。在上工具完全移动到成形第二位置之前以及当上工具处于成形第二位置时,坯件/壳在“站”处停止移动。因此,随着坯件移动通过工具组件,坯件/壳逐渐成形为壳。
拉片以类似方式成形,但通常以金属片材直接成形。也就是说,拉片最初并未切割成各自成形的单独坯件。而是,通过将连续的金属片材供给穿过拉片模具来生产拉片,并且拉片在其联接到片材时基本上成形。对于每个壳道,拉片模具组在条带中形成一排拉片。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三个壳道,则拉片模具形成三排拉片。如本文所使用的,拉片“排”是沿着大致平行于形成拉片的材料条带的纵向轴线的一条线延伸的一系列拉片。最后的成形步骤通常在从片材切割拉片时将拉片联接到壳。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拉片工具组件与转换压机紧邻和/或是转换压机的一部分。
壳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片被传送到转换压机。如本文所使用的,“转换压机”是包括冲压机和一定数量的模具组件或模具组的组件,并且其构造成将拉片联接到壳,从而形成罐盖。壳压机在壳上执行的成形操作的次数影响转换压机在壳上执行的成形操作的次数。也就是说,壳压机或转换压机构造成或可以被构造成执行某些操作,诸如但不限于构建用于撕裂面板的刻痕。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转换冲压站在壳上形成镶板、刻痕和集成的铆接部。壳上的铆接部是联接拉片的元件/结构。然而,应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壳压机中成形铆接部。
因此,通常,在转换压机上,坯件/壳体被供给到传送带,该传送带转位通过限定一定数量的道的细长模具组。应理解的是,每个壳行进通过单个道。也就是说,例如,支撑两个模具道的模座同时处理两组壳。换句话说,支撑单个模具组的模座在单个道中将单组壳成形为罐盖。相反,支撑多个模具组(其中每个模具组限定一个道)的工具将多组壳形成为罐盖,即使每个道仅仅将一组壳形成为罐盖。
在壳移动通过转换压机的同时,也在邻近转换压机的压机中或在转换压机中成形拉片,并且拉片大致垂直于壳的运动方向移动。换句话说,拉片模具排的纵向轴线设置为大致垂直于壳模具道的纵向轴线。
在最后的工具站处或附近,拉片联接到壳,从而产生罐盖。如前所述,转换压机的每个工具站都包括上工具模具,该上工具模具构造成在冲压机致动时朝向下工具模具前进。壳被接收在上工具和下工具之间。换句话说,壳被接收在上工具组件和下工具组件之间。上工具组件构造成在与下工具组件间隔开的上方位置和与下工具组件相邻的下方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因此,当上工具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上工具模具接合壳,并且上工具模具和/或下工具模具分别作用于壳的公众外侧和/或产品侧(例如,面向罐体的内侧),以执行一定数量的上述转换操作。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堆垛机将各个壳供给到具有尺寸适合于容纳单个壳的腔或凹槽的传送带上。也就是说,传送带包括一定数量的凹槽“列”。因此,如本文所使用的,凹槽“列”是指一系列凹槽,其中“列”中的每个凹槽的中心基本沿着基本平行于传送带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线设置。拉片“行”大致垂直于壳的“列”移动。
在使用中,壳被放置在每个凹槽中,并且传送带被转位通过道。传送带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诸如但不限于橡胶。通常,每个模具组存在一条传送带。在具有限定四个道的两个工具组件的构造中,将存在两条传送带,其中每条传送带具有两个列。在这种构造中,每条传送带列都与一个道相关联。
对于双通道模具组,用于每个模具组的传送带包括相邻的凹槽组,其中一组凹槽行进穿过每个道。由于与传送带的弹性有关的限制,希望限制传送带的宽度。通常,传送带容纳两个凹槽列。也就是说,存在与每个模具组相关联的一条传送带,每条传送带使得两列壳移动通过转换压机,其中每列壳行进通过相邻的道。此外,当存在四个壳道时,包括拉片的片材还包括四排相邻的拉片。在该构造中,第一排拉片联接到第一壳道中的壳,第二排拉片联接到第二壳道中的壳,如此类推。
转换压机的一种常见构造包括支撑三道模具组的一个模座。因此,在每个循环期间,存在将坯件/壳形成罐盖的三个道。这种转换压机被识别为“三产出式”转换压机。另一种常见构造包括两个模座,每个模座支撑一个两道模具组。也就是说,存在两个模座,每个模座支撑具有多个道的单个模具组。在有两个模具组且每个模具组有两个道的情况下,转换压机每个周期生产四个罐盖。也就是说,转换压机是“四产出式”转换压机。对于某些时候,这是对由转换压机生产的罐盖数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四产出式”转换压机通常以每分钟750个冲程/循环(750个循环X 4个壳道=3000个“壳/分钟”(以下称为“SPM”))操作。
希望增加每分钟处理的壳的数量。限制每个循环期间加工的坯件/壳的数量的一个因素是传统冲压机的特性。也就是说,传统冲压机缺乏在每个循环期间形成四个以上的坯件/壳的动力/强度,和/或传统冲压机缺乏空间来容纳在每个循环期间生产四个以上坯件/壳的转换压机的部件。
对传统冲压机的改进,诸如但不限于减轻各种冲压机部件(或转换压机的部件)的重量和/或改进冲压机的强度,现在允许转换压机一次生产四个以上的罐盖。也就是说,存在“六产出式”转换压机。然而,这种六产出式转换压机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六产出式转换压机被限制为每分钟750次循环,从而产生4,500SPM。虽然这比3000SPM的四产出式转换压机有所改进,但是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也就是说,输出被限制为4,500SPM的转换压机是一个问题。
此外,六产出式转换压机存在其他问题。例如,传统冲压机的一个限制是可以设置壳道的空间。如上所述,每个壳道需要空间,并且适合的传统压机最多是两个模座,每个模座支撑两道模具组,从而产生上述四产出式转换压机。已知的“六产出式”转换压机使用两个模座,每个模座支撑一个三道模具组。然而,这种构造是不期望的,并且使用两道模具组、三道模具组是一个问题。换句话说,没有已知的工具组被构造成具有与传统冲压机连接的三道壳模具组、两道壳模具组。这是个问题。
此外,传送带的弹性特性自然地允许传送带变形。然而,具有三个列的传送带变形太大。也就是说,已知传送带越宽,带越易于变形。类似地,从传送带上去除太多材料(以形成凹槽)使得传送带易于变形。当传送带变形时,被移动的壳因此变得与道不对准和/或与道中的单个模具不对准。这导致壳变形。例如,当壳与模具不对准时,在错误的位置处形成铆接部。必须丢弃这种变形的壳。因此,具有太多凹槽列的传送带是一个问题。同样,太宽的传送带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创建六产出式转换压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三道模具组、两道模具组/两列传送带,使得每条传送带更窄。然而,如上所述,传统冲压机的空间有限,在其当前构造中无法容纳三道模具组、两道模具组。也就是说,两道模具组的当前构造的问题在于,不能在传统冲压机上使用这种模具组来形成六产出式转换压机。换句话说,在已知技术中,具有每个模座一个模具组构造的转换压机的元件不能用来形成六产出式转换压机。也就是说,模座和相关联的部件占据足够的空间,使得具有六产出式转换压机需要模具组是三道模具组。这是个问题。
此外,假设可能使用三道模具组、两道模具组和传统冲压机,处于这种构造的转换压机仍然缺乏足够的速度。也就是说,传送组件仍然局限于移动4500SMP。这也是一个问题。换句话说,用于这种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仅限于以4500SPM行进通过转换压机。总是希望增加转换压机生产罐盖的数量,因此4500SPM的限制以及受限于此数量的壳的传送带组件是一个问题。
此外,转换压机会由于其所在位置的温度变化而改变。通常,基本上金属的转换压机在温暖时会膨胀,而在寒冷时会收缩。这些变化不利于转换压机元件的定位/对准以及因此不利于正在成形的罐盖。为了减小罐盖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转换压机包括一定数量的“压接块”。如本文所使用的,“压接块”是金属结构件,并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是硬化钢结构件。压接块以相对的对设置,即,一个压接块位于上工具上,而一个相对的压接块位于下工具上。当工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恰好在成形模具成形壳/拉片之前,压接块彼此接合(或“压接”)。在这种构造中,压接块预加载成形模具并抵抗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模具竖直位置的变化。压接块设置在由模具组限定的道的任一横向侧上或设置在所述道内。例如,在具有两个模具组的压机中,在每个模具组的每个横向侧上存在一定数量的压接块。因此,存在设置在模具组之间的两组压接块。也就是说,压接块与单个模具组相关联。换句话说,两个或更多个模具组不共享压接块。这是一个缺点,因为压接块占据了模座上的可以用于其他目的的空间。此外,上工具上的钢制压接块必须由冲压机移动。由于大量压接块而增加的重量是一个问题。
此外,当传送带具有三个凹槽列时,压接块不能定位在距中心凹槽列的有效距离处。也就是说,压接块应定位成紧邻壳道内的成形站。当只存在两个壳道时,可能将压接块定位成邻近传送带,这是因为压接块位于传送带路径的任一侧上,因此紧邻壳道任一侧上的模具。然而,当传送带具有三个凹槽列时,压接块不能定位成紧邻中心道中的模具。也就是说,如果传送带在与压接块对准的位置处是实心的,则压接块不会彼此接触(或会压缩并损坏传送带)。因此,具有三个凹槽列的传送带是一个问题,这是因为这种构造阻止将压接块设置在距与中间凹槽列相关联的刻痕模的效距离处。
应注意的是,该问题的一个明显解决方案是在传送带中切出压接块通道。但是,还有其他考虑因素使这种解决方案站不住脚。例如,通常使用真空系统将传送带和壳保持成抵靠下工具组件。如果带包括通道,则这些通道很可能与真空通道对准。在这种构造中,无法抽真空。此外,如上所述,如果传送带包括用于上工具压接块行进通过的开口,则传送带具有甚至更少的材料并且更易于变形,这是一个问题。
与以大于4500SPM操作的转换压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弹性传送带中产生类似于松弛的变形。通常,希望限制接触传送带的结构件的数量以避免损坏传送带。因此,传统上,转换压机不包括诸如用于传送带的带惰轮的结构件。也就是说,惰轮增加了传送带上的磨损和撕裂并增加了传送带组件的复杂性。这是一个问题。
与以大于4500SPM操作的转换压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转换压机的元件移动速度较快和/或有更多元件在运动。这是一个问题,因为较快的运动/更多的运动元件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导致转换压机的其他元件磨损和撕裂。这些元件中的许多元件由金属制成,诸如但不限于钢,以便经久耐用。这是一个问题,因为钢元件具有较大的质量,因此会导致更多的磨损和撕裂。因此,希望减小所选元件的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传送带组件,其中模具的数量/模座的数量在冲压机作用线的任一侧上大致平衡/平衡。还需要一种传送带组件,其中传送带不容易由于过宽和/或过量的凹槽列而变形。还需要一种传送带组件,其构造成允许压接块定位在距模具有效距离处。还需要一种传送带组件,它包括具有减小质量的选定元件。
发明内容
这些需要以及其他需要通过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构思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来满足,该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多条传送带的传送带组件,并且其中多条传送带构造成移动增加数量的壳。这解决了上述问题。此外,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构思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复式模座的转换压机。复式模座允许将多个模具组联接到单个模座上,从而减小工具组件所需的空间并解决上述问题。此外,如下所述,转换压机解决了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获得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其中:
图1是转换压机的局部等距视图。也就是说,为清楚起见,未示出冲压机、上工具组件和选定的其他元件。
图2是转换压机的局部俯视图。也就是说,为清楚起见,未示出冲压机、上工具组件和选定的其他元件。
图3是转换压机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
图3A是提升闸门组件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意识到的是,在本文的附图中示出的和在以下说明中描述的特定元件仅仅是所公开构思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以非限制性示例提供,仅用于进行说明。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特定尺寸、取向、组件、所使用部件的数量、实施例构造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认为对所公开构思的范围进行限制。
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短语,诸如,例如,顺时针、逆时针、左、右、顶、底、向上、向下及其衍生词涉及附图中所示元件的取向而并不限制权利要求,除非在此有明确表述。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如本文所使用的,“构造成[动词]”是指所识别的元件或组件具有被成型、定尺寸、设置、联接和/或配置成执行所识别的动词的结构。例如,“构造成移动”的构件可移动地联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且包括使该构件移动的元件,或者该构件以其他方式配置为响应于其他元件或组件而移动。由此,如本文所使用的,“构造成[动词]”叙述结构而不是功能。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构造成[动词]”是指所识别的元件或组件旨在并且被设计为执行所识别的动词。因此,仅能够执行所识别的动词但是不旨在且未被设计为执行所识别的动词的元件不是“构造成[动词]”。
如本文所使用的,“相关联”是指元件是同一组件的部分和/或一起操作,或者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彼此作用。例如,汽车有四个轮胎和四个轮毂盖。虽然所有元件都联接作为汽车的部分,但应理解的是,每个轮毂盖与特定轮胎“相关联”。
如本文所使用的,“联接组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联接件或联接部件。联接件或联接组件的各部件通常不是同一元件或其他部件的部分。由此,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不会同时描述“联接组件”的各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联接件”或“一个或多个联接部件”是联接组件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也就是说,联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构造成联接在一起的部件。应理解的是,联接组件的各部件彼此兼容。例如,在联接组件中,如果一个联接部件是卡扣式插座,则另一个联接部件是卡扣式插头,或者,如果一个联接部件是螺栓,则另一个联接部件是螺母或螺纹孔。此外,元件中的通道是“联接件”或“联接部件”的一部分。例如,在由螺母和延伸通过木板中的通道的螺栓联接在一起的由两块木板构成的组件中,螺母、螺栓和两个通道均为“联接件”或“联接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紧固件”是构造成联接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单独部件。因此,例如,螺栓是“紧固件”,但是榫-槽联接件不是“紧固件”。也就是说,榫-槽元件是被联接的元件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的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联接”两个或更多个零件或部件的陈述应指这些零件直接或间接地(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零件或部件)连在一起或一起操作,只要发生连结即可。如本文所使用的,“直接联接”是指两个元件彼此直接接触。如本文所使用的,“固定联接”或“固定”是指两个部件被联接以便一体地移动,同时保持相对于彼此的恒定取向。如本文所使用的,“可调节固定”是指两个部件联接以便一致地移动,同时相对于彼此保持恒定大体取向或位置,与此同时能够在有限范围或围绕单个轴移动。例如,门把手“可调节固定”到门,因为门把手可旋转,但大体上门把手相对于门保持在单个位置中。此外,可伸缩笔中的盒(钢笔尖和墨水储器)相对于壳体是“可调节固定的”,因为盒在缩回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但大体上保持其相对于壳体的取向。因此,当联接两个元件时,这些元件的所有部分都被联接。然而,描述第一元件的特定部分联接到第二元件(例如,轴第一端联接到第一轮)是指第一元件的特定部分设置得与它的其它部分相比更靠近第二元件。此外,仅通过重力保持到位地搁置在另一物体上的物体未“联接”到下部物体,除非上部物体通过其他方式基本维持到位。也就是说,例如,桌子上的书没有联接到桌子,但是粘到桌子上的书联接到桌子上。
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可移除地联接”或“临时联接”是指一个部件以基本上临时的方式与另一个部件联接。也就是说,两个部件联接成使得部件容易连结或分离并且不会损坏部件。例如,用有限数量的易于接近的紧固件(即,不难接近的紧固件)将两个部件彼此固定是“可移除地联接”,而焊接在一起或通过难以接近的紧固件连结的两个部件不是“可移除地联接”。“难以接近的紧固件”是在接近紧固件之前需要移除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紧固件,其中“其他部件”不是通道装置(诸如但不限于,门)。
如本文所使用的,“操作地联接”是指联接一定数量的元件或组件,每个元件或组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者在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之间移动,使得当第一元件从一个位置/构造移动到另一位置/构造时,第二元件也在各位置/构造之间移动。应注意的是,第一元件可以“操作地联接”到另一元件,而反之并非如此。
如本文所使用的,“功能性联接”是指多个元件或组件联接在一起,使得一个元件/组件的特性和/或功能被另一元件/组件表达或可使用。例如,延伸绳的特性是能够进行电力通信。当两根延伸绳“功能性联接”时,两根延伸绳被联接,从而电力可以通过这两条延伸绳进行通信。作为另一个示例,当具有通信数据特性的两台无线路由器相互通信(但未物理上相互联接)时,这两台路由器被“功能性联接”,使得数据可以通过两个路由器进行通信。
如本文所使用的,两个或更多个零件或部件彼此“接合”的陈述是指这些元件直接将力或偏压施加到彼此上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或部件将力或偏压施加到彼此上。此外,如本文关于移动零件所使用的,移动零件可以在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期间“接合”另一个元件,和/或移动零件可以一旦在所述位置中则“接合”另一个元件。因此,应理解的是,陈述“当元件A移动到元件A的第一位置时,元件A接合元件B”和“当元件A在元件A的第一位置时,元件A接合元件B”是等效陈述,并且是指元件A在移动到元件A的第一位置时接合元件B和/或元件A在元件A的第一位置时接合元件B。
如本文所使用的,“操作地接合”是指“接合且移动”。也就是说,当相对于构造成使可移动或可转动的第二部件移动的第一部件使用时,“操作地接合”是指第一部件施加足以使第二部件移动的力。例如,可以将螺丝刀放置成与螺钉接触。当没有向螺丝刀施加力时,螺丝刀仅“暂时联接”到螺钉。如果向螺丝刀施加轴向力,则螺丝刀压靠在螺钉上并“接合”螺钉。然而,当向螺丝刀施加转动力时,螺丝刀“操作地接合”螺钉并使螺钉转动。此外,关于电子部件,“操作地接合是指一个部件通过控制信号或电流控制另一个部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临时放置”是指一个或多个第一元件或组件搁置在一个或多个第二元件或组件上以使得允许第一元件/组件移动而不必脱离开第一元件或不必用其它方式操纵第一元件。例如,仅仅搁置在桌子上的书(也就是说,书没有粘合或固定在桌子上)被“临时放置”在桌子上。
如本文所使用的,“对应”表示两个结构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彼此相似,并且可以以最小的摩擦量联接。因此,“对应于”构件的开口的尺寸略大于该构件,使得该构件可以以最小的摩擦量行进穿过该开口。如果要将两个部件“紧贴地”装配在一起,则修改该定义。在那种情况下,部件尺寸之间的差异甚至更小,从而摩擦量增大。如果限定开口的元件和/或插入开口中的部件由可变形或可压缩的材料制成,则开口甚至可以略小于插入开口中的部件。关于表面、形状和线,两个或更多个“对应的”表面、形状或线通常具有相同的尺寸、形状和轮廓。
如本文所使用的,当与移动的元件相关联地使用时,“行进路径”或“路径”包括元件在运动时移动通过的空间。由此,任何移动的元件都固有地具有“行进路径”或“路径”。此外,“行进路径”或“路径”涉及一个可识别的结构件整体上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运动。例如,假设道路完全平滑,则汽车上的旋转车轮(可识别的结构件)通常不会相对于汽车的车身(另一个物体)移动。也就是说,车轮作为一个整体不会相对于例如相邻的挡泥板改变其位置。因此,旋转车轮相对于汽车的车身不具有“行进路径”或“路径”。相反,该车轮上的进气阀(可识别的结构件)确实具有相对于汽车的车身的“行进路径”或“路径”。也就是说,当车轮旋转并运动时,进气阀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汽车的车身运动。
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一体式”表示被创建为单个器件或单元的部件。也就是说,包括单独创建并且然后联接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的器件的部件不是“一体式”部件或主体。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数量”应表示一或大于一的整数(即,多个)。也就是说,例如,短语“一定数量的元件”意味着一个元件或多个元件。特别指出的是,术语“一定数量的[X]”包括单个[X]。
如本文所使用的,在短语“[x]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或“[y]构造成使得[x]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x]”是元件或组件的名称。此外,当[x]是在一定数量的位置之间移动的元件或组件时,代词“其”是指“[x]”,即在代词“其”之前命名的元件或组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用于圆形或圆柱形的主体的“径向侧面/表面”是围绕主体的中心或穿过其中心的高度线延伸或者环绕主体的中心或穿过其中心的高度线的侧面/表面。如本文所使用的,用于圆形或圆柱形的主体的“轴向侧面/表面”是在大致垂直于穿过圆柱中心的高度线延伸的平面中延伸的侧面。也就是说,通常,对于圆柱形汤罐来说,“径向侧面/表面”是大致圆形的侧壁,“一个或多个轴向侧面/表面”是汤罐的顶部和底部。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径向延伸”是指沿轴向方向或沿径向线延伸。也就是说,例如,“轴向延伸”线从圆或圆柱的中心朝向径向侧面/表面延伸。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轴向延伸”是指在轴向方向上或沿着轴线延伸。也就是说,例如,“轴向延伸”线从圆柱体的底部向圆柱体的顶部延伸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圆柱体的中心纵向轴线。
如本文所使用的,“大致曲线”包括具有多个弯曲部分、弯曲部分和平面部分的组合以及相对于彼此成角度设置从而形成曲线的多个平面部分或区段的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平面体”或“平面构件”是通常薄的元件,其包括相对的宽的大致平行的表面,即,平面构件的平面表面以及在宽平行表面之间延伸的更薄的边缘表面。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固有的是“平面”元件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表面。周边以及因此边缘表面可以包括大致笔直的部分(例如,如在矩形平面构件上)或者是弯曲的(如在盘上)或者具有任何其他形状。
如本文所使用的,对于共享极限的任何相邻范围,例如,0%-5%和5%-1%0,或0.05英寸-0.10英寸和0.001英寸-0.05英寸,该下部范围的上限(即,在上面的示例中,5%和0.05英寸)表示略小于所确定的极限。也就是说,在上面的示例中,范围0%-5%表示0%-4.999999%,范围0.001英寸-0.05英寸表示0.001英寸-0.04999999英寸。
如本文所使用的,“向上悬伸”是指从另一元件向上延伸且大致垂直的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罐”和“容器”基本上可互换使用以指任何已知或合适的容器,其被构造成容纳物质(例如但不限于,液体;食物;任何其他合适的物质),以及明确包括但不限于饮料罐,诸如啤酒罐和饮料罐,以及食品罐。
如本文所使用的,“罐体”包括基部和悬伸或向上悬伸的侧壁。“罐体”是一体式的。在本构造中,“罐体”限定大致封闭空间。因此“罐体”(即,基部和侧壁)还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也就是说,例如,“罐体”包括侧壁内表面和侧壁外表面。
如本文所使用的,“成形”金属是指改变金属结构件的形状。
如本文所使用的,在诸如“围绕[元件、点或轴线]设置”或“围绕[元件、点或轴线]延伸”或“围绕[元件、点或轴线][X]度”的短语中的“围绕”表示环绕、围绕延伸或围绕测量。当参考测量值使用或以类似方式使用时,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大约”表示“近似”,即,在与测量值相关的近似范围内。
如本文所使用的,“细长的”元件固有地包括在伸长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和/或纵向线。
如本文所使用的,“通常”是指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与被修饰的术语相关的“以一般方式”。
如本文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指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与被修饰的术语相关的“大部分”。
如本文所使用的,“在…处”是指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与被修饰的术语相关地位于其上或在其附近。
如本文所使用的,“复式模座”是指构造成联接到多道模具组的单个模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复式模座”包括一体式主体,多道模具组联接至该一体式主体;如本文所使用的,这种复式模座是“一体式复式模座”。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并且当参考压接块和模具组之间的间距使用时,“操作距离”是指压接块设置在压接块的变形从两个不同的模具组预加载模具的位置处。换句话说,压接块与多个模具组相关联并作用在多个模具组上。当压接块与多个模具组相关联并作用在多个模具组上时,模具组不需要每个模具组都具有它们自己的专属压接块。因此,工具组或统称为模具组占据了“减小的区域”。如本文所使用的,占据“减小的区域”的工具组/模具组允许将三道壳模具组、两道壳模具组联接到传统冲压机。
如本文所使用的,“与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是指力的作用线和纵向轴线基本共同延伸。
如本文所使用的,“有限的多个凹槽列”是指两个凹槽列。
如本文所使用的,具有“抗变形宽度”的传送带是指横向宽度小于9.0英寸的传送带。
如本文所使用的,并且当参考一个壳凹槽列和压接块之间的间距使用时,“有效距离”是指大约3.5英寸的距离。该“有效距离”是从相关压接块到最靠近相关压接块的壳凹槽的最近表面测量的。也就是说,如下所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多个压接块和一定数量的移动凹槽。“相关压接块”是正被测量“有效距离”的压接块。“最靠近相关压接块的壳凹槽”是在给定循环期间最靠近相关压接块的壳凹槽。应理解的是,“在给定循环期间最靠近相关压接块的壳凹槽”在冲压机的每个循环期间都发生变化。
如本文所使用的,关于提升闸门构件,“减小的质量”是指质量小于由钢制成的具有基本相似尺寸和特性的提升闸门构件的质量。
如本文所使用的,“增加数量的壳”是指在4506-4799SPM之间。如本文所使用的,“大量增加数量的壳”是指介于4800-5099SPM之间。如本文所使用的,“极大增加数量的壳”是指每分钟5100个壳或更多。
如图1和图2所示,转换压机10构造成将金属坯件1和/或金属片材2成形为罐盖5。作为一个示例,以下公开使用大致圆形的坯件1,该坯件1被成形为大致圆形的罐盖5。应理解的是,该形状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坯件1/罐盖5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坯件1最初是从金属片材切割下来,该金属片材诸如但不限于铝、钢或铝和/或钢的合金。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坯件1被成形或部分成形为“壳”3。如已知且如本文所使用的,“壳”是指具有某些构造的坯件,所述某些构造诸如但不限于中心面板和凹陷部,但不包括拉片。在所示实施例中,壳3被提供给转换压机10。在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转换压机10从金属片材2切割坯件1并将坯件成形为壳3。如本文所使用的,当壳3具有联接到其上的拉片(未示出)时,壳3变成“罐盖”5。
转换压机10包括壳体/框架组件12(以下称为“壳体组件”12)、冲压机14(图3)、工具组20和传送带组件70。壳体组件12构造成并且确实支撑转换压机10的其他元件。通常,冲压机14的具体细节与本公开内容无关,只是要注意冲压机14是包括细长冲压机主体16(图3)的传统冲压机14,所述细长冲压机主体16构造成往复运动并施加足以在多个成形站成形金属的力,如下所述。如已知的,冲压机14通过柱塞主体16施加力。因此,柱塞主体16构造成并且确实沿着与柱塞主体16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此外,柱塞主体16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联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间接地)到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以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联接到上模具组件40,如下所述。在示例性构造中,柱塞主体16大致设置在工具组件30上方并且将上模具组件40向下移动到第二位置,如下所述。
也就是说,本文使用的术语如下:“工具组20”包括一定数量的上模座24、一定数量的下模座28和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也就是说,“工具组”基本上是指当转换压机10构造成成形不同类型的罐盖5时在冲压机14上更换或可以更换的所有元件。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上工具组件31”和“下工具组件33”。在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个“上工具组件31”可移动地联接到壳体组件12并且由冲压机14操作地接合且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上工具组件31”和联接到其上的元件与相关联的“下工具组件33”间隔开,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上工具组件31”和联接到其上的元件设置成距相关联的“下工具组件33”和联接到其上的元件一成形距离。此外,每个“上模具组件31”包括上模座24和上模具组件40之一。类似地,每个“下工具组件33”包括下模座28和下模具组件50之一。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上模座24和下模座28被共同地标识为工具组20的一部分并且单独标识为上工具组件31/下工具组件33的一部分。此外,每个上模具组件40具有相关联的下模具组件50,即,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具组件和下模具组件是相关联的,并且在本文中也被共同地识别为“壳模具组32”,如下所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工具组20,或者换句话说,所有壳模具组32占据减小的面积并且构造成联接到传统冲压机14。这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模座24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冲压机14/柱塞主体16并随其移动。换句话说,柱塞主体16操作地接合上模座24。每个下模座28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壳体组件12并且基本固定不动。每个上模具组件40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上模座24并随其移动。每个下模具组件50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到下模座28并且基本固定不动。因此,工具组20、工具组件30和壳模具组32(下文讨论)构造成并且确实成形坯件1/壳3。在该构造中,上模具组件40构造成并且确实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上模具组件40与相关联的下模具组件50间隔开,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上模具组件40设置为距相关联的下模具组件50成形距离。应理解的是,当上模具组件40处于第二位置时,成对的相对模具36’、36”间隔开成形距离,并且在其间的坯件1具有在其上执行的成形操作。
工具组20包括多个壳模具组32和拉片模具组35。构造成成形壳3的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一定数量的壳模具组,其中每个壳模具组限定至少一个细长壳道34。如本文所使用的,“壳道”34是指串联设置的多个模具36’、36”(如下文讨论的)并且坯件1/壳3行进穿过所述多个模具并被成形。如本文所使用的,壳模具组是“单道”壳模具组或者是“多道”壳模具组,所述“单道”壳模具组是指壳模具组限定单个壳道,所述“多道”壳模具组是指壳模具组32限定多个壳道。具有单道和多道的转换压机是已知的。
例如,一台已知的转换压机包括三个单道。为了区分三个单道构造和三道构造,提供以下定义。如本文所使用的,在“多道”壳模具组中,道彼此紧邻。如本文所使用的,“紧邻”是指相隔小于2.9英寸。因此,例如,在上述三个单道转换压机中,所有道都间隔开大于大约7.45英寸。由于这些道彼此并非“紧邻”,因此这些道不是“多道”壳模具组的一部分。
作为另一个示例,众所周知的四产出式转换压机包括四个道,其中第一对道(第一道和第二道)间隔开小于2.7825英寸,第二对道(第三道和第二道)也间隔开小于2.7825英寸。此外,第一对道和第二对道间隔开大于7.45英寸。在这种构造中,转换压机有两个多道模具组。也就是说,虽然成对的道相隔大于2.9英寸,但形成每对道的道相隔小于2.9英寸。因此,每对道是“多道”壳模具组的一部分。
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多道”模具组可以通过特定数量的道来识别。例如,如本文所使用的,“两道”模具组是限定两个道的壳模具组32,“三道”模具组是限定三个壳道的壳模具组32,等等。
工具组20还包括一个工具组件30,该工具组件构造成并且确实成形拉片。这是拉片工具组件30,其包括拉片上工具组件31和拉片下工具组件33以及拉片模具组35。拉片模具组35包括拉片上模具组件和拉片下模具组件(均未用附图标记标识)。虽然拉片工具组件30限定多个拉片道,但是如本文所使用的,拉片工具组件30(即,拉片模具组35)不是“多道”模具组。也就是说,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多道”仅应用于壳模具组32。因此,如本文所使用的,拉片模具组35不能是或不能公开为“多道”模具组。
进一步根据上文阐述的定义,如本文所使用的,“壳模具组”32包括多对相对的模具36’、36”,即,上模具36’和下模具36”,其中每对模具36’、36”限定了成形站3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多对相对的模具36’、36”串联设置并且基本上成直线。每个成形站38对坯件1/壳3执行一定数量的成形操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成形站38对坯件1/壳3执行单个成形操作。
在示例性的“六产出式”转换压机10中,多个壳模具组32包括多个多道模具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存在限定六个壳道34的三个“两道”模具组。也就是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限定第一壳道34A和第二壳道34B的第一多道壳模具组20A、限定第三壳道34C和第四壳道34D的第二多道壳模具组20B、以及限定第五壳道34E和第六壳道34F的第三多道壳模具组32C。如上所述,工具组20,或者换句话说,所有壳模具组32占据减小的面积。应理解的是并且如本文所使用的,“所有壳模具组”是指所有先前识别的壳模具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多道壳模具组20A、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32C共同占用减少的面积。这解决了上述问题。
如上所述,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上工具组件31和下工具组件33。每个上工具组件31包括上模座24和上模具组件40中的一个。每个下工具组件33包括下模座28和下模具组件50中的一个。如已知的,每个上模具组件40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上模座24,并且每个下模具组件50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或临时联接到下模座28。从外,模具36’、36”分别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上模座24/下模座28。
以下描述涉及包括一对相关联的“复式模座”(即,“第一”上模座24和“第一”下模座28)的第一工具组件30。应理解的是,当用于参考第一工具组件30和/或第一上模座24和第一下模座28时,术语“第一”仅是一个标识符,并不指这些模座位于上游位置处或这些模座比其他工具组件和/或模座更重要或更显著。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工具组20包括第一工具组件30,其包括第一上模座24和第一下模座28。第一上模座24和第一下模座28中的每一个是复式模座。这解决了上述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上模座24和第一下模座28中的每一个构造成将要并且确实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多个多道壳模具组。由于不使用两个模座来支撑单独的壳模具组的事实,工具组件30占用较少的空间并且允许限定六个道的壳模具组联接到传统冲压机14,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所示,第一多道壳模具组上模具36’和第二多道壳模具组上模具36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第一上模座24。类似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下模具36和第二多道壳模具组下模具36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第一下模座28。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工具组20仅包括两个工具组件30和两对上/下模座24、28以及一对拉片道模座24、28。也就是说,工具组20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工具组件30以及第二工具组件30,所述第二工具组件30包括第二上模座24和第二下模座28。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上/下模座24/28联接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第二上/下模座24/28联接到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32C,并且拉片上/下模座24/28联接到拉片模具组35。在这种构造中,第一上/下模座24/28支撑或包括第一壳道34A和第二壳道34B。此外,第二上/下模座24/28支撑或包括第三壳道34C、第四壳道34D、第五壳道34E和第六壳道34F。拉片上/下模座24/28支撑或包括拉片模具组35。如上所述,应理解的是,当壳模具组32联接到上/下模座24/28时,上模具36”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上模座24,下模具36”联接、直接联接、固定或临时联接到下模座28。
工具组件30还包括多个压接块42、52。也就是说,每个上/下工具组件31、33、每个壳模具组32、和/或每个上模具组件40和每个下模具组件50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压接块42和一定数量的下压接块52。如上所详述,压接块42、52彼此联合操作。因此,应理解的是,每个上压接块42与下压接块52相关联。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相关联的压接块42、52被标识为“一对压接块”42、52。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每个上压接块42具有相关联的下压接块52。因此,任何压接块42、52的引入固有地引入相关联的压接块42、52以及“一对压接块”42、52,所述“一对压接块”42、52由相关联的压接块42、52定义。
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选定的模具36’、36”。当上模具组件40处于第二位置时,上压接块42接合下压接块52a并且两者都变形。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当压接块42、52变形时,压接块42、52操作地接合相邻的模具36’、36”并将模具36’、36”定位在期望位置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压接块42、52设置在距一定数量的刻痕模具37'、37”有效距离处。如已知的,刻痕模具37’、37”是在坯件1中成形刻痕的模具36。
如下所述,压接块42、52被设置在壳模具组32之间的“操作距离”处且距一壳凹槽列90的“有效距离”处。关于操作距离方面,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模具组以间隔开壳模具组32。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至少两个壳模具组32并且距该至少两个壳模具组32操作距离。如图所示,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和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并距其一操作距离。在该位置中,在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和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两者中,压接块42、52预加载模具36。因此,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和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并不各自需要单独的压接块42、52。因此,每个壳模具组32占据较小空间并且允许传统冲压机14容纳六个壳道34,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传送带组件70构造成并且确实移动多个坯件1/壳3通过工具组20/工具组件30。也就是说,传送带组件70构造成并且确实在每个上工具组件31和下工具组件33之间移动多个壳。传送带组件70包括分度驱动组件72和一定数量的传送带80。分度驱动组件72包括输出轴74,该输出轴操作地联接到每条传送带8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传送带80由单个分度驱动组件72驱动。如上所述,“分度”运动是指在冲压机14/工具组件30的每个循环期间分度驱动组件72旋转输出轴74并因此移动传送带80预定距离/设定距离。也就是说,通常,分度驱动组件72旋转输出轴74,并且传送带80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度驱动组件72的操作和传送带80的运动受限于上模具组件4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时刻。也就是说,传送带80随着上模具组件40移动离开下模具组件50而移动。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度驱动组件72的操作和传送带80的运动发生在上模具组件4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初始运动期间。在所有实施例中,分度驱动组件72的操作和传送带80的运动在上模具组件40处于第二位置之前和期间停止。因此,坯件1/壳3在成形操作期间不移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三条传送带80:横向的第一传送带80A、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和横向的第三传送带80C,如下所述。传送带80与稍后描述的通用传送带80基本相似。传送带80包括细长主体82,其端部(未用附图标记标识)彼此联接、直接联接或固定,使得传送带主体82形成细长环。也就是说,传送带主体82,即使在形成环时也具有中心线或纵向轴线84(下文称为“纵向轴线”8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传送带80(即,每条传送带主体82)均由弹性材料制成,诸如但不限于氯丁橡胶。传送带主体82包括多个凹槽86。每个传送带主体凹槽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与坯件1/壳3相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壳3/坯件1适配在每个凹槽86内。凹槽86设置在大致平行于传送带主体纵向轴线84延伸的多个列90中。在下文中并且如本文所使用的,统称的术语“凹槽列90”是指“列”,以及跟随术语“凹槽”的适当附图标记是“90”而不是“86”。也就是说,附图标记“86”表示单个凹槽86,而附图标记“90”表示一个凹槽列9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条传送带80包括有限数量的凹槽列90。也就是说,每条传送带80包括两个凹槽列90,其中每个凹槽列90设置在传送带主体纵向轴线84的相对侧上。此外,每条传送带80(即,每条传送带主体82)具有抗变形宽度。具有抗变形宽度的传送带80解决了上述问题。此外,具有两个凹槽列90的传送带80构造成并且确实允许一壳凹槽列90与压接块42、52之间的间距为如上所定义的“有效距离”。处于这种构造的传送带80解决了上述问题。也就是说,处于该构造的传送带80允许压接块42、52距选定的模具36’,36”“有效距离”。
此外,传送带组件70包括一定数量的传送带惰轮76。也就是说,存在第一传送带惰轮76、第二传送带惰轮76和第三传送带惰轮76。如上所述,本领域教导远离用于传送带80的惰轮。然而,所公开和要求保护的实施例操作的速度足以需要用于每条传送带80的惰轮76。也就是说,如本文所使用的,构造成允许传送带组件70使增加数量的壳体3、大量增加数量的壳体3或极大增加数量的壳体3中的任一者移动通过转换压机10的传送带惰轮76,都是“高速带惰轮”。传送带惰轮76是高速带惰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传送带惰轮76包括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组件12的辊78。每个传送带惰轮76设置成邻近下工具组件50并且构造成并且确实拉动所教导的相关联的传送带80。
虽然传送带组件70包括任意数量的传送带80,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三条传送带80:横向的第一传送带80A、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和横向的第三传送带80C。也就是说,传送带80设置在壳体组件12上,其中它们的纵向轴线84大致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它们的上外表面设置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中。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送带环的端部通常是对准的。也就是说,除了彼此横向偏移之外,传送带80不以其他方式彼此偏移。在该构造中,当一条传送带80设置在另外两条传送带之间时,该传送带80是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因此,如上所述,横向的第一传送带80A设置在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的一侧,横向的第三传送带80C设置在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的另一侧。
此外,如上所述,每条传送带80包括有限数量的凹槽列90。也就是说,第一传送带80A限定了第一壳凹槽列90A和第二壳凹槽列90B,第二传送带80B限定了第三壳凹槽列90C和第四壳凹槽列90D,并且第三传送带80C限定了第五壳凹槽列90E和第六壳凹槽列90F。此外,每条传送带80A、80B、80C构造成并且确实在相关联的壳模具组32A、32B、32C之间移动。也就是说,如图所示,第一传送带80A在第一壳模具组32A之间移动;因此,第一壳凹槽列90A移动通过第一壳道34A并且第二壳凹槽列90B移动通过第二壳道34B。类似地,第二传送带80B在第二壳模具组32B之间移动;因此,第三壳凹槽列90C移动通过第三壳道34C并且第四壳凹槽列90D移动通过第四壳道34D。最后,第三传送带80C在第三壳模具组32C之间移动;因此,第五壳凹槽列90E移动通过第五壳道34E并且第六壳凹槽列90F移动通过第六壳道34F。在该构造中,转换压机10的每个循环产生六个罐盖。也就是说,转换压机10是“六产出式”转换压机10。
此外,转换压机10构造成并且确实处理增加数量的壳3、大量增加数量的壳3或极大增加数量的壳3中的任一者。这解决了上述问题。此外,当由转换压机10加工的壳3被传送带组件70移动时,传送带组件70构造成移动增加数量的壳3、大量增加数量的壳3或极大增加数量的壳3中的任一者通过转换压机10。如下所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送带组件70包括多条传送带80。因此,换句话说,多条传送带构造成移动增加数量的壳3、大量增加数量的壳3或极大增加数量的壳3。这解决了上述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增加每分钟处理的壳3的数量产生关于与这种更快处理相关联的额外/增加的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与这种更快处理相关联的选定数量的附加/增加的力,传送带组件70包括有限数量的凹槽列90。这解决了上述问题。
此外,为了解决与附加/增加的力和更快处理相关的问题,传送带组件70包括提升闸门组件100,其中提升闸门构件102具有减小的质量。也就是说,提升闸门组件100包括细长的提升闸门构件102、提升组件104和致动器组件106。提升闸门构件102通常是具有一系列凹槽(均未用附图标记标识)的平面构件。提升闸门构件的凹槽略大于壳3和/或传送带的凹槽86。每个提升闸门构件102设置在壳道34中。提升组件104构造成并且确实使提升闸门构件102在上方第一位置和下方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上方第一位置中,提升闸门构件102与下模具组件50间隔开,在所述下方第二位置中,提升闸门构件102与下模具组件50间隔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升组件104包括将提升闸门构件102偏压到第一位置的弹簧。致动器组件106构造成并且确实致动提升组件10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106包括从上模具组件40延伸的向下悬伸的杆(未用附图标记标识)。在该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在上模具组件40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接触提升闸门构件102并克服提升组件104的偏压且使提升组件104将提升闸门构件102移动到第二位置。
当转换压机10处理增加数量的壳3、大量增加数量的壳3或极大增加数量的壳3中的任一者时,如果提升闸门组件100太重,则提升闸门组件100的往复运动是不令人期望的。因此,并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升闸门组件100包括具有减小质量的提升闸门构件102。如本文所使用的,“减小质量”是指具有大约0.065lb./in.3密度的结构件。具有这种密度和/或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提升闸门构件102解决了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整体教导可以对那些细节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所公开的特定布置仅意在进行说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将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和所有等效方案的全部范围给出。

Claims (18)

1.一种用于转换压机(10)的传送带组件(70),所述转换压机(10)包括冲压机(14)和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所述冲压机(14)包括细长的柱塞主体(16),所述柱塞主体构造成往复运动并沿着与所述柱塞主体(16)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其中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多个模具组(32),每个模具组(32)限定一定数量的细长的壳道(34),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构造成使一定数量的壳(3)移动通过所述转换压机(10)的三条传送带(80A、80B、80C);
其中,每条传送带(80A、80B、80C)包括两个壳凹槽列(90)并且具有抗变形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组件(70),其中:
所述三条传送带包括横向的第一传送带(80A)、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和横向的第三传送带(80C);
驱动组件(72)操作地联接到所述第一传送带(80A)、所述第二传送带(80B)和所述第三传送带(80C)中的每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组件(70),其中:其中,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一定数量的刻痕模压接块(42、52)和一定数量的刻痕模(37),至少一个刻痕模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各刻痕模(37),并且每条传送带的壳凹槽列(90)设置在距刻痕模压接块(42、52)有效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组件(70),其中:
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一定数量的传送带惰轮(76);
每个传送带惰轮(76)与所述三条传送带(80A、80B、80C)中的单条传送带相关联;并且
其中,每个传送带惰轮(76)是高速带惰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带组件(70),其中:
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提升闸门组件(100);
所述提升闸门组件(100)包括细长的提升闸门构件(102)、提升组件(104)和致动器组件(106);并且
所述提升闸门构件(102)具有减小的质量。
6.一种用于转换压机(10)的工具组(20),所述转换压机(10)包括壳体组件(12)、冲压机(14)和传送带组件(70),所述冲压机(14)包括细长的柱塞主体(16),所述柱塞主体构造成往复运动并沿着与所述柱塞主体(16)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构造成使一定数量的壳(3)移动通过所述转换压机(10)的三条传送带(80A、80B、80C),其中每条传送带(80A、80B、80C)限定两个壳凹槽列(90)并且具有抗变形宽度,所述传送带组件(70)构造成使所述壳(3)在上工具组件(31)和下工具组件(33)之间移动,所述工具组(20)包括:
一定数量的上模座(24)和一定数量的下模座(28);
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
所述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和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
多个壳模具组(32),所述多个壳模具组包括多个多道壳模具组;
每个所述上工具组件(31)构造成被所述冲压机(14)操作地接合并且构造成与所述柱塞主体(16)一起移动;
每个所述下工具组件(33)构造成联接到壳体组件(12)并且构造成保持基本不动;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包括第一上模座(24’);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包括第一下模座(28’);
其中,所述第一上模座(24’)和所述第一下模座(28’)均为复式模座;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多道壳模具组联接到所述第一上模座(24’)和所述第一下模座(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组(20),其中:
所述多个壳模具组(32)包括拉片模具组(35);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包括第二上模座(24”);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包括第二下模座(28”);
所述多个多道壳模具组包括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32C);
所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36’)联接到所述第一上模座;和
所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36”)联接到所述第一下模座;
所述第二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36’)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联接到所述第二上模座;并且
所述第二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36”)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联接到所述第二下模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具组(20),其中:
所述上工具组件(31)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刻痕模压接块(42);
所述下工具组件(33)包括一定数量的下刻痕模压接块(52);并且
其中,所述上刻痕模压接块(42)和下刻痕模压接块(52)设置为距至少两个壳模具组(32)一操作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组(20),其中所有所述壳模具组(32)占据减小的面积。
10.一种转换压机(10),所述转换压机包括:
壳体组件(12);
冲压机(14),所述冲压机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12),所述冲压机(14)包括细长的柱塞主体(16),所述柱塞主体构造成操作地接合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
所述柱塞主体(16)构造成沿着与所述柱塞主体(16)的纵向轴线基本对准的作用线施加力;
工具组(20),所述工具组包括一定数量的上模座(24',24”)、一定数量的下模座(28',28”)和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
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上模具组件(40)和下模具组件(50),其中每个下模具组件(50)联接到所述壳体组件(12)并且每个上模具组件(40)被所述冲压机(14)操作地接合,其中每个上模具组件(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上模具组件(40)与相关联的下模具组件(50)间隔开,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上模具组件(40)设置成距所述下模具组件(50)一成形距离;
传送带组件(70),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构造成使一定数量的壳(3)移动通过所述转换压机(10)的三条传送带(80A、80B、80C);
每条所述传送带(80A、80B、80C)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模具组件(40)和所述下模具组件(50)之间;并且
其中,每条传送带(80A、80B、80C)包括两个壳凹槽列(90)并且具有抗变形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三条传送带包括横向的第一传送带(80A)、中心的第二传送带(80B)和横向的第三传送带(80C);
驱动组件(72)操作地联接到所述第一传送带(80A)、所述第二传送带(80B)和所述第三传送带(80C)中的每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每个工具组件(30)包括一定数量的刻痕模压接块(42、52)和一定数量的刻痕模(37),至少一个刻痕模压接块(42、52)设置成邻近各刻痕模(37),并且其中每条传送带的壳凹槽列(90)设置为距刻痕模压接块(42、52)一有效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一定数量的传送带惰轮(76);
每个传送带惰轮(76)与所述三条传送带中的单条传送带相关联;并且
其中,每个传送带惰轮(76)是高速带惰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传送带组件(70)包括提升闸门组件(100);
所述提升闸门组件(100)包括细长的提升闸门构件(102)、提升组件(104)和致动器组件(106);并且
所述提升闸门构件(102)具有减小的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工具组(20)包括一定数量的上模座(24)、一定数量的下模座(28)和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
所述一定数量的工具组件(30)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和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
多个壳模具组(32)包括多个多道壳模具组;
每个所述上工具组件(31)构造成被所述冲压机(14)操作地接合并且构造成与所述柱塞主体(16)一起移动;
每个所述下工具组件(33)构造成联接到壳体组件(12)并且构造成保持基本不动;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包括第一上模座(24’);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包括第一下模座(28’);
其中,所述第一上模座(24’)和所述第一下模座(28’)均为复式模座;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多道壳模具组联接到所述第一上模座(24’)和所述第一下模座(28’)。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多个壳模具组(32)包括拉片模具组(35);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上工具组件(31)包括第二上模座(24”);
其中,所述一定数量的下工具组件(33)包括第二下模座(28”);
所述多个多道壳模具组包括第一多道壳模具组(32A')、第二多道壳模具组(32B')和第三多道壳模具组(32C');
所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36’)联接到所述第一上模座(24’);和
所述第一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36”)联接到所述第一下模座(28');
所述第二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36’)和所述第三多道壳模具组的上模具联接到所述第二上模座(24”);并且
所述第二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36”)和所述第三多道壳模具组的下模具联接到所述第二下模座(28”)。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
所述上工具组件(31)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刻痕模压接块(42);
所述下工具组件(33)包括一定数量的下刻痕模压接块(52);并且
其中,上刻痕模压接块(42)和下刻痕模压接块(52)设置为距至少两个壳模具组(32)一操作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换压机(10),其中,所述壳模具组(32)占据减小的面积。
CN202310707207.1A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工具组以及转换压机 Pending CN1167133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244,203 2019-01-10
US16/244,203 US11413678B2 (en) 2019-01-10 2019-01-10 Transfer belt assembly for a six-out conversion system
CN201980088499.7A CN113272081B (zh)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六产出式转换系统的传送带组件
PCT/US2019/065974 WO2020146085A1 (en) 2019-01-10 2019-12-12 Transfer belt assembly for a six-out conversion system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499.7A Division CN113272081B (zh)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六产出式转换系统的传送带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3397A true CN116713397A (zh) 2023-09-08

Family

ID=7151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7207.1A Pending CN116713397A (zh)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转换压机的传送带组件、工具组以及转换压机
CN201980088499.7A Active CN113272081B (zh)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六产出式转换系统的传送带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499.7A Active CN113272081B (zh) 2019-01-10 2019-12-12 用于六产出式转换系统的传送带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413678B2 (zh)
EP (1) EP3908416A4 (zh)
JP (2) JP7441229B2 (zh)
CN (2) CN116713397A (zh)
WO (1) WO20201460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3678B2 (en) * 2019-01-10 2022-08-16 Stolk Machinery Company, LLC Transfer belt assembly for a six-out convers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3324A (en) * 1978-07-21 1980-07-22 Usm Corporation Punch press and method for making can ends with closures
US4627625A (en) * 1981-04-02 1986-12-09 Dresser Industries, Inc. Air seal between relatively moveable ducts
US4546873A (en) * 1981-05-15 1985-10-15 The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mpany Limited Article retention system for transfer equipment
USRE33061E (en) * 1984-05-15 1989-09-19 Dayton Reliable Tool & Mfg. Co. Two-out belt system
US4640116A (en) 1984-05-15 1987-02-03 Dayton Reliable Tool & Mfg. Co. Two-out belt system
US4627265A (en) 1985-08-12 1986-12-09 Redicon Corporation Double action conversion system
US4799846A (en) * 1986-11-25 1989-01-24 The Minster Machine Co. Transfer belt for can end conversion press
US4723882A (en) * 1986-11-25 1988-02-09 The Minster Machine Company Apparatus for forming easy-open can ends
US4822232A (en) * 1987-06-27 1989-04-18 Dayton Reliable Tool & Mfg. Co. Upstacking device for a shell conversion press
US5182934A (en) * 1988-01-13 1993-02-02 Service Tool Die & Mfg. Co. Dual lane conversion system
US20080267736A1 (en) * 1993-05-12 2008-10-30 Donald Jason Artrip System for forming and securing lift-tabs to can ends having an elongated crank shaft
US5511920A (en) 1993-10-14 1996-04-30 Artrip; Donal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hen forming lift-tab can end assemblies
US6706995B2 (en) * 1998-07-16 2004-03-16 Ball Corporation Laser light marking of a container portion
US6533518B1 (en) * 1999-08-31 2003-03-18 Rexam Beverage Can Company Can end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press therefor
US6695132B2 (en) * 1999-11-24 2004-02-24 Dayton Systems Group, Inc. Conveyor system for can end conversion systems
US20070166131A1 (en) * 2002-10-22 2007-07-19 Cook Stephen T Can end conversion system
US7302822B1 (en) 2006-06-07 2007-12-04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Shell pres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hell
US10352385B2 (en) * 2013-03-15 2019-07-16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Drive assembly for conversion system
CN105050747B (zh) * 2013-03-15 2018-07-20 斯多里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转换压机
US9550224B2 (en) 2013-04-30 2017-01-24 Stolle Machinery Company, Llc Press system and vacuum port assembly therefor
CN204524084U (zh) * 2014-12-31 2015-08-05 广州市金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气雾罐面盖自动冲压机
ES2706275T3 (es) 2015-02-11 2019-03-28 Bruderer Ag Disposición de prensas de estampado
US11413678B2 (en) * 2019-01-10 2022-08-16 Stolk Machinery Company, LLC Transfer belt assembly for a six-out conver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6085A1 (en) 2020-07-16
JP2022516788A (ja) 2022-03-02
US20220339690A1 (en) 2022-10-27
US11413678B2 (en) 2022-08-16
EP3908416A4 (en) 2022-08-24
US11779992B2 (en) 2023-10-10
CN113272081B (zh) 2023-06-16
JP2024059720A (ja) 2024-05-01
EP3908416A1 (en) 2021-11-17
CN113272081A (zh) 2021-08-17
US20200222966A1 (en) 2020-07-16
JP7441229B2 (ja)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7019B2 (en) Conversion press end retaining bar assembly
CN113412170B (zh) 转换压制机端部保持杆组件
JP2024059720A (ja) 6出力コンバージョンシステムの移送ベルトアセンブリ
US10898941B2 (en) Shell system locating assembly for shells
US11597001B2 (en) Ram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punch mounting assembly
JP2023082070A (ja) 圧印加工リベットを有する缶エンド、そのためのツーリングアセンブリ及び形成方法
CN111344083B (zh) 具有可膨胀泡的壳及其工具
WO2018128962A1 (en) Redraw slee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