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494A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09494A CN116709494A CN202310729142.0A CN202310729142A CN116709494A CN 116709494 A CN116709494 A CN 116709494A CN 202310729142 A CN202310729142 A CN 202310729142A CN 116709494 A CN116709494 A CN 1167094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carrier spacing
- information
- bwp
-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19580 granularit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82 thermal adhesion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终端和基站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操作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MAC CE上的TA命令;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18年8月9日、申请号为201880051840.7的发明名称为“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的申请案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在通信系统中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第4代(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对无线数据流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第5代(5G)或预5G(pre-5G)通信系统。5G或预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期长期演进(LTE)系统。
为了实现高数据速率,已经考虑在超高频(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为了减轻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增加超高频带中无线电波的传送距离,已经针对5G通信系统讨论了诸如波束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规模天线的技术。
为了5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网络改进,已经对演进小小区、先进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和接收干扰消除进行了技术开发。
另外,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高级编码调制(ACM)系统,诸如混合频移键控(F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高级接入技术,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互联网正在向物联网(IoT)演进,在IoT中,分布式实体(即事物)交换和处理信息。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
由于IoT实施方式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要素,所以最近已经研究了用于机器对机器(M2M)连接的传感器网络、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
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的事物之间生成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建新的价值。IoT可以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和各种工业应用的融合和结合,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电器和先进医疗服务。
因此,已经做出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传感器网络、M2M通信、和MTC的技术已经通过对应于5G通信技术的波束形成、MIMO和阵列天线的技术来实施。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云RAN的应用也可以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5G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各种参数集(numerology)(例如,子载波间隔)来支持各种服务。在使用这样的各种参数集的环境中,符号长度和循环前缀(CP)长度可以根据子载波间隔而改变,并且因此,时间提前量(TA)信息的生成和操作应该根据参数集而改变。
此外,在使用波束形成的5G通信系统中,TA信息的生成和操作应该根据基站和终端中使用的波束的种类和方向而改变。例如,具有宽波束宽度的波束的TA信息的生成和操作可以不同于具有窄波束宽度的波束的TA信息的生成和操作。
此外,如果波束方向彼此不同,而使用相同的波束宽度,则TA信息的生成和操作可能不同。
技术方案
提供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在使用不同参数集的系统中生成TA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这是5G通信系统的特征之一。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在使用波束形成的5G通信系统中生成TA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从基站接收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的时间提前量(TA)命令;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在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TA)命令;以及基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BWP上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其中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的时间提前量(TA)命令,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在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TA)命令,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BWP上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其中,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包含与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至少一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的消息;确定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对应于基于配置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BWP的子载波间隔;从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二信息;以及根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在至少一个BWP中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包含与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至少一个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的消息,该配置信息被终端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对应于至少一个BWP的子载波间隔;向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二信息;以及根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在至少一个BWP中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包含与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至少一个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的消息,确定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对应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的至少一个BWP的子载波间隔,控制所述收发器从所述基站接收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二信息,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根据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在所述至少一个BWP中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包含与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至少一个带宽部分(BWP)相关联的配置信息的消息,该配置信息被所述终端用于确定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BWP的子载波间隔,控制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终端发送与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相关联的第二信息,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根据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定时,在所述至少一个BWP中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在使用不同参数集的系统中有效地生成和操作TA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在使用波束形成的系统中有效地生成和操作TA信息。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对于每个子载波间隔在0.5毫秒间隙内的CP和符号;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带宽部分(BWP)的环境中的操作;
图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C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
图2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以及对波束应用不同TA值的信令;
图4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
图4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
图4C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和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诸如详细配置和组件的具体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实施例。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省略了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附图中,一些组成元件被放大、省略或粗略示出。此外,一些组成元件的尺寸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其实际尺寸。
在附图中,在各个附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号可以用于相同的元件。
流程图图示中的每个块以及流程图图示中的块的组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用于实施流程图块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
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其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另一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方式起作用,以便存储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实施流程图块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指令的制品。
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施的过程,以便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施流程图块或多个流程图块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并且,流程图图示的每个块可以表示模块、段或代码的部分,其包括用于实施(多个)指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中,块中提到的功能可以以不同的顺序发生。例如,连续示出的两个块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块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
此处,术语“单元”可以指但不限于执行某些任务的软件或硬件组件,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然而,“单元”不限于软件或硬件。“单元”可以有利地被配置为驻留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上,并且被配置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
因此,“单元”可以包括例如组件(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进程、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
组件和“单元”中提供的功能可以组合成更少的组件和“单元”,或者进一步分成附加的组件和“单元”。此外,组件和“单元”可以被实施为操作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安全多媒体卡。“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在通信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已经应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允许由存在于不同位置的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同时在基站中被接收。
如果终端在没有应用TA的情况下发送上行链路(即如果终端基于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的时间发送上行链路),则在基站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的时间和基站发送下行链路的时间之间出现不匹配,并且因此可能出现符号间干扰(ISI)或载波间干扰(ICI),从而降低基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性能。
此外,如果小区中不同位置处的终端基于它们的下行链路定时发送上行链路信号,而不应用TA,则在从不同终端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之间可能出现ISI和ICI,这可能降低基站中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性能。因此,TA意图解决上述问题。
基站可以通过由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来测量其自身和终端之间的往返延迟(RTD),并且可以基于测量的RTD值来调整每个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信号的发送时间。例如,靠近基站的终端(下文中,终端-A)可以具有比远离基站的终端(下文中,终端-B)的RTD相对短的RTD。因此,基站可以向终端-B通知比基站向终端-A通知的发送时间相对早的发送时间。
在LTE中,支持最大20MHz带宽,并且子载波间隔为15kHz。在这种情况下,符号长度变为大约66.67μs。此外,在LTE中,使用CP来解决由于传播延迟而出现的ISI和ICI的问题。根据CP的长度,可以支持正常CP(NCP)和扩展CP(ECP)。对于短CP,CP的长度约为4.7μs,而对于长CP,CP的长度约为5.2μs。长CP用于构成一个子帧的14个符号当中的第一符号和第八符号,而短CP用于剩余的12个符号。
在LTE中,通过随机接入响应(RAR)将初始TA分配为11比特信息并且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将TA值的更新分配为6比特信息。终端通过定义的粒度值分析TA值的比特信息。通过RAR接收的11比特初始TA信息可以作为TA=0,1,2,...,1282中的一个值来传送,并且终端通过将从基站传送的TA值乘以TA粒度来计算要应用于确定实际发送时间的样本值。
例如,如果RAR的TA命令的11比特是[00000000011],TA=3,并且因此,要应用的TA值是粒度的三倍。也就是说,TA值变成并且因此,变成LTE采样持续时间的48倍(这里,实际应用的TA值是NTA,LTE中的TA粒度是/>并且从基站接收的TA命令是TA)。
MAC-CE的信息由6比特组成,并且可以被传送到TA=0,1,2,...,63中的一个。终端使用等式(1)来进行TA命令更新。
在等式(1)中,从MAC-CE提供的信息也用于通过将该信息乘以粒度来确定实际发送时间。在等式(1)中,是现有的TA值,/>是新近更新的TA值,并且TA是通过MAC-CE分配的TA命令更新信息。
如上所述,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已经努力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
5G通信系统的一个特征是支持与4G通信系统相比具有不同需求的各种服务场景。这里,需求可以包括时延、数据速率、电池寿命、同时访问用户的数量以及可通信的覆盖范围。
例如,与4G通信系统相比,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服务意图提供100倍以上的高数据速率,并且可以被视为支持用户数据流量急剧增加的服务。
作为另一示例,与4G通信系统相比,超可靠低时延时间通信(URLLC)服务尝试非常高的数据/控制信息发送/接收可靠性和非常低的时延,并且可能对于自动化车辆驾驶、电子健康和使用无人机的服务很有用。
作为又一示例,与4G通信系统相比,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服务意图支持每一单个区域中更多数量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并且该mMTC服务是4G MTC的演进服务,诸如智能计量。
为了支持这种不同的服务,在5G通信系统中,可以考虑为服务或需求使用不同参数集。参数集可以包括子载波间隔、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长度(或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符号长度)、传输带宽、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尺寸和CP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在URLLC服务中,为满足短时延要求,可使用比(使用15kHz子载波间隔的)相关技术中4G通信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大的子载波间隔(例如,30kHz或60kHz)。因为子载波间隔从15kHz增加两倍到30kHz,所以OFDM(或SC-FDM)符号长度可减半。因此,通过使用短符号长度,可减少时延。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支持这样的各种参数集的新无线电(NR)系统中的上行链路TA生成和操作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提出了各种参数集中的TA粒度配置方法、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和信令方法(作为其中终端同时使用几个参数集的方法)、以及当发送和接收信号具有不同的波束到达时间时对各个波束执行不同TA所需的操作和信令方法。
在5G通信系统(或NR系统)中,可以使用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和480kHz的子载波间隔。如果子载波间隔变大,则符号持续时间和CP持续时间变短。
为了支持比4G系统高的数据速率,NR系统支持宽带,这是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尺寸的增加。例如,4G系统可以使用尺寸为2048的FFT,而NR系统可以使用最大尺寸为4096的FFT。NR系统中的采样持续时间可被确定为秒,这可能比LTE中的采样持续时间短64倍。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对于每个子载波间隔在0.5毫秒间隙内的CP和符号。
参考图1,在使用各种参数集的NR系统中,符号长度和CP长度可根据系统中支持的子载波间隔而不同。更具体地,在NR系统中,子载波间隔可以以2的指数(2n)增加(例如,15kHz、30kHz、60kHz等)。因此,符号长度和CP长度可减半。也就是说,使用480kHz的子载波间隔,与15kHz相比,CP长度可以缩短25=32。因此,与15kHz相比,在480kHz处TA的粒度应该有所减小。在NR系统中,TA的粒度应该针对每个参数集进行不同的配置。
在LTE中,在RAR过程中接收11比特的初始TA命令值,并且通过应用接收到的值和标准中确定的粒度来计算实际TA。类似地,即使在NR系统中,也可以发送N1比特的初始TA命令。终端应该使用接收到的TA值来执行TA,并且用于计算的粒度可以通过例如以下各种选项之一来确定。
-选项1:遵循终端和基站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的方法(使用预定义的值)
■1-1:缩放的TA粒度
■1-2:基于用于发送Msg.1的参数集的配置
■1-3:基于用于DL SS块的参数集的配置
■1-4:基于映射到中心频率的TA粒度的配置
-选项2:由基站用于配置TA粒度的方法
-选项3:用于以与LTE相同的方式配置一个特定粒度值的方法
在选项1中,TA粒度对应于每个参数集的预定义的方法。更具体地,可能存在针对每个参数集而预定义的各种规则。
选项1-1对应于基于LTE粒度针对每个NR参数集而缩放的TA粒度的方法。如下表1所示,如果针对参数集索引μ,TA粒度值被预定义为则其变得等于15kHz子载波间隔中的LTE的TA粒度,并且随着子载波间隔的增加,TA粒度成比例地减小。
表1
选项1-2对应于用于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中基于Msg.1的参数集约定TA粒度作为规则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发送Msg.1的参数集可以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或剩余的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RMSI)/其他系统信息(OSI)来发送。
例如,根据表1,如果Msg.1的子载波间隔是1.5kHz或5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0的粒度并且如果Msg.1的子载波间隔是15kHz或30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2的粒度/>此外,如果Msg.1的子载波间隔是60kHz或120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4的粒度/>
选项1-3对应于用于使用DL同步信号(SS)块的子载波间隔来约定TA粒度的方法。例如,根据表1,如果SS块的子载波间隔是15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0的粒度并且如果SS块的子载波间隔是30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1的粒度此外,如果SS块的子载波间隔是120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3的粒度并且如果SS块的子载波间隔是240kHz,则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4的粒度
选项1-4对应于预先约定每个频带(或根据频带的中心频率)的TA粒度的方法。例如,根据表1,在中心频率等于或低于6GHz的频带中,可以使用对应于参数集索引0的TA粒度值并且在中心频率为6至15GHz的频带中,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2的TA粒度值此外,在中心频率等于或高于15GHz的频带中,可以使用参数集索引4的TA粒度值/>
与选项1不同,选项2对应于基站通过信令向终端通知TA粒度的方法。这种通知可在初始接入期间执行一次,且该方法甚至可包括在中间改变TA粒度值的方法。作为可能的信令,可提供一种用于在PBCH或RMSI中包括TA粒度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在RACH过程中在RAR消息中包括TA粒度的方法。
选项3对应于用于使用相同粒度值而不根据参数集改变TA粒度值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粒度值被配置得太大,则TA值变得比具有大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中的CP长度大,并且因此,不可能对准基站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的定时(例如,如果TA粒度被确定为则其变得比子载波间隔480kHz中的CP长度/>大。在LTE中,TA粒度已经被固定为约1/10CP)。
因此,应该基于其最小值来确定一个TA粒度值。然而,TA粒度过小可能导致整体上传送TA值时比特数增加,这可能导致开销增加(在表示相同的绝对时间时,小粒度需要大比特数)。
在LTE中,通过MAC-CE以6比特的值来接收TA命令更新,现有的TA命令值由该值来更新,并且通过应用标准中确定的粒度来计算实际的TA。类似地,即使在NR系统中,也可以发送N2比特的TA命令更新值。通过确定N2比特信息的粒度,可以更新现有的TA命令值。N2比特的粒度值基本上等于初始TA命令值。然而,BWP之间可能存在不同参数集。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可能需要在与基站通信期间改变TA粒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文将描述终端和基站的操作以及在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信令。
在NR系统中,终端可以在具有不同参数集的BWP中操作。因此,终端需要能够操作对于BWP的不同粒度的TA的附加操作,因为TA粒度变成计算TA命令时间的单位,并且如果TA粒度被改变,则绝对时间也被改变,该绝对时间用相同TA命令值应用时间提前量。因此,如果针对每个BWP改变TA粒度,则需要以改变的粒度为单位重新计算每个粒度的TA命令。
从终端的角度来看,可以存在对于BWP的多个参数集,并且可以有M个不同TA粒度。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某个TA命令更新信号,则这可能会在识别终端应该考虑用于计算的TA命令消息的粒度时产生问题。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选项1:使用在M个不同粒度当中具有最大分辨率的TA粒度值。
-选项2:TA粒度值由gNB配置以匹配用于传输的BWP(粒度信息在TA命令更新期间传送)。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在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图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在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更具体地,图2A示出了如上所述的选项1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并且图2B示出了选项1的终端的操作。在图2A和图2B中,对应的操作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参考图2A和图2B,在步骤S201,基站201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以系统信息的形式向终端(或UE(用户设备))202传送每个BWP的参数集信息。
在步骤S202中,终端202从传送的系统信息中发现每个BWP的参数集。
如果在N个BWP中存在M个粒度,终端202将粒度改变为M个粒度当中具有最大分辨率的粒度。例如,如果由特定终端用于上行链路(UL)的频带的子载波间隔是30kHz,则额外分配一个BWP,并且BWP的子载波间隔是120kHz,粒度从30kHz的粒度改变为128kHz的粒度/>
在步骤S203中,现有的TA命令值被改变为更小的粒度值,并且TA命令值基于来更新。
更具体地,在步骤S204中,gNB 201使用M个粒度值当中的最小粒度值生成TA命令更新信息,并且在步骤S205中将TA命令更新信息包括在要发送到终端202的TA命令更新消息中。
终端202在步骤S206中接收TA命令更新消息,并在步骤S207中基于接收到的TA命令更新消息来更新TA命令。
图2C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图2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在其中不同参数集被用于BWP的环境中的操作的流程图。更具体地,图2C示出了选项2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并且图2D示出了选项2的终端的操作。在图2C和图2D中,对应的操作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
参考图2C和图2D,以与选项1相同的方式,在步骤S211和S212中,终端202接收用于UL的每个BWP的信息。
此后,在步骤S213中,gNB 201生成TA命令更新信息,并且在步骤S214中,通过TA命令更新消息将生成的TA命令更新信息发送到终端202。
在步骤S215中,终端202通过MAC-CE接收TA粒度值以及TA命令更新消息。
在步骤S216和S217中,终端202使用接收到的TA粒度值和TA命令更新消息将现有的TA命令值校正为新粒度,并对其应用更新值。
选项1和选项2之间的一个区别与通知关于新粒度的信息的方法有关。例如,选项1对应于用于在传送每个BWP的参数集时隐式或显式通知粒度的方法,并且选项2对应于在每个TA命令更新期间通知粒度的方法。
TA命令信息由有限比特组成,并且如果该值被改变为更小的粒度值,则大于或等于特定比特的TA值处可能发生溢出。当发生这种溢出时,终端有可能将TA设置为要发送的最大值。此外,当粒度值被改变为较大值时出现的剩余部分可以使用向下舍入(floor)操作来计算。
为了增加覆盖范围,特别是在超高频带中,可以使用数字和模拟波束形成技术。为了补偿信号发送和接收期间的路径损耗衰减,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使用特定的波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发送和接收波束的改变,在上行链路上接收的信号的接收时间点可能大大改变。这种波束变化对应于基站波束和终端波束两者。
如果终端正在使用的波束A变为波束B,则可能出现上行链路定时相关的问题,其中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时间彼此偏离。如果波束从波束A变为波束B,并且在终端使用波束A发送UL信号并应用适合该波束的TA命令值的同时使用波束B发送UL信号,则从基站的角度来看,终端的UL信号的接收时间可能不同,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可能没有被成功接收,或者可能发生显著的性能恶化。因此,如果终端的UL发送波束被改变或者基站的UL接收波束被改变,则应该不同地应用TA值来匹配改变的波束并执行信令来支持这一点。
本文使用的术语“波束组”可以表示一个波束或多个波束被捆绑成组。因此,对波束组执行TA操作可以指对一个波束执行TA操作,或者对多个波束捆绑成的组执行TA操作。
为了对波束组执行TA操作,TA组(TAG)可以被定义为使得多个TA操作可以被独自执行。可以有N个波束组和M个TAG,并且多个波束组可以被映射到一个TAG。例如,如果基站在一个小区中具有两个发送接收点(TRP),则基站可以通过针对TRP对波束组的设置来操作两个波束组,并且可以通过对两个TAG的设置以匹配两个波束组来针对TRP执行TA操作。
波束组可能没有在标准中定义,并且可能根据基站的操作而不同。然而,为了使终端对波束组执行TA操作,基站应该将波束组映射到TAG索引,并向终端通知该映射。
当波束对应被应用时,即,如果在基站和终端两者中的发送和接收波束之间建立波束互易性,则基站可以将CSI-RS资源划分成特定组,并且可以将不同的TAG索引映射到这些组。
可以使用几个定界符(诸如资源、集合(set)、设置和过程)来引用特定CSI-RS资源组,并且当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通知关于CSI-RS的配置信息时,基站可以通知对应的特定CSI-RS组的不同TAG索引信息。当基站指示终端的UL发送波束索引时,终端可以确定对应的波束属于哪个CSI-RS组,然后可以基于对应的TAG索引的TA命令,通过调整发送到对应的波束的UL发送信号的定时来发送UL信号。这里,基于CSI-RS资源来执行UL发送波束指示,使得基站将以与用于特定CSI-RS资源的发送波束相同的接收波束来接收UL信号。
当应用波束对应时,基站可以在执行UL波束指示时通知TAG索引信息。UL波束指示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基于CSI-RS资源索引来执行,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信令方法来执行,诸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MAC-CE和RRC消息。
当没有应用波束对应时,即,如果在基站和终端中的任一个中的发送和接收波束之间没有建立波束互易性,则基站可以将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划分成特定组,并且可以将不同的TAG索引映射到这些组。
SRS资源组可以使用几个定界符来引用,诸如资源、集合、设置和过程,并且在通过RRC消息向终端通知关于SRS的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知对应的特定SRS组的不同TAG索引信息。
当基站指示终端的UL发送波束索引时,终端可确定对应的波束属于哪个SRS组,然后可以基于对应的TAG索引的TA命令,通过调整发送到对应的波束的UL发送信号的定时来发送UL信号。这里,UL发送波束指示基于SRS资源来执行,使得终端以针对特定SRS资源的发送波束来发送UL信号。
当没有应用波束对应时,基站可以在执行UL波束指示时通知TAG索引信息。UL波束指示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基于SRS资源索引来执行,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信令方法来执行,诸如PDCCH·DCI、MAC-CE和RRC消息。
尽管已经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以匹配是否应用了波束对应,但是可以应用上述实施例而不管是否应用了波束对应。
在下文中,将描述终端和基站对波束组应用不同TA值的操作。首先,通过初始随机接入过程,基站向终端命令一个TA值,并且终端基于对应的TA值设置UL发送信号定时。此后,通过终端能力的协商,基站确定是否操作多个TAG。如果终端的最小能力可以支持TAG,则可以省略对应的过程。
如果基站要使用两个或更多个TAG来命令对于波束组的不同TA值,则基站可以通过与图3所示相同的过程向终端命令附加的TA值。基本上,终端可以针对一个TA发送UL信号,并且在RRC连接状态之后,终端可以根据基站的指示针对两个或更多个TA值发送UL信号。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以及对波束应用不同TA值的信令。具体地,图3示出了用于从基站接收附加TA值(即用于另一TAG索引的TA值)的操作。
参考图3,在步骤S301中,基站301向终端302分配CSI-RS以区分波束组。
终端302在步骤S302接收并测量CSI-RS,然后在步骤S303向基站报告针对波束组的L个候选的波束信息。这里,波束信息包括区分为CSI-RS资源的波束索引、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或波束索引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此后,基站301基于终端302的报告结果选择现有的DL和UL波束。例如,在步骤S304中,基站301确定用于TA测量的波束索引。
在步骤S305中,为了指示关于添加的TAG索引的TA命令,即另一波束组,基站301使用PDCCH来命令向终端的RACH传输。对应的命令包括关于RACH资源的信息和当发送对应的RACH时要使用的UL波束索引的内容。如上所述,UL波束索引可以被指示为CSI-RS资源。
在步骤S306中,终端302基于由基站301指示的波束信息向分配的RACH资源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前导码,并且在步骤S307中,基站301使用接收到的PRACH来计算对应的波束的TA值。
在步骤S308中,基站301通过对前导码传输的响应消息(诸如RAR),向终端302通知对应的TAG索引的TA信息。
此后,通过用于TAG的MAC-CE的消息,连续执行UL定时的维护。
如上所述,因为TA值根据波束组彼此不同,并且某些波束的TA值根据终端的移动分别减小和增加,所以TA命令更新消息也可以彼此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以下两个选项可以更详细地操作波束组的不同TA值。
-选项1:对于波束组,TA命令是单独操作的。
-选项2:当TA命令对于波束组同等操作时,在波束改变的情况下,仅以TA命令更新的形式指示偏移值。
选项1对应于一种在其中波束组的TA命令被独立操作,并且更新也被独立接收的方法。通过新波束的TA值与在初始RACH过程中获得的TA值分开存储和管理。
图4A示出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具体地,图4A示出基站通过LTE中的MAC-CE向终端发送的9比特TA命令更新消息。在TA命令更新消息的9比特当中,由R1指示的2比特(0和1)是保留比特或根据情况用于小区TAG的比特,并且剩余的6比特(2-8)对应于用于更新TA命令的消息。
图4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具体地,图4B示出了用于区分对于波束组的不同TA命令更新的TA命令更新消息。使用附加的波束标签可以更新波束的TA。在图4B中,R1指示用于现有保留或小区TAG的2比特,并且R2指示当波束被改变时设置为0或1的比特,并且可以对波束组执行TA命令更新。
图4C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TA命令更新消息。具体地,图4C示出了用于区分对于波束组的不同TA命令更新的TA命令更新消息的另一示例。
参考图4C,现有的更新消息被生成为与波束数量一样多,并且所有波束可以被同时更新。在图4C中,B1指示波束1的比特,并且B2指示波束2的内容。各个信息可以在对于波束的现有的TA命令中更新。
选项2对应于在其中对于波束的TA命令以一个值相等地操作,并且仅指示和更新由于波束变化而导致的偏移值的方法。在通知现有的RAR中新波束的TA值时,不是通知所有的TA命令值,而是通知与新波束和现有波束之间的偏移差相对应的TA命令更新消息。此外,如果波束在TA命令更新状态下改变,则TA命令更新被指示为与现有波束的TA值和改变的波束的TA值之间的差相对应。
因为选项2对应于在TA更新期间与现有方法相同的方法,所以与选项1相比,它可以简单地实施,但缺点是每当波束被改变时总是应该更新TA命令。可以通过MAC-CE或RRC发送TA命令更新,并且还可以考虑通过DCI发送具有波束索引变化的TA命令更新的方法。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参考图5,基站500包括收发器501、控制器502和存储器503。
控制器502可以连接到收发器501和存储器503,并且可以控制上述组成元件来执行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的基站500的操作。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502可以根据关于已经发送前导码的终端的RTD来确定TA值,或者可以确定用于更新传输定时的TA命令更新消息。
收发器501可以与终端一起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此外,在控制器502的控制下,收发器501可以向终端发送确定的TA值和TA命令更新消息,或者可以向终端发送BWP的参数集信息。
存储器503可以存储通过收发器501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以及通过控制器502生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参考图6,终端600包括收发器601、控制器602和存储器603。
控制器602可以连接到收发器601和存储器603,并且可以控制上述组成元件来执行根据任何上述实施例的终端600的操作。
例如,控制器602可根据从基站接收的TA值来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定时,或者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TA命令更新消息来更新所确定的TA值。
收发器601可以与基站一起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此外,在控制器602的控制下,收发器601可以根据所确定的TA值或更新的TA值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存储器603可以存储通过收发器601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以及通过控制器602生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尽管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并且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除了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之外,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的各种修改是可能的。此外,如果需要,各个实施例可以组合操作。例如,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方法的部分可以彼此组合,以由基站和终端操作。
尽管已经基于LTE/LTE-A系统提出了上述实施例,但是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概念的其他修改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诸如5G和NR系统。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20)
1.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
从基站接收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的时间提前量(TA)命令;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
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
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4096)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为所述终端配置了第一BWP和第二BWP的情况下,还包括:
识别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是否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以及
在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之一确定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6.一种由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
在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TA)命令;以及
基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BWP上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
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4096)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BWP和第二BWP并且所述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一个来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
控制所述收发器从基站接收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的时间提前量(TA)命令,
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以及
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所识别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所述BWP上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
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4096)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
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在为所述终端配置了第一BWP和第二BWP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
识别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是否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以及
在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子载波间隔和第二子载波间隔之一确定第二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1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收发器;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收发器向终端发送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关于带宽部分(BWP)的子载波间隔的第一信息,
控制所述收发器在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CE)上向终端发送时间提前量(TA)命令,以及
控制所述收发器基于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在BWP上从所述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通过1024·2-μ来确定,以及
其中,μ是参数集索引值,其对应于子载波间隔并且基于第一信息来识别。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一步基于应用于无线通信的采样持续时间来确定并且具有的值为1/(480000×4096)秒。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
其中,BWP的子载波间隔在索引值为0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5kHz,在索引值为1的情况下被确定为30kHz,在索引值为2的情况下被确定为60kHz,以及在索引值为3的情况下被确定为120kHz。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
其中,在为所述终端配置第一BWP和第二BWP以及所述第一BWP的第一子载波间隔与所述第二BWP的第二子载波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中的一个来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大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01932 | 2017-08-10 | ||
KR20170101932 | 2017-08-10 | ||
CN201880051840.7A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18-08-09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PCT/KR2018/009095 WO2019031872A1 (en) | 2017-08-10 | 2018-08-09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SYNCHRONIZATION DETERMINATION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1840.7A Division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18-08-09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9494A true CN116709494A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527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1840.7A Active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18-08-09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CN202310729142.0A Pending CN116709494A (zh) | 2017-08-10 | 2018-08-09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51840.7A Active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18-08-09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09338B2 (zh) |
EP (1) | EP3649765B1 (zh) |
KR (1) | KR102577094B1 (zh) |
CN (2) | CN111034143B (zh) |
WO (1) | WO20190318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23-07-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US10575217B2 (en) * | 2017-08-11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anag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s in a bandwidth part |
CN109391966B (zh) * | 2017-08-11 | 202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提前确定方法及设备 |
KR102084735B1 (ko) * | 2017-08-11 | 2020-03-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타이밍을 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466166B1 (en) * | 2017-08-11 | 2020-10-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time advance adjustment |
ES2946252T3 (es) | 2017-09-07 | 2023-07-1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Gestión de haces de enlace ascendente |
WO2019050370A1 (ko) * | 2017-09-10 | 2019-03-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캐리어 병합을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728885B2 (en) * | 2017-10-25 | 2020-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figuring an uplink bandwidth part for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procedure |
US11102777B2 (en) | 2017-11-10 | 2021-08-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iming advance offset for uplink-downlink switching in new radio |
EP3711389A4 (en) * | 2017-11-14 | 2020-12-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MANAGING TIME ALLOCATION FOR AN UPLINK TRANSMISSION BETWEEN A USER DEVICE AND A NETWORK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11202272B2 (en) * | 2017-11-17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specific timing advance groups |
US11832205B2 (en) * | 2017-11-21 | 2023-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en loop uplink timing advance |
EP3739974A4 (en) * | 2018-01-10 | 2021-01-06 | Fujitsu Limited |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 TIME ADVANCE QUANTITY OF TRANSMISSION IN UPLOAD LINK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528561A1 (en) * | 2018-02-15 | 2019-08-2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improved paging procedures |
US11019590B2 (en) * | 2018-02-27 | 2021-05-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djustments with mixed numerologies |
CN110475358B (zh) * | 2018-05-11 | 2024-06-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0813069B2 (en) * | 2018-06-29 | 2020-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different timing advance values for different numerologies |
CN110838861B (zh) * | 2018-08-17 | 2023-03-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方法、波束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082907B (zh) * | 2018-10-22 | 2021-06-01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参考信号的测量值的方法及装置 |
US11438930B2 (en) * | 2019-01-11 | 2022-09-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indication for a two-step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
CN116614894A (zh) * | 2019-02-25 | 2023-08-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20188144A1 (en) * | 2019-03-15 | 2020-09-2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Timing advance validation and adjustment |
CN111867037B (zh) | 2019-04-26 | 2021-12-24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1310833B2 (en) * | 2019-08-29 | 2022-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CH procedure with timing alignment |
KR20230048243A (ko) * | 2020-08-06 | 2023-04-11 |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전파 지연 보상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US11388690B1 (en) * | 2021-01-04 | 2022-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timing advance adjustment schemes |
WO2023154376A1 (en) * | 2022-02-11 | 2023-08-17 | Ofinno, Llc |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89668B2 (ja) * | 2010-09-30 | 2015-10-07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複数のアップリンク・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に関するタイミング・アドバンス構成 |
KR102073027B1 (ko) | 2011-04-05 | 2020-02-0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20136867A (ko) * | 2011-06-10 | 2012-12-20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
CN103313250B (zh) | 2012-03-16 | 2016-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配置方法和同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JPWO2015141619A1 (ja) * | 2014-03-20 | 2017-04-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WO2016004634A1 (en) * | 2014-07-11 | 2016-01-14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US10575303B2 (en) * | 2015-09-03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design for narrowband LTE (NB-LTE) |
US11291055B2 (en) * | 2016-03-11 | 2022-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KR20170134238A (ko) * | 2016-05-27 | 2017-12-06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6855701B2 (ja) * | 2016-08-10 | 2021-04-0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CN107733829B (zh) * | 2016-08-12 | 2021-11-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和检测同步信号的方法、设备 |
WO2018157298A1 (zh) * | 2017-02-28 | 2018-09-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1034143B (zh) | 2017-08-10 | 2023-07-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706917B1 (ko) * | 2017-09-29 | 2024-09-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채널 절차를 위한 대역폭 부분 구성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2018
- 2018-08-09 CN CN201880051840.7A patent/CN11103414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09 EP EP18843076.3A patent/EP3649765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8-09 WO PCT/KR2018/009095 patent/WO2019031872A1/en unknown
- 2018-08-09 CN CN202310729142.0A patent/CN116709494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8-10 KR KR1020180093737A patent/KR1025770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8-10 US US16/100,863 patent/US1110933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30 US US17/460,599 patent/US1183220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17696A (ko) | 2019-02-20 |
US20210392603A1 (en) | 2021-12-16 |
EP3649765B1 (en) | 2023-10-11 |
CN111034143A (zh) | 2020-04-17 |
CN111034143B (zh) | 2023-07-07 |
EP3649765A4 (en) | 2020-07-29 |
KR102577094B1 (ko) | 2023-09-12 |
EP3649765A1 (en) | 2020-05-13 |
WO2019031872A1 (en) | 2019-02-14 |
US11832203B2 (en) | 2023-11-28 |
US11109338B2 (en) | 2021-08-31 |
US20190053182A1 (en) | 2019-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34143B (zh) |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94453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71615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thlo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543339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US1207548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63848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E-to-U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155721B (zh) | 支持可缩放帧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和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265197B2 (en)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design | |
US1157621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witching between 2-step and 4-step random access | |
CN110268648B (zh) |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45506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22011602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 요청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1170063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PUSCH resources assigne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6235416A (zh) | 用于波束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
EP359204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link transmitting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50364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208283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终端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210055397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1 형식 cg의 전송시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40267900A1 (en)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 | |
KR20230107081A (ko) | 빔 기반의 상향링크 동기 제어 기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