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274A -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274A
CN116709274A CN202310500935.5A CN202310500935A CN116709274A CN 116709274 A CN116709274 A CN 116709274A CN 202310500935 A CN202310500935 A CN 202310500935A CN 116709274 A CN116709274 A CN 116709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terminal
terminal equipment
binding
bluetooth
upper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009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009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7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control plane, e.g. signalling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8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ecure binding, e.g. securely binding identity modules to devices,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蓝牙上位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如果蓝牙上位机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进行连接;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采用预设加密算法,绑定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该方式,蓝牙上位机通过从服务器获取连接权限、绑定关系,来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绑定等流程,可以避免让终端用户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

Description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接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设备的接入手机,电脑等上位机时,一般分为3个部分,设备搜索,设备连接,设备配对,设备配对完成后,则进行应用端数据的交互。搜索后,用户需要在搜索到的设备中选择需要连接的设备,连接后,蓝牙配对流程也需要用户的参与进行配对设备的确认,当设备需要解绑时,需要终端用户在上位机系统端手动解除终端设备与上位机的配对关系。这种方式,在设备接入流程中,很多流程步骤需要用户参与操作,且操作较为复杂,如果某一步骤操作出错,则整个流程需要重新进行,对于老年人等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人使用起来不够友好,因此,对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避免让终端用户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应用于蓝牙上位机,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
将多个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和第二绑定状态的步骤包括:
将标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通过服务器查找与标识信息相对应的存储信息;其中,存储信息包括: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进一步的,预设加密算法包括: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非对称加密公钥和非对称加密私钥,并将非对称加密公钥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对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中生成的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随机数,并将第二随机数发送至蓝牙上位机;
基于非对称加密私钥,对第二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一随机数;
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第一对称加密密钥;
基于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一随机数进行对称加密,得到第三随机数,将第三随机数发送至目标终端蓝牙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预先生成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三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四随机数,将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将比对结果发送至蓝牙上位机;其中,第二对称加密密钥由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
如果比对结果指示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比对成功,生成绑定请求,将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绑定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以从服务器获取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
如果保存结果指示服务器成功保存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且绑定结果指示第二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将绑定结果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一绑定状态从非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存储有第二对称加密密钥。
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且第一绑定状态为绑定状态、第二绑定状态为非绑定状态,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以使处于非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停止通信。
进一步的,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的步骤包括:
发送解绑指令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删除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将第一绑定状态从绑定状态切换为非绑定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设置于蓝牙上位机,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连接模块,用于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绑定模块,用于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
确定模块,用于将多个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蓝牙上位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如果蓝牙上位机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进行连接;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采用预设加密算法,绑定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该方式,蓝牙上位机通过从服务器获取连接权限、绑定关系,来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绑定等流程,可以避免让终端用户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搜索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绑定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接入处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解绑处理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蓝牙终端设备接入手机,电脑等上位机时,在进行设备搜索,连接,配对等流程大多需要终端用户的参与,这样增加了终端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对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用户增加了使用难度,
现有技术,蓝牙设备的接入分为3个部分,设备搜索,设备连接,设备配对。设备配对完成后,则进行应用数据的交互。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1所示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接入方法的流程图:当蓝牙上位机进行设备搜索时,会将搜索到的所有设备显示出来给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从这些设备中选择需要连接的设备,如果当前有多个同广播名的设备,则用户需要通过设备mac地址等信息才能确定具体需要连接的设备。设备连接后,如果要使用蓝牙标准底层的加密功能,则需要进行蓝牙终端设备与上位机系统进行配对,上位机系统蓝牙配对以及解配对流程,按照蓝牙标准协议要求,需要终端用户参与进来进行实现。
例如终端用户需要接入一款蓝牙设备到手机上位机,首先是搜索设备,这里用户需要在搜索到的设备中选择需要连接的设备,连接后,蓝牙配对流程也需要用户的参与进行配对设备的确认,当设备需要解绑时,需要终端用户在上位机系统端手动解除终端设备与上位机的配对关系。
现有技术的缺点就是在设备接入时,需要终端用户参与到整个流程中来,流程步骤较多,操作较为复杂,如果某一步骤操作出错,则整个流程需要重新进行,这样体验较差,因此对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较高,对于老年人等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人使用起来不够友好,而且当终端用户切换蓝牙上位机时,需要在原设备上进行解绑,然后才能在新上位机上重新绑定设备进行使用。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各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场景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自动接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应用于蓝牙上位机,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蓝牙终端设备可以是基于蓝牙协议的通信设备,如蓝牙手环等;上述蓝牙上位机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述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是本地服务器(适用于蓝牙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以及蓝牙上位机所属用户的用户信息存储在本地服务器的情况)。优选的,上述服务器还可以是拥有设备以及用户管理功能并且带数据库的蓝牙上位机的实现。
实际实现时,为了实现蓝牙终端设备自动接入蓝牙上位机,接入后可以进行应用数据通信,比如将待传输数据(例如文件、文档、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终端用户可以在使用蓝牙终端设备之前,将附近蓝牙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和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录入到云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具体的,可以将蓝牙终端设备的SN号或Mac地址(Serial Number,产品序列号)录入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相当于在云服务器创建了一个虚拟的蓝牙终端设备,将终端用户的用户信息也录入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在云服务器创建个人账号。
录入成功后,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云服务器数据库中每个SN号或Mac地址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的接入权限信息(也即授权关系),以及第二绑定状态,并将配置的接入权限信息,以及第二绑定状态存储到云服务器数据库中,其中,接入权限信息可以配置成终端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该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也即将蓝牙终端设备的使用权授权给终端用户;接入权限信息还可以配置成终端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该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也即将蓝牙终端设备的使用权一直没有授权给终端用户,或者授权给终端用户之后,又解除了该授权。第二绑定状态可以配置成已绑定状态(也即蓝牙终端设备与终端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成功绑定);第二绑定状态也可以配置成未绑定状态(也即蓝牙终端设备与终端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一直没有绑定成功,或者绑定成功之后,又进行了解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附近的蓝牙终端设备不断地广播数据包,该数据包可以包括蓝牙终端设的特征信息(比如广播名、SN号、Mac地址等),通过特征信息可以筛选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数据包,可以获取到对应的标识信息(比如SN号、Mac地址等)和第一绑定状态(可以为已绑定状态、也可以为未绑定状态),该第一绑定状态可以理解为实际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绑定状态。
步骤S104,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获取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后,蓝牙上位机可以将标识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通过SN号或Mac地址从云服务器中查找与该SN号或Mac地址相匹配的目标终端设备(相当于服务器中创建的虚拟的目标终端设备),以及该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该第二绑定状态可以理解为虚拟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绑定状态。
具体的,假设获取到的目标终端设备的SN号为FEPBB1983010××××,可以将FEPBB1983010××××发送至云服务器进行比对,然后从服务器中获取已经存储的与FEPBB1983010××××对应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步骤S106,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蓝牙上位机在获取到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连接处理。当对于终端用户,有可接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权限(相当于该终端用户所属的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蓝牙上位机可以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步骤S108,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连接成功后,如果发现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也即终端用户,有可接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权限,并且云服务器端以及设备端的设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均没有处于绑定状态,则接下来可以走绑定流程,进行下一步的绑定处理。
具体的,整个绑定流程都是处于加密环境下且使用了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两种加密算法,在蓝牙上位机和蓝牙终端设备没有约定好对称加密密钥时,可以使用非对称加密方式,在约定好对称加密密钥后,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方式,而应用数据的交互一般使用的是对称加密方式。绑定后的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都对应已绑定状态,而且还存储有对称加密秘钥,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秘钥对应用数据进行加密,并传输至蓝牙上位机。
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应用于蓝牙上位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如果蓝牙上位机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进行连接;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采用预设加密算法,绑定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该方式,蓝牙上位机通过从服务器获取连接权限、绑定关系,来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绑定等流程,可以避免让终端用户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该方法在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
步骤S204,将多个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步骤S206,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步骤S208,将标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通过服务器查找与标识信息相对应的存储信息;其中,存储信息包括: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在设计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时,添加相应的关键字,当蓝牙上位机进行蓝牙终端设备搜索时,可以采用模糊识别的方式查找符合要求的蓝牙终端设备,具体的,可以对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数据包中存在的广播名进行相关关键字识别,得到蓝牙广播名中有相关关键字的蓝牙终端设备(相当于上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对其他蓝牙广播名中没有相关关键字的蓝牙终端设备则可以进行忽略。
在找到广播名带有相关关键字的蓝牙终端设备后,蓝牙上位机还可以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数据包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唯一识别SN号或MAC地址以及第一绑定状态,其中,第一绑定状态可以对应第一绑定标志(数字或符号等),比如第一绑定标志为1,对应第一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第一绑定标志为2,对应第一绑定状态为未绑定状态。获取成功后,蓝牙上位机将SN号或MAC地址上传到云服务器,通过SN号或MAC地址从云服务器获取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和第二绑定状态,第二绑定状态可以对应第二绑定标志,比如第二绑定标志为3,对应第一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第二绑定标志为4,对应第二绑定状态为未绑定状态,之后蓝牙上位机依据获取的连接权限可以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下一步连接处理流程。
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4所示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搜索处理流程图,蓝牙上位机进行设备(相当于蓝牙终端设备)搜索,并判断是否搜索到广播数据包中带关键字的设备,如果没有搜索到广播数据包中带关键字的设备,可以继续进行设备搜索,如果搜索到广播数据包中带关键字的设备,可以从广播数据包获取SN号和第一绑定状态,如果没有获取成功,可以继续进行设备搜索,如果获取成功,可以依据SN号从云服务器中获取连接权限以及第二绑定状态,如果没有获取成功,还可以继续进行设备搜索,如果获取成功,可以连接设备做进一步处理。
步骤S210,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步骤S212,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预设加密算法包括: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行绑定: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一至步骤六执行: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假设当前用户想要接入一款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比如华为)的蓝牙终端设备(比如华为手环)到手机上位机,可以根据该华为手环的广播名中的关键字“华为”先搜索该华为手环,搜索成功后,如果当前用户可接入该华为手环(系统管理员可以预先在云服务器端将该华为手环的使用权赋给当前用户,建立授权关系,则该用户就有了该华为手环的接入权限,该用户使用的手机上位机也就有了连接该华为手环的权限),手机上位机可以直接连接该华为手环。
上述华为手环(相当于上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在成功连接手机上位机后,如果获取到的该华为手环的第一绑定状态对应的第一绑定标志为2,第二绑定状态对应的第二绑定标志为4(相当于服务器端该华为手环和设备端的该华为手环都处于非绑定状态),则可以执行绑定流程,将该华为手环和手机上位机进行绑定,得到约定的对称加密密钥,然后可使用绑定流程中约定的对称加密密钥对应用数据进行加密上传到手机上位机,手机上位机解密后进行下一步应用数据处理。
实际实现时,整个绑定流程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两种加密算法,其中,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理解为使用不同秘钥(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进行加密解密,如果用公钥加密,需要使用相对应的私钥解密,使用私钥加密,需要使用相对应的公钥解密。对称加密方式可以理解为使用同一秘钥进行加密解密。
步骤一:获取非对称加密公钥和非对称加密私钥,并将非对称加密公钥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对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中生成的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随机数,并将第二随机数发送至蓝牙上位机。
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5所示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绑定处理流程图,首先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可以交换各自非对称加密公钥,交换成功后,蓝牙终端设备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通过蓝牙上位机的公钥对该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后,得到第二随机数,可以将第二随机数发送给蓝牙上位机。
步骤二:基于非对称加密私钥,对第二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一随机数。
步骤三: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第一对称加密密钥。
蓝牙上位机在收到第二随机数(也即非对称加密后的第一随机数)后,可以使用蓝牙上位机的私钥对第二随机数进行解密,解密出第一随机数,然后可以将第一随机数和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SN号异或生成第一对称加密密钥,比如第一随机数和SN号相同,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为0;第一随机数和SN号不相同,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为1。
步骤四:基于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一随机数进行对称加密,得到第三随机数,将第三随机数发送至目标终端蓝牙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预先生成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三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四随机数,将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将比对结果发送至蓝牙上位机;其中,第二对称加密密钥由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
实际实现时,蓝牙上位机可以再使用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三随机数,然后将第三随机数传回给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由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记录有第一随机数以及SN号,可以通过第一随机数和SN号异或生成第二对称加密密钥,比如第一随机数和SN号相同,第二对称加密密钥为0;第一随机数和SN号不相同,第二对称加密密钥为1;实际实现时,上述第二对称加密密钥与第一对称加密密钥相等,比如,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为1,则第二对称加密密钥也为1。
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上述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对蓝牙上位机传回的第三随机数(也即对此加密后的第一随机数)进行解密,解密得到第四随机数后,可以将解密后得到的第四随机数和记录的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将比对结果发送至蓝牙上位机。
步骤五:如果比对结果指示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比对成功,生成绑定请求,将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绑定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以从服务器获取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
实际实现时,蓝牙上位机接收比对结果,如果比对结果指示比对成功(相当于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相同),则说明生成的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第二对此加密秘钥是成功的、正确的,蓝牙上位机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绑定请求,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绑定请求后,可以保存该第一对称加密密钥,生成保存结果,同时可以将第二绑定状态对应的第二绑定标志显示为3(对应第二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生成绑定结果,服务器可以将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发送给蓝牙上位机。
步骤六:如果保存结果指示服务器成功保存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且绑定结果指示第二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将绑定结果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一绑定状态从非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存储有第二对称加密密钥。
实际实现时,蓝牙上位机接收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如果保存结果指示服务器成功保存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且绑定结果指示第二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相当于如果服务器存储成功),蓝牙上位机会发送绑定结果给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接收到绑定结果后保存之前生成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并将第一绑定状态对应的第一绑定标志显示为1(对应第一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此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上位机之间交互的数据都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第一对称加密秘钥与第二对称加密秘钥相同)的方式进行加密。
步骤S214,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且第一绑定状态为绑定状态、第二绑定状态为非绑定状态,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以使处于非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停止通信。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终端用户首次使用触发绑定时,蓝牙上位机和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连接时,则会走绑定流程,绑定完成后,则进行应用数据的通信。当终端用户不需要使用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相当于上述华为手环)需要解绑时,系统管理员可以远程操作,将云服务器端的授权关系解除,解除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给当前用户的授权,则该用户就没有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接入权限(相当于该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然后可以将云服务器端保存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二绑定状态重新切换回未绑定状态,当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再次连接时,检测到服务器端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二绑定状态处于未绑定状态,可以执行解绑流程。
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6所示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接入处理流程图,蓝牙上位机在获取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后,可以先判断连接权限信息是否可接入当前用户(当前用户有无可接入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第一种情况:如果可接入当前用户,且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都处于非绑定状态,则可以执行绑定流程。第二种情况:如果连接权限信息不可接入当前用户(当前用户没有接入该设备权限,相当于当前用户使用的蓝牙上位机也不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而且第二绑定状态处于非绑定状态,第一绑定状态处于已绑定状态,则可以执行解绑流程。第三种情况:如果连接权限信息不可接入当前用户,且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都处于非绑定状态或已绑定状态,则可以忽略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结束接入流程。
进一步的,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七实现:
步骤七:发送解绑指令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删除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将第一绑定状态从绑定状态切换为非绑定状态。
实际实现时,上述第二种情况对应需要解绑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场景,当蓝牙上位机检测到服务器端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二绑定状态处于未绑定状态,则可以发送解绑指令给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在收到解绑指令后,首先将第一绑定状态切换回未绑定状态,然后清除保存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7所示的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解绑处理流程图,当终端用户想要解绑目标蓝牙终端设备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发送解绑请求给云服务器,解除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给当前用户的授权,将第二绑定状态切换回非绑定状态,然后清除服务中保存的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当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连接时,蓝牙上位机如果检测到第二绑定状态处于非绑定状态,第一绑定状态处于已绑定状态,可以发送解绑指令给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将第一绑定状态切换回未绑定状态,然后清除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保存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结束解绑流程。
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可以让终端用户不需要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并且用户可直接切换上位机,不需要在原上位机进行解绑设备,也不需要在新上位机上绑定设备,终端用户登录上位机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进一步的,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方法可以基于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如管理系统实现,该系统由云端服务器,蓝牙上位机,蓝牙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云端服务器用于存储蓝牙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接入权限,以及蓝牙上位机和终端设备的绑定关系。蓝牙上位机从服务器获取可接入设备的相关信息,权限,以及绑定关系,然后来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绑定,解绑等流程,当蓝牙终端设备在成功接入系统后,然后可使用绑定流程中约定的加密密钥对应用数据进行加密上传到上位机,上位机解密后进行下一步应用数据处理。
实际实现时,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所示:
(1)在接入流程中不需要终端用户的参与。
首先是蓝牙终端设备搜索,搜索过程中采用了模糊识别的方式,找到可连接的设备,通过SN比对向服务器端获取设备是否可接入的权限,依据是否可接入来进行终端设备的连接,整个流程没有用户参与进来,而现有技术一般需要终端用户进行连接设备的选择。
其次是蓝牙终端设备的绑定解绑,设备和终端用户的绑定和解绑关系由管理员在云服务器端进行设置,设置好后,蓝牙上位机从服务器端获取设备端的权限来进行设备的绑定和解绑,并且维护好蓝牙终端设备与上位机加密通信的密钥。这整个流程也不需要终端用户的参与。而现有技术如要使用蓝牙标准协议的加密通信,需要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系统进行配对绑定,这个流程会要求终端用户的参与确认,并且常用的蓝牙上位机系统对蓝牙设备的解绑需要终端用户手动参与才能成功解绑。
(2)当终端用户切换上位机时,可直接进行切换,不需要先解绑再绑定。
因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通信密钥(相当于第一对称加密秘钥)以及绑定关系等信息(相当于第二绑定状态)都是存储在云服务器中,所以当用户切换上位机使用时(比如更换了新手机),可以直接从云服务器端获取通信密钥进行下一步的数据通信(因为终端用户没有变,在云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也不会变)。现有技术,因为上位机系统和蓝牙终端设备有绑定关系,所以需要先在原上位机上解绑设备,然后才能在新的上位机上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切换上位机更加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装置设置于蓝牙上位机,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如图8所示,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第二获取模块81,用于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连接模块82,用于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绑定模块83,用于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设置于蓝牙上位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基于标识信息,从服务器中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如果蓝牙上位机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进行连接;如果第一绑定状态和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采用预设加密算法,绑定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该方式,蓝牙上位机通过从服务器获取连接权限、绑定关系,来控制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绑定等流程,可以避免让终端用户参与到设备的接入流程中来,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度以及用户使用的技术要求。
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确定模块,用于将多个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确定模块,用于将多个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将标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以通过服务器查找与标识信息相对应的存储信息;其中,存储信息包括: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进一步的,预设加密算法包括: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绑定模快,还用于,获取非对称加密公钥和非对称加密私钥,并将非对称加密公钥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对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中生成的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随机数,并将第二随机数发送至蓝牙上位机;基于非对称加密私钥,对第二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一随机数;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基于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一随机数进行对称加密,得到第三随机数,将第三随机数发送至目标终端蓝牙设备,以通过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预先生成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对第三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四随机数,将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将比对结果发送至蓝牙上位机;其中,第二对称加密密钥由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标识信息和第一随机数生成;如果比对结果指示第四随机数与第一随机数比对成功,生成绑定请求,将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绑定请求发送至服务器,以从服务器获取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如果保存结果指示服务器成功保存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且绑定结果指示第二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将绑定结果发送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一绑定状态从非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存储有第二对称加密密钥。
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解绑模块,用于如果连接权限信息指示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且第一绑定状态为绑定状态、第二绑定状态为非绑定状态,将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以使处于非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蓝牙上位机停止通信。
进一步的:解绑模块,还用于发送解绑指令至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删除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将第一绑定状态从绑定状态切换为非绑定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30和存储器131,该存储器131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30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130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
进一步地,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132和通信接口133,处理器130、通信接口133和存储器131通过总线132连接。
其中,存储器13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3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总线13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1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3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1,处理器130读取存储器13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蓝牙上位机,所述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基于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如果所述连接权限信息指示所述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如果所述第一绑定状态和所述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
将多个所述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和第二绑定状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标识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以通过所述服务器查找与所述标识信息相对应的存储信息;其中,所述存储信息包括: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包括: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非对称加密公钥和非对称加密私钥,并将所述非对称加密公钥发送至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通过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中生成的第一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第二随机数,并将所述第二随机数发送至所述蓝牙上位机;
基于所述非对称加密私钥,对所述第二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随机数;
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随机数,生成第一对称加密密钥;
基于所述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对称加密,得到第三随机数,将所述第三随机数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蓝牙设备,以通过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预先生成的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三随机数进行解密,得到第四随机数,将所述第四随机数与所述第一随机数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将所述比对结果发送至所述蓝牙上位机;其中,所述第二对称加密密钥由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随机数生成;
如果比对结果指示所述第四随机数与所述第一随机数比对成功,生成绑定请求,将所述第一对称加密密钥和所述绑定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从所述服务器获取保存结果和绑定结果;
如果所述保存结果指示所述服务器成功保存所述第一对称加密密钥,且所述绑定结果指示所述第二绑定状态为已绑定状态,将所述绑定结果发送至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第一绑定状态从非绑定状态切换为已绑定状态,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存储有所述第二对称加密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连接权限信息指示所述蓝牙上位机不具有连接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且所述第一绑定状态为绑定状态、所述第二绑定状态为非绑定状态,将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以使处于非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停止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解绑的步骤包括:
发送解绑指令至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删除所述第二对称加密密钥,将所述第一绑定状态从绑定状态切换为非绑定状态。
7.一种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蓝牙上位机,所述蓝牙上位机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一绑定状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标识信息,从所述服务器中获取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信息和第二绑定状态;
连接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连接权限信息指示所述蓝牙上位机具有连接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的权限,与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进行连接;
绑定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绑定状态和所述第二绑定状态均为非绑定状态,则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将所述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绑定,以使处于绑定状态的目标蓝牙终端设备和所述蓝牙上位机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识别的多个蓝牙终端设备的广播名;
确定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广播名中,包含预设关键字的广播名对应的蓝牙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蓝牙终端设备。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00935.5A 2023-05-05 2023-05-05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09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0935.5A CN116709274A (zh) 2023-05-05 2023-05-05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0935.5A CN116709274A (zh) 2023-05-05 2023-05-05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274A true CN11670927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0935.5A Pending CN116709274A (zh) 2023-05-05 2023-05-05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2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3965B (zh) 基于nft的数字内容实物化展示系统
US10084790B2 (en) Peer to peer enterprise file sharing
KR100996768B1 (ko) 휴대형 통신 객체 내의 대용량 기억부 및 보안 기억부를 원격 액세스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105451188B (zh) 实现信息推送的方法、服务器、共享者客户端、第三方客户端
WO2011106956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共享方法
US10289810B2 (en) Method, content owner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tems to authorized users
EP3479540A1 (en) Multi-hop secure content routing based on cryptographic partial blind signatures and embedded terms
CN106713418A (zh) 重置结果确认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移动终端
US20230088057A1 (en) Techniques for secure video frame management
WO2022111016A1 (zh) 移动网络接入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452999B (zh) 一种智能家电及安全访问智能家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3334A (zh) 网络终端系统、显示装置、终端装置、显示装置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程序
CN111865731A (zh) 智能设备添加方法、装置、智能家居控制面板及存储介质
US1035606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configured trust domains
CN111414628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EP3068098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6709274A (zh) 蓝牙终端设备的自动接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30496B (zh) 跨设备视频搜索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1617156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0545263B (zh) 解密方法、加密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666669B2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1618293B1 (ko) 데이터 공유 방법
JP6610721B2 (ja) 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69094B2 (ja)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CN116567858B (zh) 一种跨平台的ble设备自动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