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268A -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268A
CN116709268A CN202210188443.2A CN202210188443A CN116709268A CN 116709268 A CN116709268 A CN 116709268A CN 202210188443 A CN202210188443 A CN 202210188443A CN 116709268 A CN116709268 A CN 116709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beams
terminal equipment
information
reques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84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徐海博
彭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84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6626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4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2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第一波束是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该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减小对终端设备之间链路建立距离的限制,提高侧行链路建立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些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通信设备之间的之间通信,例如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侧行链路通信。侧行链路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接近度服务(ProSe)通信、车到万物(V2X)的通信、蜂窝V2X(C-V2X)通信系统等。
两个终端设备进行单播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波束扫描并建立波束配对。现有的侧行链路系统中在进行细颗粒度波束配对之前仅使用全向波束进行单播连接,对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有较大的限制,侧行链路建立的成功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减小侧行链路建立过程对终端设备距离的限制,提高侧行链路建立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向多个方向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方式形成波束扫描,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使用接收质量较好的波束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确定第一波束,从而使得在侧行链路建立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使用波束扫描的方式建立连接,提高侧行链路建立的成功率和应用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以下操作之一: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PC5-S层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在不同的波束发送方向上使用HARQ重传、PDCP重复、PC5-S重传的方式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形成波束扫描,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扫描方式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选择接收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波束作为其与第一终端设备连接使用的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待选波束的数目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快速遍历所有的发送-接收波束组合,选择接收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波束作为与第一终端设备通信使用的波束,提高侧行链路建立后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指示所述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在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时,同时用第一请求信息指示承载该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一待选波束,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接收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接收波束时,同时能够确定该接收波束对应的第一待选波束,并用第一反馈信息指示该第一待选波束,第一终端设备成功对该第一反馈信息解码后无需通过对比选择第一波束即可以将第一反馈信息指示的该第一待选波束作为第一波束。减少了第一终端设备的开销,提高了侧行链路建立的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测量,在用第一待选波束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接收时,可以在获得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待选波束后,即停止对承载于剩余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接收及测量,能够较快的完成粗颗粒度波束配对,减少第一终端设备的扫描及测量开销。
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测量,在用第一待选波束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接收时,可以从多个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待选波束中任意选择其一作为第一波束,能够完成粗颗粒度波束配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测量,可以使用所有的第一待选波束对承载于第二终端设备第二波束的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测量,通过对比选择接收质量最高的第一待选波束作为第一波束,该第一波束的接收质量同样大于第一门限值。通过该技术方案选择通信质量的最好的波束作为第一波束,能够提高链路建立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在申请实施例中,不采用参考信号与数据同传的方式,本申请使用专用资源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从而使得波束配对更加便捷,无需受数据传输的影响,增加波束配对速度,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效率,该专用资源可以是周期性资源或非周期性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波束,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从而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得到的测量报告,从第三待选波束中确定第三波束,获得相对于第一波束而言细颗粒度的第三波束,从而使得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建立后,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所述第三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之一。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依据一定的预设条件,选择合适的第三待选波束作为第三波束,从而确定自己的细颗粒度波束作为与第二终端设备通信时使用的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报告,选择接收质量最高的第三待选波束作为第三波束,从而获得较好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报告,在接收质量满足门限值的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中任意确定一个作为第三波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是周期性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该资源是专用资源且周期性配置,从而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更便捷地接收到资源指示信息和对应的参考信号,快速进行侧行链路上的波束配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二终端设备执行。包括: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向多个方向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并对该请求信息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从第二待选波束中确定第二波束。并复用该第二波束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便于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各自的接收质量满足一定条件的波束作为侧行链路的通信波束,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收发单元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从而触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并通过第一请求信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收质量较好的波束,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处理单元根据第一反馈信息从第一待选波束中确定第一波束,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获得通信质量良好的收发波束,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通过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通过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通过PC5-S层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所述第三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之一。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与所述装置的连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单元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处理单元根据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收发单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同样依据该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接收质量较好的波束,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其中,所述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装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和/或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或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基于NR PC5接口侧行链路控制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5的(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专用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5的(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专用资源配置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车到其它设备(vehicle to X,V2X),其中V2X可以包括车到互联网(vehicle to network,V2N)、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to infrastructure,V2I)、车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等,基于增强型邻近服务(proximityservices,ProSe)的V2X系统,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vehicle,LTE-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非地面通信(non-terrestrialnetwork,NTN)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其它通信系统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术语做简单说明。
1、侧行链路中的广播、组播通信方式
侧行链路的广播、组播是指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或组播数据,能够被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到。例如,预先定义业务数据在PC5接口上传输时所使用的目的层2标识(Destination Layer-2 ID)。当发送设备有该广播业务数据发送时,可以直接通过用户面协议栈进行发送,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MAC)层和/或物理层(physical,PHY)层填充该广播业务对应的Destination Layer-2 ID。对该广播业务感兴趣的终端设备可以在PHY层监听是否有该广播业务对应的Destination Layer-2 ID的业务数据,并进行接收、解析,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2、侧行链路中的单播通信方式
单播是终端设备一对一的通信方式,发送设备通过目的地址指示其发送的单播数据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根据单播数据的目的地址确定该单播数据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单播数据,以及根据单播数据的源地址确定该单播数据是由哪个设备发送的。可选地,两个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信令交互建立该两个设备之间的单播连接,单播连接建立完成后可以进行单播通信。
3、侧行链路传输模式1(mode1)
侧行链路mode1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侧行链路调度授权(sidelinkgrant)确定用于发送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该侧行链路调度授权用于授权该终端设备专用的发送侧行链路数据的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在发送侧行链路前,向网络设备上报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s,BSR)以通知网络设备待发送的数据量,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数据量为其授权相应资源。
4、侧行链路传输模式2(mode2)
侧行链路mode2是指网络设备预先分配用于竞争的侧行链路资源,多个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用于竞争的侧行链路资源中竞争资源,在竞争到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竞争到的资源上发送侧行链路的数据。例如,终端设备根据测量该用于侧行链路的资源中的每个时频资源是否被占用、来选择未被占用的资源进行传输,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存在侧行链路。示例性的,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10、第二终端设备120、第一网络设备130和第二网络设备140。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30通过第二链路进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120与第二网络设备140通过第三链路进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110与第二终端设备120之间通过第一链路进行通信,第一链路是侧行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仅以图1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叙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也可以共同连接到一个网络设备,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网络设备获取相应的资源配置。本申请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连接方式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应理解,图1仅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10、第一网络设备130、第二终端设备120、第二网络设备140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该通信系统可以仅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或者包括更多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个数也不应理解成对本申请应用范围的限定。
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两种接口,即Uu接口和PC5接口。Uu接口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接口,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30、第二终端设备120与第二网络设备140之间的接口即为Uu接口。PC5接口是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接口,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通信接口即为PC5接口。
图2示出了基于NR PC5接口的侧行链路通信架构的控制面协议栈。控制面协议栈主要用于传输PC5信令协议层(PC5-signal,PC5-S)信令以及SL RRC信令。两个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需要发起连接的终端设备(UE1)的PC5-S层发送直接通信请求(directcommunicationrequest,DCR)信息请求建立单播连接,并告知对侧终端设备(UE2)一些基本用户信息等。用于传输PC5-S信令的控制面协议栈如图2的(a)所示:包括PHY层、MAC层、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linkcontrol,RLC)、PDCP层和PC5-S层,其中PHY层处于L1层,MAC层、RLC层、PDCP层处于L2层,PC5-S层处于L3层。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单播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第一终端设备(UE1)向第二终端设备(UE2)发送DCR信息,该DCR信息携带UE1的应用层标识、UE2的应用层标识、要求建立L2链路的V2X服务类型和建立链路的安全信息等。
步骤2,UE2向UE1发送直接安全模式命令(directsecurity modecommand)反馈。
步骤3,UE1向UE2发送直接安全模式完成信息(direct security modecomplete)通知UE2安全链接完成。
步骤4,UE2向UE1发送直接通信回应(directcommunicationaccept,DCA)信息,该DCA信息包括UE2的应用层标识、服务质量信息(quality of service,QoS)、IP地址配置等。
在单播连接建立后,UE1会发送一些RRC配置信令与对侧UE2建立RRC连接。用于传输SL RRC信令的控制面协议栈如图2的(b)所示:包括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和无限资源控制层(radioresourcecontrol,RRC),其中PHY层处于L1层,MAC层、RLC层、PDCP层处于L2层,RRC层处于L3层。
具体来说,UE1的V2X应用层会把分配给单播连接的PC5链路标识以及相关信息发送给接入层,包括L2标识(包括UE1和UE2的L2标识)和相应的QoS参数,以协助接入层维护PC5链路标识和PC5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但是,由于在步骤1中是利用全向波束发送DCR信息或DCA信息,这种建立侧行链路的方式对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有较大限制。此外,随着通信系统中更高频率电磁波的应用,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侧行链路的方式适用范围进一步减小。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S310,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在S310中,第一待选波束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波束、同步信号和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SSB)波束等。不同于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波束是基于空分复用而形成的,将信号的能量集中于某一方向即形成了波束。波束使得通信系统在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空间资源从而支持更多的用户,还能够通过将信号集中于一个方向使得信号传输的距离更远。当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可以使用各自的波束进行发送或接收。波束并没有发送波束或接收波束的区分,当波束用于发送时即可以称为发送波束,当波束用于接收时即可以称为接收波束。
第一待选波束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波束赋形形成的波束,第一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为第一宽度;第二待选波束是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波束赋形形成的波束,例如第二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为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请求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侧行链路连接。第一请求信息包括DCR信息,该DCR信息携带有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应用层标识,该DCR信息还可以携带要求建立的V2X服务类型和建立链路的安全信息等。因此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DCR信息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认第一终端设备建立侧行链路的目标终端设备是自己,从而执行后续其他操作。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中的发送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存在需要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或信令,从而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信息,触发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重复代表的是使用不同的第一待选波束发送包括同样DCR信息的第一请求信息,即使用不同的空间资源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对于每一个第一待选波束,第一请求信息的发送可以是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以下操作之一: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PC5-S层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利用HARQ方式使用不同方向的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其包括相同的DCR信息。可以利用HARQ重传的方式多次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并且每次使用不同方向的第一待选波束,即可以实现波束扫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DCR信息在PDCP层重复传输。即将DCR信息在PDCP层复制,然后将复制的DCR信息分别递交给不同的RLC实体进行传输,进而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到MAC层,MAC层在传输这些携带相同DCR信息的逻辑信道时,将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不同的第一待选波束的资源上发送,从而实现DCR信息在不同方向上的波束扫描过程,以不同方向的第一待选波束发送包括相同的DCR信息的第一请求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利用PC5-S重复方式以不同方向的第一待选波束发送包含相同的DCR信息的第一请求信息。PC5-S层一般用于提供侧行链路连接管理功能,如侧行链路的建立、释放、安全参数控制、IP地址分配等。DCR信息由PC5-S层发送,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并且通过接入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连接,PC5-S层需要额外的指示让物理层知道多个来自PC5-S层的新包是同样的内容,从而物理层可以用不同的第一待选波束将重传信息发送到第二终端设备。
三种重复发送的方式都能实现波束扫描,HARQ重传的方式由于不需要复制同样的DCR信息,仅需要对DCR信息进行重复发送,开销较少,更容易实现。
S320,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第二波束是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
在S310中,第二终端设备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利用波束扫描的方式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时,会对第一请求信息中的用于测量的信号进行测量,从而进行S320中的确定第二波束的过程。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波束有两个,波束标识分别为beam1,beam2;第二终端设备的波束有两个,波束标识分别为beam3,beam4,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时,可能接收到承载于发送波束-接收波束为beam1-beam3,beam1-beam4,beam2-beam3,beam2-beam4的第一请求信息,对接收质量进行测量后,例如确定波束标识为beam4的波束为第二波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在进行波束扫描以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时,可以在当前使用的第二待选波束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即将当前波束作为第二波束。当前波束的接收质量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继续进行下一个第二待选波束承载的第一请求信息接收,直至获得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第二待选波束,该波束即被确定为第二波束。其中,用于表征接收质量的参数可以为当前波束的L1或L3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的比值(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参数。例如,第二终端设备当前用于接收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二待选波束标识为beam4,且其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可以将beam4作为第二波束。
再如,第二终端设备在进行波束扫描以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时,可以在接收到基于不同发送接收波束组合的第一请求信息,当其中的多个第二待选波束承载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都满足第一门限值,可以从该多个待选波束中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待选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对应,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中可以包括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信息,SCI信息可以指示发送波束的数目。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发送波束的数目,用更少的时间遍历所有发送接收波束组合,从所有波束中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或者接收质量满足门限值的第二待选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其中第二波束可以是L1或L3的RSRP、RSRQ、SINR最高的波束。例如,第二终端设备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使用的第一待选波束为2个,则可以使用自己的所有第二待选波束依次接收承载于两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遍历所有发送接收波束组合后,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第二待选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当第一终端设备通过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时,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可以无需通过额外的信息例如SCI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HARQ重传的性质获取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从而更快地遍历所有发送-接收波束组合,选择接收质量满足门限值或进行接收质量的对比在满足门限值的第二待选波束中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波束作为第二波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需要第二终端设备成功接收第一请求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判断成功接收第一请求信息的有以下三个标准:
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超过预设门限值;
再如,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请求信息解码成功;
又如,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未超过预设门限值,且单次解码失败,但是第二终端设备对该第一请求信息的下一次解码成功,通过HARQ软合并也可以判断成功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并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S330,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
在S330中,第一反馈信息可以包括DCA信息,该DCA信息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应用层标识信息,该DCA信息还可以包括QoS信息以及IP地址配置等。第二终端设备复用在S320中确定的第二波束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其中第一反馈信息中的DCA信息是对DCR信息的反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有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请求信息之后,确定第二波束,之后使用该第二波束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S340,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第一波束是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用波束扫描的方式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接收该第一反馈信息并对第一反馈信息中的用于测量的信息进行测量,根据接收质量确定第一波束,第一波束是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使用beam1、beam2接收承载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波束beam4的第一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接收质量确定第一波束。
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波束的方式和步骤S320中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波束时的方式类似。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是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第二波束的确定过程,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310中的第一请求信息可以包括承载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第一反馈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直接根据第一反馈信息中的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波束。
具体地,第一请求信息中的SCI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一待选波束,步骤S330中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将确定的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包含在第一反馈信息中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步骤S340中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即可以停止波束扫描及测量,直接通过第一反馈信息获知自身最优发送波束方向,并将该第一待选波束确定为第一波束,从而减少在确定第一波束时额外的扫描过程及对L1或L3的RSRP、RSRQ或SINR的测量过程,减少第一终端设备的扫描及测量开销。例如,如前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时,可能接收到承载于beam1-beam3,beam1-beam4,beam2-beam3,beam2-beam4的第一请求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接收波束为beam4的同时,可以根据SCI信息指示的第一待选波束,例如获知beam4对应的发送波束为beam1,可以在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时,将指示beam1波束的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从而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盲扫接收到该第一反馈信息时,无需再次进行测量,即可以将beam1对应的波束作为第一波束进行后续操作,减少了第一终端设备的测量开销。
前述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可以显示或隐式指示第一待选波束,即通过波束序号/编号/索引等显示指示第一待选波束或者通过第一待选波束的资源隐式指示该第一待选波束。具体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编号、波束管理资源编号,侧行信号资源号、波束的绝对索引、波束的相对索引、波束的逻辑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天线端口组索引、波束对连接(beam pair 1ink,BPL)信息、波束对应的发送参数(Tx parameter)、波束对应的接收参数(Rx parameter)、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波束对应的发送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矩阵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权重向量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权重的索引、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波束对应的接收码本的索引、波束对应的发送码本的索引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待选波束、第二待选波束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波束、SSB波束或其他波束。
经过上述方法300的技术方案,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确定了各自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可能为较宽的波束,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还可以进行细颗粒度波束配对过程。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在方法400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方法300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粗颗粒度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波束成形为细颗粒度的波束,并进行细颗粒度波束配对。
S410,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波束,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在S410中,第三待选波束可以是第一波束经过进一步波束成形而形成的波束,例如第三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波束的宽度。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CSI-RS信号或SSB信号,从而第三待选波束可以为CSI-RS或SSB波束。第一终端设备使用该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例如,在方法300中第一波束是beam1,第二波束是beam4,在S410中,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由beam1继续波束成形得到的beam1.1,beam1.2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第二终端设备使用之前的beam4接收承载于beam1.1、beam1.2的第一参考信号。步骤S410是为了获得第一终端设备的细颗粒度波束,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用之前确定的第二波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
该资源指示信息可以通过SCI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该资源可以是时频资源或空间资源等,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SCI信令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资源指示信息,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专用资源可以是周期性的资源或者非周期性的资源,是为了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配置的资源。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将数据和参考信号共同传输,为了能够在没有数据需要发送时也能进行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从而完成波束配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第一参考信号设计了专用资源,即上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是专用资源。即在原有的侧行链路资源位置上单独发送参考信号,即不与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的数据一起发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专用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行链路上的资源分配为Mode1,当没有配置好的资源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专用资源请求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专用资源指示信息,所述专用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专用资源。
对应,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专用资源请求信息,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专用资源指示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RRC或者侧行链路用户信息(sidelink user information,SUI)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专用资源请求信息,申请用于第一参考信号的专用资源。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请求信息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专用资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行链路上的资源分配为Mode2,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侧行链路在内的多个链路竞争使用预配置的资源集合。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其他侧行链路的资源占用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资源占用信息,确定所述专用资源。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解调其他终端设备所在的侧行链路的广播SCI信息获知已经被占用的资源,从而从预配置的资源集合中选择尚未被占用的资源作为第一参考信号的专用资源。
以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信号为例,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专用CSI-RS资源配置方式。
图5的(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专用资源配置示意图。阴影部分是为侧行链路配置的专用资源,可以看出,CSI-RS信号并没有随数据一并发送,从而实现便捷的波束配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CSI-RS信号的独立发送,可以设计专用的CSI-RS发送机制。多个侧行链路共享CSI-RS信道,侧行链路的发送终端设备通过PC5-RRC信号通知对侧终端设备CSI-RS信号的资源配置,从而侧行链路两端的终端设备可以在相应的资源上进行CSI-RS的发送与接收。
图5的(b)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专用资源配置示意图。可以看出,为CSI-RS信号的传输设计了专门的CSI-RS信道,且侧行链路1、侧行链路2和侧行链路3基于时分复用共享CSI-RS信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CSI-RS信号不与数据一同发送,实现了便捷的细颗粒度侧行链路波束配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在发送资源指示信息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对资源指示信息,相对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发送时域位置和反馈时域位置,所述发送时域位置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相对发送时域,所述反馈时域位置用于指示针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进行反馈的相对反馈时域。
该相对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PC5-RRC信令或者SCI信令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发送时域位置与反馈时域位置后,可以确定第一参考信号相对于前述的资源指示信息的相对发送时域和用于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反馈的相对反馈时域。例如该相对资源指示信息的相对发送时域和相对反馈时域分别为3个时隙和5个时隙,则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前述的资源指示信息后,能够获知第一参考信号是在资源指示信息后3个时隙发送,从而在相应的时隙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接收,并在资源指示信息发送后5个时隙对接收的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反馈。该相对资源指示信息也可以和前述的资源指示信息一起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S420,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对应,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在S420中,测量报告用于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接收质量包括第一参考信号L1或L3的RSRP、RSRQ、SINR等参数,测量报告中可以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RS resourceindicator,CRI)隐式指示对应的发送波束,该CRI即前述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资源,其与该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一一对应。测量报告中也可以使用波束标识等显示指示对应的发送波束,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指示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相应的显示指示发送波束的波束标识,例如波束标识可以为波束索引等。
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资源指示信息后就在相应的专用资源上使用之前确定的第二波束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并对其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由于第一终端设备已经在资源指示信息指示了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因此,第二终端设备能够将测量结果与相应的发送波束对应。测量结果包括L1或L3的RSRP、RSRQ、SINR等反映接收质量的参数。
上述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时,如果没有可用的资源,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测量报告的发送资源或解调其他侧行链路的SCI信息获取发送资源,相关细节可以参考前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专用资源在Mode1和Mode2下的获取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430,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
第三波束是该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之一,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测量报告,将接收质量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一参考信号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作为第三波束,例如,可以将接收质量满足门限值的波束作为第三波束,或者,可以将接收质量最好的发送波束作为第三波束。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第一波束或第二波束的确定方式。
S440,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四待选波束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在S440中,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三波束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第三波束是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优选细颗粒度发送波束,在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己的优选细颗粒度发送波束之后,可以使用该第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从而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四待选波束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参考信号。
第四待选波束是第二波束进一步波束成形形成的细颗粒度波束,第四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波束。
同样,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用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第一种终端设备还可以在发送资源指示信息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对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参考信号相对于资源指示信息的发送时域位置和用于反馈的反馈时域位置。第二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相关细节可以参考第一参考信号的资源的相关细节,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S450,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确定第四波束。
在S450中,第四波束是第四待选波束之一,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波束的过程可以是根据当前第四待选波束的接收质量大于预设门限值或者遍历所有第三波束-第四待选波束组合选择接收质量最高的波束作为第四波束,根据L1或L3的RSRP、RSRQ、SINR等参数确定。
在方法400中,本申请介绍了第一终端设备先确定第三波束再由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波束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下,也可以由第二终端设备先确定第四波束,再由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波束。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四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
第四待选波束是第二波束进一步波束成形得到的波束,第四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波束的宽度。
步骤2,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确定第四波束。
第四波束是第四待选波束之一。
步骤3,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第四波束接收第二参考信号。
第三待选波束是第一波束进一步波束成形得到的波束,第三待选波束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波束。
步骤4,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指示第三待选波束和对应的第二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
对应,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步骤5,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
第三波束是第三待选波束之一。
具体细节可以参考前述的方法400中的描述,此处为简洁,不再赘述。
经过图3和图4的技术方案的步骤,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了单播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用于通信的第三波束和第四波束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阈值,即发生了波束失败。
例如由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确定发生波束失败,该反馈信息可以包括:针对第三波束和第四波束通信的否认(nonacknowledgement,NACK)的反馈、针对第三波束和第四波束通信的非连续传输次数反馈、针对第三波束和第四波束通信的测量信息的反馈中的至少一项,测量信息可以为L1或L3的RSRP、RSRQ、SINR等反映通信质量的参数。
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激活用于波束恢复的候选波束的资源,从而进行波束恢复的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候选波束的资源的配置信息激活用于波束恢复的候选波束的资源,且该候选波束的资源是激活的,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该资源进行波束恢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波束失败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指示候选波束的资源的配置信息激活用于波束恢复的候选波束的资源,且该候选波束的资源是去激活的,在确定波束失败之后,激活该候选波束的资源,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候选波束激活指示信息指示候选波束的资源已经被激活,从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激活该候选波束的资源时发送的参考信息,根据对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恢复的波束。
再如由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波束失败,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对参考信号或者数据的接收状况判断发生波束失败,具体指标可以参考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波束失败的场景。
则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波束失败之后,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波束恢复请求信息,在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波束失败之前,可以已经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候选波束的资源的配置信息激活用于波束恢复的候选波束的资源,且该候选波束的资源是去激活的。从而第二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波束失败之后,可以通过波束恢复请求信息向第一终端设备告知发生波束失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激活预配置的候选波束的资源,并通过候选波束激活指示信息告知第二终端设备候选波束的资源已经被激活。之后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终端设备激活该候选波束的资源时发送的参考信息,根据对接收质量的测量结果确定用于恢复的波束。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方法示意性流程图,用于实现图3和图4的技术方案。
S602,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请求信息。
在S602中,第一请求信息包括DCR信息,第一终端设备通过DCR信息触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第一请求信息是第一终端设备使用HARQ重传、PDCP重复或者PC5-S重传基于不同方向的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形成波束扫描。
S6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S604,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请求信息进行测量,确定第二波束。
第二波束可以是第二待选波束中接收质量最高的波束或者接收质量满足第一门限值的波束。
S606,第二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波束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对应,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反馈信息。
在S606中,第一反馈信息中包括DCA信息,是对DCR信息的反馈。
S608,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反馈信息进行测量,确定第一波束。
可选的,S602中第一请求信息中包括第一待选波束的波束指示信息,S606中第一反馈信息中包括第二波束对应的承载第一请求信息的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只要通过盲扫成功接收该第一反馈信息,即可以直接根据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波束。
S61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资源配置参数。
资源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多个CSI-RS参考信号相对于资源指示信息的相对发送时域位置和反馈时域位置。
资源配置参数可以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请求而发送。
S611,如果没有发送资源,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或解调其他侧行链路的SCI信息获取用于多个CSI-RS参考信号的时频或空间资源。
S612,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对资源指示信息,包括多个CSI-RS参考信号的发送时域位置和反馈时域位置。
S614,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指示多个CSI-RS参考信号的接收时频或空间资源。
S616,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多个CSI-RS参考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相对资源指示信息,在资源指示信息后的发送时域位置接收多个CSI-RS参考信号.
S618,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CSI-RS测量报告。
对应,第一终端设备接收CSI-RS测量报告。
该测量包括用于指示第三待选波束的波束指示信息和对应的接收质量。
S620第一终端设备根据CSI-RS测量报告,从第三待选波束中确定第三波束。
S622,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CSI-RS信号。
对应,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四待选波束接收CSI-RS信号。
S624,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质量,从多个第四待选波束确定第四波束。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710,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处理单元720,所述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收发单元710使用多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从而触发与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并通过第一请求信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收质量较好的波束,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处理单元720根据第一反馈信息从第一待选波束中确定第一波束,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获得通信质量良好的收发波束,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通过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通过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通过PC5-S层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专用资源。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20,还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第三波束,所述第三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三待选波束之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收发单元710,用于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收发单元710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处理单元720根据第一请求信息,对第一请求信息进行测量,从而确定第二波束。收发单元710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同样依据该第一反馈信息,确定接收质量较好的波束,提高侧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其中,所述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二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请求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10还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可选的,所述装置收发单元710,还用于: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所示的装置800可对应于前文描述的装置,具体地,装置800可以是图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具体的例子。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2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820用于实现相应的控制管理操作,例如,处理器820用于支持装置执行前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所示的方法或操作或功能。可选的,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10和通信接口830;处理器820、通信接口830以及存储器810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840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830用于支持该装置进行通信,存储器810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820调用存储器810中存储的代码或者数据实现相应的操作。该存储器810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处理器82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接口83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总线8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包括以下操作之一: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通过PC5信令协议层(PC5-signal,PC5-S)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质量中最高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9.一种侧行链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发送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数目,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的第一请求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还包括承载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的所述第一待选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14.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连接;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确定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一待选波束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
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通过PC5信令协议层(PC5-signal,PC5-S)使用多个第一待选波束向第二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第一请求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波束,基于所述专用资源使用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
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18.一种侧行链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使用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触发与所述装置的连接;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确定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是所述多个第二待选波束之一;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使用所述第二波束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对所述第一请求信息进行反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资源指示信息,所述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专用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收发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专用资源,使用所述第二波束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基于多个第三待选波束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其中,所述测量报告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对应的第三待选波束。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或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2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和/或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88443.2A 2022-02-28 2022-02-28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67092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443.2A CN116709268A (zh) 2022-02-28 2022-02-28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CT/CN2023/076626 WO2023160461A1 (zh) 2022-02-28 2023-02-16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8443.2A CN116709268A (zh) 2022-02-28 2022-02-28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268A true CN116709268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764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8443.2A Pending CN116709268A (zh) 2022-02-28 2022-02-28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268A (zh)
WO (1) WO20231604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23975B2 (en) * 2018-08-06 2022-05-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beamform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71281B (zh) * 2018-09-28 2021-11-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扫描方法、波束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1086004A1 (ko) * 2019-10-30 2021-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빔 관리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6508266A (zh) * 2020-07-22 2023-07-28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多个侧链路参考信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461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899B (zh) 操作终端以进行v2x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12154677B (zh) Its频带中的模式3 v2x ue的改进保护
US110645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3812177B (zh) 侧行链路免授权传输的感测和资源选择方法及设备
EP299504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ffic-aware medium access selection
CN112740782B (zh) 边链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1937463A (zh) 用于协作车辆之间有效地使用资源的方法
KR2021005320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피드백 전송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124339B (zh) 用于传输侧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793296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19009815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v2x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00040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buffer st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889324A (zh) 基于接收器的侧行链路资源选择设备和方法
CN113784322B (zh) 传输侧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082965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16390228A (zh) 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24621B (zh) 上报csi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802860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l data transmission
CN1135967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211959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stablishing a mix of d2d direct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two devices for interaction
CN113826432A (zh)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1455707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7033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6709268A (zh) 侧行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70508A (zh) 辅链路的资源信息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