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713A -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713A
CN116707713A CN202310961278.4A CN202310961278A CN116707713A CN 116707713 A CN116707713 A CN 116707713A CN 202310961278 A CN202310961278 A CN 202310961278A CN 116707713 A CN116707713 A CN 116707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layer
network node
data packet
rlc
lay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1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713B (zh
Inventor
于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gs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612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其中发送方法包括: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基于不同的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从而及时进行重传,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基于现有的3GPP协议,对于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当收到包含重建PDCP实体的切换命令后,在PDCP实体重建之前,会把未被底层(例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确认的数据PDU(Protocol 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全部执行传输(或者重传)操作,以减少切换过程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对于存在中继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即Relay UE)的场景而言,当发生信道的切换时,从源基站或者源UE发送的数据包,如果被中继UE成功接收,中继UE的RLC层会正常反馈ACK(确认)数据包,但是这部分被中继UE反馈的数据包有可能因为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对端UE或者基站,对于这种情况,源基站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中继UE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数据包至目的基站,从而当中继网络(即存在中继节点的链路)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导致数据包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性能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包括: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可选的,所述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包括:满足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时,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收到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收到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指标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
可选的,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可选的,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可选的,确定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之前,还包括:针对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记录其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将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记录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在第二RLC实体中对应的第二序列号,维护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接收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后,获取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基于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 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以及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当前第一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包括:接收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其中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对端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经由所述对端网络节点接收RLC层数据包;基于所述第一状态PDU或者所述第二状态PDU,发送对应初次传输的RLC 层数据包或者发送对应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装置,一种RLC层数据包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其中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对端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经由所述对端网络节点接收RLC 层数据包;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PDU或者所述第二状态PDU,发送对应初次传输的RLC 层数据包或者发送对应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RLC层状态PDU的发送方法或者RLC层状态PDU的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多个UE,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RLC层状态PDU的发送方法或者RLC层状态PDU的接收方法。
基于不同的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可以在信道质量较好时,选择第一状态PDU以减少第一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信道质量较差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从而及时进行重传,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中继UE通过发送第二状态PDU,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在发生切换时,能够及时重传丢失的RLC层数据包,从而可以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传性能。
基于业务的QoS指标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一方面可以避免节点之间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在无法直接获取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从而选择发送合适的状态PDU类型。
对现有的CPT域进行扩展,采用legacy PDU格式对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标准协议的修改,减少不同协议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在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ACK_SN域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ACK_SN域相同时,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可以有效节省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定义新的RLC层状态PDU格式,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可以使得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重传未收到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维护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和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映射表格,使得第一RLC实体能够基于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并反馈至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
基于第二状态PDU,发送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可以及时重传切换过程中丢失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RLC层数据包在中继网络中传输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状态PDU格式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状态PDU格式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说的,对于存在中继UE的场景而言,当发生信道的切换时,从源基站或者源UE发送的数据包,如果被中继UE成功接收,中继UE的RLC层会正常反馈ACK(确认)数据包,但是这部分被中继UE反馈的数据包有可能因为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对端UE或者基站,对于这种情况,源基站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中继UE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数据包至目的基站,从而当中继网络(即存在中继节点的链路)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和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RLC层数据包在中继网络中传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参见图2,上一级网络节点通过中继UE发送RLC层数据包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图2中的实线和虚线的箭头表示了RLC层数据包的传输方向。对于中继UE而言,当底层(例如物理层)接收到上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数据包后,提交到第一RLC实体,第一RLC实体基于3GPP 协议对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进行处理(详细描述可以参考3GPP 38.322或者3GPP36.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后继续提交到高层(例如SRAP(Sidelink Relay AdaptationProtocol,侧链路中继适配协议)层),高层对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进行解析后,传输至其下一级目标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第二RLC实体基于3GPP 协议对高层发送的RLC层数据包进行处理后,继续传输至底层通过无线接口信道(这里的无线接口可以是Uu口,也可以是侧链路PC5接口)发送至下一级网络节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所在链路的源节点,也可以为所在链路的上一级中继节点,如果所述的上一级网络节点是所在链路的源节点,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实现,如果是所在链路的上一级中继节点,具体实现可以等同于本发明中的中继UE。本发明所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所在链路的目的节点,也可以为所在链路的下一级中继节点,如果是所在链路的目的节点,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实现,如果是所在链路的下一级中继节点,具体实现可以等同于本发明中的中继UE,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中继UE仅反馈第一RLC层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对于切换场景,这部分被中继UE反馈的RLC层数据包有可能因为信道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这种情况,上一级网络节点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中继UE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RLC层数据包,从而当中继网络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故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第二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中继UE通过发送第二状态PDU,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在发生切换时,能够及时重传丢失的RLC层数据包,从而可以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传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RLC层数据包可以为RLC SDU(Service Data Unit,业务数据单元),也可以为RLC PDU,RLC PDU和RLC SDU的定义可以参考3GPP 36.322或者3GPP38.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节省信令开销,可以基于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状态PDU的类型。例如,当信道质量较差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在信道质量较好时,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这里信道质量既可以是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也可以是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或者二者都考虑。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准确获取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或者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此时可以根据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质量)指标间接判断信道质量,这里QoS指标可以为业务的吞吐率指标,也可以为业务的时延指标,还可以为业务的误包率等其他指标,本发明不做赘述。
基于业务的QoS指标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一方面可以避免节点之间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在无法直接获取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从而选择发送合适的状态PDU类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包括:满足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接收到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收到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指标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现有的状态PDU格式中“控制PDU类型域”信元,指示状态PDU的类型为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
参考3GPP 38.322协议,在现有的状态PDU格式中包括CPT(Control PDU Type,控制PDU类型)域,该域取值为000(对应二进制取值)时,表示PDU的类型为状态PDU,用来反馈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其他取值目前没有使用。故可以对该域的取值进行扩展,用来指示在存在中继节点的链路中,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为了描述方便,本文进行如下约定:基于3GPP协议定义的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CPT域的定义以本发明为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一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对应不考虑中继场景,收端节点(或者收端设备,对端节点,对端设备)的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1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对应的是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中继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接收到RLC层数据包,且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中继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或者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或者1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定义,可以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即当前中继UE对应的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对现有的CPT域进行扩展,采用legacy PDU格式对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标准协议的修改,减少不同协议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3所示。参见图3,每一行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其中每个域的含义如下:
D/C域:用来指示对应的RLC PDU是一个RLC层数据PDU还是RLC层控制PDU。
CPT域:用来指示RLC层控制PDU的类型。当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或者100时,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状态PDU格式,分别为: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表明该格式的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既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100,表明该格式的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一组ACK_SN域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ACK_SN域用于指示在该格式的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
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E1域(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E1域、E2域(第二指示域)、E3域(第三指示域)和E4域(第四指示域)的集合。
E2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
E3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
E4域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SOstart域(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
Soend域(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
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R域为预留比特位,本发明不做定义,接收RLC实体可以忽略此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8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4所示,图4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见图3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本发明不做赘述。
RLC 层SN用来指示RLC SDU或者RLC SDU分段的序列号,具体定义可以参考现有3GPP 38.322或者3GPP 36.322的相关描述,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ACK_SN域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ACK_SN域相同时,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可以有效节省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虽然针对SN长度为12比特和SN长度为18比特给出了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定义的状态PDU格式也适用于SN长度为其他比特的场景,当SN长度为其他比特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R域个数,以实现字节对齐。
定义新的RLC层状态PDU格式,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可以使得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重传未收到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对应每一个RLC发送实体,将RLC SDU映射为RLC PDU,对于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RLC实体,每个RLC SDU对应一个SN。对于中继网络而言,参见图2,第一RLC实体接收上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数据包,但是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 数据包可能出现乱序或者丢包,即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 数据包对应的SN是不连续的,此时第一RLC实体将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处理后发送至高层,高层将其传输下一级目标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对于第二RLC实体而言,会基于从高层收到的数据包重新分配连续的SN,这就导致针对同一个RLC层数据包,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与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并不一致,从而后续第一RLC实体无法根据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继UE需要针对同一个RLC层数据包(或者RLC SDU),维护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和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映射表格,以使得第一RLC实体能够基于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
在具体实施中,确定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之前,还包括:针对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记录其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将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记录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在第二RLC实体中对应的第二序列号,维护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根据接收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后,获取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基于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以及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当前第一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维护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和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映射表格,使得第一RLC实体能够基于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并反馈至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
基于不同的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可以在信道质量较好时,选择第一状态PDU以减少第一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信道质量较差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从而及时进行重传,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接收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其中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对端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经由所述对端网络节点接收RLC 层数据包;
S502,基于所述第一状态PDU或者所述第二状态PDU,发送对应初次传输的RLC 层数据包或者发送对应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对端网络节点仅反馈第一RLC层实体(即对端网络节点相对于当前网络节点的RLC接收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对于切换场景,这部分被对端网络节点反馈的RLC层数据包有可能因为信道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这种情况,当前网络节点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RLC层数据包,从而当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故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第二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RLC层数据包可以为RLC SDU,也可以为RLC PDU,RLC PDU和RLC SDU的定义可以参考3GPP 36.322或者3GPP 38.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状态PDU中的CPT域,即控制PDU类型域信元,判断状态PDU的格式类型以及状态PDU是第一状态PDU还是第二状态PDU。
为了描述方便,本文进行如下约定:基于3GPP协议定义的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CPT域的定义以本发明为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一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对应不考虑中继场景,对端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1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对应的是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接收到RLC层数据包,且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或者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或者1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PDU格式,可以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对现有的CPT域进行扩展,采用legacy PDU格式对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标准协议的修改,减少不同协议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2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3所示,图3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8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4所示,图4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第一RLC实体对应的ACK_SN域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ACK_SN域相同时,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可以有效节省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虽然针对SN长度为12比特和SN长度为18比特给出了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定义的状态PDU格式也适用于SN长度为其他比特的场景,当SN长度为其他比特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R域个数,以实现字节对齐。
定义新的RLC层状态PDU格式,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可以使得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重传未收到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基于第二状态PDU,发送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可以及时重传切换过程中丢失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RLC层数据包的发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6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61,用于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RLC层数据包在存在中继节点的链路中传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参见图2,上一级网络节点通过中继UE发送RLC层数据包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图2中的实线和虚线的箭头表示了RLC层数据包的传输方向。对于中继UE而言,当底层(例如物理层)接收到上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数据包后,提交到第一RLC实体,第一RLC实体基于3GPP 协议对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进行处理(详细描述可以参考3GPP 38.322或者3GPP36.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后继续提交到高层(例如SRAP层),高层对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进行解析后,传输至其下一级目标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第二RLC实体基于3GPP 协议对高层发送的RLC层数据包进行处理后,继续传输至底层通过无线接口信道(这里的无线接口可以是Uu口,也可以是侧链路PC5接口)发送至下一级网络节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所在链路的源节点,也可以为所在链路的上一级中继节点,如果所述的上一级网络节点是所在链路的源节点,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实现,如果所述的上一级网络节点是所在链路的上一级中继节点,具体实现可以等同于本发明中的中继UE。本发明所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所在链路的目的节点,也可以为所在链路的下一级中继节点,如果所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是所在链路的目的节点,具体实现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实现,如果所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是所在链路的下一级中继节点,具体实现可以等同于本发明中的中继UE,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中继UE仅反馈第一RLC层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对于切换场景,这部分被中继UE反馈的RLC层数据包有可能因为信道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这种情况,上一级网络节点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中继UE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RLC层数据包,从而当中继网络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故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第二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通过发送第二状态PDU,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在发生切换时,能够及时重传丢失的RLC层数据包,从而可以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传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RLC层数据包可以为RLC SDU,也可以为RLC PDU,RLC PDU和RLC SDU的定义可以参考3GPP 36.322或者3GPP 38.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节省信令开销,可以基于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状态PDU的类型。例如,当信道质量较差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在信道质量较好时,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这里信道质量既可以是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也可以是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或者二者都考虑。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准确获取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或者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此时可以根据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指标间接判断信道质量,这里QoS指标可以为业务的吞吐率指标,也可以为业务的时延指标,还可以为业务的误包率等其他指标,本发明不做赘述。
基于业务的QoS指标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一方面可以避免节点之间的信令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在无法直接获取信道质量的情况下,间接判断信道质量,从而可以选择发送合适的PDU类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单元61用于在满足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接收到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收到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指标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现有的状态PDU格式中“控制PDU类型域”信元,指示状态PDU的类型为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
参考3GPP 38.322协议,在现有的状态PDU格式中包括CPT(Control PDU Type,控制PDU类型)域,该域取值为000(对应二进制取值)时,表示PDU的类型为状态PDU,用来反馈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其他取值目前没有使用。故可以对该域的取值进行扩展,用来指示在存在中继节点的链路中,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为了描述方便,本文进行如下约定:基于3GPP协议定义的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CPT域的定义以本发明为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一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对应不考虑中继场景,收端节点(或者收端设备,对端节点,对端设备)的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1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对应的是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中继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接收到RLC层数据包,且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中继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或者经由中继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或者1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定义,可以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当前中继UE对应的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对现有的CPT域进行扩展,采用legacy PDU格式对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标准协议的修改,减少不同协议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2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3所示,图3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对应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8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图4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对应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RLC 层SN用来指示RLC SDU或者RLC SDU分段的序列号,具体定义可以参考现有3GPP 38.322或者3GPP 36.322的相关描述,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ACK_SN域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ACK_SN域相同时,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可以有效节省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虽然针对SN长度为12比特和SN长度为18比特给出了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定义的状态PDU格式也适用于SN长度为其他比特的场景,当SN长度为其他比特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R域个数,以实现字节对齐。
定义新的RLC层状态PDU格式,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可以使得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重传未收到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在具体实施中,对应每一个RLC发送实体,将RLC SDU映射为RLC PDU,对于AM RLC实体,每个RLC SDU对应一个SN。对于中继网络而言,参见图2,第一RLC实体接收上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数据包,但是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 数据包可能出现乱序或者丢包,即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RLC 数据包对应的SN是不连续的,此时第一RLC实体将接收到的RLC层数据包处理后发送至高层,高层将其传输下一级目标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对于第二RLC实体而言,会基于从高层收到的数据包重新分配连续的SN,这就导致针对同一个RLC层数据包,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与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并不一致,从而后续第一RLC实体无法根据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继UE需要针对同一个RLC层数据包(或者RLC SDU),维护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和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映射表格,以使得第一RLC实体能够基于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装置60还包括:确定单元62和处理单元63;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62,用于针对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记录其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将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记录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在第二RLC实体中对应的第二序列号,维护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单元6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后,获取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基于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 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以及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当前第一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维护第一RLC实体对应的SN和第二RLC实体对应的SN映射表格,使得第一RLC实体能够基于第二RLC实体对应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生成其对应的第二状态PDU,并反馈至上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
基于不同的信道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可以在信道质量较好时,选择第一状态PDU以减少第一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信道质量较差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使得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的数据包接收情况,从而及时进行重传,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状态包的接收装置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70包括:接收单元71和第二发送单元72,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其中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对端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经由所述对端网络节点接收RLC 层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7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状态PDU或者所述第二状态PDU,发送对应初次传输的RLC 层数据包或者发送对应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对端网络节点仅反馈第一RLC层实体(即对端网络节点相对于当前网络节点的RLC接收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对于切换场景,这部分被对端网络节点反馈的RLC层数据包有可能因为信道切换等原因未被成功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于这种情况,当前网络节点的PDCP实体由于已经收到了对端网络节点发送的RLC层ACK包,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可能就不会再重传该部分RLC层数据包,从而当发生信道切换时,会导致数据包的丢失,从而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故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第二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对端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本发明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RLC层数据包可以为RLC SDU,也可以为RLC PDU,RLC PDU和RLC SDU的定义可以参考3GPP 36.322或者3GPP 38.322协议,本发明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状态PDU中的CPT域,即控制PDU类型域信元,判断状态PDU的格式类型以及状态PDU是第一状态PDU还是第二状态PDU。
为了描述方便,本文进行如下约定:基于3GPP协议定义的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CPT域的定义以本发明为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一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对应不考虑中继场景,对端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01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对应的是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格式为legacy PDU格式,但是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接收到RLC层数据包,且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基于该状态PDU判定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表示:对端网络节点的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RLC层数据包,或者经由对端网络节点传输的下一级网络节点也接收到RLC层数据包;CPT域对应的二进制取值为011或者100时,表示该状态PDU为第二状态PDU,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PDU格式,可以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状态PDU;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对现有的CPT域进行扩展,采用legacy PDU格式对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标准协议的修改,减少不同协议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在具体实施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 层数据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2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3所示,图3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针对RLC层SN长度为18比特的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状态PDU格式,如图4所示,图4中各个域的含义请参考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第一RLC实体对应的ACK_SN域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ACK_SN域相同时,状态PDU仅包括一组ACK_SN域,可以有效节省RLC层状态PDU所占的比特开销,提高传输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虽然针对SN长度为12比特和SN长度为18比特给出了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定义的状态PDU格式也适用于SN长度为其他比特的场景,当SN长度为其他比特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R域个数,以实现字节对齐。
定义新的RLC层状态PDU格式,分别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可以使得当中继网络发生切换时,上一级网络节点准确获知下一级网络节点对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重传未收到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基于第二状态PDU,发送重传的RLC 层数据包至对端网络节点,可以及时重传切换过程中丢失的RLC层数据包,提高切换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性能。
上述RLC层状态包的发送装置60、RLC层状态包的接收装置70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61、确定单元62、处理单元63、接收单元71和第二发送单元72等均作为程序单元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确定目标UE。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或者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处理器以及多个UE,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或者RLC层状态包的接收方法。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包括:
满足如下至少一个条件时,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
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
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
接收到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
接收到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释放所述当前中继UE与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
RLC层数据包对应的业务的QoS指标低于预设的第三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PDU和所述第二状态PDU均包括控制PDU类型域,所述控制PDU类型域用来指示状态PDU的格式为如下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状态PDU;
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仅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所述第二状态PDU,且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一组或者两组ACK_SN域以及一组或者多组NACK_SN域;
其中,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状态PDU中未被指示为NACK的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NACK_SN域用来指示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对应的序列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联合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时:
基于所述ACK_SN域判定接收到RLC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层数据包,且下一级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RLC层数据包;
基于所述NACK_SN域判定未接收到RLC 层数据包时,表示当前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所述RLC层数据包,或下一级网络节点未接收到所述RLC层数据包。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一组ACK_SN域时:
所述ACK_SN域既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又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或,
当所述第二状态PDU用于分别反馈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和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且所述第二状态PDU包括两组ACK_SN域时:
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另一组所述ACK_SN域用于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四指示域,所述第四指示域与所述NACK_SN域一一对应,所述第四指示域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当前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或者用于表示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PDU还包括:第一指示域、第二指示域、第三指示域、分段开始指示域、分段结束指示域和NACK_RANGE域;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和所述NACK_RANGE域均与NACK_SN域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指示域用来指示其后是否跟随下一组NACK_SN域、所述第一指示域、所述第二指示域、所述第三指示域和所述第四指示域的集合;
所述第二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一组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和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
所述第三指示域用来指示在与其对应的集合中,其后是否跟随NACK_RANGE域;
所述分段开始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第一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
所述分段结束指示域用来指示在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RLC 层数据包中,未接收到的RLC 层数据包部分的最后一个字节在所述RLC 层数据包中内的位置;
所述NACK_RANGE域用于表示从其对应的NACK_SN域指示的序列号开始,连续未被接收的RLC 层数据包的个数。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之前,还包括:
针对当前第一RLC实体接收到的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记录其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将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传输至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应的第二RLC实体,记录每一个RLC 层数据包在第二RLC实体中对应的第二序列号,维护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
根据接收到的下一级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状态PDU或者第二状态PDU后,获取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基于下一级网络节点对第二RLC 实体发送的RLC 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以及所述第一序列号与所述第二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下一级网络节点对当前第一RLC实体发送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
10.一种RLC层状态包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当前中继UE所在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或者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其中选择发送第一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优于选择发送第二状态PDU对应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所在的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上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当前中继UE与下一级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所述第一状态PDU用于反馈第一RLC实体对应的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二状态PDU至少用于反馈下一级网络节点基于所述当前中继UE的第二RLC实体接收的所述RLC层数据包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上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接收实体,所述第二RLC实体为当前中继UE对应下一级网络节点的RLC层发送实体。
11.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961278.4A 2023-08-02 2023-08-02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Active CN116707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1278.4A CN116707713B (zh) 2023-08-02 2023-08-02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1278.4A CN116707713B (zh) 2023-08-02 2023-08-02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713A true CN116707713A (zh) 2023-09-05
CN116707713B CN116707713B (zh) 2023-10-27

Family

ID=87831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1278.4A Active CN116707713B (zh) 2023-08-02 2023-08-02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71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6114A1 (en) * 2015-09-22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ue selecting method performed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e using the same
US20170134297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reliable transmission
CN109219984A (zh) * 2016-06-03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数据转发系统和方法
WO2022082612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Apple Inc. Layer 2 ue to ue data forwarding
US20220174762A1 (en) * 2020-11-23 2022-06-0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paging via ue-to-network r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43337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07720A1 (en) * 2019-12-02 2023-01-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23016501A1 (zh) * 2021-08-11 2023-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86114A1 (en) * 2015-09-22 2017-03-23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ue selecting method performed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e using the same
US20170134297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reliable transmission
CN109219984A (zh) * 2016-06-03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数据转发系统和方法
US20230007720A1 (en) * 2019-12-02 2023-01-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WO2022082612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Apple Inc. Layer 2 ue to ue data forwarding
US20220174762A1 (en) * 2020-11-23 2022-06-0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paging via ue-to-network r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243337A (zh) * 2021-04-23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16501A1 (zh) * 2021-08-11 2023-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707036A (zh) * 2021-08-11 2023-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701248"", 3GPP TSG_RAN\\WG2_RL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713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3130B1 (ko) Mac 층 리셋 후 노드-b 에서 버퍼링된 데이터의 효과적인 복구를 위한 시스템
US9397791B2 (en)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438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and efficient data communications
EP2109954B1 (en) Ack priorit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498434B1 (en) A flexible segmentation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28086B2 (en)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259674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errors in a third generation cellular system
US8413002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RQ procedure for transmitting high rate data
EP256748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nsfering data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US20140192822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status informa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ceiver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R100750170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을 효율적으로 전송하는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177701A1 (en) Timer poll retransmission expi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66900A1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4232978B2 (ja) Arq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制御方法
JP2017516395A (ja) 改善された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826495B (zh)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US2015003660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US7327694B2 (en) Adaptive radio link protocol (RLP)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TCP in wireless environment for CDMAone and CDMA2000 systems
CN116707713B (zh) Rlc层状态包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处理器
EP207342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tatus report tim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52658A (zh)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JP2007324700A (ja) 伝送制御方法
RU2761016C2 (ru) Механизмы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проса на повторение
KR20050115868A (ko) Arq 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 제어 방법
MXPA01005332A (e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