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229B - 一种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229B
CN116707229B CN202310669602.5A CN202310669602A CN116707229B CN 116707229 B CN116707229 B CN 116707229B CN 202310669602 A CN202310669602 A CN 202310669602A CN 116707229 B CN116707229 B CN 116707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gear
cooling
machine bod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96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229A (zh
Inventor
马彪
王洪勋
赵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Wuxi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Wuxi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Wuxi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Wuxi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96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永磁电机,所述永磁电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通过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使得机身与外界环境相隔开,所述机身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机座,本发明相比于目前的永磁电机设置有反馈组件和内壳,通过反馈组件一方面检测永磁电机的转速是否稳定,另一方面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通过反馈组件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以此实现“跃迁”,最后本发明通过冷却机构和内壳能够使得机身内的气体与循环流动,一方面实现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实时检测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出现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机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两种,即采用永磁铁制作的电机,即永磁电机,不用永磁铁(用电磁铁)制作的电机,即非永磁电机,相比于其它电机,永磁电机具有节能高效、柔性启动、故障率低、功率因数高的等优点。
但现有的永磁电机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有时还会出现以下问题:例如无法定向降温,由于永磁电机内部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通常很小,并且永磁电机在工作过程中,机身内各区域的温度虽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会有差异,目前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的方式通常是利用扇叶向永磁电机内部吹气,该降温方式不仅降温效果不佳,而且极易受外界空气质量的影响,若外界空气中含有粉尘等颗粒污染物,永磁电机非常容易受到损伤;最后永磁电机有时会遇到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目前的技术方案通常是增大向永磁电机内输入的电流,该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对永磁电机本体造成损伤,进而不利于提高永磁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永磁电机,所述永磁电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通过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使得机身与外界环境相隔开,所述机身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机座,所述机身靠近前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机身的外侧设置有接线盒,所述机身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主轴、转子、定子、固定盖和跃迁机构,所述内壳设置在机身的内壁上,所述定子设置在内壳的内壁上,所述主轴设置在机身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转子设置在主轴上,所述转子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所述转子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组固定盖,所述后端盖靠近机座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内壳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主轴靠近前端盖的一端通过跃迁机构与输出轴相连接。
机身为本发明的安装基础,通过前端盖和后端使得机身与外界环境相隔开,以此避免外界环境中含有粉尘等污染物的气体进入到机身内,造成机身内部的各种零器件受损,本发明中的第一永磁体是插入进转子内的,然后通过固定盖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更换第一永磁体,无需将转子从主轴上取下,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跃迁机构和内壳,通过跃迁机构一方面检测永磁电机的转速是否稳定,另一方面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通过跃迁机构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以此实现“跃迁”的目的,最后本发明通过冷却机构和内壳能够使得机身内的气体与循环流动,一方面实现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实时检测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出现问题,避免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永磁电机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磁场发生器和两组磁座,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挡板,每组所述磁座均与一组挡板相连接,两组所述挡板之间呈一百八十度夹角,所述内壳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分流孔,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均通过导管与冷却机构相连接,通过所述环形磁场发生器驱动磁座在环形槽内旋转。
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环形磁场发生器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同时冷却机构通过排气孔将机身内温度较高的气体吸走,然后再通过进气孔将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输送进机身内,由于机身内各区域的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本发明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为定向降温,即,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通过在内壳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监测机身内各区域的温度,然后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驱动磁座在环形槽内旋转,以使得两组挡板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能够定向移动到机身内温度较高的区域;第二种工作模式为循环均匀降温,即,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驱动磁座在环形槽内按照一定的转速旋转(转速的具体数值可由工作人员自由选择),以使得低温空气能够均匀的输送到机身内部的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检测室和传动室,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检测室内设置有活塞,所述传动室内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侧端与主轴相连接,所述转轮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接,所述检测室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通孔和导管与排气孔相连接,所述检测室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和连接槽与冷却管相连接,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远离连接槽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和导管与进气孔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永磁电机在工作时,主轴会驱动转轮同步旋转,此时活塞会在检测室内做往复循环运动,当活塞向靠近传动室的方向移动时,机身内的气体会被吸入到检测室内,当活塞向远离传动室的方向移动时,检测室内的气体会被排入到连接槽内,然后经过冷却管、第一通孔和导管再次循环进入到机身内,通过冷却液确保再次循环进入到机身内的气体为低温气体,以此实现对永磁电机降温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制冷片,所述检测室的内壁两端分别设置有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所述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相对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永磁电机降温的过程中,可间隙性的开启制冷片,以此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因过多使用而温度变高,以此影响从冷却管内排出的气体温度,当冷却机构将机身内的高温气体吸入到检测室内时,发光器会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一组光线,若外界环境中携带有粉尘等其它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机身内时,发光器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光线会被污染物散射和吸收,以至于光敏电阻板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当光敏电阻板与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相连接时,工作人员通过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上的电信号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完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跃迁机构包括跃迁架,所述跃迁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反馈组件、第二齿轮和转套,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转套的外侧,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齿轮轴与反馈组件相连接,所述转套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架,所述联动架通过支撑弹簧与活动腔相连接,所述输出轴和主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联动槽,所述输出轴与主轴之间通过联动架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工作时,联动架会插入到输出轴和主轴外表面设置的联动槽内,当主轴旋转时,输出轴和转套均会发生旋转,通过输出轴将永磁电机与待驱动的设备相连接,通过转套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旋转,进而使得反馈组件工作,通过反馈组件监测永磁电机的转速,同时通过反馈组件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避免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永磁电机内部的定子发生烧坏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联动架靠近电磁铁的一端具有磁性,所述电磁铁与反馈组件相连接,所述反馈组件具有主动输出功能。
本发明在拆卸或者安装时,通过电磁铁能够驱动联动架收缩进活动腔内或者从活动腔伸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在工作时,若反馈组件已经增大了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但永磁电机的转速仍旧不正常,那么反馈组件会通过电磁铁工作,此时联动架会收缩进活动腔内,主轴和输出轴将不会同步旋转,以此避免负载过大时,主轴仍旧驱动外界的工作设备旋转,导致永磁电机发生永久性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反馈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跃迁室和蓄能器,所述齿轮轴贯穿于跃迁室,所述跃迁室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所述齿轮轴靠近第二永磁体的一端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与蓄能器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轴旋转时,第一齿轮会驱动齿轮轴同步旋转,此时线圈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本发明中的蓄能器一方面能够将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为能驱动电磁铁工作的电流,另一方面具有监测电流的功能,通过监测线圈输入到蓄能器上的电流变化能够判断出永磁电机的运动状态是否状态,以此方便根据需要开启电磁铁或者让反馈组件主动输出增大永磁电机的扭矩。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轴靠近第一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块,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气缸、蓄液室、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蓄液室的内部设置有推板和传动液,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之间呈九十度夹角,所述蓄液室的一端通过第一导槽与第一滑槽相连接,所述蓄液室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槽与第二滑槽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均设置有密封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会间歇性的开始工作,即,第一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开启时,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关闭时,此时气缸开始驱动推板工作,蓄液室内的传动液会进入到第一滑槽内,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一顶杆会伸出第一滑槽,接着气缸驱动推板复位,第一顶杆在外面缠绕的弹簧作用下也会复位,第一滑槽内的传动液会回流到蓄液室内;此时将第一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关闭,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开启,当气缸再次驱动推板工作时,蓄液室内的传动液会进入到第二滑槽内,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二顶杆会伸出第二滑槽,接着气缸驱动推板再次复位;通过间歇性的控制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伸入到跃迁室内,能够确保无论旋转块处于什么位置,都能被第一顶杆或者第二顶杆驱动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齿轮轴、转套和第二齿轮能够将第一顶杆或者第二顶杆对旋转块施加的力作用到输出轴,以此实现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比于目前的永磁电机设置有反馈组件和内壳,通过反馈组件一方面检测永磁电机的转速是否稳定,另一方面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通过反馈组件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以此实现“跃迁”的目的,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联动架和电磁铁,一方面通过联动架使得输出轴和主轴能够同步旋转,另一方面若反馈组件已经增大了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但永磁电机的转速仍旧不正常时,电磁铁会驱动联动架收缩进活动腔内,以此实现隔离主轴和输出轴的目的,避免永磁电机发生损伤,最后本发明通过冷却机构和内壳能够使得机身内的气体与循环流动,一方面实现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实时检测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出现问题,避免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永磁电机内部,本发明的冷却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为定向降温,即,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通过在内壳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监测机身内各区域的温度,然后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驱动磁座在环形槽内旋转,以使得两组挡板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能够定向移动到机身内温度较高的区域;第二种工作模式为循环均匀降温,即,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驱动磁座在环形槽内按照一定的转速旋转,以使得低温空气能够均匀的输送到机身内部的各区域,相比于目前直接向永磁电机内部充入气体,本发明不仅降温效果更理想,而且不会受到界气体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身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中A-A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跃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跃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图7中B-B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11-内壳、111-挡板、112-进气孔、113-排气孔、114-分流孔、12-环形槽、121-环形磁场发生器、122-磁座、13-主轴、14-转子、141-第一永磁体、15-定子、16-固定盖、17-跃迁机构、171-跃迁架、172-第一齿轮、1721-齿轮轴、173-反馈组件、1731-支撑架、1732-旋转块、1733-线圈、1734-第二永磁体、1735-跃迁室、1736-气缸、1737-蓄液室、17371-推板、1738-第一滑槽、17381-第一顶杆、1739-第二滑槽、17391-第二顶杆、174-转套、1741-电磁铁、1742-联动架、175-第二齿轮、2-机座、21-冷却机构、211-固定架、212-冷却腔、2121-冷却管、213-第一通孔、214-转轮、215-第二通孔、216-检测室、2161-活塞、217-连接槽、3-接线盒、4-输出轴。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永磁电机,永磁电机包括机身1,机身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机身1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机座2,机身1靠近前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4,机身1的外侧设置有接线盒3,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11、主轴13、转子14、定子15、固定盖16和跃迁机构17,内壳11设置在机身1的内壁上,定子15设置在内壳11的内壁上,主轴13设置在机身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转子14设置在主轴13上,转子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41,转子1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组固定盖16,后端盖靠近机座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21,冷却机构21的两端分别与内壳11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主轴13靠近前端盖的一端通过跃迁机构17与输出轴4相连接。
机身1为本发明的安装基础,通过前端盖和后端盖使得机身1与外界环境相隔开,以此避免外界环境中含有粉尘等污染物的气体进入到机身1内,造成机身1内部的各种零器件受损,本发明中的第一永磁体141是插入进转子14内的,然后通过固定盖16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更换第一永磁体141,无需将转子14从主轴13上取下,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跃迁机构17和内壳11,通过跃迁机构17一方面检测永磁电机的转速是否稳定,另一方面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通过跃迁机构17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以此实现“跃迁”的目的,最后本发明通过冷却机构21和内壳11能够使得机身1内的气体与循环流动,一方面实现对永磁电机进行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实时检测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出现问题,避免外界环境中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永磁电机内部。
如图2-图4所示,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磁场发生器121和两组磁座122,内壳1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挡板111,每组磁座122均与一组挡板111相连接,两组挡板111之间呈一百八十度夹角,内壳11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112和排气孔113,内壳11上设置有分流孔114,进气孔112和排气孔113均通过导管与冷却机构21相连接,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驱动磁座122在环形槽12内旋转。
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环形磁场发生器121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同时冷却机构21通过排气孔113将机身1内温度较高的气体吸走,然后再通过进气孔112将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输送进机身1内,由于机身1内各区域的温度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本发明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为定向降温,即,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通过在内壳11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监测机身1内各区域的温度,然后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驱动磁座122在环形槽12内旋转,以使得两组挡板111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使得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能够定向移动到机身1内温度较高的区域;第二种工作模式为循环均匀降温,即,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驱动磁座122在环形槽12内按照一定的转速旋转(转速的具体数值可由工作人员自由选择),以使得低温空气能够均匀的输送到机身1内部的各区域。
如图2、图5-图4所示,冷却机构21包括固定架211,固定架21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212、检测室216和传动室,冷却腔212内设置有冷却管2121,检测室216内设置有活塞2161,传动室内设置有转轮214,转轮214的侧端与主轴13相连接,转轮214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连杆与活塞2161相连接,检测室216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通孔215和导管与排气孔113相连接,检测室2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和连接槽217与冷却管2121相连接,冷却腔212内设置有冷却液,冷却管2121远离连接槽217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213和导管与进气孔112相连接,第一单向阀为单向进气阀,第二单向阀为单向出气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永磁电机在工作时,主轴13会驱动转轮214同步旋转,此时活塞2161会在检测室216内做往复循环运动,当活塞2161向靠近传动室的方向移动时,机身1内的气体会被吸入到检测室216内,当活塞2161向远离传动室的方向移动时,检测室216内的气体会被排入到连接槽217内,然后经过冷却管2121、第一通孔213和导管再次循环进入到机身1内,通过冷却液确保再次循环进入到机身1内的气体为低温气体,以此实现对永磁电机降温的目的。
如图2、图5-图4所示,冷却腔212的内壁上设置有制冷片,检测室216的内壁两端分别设置有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相对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永磁电机降温的过程中,可间隙性的开启制冷片,以此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因过多使用而温度变高,以此影响从冷却管2121内排出的气体温度,当冷却机构21将机身1内的高温气体吸入到检测室216内时,发光器会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一组光线,若外界环境中携带有粉尘等其它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机身1内时,发光器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光线会被污染物散射和吸收,以至于光敏电阻板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当光敏电阻板与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相连接时,工作人员通过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上的电信号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完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图2和图6所示,跃迁机构17包括跃迁架171,跃迁架17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72、反馈组件173、第二齿轮175和转套174,第二齿轮175设置在转套174的外侧,第一齿轮172与第二齿轮175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72通过齿轮轴1721与反馈组件173相连接,转套17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架1742,联动架1742通过支撑弹簧与活动腔相连接,输出轴4和主轴1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联动槽,输出轴4与主轴13之间通过联动架1742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工作时,联动架1742会插入到输出轴4和主轴13外表面设置的联动槽内,当主轴13旋转时,输出轴4和转套174均会发生旋转,通过输出轴4将永磁电机与待驱动的设备相连接,通过转套174带动第二齿轮175和第一齿轮172旋转,进而使得反馈组件173工作,通过反馈组件173监测永磁电机的转速,同时通过反馈组件173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避免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永磁电机内部的定子15发生烧坏现象。
如图2和图6所示,活动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磁铁1741,联动架1742靠近电磁铁1741的一端具有磁性,电磁铁1741与反馈组件173相连接,反馈组件173具有主动输出功能。
本发明在拆卸或者安装时,通过电磁铁1741能够驱动联动架1742收缩进活动腔内或者从活动腔伸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在工作时,若反馈组件173已经增大了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但永磁电机的转速仍旧不正常,那么反馈组件173会通过电磁铁1741工作,此时联动架1742会收缩进活动腔内,主轴13和输出轴4将不会同步旋转,以此避免负载过大时,主轴13仍旧驱动外界的工作设备旋转,导致永磁电机发生永久性损伤。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反馈组件173包括支撑架1731,支撑架1731的内部设置有跃迁室1735和蓄能器,齿轮轴1721贯穿于跃迁室1735,跃迁室1735远离第一齿轮17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1734,齿轮轴1721靠近第二永磁体1734的一端设置有线圈1733,线圈1733与蓄能器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轴13旋转时,第一齿轮172会驱动齿轮轴1721同步旋转,此时线圈1733会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本发明中的蓄能器一方面能够将线圈1733产生的感应电流转化为能驱动电磁铁1741工作的电流,另一方面具有监测电流的功能,通过监测线圈1733输入到蓄能器上的电流变化能够判断出永磁电机的运动状态是否状态,以此方便根据需要开启电磁铁1741或者让反馈组件173主动输出增大永磁电机的扭矩。
如图2、图6-图8所示,齿轮轴1721靠近第一齿轮17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块1732,支撑架1731的内部设置有气缸1736、蓄液室1737、第一滑槽1738和第二滑槽1739,蓄液室1737的内部设置有推板17371和传动液,第一滑槽173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顶杆17381,第二滑槽173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顶杆17391,第一顶杆17381和第二顶杆17391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第一顶杆17381和第二顶杆17391之间呈九十度夹角,蓄液室1737的一端通过第一导槽与第一滑槽1738相连接,蓄液室173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槽与第二滑槽1739相连接,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均设置有密封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会间歇性的开始工作,即,第一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开启时,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关闭时,此时气缸1736开始驱动推板17371工作,蓄液室1737内的传动液会进入到第一滑槽1738内,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一顶杆17381会伸出第一滑槽1738,接着气缸1736驱动推板17371复位,第一顶杆17381在外面缠绕的弹簧作用下也会复位,第一滑槽1738内的传动液会回流到蓄液室1737内;此时将第一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关闭,第二导槽上的密封阀门开启,当气缸1736再次驱动推板17371工作时,蓄液室1737内的传动液会进入到第二滑槽1739内,在液压的作用下,第二顶杆17391会伸出第二滑槽1739,接着气缸1736驱动推板17371再次复位;通过间歇性的控制第一顶杆17381和第二顶杆17391伸入到跃迁室1735内,能够确保无论旋转块1732处于什么位置,都能被第一顶杆17381或者第二顶杆17391驱动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齿轮轴1721、转套174和第二齿轮175能够将第一顶杆17381或者第二顶杆17391对旋转块1732施加的力作用到输出轴4,以此实现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之前,通过在内壳11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监测机身1内各区域的温度,工作时,主轴13旋转驱动冷却机构21工作,冷却机构21通过排气孔113将机身1内温度较高的气体吸走,通过进气孔112将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输送进机身1内时,本发明设置有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通过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驱动磁座122在环形槽12内旋转,以实时改变两组挡板111的位置,进而使得冷却后的低温空气能够定向移动到机身1内温度较高的区域,以此增加降温效果,在对永磁电机降温的过程中,发光器会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一组光线,若外界环境中携带有粉尘等其它被污染的气体进入到机身1内时,发光器向光敏电阻板内照射光线会被污染物散射和吸收,以至于光敏电阻板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当光敏电阻板与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相连接时,工作人员通过外界电信号检测设备上的电信号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永磁电机的密封性是否完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后本发明在工作时,通过反馈组件173监测永磁电机的转速,同时当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发生卡死等现象时,通过反馈组件173能够在不增大永磁电机本体电流的情况下使得永磁电机的输出扭矩增大,以此保证永磁电机本体和永磁电机驱动的设备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电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通过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使得机身(1)与外界环境相隔开,所述机身(1)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机座(2),所述机身(1)靠近前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4),所述机身(1)的外侧设置有接线盒(3),所述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11)、主轴(13)、转子(14)、定子(15)、固定盖(16)和跃迁机构(17),所述内壳(11)设置在机身(1)的内壁上,所述定子(15)设置在内壳(11)的内壁上,所述主轴(13)设置在机身(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所述转子(14)设置在主轴(13)上,所述转子(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41),所述转子(14)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组固定盖(16),所述后端盖靠近机座(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机构(21),所述冷却机构(21)的两端分别与内壳(11)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主轴(13)靠近前端盖的一端通过跃迁机构(17)与输出轴(4)相连接;
所述跃迁机构(17)包括跃迁架(171),所述跃迁架(17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72)、反馈组件(173)、第二齿轮(175)和转套(174),所述第二齿轮(175)设置在转套(174)的外侧,所述第一齿轮(172)与第二齿轮(175)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72)通过齿轮轴(1721)与反馈组件(173)相连接,所述转套(174)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架(1742),所述联动架(1742)通过支撑弹簧与活动腔相连接,所述输出轴(4)和主轴(1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联动槽,所述输出轴(4)与主轴(13)之间通过联动架(1742)相连接;
所述活动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磁铁(1741),所述联动架(1742)靠近电磁铁(1741)的一端具有磁性,所述电磁铁(1741)与反馈组件(173)相连接,所述反馈组件(173)具有主动输出功能;
所述反馈组件(173)包括支撑架(1731),所述支撑架(1731)的内部设置有跃迁室(1735)和蓄能器,所述齿轮轴(1721)贯穿于跃迁室(1735),所述跃迁室(1735)远离第一齿轮(17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永磁体(1734),所述齿轮轴(1721)靠近第二永磁体(1734)的一端设置有线圈(1733),所述线圈(1733)与蓄能器相连接;
所述齿轮轴(1721)靠近第一齿轮(172)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块(1732),所述支撑架(1731)的内部设置有气缸(1736)、蓄液室(1737)、第一滑槽(1738)和第二滑槽(1739),所述蓄液室(1737)的内部设置有推板(17371)和传动液,所述第一滑槽(173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顶杆(17381),所述第二滑槽(173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顶杆(17391),所述第一顶杆(17381)和第二顶杆(17391)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顶杆(17381)和第二顶杆(17391)之间呈九十度夹角,所述蓄液室(1737)的一端通过第一导槽与第一滑槽(1738)相连接,所述蓄液室(173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导槽与第二滑槽(1739)相连接,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上均设置有密封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磁场发生器(121)和两组磁座(122),所述内壳(1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挡板(111),每组所述磁座(122)均与一组挡板(111)相连接,两组所述挡板(111)之间呈一百八十度夹角,所述内壳(11)靠近后端盖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112)和排气孔(113),所述内壳(11)上设置有分流孔(114),所述进气孔(112)和排气孔(113)均通过导管与冷却机构(21)相连接,通过所述环形磁场发生器(121)驱动磁座(122)在环形槽(12)内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21)包括固定架(211),所述固定架(21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212)、检测室(216)和传动室,所述冷却腔(212)内设置有冷却管(2121),所述检测室(216)内设置有活塞(2161),所述传动室内设置有转轮(214),所述转轮(214)的侧端与主轴(13)相连接,所述转轮(214)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连杆与活塞(2161)相连接,所述检测室(216)的一端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二通孔(215)和导管与排气孔(113)相连接,所述检测室(2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单向阀和连接槽(217)与冷却管(2121)相连接,所述冷却腔(212)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2121)远离连接槽(217)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213)和导管与进气孔(1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212)的内壁上设置有制冷片,所述检测室(216)的内壁两端分别设置有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所述发光器和光敏电阻板相对齐。
CN202310669602.5A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永磁电机 Active CN116707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9602.5A CN11670722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永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9602.5A CN11670722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永磁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229A CN116707229A (zh) 2023-09-05
CN116707229B true CN116707229B (zh) 2024-02-09

Family

ID=8784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9602.5A Active CN116707229B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永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22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018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宋杭军 一种永磁体单元及径向分布式可调永磁安全联轴器
CN216056757U (zh) * 2021-09-02 2022-03-15 山西中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限矩型磁力偶合器
WO2023040216A1 (zh) * 2021-09-14 2023-03-23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电机堵转保护控制方法、装置、电动铣刨机、设备、介质及程序
WO2023065404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送风冷却永磁电机及电力机车
CN116073584A (zh) * 2023-03-08 2023-05-05 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速比调节功能的永磁同步式减速电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9018A (zh) * 2019-04-08 2019-06-14 宋杭军 一种永磁体单元及径向分布式可调永磁安全联轴器
CN216056757U (zh) * 2021-09-02 2022-03-15 山西中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限矩型磁力偶合器
WO2023040216A1 (zh) * 2021-09-14 2023-03-23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电机堵转保护控制方法、装置、电动铣刨机、设备、介质及程序
WO2023065404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送风冷却永磁电机及电力机车
CN116073584A (zh) * 2023-03-08 2023-05-05 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速比调节功能的永磁同步式减速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229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9948A (zh) 一种自散热新能源汽车电机
CN11309820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11370792U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装置
CN116707229B (zh) 一种永磁电机
CN112796961A (zh) 一种风力发电冷却设备
CN211266681U (zh) 一种强迫冷却式实心转子电动机
CN113339138A (zh)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发电机
CN212274401U (zh) 一种新型机电设备的散热保护装置
CN111189027B (zh) 一种散热型led闪烁灯
CN110925169A (zh) 一种包括冷却组件的电动空气压缩机
CN21541995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恒转速散热电机
CN113872371B (zh) 一种可散热的电机轴端密封盖
CN214756019U (zh) 一种移动空调打水单相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CN211623654U (zh) 包括冷却组件的电动空气压缩机
CN110319062B (zh) 一种可自物理降温的鼓风机
CN21083922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的散热结构
CN112963325A (zh) 直线电机驱动流体泵
CN113757346A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风力发电机齿轮箱
CN112510893A (zh) 一种混合励磁无刷直流电机
CN220874356U (zh) 一种密封自冷却电磁调速电机
CN115296485B (zh)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发电电机
CN210405052U (zh) 一种大吊扇用空心杯式永磁电机
CN111654135B (zh) 一种内散热式直流无刷电机及手持式锂电工具
CN21863359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散热型永磁驱动电机
CN220434841U (zh) 一种闭式循环发电系统热电一体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