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4013A -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4013A
CN116704013A CN202310700574.9A CN202310700574A CN116704013A CN 116704013 A CN116704013 A CN 116704013A CN 202310700574 A CN202310700574 A CN 202310700574A CN 116704013 A CN116704013 A CN 116704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acupoint
information
target
target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05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新
杨梦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antang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antang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antang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antang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05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40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40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3Reconstruction from projections, e.g. tomograph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若是,则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本发明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

Description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对人体产生一些有益效果。
在针灸、按摩等理疗过程中,需要对准穴位。但是这一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才能找到每个穴位。例如,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鸠尾穴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人体穴位众多,一般人很难记住每个穴位及其位置。并且,每个穴位的位置会因不同人的体型差异,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很难针对不同的人,进行穴位定位精准定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针对不同人精准的定位穴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若是,则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穴位识别模型,得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将穴位信息和身份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使穴位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匹配。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在目标人体第一次来进行穴位投影识别时,对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至数据库。当该目标人体下次再来检测时,可以直接调用其穴位信息,无需再通过穴位识别模型来进行处理分析。
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若是,则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穴位识别模型,对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进行更新;
将目标人体更新后的穴位信息存储至数据库。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对体型变化率的检测,可以避免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过大,导致穴位定位不够精准。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人体的历史人体图像,历史人体图像为上一次获取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所生成的人体图像;
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的对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进行对比,以获取目标人体精确的体型变化率。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人体的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
根据体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目标人体的身高变化率或体重变化率,来判定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可以精准的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情况,避免因体型变化过大,导致穴位定位不准。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目标人体的实时位姿信息;
当根据实时位姿信息判定目标人体的位姿发生变化时,生成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投影角度调整信息;
将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投影角度调整信息,发送至投影设备,以使投影设备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和/或投影角度,保持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对齐。
通过上述实施例,当目标人体在平台上发生位姿变化时,可以及时的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并调整投影角度,防止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产生偏差,不能准确的表示目标人体上的各穴位。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是否超过设定的误差阈值;
若是,则根据对齐误差值生成投影校准信息;
将投影校准信息发送至投影设备,以使投影设备根据投影校准信息调整投影角度,让对齐误差值在误差阈值以内。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确保穴位定位图像能准确的显示目标人体的实际穴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穴位投影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当数据库中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发送模块,用于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本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在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在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
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 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2. 通过对体型变化率的检测,可以避免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过大,导致穴位定位不够精准。
3. 当目标人体在平台上发生位姿变化时,可以及时的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并调整投影角度,防止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产生偏差,不能准确的表示目标人体上的各穴位。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穴位信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穴位定位图像投影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装置的架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针灸、按摩等理疗过程中,需要对准穴位。但是这一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才能找到每个穴位。例如,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鸠尾穴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人体穴位众多,一般人很难记住每个穴位及其位置。并且,每个穴位的位置会因不同人的体型差异,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样很难针对不同的人,进行穴位定位精准定位。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如图1所示,目标人体位于平台上,摄像头拍摄目标人体的当前人体图像,电子设备根据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从数据库中查找目标人体对应的穴位信息,并根据穴位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生成穴位定位图像,电子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给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到目标人体上。这样,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本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服务器等。
本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上述目的和效果,如图2所示,方法包括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步骤104和步骤105:
步骤101,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其中,身份信息是用于识别分辨目标人体个人身份的信息,可以是人脸特征、指纹、密码、声音、虹膜等可以识别目标人体的个人信息。具体地,可以通过摄像头扫描目标人体,获得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步骤102,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其中,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人体的穴位信息。如图3所示,穴位信息用于表征不同穴位在该人体上分布的具体位置。每个人的穴位信息都和其身份信息对应。
例如,根据身份信息,识别出目标人体是张三,则在数据库中搜索张三的穴位信息。
步骤103,若是,则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例如,假设目标人体为张三,当从数据库中搜索到张三的穴位信息时,将该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从数据库中提取此目标穴位信息。
步骤104,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具体地,可以将目标穴位信息融合在当前人体图像上,生成穴位定位图像。穴位定位图像中包含有当前人体图像,以及各穴位在当前人体图像上的定位标识。
步骤105,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其中,如图4所示,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大小比例为1比1,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在目标人体上,并与目标人体对齐时,穴位定位图像上的各穴位定位标识恰好与目标人体的穴位对应。这样就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上看到各穴位具体的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其中,身份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密码、声音、虹膜中的至少一种,身份信息可以识别目标人体的个人信息。当前人体图像包括人体当前姿态的图像,例如可以是平躺姿态的人体图像、侧卧姿态的人体图像或俯卧姿态的人体图像。
步骤202,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若是,则进入步骤204;若否,则进入步骤203
例如,根据身份信息,识别出目标人体是张三,则在数据库中搜索张三的穴位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张三的穴位信息。目标人体在数据库中的穴位信息可以包括不同姿态下的穴位信息,例如平躺姿态下的穴位信息、左侧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右侧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及俯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等。
步骤203,数据库中不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则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穴位识别模型,得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将穴位信息和身份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使穴位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匹配。进入步骤204。
其中,当目标人体是第一次进行穴位定位时,数据库中没有其历史数据,因此数据库中没有存储他的穴位信息。这时候,就将该目标人体的当前人体图像输入到穴位识别模型中,经过穴位识别模型的处理,得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再将穴位信息发送到数据库中进行存档,同时将该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与穴位信息进行绑定,当该目标人体下一次来进行穴位定位时,当识别出他的身份信息后,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他的穴位信息,无需再通过穴位识别模型来进行处理分析。
本实施例中,穴位识别模型可以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训练优化使穴位识别模型不断迭代,提升识别精度。
步骤204,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具体地,根据当前人体图像确定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再根据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从数据库中调取与目标人体当前姿态匹配的穴位信息。例如,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是平躺姿态,则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人体对应平躺姿态下的穴位信息;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是左侧卧姿态,则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人体对应左侧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是右侧卧姿态,则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人体对应右侧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目标人体的当前姿态是俯卧姿态,则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人体对应俯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
步骤205,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具体地,可以将目标穴位信息融合在当前人体图像上,生成穴位定位图像。穴位定位图像中包含有当前人体图像,以及各穴位在当前人体图像上的定位标识。其中,当前人体图像的姿态和目标穴位信息相对应。
步骤206,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其中,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大小比例为1比1,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在目标人体上,并与目标人体对齐时,穴位定位图像上的各穴位定位标识恰好与目标人体的穴位对应。例如,穴位定位标识可以为红点,并且上面标识学位名称。例如在目标人体的膻中穴处,被投影覆盖了红点,并且红点旁边显示了“膻中穴”。这样,目标人体上的各个穴位都一目了然,可以直接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提高理疗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此时目标人体位于平台上,可以是平躺、侧卧或俯卧等姿态。其中,身份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密码、声音、虹膜中的至少一种,身份信息可以识别目标人体的个人信息。当前人体图像包括人体当前姿态的图像,例如可以是平躺姿态的人体图像、侧卧姿态的人体图像或俯卧姿态的人体图像。
步骤302,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若是,则进入步骤303;若否,则进入步骤306
其中,数据库中存储有不同人体的多个身体姿态下的穴位信息。穴位信息用于表征不同穴位在该人体上分布的具体位置。每个人的穴位信息都和其身份信息对应。
步骤303,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304,若否,则进入步骤308。
其中,体型用于表征目标人体高矮胖瘦的情况。
上述步骤可以具体包括:首先获取目标人体的历史人体图像,历史人体图像为上一次获取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所生成的人体图像;然后,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设定阈值可以在5%到20%之间取值,例如可以为10%、15%等。本实施例可以取设定阈值为10%。
具体地,可以将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进行重叠,获取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的重叠率,其中,当前人体图像和历史人体图像的位姿相同。
设重叠率为P,0≤P≤100%,体型变化率为Q,则Q=100%-P。如重叠率P为92%,则体型变化率Q为8%,设定阈值为10%,判定体型变化率没有超过设定阈值。如重叠率P为87%,则体型变化率Q为13%,设定阈值为10%,判定体型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
通过对体型变化率的检测,可以避免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过大,导致穴位定位不够精准。
步骤304,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穴位识别模型,对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进行更新;进入步骤305。
具体地,将当前人体图像输入至穴位识别模型,得到新的穴位信息,然后将新的穴位信息替换目标人体之前的穴位信息,以完成穴位信息的更新。
步骤305,将目标人体更新后的穴位信息存储至数据库;进入步骤308。
步骤306,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穴位识别模型,得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进入步骤307。
步骤307,将穴位信息和身份信息保存至数据库,使穴位信息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匹配;进入步骤308。
步骤308,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步骤309,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步骤310,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步骤311,判断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是否超过设定的误差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312;若否,则进入步骤314。
具体地,当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之后,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取穴位定位图像覆盖目标人体时的投影覆盖图。然后基于投影覆盖图,判断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是否超过设定的误差阈值。其中,可以分析计算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重合度,基于重合度来得到对齐误差值。
其中,对齐误差值超过误差阈值,则表明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之间对齐程度还不够高,两者存在较大偏差,穴位定位图像中的穴位信息与目标人体并不完全吻合,需要校准以确保穴位定位图像能准确的显示目标人体的实际穴位。
步骤312,根据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生成投影校准信息。
步骤313,将投影校准信息发送给投影设备,以使投影设备根据投影校准信息调整投影角度。让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在误差阈值以内。
这样,就可以确保穴位定位图像能准确的显示目标人体的实际穴位。
步骤314,获取目标人体的实时位姿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拍摄目标人体,采集目标人体的位置姿态。基于摄像头的坐标系,将目标人体的位置和身体姿态转换成摄像头坐标下的身体坐标数据,形成实时位姿信息。
具体地,假设原本目标人体是平躺的姿态,当他翻身变成侧卧的姿态时,则采集他侧卧姿态下的身体坐标数据。或者,目标人体的身体姿态没变,但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比如平躺着向旁边挪动了1厘米。这些情况都需要实时监控和采集。
步骤315,当根据实时位姿信息判定目标人体的位姿发生变化时,生成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投影角度调整信息。
其中,目标人体的位姿发生变化包括身体姿态发生变化,和/或身体位置发生变化。
具体地,当目标人体的当前身体姿态发生改变时,则从数据库中调取与其当前身体姿态匹配的穴位信息,并将次穴位信息与当前人体图像进行结合,得到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例如,目标人体由平躺姿态变成了俯卧姿态,则根据侧卧姿态的位姿信息,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人体侧卧姿态下的穴位信息,并与俯卧姿态下的当前人体图像进行结合,生成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
或者,当目标人体的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则根据原来的身体位置和改变后的身体位置生成投影角度调整信息。例如,目标人体向上移动了1.5厘米,穴位定位图像也要向上移动1.5厘米。
步骤316,将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投影角度调整信息,发送至投影设备,以使投影设备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和/或投影角度,保持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对齐。
具体地,当目标人体的身体姿态没有发生变化,而仅是位置发生变化时,则向投影设备发送投影角度调整信息。投影设备根据投影角度调整信息,调整其投影角度,使穴位定位图像覆盖目标人体,并与目标人体对齐。
当目标人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仅是身体姿态发生变化时,则将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发送给投影设备,以使投影设备投影的穴位定位图像与当前姿态的目标人体相匹配。
当目标人体的姿态和位置都发生变化时,则向投影设备发送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投影角度调整信息,使投影设备将调整后的穴位定位图像投影到人体上,并根据投影角度调整信息调整其投影角度,使穴位定位图像覆盖目标人体,并与目标人体对齐。
这样,当目标人体在平台上发生位姿变化时,可以及时的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并调整投影角度,防止穴位定位图像与目标人体产生偏差,不能准确的表示目标人体上的各穴位。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304还可以包括:
首先,获取目标人体的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
然后,根据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具体地,人体位于平台上时,可以直接对目标人体进行测量称重,获得目标人体的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将当前测量得到的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与上一次测量得到的身高信息与体重信息进行比较,若身高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或体重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则判定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
体型变化率包括身高变化率和体重变化率,身高变化率阈值为3%,体重变化率阈值为10%。例如,当前测量身高为175cm,体重为68kg,上一次测量的身高为170cm,体重为62kg,则身高变化率为3.3%,体重变化率为9.7%,身高变化率超过了3%,则判定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超过设定阈值。又例如,当前测量身高为162cm,体重为48kg,上一次测量的身高为162cm,体重为51kg,则身高变化率为0%,体重变化率为5.9%,则判定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没有超过设定阈值。
这样,可以精准的判断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情况,避免因体型变化过大,导致穴位定位不准。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还需要对穴位识别模型进行训练迭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多个不同体型、年龄、性别和姿态的样本人体图像,及样本人体图像对应的样本穴位信息。
其中,样本穴位信息是对样本人体图像上的穴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标注得到的,可以经过专家的标注和校准。
步骤402,将样本人体图像输入至穴位识别模型,得到识别穴位信息。
步骤403,根据样本穴位信息和识别穴位信息,调整穴位识别模型的参数。
具体地,样本穴位信息作为识别穴位信息的真值,将识别穴位信息与样本穴位信息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计算识别穴位信息的准确率。若识别穴位信息的准确率低于预期值,则调整穴位识别模型的参数,再重复步骤401至403,直至识别穴位信息的准确率达到预期值,完成穴位识别模型的训练优化。
通过上述方法训练穴位识别模型,可以提升穴位识别模型的识别精准度。
本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采用上述的步骤流程,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穴位投影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获取模块1、判断模块2、确定模块3、生成模块4和发送模块5。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判断模块2用于根据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确定模块3用于当数据库中存在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将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数据库中调取目标穴位信息;
生成模块4用于根据当前人体图像和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发送模块5用于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目标人体上,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目标人体。
本实施例的人体穴位投影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目标人体位于平台上,摄像头拍摄目标人体的当前人体图像,电子设备根据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从数据库中查找目标人体对应的穴位信息,并根据穴位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生成穴位定位图像,电子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发送给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将穴位定位图像投影到目标人体上。这样,可以直接在目标人体显示和标示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和专业检测仪器,就可以准确的找到各穴位。同时无需依靠医生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就能精准定位穴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更普及。并且,穴位信息是与每个人一一对应匹配的,因此,穴位定位准确性不会收到不同人的体型影响。
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7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8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801、ROM 1802以及RAM 1803通过总线1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 /Output,I/O)接口1805也连接至总线18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8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8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809。通信部分1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805。可拆卸介质1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8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8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主机服务器1、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调取所述目标穴位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人体图像和所述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所述投影设备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所述目标人体上,所述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所述目标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根据所述当前人体图像和所述穴位识别模型,得到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将所述穴位信息和所述身份信息保存至所述数据库,使所述穴位信息与所述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若是,则根据所述当前人体图像和所述穴位识别模型,对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进行更新;
将所述目标人体更新后的穴位信息存储至所述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人体的历史人体图像,所述历史人体图像为上一次获取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所生成的人体图像;
根据所述当前人体图像和所述历史人体图像,判断所述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人体的身高信息和体重信息;
根据所述身高信息和所述体重信息,判断所述目标人体的体型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所述投影设备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所述目标人体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人体的实时位姿信息;
当根据所述实时位姿信息判定所述目标人体的位姿发生变化时,生成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投影角度调整信息;
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调整信息和/或所述投影角度调整信息,发送至所述投影设备,以使所述投影设备调整穴位定位图像和/或投影角度,保持所述穴位定位图像与所述目标人体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所述投影设备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所述目标人体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穴位定位图像与所述目标人体的对齐误差值,是否超过设定的误差阈值;
若是,则根据所述对齐误差值生成投影校准信息;
将所述投影校准信息发送至所述投影设备,以使所述投影设备根据所述投影校准信息调整投影角度,让所述对齐误差值在所述误差阈值以内。
8.一种人体穴位投影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人体的身份信息和当前人体图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库中存在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时,将所述目标人体的穴位信息确定为目标穴位信息,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调取所述目标穴位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人体图像和所述目标穴位信息,生成穴位定位图像;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发送至投影设备上,以使所述投影设备将所述穴位定位图像投影至所述目标人体上,所述穴位定位图像覆盖并对齐所述目标人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穴位投影方法。
CN202310700574.9A 2023-06-14 2023-06-14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040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0574.9A CN116704013A (zh) 2023-06-14 2023-06-14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0574.9A CN116704013A (zh) 2023-06-14 2023-06-14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4013A true CN116704013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5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0574.9A Pending CN116704013A (zh) 2023-06-14 2023-06-14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40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122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lesion in medical imag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833248B (zh) 医学图像扫描方法及医学影像设备
CN112184705A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人体穴位识别、定位及应用系统
CN111488874A (zh) 一种指针式仪表倾斜校正方法及系统
EP368079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on basis of iris recognition
CN109325456A (zh) 目标识别方法、装置、目标识别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7670B (zh) 医学解释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WO2022088729A1 (zh) 点定位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CN112561986A (zh) 巡检机器人云台的二次对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0043B (zh) 模型参数标定方法、视线追踪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5170629A (zh) 一种伤口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09109A2 (en) Method providing ecg analysis interface and system
CN112507916B (zh) 一种基于面部神态的人脸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1784660B (zh) 一种用于人脸图像的正脸程度的分析方法和系统
WO2019093878A2 (en) Marker element and application method with ecg
CN116704013A (zh) 人体穴位投影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2041A (zh) 一种农村土地宅基地面积测量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211674A (zh)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骨龄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20198696A1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body measurement from images
CN114723659A (zh) 穴位检测效果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91910B (zh) 基于画钟测试的智能评估系统
CN114098732A (zh) 基于cff的人员疲劳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2184817B (zh) 一种臂丛神经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9670384A (zh) 一种虹膜快速活体检测方法
Malach et al. Comparing classifier’s performance based on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RO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