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0601B -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0601B
CN116700601B CN202211500872.5A CN202211500872A CN116700601B CN 116700601 B CN116700601 B CN 116700601B CN 202211500872 A CN202211500872 A CN 202211500872A CN 116700601 B CN116700601 B CN 116700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control
interface
option
internal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0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0601A (zh
Inventor
赵明明
孟庆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08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0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0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0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0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在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通过在当前的界面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第一入口),从而能便于用户一键开启内存优化功能。此外,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后,通过显示包括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一界面,从而能够便用户根据显示的数据迁移选项将内部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

Description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其可以安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这对终端设备的内存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兼顾性价比,目前对于自带的内部存储器较小的终端设备,通常会提供接入外部存储器的接口,以便用户根据需要接入外部存储器,如插入外置安全数码卡(SecureDigitalMemory Card,SD卡)。
然而,当终端设备插入SD卡后,需要用户对层层目录进行操作,找到指定入口,将存储路径设置为SD卡,操作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此外,在采用上述方式将存储路径设置为SD卡后,只针对后续安装或接收到的数据才能存储到SD卡中,而已经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依旧位于内部存储器中,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访问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时,依旧面临卡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使接入外部存储器的终端设备,在内部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不足时,自动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以便用户根据提示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存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显示第一入口,第一入口供用户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响应于对第一入口的第一操作,显示第一界面,第一界面包括数据迁移选项;响应于对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
其中,内部存储器即为终端设备自身携带的存储空间,也可以称为内置SD卡;外部存储器则为通过终端设备提供的外部存储器接口,如图4中示出的外部存储器接口120接入的存储设备,其可以是SD卡(外置SD卡)、磁盘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第一入口,例如下文所说的控件25,或者图8所示的窗口中“是”控件。
示例性的,第一入口的形式可以是悬浮窗口、悬浮球,其可以显示在任意界面,也可以在满足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后续称为:条件1),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后续称为:条件2)时,同时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如下文所说的用于下载第一文件的第八操作时显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第一操作例如对第一入口作出的点击操作。
示例性的,第一界面,例如下文中所说的图7中(4)显示的迁移选项界面。对于这种场景,第一界面中包括的数据迁移选项,例如下文中所说的图7中(4)显示的迁移选项界面中显示的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图片智能迁移选项、文档智能迁移选项、视频智能迁移选项、音频智能迁移选项、安装包智能迁移选项、压缩包智能迁移选项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第一界面也可以是上述任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子界面,如图11中(1)、图11中(2)、图12中(1)、图14中(1)、图14中(2)所示的界面。对于这种场景,数据迁移选项可以为上述子界面中显示的选项。
其中,第二操作可以为对上述任一数据迁移选项的选中操作,如长按、单击、双击等。
由此,在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通过在当前的界面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第一入口),从而能便于用户一键开启内存优化功能。
此外,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后,通过显示包括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一界面,从而能够便用户根据显示的数据迁移选项将内部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
根据第一方面,方法还包括:确定内部存储器当前的使用空间和内部存储器的总空间;根据使用空间和总空间,确定内部存储器的空间的使用占比;在使用占比不小于设定的使用占比阈值时,确定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二入口,第二入口用于将显示界面切换为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界面;响应于对第二入口的第三操作,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包括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第一控件;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使用占比阈值。
其中,第二入口可如下文所说,集成在设置应用的第一选项中,或者集成在设置应用的第二选项中。
示例性的,第一选项例如为设置应用中原有的设置选项,如图10中(1)示出的存储选项;第二选项李二为新增的设置选项,如图9中(2)示出的内存优化选项。
示例性的,在第二入口为内存优化选项时,响应于第三操作,如点击操作,可以直接显示第二界面,例如为图9中(3)所示的内存优化界面。
示例性的,在第二入口为存储选项时,响应于第三操作,如点击操作,可显示例如图10中(2)所示的存储界面,在接收到对存储界面中控件10c的点击操作时,在显示第二界面,例如为图9中(3)所示的内存优化界面。
其中,第一控件例如可以是拖动条控件,如图9中(3)示出的控件10b,也可以是输入框控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控件为拖动条控件,拖动条控件包括滑块和滑杆,滑块供用户拖动,滑杆显示滑块的拖动进度;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使用占比阈值,包括: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第四操作为拖动操作;控制滑杆显示滑块的拖动进度;在对滑块停止拖动后,获取滑块在滑杆上所处的位置;将位置指示的使用占比值,作为使用占比阈值。
其中,滑块例如图9中(3)示出的控件10b-1,滑杆例如图9中(3)示出的控件10b-2。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控件为输入框控件;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使用占比阈值,包括: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获取第一控件中输入的使用占比值;将获取都的使用占比值,作为使用占比阈值。
可理解的,对应第一控件为输入框控件的场景,对第一控件作出的第四操作,例如为点击了第一控件,将光标停留在该第一控件内,然后使用弹出的键盘界面,或者外界的输入设备,输入期望的使用占比值。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入口集成在设置应用的第一选项中,第一选项为设置应用原有的设置选项;或者,第二入口集成在所说设置应用的第二选项中,第二选项为新增的设置选项。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界面还包括供用户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第二控件,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第五操作,将第二控件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指示内存优化功能未开启,第二状态指示内存优化功能已开启。
其中,第二控件例如图9中(3)示出的控件10a。
相应地,第一状态为图9中(3)示出的控件10a的样式,第二状态为图9中(4)示出的控件10a的样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将第二控件从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显示第一入口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控件的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指示第二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执行显示第一入口的步骤;在状态信息指示第二控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显示第一界面。
由此,如果用户提前通过第二控件开启了内存优化功能,即第二控件处于图9中(4)示出的控件10a的样式时,在满足上述所说的条件1和条件2时,无需再次显示第一入口,而是直接显示提供了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一界面,避免重复提示用户启动内存优化功能。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数据迁移选项包括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和第二数据迁移选项;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为应用程序;第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图片、文档、音频、视频、压缩包、安装包。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响应于对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包括:响应于对第一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保存登录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根据应用程序对应的安装包在外部存储器中安装应用程序对应的分身应用程序;在分身应用程序安装成功后,将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所说分身应用程序对应的目录下;在将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所说分身应用程序对应的目录下后,加载外部存储器中安装的分身应用程序;在分身应用程序加载成功后,卸载内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并将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删除;将分身应用程序作为应用程序。
关于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为应用程序,即第一数据迁移选项为图7中(4)示出的应用智能迁移选项,或者应用智能迁移选项中包括的任一类应用类型对应的数据迁移选项,如社交类应用选项、音视频类应用选项、游戏类应用选项、其他类应用选项等时,对该类数据的迁移可以参见下文针对APP1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SD卡)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响应于对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包括:响应于对第二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第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移动到外部存储器中。
关于第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的迁移过程,可以参见下文针对图片1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SD卡)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的过程中,显示进度条,进度条用于指示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的完成进度。
其中,进度条例如图11中(3)示出的控件26,图14中(3)示出的控件30等。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的过程中,当显示进度条的界面切换都后台时,显示第三入口;响应于对第三入口的第六操作,将处于后台的界面切换到前台显示。
其中,第三入口例如图13中示出的控件10e。
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入口也可以是悬浮球形式,或者位于下拉通知栏中的操作入口。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响应于对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之后,方法还包括:显示第四入口;响应于对第四入口的第七操作,显示第一界面。
其中,第四入口例如为在图11中(4)所示的窗口27中提供的控件28,在图14中(4)所示的窗口31中提供的控件32。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显示第一入口之前,方法还包括: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包括接收到的第一文件;接收针对第一文件的第八操作,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执行显示第一入口的操作,第八操作用于下载第一文件。
其中,第三界面例如下文所说的聊天界面,如图7中(1)示出的界面。
其中,第一文件例如图7中(1)示出的文件大小为2.5MB,格式为PDF格式的文档1。
其中,第八操作,例如可以是对图7中(1)所示的控件10的点击操作,也可以时对图7中(2)所示的控件11的点击操作。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完成对内部存储器的内存优化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八操作,将第一文件下载到完成内存优化后的内部存储器中。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内部存储器不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时,响应于第八操作,将第一文件下载到未进行内存优化的内部存储器中。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但当前接入了的外部存储器不可用或未接入外部存储器时,响应于第八操作,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清理内部存储器的空间或接入可用的外部存储器。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例如图2中(1)示出的窗口14中显示的提示信息“您的内部存储空间不足,请及时清理内部存储空间或扩展存储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例性示出的终端设备插入SD卡的示意图;
图6为示例性示出的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例性示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中,为用户提供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示意图;
图8为示例性示出的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的又一示意图;
图9为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和设置内部存储器的使用占比阈值的示意图;
图10为示例性示出的又一种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和设置内部存储器的使用占比阈值的示意图;
图11为示例性示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对应用进行迁移的示意图;
图12为示例性示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对应用进行迁移的又一示意图;
图13为示例性示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对应用进行迁移的又一示意图;
图14为示例性示出的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对图片进行迁移的示意图;
图15为示例性示出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时,涉及的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时序图;
图16为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适用于的场景进行说明。
参见图1中(1),示例性的,以终端设备为手机,该手机设置的默认存储位置为内部存储为例。当用户A接收到用户B发送的大小为2.5MB,格式为PDF格式的文档1后,如果用户A在图1中(1)所示的聊天界面点击显示文档1的控件10,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跳转到图1中(2)所示的下载界面。
参见图1中(2),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下载界面中例如可以包括关于要下载的文档1的描述信息,如文档1的名称、文件大小等,以及供用户操作,用于回退到聊天界面的返回控件“<”,用于下载文档1的控件11。
继续参见图1中(2),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控件11后,在内部存储的可用空间不小于文档1的文件大小,或者不小于设定的可用空间阈值时,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控件11会切换为图1中(3)所示的控件12,并在下载界面中显示如“下载中”的提示信息,以告知用户当前正在下载文档1。
可理解的,在下载文档1的过程中,即显示控件12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如当前WIFI网络不可用时,为了避免消耗移动流量,点击控件12,以暂停对文档1的下载。
相应地,在暂停对文档1的下载后,控件12可以切换为开始下载文档1的控件(图中未示出)。这样,在WIFI网络恢复可用后,用户可以点击开始下载文档1的控件,进而继续下载文档1。
示例性的,在文档1下载成功后,下载界面中显示的控件12会消失,同时为了告知用户文档1已经下载成功,以及文档1的存储路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下载界面中弹出图1中(4)所示的控件13。
示例性的,控件13中可以显示文档1已下载成功,并显示在内部存储的具体位置,如图1中(4)示出的“已下载至:/data/user/用户/包名/文档1.pdf”。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控件13可以作为该路径的热键,即当用户控件13进行操作,如点击时,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可以直接跳转到该存储路径下,以便用户直接在该存储路径下查找文档1。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为控件13设置显示时长,即在设置的时长内,如果用户没有对控件13作出操作,如点击操作,则自动消失。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可理解的,对于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通常可以划分为上述所说的内部存储空间(后续简称为:内部存储),以及下文所说的外部存储空间(后续简称为:外部存储)。其中,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内部存储就是终端设备自带的存储空间,外部存储就是外部介入的存储控件,如SD卡;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内部存储的一级目录通常是system或data,如图1中(4)所示便是以data目录为例,而外部存储的一级目录通常是mnt或storage,二级目录通常为sdcard,如图3中(4)所示。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内部存储的读写速度要快于外部存储的,故而通常情况下,即便终端设备中插入了SD卡,在用户没有设置使用SD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收、产生的数据,是默认存储到内部存储的。故而,随着接收、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内部存储的可用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仍以下载上述文档1为例。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图1中(2)示出的控件11后,在内部存储的可用空间小于文档1的文件大小,或者小于设定的可用空间阈值时,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可以在下载界面中弹出提示窗口,如图2中(1)所示的窗口14。
参见图2中(1),示例性的,窗口14中可以显示如“您的内部存储控件不足,请及时清理内部存储空间或扩展存储空间!”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清理内部存储空间,或者插入SD卡,并将默认存储位置从内部存储更改为外部存储,即SD卡。
继续参见图2中(1),示例性的,为了便于用于清理内部存储空间,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窗口14中提供能够跳转到图2中(2)所示存储界面的控件15。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控件15后,手机响应于该用操作行为,从图2中(1)所示的下载界面跳转到图2中(2)所示的存储界面。
参见图2中(2),示例性的,存储界面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件,例如用于回退到下载界面的回退控件(<),用于一件清理缓存数据、垃圾数据等的控件16,以及显示用户数据占用内部存储的空间大小的控件17。
需要说明的,根据实际的用户场景可知,用户数据通常可以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档、压缩包、安装包、应用等类型,如图2中(2)所示,后续实施例的描述中,以用户数据包括上述类型中的任意一类或多类为例。
继续参见图2中(2),示例性的,为了便于用户获知当前内部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存储界面中还可以显示内部存储使用情况的控件,如图2中(2),示出的为手机的内部存储大小为128GB,当前已使用空间未117.78GB,占总空间的92%。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可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各界面出现的回退控件用于供用户操作,以回退到切换为当前界面的上一界面,如上述下载界面中的回退控件用于回退到聊天界面,存储界面中的回退控件用于回退到下载界面。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一界面中回退控件对应的目的界面,即要回退到的界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清理内部存储的方式,虽然能够使得内部存储空余出多的可用空间,但是会删除掉部分数据,如聊天记录、缓存的音视频等,影响用户使用。故而,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插入SD卡,然后通过将默认存储位置(默认存储路径)从内部存储修改为外部存储。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插入SD卡后,需要用户对层层目录进行操作,找到指定入口,将默认存储位置设置为SD卡,但是这种方式操作繁琐,用户不能快速找到入口,体验较差。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在上述存储界面提供修改默认存储位置的入口。
参见图3中(1),示例性的,对于可以接入外部存储,如SD卡的手机,存储界面中还可以包括控件18、控件19和控件20。其中,控件18被选中时,存储界面显示的是内部存储的使用情况(图3中(1)为控件18被选中的样式),控件19被选中时,存储界面显示的是外部存储的使用情况。可理解的,控件19被选中时,存储界面显示的是外部存储的使用情况可以与控件18被选中的样式相类似,即可以显示外部存储已使用空间,未使用空间,已使用空间占总空间的占比,用户数据占用外部存储的空间的信息等。
继续参见图3中(1),示例性的,当用于对控件20作出操作,如点击操作后,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弹出图3中(2)所示的窗口21。
参见图3中(2),示例性的,窗口21中可以包括用于选中内部存储的控件22,用于选中外部存储的控件23,以及保存当前选中的存储位置的控件24。
可理解的,由于图3中(1)所示的控件20中显示的默认存储位置为内部存储,因此用户点击控件20,弹出的窗口21中,默认显示的是控件22处于选中状态,控件23为未选中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控件22和控件23,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被选中。
示例性的,当用于选中控件23后,控件22切换为未选中状态,当用户在控件23处于选中状态,控件22处于未选中状态的情况下,点击控件24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保存用于的选则,关闭窗口21,控件20中显示的默认存储位置由图3中(1)所示的内部存储,切换为图3中(3)所示的外部存储。
示例性的,在控件20中显示的默认存储位置由图3中(1)所示的内部存储,切换为图3中(3)所示的外部存储后,若用户点击了存储界面中的回退控件,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回退到图1中(2)所示的下载界面,此时用户再次点击控件11,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控件11会切换为图1中(3)所示的控件12,对文档1进行下载。
相应地,由于默认存储位置修改为了外部存储,因此即便当前内部存储的剩余控件不足,文档1也能够正常下载到外部存储中。
示例性的,在文档1下载到外部存储后,下载界面中显示的控件12会消失,同时为了告知用户文档1已经下载成功,以及文档1的存储路径,上述所说的控件13中显示的内容具体会变更为如图3中(4)示出的“已下载至:/storage/sdcard/Android/包名/文档1.pdf”。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中(4)和图3中(4)所示存储路径中的“包名”在实际应用中具体是接收到该文档1的应用的包名。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将默认存储路径设置为外部存储,即SD卡后,后续安装或接收到的数据才能存储到SD卡中,已经存储在内部存储中的数据依旧位于内部存储中,由于内部存储的剩余使用空间已经严重不足,因此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访问内部存储中的数据时,依旧面临卡顿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存优化方法,旨在使接入外部存储器的终端设备,在内部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不足时,自动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以便用户根据提示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内存优化,具体是至对内部存储空间(内部存储器)的优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触控PC机等)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4,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此处不再一一例举,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理解的,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即为可以插入外置SD卡或者磁盘、硬盘等的接口。本实施例以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接入的外部存储器为SD卡为例。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的侧边框上可以分别开设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SIM卡接口195。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的侧边框上可以仅开设一个接口,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SIM卡接口195同过同一个卡托上的不同卡槽插入终端设备100。本实施例以开设一个接口为例。如图5所示,SIM卡(SIM1)可以放置在该卡托的卡槽1中,SD卡(SD)可以放置在该卡托的卡槽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可理解的,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现方式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现方式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供电。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现方式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具体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100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50或无线通信模块160与云端服务器或者其他服务器进行通信,进而接收需要存储到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的数据,或者需要从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读取发送给云端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的数据。
示例性的,这些数据包括了后续进行内存优化时,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的数据。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终端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终端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继续参见图4示例性的,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关于终端设备100的硬件结构就介绍到此,应当理解的是,图4所示终端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在具体实现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4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为了更好的理解图4所示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以下对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进行说明。在对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的架构进行说明。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
此外,可理解的,目前主流的终端设备使用的软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系统、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此外,后续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案,在具体实现中同样适用于其他系统。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100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6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游戏、设置、短信、邮箱、视频等应用程序,以及实现本申请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案的内存优化启动模块。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内存优化启动模块用于在当前终端设备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如SD卡后,监测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是否满足内存优化条件,并在监测到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内存优化条件时,直接在终端设备当前的显示界面中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如下文所说的控件25。关于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后,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作出的一些列响应,详见下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这些编程接口和编程框架可以描述为函数。如图6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资源管理器、内存优化服务等函数,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内存优化服务用于接收内核层中的挂载模块传输的关于挂载的外部存储器,如SD卡的相关信息,如空间大小、分区信息、状态标识(可用、不可用)等,并在状态标识指示当前挂载的SD卡可用,如状态标志位为“OK”时,将挂载模块传输的SD卡的相关信息上报给应用程序层中的内存优化启动模块,以便内存优化启动模块获知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进而触发内存优化启动模块执行监测终端设备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是否满足内存优化条件的操作。关于内存优化服务与挂载模块和内存优化启动模块之间的交互,详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Libraries),三维(3D)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二维(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可理解的,上述所说的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此外,可理解的,Android系统中的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等,以及实现本申请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案的挂载模块。
示例性的,在具体应用中,在终端设备启动时,挂载模块会挂载所有存储空间,如上文所说的内部存储和外部存储,即挂载接入的外部存储器和自身安装的内部存储器,进而获取内部存储器的相关信息(空间大小、分区信息等),以及外部存储器的相关信息(空间大小、分区信息等)。
可理解的,在这些存储空间挂载成功后,终端设备就可以从挂载的存储空间中读取数据,或者写入数据。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是为了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以使内部存储器有较大的可用空间,从而保证对内存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实现内存优化。故而,上文以及下述实施例中由挂载模块传输给内存优化服务的信息,具体为外部存储器的相关信息。关于挂载模块与内存优化服务和内存优化启动模块之间的交互,详见下文,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就介绍到此,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软件结构中的层以及各层中包含的部件,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层,以及每个层中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本申请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仍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在SD卡通过图5所示的卡槽2插入手机后,上述挂载模块会对SD卡进行挂载,在挂载成功后获取SD卡的相关信息,进而将SD卡的相关信息传输给内存优化服务,内存优化服务在识别到接收到的SD卡的相关信息中指示SD卡的状态的状态标志位为上述所说的“OK”时,确定该SD卡可用,进而将该SD卡的相关信息上报上述所说的内存优化启动模块,进而触发内存优化启动模块执行监测手机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是否满足内存优化条件的操作。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内存优化启动模块监测到手机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内存优化条件时,可以直接在手机当前的显示界面中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即不考虑当前是否存在对内部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只要在接收到内存优化服务上报的可用SD卡的相关信息,并在监测到手机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内存优化条件时,就直接在手机当前的显示界面中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
可理解的,该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例如可以是以弹窗的形式直接在当前界面弹出显示,也可以是以悬浮球的形式显示在当前界面的任意位置或指定位置,还可以是以通知的显示显示在通知栏中,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内存优化服务的可用SD卡的相关信息,并在监测到手机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内存优化条件时,可以进一步监测用户当前是否触发了对内部存储器的读取操作,如在图7中(1)所示聊天界面接收到用户B发送的文件大小为2.5GB,格式为PDF格式的文档1后,如果用户点击了控件10,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切换到图7中(2)所示的下载界面,在下载界面中进一步监测用户对控件11的操作,如果接收到用户对控件11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此时在再当前的显示界面,即下载界面中显示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可以显示在上述控件14中(本实施例将包括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的控件14称为控件14’)。即控件14’中可以包括用于前往上述所说的存储界面的控件15,还可以包括用于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控件25)。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开启内存优化功能,以本申请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外部存储器,即SD卡中,从而实现内存优化,也可以选择前往存储界面,实现图2或图3所示的方式。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用户对控件11的点击操作,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时,也可以直接在下载界面中弹出图8所示的提示窗口。
参见图8,示例性的,该提示窗口中可以显示如“您的内部存储空间不足,是否启动内存优化功能进行内存优化?”的提示信息,以及供用户操作的控件,如“是”和“否”这两个控件。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是”控件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例如可以跳转到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当用户点击“否”控件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取消该提示窗口。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用户点击控件10,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聊天界面跳转到下载界面后,如果内存优化启动模块已经接收到内存优化服务上报的可用SD卡的相关信息,并监测到手机当前使用的内部存储器满足内存优化条件,即便用户没有点击控件11,也可以直接在下载界面中显示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例如图8所示,这样在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SD卡后,只需对控件11进行一次操作,便可以实现将文档1下载到内部存储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以任何形式,显示在任何界面,只要终端设备满足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同时内部存储器满足预先设定的内存优化条件即可。
示例性的,关于内存优化条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是默认的,例如可以将内部存储器的已使用空间占总空间90%时,这一使用占比,设置为判断是否满足内存优化条件的使用占比阈值。即在实际应用中,当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其当前情况下,内部存储器的空间的使用占比不小于90%时,确定满足内存优化条件。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提供用户入口,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置使用占比阈值,例如对于一些对数据读取速度要求较高的用户,使用占用阈值可以设置的相对较小,例如60%。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提供给用户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入口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中已有的应用程序中,例如设置应用。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单独提供专门进行内存优化的应用程序,将设置使用占比,以及提取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由该应用进行管理。
可理解的,对于提前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方式,在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后,如果没有满足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同时内部存储器满足预先设定的内存优化条件,则不会弹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如果满足则跳过图7中(3)所示的窗口14’或图8所示的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窗口,直接在当前的界面显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即可。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提供给用户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入口集成在设置应用中为例。
参见图9中(1),示例性的,用户可以预先通过对设置应用进行操作,如点击操作,进而使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启动设置应用,显示图9中(2)所示的设置界面。
参见图9中(2),示例性的,设置界面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功能选项,例如移动网络选项、超级终端选项、更多连接选项、桌面和壁纸选项、显示和亮度选项、声音和振动选项、通知选项、内存优化选项、电池选项、存储选项、安全选项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继续参见图9中(2),示例性的,当用户选中内存优化选项后,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当前界面跳转到图9中(3)所示的内存优化界面。
参见图9中(3),示例性的,内存优化界面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件,例如用于退出当前界面,回退到图9中(2)所示的设置界面的回退控件(<),用于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控件10a,用于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控件10b。
示例性的,图9中(3)所示的控件10a所示样式指示当前未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在这种状态下,当用户对控件10a作出操作,如点击操作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同时控件10a的样式会从图9中(3)所示切换为图9中(4)所示的样式。
示例性的,当用户需要设置使用占比阈值时,只需拖动控件10b中的游标10b-1,便可以实现对使用占比阈值的调整,例如在游标10b-1处于图9中(3)所示位置时,指示当前使用占比阈值为75%,即内部存储器已使用空间占总空间的75%时,便满足内存优化条件,此时若手机中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在未通过控件10a开启内存优化功能的情况下,则会按照上述显示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的条件,在手机的显示界面中显示设定样式的内存优化功能的入口,如图7中(3)所示,或图8所示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设置内存优化相关信息的入口,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入口,如图9中(2),在设置界面中提供内存优化选项的操作入口。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设置内存优化相关信息的入口设置在存储选项中,如图10中(1)所示,设置界面不提供内存优化选项,对应这种实现方式,可以监测用户对存储选项的操作。
参见图10中(1),示例性的,当用户选中存储选项后,手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行为,从当前界面跳转到图10中(2)所示的存储界面。
参见图10中(2),示例性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存储界面除了可以包括图3中(1)所示的控件,还可以包括用于设置内存优化的相关信息,如上所说的使用占比阈值,开启或关闭内存优化功能的控件10c。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10c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可以从图10中(2)所示的存储界面跳转到类似图9中(3)所述的内存优化界面,进而通过操作内存优化界面中的控件实现对使用占比阈值的调整、内存优化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10c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可以在图10中(2)所示的存储界面上弹出一个窗口控件,并在该窗口控件中显示如图9中(3)所示的用于设置使用占比阈值的控件、内存优化功能的开关控件等。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示例性的,当手机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如SD卡,并且手机内部存储器的使用占比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使用占比阈值,在用户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启动了内存优化功能后,手机的显示界面便会显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
参见图7中(4),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迁移选项界面中显示的可供用户选择的迁移选项例如可以根据上述所说的存储界面中控件17内显示的用户数据类型进行划分。即迁移选项可以包括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图片智能迁移选项、文档智能迁移选项、音频智能迁移选项、视频智能迁移选项、安装包智能迁移选项、压缩包智能迁移选项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继续参见图7中(4),示例性的,为了便于用户从迁移选项界面回退到手机之前显示的界面,如图7中(2)所示的下载界面,迁移选项界面中还可以包括回退控件(<)。
继续参见图7中(4),示例性的,为了告知用户如何选择迁移选项界面中提供的迁移选项,还可以在迁移选项界面中显示例如“提示:请选择您要迁移的数据,可长按选择”的提示信息,以便用户获知对迁移选项的选择示通过长按的方式选中的。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迁移选项的选中是通过单击操作,双击操作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后续实施例说明中涉及的对要迁移的数据进行的选中方式均以长按的方式为例。
可理解的,由于应用的迁移不仅涉及应用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运行数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用户的账号信息等,还需要在外部存储器中重新安装要迁移的应用,而其他类型的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只需要从内部存储器中直接移动到外部存储器即可,因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迁移选项分为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和其他智能迁移选项,即上述所说的图片智能迁移选项、文档智能迁移选项、音频智能迁移选项、视频智能迁移选项、安装包智能迁移选项、压缩包智能迁移选项等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均合并到其他智能迁移选项中。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划分,此处不作限制。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需要迁移的数据为手机中已安装的应用和应用相关的数据迁移,以及图片的迁移为例,分别结合图11和图12进行说明。
参见图11中(1),示例性示出一种用户长按图7中(4)显示的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后,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跳转到的应用智能迁移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回退到迁移选项界面的回退控件,可以迁移的应用,以及如“提示:请选择您要迁移的数据,可长按选择”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手机中安装的应用可能较多,为了便于用户快速查找到想要迁移的应用,可以对手机中安装的应用进一步划分,比如根据应用的属性,将其划分为社交类应用、音视频类应用、游戏应用、生活服务类应用、摄影美图类应用、购物类应用、金融类应用、旅游出行类应用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即,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上述分类的应用选项均显示在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以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想要进行数据迁移的一类应用。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仅显示部应用类型选项,其余的合并到一起,如用其他类应用表示。本实施例以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显示的应用类型选项包括社交类应用选项、音视频类应用选项、游戏类应用选项和其他类应用选项为例,如图11中(1)所示。
示例性的,当用户对社交类应用选项进行了长按操作,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从图11中(1)所示的应用智能迁移界面跳转到图11中(2)所示的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
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可以显示手机当前安装的所有社交类应用。本实施例以,手机中安装的社交类应用有APP1、APP2、APP3和APP4这4款社交类应用为例,如图11中(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直接显示APP1、APP2、APP3和APP4对应的应用选项,用于回退到图11中(1)所示的应用智能迁移界面的回退控件,以及选中该应用选项的选中方式的提示信息。
可理解的,对于图11中(2)所示的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通过长按的方式,一次只能选中一个应用,例如在用户对APP1对应的应用选项作出长按操作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从图11中(2)所示的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跳转到图11中(3)所示的APP1智能迁移界面。
具体的说,社交类应用的迁移,往往涉及用户账号,以及聊天记录等文件,因此在APP1的迁移过程中,需要先保存登录APP1时使用的账号、密码,以及用户使用APP1进行社交过程中产生的聊天文件(包括聊天信息、接收的文档、图片等),然后在外部存储器,如SD卡中创建APP1的分身,如图11中(3)示出的APP1’,进而将保存的登录APP1时使用的账号、密码,以及用户使用APP1进行社交过程中产生的聊天文件等数据迁迁移(拷贝)到APP1’在SD卡中对应的路径下。
继续参见图11中(3),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APP1智能迁移界面中还可以显示将内部存储器中的APP1迁移到SD卡中创建的APP1’过程,数据的迁移进度控件26,图11中(3)所示指示当前完成进度为70%,从而便于用户获知数据迁移进度,提升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关于APP1’的创建,例如可以是根据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APP1的安装包,在SD卡中进行解压,进而安装。
进一步地,在将保存的登录APP1时使用的账号、密码,以及用户使用APP1进行社交过程中产生的聊天文件等数据迁迁移(拷贝)到APP1’在SD卡中对应的路径下后,可以自动重启APP1(实质启动的是APP1’),这样后续APP1收发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访问SD卡,在实现APP1从内部存储器到SD卡的迁移切换后,系统便可以自动将内部存储器中安装的APP1卸载,并将保存的登录APP1时使用的账号、密码,以及用户使用APP1进行社交过程中产生的聊天文件等数据全部清除,从而使得内部存储器中空闲出原本安装APP1,以及保存APP1相关的数据的空间,实现了内存优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当前没有运行的应用的迁移,在迁移完成后,应用的重启可以是在后台进行的,或者是在用户下次使用该应用时,直接加载SD卡路径下的应用。
继续参见图11中(3),示例性的,在控件26中显示的完成进度变为100%时,可以在APP1智能迁移界面中弹出如图11中(4)所示的窗口27。
参见图11中(4),示例性的,窗口27中例如可以包括如“APP1已经从内部存储空间迁移到外部存储空间,是否继续对其他数据进行迁移?”的提示信息,以及供用户选择继续进行数据迁移的控件28和用于关于窗口27的控件29。
示例性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28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11中(2)所示的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这种情况下,该界面中不包括APP1对应的一应用选项),以便用户再次从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从APP2、APP3和APP4中选中一个应用进行迁移。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28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11中(1)所示的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以便用户确定接下来要迁移的应用来自哪个类型。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28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以便用户确定接下来要迁移的数据来自那个数据类型。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对选中的任一应用进行迁移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回退控件,根据需要逐层回退到不同的迁移界面,进而选中其他需要迁移的对象(应用、图片、音频、视频、安装包、压缩包、文档等),即同一时刻可以有多个对象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提供针对每个对象的复选框,进而能够一次选中多个需要进行迁移的对象。参见图12中(1),示例性的,在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例如可以为APP1、APP2、APP3和APP4分别提供对应的复选框,这样用户通过选中需要进行迁移的APP对应的复选框,然后点击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提供的控件10d,便可以保存用户本次的选中对象,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进而跳转到针对选中的对象的智能迁移界面。
示例性的,图12中(1)以用户选中的APP为APP1和APP3为例,则在用户点击控件13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跳转到图12中(2)所示的APP1、APP2智能迁移界面。
参见图12中(2),示例性的,在该界面中,可以分别显示被选中的APP1和APP3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SD卡的进度。
继续参见图12中(1),示例性的,在社交类应用智能迁移界面中,还可以显示用于一次选中所有APP对于的复选框的控件,如图12中(1)示出的“全选”。
示例性的,当用户点击“全选”控件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将APP1、APP2、APP3和APP4对应的复选框全部选中。
示例性的,如果在APP1、APP2、APP3和APP4对应的复选框全部选中的状态下,用户再次点击“全选”控件,则可以取消对APP1、APP2、APP3和APP4对应的复选框的选中。
示例性的,如果在APP1、APP2、APP3和APP4对应的复选框全部选中的状态下,用户单独对某一APP对应的复选框作出了点击,则会取消对被点击的复选框的选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复选框、“全选”控件、控件10d还可以设置在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这样用户无需进入到迁移选项对应的界面,或者该类型中包括了哪些可以迁移的数据,直接选择通过操作复选框、“全选”控件、控件10d,便可以实现针对某一类或某几类数据的选中,进而将该数据类型下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处理。
此外,复选框、“全选”控件、控件10d还可以设置在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中每一迁移选项对应的迁移界面中,如图11中(1)所示的界面。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任意类型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SD卡的过程中,当用户退出当前的迁移界面,例如回到图13所示的桌面时,可以在该界面中显示控件10e,以告知用户当前还有APP1处于迁移中,这样用户在需要返回到APP1智能迁移界面时,直接点击控件10e,便可以直接从桌面切换到APP1智能迁移界面。这样既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其他应用,又能够快速回到APP1智能迁移界面。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可理解的,对应其他类性的应用的迁移,与上述社交类的APP1的迁移过程类似,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在对用户选用的应用进行迁移时,由于是先在SD卡中创建的APP1的分身APP1’,然后将APP1的相关数据在迁移到SD卡中APP1’对应的路径下,在该应用重启前,不会影响对该应用的使用,即该应用的迁移是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而不会出现迁移过程中,APP1不可用的情况。
此外,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进行的应用迁移,迁移成功后,不需要重启手机,用户体验更佳。
参见图14中(1),示例性示出一种用户长按图7中(4)显示的图片智能迁移选项后,手机响应于该用户操作行为,跳转到的图片智能迁移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回退到迁移选项界面的回退控件,可以迁移的图片,以及如“提示:请选择您要迁移的数据,可长按选择”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用户使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接收的图片可能较多,为了便于用户快速查找到想要迁移的图片,可以对手机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的图片进一步划分,比如将其划分为图14中(1)示出的相似类图片(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相似度达到设定要求的如80%的图片划分为相似类图片,或者将连续事件在相同地点拍摄的图片作为相似图片等)、模糊图片(图片中的内容不清晰,或者分辨率低于设定要求的等)、垃圾类图片(如已经移入回收站,但还未彻底清除可以恢复的图片),以及其他类图片(除上述三种分类的图片)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图片针对的对象进行划分,比如将其划分为动物类、植物类、风景类、人物类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的,当用户对相似类图片选项进行了长按操作,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从图14中(1)所示的图片智能迁移界面跳转到图14中(2)所示的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
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中可以显示手机当前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所有相似的图片。本实施例以,手机中存在的相似类图片有图片1、图片2、图片3和图片4为例,如图14中(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直接显示图片1、图片2、图片3和图片4,用于回退到图14中(1)所示的图片智能迁移界面的回退控件,以及选中上述任一图片的选中方式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图片,如上述所说的动物类、植物类、风景类、人物类均可能涉及相似类的图片,因此相似类图片中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相似动物类图片、相似植物类图片、相似风景类图片、相似人物类图片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可理解的,对于图14中(2)所示的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通过长按的方式,一次只能选中一张图片,例如在用户对图片1作出长按操作后,手机响应于该操作行为,会从图14中(2)所示的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跳转到图14中(3)所示的图片1智能迁移界面。
可理解的,对于图片的迁移,以文档、视频、音频、安装包、压缩包等的迁移,其迁移过程类似,直接从内部存储器中找到用户选中的要迁移的对象,进而将该对象从内部存储器中移动到SD卡中即可,类似于在内部存储器中对该对象进行剪切操作,然后再SD卡中进行粘贴操作,即不需要在SD卡中创建要迁移的对象的分身,如图片1的分身,而是直接将图片1移动到SD卡。
示例性的,在对选中的任一图片进行迁移的过程中,用户同样可以通过当前界面中显示的回退控件,根据需要逐层回退到不同的迁移界面,进而选中其他需要迁移的对象(应用、图片、音频、视频、安装包、压缩包、文档等),即同一时刻可以有多个对象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
继续参见图14中(3),示例性的,在控件30中显示的图片1的完成进度变为100%时,可以在图片1智能迁移界面中弹出如图14中(4)所示的窗口31。
参见图14中(4),示例性的,窗口31中例如可以包括如“图片已经从内部存储空间迁移到外部存储空间,是否继续对其他数据进行迁移?”的提示信息,以及供用户选择继续进行数据迁移的控件32和用于关于窗口31的控件33。
示例性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32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14中(2)所示的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这种情况下,该界面中不包括图片1),以便用户再次从相似类图片智能迁移界面中从图片2、图片和图片4中选中一张图片进行迁移。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32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14中(1)所示的图片智能迁移界面,以便用户确定接下来要迁移的图片来自哪个类型。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当用户点击控件32后,显示界面可以跳转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以便用户确定接下来要迁移的数据来自那个数据类型。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窗口3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窗口27的显示,可以是在用户选择的迁移对象全部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SD后弹出,从而避免在用户选择的迁移对象有多个时,每一个对象迁移成功都弹出一次窗口31、窗口27,提示用户体验。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片、视频、音频、安装包、压缩包、文档等的迁移,同样可以提供复选框,以便用户可以同时选中多个对象进行迁移。关于基于复选框选中对象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针对应用的迁移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5,示例性示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时,涉及的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时序图。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启动后,位于内核层的挂载模块会实例化用于监听是否有外部存储器,如SD卡接入的监听接口,如NetlinkHandler.conEvent()。
示例性的,当用SD卡插入终端终端设备后,NetlinkHandler.conEvent()就会监测到有SD卡插入,进而开始对插入的SD卡进行挂载。如果挂载成功,并且当前插入的SD卡可用,即能够进行读写操作,则会将该SD卡的状态标志位置为能够指示该SD可用的标识,如“OK”,即执行步骤S101。反之,如果SD卡不可用,则将状态标志位置为能够指示该SD卡不可用的标识,如“ERROR”。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继续参见图15,示例性的,挂载模块完成对SD卡的挂载后,会调用用于获取SD卡的描述信息,如空间大小、磁盘名称等的接口Disk::create(),获取挂载的SD卡的描述信息,即执行步骤S102。
继续参见图15,示例性的,挂载模块完成对SD卡的挂载后,还会调用获取SD卡的分区信息的接口Disk::readPartions(),读取挂载的SD卡的分区信息,即执行步骤S103。
需要说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当前挂载成功的SD卡已经划分好分区,即读取到了分区信息,则后续在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该SD卡时,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迁移到对应的分区。反之,如果当前挂载的SD卡没有划分分区,则可以在后续将内部存储器中的数据迁移到该SD卡时,根据业务需求对该SD卡进行分区划分,然后将数据迁移到对应的分区中。这样,通过对SD卡进行分区,并将数据根据需求迁移到不同的分区进行管理,从而便于后续对数据的读取。
继续参见图15,示例性的,在获取到挂载的SD卡的描述信息和分区信息后,挂载模块会调用传输接口,如VolumeBase::create()接口,将SD卡的描述信息、分区信息和状态标识位等信息传输给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内存优化服务,即执行步骤S104。
继续参见图15,示例性的,内存优化服务在接收到挂载模块发送的SD卡的描述信息、分区信息和状态标识位等信息后,会创建一块用于存储该信息的区域,如调用onVolumeCreate()接口创建该区域,并将接收到的挂载模块发送的SD卡的描述信息、分区信息和状态标识位等信息暂时存放在该区域中。接着,从该区域中取出该SD卡的状态标志位,根据状态标志位检测SD卡是否可用。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指定了状态标志位为“OK”时,表示该SD卡可用,为“ERROR”时,表示该SD卡不可用。故而,在步骤S104中,挂载模块传输给内存优化服务的状态标志位为“OK”时,内存优化服务可以确定当前插入的SD卡可用,此处会将暂时存放在调用onVolumeCreate()接口创建的区域中的SD卡的描述信息、分区信息发送给位于应用程序层的内存优化启动模块,即执行步骤S105。
需要说明的是,若内存优化服务根据状态标志位确定当前插入的SD卡不可用,暂时存放在调用onVolumeCreate()接口创建的区域中的SD卡的描述信息、分区信息、状态标志位等信息可以在设定的时长后自动清除,该区域也自动销毁,以便下次接收到挂载模块传输的SD卡的上述类型的信息后,能够重新调用onVolumeCreate()接口创建缓存区域,存放新接收到的信息。
继续参见图15,示例性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内存优化启动模块是在接收到来自内存优化服务上报的有可用SD卡的描述信息和分区信息后,触发执行检测当前是否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即执行步骤S106。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106的操作可以按照设定周期,定期调用检测当前是否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接口,在确定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接收到内存优化服务上报的有可用SD卡的描述信息和分区信息后,便触发执行步骤S107中的操作,判断当前是否启动了内存优化功能,即判断是否通过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图7中(3)给出的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控件25,或者图8中“是”控件,或者图9中(3)所示的控件10a开启了内存优化功能。
相应地,若开启了内存优化功能,则执行步骤S108,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显示数据迁移选项,如显示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并在该迁移选项界面中显示如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图片智能迁移选项、视频智能迁移选项、音频智能迁移选项、文档智能迁移选项、压缩包智能迁移选项、安装包智能迁移选项等,以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进行迁移,即将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SD卡对应的分区中。
关于不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的迁移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对选中的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的迁移过程,挂载模块可以通过内存优化服务向内存优化启动模块上报完成进度,以便内存优化启动模块能够根据挂内存优化服务上报的由挂载模块提供的完成进度,对显示界面中显示的完成进度,如上文所说的控件26、控件30等进行更新。由此,在完成进度更新为100%时,终端设备还可以弹出上文所说的窗口27。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用户获知有哪些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了SD卡的哪一位置,还可以生成专门的迁移日志。其中,迁移日志中可以具体记载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SD卡每一位置的数据的大小、名称、迁移时间,该数据原本在内部存储器中所处的位置,迁移到SD卡后在SD卡所处的位置等。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该迁移日志可以存储在SD卡的指定目录下,以便用查看。也可以定期推送个应用程序层的内存优化启动模块,由该模块作出响应,例如直接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显示。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使接入外部存储器的终端设备,在内部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不足时,自动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从而能便于用户一键开启内存优化功能。
此外,在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后,将要迁移的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划分为如应用、图片、音频、视频、文档、安装包、压缩包等数据迁移选项,或者根据迁移方式划分为应用和其他等数据迁移选项,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快速定位到想要迁移的数据类型,进而选中该数据类型对应的数据迁移选项,并根据需要从该数据迁移选项中选中数据进行迁移,不仅大大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提升了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由于用户参与度高,能够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此外,由于每一环节的操作,都有明确的导航指示,用户只需简单的进行点击、长按等操作,操作简单,能够适用于各种人群。
示例性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还可以直接根据用户对其的使用频率进行划分,进而实现迁移。例如将数据划分为经常使用和不常使用的数据,这样,在用户选中某一数据迁移选项,如应用、图片、音频、视频、文档、安装包、压缩包等数据迁移选项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时,直接将该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不常使用的数据进行迁移即可。
参见图16,示例性示出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
S201,是否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
具体的,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S202,否则在终端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下,继续执行步骤S201。
关于判断是否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可以是通过获取当前内部存储器的使用空间和该内部存储器的总空间,确定内部存储器对应的使用占比,进而将确定的使用占比与上文所说的使用占比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
S202,是否有可用的外部存储器。
具体的,如果有则执行步骤S203,否则在终端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下,继续执行步骤S202。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步骤S202的操作具体是有内存优化服务执行的,而触发执行该操作的前提是,内核层的挂载模块监测到有外部存储器接入,并完成了对该外部存储器的挂载,将该外部存储器的状态标志位、描述信息、分区信息等传输给了内存优化服务。具体实现逻辑,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3,是否启动内存优化功能。
具体的,如果启动了,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3。
关于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方式,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204,显示数据迁移选项。
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中显示的数据迁移选项,例如图7中(4)所示的迁移选项界面中显示的应用智能迁移选项、图片智能迁移选项、音频智能迁移选项、视频智能迁移选项、文档智能迁移选项、安装包智能迁移选项、压缩包智能迁移选项等。
S205,响应于对数据迁移选项的选中操作,扫描内部存储器中被选中的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不常使用的数据。
示例性的,如果用户选中了应用智能迁移选项,终端设备响应于该操作行为,可扫描终端设备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记录,筛选出不常用的应用程序。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将筛选出的不常用的应用程序按照上述APP1的迁移方式,将这些不常用的应用程序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即自动触发执行步骤S206,并在全部迁移完成后,在显示界面弹出如图11中(4)所示的窗口27。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将筛选出的不常用的应用程序按照使用频率递减的形式显示出来,以便用户自主选择将哪些不常用的应用程序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中,即步骤S206,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触发。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对于其他数据迁移选项中不常用的数据的迁移,与上述所说的不常用的应用程序的迁移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6,将不常使用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迁移到外部存储器。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使接入外部存储器的终端设备,在内部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不足时,自动弹出内存优化功能的启动入口,从而能便于用户一键开启内存优化功能。
此外,在开启内存优化功能后,将要迁移的数据划分为经常使用和不常使用的数据,从而根据用户选择的数据迁移选项,自动将选中的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不常使用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外部存储器,大大降低内部存储器的空间占用,从而提升内部存储器的读写速度,避免卡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说的SD卡均指外部存储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表示为外置SD卡,而内部存储器则可以看作内置SD卡。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内存优化方法,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中包括的一种芯片系统来执行,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芯片系统可以与存储器耦合,使得该芯片系统运行时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其中,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是应用处理器也可以是非应用处理器的处理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存优化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存优化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也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芯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和一个或多个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存优化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此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内存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显示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供用户开启所述内存优化功能;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入口的第一操作,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包括数据迁移选项,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包括第一数据迁移选项,所述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为应用程序;
响应于对所述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
其中,所述响应于对所述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保存登录所述第一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所述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根据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安装包在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安装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分身应用程序;
在所述分身应用程序安装成功后,将所述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所述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所述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所述分身应用程序对应的目录下;
在将所述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所述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所述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所述分身应用程序对应的目录下后,加载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安装的所述分身应用程序;
在所述分身应用程序加载成功后,卸载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所述应用程序,并将所述应用程序的账号、密码,以及所述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从所述内部存储器中删除;
将所述分身应用程序作为所述应用程序;
其中,在所述分身应用程序加载成功之前,不影响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所述应用程序的使用;在将所述分身应用程序作为所述应用程序之后,不需要重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内部存储器当前的使用空间和所述内部存储器的总空间;
根据所述使用空间和所述总空间,确定所述内部存储器的空间的使用占比;
在所述使用占比不小于设定的使用占比阈值时,确定所述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用于将显示界面切换为设置所述使用占比阈值的界面;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入口的第三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设置所述使用占比阈值的第一控件;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所述使用占比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件为拖动条控件,所述拖动条控件包括滑块和滑杆,所述滑块供用户拖动,所述滑杆显示所述滑块的拖动进度;
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所述使用占比阈值,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所述第四操作为拖动操作;
控制所述滑杆显示所述滑块的拖动进度;
在对所述滑块停止拖动后,获取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杆上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位置指示的使用占比值,作为所述使用占比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件为输入框控件;
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设置所述使用占比阈值,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第四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控件中输入的使用占比值;
将获取都的所述使用占比值,作为所述使用占比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集成在设置应用的第一选项中,所述第一选项为所述设置应用原有的设置选项;或者,所述第二入口集成在所述设置应用的第二选项中,所述第二选项为新增的设置选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还包括供用户开启所述内存优化功能的第二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控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第五操作,将所述第二控件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内存优化功能未开启,所述第二状态指示所述内存优化功能已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控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第六操作,将所述第二控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第一入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控件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控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执行所述显示第一入口的步骤;
在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控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迁移选项还包括第二数据迁移选项;
所述第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图片、文档、音频、视频、压缩包、安装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移动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的过程中,显示进度条,所述进度条用于指示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的完成进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的过程中,当显示所述进度条的界面切换都后台时,显示第三入口;
响应于对所述第三入口的第六操作,将处于后台的所述界面切换到前台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对所述数据迁移选项的第二操作,将所述数据迁移选项对应的数据从内部存储器中迁移到所述外部存储器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四入口;
响应于对所述第四入口的第七操作,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第一入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接收到的第一文件;
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文件的第八操作,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且当前接入了可用的外部存储器时,执行所述显示第一入口的操作,所述第八操作用于下载所述第一文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对所述内部存储器的内存优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八操作,将所述第一文件下载到完成内存优化后的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内部存储器不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时,响应于所述第八操作,将所述第一文件下载到未进行内存优化的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内部存储器满足启动内存优化功能的条件,但当前接入了的外部存储器不可用或未接入外部存储器时,响应于所述第八操作,显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清理所述内部存储器的空间或接入可用的外部存储器。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存优化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存优化方法。
CN202211500872.5A 2022-11-28 2022-11-28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00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872.5A CN116700601B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872.5A CN116700601B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0601A CN116700601A (zh) 2023-09-05
CN116700601B true CN116700601B (zh) 2024-03-22

Family

ID=8782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0872.5A Active CN116700601B (zh) 2022-11-28 2022-11-28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06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1472B (zh) * 2023-11-30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碎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676A (zh) * 2015-10-13 2016-01-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中文件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82144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数据存储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8915B2 (en) * 2017-01-19 2019-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orkload performance in a multi-tier storage environment
US11886724B2 (en) * 2020-12-01 2024-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pying data from a linear tape file system (LTFS)-based storage system to a random access nonvolatile memory (RANVM) drive in units of blocks of the driv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4676A (zh) * 2015-10-13 2016-01-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中文件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82144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数据存储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0601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68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ynamic panorama function
CN113553130B (zh) 应用执行绘制操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65837B (zh) 一种进行系统升级的方法和终端
CN116700601B (zh) 内存优化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95413A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941674B (zh) 多设备应用接续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47217B (zh) 图像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67657A (zh) 跨设备桌面管理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CN115981573A (zh) 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写存储介质
CN113760191B (zh) 数据读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642010B (zh) 一种获取扩展存储设备数据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373778A (zh) 投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079332A (zh) 移动终端及其录屏方法
CN111159734A (zh) 通信终端及多应用数据互访处理方法
CN114816169B (zh) 桌面图标的显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55848A1 (zh) 虚拟机性能优化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179362B (zh)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WO2024037346A1 (zh) 页面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971305B (zh) 操作系统的升级方法、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CN116048829B (zh) 接口调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07563B (zh) 应用资源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130698B (zh) 一种菜单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43908B (zh) 壁纸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076284B (zh) 页面加载时长的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0339A1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