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0091A -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0091A
CN116700091A CN202310723724.8A CN202310723724A CN116700091A CN 116700091 A CN116700091 A CN 116700091A CN 202310723724 A CN202310723724 A CN 202310723724A CN 116700091 A CN116700091 A CN 116700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frequency converter
signal
control system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37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连鸣
徐云研
阎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ongd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Jujing Automation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d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Jujing Automation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d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Jujing Automatio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d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37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0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0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0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57Microcont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变频器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以及控制系统连接端,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其对应的控制系统接口只需一套单一的信号模式,即可适应变频器各类控制信号要求,从而极大降低了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维护成本、制造成本,减少了施工中接线错误的可能,提高控制系统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并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得到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变频器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变频器闭环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通过发送启停、频率等信号实现对变频器的控制,变频器则将其正常/异常信号、实际运行频率等信号反馈到控制系统。然而,不同型号的变频器控制方式存在差异,如启动方式可分为三线启动、二线启动,启动信号可分为正压启动、负压启动,调频信号可分为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频率反馈信号可分为电流信号、电压信号等。如果使控制系统自身兼容上述所有模式,会导致控制系统极为复杂,设计、维护困难,施工过程易出现接线错误,且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无效线路,增加成本的同时严重降低系统可靠性,也使控制系统和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大大降低。
为使控制系统能够同时兼容不同控制模式的变频器,且不增加其复杂程度,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是使控制系统采用一套固定的输入、输出信号,并在变频器和控制系统间设置一个通用的信号转换模块,通过此信号转换模块将二者发出的信号转换为对方所需要的模式,从而大大降低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降低其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提高系统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变频器和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以及控制系统连接端,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B1、CB2、CB3、CB4、CB5、CB6、CB7、CB8、CB9、CB10、CB11、CB12,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K1、CK2、CK3、CK4、CK5、CK6、CK7、CK8、CK9、CK10、CK11、CK12 CK13、CK14、CK15、CK16、CK17
所述接口CB1一端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负极,另一端通过节点CZ7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负极以及接口CK1,通过接口CK1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负极;
所述接口CB2一端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另一端通过节点CZ6分别连接继电器JZD常开触点JZD-2以及接口CK2,节点CZ6通过继电器JZD常开触点JZD-2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正极,通过接口CK2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
所述接口CB3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另一端连接开关K2-1的常闭触点,并通过开关K2-1的公共端连接接口CK3,通过接口CK3连接控制系统手动频率控制信号源;
所述接口CB4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端通过节点CZ7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以及接口CK4,电位器RP1连接电阻R3,电阻R3通过节点CZ8连接开关K2-1的常开触点,节点CZ7通过接口CK4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自带DC 24V+;
所述接口CB5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端通过节点CZ1分别连接开关K2-2的常开触点以及控制系统变频器自带DC 24V-端,开关K2-2的公共端通过节点CZ7连接至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负极;
继电器JZD一端连接接口CK6,通过接口CK6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启动信号,另一端连接节点CZ1,通过节点CZ1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
所述接口CK7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模式变频器启动信号,另一端经过继电器JZD常开点JZD-1后,通过节点CZ2连接接口CK8,接口CK8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CZ2另一侧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继电器JBC线圈后,连接节点CZ1;另一路先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2,然后在节点CZ3处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1-1、K1-2正压模式侧,第二路连接继电器JYC线圈一侧,第三路连接电阻R12一侧;继电器JYC另一侧连接单向可控硅SCR1的阳极A,SCR1的阴极K通过节点CZ4连接并联的电容C2、电阻R2的一侧,电容C2、电阻R2另一侧连接节点CZ1,电阻R12另一侧通过节点CZ5分为三路:第一路接入SCR1的控制极G,第二、三路连接并联的电容C1、电阻R11的一侧,电容C1、电阻R11另一侧连接节点CZ1
所述接口CB6一端连接变频器保持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1,连接开关K1-1的公共端;开关K1-1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所述接口CB7一端连接变频器启动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YC常开点JYC-1,连接开关K1-2的公共端;开关K1-2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所述接口CB8一端连接变频器COM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9,通过接口CK9连接控制系统COM端;
所述接口CB9一端连接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0,通过接口CK10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
所述接口CB10一端连接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1,通过接口CK11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
所述接口CB11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正极;
所述接口CB12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负极;
所述接口CK12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3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负极,接口CK14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5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负极;
所述接口CK16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正极,接口CK17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负极。
本发明创造还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系统,包括上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连接的变频器以及控制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可以同时适配各种控制模式的变频器,其启动方式可以是三线启动或二线启动,启动和保持信号可以是正压或负压,调频信号可以是模拟电流信号或模拟电压信号,频率反馈信号也可以是模拟电流信号或模拟电压信号,涵盖变频器所有常见控制方式,具备极高的通用性;
2、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其对应的控制系统接口只需一套单一的信号模式,即可适应变频器各类控制信号要求,从而极大降低了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维护成本、制造成本,减少了施工中接线错误的可能,提高控制系统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并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得到大幅提升;
3、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在切换控制信号模式时,只需调整模块内开关触点位置,不用改变对控制系统和变频器的接线方式,使用方便,不易出错,便于施工;
4、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其控制系统端支持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模式输入,但二种模式下变频器控制端接口共用,不需要变频器为自动、手动控制分别设置接口,可兼容更多种类的变频器;
5、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其内部控制电路只需常见的标准DC 24V电压驱动,能兼容几乎所有常见变频器和低压控制系统;
6、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在控制系统仅输出一路变频器启动命令的情况下,即可针对三线启动的变频器模拟其先接通保持、再通过脉冲信号启动的控制方式,降低了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变频器和控制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创造所用的变频器和控制系统均为现有产品,对变频器和控制系统的要求均属于现有技术,且基本覆盖所有变频器以及控制系统。
本发明创造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所对应的控制系统具备手动、自动控制变频器启停,以及手动、自动控制变频器频率的功能。控制系统对变频器的启停控制分为自动、停止、启动三个状态,并通过三位旋钮开关等控制装置决定变频器进入何种状态。开关切入“自动”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模式,变频器启停和频率由控制系统程序决定。开关切入“停止”时,变频器停止运行;开关切入“启动”时,变频器运行,即手动启动,频率通过电位器手动控制。变频器三种状态间存在互锁,即系统只能进入三种状态之一。相应的,自动频率控制信号、手动频率控制信号也存在互锁,控制系统只能发送一路频率控制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可以以常见DDC控制器为核心,并配置相应的控制线路,以及旋钮开关、电位器、频率表等常见电子元器件,从而实现上述功能。
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接口:
(1)自动控制模式启动信号接口:数字输出,当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式切换至自动模式时,该接口输出DC 24V+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
(2)自动模式变频器启动信号接口:数字输出,当控制系统已进入自动模式,且控制系统要求变频器启动时,该接口输出DC 24V+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
(3)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接口:数字输出,当系统切入手动启动模式时,该接口输出DC 24V+电压,否则不输出信号。
(4)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接口:模拟输出,输出信号可以为DC 0-10V+电压或0/4-20mA电流其中之一,也可以是其他信号模式。自动模式频率输出信号送入变频器频率输入信号变送器(即第一信号变送器),转换成变频器所需信号模式后接入变频器。
(5)手动频率控制信号源和频率输出接口:信号源可接通变频器自带DC 10V+或自带DC 24V+,具体根据变频器所需频率控制信号模式决定。频率输出端正极为模拟输出,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接口;负极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负极接口。信号源和频率输出端正、负极在控制系统内同时连接在一个电位器上,通过调节电位器电阻实现对输出频率控制信号的调节。
(6)变频器自带DC 24V接口:分正、负极两端,分别接变频器自带DC 24V两端,用于控制系统部分功能的供电。
(7)变频器正/异常信号接口:包含变频器正常、变频器异常、公共(COM)端共3个接口,分别与变频器的正常、异常、公共(COM)端连接。其中控制系统的COM端向变频器COM端输入电流或电压信号,变频器则根据自身运行状况在内部将其COM端接通正常、异常其中之一,从而将COM端信号从对应接口返回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仅在其变频器正常接口收到信号时,控制系统才可以向变频器发送启动信号。
(8)变频器频率反馈接口:共4个接口,分为2组,每组含正、负极各1个接口,即可同时接收2组变频器频率反馈信号。2组频率信号可用于系统频率表、系统闭环控制等。频率反馈信号可以为DC 0-10V+电压或0/4-20mA电流其中之一,也可以是其他信号模式。
变频器具有以下接口用于接受控制信号和发送反馈信号:
(1)控制频率输入接口:必须有,包含正、负极两个接口,接受模拟信号输入,信号可以是DC 0-10V电压或0/4-20mA等电流信号。
(2)保持接口:必须有,接收数字信号输入,信号可以是正压(DC 24V+)或负压(变频器自带DC 24V-)。三线启动模式的变频器中,该点用于变频器保持信号输入;二线启动模式的变频器中,该点对应于变频器启动信号输入。
(3)启动接口:变频器采用三线启动时必须有,用于变频器启动信号,接收脉冲输入,信号可以是正压(DC 24V+)或负压(变频器自带DC 24V-)。当变频器采用二线启动时,无需此接口。
(4)变频器自带DC 10V供电接口:当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为DC 0~10V模拟电压信号时必须有。控制频率输入信号为模拟电流信号时,无需DC 10V接口。
(5)变频器自带DC 24V供电接口:必须有,正、负极各1个接口。
(6)变频器正/异常反馈接口:必须有,包括正常、异常、公共(COM)端各1个接口,其中COM端用于接收控制系统电流或电压信号,变频器根据自身运行状况在其内部将COM端接通正常、异常其中之一,从而将COM端信号输出。
(7)变频器频率反馈:必须有,正、负极各1个接口,输出模拟信号,可以为DC 0-10V电压、0/4-20mA电流等。
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变频器连接端以及控制系统连接端,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B1、CB2、CB3、CB4、CB5、CB6、CB7、CB8、CB9、CB10、CB11、CB12,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K1、CK2、CK3、CK4、CK5、CK6、CK7、CK8、CK9、CK10、CK11、CK12 CK13、CK14、CK15、CK16、CK17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CB4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侧连接接口CK4。接口CB5一侧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侧连接接口CK5,该接口用于向控制系统部分功能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JZD一端连接接口CK6,通过接口CK6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启动信号,另一端连接节点CZ1,通过节点CZ1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
所述接口CK7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模式变频器启动信号,另一端经过继电器JZD常开点JZD-1后,通过节点CZ2连接接口CK8,接口CK8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CZ2另一侧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继电器JBC线圈后,连接节点CZ1;另一路先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2,然后在节点CZ3处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1-2、K1-2正压模式侧,第二路连接继电器JYC线圈一侧,第三路连接电阻R12一侧;继电器JYC另一侧连接单向可控硅SCR1的阳极A,SCR1的阴极K通过节点CZ4连接并联的电容C2、电阻R2的一侧,电容C2、电阻R2另一侧连接节点CZ1,电阻R12另一侧通过节点CZ5分为三路:第一路接入SCR1的控制极G,第二、三路连接并联的电容C1、电阻R11的一侧,电容C1、电阻R11另一侧连接节点CZ1
所述接口CB6一端连接变频器保持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1,连接开关K1-1的公共端;开关K1-1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所述接口CB7一端连接变频器启动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YC常开点JYC-1,连接开关K1-2的公共端;开关K1-2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在使用时,根据变频器保持、启动信号模式要求,将开关K1-1、K1-2拨至对应位置。其中,正压控制模式中将对应开关接通节点CZ3,负压控制模式中将对应开关接通节点CZ1
当控制系统切入自动控制模式时,向接口CK6提供电压DC 24V+,继电器JZD线圈上电,常开点JZD-1闭合。当控制系统发出变频器启动信号时,向接口CK7提供电压DC 24V+,再通过JZD-1将DC 24V+电压传递至节点CZ2
当控制系统切入手动启动模式时,向接口CK8提供电压DC 24V+,同样为节点CZ2提供DC 24V+电压。也即,无论采用自动或手动模式启动变频器,启动信号DC 24V+均需通过节点CZ2传输。由于控制系统中变频器自动状态和手动启动间存在互锁,故接口CK7、CK8二者不会同时发出启动信号,不会导致系统控制混乱。
节点CZ2通过变频器手动或自动启动信号的DC 24V+,驱动继电器JBC常开点JBC-1、JBC-2闭合。其中,变频器保持端连接的接口CB6通过JBC-1、K1-1,接通相应的控制信号,JBC-2则将控制电压DC 24V+从节点CZ2传递至节点CZ3。当变频器保持端采用正压模式时,K1-1接通节点CZ3,将DC 24V+信号传递至接口CB6;采用负压模式时,K1-1接通节点CZ1,将变频器自带DC24V-接入接口CB6。也即,当控制系统发出启动信号后,变频器保持端连接的接口CB6立即收到控制信号。
当控制系统发出变频器自动或手动启动信号后,节点CZ3接通启动信号DC 24V+。该电压先对电容C1充能,最终节点CZ5产生一个分压,分压具体数值由电阻R11、R12的比例决定。当节点CZ5分压,即单向可控硅SCR1控制极G端电压达到SCR1导通所需电压时,SCR1的正极A、负极K导通,节点CZ3处的DC 24V+对电容C2充能,继电器JYC的线圈接通,常开触点JYC-1吸合。变频器启动端则通过JYC-1和开关K1-2接入对应的控制信号,信号来源与变频器保持端相同,不复赘述。随电容C2充能,节点CZ4处电压提高,SCR1正向导通电流值小于其工作维持电流值,SCR1停止导通,继电器JYC断电,常开触点JYC-1断开,从而使变频器启动信号为脉冲信号。此外,由于电容C1充能需要一定时间,故继电器JYC的常开点JYC-1必然晚于继电器JBC的常开点JBC-1吸合,也即变频器保持端先收到控制信号,启动端后收到信号。加之启动信号为脉冲信号,上述电路结构即可完整模拟三线启动变频器的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使用方式基于三线启动变频器描述,但本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同样适用于采用二线启动的变频器,具体方式为:将本信号转换模块的变频器保持接口接入二线启动变频器启动接口,而本信号转换模块的变频器启动接口不接入变频器。如此,即可实现对二线启动变频器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CK1一侧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负极,另一侧通过接口CB1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负极。接口CK2一侧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另一侧通过CB2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
接口CK3一侧连接控制系统手动频率控制信号源,另一侧连接开关K2-1公共端。K2-1有两个触点,一侧通过接口CB3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一侧通过节点CZ8串接电阻R3、电位器RP1,再通过节点CZ7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
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通过接口CK16、负极通过接口CK17将频率控制一次信号接入第一信号变送器T1,并通过第一信号变送器T1转化为变频器所需控制信号。本发明创造使二次信号作为自动模式下的变频器控制信号。二次信号的正极连接继电器JZD常开触点JZD-2一侧,JZD-2另一侧通过节点CZ6与接口CB2连接。二次信号的负极一方面通过节点CZ7与接口CB1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节点CZ7进而与开关K2-2一侧连接,K2-2的另一侧与CZ1连接。当K2-2闭合时,可以使接口CB1和节点CZ1连通,即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负极接通变频器自带DC 24V-端。
需要说明的是,仅当开关K2-1接通接口CB3一侧时,变频器自带DC 10V才能接入控制系统,作为手动频率控制的信号源。当开关K2-1接通节点CZ8一侧时,DC 10V不接入控制系统。在本发明创造中,变频器自带DC 10V仅用于电压控制模式下的手动频率调节,因此当变频器采用模拟电流信号控制频率时,DC 10V+无需接入控制系统。进一步的,当变频器采用模拟电流信号控制频率时,变频器端接口CB3不需要对变频器接线,但控制系统端接口CK3端仍需按原规则正常接线,因为手动频率控制时无论变频器采用电流模式还是电压模式,均需使用接口CK3
在使用时,根据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要求,调整手动频率控制连接方式。具体方法为:当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采用0~10V模拟电压信号时,开关K2-1连接接口CB3,且开关K2-2断开;当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采用模拟电流信号时,开关K2-1连接节点CZ8,进而通过电阻R3、电位器RP1和节点CZ7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且开关K2-2闭合。
当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模式时,继电器JZD上电,常开触点JZD-2吸合,第一信号变送器T1发出的二次信号正极通过节点CZ6接入接口CB2,从而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第一信号变送器T1发出的二次信号负极根据变频器频率控制信号需求,在采用0~10V模拟电压控制时只通过节点CZ7连接接口CB1,在采用模拟电流控制时则通过节点CZ7和开关K2-2同时连接节点CZ1和接口CB1,从而构成完整的控制信号回路。由于控制系统内部互锁,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端的接口CK1、CK2在自控模式下无信号输出,不会出现控制信号混乱的情况。
当控制系统进入手动控制模式时,JZD断电,JZD-2断开,变频器控制频率只来自接口CK1、CK2。如前文所述,接口CK1、CK2、CK3在控制系统内部连接在同一个调频电位器RP2上,RP2正极接手动频率控制信号源接口CK3,负极接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端负极接口CK1,输出端接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端正极接口CK2
当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采用DC 0~10V模拟电压信号时,K2-1连通接口CB3,即接通变频器自带DC 10V+;而接口CK1连通接口CB1,即接通变频器自带DC 10V-(DC 10V-与变频器频率输入端负极共线,可以是变频器自身结构已经共线,可也以通过跨接线路实现共线)。当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信号采用模拟电流信号时,开关K2-1接通节点CZ8,电位器RP1、电阻R3经过开关K2-1和接口CK3后与RP2形成串联,通过节点CZ7处提供的变频器自带DC 24V+电压形成控制电流,并将电流通过接口CK2传递接口CB2,通过接口CB2连接至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接口CK1则通过节点CZ7和K2-2连通节点CZ1,即变频器自带DC 24V-,从而构成完整的控制回路。其中,电位器RP1用于校准RP1、R3、RP2总阻值的基准值,其阻值在模块初次使用前调节,系统正常使用过程中无需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CB8一端连接变频器COM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9,通过接口CK9连接控制系统COM端,所述接口CB9一端连接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0,通过接口CK10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所述接口CB10一端连接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1,通过接口CK11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
在使用时,控制系统通过接口CK9向变频器COM端接口CB8发出信号,变频器则根据自身运行状况,将COM端在其内部接入接口CB9或CB10,从而接入正常状态输出端或异常状态输出端,进而将反馈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对应接口,供控制系统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CB11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正极;所述接口CB12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负极;所述接口CK12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3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负极,接口CK14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5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负极;
在使用时,变频器频率输出信号通过第二信号变送器T2转换为变频器所需的信号模式,并扩展为两路信号接入控制系统,分别供频率表、系统闭环控制等各类用途。
本发明创造还提供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系统,包括上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连接的变频器以及控制系统。其中,控制信号转换模块位于变频器和控制系统中间,作为控制系统和变频器之间的桥梁,传递、转化控制和反馈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变频器和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变频器连接端以及控制系统连接端,所述变频器连接端包括接口CB1、CB2、CB3、CB4、CB5、CB6、CB7、CB8、CB9、CB10、CB11、CB12,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端包括接口CK1、CK2、CK3、CK4、CK5、CK6、CK7、CK8、CK9、CK10、CK11、CK12、CK13、CK14、CK15、CK16、CK17
所述接口CB1一端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负极,另一端通过节点CZ7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负极以及接口CK1,通过接口CK1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负极;
所述接口CB2一端连接变频器控制频率输入正极,另一端通过节点CZ6分别连接继电器JZD常开触点JZD-2以及接口CK2,节点CZ6通过继电器JZD常开触点JZD-2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2连接控制系统手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
所述接口CB3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10V+,另一端连接开关K2-1的常闭触点,并通过开关K2-1的公共端连接接口CK3,通过接口CK3连接控制系统手动频率控制信号源;
所述接口CB4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端通过节点CZ7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以及接口CK4,电位器RP1连接电阻R3,电阻R3通过节点CZ8连接开关K2-1的常开触点,节点CZ7通过接口CK4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自带DC 24V+;
所述接口CB5一端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另一端通过节点CZ1分别连接开关K2-2的常开触点以及通过接口CK5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自带DC 24V-,开关K2-2的公共端通过节点CZ7连接至第一信号变送器的二次信号负极;
继电器JZD一端连接接口CK6,通过接口CK6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启动信号,另一端连接节点CZ1,通过节点CZ1连接变频器自带DC 24V-;
接口CK7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模式变频器启动信号,另一端经过继电器JZD常开点JZD-1后,通过节点CZ2连接接口CK8,接口CK8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手动启动信号,CZ2另一侧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继电器JBC线圈后,连接节点CZ1;另一路先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2,然后在节点CZ3处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1-1、K1-2正压模式侧,第二路连接继电器JYC线圈一侧,第三路连接电阻R12一侧;继电器JYC线圈另一侧连接单向可控硅SCR1的阳极A,SCR1的阴极K通过节点CZ4连接并联的电容C2、电阻R2的一侧,电容C2、电阻R2另一侧连接节点CZ1;电阻R12另一侧通过节点CZ5分为三路:第一路接入SCR1的控制极G,第二、三路连接并联的电容C1、电阻R11的一侧,电容C1、电阻R11另一侧连接节点CZ1
所述接口CB6一端连接变频器保持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BC常开点JBC-1,连接开关K1-1的公共端;开关K1-1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所述接口CB7一端连接变频器启动端,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YC常开点JYC-1,连接开关K1-2的公共端;开关K1-2有两个触点,一侧连接节点CZ3,为正压模式端;另一侧连接节点CZ1,为负压模式端;
所述接口CB8一端连接变频器COM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9,通过接口CK9连接控制系统COM端;
所述接口CB9一端连接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0,通过接口CK10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正常信号指示端;
所述接口CB10一端连接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另一端连接接口CK11,通过接口CK11连接控制系统变频器异常信号指示端;
所述接口CB11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正极;
所述接口CB12一端连接变频器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负极;
所述接口CK12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3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一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一二次信号负极,接口CK14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正极,接口CK15一端连接控制系统第二频率反馈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二信号变送器第二二次信号负极;
所述接口CK16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正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正极,接口CK17一端连接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模式频率输出负极,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变送器一次信号负极。
2.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信号转换模块连接的变频器以及控制系统。
CN202310723724.8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6700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3724.8A CN116700091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3724.8A CN116700091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0091A true CN116700091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3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3724.8A Pending CN116700091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00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1322U (zh) 具有电源装置的电动家具驱动器
CN101129036B (zh) 控制设备用的带可调节的端接网络的收发器
US20220337071A1 (en) Integrated charging device, charging pi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pile
WO2021169694A1 (zh) 一种模块化拼接的mcu应用电路板
CN112202571A (zh) 一种poe电源传输装置、poe交换机及poe系统
CN220855477U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系统
CN116700091A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信号转换模块及变频器控制系统
US20220166247A1 (en) Smart home system
CN116114131A (zh) 电源系统和电源单元
CN220382933U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CN220556706U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CN208737262U (zh) 物流传动多点控制装置
CN216721344U (zh) 一种poe分离式可控电源模块
CN116846194A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中枢
CN220086960U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系统供电中枢
CN112202572B (zh) 一种poe电源传输装置、poe交换机和poe系统
CN116954126A (zh) 一种变频器控制系统通讯中枢
CN110695998A (zh) 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220395980U (zh) 一种水泵控制切换模块
CN219322624U (zh) 一种直流多路控制模块
CN220395982U (zh) 一种通用控制信号互锁模块
CN111010156B (zh) 一种电子开关的双控方法及其应用
CN210670621U (zh) 一种多线圈电磁炉控制电路及电磁炉
CN218959156U (zh) 驱动电路、驱动器及驱动装置
CN218332354U (zh) 一种新型的网络远程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