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8344A -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8344A
CN116698344A CN202310419303.6A CN202310419303A CN116698344A CN 116698344 A CN116698344 A CN 116698344A CN 202310419303 A CN202310419303 A CN 202310419303A CN 116698344 A CN116698344 A CN 116698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iring
wind tunnel
dimple
dimples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93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天翔
刘金京
刘沛清
郭昊
林佳琪
戴若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4193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8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8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包括:头罩和尾罩,该头罩和尾罩组成一流线型旋成体,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外轮廓为横截面从头罩的尖端前缘逐渐扩大到直径最大的尾端的钟形形状;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韧窝带,该韧窝带为沿风洞整流罩表面沿纬度周向成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所述韧窝为从风洞整流罩的表面下凹形成的球面,分布在风洞整流罩表面的韧窝的尺寸与该韧窝所处风洞整流罩的位置的截面直径相对应,其中靠近风洞整流罩的尖端前缘的韧窝尺寸较小,且分布在风洞整流罩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整流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低阻力和低噪声特性的带有韧窝分布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风洞整流罩是风洞风扇段的最重要部件之一,风洞整流罩可以控制风洞内气流的流动,通过控制其表面气流的边界层,抑制边界层分离,减小边界层厚度,可以减小风扇段出口处湍流强度,减小气流旋转幅度,使风洞试验段得到稳定且均匀的气流,对提升风扇段内部全流场品质具有显著作用。
随着人们对风洞技术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不仅想要提升流场品质,还期望能进一步降低风洞内噪声。因此人们对风洞整流罩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整流罩的整流和降噪能力有限,其中尤其是降噪能力较差。传统的整流罩尾迹气流扰动明显,且存在有湍流,故当尾迹流经风扇时,尾迹与风扇的相互作用明显,产生一定的噪声,对风洞试验的精确度具有影响。
为了解决整流罩的降噪能力,现有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方案为在整流罩中敷设声学覆盖层(即多孔材料),该方案使用低密度、高孔隙率的多孔材料来吸音降噪,作为被动噪声控制手段来吸收噪声能量,从而实现整流罩的降噪。另一种方案使用有源声控制和结构声主动控制技术,作为主动噪声控制手段来控制噪声,从而实现整流罩的降噪。这些整流罩降噪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整流罩整体质量的增加与有效载荷质量的下降,并且不论是被动降噪技术还是主动降噪技术都会大幅提高整流罩的造价。对于上述方案而言,为了满足整流罩降噪要求,其制造工艺都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且上述方案使得整流罩的整体质量增大,不便于安装和使用。综上,现有技术的整流罩工艺复杂、成本高、整体质量大、安装使用不便,无法推广应用。
因此,目前,本领域需要对于能够起到有效降低整流罩噪音,提升流场品质,提供稳定均匀气流作用的风洞整流罩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实现了减小气动阻力和降低气动噪音能力,且整体质量低、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风洞整流罩由头罩和尾罩构成,风洞整流罩的头罩和尾罩组成一流线型旋成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整流罩的头罩上形成韧窝。整流罩头罩是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的旋成体,x∈[0,L],n=1/2,R为整流罩头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头罩轴线长度,2R=L,并在该整流罩头罩的表面设置包括多个韧窝的韧窝带,韧窝带被布置为沿整流罩轴线方向,从整流罩头罩头部到尾部随着整流罩头罩的半径和周长增大,韧窝带所包括的韧窝数量相应地逐渐增加。韧窝带由在整流罩的表面沿周向(纬向)以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组成,所述韧窝为风洞整流罩的表面下凹的球面,韧窝的深度、宽度和距离由主体截面直径计算,靠近前缘(即,整流罩尖端前部)的韧窝尺寸较小,而分布在主体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共可设置约二十条韧窝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中所述风洞整流罩包括头罩和尾罩,该头罩和尾罩组成一流线型旋成体,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外轮廓为横截面从头罩的尖端前缘逐渐扩大到直径最大的尾端的钟形形状;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韧窝带,该韧窝带为沿风洞整流罩表面沿纬度周向成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所述韧窝为从风洞整流罩的表面下凹形成的球面,分布在风洞整流罩表面的韧窝的尺寸与该韧窝所处风洞整流罩的位置的截面直径相对应,其中靠近风洞整流罩的尖端前缘的韧窝尺寸较小,且分布在风洞整流罩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外轮廓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旋成体,其中,x∈[0,L],n=1/2,R为整流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轴线长度,2R=L。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韧窝被设置成在风洞整流罩的不同位置分布的韧窝的尺寸与风洞整流罩的该位置处的半径成比例关系,包括韧窝的宽度,韧窝的深度及韧窝间距离的韧窝尺寸与该韧窝所位于风洞整流罩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关系为
b=0.0152·2r(x),
c=0.0828·2r(x),
k=0.0079·2r(x),
其中,c为韧窝的宽度,k为韧窝的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条韧窝带的韧窝数量由以下方式获得
其中,α为表示韧窝在整流罩横截面上的弧度的一半对应的圆心角,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韧窝带间距h为沿纵向相邻的韧窝带的周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该韧窝带间距为
其中,c为韧窝宽度,b为韧窝间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铸造风洞整流罩,所述风洞整流罩包括头罩和尾罩,该头罩和尾罩组成流线型旋成体,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外轮廓被制造为横截面从头罩的尖端前缘逐渐扩大到直径最大的尾端的钟形形状;形成韧窝,在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上通过切削方式形成从头罩的表面凹进的球面形韧窝,在头罩的表面沿纬度周向形成成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以构成韧窝带,分布在头罩的表面的韧窝的尺寸与该韧窝所处头罩的位置的截面直径相对应,其中靠近风洞整流罩的尖端前缘的韧窝尺寸较小,且分布在风洞整流罩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铸造风洞整流罩步骤还包括:
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轮廓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旋成体制成,其中,x∈[0,L],n=1/2,R为整流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轴线长度,2R=L。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形成韧窝步骤还包括:
使用切削方式在头罩表面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尺寸的韧窝,所述韧窝被形成为在风洞整流罩的不同位置分布的韧窝的尺寸与风洞整流罩的该位置处的半径成比例关系,包括韧窝的宽度,韧窝的深度及韧窝间距离的韧窝尺寸与该韧窝所位于风洞整流罩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关系为
b=0.0152·2r(x),
c=0.0828·2r(x),
k=0.0079·2r(x),
其中,c为韧窝的宽度,k为韧窝的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头罩的截面半径;
每条韧窝带的韧窝数量由以下方式获得
其中,α为表示韧窝在整流罩横截面上的弧度的一半对应的圆心角,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
在形成韧窝带时,相邻韧窝带间距h为沿纵向相邻的韧窝带的周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该韧窝带间距为
其中,c为韧窝宽度,b为韧窝间距离。
根据韧窝尺寸与整流罩半径的关系设计韧窝,可获得具有较好降噪效果的整流罩表面韧窝分布情况。带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不同于在整流罩中敷设多孔材料的被动控制法以及使用有源声控制与振动主动控制的主动控制法,通过整流罩表面的韧窝设计,来实现对整流罩表面的边界层的控制,减小尾迹湍流强度,使得整流罩既能减小气动阻力还能实现气动噪声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风洞整流罩具有至少以下优点,在风洞整流罩表面的韧窝设计,减小气动阻力,实现良好降噪效果,并且不需要额外的附加设备与附加材料,减轻结构重量,便于整流罩的安装与使用,且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制造技术要求低,更易于发明的制造与推广。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图中的构件不应视作按比例绘制,重点应放在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成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过程中在旋成体的横截上的韧窝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表面的韧窝带间距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沿母线确定新韧窝带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以下参考附图1-4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成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过程中在旋转体的横截面上的韧窝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形成风洞整流罩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整流罩外壳旋成体形成步骤,整流罩表面韧窝形成步骤。具体说明如下。
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外壳旋成体形成步骤: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旋成体,其中,x∈[0,L],n=1/2,R为整流罩头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头罩长度,2R=L。以所述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的整流罩,在亚音速气流中具有较低的气动阻力。以上述幂函数为母线生成旋成体的方式形成风洞整流罩的前罩,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气动阻力小的优点。
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作为模型生成的整流罩的头罩,在亚音速气流中具有较低的气动阻力。当气流流经整流罩上的韧窝时,会发生气流分离,韧窝中气流发生回流,生成小尺度湍流流动,使边界层气流动量增加,流速变快,延缓边界层分离,使边界层流动更稳定,减小尾流湍流强度,使得尾流更加稳定,从而减小尾流流经风扇时与风扇间的相互作用。根据气动声学的原理,气动噪声可以分为质量噪声、负载噪声和湍流应力噪声三类,通过整流罩表面的韧窝对表面边界层的控制,可以减小尾流的湍流强度。这样,当尾流经过风扇时,虽然不能减小质量噪声,但是经过韧窝的整流,尾流更加的稳定、平顺,以及当风扇转动时,风扇对尾流的作用力会因此减小,负载噪声也随之减小。同时尾流的湍流强度减小,尾流自身流体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减小,湍流应力噪声减小。综上所述,气流经过表面带有韧窝的整流罩时,由于负载噪声和湍流应力噪声减小使得整体的气动噪声降低。在一个示例性实验探究中,气动噪声强度可降低约3-5db。
整流罩通过表面的韧窝来控制流经整流罩表面的边界层,并且通过试验根据气动结果和噪声结果可不断调整韧窝带数量。在表面不同的位置韧窝的尺寸也随之变化。如果在前缘设置大尺寸韧窝会增加停滞区,此停滞区会增大气动阻力,进而增大气动噪声,故在头罩前缘处应避免大尺寸韧窝。如果在后缘设置小尺寸的韧窝,则与表面曲率相比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在靠近整流罩的前缘设置尺寸较小的韧窝,而将分布在主体尾部的韧窝设置为较大尺寸(包括韧窝深度、宽度以及韧窝间距离)。此处提供的韧窝尺寸与整流罩前罩比例关系,可实现同时优化气动阻力和降低噪音的效果。
所述风洞整流罩的表面的韧窝形成步骤,在风洞整流罩表面的韧窝的尺寸随着整流罩半径的变化而改变,韧窝的宽度c,韧窝的深度k及韧窝轮廓间距离b与该韧窝所位于风洞整流罩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半径的关系为:
b=0.0152·2r(x),
c=0.0828·2r(x),
k=0.0079·2r(x),
其中,c为韧窝的宽度,k为韧窝的深度,b为韧窝轮廓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
如图2所示,以整流罩横切面为基准,参考辅助线,以获得韧窝的尺寸:线AC的长度表示从风洞整流罩表面形成韧窝所用的切削球面轮廓的半径,p=AC-k,其中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即前述步骤形成的旋成体表面)的距离。
如图2所示的辅助线构成一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形成以下关系:
DE=b,
BD=c,
AO=r(x)-k,
BO=DO=EO=r(x),
AC=BC=DC=l,OC⊥BD,
其中,点A是韧窝底部与头罩横截面半径的交点,点B是韧窝边缘与头罩横截面的交点,线段AB是点A与点B的连线,为线段AB的长度,角∠ACB和∠BAC是韧窝尺寸和位置确定后形成的几何角,∠BAC为线段AB与半径的夹角,∠ACB和∠BAC用于计算线段AC长度,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轮廓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使用初等三角学,期望的度量值计算如下:
∠ACB=π-2∠BAC,
接着,每条韧窝带的韧窝数量由以下公式估算:
其中,α为图2中角度∠BOA且表示韧窝在整流罩横截面上的弧度的一半对应的圆心角,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轮廓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dpb为每条韧窝带所包含的韧窝数量,l即是表示在风洞整流罩表面形成韧窝所用的切削球面轮廓的半径。
此时,建立公式得到垂直旋成体表面的构造线段的长度p(即,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在这段线段的末端,以AC为半径、BC为母线的轮廓绕竖直轴旋转,以去除以上步骤形成的旋成体整流罩上任意给定点位置的材料,来获得韧窝,并生成韧窝带。
如图1-3所示,生成一条韧窝带后,还需进一步确定韧窝带间距h,以相继生成其余的韧窝带。参考图1,韧窝带为沿风洞整流罩外轮廓的纬线形成的一组韧窝。如图3所示,韧窝带间距h为沿纵向相邻的韧窝带的周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先在头罩轴线上确定一点位置,设为x,根据位置x所处截面半径来设计位置x处的韧窝尺寸。此时已获得位置x处的韧窝带,需进一步确定该韧窝带与相邻韧窝带间距h,来获得相邻韧窝带的位置。由于位置x处韧窝带和相邻韧窝带位置相近,两韧窝带韧窝尺寸相近,为了便于确定韧窝带间距h,假设1:位置x处韧窝带和相邻韧窝带所有韧窝宽度都为相同尺寸。假设2:韧窝带的分布使用交替的两个平面来定位,以便x处的韧窝带到相邻韧窝带的韧窝轮廓间距离和x处韧窝带内的韧窝轮廓间距离相等。因此,两条相邻韧窝带之间的间距是使用韧窝圆圈的中心(即旋成体表面的韧窝中心点)来计算的,这样韧窝中心连线将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b+c,韧窝带间距为
其中,c为韧窝宽度,b为韧窝间距离。应理解,以上在确定韧窝带间距时,先假设该韧窝带和相邻韧窝带的韧窝宽度相同进行计算,当确定相邻韧窝带位置以后,实际相邻韧窝带的韧窝的最终宽度仍由所处位置的横截面半径确定。
先在参考位置(L,R)处生成韧窝带,再以该韧窝带为基准,以h为间距逐条生成所有韧窝带,其中L为旋成体长度,R为旋成体最大半径。
逐条生成韧窝带的具体步骤为,获得已生成韧窝带中的韧窝中心作为已知点(xi,r(xi)),从该已知点沿前面步骤中的作为母线的幂函数曲线进行距离测量,直到满足条件
其中,r(xi)为已知点处的整流罩横截面半径,r(xi+1)为所求的下一个点处的整流罩横截面半径,h为相邻韧窝带间距离,xi为已生成的韧窝带在轴线上所对应的位置,初始的xi即为L。由此找到下一个新位置(xi+1,r(xi+1)),如图4所示。可选地,该韧窝带间距离可允许误差为h的1%。
精确增量Δx通过代码自动计算,具体过程为:
以基准韧窝带中的韧窝中心作为已知点(xi,r(xi)),在轴线上,从0到相邻韧窝带间距h划分出100个点,设为(h/100)*n,n=0,1,2…100,并循环计算点(xi,r(xi))到点(xi-(h/100)*n,r(xi-(h/100)*n))的距离若该距离刚好大于等于h,则此时所对应的n*h/100正是Δx。i即为Δx,一旦估算出Δx,则由xi+1=xi-Δx得到xi+1的值,并由幂函数计算r(xi+1)的值,从而完成新韧窝带的定位。随着韧窝带位置的改变,b和c随着截面半径的改变而改变,h也随之改变。因此,估计下一个韧窝带的位置的过程在整个旋成体上重复迭代。至此,完成带有韧窝带的风洞整流罩的整体设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前述仅说明了一些实施方式,可进行改变、修改、增加和/或变化而不偏离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范围和实质,该实施方式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当前考虑为最实用和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应理解为实施方式不应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旨在覆盖包括在该实施方式的实质和范围内的不同的修改和等同设置。此外,上述说明的多种实施方式可与其它实施方式共同应用,如,一个实施方式的方面可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方面结合而实现再另一个实施方式。另外,任何给定组件的各独立特征或构件可构成另外的实施方式。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洞整流罩包括头罩和尾罩,该头罩和尾罩组成一流线型旋成体,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外轮廓为横截面从头罩的尖端前缘逐渐扩大到直径最大的尾端的钟形形状;
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韧窝带,该韧窝带为沿风洞整流罩表面沿纬度周向成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所述韧窝为从风洞整流罩的表面下凹形成的弧面,分布在风洞整流罩表面的韧窝的尺寸与该韧窝所处风洞整流罩的位置的截面直径相对应,其中靠近风洞整流罩的尖端前缘的韧窝尺寸较小,且分布在风洞整流罩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外轮廓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旋成体,其中,x∈[0,L],n=1/2,R为整流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轴线长度,2R=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韧窝被设置成在风洞整流罩的不同位置分布的韧窝的尺寸与风洞整流罩的该位置处的半径成比例关系,包括韧窝的宽度,韧窝的深度及韧窝间距离的韧窝尺寸与该韧窝所位于风洞整流罩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关系为
b=0.0152·2r(x),
c=0.0828·2r(x),
k=0.0079·2r(x),
其中,c为韧窝的宽度,k为韧窝的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特征在于:
每条韧窝带的韧窝数量由以下方式获得
其中,α为表示韧窝在整流罩横截面上的弧度的一半对应的圆心角,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其特征在于:
相邻韧窝带间距h为沿纵向相邻的韧窝带的周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该韧窝带间距为
其中,c为韧窝宽度,b为韧窝间距离。
6.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铸造风洞整流罩,所述风洞整流罩包括头罩和尾罩,该头罩和尾罩组成流线型旋成体,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的外轮廓被制造为横截面从头罩的尖端前缘逐渐扩大到直径最大的尾端的钟形形状;
形成韧窝,在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上通过切削方式形成从头罩的表面凹进的球面形韧窝,在头罩的表面沿纬度周向形成成带状分布的多个韧窝以构成韧窝带,分布在头罩的表面的韧窝的尺寸与该韧窝所处头罩的位置的截面直径相对应,其中靠近风洞整流罩的尖端前缘的韧窝尺寸较小,且分布在风洞整流罩尾部的韧窝尺寸较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风洞整流罩步骤还包括:
以幂函数r(x)=R*(x/L)n为母线绕轴线旋转一周生成旋成体制成所述风洞整流罩的头罩轮廓,其中,x∈[0,L],n=1/2,R为整流罩最大半径,L为整流罩轴线长度,2R=L。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韧窝步骤还包括:
使用切削方式在头罩表面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尺寸的韧窝,所述韧窝被形成为在风洞整流罩的不同位置分布的韧窝的尺寸与风洞整流罩的该位置处的半径成比例关系,包括韧窝的宽度,韧窝的深度及韧窝间距离的韧窝尺寸与该韧窝所位于风洞整流罩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关系为
b=0.0152·2r(x),
c=0.0828·2r(x),
k=0.0079·2r(x),
其中,c为韧窝的宽度,k为韧窝的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头罩的截面半径;
每条韧窝带的韧窝数量由以下方式获得
其中,α为表示韧窝在整流罩横截面上的弧度的一半对应的圆心角,c为韧窝宽度,k为韧窝深度,b为韧窝间距离,r(x)为风洞整流罩的截面半径,p为切削轮廓中心到旋转主体表面的距离;
在形成韧窝带时,相邻韧窝带间距h为沿纵向相邻的韧窝带的周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该韧窝带间距为
其中,c为韧窝宽度,b为韧窝间距离。
CN202310419303.6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698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9303.6A CN116698344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9303.6A CN116698344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8344A true CN11669834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9303.6A Pending CN116698344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83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419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速风洞开口试验段移动路面模拟的整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419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速风洞开口试验段移动路面模拟的整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9026B2 (en) Propeller
JP2673156B2 (ja) ファンブレード
EP3473850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rrangement position of vortex generator on wind turbine blade, method for producing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and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US7789629B2 (en) Non-fouling kinetic hydro power system axial-flow blade tip treatment
CN116698344A (zh) 一种具有韧窝的风洞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
CA3000830C (en) Propeller
EP3177838B1 (en) Fluid-redirecting structure
CN113553671B (zh) 一种仿生抗空化轴流式叶轮设计方法
EP3431750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rrangement position of vortex generator on wind turbine blade, method for producing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and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CN107061329A (zh) 一种轴流风机
US633679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a turbine for contributing thrust to a propeller on a spinner
US20240336341A1 (en) Propeller
WO2020042551A1 (zh) 一种轴流风轮及其应用的轴流风机
CN114266202A (zh) 一种模拟风力机尾流的修正致动线模型方法
CN114169103A (zh) 一种基于大桨盘载荷工况的螺旋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938696B (zh) 一种马刀型低噪声螺旋桨桨叶设计方法
US4795308A (en) Obstacle in front of a propeller
US5433586A (en) Tapered propeller blade design
CN112926148B (zh) 一种考虑三维效应影响下的螺旋桨翼型气动外形设计方法
CN108698687B (zh) 用于通过自动旋转来产生升力的旋翼机旋翼叶片
CN215333605U (zh) 一种高效雾炮以及使用高效雾炮的环卫车
US4123198A (en) Propeller
CN205469818U (zh) 降噪螺旋桨及直升机
JPH07332007A (ja) タービン静翼
CN87203532U (zh) 前倾钣料扭曲叶片低压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