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7026A -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7026A
CN116697026A CN202310786848.0A CN202310786848A CN116697026A CN 116697026 A CN116697026 A CN 116697026A CN 202310786848 A CN202310786848 A CN 202310786848A CN 116697026 A CN116697026 A CN 116697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er
variable displacement
inner ring
flange
oi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68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轩铭
杨泽宇
刘佩龙
高凯歌
陈思雯
张义
刘君祺
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868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70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7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7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48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50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 F16H15/503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two members co-operate by means of balls or rollers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not mounted 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的技术效果,避免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提高了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机械式油泵是传统燃油车辆上的自动变速箱、新能源车辆上的混动变速箱和油冷电驱动系统的主要控制润滑油量的提供源之一,相比于电动控制泵,机械式油泵因为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虽然相比电动控制泵其具有成本低结构可靠的优点,但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不可自主调节。随着变速箱动力源转速的提高,机械式油泵的转速也逐步提高,进一步带动排量提高。而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流量的流量需求却并非是随着转速的提高而一直提高的,尤其是对于电驱动系统的齿轮箱来说,齿轮转速越高,电驱动系统的齿轮箱的飞溅润滑效果越好,电驱动系统其转速范围很大,为保证在低转速下有足够的流量,其排量设计一般会很大,但是当电驱系统的转速提高到最高转速后,其油泵排量会增大到非常多,而实际流量需要却没有这么大的需求,造成了整个变速箱系统的功率损耗。
现有技术中传统机械泵只能实现其排量随着动力源转速的提高而等比提高,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多余的流量只能被浪费掉,造成功率损失。而电动控制泵虽可以实现不同的流量需求控制,但其成本高结构复杂,同时需要电控介入,因此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
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滚动体,滚动体设置于保持架和外壳之间。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保持架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第一滚道与第二滚道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容纳滚动体。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第一组成段和第二组成段,第一组成段的第一端开设有供保持架通过的避让通道,第一组成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组成段的第二端设置有供输出轴穿过的通孔,第一组成段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第二组成段的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第二组成段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油泵主体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挡边,第一挡边位于第一组成段和第二组成段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避让通道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挡边,滚动体在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之间滚动。
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内圈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的内腔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保持架包括:保持架本体,保持架本体为中空结构,保持架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筋,相邻连接筋之间形成第二滚道,内圈设置于中空结构内,且与内圈连接的输出轴通过保持架本体朝向油泵主体一侧的开口延伸至中空结构外,内圈的外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的限制面。
进一步地,内圈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挡边,内圈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挡边,第三挡边、第四挡边、第二滚道和位于内圈的第三挡边、第四挡边之间的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的限位空间。
进一步地,保持架本体的横截面沿朝向油泵主体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了油泵主体和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外壳和保持架,部分的保持架设置于外壳内,且保持架相对外壳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保持架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内设置有内圈,内圈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与油泵主体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输入轴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相对外壳转动地设置,以及外壳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内圈沿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地设置,达到改变油泵主体的排量的技术效果,避免机械式油泵的排量与驱动源等速比绑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泵无法自动调节输入速比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油泵主体;
20、变速机构;
21、外壳;211、第一滚道;212、第一组成段;213、第二组成段;214、避让通道;
22、保持架;220、保持架本体;221、输入轴;222、第二滚道;223、连接筋;
23、内圈;231、输出轴;232、第三挡边;233、第四挡边;
24、第一挡边;
25、第二挡边;
30、滚动体;
4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
具体地,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10;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保持架22设置于外壳21内,且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输出轴231与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转动地设置,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10和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保持架22设置于外壳21内,且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输出轴231与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转动地设置,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内圈23的输出轴231输出转速,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变速机构20主要根据输入转速的变化,实时调整输出的速比,油泵主体10不限于齿轮泵、叶片泵等多种变速箱中常用泵体,增加了该可变排量机械泵的适用范围。
变速机构20还包括滚动体30,滚动体30设置于保持架22和外壳21之间。
滚动体30为球状结构,其外表面有具有摩擦涂层,将滚动体30设置于保持架22和外壳21之间便于容纳滚动体30在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内进行滚动,进而实现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达到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的目的。
外壳2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211,保持架2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222,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容纳滚动体30。
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211,第一滚道21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内锥形滚道,且第一滚道211表面有具有摩擦涂层。保持架2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222,第二滚道22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外锥形滚道,且第二滚道222表面有具有摩擦涂层,外锥形滚道的角度与内锥形滚道的角度相等,且所设置的方向相反,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便于容纳滚动体30在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进行滚动,进而实现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达到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可以采用双曲面,可变曲面等。
外壳21包括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一端开设有供保持架22通过的避让通道214,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二端设置有供输出轴231穿过的通孔,第一组成段212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第二组成段213的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第二组成段213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结合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壳21包括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一端开设有供保持架22通过的避让通道214,这样设置便于保持架22在变排量的过程中进行移动,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二端设置有供输出轴231穿过的通孔,这样设置便于输出轴231在变排量的过程中进行移动。
外壳21内设置有第一挡边24,第一挡边24位于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的连接处。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边24位于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的连接处,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体30也会相对第一滚道211移动,当输入轴221转速进一步提升时,滚动体30、内圈23及保持架22会进一步沿靠近输出轴231的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的轴向移动,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一挡边24时,滚动体30停止移动。
进一步地,避让通道214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挡边25,滚动体30在第一挡边24和第二挡边25之间滚动。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圈23在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被推动至油泵主体10的一侧,滚动体30位于第一滚道211靠近第二挡边25的一侧,
进一步地,变速机构20还包括:弹性件40,弹性件40的第一端与内圈23连接,弹性件40的第二端与第二组成段213的内腔底部连接。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弹性件40会将内圈23推至远离油泵主体10的一端,此时滚动体30位于第一滚道211靠近第二挡边25的一侧,此时滚动体30也位于第二滚道222靠近第三挡边232的一侧。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当输入端转速进一步提升时,滚动体30、内圈23及保持架22会进一步向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结合图3所示),此时整个机构到达最大速比,当转速进一步升高后,油泵的整体速比不会进一步改变。通过设置弹性件40,可以在输入轴221未输入转速时,将内圈23从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的状态(结合图3所示)推回至初始状态(结合图2所示),这样设置根据压缩行程提供不同的弹性力,实现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状态转换。进一步地,弹性件40不限于弹簧、波形弹簧,蝶形弹簧,弹片等弹性元件,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具体的采用如图2所示的弹簧,达到控制变速机构20进行运动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可以缓和冲击吸收振动,提高可变排量机械泵的实用性。
保持架22包括:保持架本体220,保持架本体220为中空结构,保持架本体22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筋223,相邻连接筋223之间形成第二滚道222,内圈23设置于中空结构内,且与内圈23连接的输出轴231通过保持架本体220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的开口延伸至中空结构外,内圈23的外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30的限制面。
结合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架22包括保持架本体220,保持架本体220为中空结构,保持架本体22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筋223,相邻连接筋223之间形成第二滚道222,便于容纳滚动体30在第二滚道222进行滚动,内圈23设置于中空结构内,且与内圈23连接的输出轴231通过保持架本体220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的开口延伸至中空结构外,便于输出轴231进行动力输出,内圈23的外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30的限制面,避免滚动体30因为转动时的离心力脱离第二滚道222。
内圈2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挡边232,内圈2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挡边233,第三挡边232、第四挡边233、第二滚道222和位于内圈23的第三挡边232、第四挡边233之间的表面形成用于限制滚动体30的限位空间。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圈23在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被推动至油泵主体10的一侧,滚动体30位于第一滚道211靠近第二挡边25的一侧,此时滚动体30也位于第二滚道222靠近第三挡边232的一侧。结合图3所示,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体30也会相对第一滚道211移动,当输入轴221转速进一步提升时,滚动体30、内圈23及保持架22会进一步沿靠近输出轴231的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的轴向移动,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时,滚动体30停止移动。
进一步地,保持架本体220的横截面沿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结合图2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道21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内锥形滚道,第二滚道22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外锥形滚道,外锥形滚道的角度与内锥形滚道的角度相等,且所设置的方向相反,保持架本体220的横截面沿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便于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使滚动体30能在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进行滚动,实现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达到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变排量机械泵改变的排量过程如下:
1)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内圈23在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被推动至油泵主体10的一侧,滚动体30位于第一滚道211靠近第二挡边25的一侧,此时滚动体30也位于第二滚道222靠近第三挡边232的一侧。
2)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内圈23的输出轴231输出转速,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其整体结构实际上为一种行星轮系机构,可简单理解为行星轮系机构中行星架输入,太阳轮输出。
为滚动体30数量,m为单个滚动体30质量,ω为公转角速度,R为质心半径。滚动体30有向整个机构径向外侧运动的趋势,通过摩擦力推动第二滚道222,进而推动内圈23及保持架22向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同时克服弹性件40的弹性力,由于随着内圈23及保持架22向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弹性件40的弹性力增大,同时滚动体30接触的内圈23直径增大,滚动体30的离心力降低,当滚动体30的离心力与弹性力平衡时,滚动体30会位于第二滚道222的中间位置,同时由于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滚动体30也会相对第一滚道211移动。此时根据行星轮系速比公式:其中D1为内圈外滚道接触点直径,D3为外壳体内滚道接触点直径,
又有:D3=D1+2D2·cosθ,其中D2为滚动体直径,为固定值,θ为滚道角度,
速比变化为:其中D2、θ为固定值,即当滚动体30受离心力运动时,D1增大,整体速比增大。
4)当输入端转速进一步提升时,滚动体30、内圈23及保持架22会进一步向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如下图3所示,此时整个机构到达最大速比,当转速进一步升高后,油泵的整体速比不会进一步改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变排量机械泵通过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锥角角度的设计、摩擦系数的设计、弹性元件刚度的设计以及滚动体30的质量设计等,可根据不同的油泵使用需求,调整不同的速比范围。由于机械泵的排量计算公式为:Q=A·V·n,其中Q为油泵排量,A为泵腔体有效截面积,V为腔体容积,n为油泵本体输入转速。可知,在相同的有效截面积和腔体容积的情况下,其转速n越低,排量越低,相比与于定速比的机械油泵,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可变排量机械泵随着输入端转速的提高,速比变大,体现到油泵主体10的输入转速提升幅度更低,排量相应降低,因此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转速下的排量,节约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可变排量机械泵。
具体地,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10;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保持架22设置于外壳21内,且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输出轴231与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转动地设置,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
结合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变排量机械泵包括:油泵主体10和变速机构20,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保持架22设置于外壳21内,且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输出轴231与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保持架22相对外壳21转动地设置,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内圈23的输出轴231输出转速,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变速机构20主要根据输入转速的变化,实时调整输出的速比,油泵主体10不限于齿轮泵、叶片泵等多种变速箱中常用泵体,增加了该可变排量机械泵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滚道21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内锥形滚道,第二滚道22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设置为外锥形滚道,外锥形滚道的角度与内锥形滚道的角度相等,且所设置的方向相反,保持架本体220的横截面沿朝向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便于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使滚动体30能在第一滚道211与第二滚道222进行滚动,实现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达到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的目的。
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内圈23在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被推动至油泵主体10的一侧,滚动体30位于第一滚道211靠近第二挡边25的一侧,此时滚动体30也位于第二滚道222靠近第三挡边232的一侧。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进而通过内圈23的输出轴231输出转速,改变油泵主体10的排量,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结合图3所示),此时整个机构到达最大速比,当转速进一步升高后,油泵的整体速比不会进一步改变,实现了降低整个变速箱系统功率损耗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变排量油泵主要应用于传动自动变速箱、以及混动变速箱及电驱动系统齿轮箱,各种变速箱内部需要润滑流量及控制流量,均由油泵提供流量动力源,其中油泵的动力来源一般通过常啮合齿轮与变速箱内部轴齿进行啮合,获取动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油泵主体10可采用内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叶片泵或者其他机械泵的结构形式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变速机构20主要根据输入转速的变化,实时调整输出的速比,油泵主体10不限于齿轮泵、叶片泵等多种变速箱中常用泵体,增加了该可变排量机械泵的适用范围。
当输入轴221输入转速时,输入轴221整体旋转,带动滚动体30旋转,由于第一滚道211、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弹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内圈23沿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当输入端转速进一步提升时,滚动体30、内圈23及保持架22会进一步向沿输出轴231的轴向方向向靠近弹性件40的一端移动,直到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结合图3所示),此时整个机构到达最大速比,当转速进一步升高后,油泵的整体速比不会进一步改变。
通过设置弹性件40,可以在输入轴221未输入转速时,将内圈23从滚动体30接触第四挡边233及第一挡边24的状态(结合图3所示)推回至初始状态(结合图2所示),这样设置根据压缩行程提供不同的弹性力,实现可变排量机械泵的状态转换。
该可变排量机械泵通过行星轮系和离心作用实现无级变速,能够有效的优化传统机械泵的排量,同时为机械式的全自动调整,因此其无需电控控制,保留了传统机械泵低成本的优点。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泵主体(10);
变速机构(20),所述变速机构(20)包括外壳(21)和保持架(22),部分的所述保持架(22)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且所述保持架(22)相对所述外壳(21)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保持架(22)的第一端设置有输入轴(221),所述保持架(22)的第二端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持架(22)内设置有内圈(23),所述内圈(23)的一端设置有输出轴(231),所述输出轴(231)与所述油泵主体(10)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输入轴(221)与外部动力连接以驱动所述保持架(22)相对所述外壳(21)转动地设置,所述外壳(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所述内圈(23)沿所述输出轴(231)的轴向移动地设置以改变所述油泵主体(10)的排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20)还包括滚动体(30),所述滚动体(30)设置于所述保持架(22)和所述外壳(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滚道(211),所述保持架(2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滚道(222),所述第一滚道(211)与所述第二滚道(2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容纳所述滚动体(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包括第一组成段(212)和第二组成段(213),所述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一端开设有供所述保持架(22)通过的避让通道(214),所述第一组成段(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第二端设置有供所述输出轴(231)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组成段(212)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一侧逐渐增加地设置,所述第二组成段(213)内腔的横截面的面积沿朝向所述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内设置有第一挡边(24),所述第一挡边(24)位于所述第一组成段(212)和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通道(214)的孔边沿处设置有第二挡边(25),所述滚动体(30)在所述第一挡边(24)和所述第二挡边(25)之间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20)还包括:
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的第一端与所述内圈(23)连接,所述弹性件(4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组成段(213)的内腔底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22)包括:
保持架本体(220),所述保持架本体(220)为中空结构,所述保持架本体(22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筋(223),相邻所述连接筋(223)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滚道(222),所述内圈(23)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内,且与所述内圈(23)连接的所述输出轴(231)通过所述保持架本体(220)朝向所述油泵主体(10)一侧的开口延伸至所述中空结构外,所述内圈(23)的外周面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滚动体(30)的限制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三挡边(232),所述内圈(2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四挡边(233),所述第三挡边(232)、所述第四挡边(233)、所述第二滚道(222)和位于所述内圈(23)的所述第三挡边(232)、所述第四挡边(233)之间的表面形成用于限制所述滚动体(30)的限位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本体(220)的横截面沿朝向所述油泵主体(10)一侧逐渐减小地设置。
11.一种车辆,包括可变排量机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排量机械泵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排量机械泵。
CN202310786848.0A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Pending CN1166970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6848.0A CN116697026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6848.0A CN116697026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7026A true CN116697026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6848.0A Pending CN116697026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70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70697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8888643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7594869B2 (en) Torque-transmitting assembly with dog clutch and hydrostatic damper and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same
US7803076B2 (en) Belt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11156271B2 (en) Power unit for bionic robot, robot joint, and robot
JP2018534492A (ja) パワースプリットとして使用されるボールバリエータ連続可変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を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電気パワートレイン構成
US9388884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RU2448292C1 (ru) Планетарн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WO2018045128A2 (en) Electric axle transmission with a ball variat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with and without torque vectoring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N103174808A (zh) 一种无级变速装置
US9429217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drive mechanism
CN116697026A (zh) 一种可变排量机械泵及车辆
US20170261078A1 (en) Conical pulley for belt cvt
CN110344931B (zh) 用于驱动型涡轮增压器的单角接触球斜面
EP2916041A1 (en) Stepless transmission
EP2837849A1 (en) Wave gear mechanism
US10378621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9210156A (zh) 行星齿轮变速器
EP3848617A1 (en) Gear system
WO2018222660A1 (en) Components and assemblies for a ball-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7109356B2 (ja) オイルポンプ駆動装置
US20200332860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80128357A1 (en) Articulating Sub-Housing For A Ball-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Planetary Transmission
WO2007132231A1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JP4075250B2 (ja) 送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