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6676A -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6676A
CN116686676A CN202310883916.5A CN202310883916A CN116686676A CN 116686676 A CN116686676 A CN 116686676A CN 202310883916 A CN202310883916 A CN 202310883916A CN 116686676 A CN116686676 A CN 116686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ing
water
pipe
side slop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83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胜金
张喜
蒋旭辉
王松
王瑞琼
刘宏涛
宋利平
罗樟
薛潇
邹鹏
何家骏
周尧
朱元浩
周梦雪
赵月
谢开骥
黄昱
李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CAS
Wuhan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CAS
Wuhan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CAS, Wuhan Botanical Garden of CAS, PowerChina Chongq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08839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66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6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6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并公开了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包括供水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供水控制单元的喷灌单元,喷灌单元包括支水管;支水管与供水控制单元连接,支水管上间隔分布有第一喷淋部和第二喷淋部,第一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朝向第一支水管,第二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朝向第二支水管;第一喷淋区域与对应的第二喷淋区域相互互补。上述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在保证足够动力和水源输送的情况下,通过喷灌单元的支水管和喷淋部之间的配合使用,使边坡坡面上能够实现全覆盖喷淋,且大大减少的重复喷淋的范围,不仅节约了用水量,且使边坡坡面的灌溉量更靠近理想状态,以能够更好的对边坡植物进行养护。

Description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建设公路、铁路等时,往往形成大量边坡。近几年,随着政府部分越来越重视边坡生态修复,但是传统边坡生态修复多以灌草为主,但是大量的人工边坡因缺乏管理养护,边坡生态修复效果较差,尤其是储水较差的砂质土壤边坡,植被因缺水而长势较差甚至枯萎。此外,大量的边坡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目前在人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边坡养护人力明显不足,最终导致边坡生态修复效果差。为此,一些专门用于边坡灌溉的现有技术通过对边坡进行排布设置,满足了边坡的灌溉需求,并实现了对坡面的全覆盖灌溉效果,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并对灌溉时间进行控制,完成对边坡的修复养护,减少人力成本。
然而,现有的边坡灌溉系统在进行灌溉时,为了达到全覆盖灌溉效果,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4916406A”所公开的灌溉系统,在进行使用时,则通过使相邻喷头之间的水喷淋范围大量重叠的方式进行灌溉,虽然达到了全覆盖灌溉的效果,然而,在同样的浇灌时间下,被相邻喷头重叠喷淋的边坡处的水的喷淋量远高于未重叠部分的水喷淋量,这很容易在喷淋时间不变化的情况下,导致被重复喷淋的边坡被过渡灌溉,甚至积水,这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且进一步导致重复喷淋的边坡位置处的植被根系难以吸收氧气,从而难以存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以解决边坡重复喷淋面积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边坡喷灌系统并具体包括供水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供水控制单元的喷灌单元,所述喷灌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边坡上的若干支水管;每一支水管均与所述供水控制单元连接,每一支水管均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边坡上,且每一支水管上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喷淋部以及设置于每相邻的两第一喷淋部之间的若干第二喷淋部,所述第一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相邻的第一支水管,所述第二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另一相邻的第二支水管,以使第一喷淋部和第二喷淋部的喷淋范围呈锥形喷灌;每两相邻支水管之间的第一喷淋部的第一喷淋区域与对应的第二喷淋部的第二喷淋区域相互互补,以使得所有喷淋部的总喷淋区域完全覆盖所述边坡,从而使各喷淋部在进行喷淋时,相对分布的第一喷淋部和第二喷淋部对向喷淋,在各第一喷淋部和第二喷淋部的喷淋范围差距较小的情况下使第一喷淋区域和第二喷淋区域毗邻相接以相互补,实现了对边坡坡面全覆盖喷淋,从而实现对整个坡面的养护;同时,减少重复喷淋的面积,在满足浇灌深度的前提下,节约了用水。
每一所述支水管上的若干第一喷淋部呈等间距分布,每一所述支水管上的若干第二喷淋部呈等间距分布,且每一第二喷淋部设置于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中间位;以所述第一喷淋部作为第一顶点,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二喷淋部作为两第一底点,每一所述第一喷淋部的第一喷淋区域被限定为由第一顶点和两第一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一三角区域;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上的第二喷淋部作为第二顶点,以所述作为第一顶点的第一喷淋部所在支水管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作为两第二底点,每一所述第二喷淋部的第二喷淋区域被限定为由第二顶点和两第二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二三角区域;所述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沿第二方向上交叉分布并相互互补,从而在保证全覆盖喷淋的同时进一步减少重复喷淋的范围,从而进一步节约用水量。
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水管上并与所述边坡呈预定角度设置的立管、设置于所述立管顶端的横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横管上的喷头,所述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支水管连通、出水端与横管连通,所述横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的进水端连通,立管使得喷头具有一定高度,立管和横管使喷头连通支水管,所述喷头同轴设置在横管上。
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还均包括以可拆卸地方式连接于支水管上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上的底座,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立管设置为两根,两立管间隔并平行布置,且两立管的一端均铰接于底座以使两立管的顶端沿第一方向摆动,两立管的顶端均铰接于横管,所述横管平行于底座布置以使底座、横管以及两立管之间形成一相对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在提升对喷头的支撑牢固性的同时,还能够调整立管于底座之间的角度,从而调整喷头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且在底座不会转动的前提下,喷头随横管始终平行于底座,从而在调整立管角度的同时,能够达到调整喷淋位置和范围的目的。
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均还包括设置在两立管上并用于限制立管沿第一方向摆动的限定件,以能够在调整立管相对应底座的角度后锁住立管,防止立管继续转动,保证喷头喷淋范围的稳定。
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底座底面上并呈圆管状的套管,所述套管为硬质弹性材质制成并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套管的底侧沿立管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贯通开设有间距小于支水管直径的间隙,套管能够较为方便的被安装在支水管上,整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底部两端上并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竖向布置的锚钉,所述锚钉远离底座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朝向底座一侧倾斜布置的若干限位条,从而保证整个喷淋部能够较为稳定的安装在支水管上,防止套管打滑的情况发生而影响喷淋位置的稳定,各所述限位条可错位布置,在将锚钉插入边坡坡面上后,限位条能够增加锚钉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锚钉与土壤之间的摩擦,使锚钉能够更为牢固的插入土壤中。
所述套管的顶部沿竖向方向贯通开设有穿孔,所述喷淋部还包括一端活动穿过穿孔并用于穿入支水管内的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立管,以在安装喷淋部时,使得立管能够连通支水管内腔,保证水源能够被输送至喷头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包括:
S1、利用自然水源、电力资源情况布置供水控制单元,保证水源、电力输出;
S2、根据边坡坡面情况布置对应数量的支水管及喷淋部,并使各支水管和喷淋部按照前述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分布方式布置;
S3、安装喷淋部,通过调试了解水压情况,保证喷淋范围。
采用上述方法,以根据实地情况建设边坡喷灌系统,保证水资源和电力输送的前提下,实现全覆盖喷淋的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重复喷淋的范围,不仅节约用水,且能够在一程度上减少坡面上的土和植物被过渡喷淋而造成负面结果的可能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淋方法,包括使用前述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所构建的边坡喷灌系统进行定时喷淋养护。
采用上述方法,实现自动化边坡养护,减少人工介入的占比,同时实现少重复喷灌率的全覆盖喷灌。
本发明的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供水控制单元和喷灌单元,以在保证有足够的动力和水源输送的情况下,通过喷灌单元的支水管和喷淋部之间的配合使用,使得布置有喷灌单元的边坡坡面上能够实现对坡面的全覆盖喷淋,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减少的重复喷淋的范围,不仅节约了用水量,且使边坡坡面的灌溉量更靠近理想状态,以能够更好的对边坡植物进行养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边坡喷灌系统的应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边坡喷灌系统的应用状态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喷淋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喷淋部的立管调整一定角度后的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支水管-1;第一喷淋部-2A;第一喷淋部2A-a1;第一喷淋部2A-a2;第一喷淋区域-S1;第二喷淋部-2B;第二喷淋部2B-b1;第二喷淋部2B-b2;第二喷淋区域-S2;立管-21;横管-22;喷头-23;连接部-24;套管-241;锚钉-242;限位条-243;底座-25;第一连接软管-26;第二连接软管-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边坡喷灌系统包括用于提供动力和输送喷灌用水的供水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供水控制单元的喷灌单元,供水控制单元所需养护边坡周边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进行设置的使用,以能够在对边坡进行灌溉处理时提供足够量的水和足够的水压,并控制喷淋时间段和时间,无需人力操作,克服边坡植被维护人力资源缺乏的问题,节省人力成本;在供水控制单元向喷灌单元输送水源后,喷灌单元对边坡坡面实现全面灌溉灌溉,有利于边坡植物生长和生态修复效果的统一化;且在喷淋时,减少了重复喷淋的范围,在满足对边坡坡面达到足够的灌溉量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供水控制单元包括水泵、主水管和控制器,水泵和控制器均与电力设备或发电设备电连接,且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喷灌单元与主水管相连接以连通,水泵的输入端伸入水源中,通过控制器设定喷淋时间和时长,控制器则控制水泵运行将水源输送至喷灌单元处对边坡进行喷灌操作,从而完成对边坡的日常养护工作,整个过程除勘测阶段,均无需人工进行喷淋操作,仅需定期检查设备。应当注意的是,在选择水泵时,应当根据边坡灌溉面积、需水量确认水泵的流量和扬程。主水管选用PE管(PE管:聚乙烯管)。控制器为现有技术,且定时开启和控制运行时长均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喷灌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边坡上的若干支水管1、间隔分布在各支水管1上的若干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各支水管1均与供水控制单元的主水管相连接并相连通,每相邻两第一喷淋部2A之间均设置有一第二喷淋部2B,且各支水管1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方向布置,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均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位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支水管1设置为至少两根并均沿第二方向相对平行布置,当水泵运行后,水经主水管流向各支水管1并流向各喷淋部,直至水从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上喷出以对所在喷淋区域内的边坡坡面进行喷灌。第一喷淋部2A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相邻的第一支水管1进行喷射,第二喷淋部2B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另一相邻的第二支水管1进行喷射,以使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在第一方向上的喷淋方向相反;每两相邻支水管1之间的第一喷淋部2A的第一喷淋区域S1与对应的第二喷淋部2B的第二喷淋区域S2相互互补,以使得所有喷淋部在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的总喷淋区域完全覆盖边坡的坡面部分,以使相邻各支水管1之间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相互错位并相向布置,当水在水泵运行下被输送至各支水管1内直至从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内喷出后,相邻两支水管1上的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均沿第一方向喷水,此时,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喷出的水的形状呈锥状,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现出三角结构。互补的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使得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的相向侧、即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相重叠的一侧相接触。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处的水压能够稳定在相同或相对近似的情况下,相邻两条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在进行喷淋后,各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仅边缘处具有少部分的重叠,而各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的内部则不会产生重叠喷淋的部分,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大量重叠喷淋的部分才能实现全覆盖喷淋的情况而言,本实施例无需大量重复喷淋即可达到全面覆盖喷淋的效果。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根支水管1(以下称为“该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为例,该支水管1具有两根相邻的支水管1,该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所对应的第一支水管1指相对于该支水管1相邻的其中一根支水管1,该支水管1上的第二喷淋部2B所对应的第二支水管1指相对于该支水管1相邻的另一根支水管1。以相邻两根支水管1(以下分别称为“第一根支水管1”和“第二根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为例,第一根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所对应的第一支水管1指第二根支水管1,第二根支水管1上的第二喷淋部2B所对应的第二支水管1指第一根支水管1。
每一支水管1上的若干第一喷淋部2A呈等间距分布,每一支水管1上的若干第二喷淋部2B呈等间距分布,且每一第二喷淋部2B设置于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2A中间位,即其中一支水管1上的第二喷淋部2B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支水管1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2A的中间位、其中一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支水管1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二喷淋部2B的中间位,以使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之间相互错位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中所示,相对于第一喷淋部2A-a2,相邻的支水管1上的第二喷淋部2B-b1和第二喷淋部2B-b2则与之对应;而相对于第二喷淋部2B-b1,相邻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a1和第一喷淋部2A-a2则与之对应,以此类推。进一步的,将其中两相邻的支水管1上的其中一根作为第一支水管1,另一根作为起点支水管1,以起点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作为第一顶点,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1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二喷淋部2B作为两第一底点,每一第一喷淋部2A的第一喷淋区域S1被限定为由第一顶点和两第一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一三角区域;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1上的第二喷淋部2B作为第二顶点,以作为第一顶点的第一喷淋部2A所在的起点支水管1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2A作为两第二底点,每一第二喷淋部2B的第二喷淋区域S2被限定为由第二顶点和两第二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二三角区域,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均以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作为参考;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沿第二方向上交叉分布并相互互补,起点支水管1和第一支水管1之间的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齿形啮合状,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第一三角区域的第一顶角相交于相邻第二三角区域相靠近的一个第二底角,而第二三角区域的第二顶角则相交于相邻第一三角区域与之相靠近的一个第一底角,同时应当注意的是,各喷头23处的水压应当尽量保持一致或相近似,可通过设置调压阀门或稳压设备实现,如此,则能够保证各相邻两支水管1上各相对应的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腰所在的边缘处始终相互相接触以保证两支水管1之间的边坡坡面区域被全覆盖喷淋,在保证对边坡坡面的土壤喷淋深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重复喷淋范围,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本达到最低重复喷淋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较佳的节水效果。
具体的,支水管1选用PE管,支水管1的数量根据实际运用边坡的长和宽决定,主水管和支水管1的公称直径均由边坡面积等因素决定,如在一万平方米的边坡上设置一根主水管和两根支水管1,主水管可选择DN50(DN:公称直径,单位毫米),支水管1可选择DN40或DN50,而主水管和支水管1之间的连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头为DN50、两头为DN40的三通或DN50的三通,两支水管1的一端则通过对应三通连接于主水管,而在各支水管1与三通的连接处设置阀门,阀门可为球阀或闸阀或电磁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可选用电磁阀以减少人工的参与。水泵可选用流量为5方(每小时流量五立方米)~10方、扬程65米的水泵,在保证流量足够的同时,便于施工。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水管1之间相互平行布置,可采用埋设的方式埋设于边坡中,也可直接铺设在边坡表面上,因此,支水管1的设置根据实际的边坡坡面走向进行布置,保持相邻支水管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间距一致即可。
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均包括设置在支水管1上并与边坡呈预定角度设置的立管21、设置于立管21顶端的横管22、设置于横管22上的喷头23、以可拆卸地方式连接于支水管1上的连接部24、设置在连接部24上的底座25、设置在立管21上并用于限制立管21沿第一方向摆动的限位件(图中未示出)、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水管1和内部中空设置的立管21的第一连接软管26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横管22和内部中空设置的立管21的第二连接软管27,立管21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立管21的出水端连通横管22,立管21和进水管连通支水管1,喷头23则安装在横管22上并与横管22同轴设置,喷头23和横管22均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横管22的出水端与喷头23的进水端相连通,连接部24则便于将整个喷淋部安装在支水管1上,限位件则限制立管21相对于底座25活动,第一连接软管26和第二连接软管27则用于将支水管1、立管21和横管22相连通,同时,在转动立管21角度时不影响水的输送。
立管21设置为两根且其中一根内部中空,两立管21间隔并平行布置,且两立管21的一端均通过铰接座铰接于底座25以使两立管21的顶端沿第一方向摆动,两立管21的顶端均铰接于横管22以使两立管21的底端沿第一方向摆动,以达到调节立管21角度的目的。对应的,在立管21的角度被调节后,设置在横管22上的喷头23则随立管21的角度调整从而调整了喷头23相对于边坡坡面的位置,底座25沿第一方向布置,横管22平行于底座25布置以使底座25、横管22以及两立管21之间形成一相对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当各支水管1排布完成且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安装完成后,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对应的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的对应递交之间并未接触时,则可通过转动立管21以调整喷头23的喷淋区域,同时,喷头23随横管22的移动始终平行于底座25,而底座25的方向同边坡坡面的坡度方向一致,这使得喷头23调整相对应边坡的位置后,能够始终平行于边坡,从而保证喷头23的喷淋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如此,即使在改变喷淋区域后,也无需担心改变喷淋形状带来的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之间配合的范围被改变。
横管22的内部中空设置,喷头23密封连接在横管22上以保证不漏气而保证水压的稳定。
喷头23的选用则根据边坡面积的面积考虑,可选用喷雨头或喷洒头,并通过调节口径大小调整喷淋范围、喷水量、射程等。为了保证喷淋全覆盖,喷头23的喷淋范围在水平方向上的直线长度≥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的间距,作为优选的,喷头23的喷淋范围在水平方向上的直线长度=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的间距,以尽可能减少重复喷淋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当支水管1仅为两根时,其中一根支水管1上仅等间距设置有第一喷淋部2A,另一根支水管1上仅等间距设置有第二喷淋部2B。当支水管1为三根以上时,各支水管1上均具有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如此,当各支水管1投入使用时,各支水管1上所有喷淋部的喷头23相互喷淋,使得任意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均实现全覆盖喷淋的同时,减少支水管1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连接部24包括设置在底座25底面上并呈圆管状的套管241以及分别设置在底座25底部两端上并沿垂直于底座25的方向竖向布置的锚钉242,套管241为硬质弹性材质制成并沿第二方向布置,便于将套管241安装在支水管1上,套管241的底侧沿立管21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贯通开设有间距小于支水管1直径的间隙,在使用时,从间隙处时支水管1进入套管241内,以使套管241套设在支水管1上,锚钉242则插入边坡的土中,从而给底座25、立管21等提供支撑,保证喷头23的稳定。具体的,套管241可为PVB(PVB:聚乙烯醇丁醛酯)塑料,具有一定弹性,在安装时可通过挤压或扳动套管241间隙的方式进行。套管241的两端延伸至底座25的两侧外,在套管241延伸至底座25两侧外的部分的顶面或任意位置处开设有穿孔,当穿孔位于套管241顶面上时,穿孔沿竖向方向贯通开设,当穿孔位于其他位置时,均可沿套管241对应位置处的径向方向贯通开设。
锚钉242则由金属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刚度。锚钉242设置为至少两根,各锚钉2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25,各锚钉242的另一端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朝向底座25一侧倾斜布置的若干限位条243,各限位条243可整齐排列,也可错位布置,且锚钉242远离底座25的一端为锚钉242的尖端。当需要安装第一喷淋部2A和/或第二喷淋部2B时,首先抬起排布的支水管1并使套管241套设在支水管1后,随后沿垂直于边坡坡度的方向插入锚钉242直至支水管1被压紧于边坡坡面上,此时,限位条243能够增加锚钉242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锚钉242能够能稳固的停留于边坡的土壤中。
限位件可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两立管21底端上的两连接片、沿第二方向贯穿各连接片的第一通孔、分别螺设在各第一通孔处的两螺栓、螺设在螺栓上的两螺母以及固定连接在底座25上并对应两连接片的两固定片,两固定片上均开设有与对应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其中一个螺栓穿过其中一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另一螺栓穿过另一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此时,两立管21均能够相对于两螺栓沿第一方向转动,将螺母螺设于螺栓并使螺母将固定片、连接片抵紧于螺栓头部时,立管21则无法再继续转动。立管21与横管22之间的连接可使用相同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限位件也可为其他能够限制立管21转动的结构,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第一连接软管26和第二连接软管27均为塑料软管或金属波纹管等能够进行弯折的空心管,第一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在支水管1上的接头,接头能够穿过穿孔,第一连接软管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部中空的竖管并连通该竖管。第二连接软管27的两端则分别固定连接于内部中空的竖管和横管22并相连通,以使两立管21在相对于横管22和底座25进行转动时,不会影响水的连通。
本发明的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自然水源、电力资源情况布置供水控制单元,保证水源、电力输出;
S2、根据边坡坡面情况布置对应数量的支水管1及喷淋部,并使各支水管1和喷淋部按照前述边坡喷灌系统的分布方式布置;
S3、安装喷淋部,通过调试了解水压情况,保证喷淋范围。
S1步骤的实施例一:
1、获取需要养护的边坡周边水源地、电力资源情况,对于边坡周边没有电力资源的环境下,可选用使用汽油泵作为动力输出和水的输送,汽油泵电连接于控制器;
2、水泵选择:测量现场边坡需要灌溉的面积后,根据边坡植物种类等计算实际需水量,进一步确定水泵的流量和射程,如在一万平方米的边坡坡面上,选用出水口口径为50mm的水泵,流量5方。
根据S1的步骤具有以下实施例二:
1、获取需要养护的边坡周边水源地、电力资源情况,对于边坡周边具有电力资源的环境下,可选用使用潜水泵;
2、水泵选择:测量现场边坡需要灌溉的面积后,根据边坡植物种类等计算实际需水量,进一步确定水泵的流量和射程,如在一万平方米的边坡坡面上,选用出水口口径为50mm的水泵,流量10方。
采用上述方法后,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给边坡喷灌的持续养护提供支持。
根据步骤S2,在测量出边坡的长和宽后,边坡由上至下额坡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将支水管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各支水管1则依次沿第一方向等间距分布,并使支水管1均匀的排布于边坡坡面上,保证边坡坡面上均布满支水管1。如当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的间距为10米时,两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的射程在10米以上,优选为10米,以保证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能够将两支水管1之间的边坡坡面进行全覆盖。
根据步骤S3,在每一根支水管1上按照一个第一喷淋部2A、一个第二喷淋部2B等间距并交替安装对应的喷淋部,并使得各相邻两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一喷淋部2A沿第一方向对齐、第二喷淋部2B和第二喷淋部2B沿第一方向对齐,如此,任意支水管1上的各第一喷淋部2A均与相邻支水管1上与之对齐的第一喷淋部2A两侧相邻的第二喷淋部2B相对应以形成第一三角区域,任意支水管1上的各第二喷淋部2B均与相邻支水管1上与之对齐的第二喷淋部2B两侧相邻的第一喷淋部2A相对应以形成第二三角区域,每一根支水管1上的相邻两第一喷淋部2A之间的间距则等于第一三角区域两底角之间的间距、每一个支水管1上的相邻两第二喷淋部2B之间的间距均与相邻两第一喷淋部2A之间的间距一致,以使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在运行并进行喷淋后,相邻两支水管1之间交叉互补的相邻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相邻的腰所在边相接,在保证全覆盖的同时,大大减小了重复喷淋的区域,如此便完成所有喷淋部的排布。随后通过调试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的水压,使得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的喷淋形状、大小、射程等均尽量保持一致或近似,保证任意相邻两支水管1上的第一喷淋部2A和第二喷淋部2B运行后,第一三角区域的两第一底角分别位于所在第一喷淋部2A相对应的两第二喷淋部2B上、第二三角区域的两第二底角分别位于所在第二喷淋部2B相对应的两第一喷淋部2A上,从而使第一喷淋区域S1和第二喷淋区域S2毗邻分布并相互补,如此,所有喷淋部的安装、边坡喷灌系统的构建完成。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和构建方法也可运用于坡面呈水平的平面上使用。
本发明的喷淋方法包括定时使用前述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所构建的边坡喷灌系统进行喷淋养护。具体的,在构建好边坡喷灌系统后,按照晴天每天上午8:00~12:00和下午14:00~18:00均以间隔一小时一次、每次喷淋一小时进行定时喷淋,中午时间12:00~14:00这段时间不间断喷淋,以上喷淋时间均为日照时间,对于植物生长初期,尤其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下,烈日会晒伤植物的叶片,因此,定时的喷淋水不仅能给边坡土壤提供水分,还便于给植物补充水分和及时降温;而中午时间为日照强度最高的时候,为此,不间断的喷淋更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Claims (10)

1.一种边坡喷灌系统,包括供水控制单元以及连接供水控制单元的喷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于边坡上的若干支水管;每一支水管均与所述供水控制单元连接,每一支水管均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边坡上,且每一支水管上均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喷淋部以及设置于每相邻的两第一喷淋部之间的若干第二喷淋部,所述第一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相邻的第一支水管,所述第二喷淋部的喷淋方向沿第一方向朝向另一相邻的第二支水管;每两相邻支水管之间的所述第一喷淋部的第一喷淋区域与对应的第二喷淋部的第二喷淋区域相互互补,以使得所有喷淋部的总喷淋区域完全覆盖所述边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水管上的若干第一喷淋部呈等间距分布,每一所述支水管上的若干第二喷淋部呈等间距分布,且每一第二喷淋部设置于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中间位;以所述第一喷淋部作为第一顶点,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二喷淋部作为两第一底点,每一所述第一喷淋部的第一喷淋区域被限定为由第一顶点和两第一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一三角区域;以相邻的第一支水管上的第二喷淋部作为第二顶点,以所述作为第一顶点的第一喷淋部所在支水管上对应的两相邻的第一喷淋部作为两第二底点,每一所述第二喷淋部的第二喷淋区域被限定为由第二顶点和两第二底点围合形成的第二三角区域;所述第一三角区域和第二三角区域沿第二方向上交叉分布并相互互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水管上并与所述边坡呈预定角度设置的立管、设置于所述立管顶端的横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横管上的喷头,所述立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支水管连通、出水端与横管连通,所述横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喷头的进水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还均包括以可拆卸地方式连接于支水管上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上的底座,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立管设置为两根,两立管间隔并平行布置,且两立管的一端均铰接于底座以使两立管的顶端沿第一方向摆动,两立管的顶端均铰接于横管,所述横管平行于底座布置以使底座、横管以及两立管之间形成一相对活动的平行四边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部及第二喷淋部均还包括设置在两立管上并用于限制立管沿第一方向摆动的限定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底座底面上并呈圆管状的套管,所述套管为硬质弹性材质制成并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套管的底侧沿立管长度方向和第二方向贯通开设有间距小于支水管直径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座底部两端上并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竖向布置的锚钉,所述锚钉远离底座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朝向底座一侧倾斜布置的若干限位条,各所述限位条可错位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坡喷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顶部沿竖向方向贯通开设有穿孔,所述喷淋部还包括一端活动穿过穿孔并用于穿入支水管内的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立管。
9.一种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自然水源、电力资源情况布置供水控制单元,保证水源、电力输出;
S2、根据边坡坡面情况布置对应数量的支水管及喷淋部,并使各支水管和喷淋部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的分布方式布置;
S3、安装喷淋部,通过调试了解水压情况,保证喷淋范围。
10.一种喷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时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构建的边坡喷灌系统进行喷淋养护。
CN202310883916.5A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Pending CN116686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3916.5A CN116686676A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83916.5A CN116686676A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6676A true CN116686676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9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83916.5A Pending CN116686676A (zh) 2023-07-19 2023-07-19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667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37801A1 (de) * 1990-01-17 1991-07-24 Amazonen-Werke H. Dreyer GmbH & Co. KG Landwirtschaftliche Verteilmaschine
DE202011103363U1 (de) * 2011-07-18 2011-09-08 Christian Focke Vorrichtung für die Düngung und Beregnung von Flächen
CN103299879A (zh) * 2013-06-14 2013-09-18 江苏大学 一种组合式双支管固定移动两用喷灌系统
CN203801417U (zh) * 2014-04-15 2014-09-03 李勇 喷灌装置
CN211671729U (zh) * 2018-10-10 2020-10-16 刘三娣 一种多样园林绿化灌溉装置
CN212065191U (zh) * 2020-04-11 2020-12-04 河南地矿集团中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陡边坡地质的绿植喷灌设备
CN214482606U (zh) * 2020-12-25 2021-10-26 苏州山河水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喷灌系统
CN214482622U (zh) * 2021-04-09 2021-10-26 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适用于大面积茶叶种植地的喷灌系统
CN216219299U (zh) * 2021-11-27 2022-04-08 胡红丽 一种环保节能型农业水利灌溉装置
CN114793854A (zh) * 2022-05-13 2022-07-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一种流量自适应智能灌溉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37801A1 (de) * 1990-01-17 1991-07-24 Amazonen-Werke H. Dreyer GmbH & Co. KG Landwirtschaftliche Verteilmaschine
DE202011103363U1 (de) * 2011-07-18 2011-09-08 Christian Focke Vorrichtung für die Düngung und Beregnung von Flächen
CN103299879A (zh) * 2013-06-14 2013-09-18 江苏大学 一种组合式双支管固定移动两用喷灌系统
CN203801417U (zh) * 2014-04-15 2014-09-03 李勇 喷灌装置
CN211671729U (zh) * 2018-10-10 2020-10-16 刘三娣 一种多样园林绿化灌溉装置
CN212065191U (zh) * 2020-04-11 2020-12-04 河南地矿集团中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陡边坡地质的绿植喷灌设备
CN214482606U (zh) * 2020-12-25 2021-10-26 苏州山河水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喷灌系统
CN214482622U (zh) * 2021-04-09 2021-10-26 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适用于大面积茶叶种植地的喷灌系统
CN216219299U (zh) * 2021-11-27 2022-04-08 胡红丽 一种环保节能型农业水利灌溉装置
CN114793854A (zh) * 2022-05-13 2022-07-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一种流量自适应智能灌溉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877B (zh) 一种矸石山高陡边坡植被养护系统
CN204860399U (zh) 一种太阳能园林绿化喷洒装置
CN206559861U (zh) 一种可收集雨水并利用的轻型屋顶绿化结构
CN116686676A (zh) 一种边坡喷灌系统、边坡喷灌系统构建方法及喷淋方法
CN203105240U (zh) 一种立交桥上绿化自动灌溉系统
CN205546831U (zh) 立体种植系统
CN217884668U (zh) 一种农艺用栽培滴灌设备
CN105706852A (zh) 一种用于农业喷灌的环保高效水循环系统
CN214385413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的节水灌溉装置
CN210076196U (zh) 一种节水型多用喷灌设备
CN203618491U (zh) 一种用于公园绿地的景观节水装置
CN210987205U (zh) 一种建筑小区生态立体绿化墙
CN204888149U (zh) 可无限扩展的拼接式种植架
CN210470287U (zh) 一种用于矿山修复的高效浇水施肥保育系统
CN208402738U (zh) 一种大面积园林洒水装置
CN102518113B (zh) 沙漠生态治理方法
CN220776852U (zh) 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滴灌装置
CN208798482U (zh) 种植屋面自动滴灌系统
CN207219655U (zh) 一种沙地水土保持装置
CN210382118U (zh) 一种水利农田节水灌溉装置
CN214961617U (zh) 一种高位远距离天幕喷灌系统
CN205546782U (zh) 生态园林绿地智能监测节水装置
CN220936054U (zh) 一种预埋式园林景观灌溉系统
CN215912788U (zh) 一种农田灌溉用节水装置
CN213755858U (zh) 一种便于浇灌的绿林景观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