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4056A -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4056A
CN116684056A CN202310715102.0A CN202310715102A CN116684056A CN 116684056 A CN116684056 A CN 116684056A CN 202310715102 A CN202310715102 A CN 202310715102A CN 116684056 A CN116684056 A CN 116684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terminals
condition
division dupl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51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荣
郭瀚
王庆扬
李鹏
刘桂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51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40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4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40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该方法包括: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协调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两个频段间的负载情况。

Description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独立组网(StandAlone,SA)共享基站,可以同时实现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两种模式下的通信传输。
但是,相关技术中,TDD与FDD各个频段间不存在统筹调度,不同频段间的用户分布,空域负载不均衡,频谱利用率无法达到最大化,严重影响了TDD+FDD共享网络下的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频谱利用率,协调TDD和FDD两个频段间的负载情况。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第一方面,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第一终端;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确定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波束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第一窄波束;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窄波束从当前波束负载达到所述预设负载阈值,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
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则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则选择在宽波束中当前通信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的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中;
从所述波束负载大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小于预设占用率的第二窄波束;
将未能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的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二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中预测能够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的第二终端;
在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之后,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窄波束中的第三终端;
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将所述第三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将所述第三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包括:
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确定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从所述第三终端中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四终端;
若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所述第四终端的数量,且小于所述第三终端的数量,则将所述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在所述第四终端切换结束,将所述第三终端中除所述第四终端以外的其余第三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所述第四终端的数量,则根据所述第四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终端传输信号时的信号干扰加噪声比;
将所述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若所述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完成后,所述宽波束存在剩余服务数量,则从未切换至所述宽波束的第四终端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占用率的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包括:
根据每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的达到方向,确定所述每个终端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到达角;
测量每个探测参考信号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根据每个终端对应的到达角,以及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定位算法,在极坐标系中确定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占用情况,包括:
获取每个终端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
根据每个波束标识,确定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
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占用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负载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每个波束服务的终端最大数量,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负载情况。
第二方面,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独立组网共享基站,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波束协调器;
所述波束协调器用于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第三方面,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协调TDD和FDD两个频段间的负载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接入调整方式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的具体场景。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终端接入调整方式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进行低效迁移的具体场景。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进行覆盖不足迁移的具体场景。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相关技术中,TDD与FDD各个频段间不存在统筹调度,不同频段间的用户分布,空域负载不均衡,频谱利用率无法达到最大化,严重影响了TDD+FDD共享网络下的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也无法充分发挥TDD和FDD的优势,为终端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协调TDD和FDD两个频段间的负载情况。
图1示出了一种独立组网共享基站100,其中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101、时分双工共享基站102和波束协调器103。
其中,波束协调器用于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独立组网共享基站100中的频分双工共享基站101可以包括一个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宽波束。时分双工共享基站102可以包括2*N个SRS窄波束。
具体根据频段和带宽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2.1G、50M的频分双工共享基站101和3.5G、200M(100M+100M)的时分双工共享基站102。下述实施例中可以以情况1为例。
情况二:700M(30/40M)的频分双工共享基站101和2.6G、160M(100M+60M)的时分双工共享基站102。
其中,N用于表示窄波束的个数,可以取64、128或256等,具体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独立组网共享基站还可以包括其他情况。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可以是共基站,也可以是不共基站,但是,需要用重叠覆盖区域。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下述过程中以电子设备为波束协调器103为例。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2: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可以接收到每个终端发送的SRS。
由于是存在TDD共享基站和FDD共享基站重叠覆盖区域的,所以,SRS中是包括TDD共享基站和FDD共享基站两种类型基站的终端发送的SRS。
S204: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示例性地,用户分布情况的确定方式如下:根据每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的达到方向,确定每个终端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到达角(Angle-of-Arrival,AOA);测量每个探测参考信号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ngal Receiving Power,RSRP),根据每个终端对应的到达角,以及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定位算法,在极坐标系中确定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
确定用户分布情况之后,知晓用户使用的终端的位置信息,可以用来调整终端接入的情况。
示例性地,获取每个终端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根据每个波束标识,确定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根据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占用情况。
其中,波束标识可以理解为SRS波束的Beam ID。
每个终端发送的SRS会带有波束标识,独立组网共享基站接收到SRS之后,可以识别其中的波束标识,并通过通过终端和波束标识之间的关联,确定终端所属的波束,每一个波束存在服务终端个数的限制,此处以每个波束最多服务的终端数量为M个。
波束占用情况可以理解为针对所有波束中的每个波束已经服务的终端数量。
示例性地,每个波束上服务的终端个数与每个波束最多服务用户个数M的比值。此比值若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负载阈值,则说明此波束的负载重,若小于预设负载阈值,则说明此波束的负载轻。
根据波束占用情况和每个波束服务的终端最大数量,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负载情况。
上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包括FDD共享基站下宽波束的占用情况和负载情况,以及TDD共享基站下窄波束的占用情况和负载情况。
S206: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公开中通过用户分布情况来确定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再根据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来对终端的接入情况进行调整。充分利用TDD共享基站下窄波束的性质和FDD共享基站下宽波束的性质,TDD共享基站相比于FDD共享基站存在以下优势:能够灵活配置频率,使用FDD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并且相比于宽波束的覆盖范围广,TDD共享基站下的窄波束能够提供的通信质量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终端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可以将一部分宽波束下的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具体调整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02:根据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第一终端。
S304:根据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波束占用情况,将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与TDD共享基站距离比较近的终端完全可以切换到终端附近的窄波束中,在更好的通信质量下进行通信传输。
示例性地,切换过程可以为:根据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确定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波束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第一窄波束,根据窄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确定第一窄波束从当前波束负载达到预设负载阈值,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终端的数量,则将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一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第一终端的数量,则选择在宽波束中当前通信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的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一窄波束中,从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小于预设占用率的第二窄波束,将未能切换至第一窄波束的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二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在切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负载低的第一窄波束,并且判断负载低的所有波束在负载达到预设负载阈值之前,还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是否能够满足第一终端的数量,若能,则直接将第一终端全部切换至第一窄波束。
若不能,则需要优先调整通信质量不好的终端,例如,可以选择在宽波束中通信传输速率低的,或者,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大的。优先选择通信传输速率低的切换。
再从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小于预设占用率的第二窄波束,将未能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的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二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进一步地,在未将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之前,可以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中预测能够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配对的第二终端,在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之后,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
通过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可以显著提高网络总吞吐量和总容量,将上网速度提升几倍,对第一终端进行迁移,以及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的具体场景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包括波束协调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在波束协调器执行上述方法,将第一终端迁移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窄波束中实现通信,并第二终端进行配对,图4中的配对表示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图4中的箭头表示迁移过程,黑色的终端表示的是已经被迁移的第一终端,由于已经被迁移到窄波束中实现通信,所以,以黑色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迁移指的不是将终端位置迁移,而是将终端由原本的基站迁移到其他基站上实现通信,是基站切换的过程。为了方便理解终端是由频分双工共享基站迁移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的过程,才通过箭头体现出迁移过程,以下图中与图4中的情况相同,不再进行多余赘述。
基于此,可以提升TDD共享基站的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能力,实现了波束协调和统筹调度,提高TDD+FDD共享网络系统整体吞吐量、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提高了运维优化效率。
示例性地,对于第一终端的切换过程可以理解为:优先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中选择波束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第一窄波束,若第一窄波束在波束负载达到预设负载阈值之前,所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第一终端的数量,直接完成切换过程即可。若数量不足,则优先在宽波束中选择传输速率低的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一窄波束中。再通过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来选择第二窄波束,直至将全部第一终端切换完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对于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还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502:根据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窄波束中的第三终端。
S504:根据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将第三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
与TDD共享基站距离远的用户,其在TDD基站下完成通信,不仅传输速率比较低,而且窄波束是多而窄,窄波束的覆盖范围相比于宽波束的覆盖范围会存在一些地区信号很差,有些可能会丢失信号。
基于此,将距离较远的第三终端,从TDD共享基站的窄波束下,切换到宽波束中来,以便于让3.5G TDD共享独立组网基站吸纳和处理更多高效终端,实现TDD共享基站波束高速率和FDD共享基站波束中低速率之间的分摊与协作,提高TDD+FDD共享网络系统整体系统吞吐量、频谱效率和用户体验,提高了运维优化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分为高效终端和低效终端,例如,低效终端可以是一些距离TDD共享基站比较远的终端,其传输速率低于10Mbps,高效终端则相反。
示例性地,在切换第三终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切换方式,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三终端选择出来,从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三终端所属的窄波束中,选择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波束,将这些波束对应的第三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
终端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距离较远,且所属的窄波束负载又比较重,会使得终端的传输速率很低,这样的终端就可以称为低效终端。将低效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在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进行通信,频分双工共享基站的宽波束覆盖范围更大,通信质量更高,对低效终端的切换可以称为低效迁移,具体场景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包括波束协调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在波束协调器执行上述方法,将第三终端进行低效迁移,将第三终端由原本的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窄波束中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为了方便理解,图6中的箭头表示低效迁移。
在切换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三终端时,根据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足够,即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第三终端的数量,可以同时支持切换全部第三终端,则可以将第三终端全部进行切换至宽波束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无法满足切换上述全部第三终端,则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切换。
示例性地,在将TDD共享基站下的终端切换至宽波束的过程中,切换方式如下:根据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确定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根据用户分布情况,从第三终端中确定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四终端,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第四终端的数量,且小于第三终端的数量,将第四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在第四终端切换结束,将第三终端中除第四终端以外的其余第三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
可以根据用户分布情况将终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终端、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和大于第二预设距离。
其中,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终端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从宽波束中切换至窄波束中。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说明窄波束可能无法覆盖到这种类型的终端,即使在窄波束下也无法保证用户通信传输的通信质量,可以将其切换至宽波束中,对于覆盖范围不足的终端进行迁移可以称为覆盖不足迁移,覆盖不足迁移的具体场景可以如图7所示,其中包括波束协调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在波束协调器执行上述方法,将第四终端迁移至宽波束中,图7中的箭头表示覆盖不足迁移。
其中,具体的切换方式可以如下所示:根据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确定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是否大于第四终端的数量;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第四终端的数量,则根据第四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第四终端传输信号时的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将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若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完成后,宽波束存在剩余服务数量,则从未切换至宽波束的第四终端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占用率的第四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
具体进行全部第三终端的切换可以理解为: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足够,则在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中,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全部切换至宽波束中,并将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也全部切换至宽波束中。
若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不足够,则先切换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这样的终端覆盖范围不足,随时可能中断通信,进一步地,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中,优先选择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再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高的,若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还可以切换,再切换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且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02: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S804: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S806:判断是否属于由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切换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的第一终端;若是第一终端,则执行S808;若不是第一终端,则执行S81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由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切换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的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时分双工贡献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第一终端。
S808:根据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波束占用情况,将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S810:在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中预测能够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的第二终端,在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之后,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
S812:判断是否属于覆盖不足终端;若是,执行S814;若否,则执行S81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与时分双工贡献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是第三终端,覆盖不足终端可以理解为与时分双工贡献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四终端。
S814:将覆盖不足终端由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窄波束中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
S816:选择波束负载大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且不需要由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切换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且不属于覆盖不足的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的宽波束中。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通过波束的情况和用户的分布,提供不断动态调整TDD和FDD下波束的协调策略,为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或流量的不同空间分布提供了灵活的波束协调和统筹调度,提高TDD+FDD共享网络系统整体性能,提高运维优化效率,节省运维优化成本,具有很重要的部署意义和实用价值。
还可以对于TDD与FDD各个频段间进行高效统筹调度,使得TDD与FDD不同频段内的用户分布、空域负载均衡,空域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能力进一步释放,使更多的终端可以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显著提高网络总吞吐量和总容量,提高上网速度,并且通过波束的情况和用户的分布,以及一些其他的参考因素,将频谱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提高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下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的传输速率,选择出传输速率小于预设传输速率的第一目标终端,并确定第一目标终端所属的波束负载。其中,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频分双工共享基站的第一目标终端,切换至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频分双工共享基站的第一目标终端,切换至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将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时分双工共享基站的第一目标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
可以理解为将在原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原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通信质量差的终端,换一个基站进行服务,提高通信质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90包括: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单元902,用于根据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单元903,用于根据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宽波束和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项的步骤。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0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标识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4)

1.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第一终端;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和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负载情况,确定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波束负载小于预设负载阈值的第一窄波束;
根据所述窄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确定所述第一窄波束从当前波束负载达到所述预设负载阈值,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
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则将所述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若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终端的数量,则选择在宽波束中当前通信传输速率小于预设速率的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中;
从所述波束负载大于所述预设负载阈值的窄波束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小于预设占用率的第二窄波束;
将未能切换至所述第一窄波束的第一终端切换至所述第二窄波束中,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中预测能够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的第二终端;
在完成终端接入情况的调整之后,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多用户输入输出配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且属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窄波束中的第三终端;
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将所述第三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将所述第三终端切换至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的宽波束中,包括:
根据所述宽波束的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确定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从所述第三终端中确定与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之间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的第四终端;
若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大于所述第四终端的数量,且小于所述第三终端的数量,则将所述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在所述第四终端切换结束,将所述第三终端中除所述第四终端以外的其余第三终端切换至宽波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宽波束能够服务的终端数量小于所述第四终端的数量,则根据所述第四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终端传输信号时的信号干扰加噪声比;
将所述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若所述信号干扰加噪声比大于预设噪声比阈值的第四终端切换完成后,所述宽波束存在剩余服务数量,则从未切换至所述宽波束的第四终端中选择物理层时频资源块占用率大于预设占用率的第四终端,切换至所述宽波束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包括:
根据每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的达到方向,确定所述每个终端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到达角;
测量每个探测参考信号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根据每个终端对应的到达角,以及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定位算法,在极坐标系中确定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占用情况,包括:
获取每个终端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对应的波束标识;
根据每个波束标识,确定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
根据所述每个终端的波束所属情况,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占用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负载情况,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每个波束服务的终端最大数量,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波束负载情况。
11.一种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波束协调器;
所述波束协调器用于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12.一种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装置,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包括频分双工共享基站和时分双工共享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中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所述探测参考信号包括所述时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多个窄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和所述频分双工共享基站下宽波束中的探测参考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的探测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用户分布情况、波束占用情况和波束负载情况;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分布情况、所述波束占用情况和所述波束负载情况,调整终端在所述宽波束和所述多个窄波束中的接入情况。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15102.0A 2023-06-15 2023-06-15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6840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5102.0A CN116684056A (zh) 2023-06-15 2023-06-15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5102.0A CN116684056A (zh) 2023-06-15 2023-06-15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4056A true CN116684056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3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5102.0A Pending CN116684056A (zh) 2023-06-15 2023-06-15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405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948A (zh) * 2014-09-05 2015-01-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网络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407511A (zh) * 2015-10-23 2016-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载波聚合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218850A1 (en) * 2015-01-26 2016-07-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frequency-division-duplex and time-division-duplex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2016394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1948A (zh) * 2014-09-05 2015-01-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网络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160218850A1 (en) * 2015-01-26 2016-07-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frequency-division-duplex and time-division-duplex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5407511A (zh) * 2015-10-23 2016-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载波聚合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16394A1 (zh) * 2020-07-21 2022-0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220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network access structure
US1138864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87873B1 (ko) Ofdma 기반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4737609A (zh) 用于无线接入虚拟化的系统和方法
US20100081439A1 (en) Dynamic sect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24570A1 (en) Migration of Compu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Edge Computing Devices
CN111867034A (zh) 一种定位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080041594A (ko)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그리고 그 시스템
US10291373B2 (en)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14096012A (zh) 边界干扰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02791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CN112867069B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7521937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d2d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CN112383952B (zh) 一种载波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6684056A (zh) 基于独立组网共享基站的终端接入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1021660B1 (ko) 다중 셀 다중 안테나 환경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245322B (zh) 网络信息处理方法、网络信息处理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11491301A (zh) 频谱管理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EP4178256A1 (en) Dev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1666568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Shah et al. Software-defined vehicular networks: A cooperative approach for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KR101614793B1 (ko) 무선 백홀망 네트워크에서의 트래픽 처리를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93141B1 (ko) 이종 셀룰러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다중 무선접속기술 선택 접속과 동시 접속 및 부하 분산하는 기법
US1151010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10182B2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user-centric wireles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