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3957B -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3957B
CN116683957B CN202211369775.7A CN202211369775A CN116683957B CN 116683957 B CN116683957 B CN 116683957B CN 202211369775 A CN202211369775 A CN 202211369775A CN 116683957 B CN116683957 B CN 116683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ommunication
loa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697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83957A (zh
Inventor
金杰
刘吉林
熊亦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697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3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8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例如无线通信天线满负载、被遮挡、承载的数据通道太多、传输性能较差时,可以将无线通信天线承载的至少部分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的负载,转移至未承载通信负载或空闲率较大的蜂窝天线,通过该蜂窝天线来进行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如此,可以有效利用空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的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中支持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例如蜂窝通信、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由于不同类型的通信方式的频段并不相同,终端设备中通常为不同的通信方式设置不同的天线,例如为蜂窝通信设置蜂窝天线、为蓝牙和Wi-Fi设置无线通信天线等。但是,在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天线被遮挡、无线通信天线受外界干扰,或者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较高时,会影响Wi-Fi和蓝牙的通信质量,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无线通信天线被遮挡、无线通信天线受外界干扰,或者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较高时,将无线通信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有利于提高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的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天线,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并且,该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确定出第一天线满足负载空闲条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天线。
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可以将第二天线承载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通信模块中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一天线中,使得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天线来实现第二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类型的通信,有利于提高第二通信模块的通信质量。例如,在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或Wi-Fi通信模块时,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二天线承载的蓝牙和/或Wi-Fi通信转移至蜂窝天线(第一天线)中,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的通信质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负载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第二天线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第二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第二天线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传输性能低于预设传输性能。
在上述负载调整条件中,都是在第二天线的某一参数(例如使用率、数据通路数量、被遮挡、传输性能等)都在一定时长内都满足某一条件时,确定第二天线满足预设条件,而非第二天线的某一参数一达到某一数值就确定第二天线满足预设条件,有利于避免乒乓效应,提升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的传输性能可以基于可以用信号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参数进行表征。电子设备可以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指示的平均值低于预设信号强度指示值时,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低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绝对值的平均值大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时,确定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负载空闲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的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或者天线未承载有通信负载。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第一天线为蜂窝天线,第二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第二天线为无线通信天线。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二天线承载有蓝牙通信负载;并且,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天线,包括:将第二天线承载的全部蓝牙通信负载转移第一天线。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检测到第一通信模块对第一天线的使用请求,将转移至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第二天线。
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块要通过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已经从第二天线转移至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第二天线,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影响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天线;并且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天线和各第三天线都不满足负载空闲条件时,调整第一天线和各第三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四天线。
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块的天线都不满足负载空闲条件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通信模块中的各天线的负载分布,例如将一个天线中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另一个天线中,来得到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四天线。如此,能够更充分利用第一通信模块中的天线的能力来承载第二天线中的负载,进一步提升第二通信模块的通信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天线,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并且,通信装置用于:在检测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确定出第一天线满足负载空闲条件,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天线。
也就是说,通信装置在第二通信模块的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可以将第二天线承载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通信模块中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一天线中,使得通信装置通过第一天线来实现第二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类型的通信,有利于提高第二通信模块的通信质量。例如,在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或Wi-Fi通信模块时,通信装置可以将第二天线承载的蓝牙和/或Wi-Fi通信转移至蜂窝天线(第一天线)中,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的通信质量。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负载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第二天线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第二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第二天线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传输性能低于第二预设传输性能。
在上述负载调整条件中,都是在第二天线的某一参数(例如使用率、数据通路数量、被遮挡、传输性能等)都在一定时长内都满足某一条件时,确定第二天线满足预设条件,而非第二天线的某一参数一达到某一数值就确定第二天线满足预设条件,有利于避免乒乓效应,提升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的传输性能可以基于可以用信号强度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参数进行表征。通信装置可以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第二天线的信号强度指示的平均值低于预设信号强度指示值时,或者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低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绝对值的平均值大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时,确定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负载空闲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天线的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或者天线未承载有通信负载。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第一天线为蜂窝天线,第二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第二天线为无线通信天线。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二天线承载有蓝牙通信负载;并且,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一天线,包括:
将第二天线承载的全部蓝牙通信负载转移第一天线。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通信装置还用于:
在检测到第一通信模块对第一天线的使用请求时,将转移至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第二天线。
也就是说,通信装置在第一通信模块要通过第一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已经从第二天线转移至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第二天线,可以避免第二通信模块影响第一通信模块的通信。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天线;并且通信装置还用于:
在检测到第一天线和各第三天线都不满足负载空闲条件时,调整第一天线和各第三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四天线。
也就是说,通信装置在第一通信模块的天线都不满足负载空闲条件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通信模块中的各天线的负载分布,例如将一个天线中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另一个天线中,来得到满足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第四天线。如此,能够更充分利用第一通信模块中的天线的能力来承载第二天线中的负载,进一步提升第二通信模块的通信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指令,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使电子设备基于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提供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及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实现提供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不同通信方式的频段示意图;
图2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天线分布示意图;
图2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横屏状态下天线被遮挡的场景示意图;
图2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通过蓝牙和Wi-Fi连接多个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3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横屏状态下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的示意图;
图3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通过蓝牙和Wi-Fi连接多个电子设备时,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的示意图的场景示意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用户开启智能天线切换功能时,手机10显示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6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各天线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6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手机10的各天线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7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显示的提示信息示意图;
图7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手机10显示的提示信息示意图;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又一种手机10的各天线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射频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以IP核的形式实现的通信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以SoC形式实现的通信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为便于理解,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
(1)蜂窝通信
蜂窝通信,也称蜂窝移动通信,是采用蜂窝无线组网方式,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通道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终端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例如,蜂窝通信可以包括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nd-Generation,2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th-Generation,6G)等。
(2)蜂窝天线
蜂窝天线,是指终端设备中用于进行蜂窝通信,例如发送蜂窝通信的电磁波或接收蜂窝通信的电磁波的天线。终端设备中可以设备有多个蜂窝天线,包括但不限于:低频段(low band,LB)(低于1GHz的频段)蜂窝天线、中频段(middle band,MB)(1.5GHz至2.2GHz)、高频段(high band,HB)(2.2GHz至3GHz)、超高频段(ultra-high band,UHB)(3GHz至6GHz的频段)的蜂窝天线。其中,同一个天线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频段,例如同时支持LB、MB、HB和UHB的天线,同时支持MB、HB和UHB的天线等。
参考图1,蜂窝通信的天线通常可以包括主集至少一个天线、至少一个分集线、和多个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例如MIMO1和MIMO2)。其中,主集天线和分集天线的通常支持LB、MB、HB和UHB,也即是说,主集天线通常可以支持由LB频段的最小值至UHB频段的最大值间的任意频率;MIMO天线通常支持MB、HB和UHB,也就是说MIMO天线通常可以支持由MB频段的最小值至UHB频段的最大值间的任意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LB、MB、HB和UHB频段的划分只是一种示例,各频段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划分方式。
(3)无线通信天线
无线通信天线,是指终端设备中用于进行Wi-Fi通信、蓝牙通信等的天线。无线通信天线可是以分立的两个天线,一个用于Wi-Fi通信,另一个用于蓝牙通信;无线通信天线也可以是同时支持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一个天线。
参考图1,Wi-Fi通信的频段通常包括2.4GHz频段(2.400GHz至2.4835GHz)、5.8GHz频段(5.150GHz至5.850GHz)、6G频段(5.925GHz至7.125GHz),蓝牙通信通常包括2.4GHz频段,因而无线通信天线支持的频段通常包括上述2.4GHz频段、5.8GHz频段和6G频段。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蜂窝天线和无线通信天线的任意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具备蜂窝通信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客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为便于描述,以下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中通常为不同的通信方式设置不同的天线,例如为蜂窝通信设置蜂窝天线、为蓝牙和Wi-Fi设置无线通信天线等。但在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天线被遮挡、无线通信天线受外界干扰,或者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较高时,会影响Wi-Fi和蓝牙的通信质量,影响用户体验。
例如,图2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天线分布示意图;图2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横屏状态下天线被遮挡的场景示意图;
图2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通过蓝牙和Wi-Fi连接多个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参考图2A,手机10包括6个天线,其中天线M1、天线M2、天线M3、天线M4、天线M5为蜂窝天线,天线W1为无线通信天线。天线M1和M2设置于手机10的左侧、天线M3和M4设置于手机10的右侧、天线M5设置于手机10的底部、天线W1设置于手机10的顶部。
参考图2B,在用户横屏使用手机10时,天线W1和天线M3会被用户左手遮档、天线M5会被用户右手遮挡,由于只有天线W1为无线通信天线,会影响手机10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
参考图2C,在手机10通过天线W1,和多个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20、智能音箱30、智能电视40、平板电脑50、智能开关60等建立蓝牙和/或Wi-Fi连接时,天线W1可能会满负载,导致手机10只能通过分时复用天线W1的方式来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蓝牙通信和/或Wi-Fi通信,影响手机10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通信质量和Wi-Fi通信质量。
可以理解,图2A所示的手机10的天线设置方式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蜂窝天线和无线通信天线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也可以采用更多或更少数量的蜂窝天线和无线通信天线,在此不做限定。
虽然手机10中为蜂窝通信、Wi-Fi通信、蓝牙通信设置了不同的天线,并由各天线来承载对应类型的通信的射频信号发送和接收。但是,如前述图1所示,蜂窝通信与Wi-Fi通信、蓝牙通信频段有重叠,也即是说蜂窝天线能够支持Wi-Fi/蓝牙通信的频段的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例如无线通信天线通信被遮挡、满负载等)时,将至少部分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的负载转移至空闲的蜂窝天线,通过该空闲的蜂窝天线来进行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如此,可以有效利用空闲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的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避免影响用户的Wi-Fi通信和/或蓝牙通信,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载调整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预设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
第二预设时长内使用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
无线通信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
第四预设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的传输性能低于预设传输性能。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负载调整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条件,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空闲蜂窝天线包括未承载蜂窝通信的蜂窝天线。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在通过有空闲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通信负载和/或蓝牙通信负载,检测到有通过该空闲蜂窝天线进行蜂窝通信的指令,还可以将该Wi-Fi通信负载和/或蓝牙通信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以避免影响终端设备的蜂窝通信。
例如,参考图3A,手机10在确定用户横屏使用手机10时,可以确定天线W1可能会被遮挡,确定手机10的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并且,手机10检测到天线M4完全空闲,手机10可以将天线W1上承载的Wi-Fi通信负载和/或蓝牙通信负载转移至天线M4中。
又例如,参考图3B,手机10在确定天线W1上承载的Wi-Fi通信负载和/或蓝牙通信负载使得天线W1的使用率大于预设使用率时,确定手机10的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并且,手机10检测到天线M4完全空闲,手机10可以将天线W1上承载的Wi-Fi通信负载和/或蓝牙通信负载转移至天线M4中。
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手机10为例,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具体地,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的执行主体为手机10,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01: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手机10在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载调整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预设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率大于预设使用率。例如手机10可以在天线W1在预设时长内的使用率都大于预设值,或者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平均使用率大于预设率时,确定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第二预设时长内使用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例如手机10可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手机10进行蓝牙通信的数据通路的数量都大于预设数据通路数量、或者手机10进行Wi-Fi通信的数据通路的数量都大于预设数据通路数量、或者手机10进行蓝牙通信和Wi-Fi通信的数量通路数量的和通都大于预设数量时,确定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无线通信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例如,手机10可以在手机10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处于横屏状态时,确定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基于设置于手机10边框的传感器,例如触摸传感器等,来确定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档;也可以通过手机10是否为横屏状态来确定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挡;还可以通过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参数来确定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档;还可以通过用户的手指作用在手机10的触摸屏中的位置来确定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手机10是否被遮挡,在此不做限定。
第四预设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的传输性能低于预设传输性能。可以理解,无线通信天线的传输性能可以用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等参数进行表征。例如手机10可以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的RSSI的平均值低于预设RSSI值时,或者RSRP的平均值低于预设RSRP值,或者RSRQ绝对值的平均值大于预设RSRQ值时,确定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可以理解,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第四预设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第四预设时长可以是1分钟。
基于上述负载调整条件,手机10只在一段时间内手机10的某一参数均满足某一条件时,才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来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而非在手机10的某一参数一旦满足某一条件就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可以有效避免乒乓效应,有利于提高手机10的通信稳定性。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检测到手机10的智能天线切换功能已开启的情况下,才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例如,参考图5,用户可以通过依次在手机10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中点击“设置”控件51、“更多连接”控件52、智能天线切换功能对应的开关53来开启手机10的智能天线切换功能。手机10在检测到用户开启开关53后,可以显示提示框54,以提示用户“已开启智能天线切换,将在无线通信受影响时,自动为您将无线通信负载切换至蜂窝天线”。
可以理解,图5所示的GUI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天线切换功能也可以设置在其他菜单下,也可以默认开启该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S402:判断是否存在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出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判断是否存在空闲蜂窝天线。如果确定存在空闲蜂窝天线,说明可以直接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该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405;否则,转至步骤S403进一步判断。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从手机10中,蜂窝通信对应的调制解调器(modem)、射频前端等获取各蜂窝天线承载蜂窝通信的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空闲的蜂窝天线。例如,对应图3A所示的场景,天线M4未承载蜂窝通信,手机10可以确定天线M4为空闲蜂窝天线。
S403: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时,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如果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404;否则转至步骤S406。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通过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并基于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之和,得到各个蜂窝天线的总负载容量与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之和间的差值,并在该差值小于或等于各个蜂窝天线中负载容量最小的蜂窝天线时,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例如,参考图6A,假设天线M1至M5的负载容量均为C,在天线M1和天线M2的使用率为90%,天线M3的使用率为30%、天线M4的使用率为10%、天线M5的使用率为90%,则天线M1至天线M5的总负载容量为5C,天线M1至天线M5的当前负载量之和为(90%+90%+30%+10%+90%)C=3.1C,5C-3.1C=1.9C>C,说明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404。
又例如,参考图6B,假设天线M1至M5的负载容量均为C,在天线M1和天线M2的使用率为99%,天线M3的使用率为95%、天线M4的使用率为10%、天线M5的使用率为99%,则天线M1至天线M5的总负载容量为5C,天线M1至天线M5的当前负载量之和为(99%+99%+95%+10%+99%)C=4.02C,5C-4.02C=0.98C<C,说明不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406。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在此不做限定。
S404: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时,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例如,对于图6A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将天线M4的负载转移至天线M3,得到空闲蜂窝天线,即天线M4。
S405: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或者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将全部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将天线W1上的全部蓝牙负载转移至天线M4;或者将Wi-Fi负载中的频段是天线M4支持的频段的Wi-Fi负载和/或全部蓝牙负载转移至天线M4。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后,手机10还可以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以及手机10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总量。如果在预设检测时长内,无线通信天线都能够承载手机10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总量,手机10还可以将由蜂窝天线承载的Wi-Fi/蓝牙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以避免影响到手机10的蜂窝通信。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前,还可以提示用户,并在用户同意转移后,再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例如,参考图7A,对应于图3A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显示提示框71,以提示用户“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通信质量较差,即将自动为您将无线通信负载迁移至蜂窝天线。”并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点击拒绝控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又例如,参考图7B,对应于图3B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显示提示框72,以提示用户“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已满负载,即将自动为您将无线通信负载迁移至蜂窝天线。”并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用户点击拒绝控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
可以理解,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的Wi-Fi/蓝牙负载的总量不能大于该蜂窝天线能够继续承载的负载的总量。
S406:不对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进行调整。
手机10在确定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并且不能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不对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进行调整。此时,如果无线通信天线满负载,手机10可以通过对无线通信天线进行分时复用,来实现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
S407:判断是否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
手机10在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后,检测判断是否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如果确定有使用该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时,说明继续用该蜂窝天线承载Wi-Fi/蓝牙负载可能会影响手机10的蜂窝通信,转至步骤S408;否则重复步骤S407。
S408: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
手机10在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时,将该蜂窝天线承载的Wi-Fi/蓝牙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
如此,可以首先保障手机10的蜂窝通信,避免由于由蜂窝天线承载的Wi-Fi/蓝牙负载影响用户体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的蜂窝天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手机10是在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或者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能够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方法,手机10在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并且不能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还可以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足够承载Wi-Fi/蓝牙负载的蜂窝天线中,可以提高在不影响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的概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手机10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通信质量。
具体地,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手机10在检测到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具体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401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S802:判断是否存在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出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判断是否存在空闲蜂窝天线。如果确定存在空闲蜂窝天线,说明可以直接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该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805;否则,转至步骤S803进一步判断。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从手机10中,蜂窝通信对应的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等获取各蜂窝天线承载蜂窝通信的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空闲的蜂窝天线。例如,对应图3A所示的场景,天线M4未承载蜂窝通信,手机10可以确定天线M4为空闲蜂窝天线。
S803: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时,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如果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804;否则转至步骤S806。其中,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403,在此不做赘述。
S804: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时,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
例如,对于前述图6A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将天线M4的负载转移至天线M3,得到空闲蜂窝天线,即天线M4。
S805: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或者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具体地转移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405,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对于前述图6A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天线M4。
S806:判断是否存在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没有空闲蜂窝天线,并且不能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存在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如果确定存在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说明可以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该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810;否则,转至步骤S807进一步判断。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从手机10中,蜂窝通信对应的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等获取各蜂窝天线承载蜂窝通信的情况来确定是否存在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例如,假设预设空闲率为90%,对应图6B所示的场景,天线M4的使用率为10%,也即空闲率为90%,达到了预设空闲率,手机10可以确定天线M4为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转至步骤S810。
又例如,参考图9,假设预设空闲率为90%,假设天线M1至M5的负载容量均为C,在天线M1和天线M2的使用率为99%,天线M3的使用率为60%、天线M4的使用率为50%、天线M5的使用率为99%,没有使用率小于或等于10%(即空闲率达到90%)的天线,转至步骤S807。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空闲率也可以是其他数值,在此不做限定。
S807: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不存在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时,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示例性地,手机10可以通过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并基于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之和,得到各个蜂窝天线的总负载容量与各个蜂窝天线的当前负载量之和间的差值,并在该差值与各个蜂窝天线中负载容量最大的蜂窝天线的负载容量的比值达到预设空闲率时,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例如,针对图9所示的情形,虽然天线M1至天线M5的空闲率都小于预设空闲率,但天线M1至天线M5的空闲容量总和为5C-(99%+99%+60%+50%+99%)C=0.93C,0.93C/C=0.93>90%,手机10可以确定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在此不做限定。
S808:不对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进行调整。
手机10在确定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或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并且不能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或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的情况下,不对无线通信天线负载进行调整。此时,如果无线通信天线满负载,手机10可以通过对无线通信天线进行分时复用,来实现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
S809: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手机10在确定可以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时,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例如,对于图9所示的情形,手机10可以将天线M4中的部分负载调整至天线M3,例如将40%的负载转移至天线M3,使得天线M4的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
S810: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手机10在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后,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
例如,对于图9所示的情形,手机10在通过将天线M4的部分负载转移至天线M3,使得天线M4的空闲率达到90%后,可以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天线M4。具体的转移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405,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转移至空闲率达到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的Wi-Fi/蓝牙负载的总量不能大于该蜂窝天线空闲能够继续承载的负载的总量。
S811:判断是否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
手机10在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蜂窝天线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后,检测判断是否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如果确定有使用该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时,说明继续用该蜂窝天线承载Wi-Fi/蓝牙负载可能会影响手机10的蜂窝通信,转至步骤S812;否则重复步骤S811。
S812: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
手机10在检测到使用被Wi-Fi/蓝牙负载占用的蜂窝天线进行蜂窝数据传输的请求时,将该蜂窝天线承载的Wi-Fi/蓝牙负载转移回无线通信天线。
如此,可以首先保障手机10的蜂窝通信,避免由于由蜂窝天线承载的Wi-Fi/蓝牙负载影响用户体验。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手机10在不存在空闲蜂窝天线,并且不能通过调整蜂窝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空闲蜂窝天线的情况下,还可以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足够承载Wi-Fi/蓝牙负载的蜂窝天线中,可以提高在不影响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蜂窝天线的概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手机10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通信质量。
下面结合手机10的射频系统的结构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射频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手机10的通信系统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传感器集线器(sensor hub)、2G/3G/4G调制解调器、5G调制解调器、Wi-Fi调制解调器、蓝牙调制解调器、蜂窝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蜂窝前端模组(front end module,FEM)、Wi-Fi/蓝牙FEM、天线开关模块(antenna switch module,ASM)、天线调谐器(antenna tuners)、天线模块等。其中,
AP用于运行手机10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传感器集线器用于获取手机10中的传感器的数据,例如获取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的数据,并提供给AP。
2G/3G/4G调制解调器用于2G、3G、4G蜂窝通信的调制和解调,例如根据2G、3G、4G的通信协议将AP待发送的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后发送给蜂窝RFIC,或根据2G、3G、4G的通信协议将从蜂窝RFIC接收的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AP。
5G调制解调器用于5G蜂窝通信的调制和解调,例如根据5G的通信协议将AP待发送的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后发送给蜂窝RFIC,或根据5G的通信协议将从蜂窝RFIC接收的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AP。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2G/3G/4G调制解调器可以拆分为多个调制解调器,也可以和5G调制解调器为同一个调制解调器,在此不做限定。
Wi-Fi调制解调器用于Wi-Fi通信的调制和解调,例如根据Wi-Fi通信协议将AP待发送的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后发送给Wi-Fi/蓝牙FEM,或根据Wi-Fi通信协议将从Wi-Fi/蓝牙FEM接收的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AP。
蓝牙调制解调器用于蓝牙通信的调制和解调,例如根据蓝牙通信协议将AP待发送的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后发送给Wi-Fi/蓝牙FEM,或根据蓝牙通信协议将从Wi-Fi/蓝牙FEM接收的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后发送给AP。
蜂窝RFIC、蜂窝FEM、Wi-Fi/蓝牙FEM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滤波器、双工器(duplexers)、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射频开关(switch)等。其中,PA用于对发射通道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双工器用于将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隔离;LNA用于对接收通道的信号进行放大;射频开关对发送或接收进行切换。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蜂窝RFIC、蜂窝FEM可以集成于一个器件,也可以是分立的器件。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Wi-Fi/蓝牙FEM可以和蜂窝RFIC或蜂窝FEM集成于一个器件,也可以是独立的器件。
ASM用于导通蜂窝FEM、Wi-Fi/蓝牙FEM与天线模块中的各个天线。
天线调谐器(antenna tuners)用于调节天线模块中的各天线的频率。
天线模块包括蜂窝天线、无线通信天线等。
通信装置,用于根据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来通过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蓝牙负载。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能够运行指令以通过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来通过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蓝牙负载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ip,SoC),也可以是可以通过硬件电路来通过蜂窝天线来承载Wi-Fi/蓝牙负载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核,还可以是处理器与IP核心的组合。
具体地,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以IP核的形式实现的通信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200包括天线控制电路201、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202、时钟电路203、从射频前端204、主射频前端205A、主射频前端205B和数据选通电路206。
其中,SPI/I2C 202用于通过SPI协议和/或I2C协议与应用处理器通信。例如,AP可以基于sensor hub获取终端设备的传感器的信息,基于获取的信息确定终端设备(例如手机10)是否为横屏状态、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挡,并将确定的结果通过SPI/I2C 202发送给天线控制电路201。
时钟模块203用于接收外部的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并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时钟和复位。
从射频前端204是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联盟在MIPI RFFE接口协议中定义的MIPI受控器件(RFFE slavedevice),一般为射频前端器件或电路。从射频前端204用于解析调制解调器或其他RFIC发送的RFIC指令,并将解析结果发送给天线控制电路201。例如,从射频前端204可以从调制解调器发送的RFIC指令中解析得到各个天线的使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各天线的负载情况、各天线的传输性能参数等。
主射频前端205A和主射频前端205B是MIPI RFFE接口协议中定义的MIPI控制器件(RFFE master device),一般为射频前端模块或电路。主射频前端205A可以用于向FEM发送FEM指令,以使得FEM可以根据指令调节各个天线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各个天线可以适应蜂窝通信、蓝牙通信或Wi-Fi通信对天线的工作状态的要求。主射频前端205B可以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数据选通电路206用于根据天线控制电路201确定的用于Wi-Fi/蓝牙通信的天线,建立调制解调器发送的射频信号与确定出的天线间的数据通路。
天线控制电路201用于接收从射频前端204发送的各个天线的使用状态、应用处理器发送的终端设备的横屏状态以及无线通信天线的遮挡情况,根据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承载Wi-Fi/蓝牙通信的天线。例如,在终端设备的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前述负载调整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有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并在确定出有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时,将该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用于承载Wi-Fi/蓝牙通信的天线。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图3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通用型之输入输出接口(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200可以通过GPIO向FEM发送FEM指令或者通过GPIO从AP获取终端设备是否为横屏状态、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挡。
如此,配置有上述通信装置200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的蜂窝天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200的结构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模块,也可以拆分、组合或替换部分模块,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以SoC形式实现的通信装置300。与前述通信装置200的不同之处在于,通信装置300中是通过处理器301来实现前述天线控制电路201的功能,并且各个模块间是通过总线进行通信。
具体地,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以SoC形式实现的通信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2,通信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01、SPI/I2C 302、时钟电路303、从射频前端304、主射频前端305A、主射频前端305B、数据选通电路306、总线307A、总线307B、桥308和GPIO控制器309。其中,SPI/I2C 302、时钟电路303、从射频前端304、主射频前端305A、主射频前端305B、数据选通电路306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分别参考前述SPI/I2C 202、时钟电路203、从射频前端204、主射频前端205A、主射频前端205B和数据选通电路206,在此不做赘述。
处理器301用于接收从射频前端304发送的各个天线的使用状态、应用处理器发送的终端设备的横屏状态以及无线通信天线的遮挡情况,根据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承载Wi-Fi/蓝牙通信的天线。例如,在终端设备的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前述负载调整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有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并在确定出有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时,将该空闲或者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用于承载Wi-Fi/蓝牙通信的天线。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图3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总线307A用于耦接处理器301、时钟电路303、从射频前端304、主射频前端305A、主射频前端305B、数据选通电路306,实现该部分模块间的通信。
总线307B用于耦接SPI/I2C 302和GPIO控制器309,实现SPI/I2C 302和GPIO控制器309间的通信。
桥(bridge)308用于耦接总线307A和总线307B,从而实现挂载在总线307A上的模块,与挂载在总线307B上的模块间的通信。
GPIO控制器309用于GPIO的管理和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1可以利用GPIO控制器309,通过GPIO向FEM发送FEM指令或者通过GPIO从AP获取终端设备是否为横屏状态、无线通信天线是否被遮挡。
如此,配置有上述通信装置300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线通信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或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Wi-Fi通信和蓝牙通信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300的结构只是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30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模块,也可以拆分、组合或替换部分模块,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手机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通信装置196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调用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基于前述图3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对应的指令,无线通信天线2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或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1。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机10充电,也可以用于手机1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手机1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蜂窝天线1和无线通信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蜂窝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蜂窝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在暂停侦听PDCCH时,可以将调制解调器设置为休眠模式,以降低手机10的功耗。
可以理解,蜂窝天线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可以包括前述天线M1到天线M5。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无线通信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无线通信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天线2的使用状态满足上述负载调整条件时,可以将至少部分无线通信负载转移到蜂窝天线1。
可以理解,无线通信天线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天线2可以至少包括前述天线W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中还可以包括各类通信方式对应的调制解调器、RFIC、FEM、ASM、天线调协器等。
手机1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94可以用于显示前述图7A和图7B所示的提示信息。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1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例如前述存储器103。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手机1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手机10的各种功能应用。
手机1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手机1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手机1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手机1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手机1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手机1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用于确定手机10是否处于横屏状态,计步器等应用。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手机1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手机1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手机1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手机1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用于检测无线通信天线2是否被遮挡以及手机10是否处于横屏状态。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手机1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手机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
通信装置196,用于根据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无线通信天线2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将至少部分Wi-Fi/蓝牙负载转移至空闲或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的蜂窝天线1。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96可以包括前述通信装置200或通信装置300。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手机1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
确定出所述第一天线满足负载空闲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天线;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天线和各所述第三天线都不满足所述负载空闲条件时,调整所述第一天线和各所述第三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满足所述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四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传输性能低于预设传输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空闲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天线的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
天线未承载有通信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天线为蜂窝天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Wi-Fi或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天线为Wi-Fi或蓝牙通信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承载有蓝牙通信负载;并且,所述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包括:
将所述第二天线承载的全部蓝牙通信负载转移所述第一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第一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一天线的使用请求,将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所述第二天线。
7.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天线;并且所述通信装置用于:
在检测所述第二天线的使用状态满足负载调整条件时,确定出所述第一天线满足负载空闲条件,并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天线;并且所述通信装置还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天线和各所述第三天线都不满足所述负载空闲条件时,调整所述第一天线和各所述第三天线的负载分布,得到满足所述负载空闲条件的第四天线,并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四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调整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的使用率大于预设值;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数据通路的数量的大于预设数据通路;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三预设时长内都被遮挡;
所述第二天线在第四预设时长内的传输性能低于预设传输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空闲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天线的空闲率大于预设空闲率;
天线未承载有通信负载。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蜂窝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天线为蜂窝天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Wi-Fi或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第二天线为Wi-Fi或蓝牙通信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承载有蓝牙通信负载;并且,所述通信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第二天线的至少部分负载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包括:
将所述第二天线承载的全部蓝牙通信负载转移所述第一天线。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用于:
在检测到第一通信模块对所述第一天线的使用请求时,将转移至所述第一天线的负载转移回所述第二天线。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
第一通信模块;
第二通信模块;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实现利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所述电子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以及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211369775.7A 2022-11-03 2022-11-03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683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9775.7A CN116683957B (zh) 2022-11-03 2022-11-03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69775.7A CN116683957B (zh) 2022-11-03 2022-11-03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957A CN116683957A (zh) 2023-09-01
CN116683957B true CN116683957B (zh) 2024-05-07

Family

ID=87782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69775.7A Active CN116683957B (zh) 2022-11-03 2022-11-03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395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970A (zh) * 2011-06-27 2014-03-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天线共享
CN107947825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CN10828219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控制其无线通信的方法
CN109120281A (zh) * 2018-08-15 2019-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天线连接方法
CN112771788A (zh) * 2018-12-20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和终端
WO2022111374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3173B2 (en) * 2013-07-31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WLAN and cellular shared antenna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0970A (zh) * 2011-06-27 2014-03-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天线共享
CN108282193A (zh) * 2017-01-06 2018-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控制其无线通信的方法
CN107947825A (zh) * 2017-11-23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选择电路以及移动终端
CN109120281A (zh) * 2018-08-15 2019-01-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天线连接方法
CN112771788A (zh) * 2018-12-20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选择方法和终端
WO2022111374A1 (zh) * 2020-11-24 2022-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957A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7477B (zh) 一种上报能力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2822663B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498124B (zh) SIM卡和eSIM卡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710768B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423106B (zh) 移动网络热点的共享方法、装置和热点共享设备
CN115396964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02312B (zh) 通话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7451B (zh) 一种调节蓝牙输出功率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291833B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系统相关装置
CN113490291B (zh)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EP4024916A1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3596919A (zh) 数据下载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4125789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98893A (zh) 一种解决共存干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683957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可读介质、程序产品和电子设备
CN116133165A (zh) 耳机连接系统、方法、耳机、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54012B (zh) 来电接听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72586B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系统
CN116048772B (zh) 中央处理单元频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6667875B (zh) 上网通路的切换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3024945A1 (zh) 干扰消除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32122A (zh) 硬件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255434A (zh) 数据传输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050811A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8263A (zh) 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