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1479A -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1479A
CN116681479A CN202310503564.6A CN202310503564A CN116681479A CN 116681479 A CN116681479 A CN 116681479A CN 202310503564 A CN202310503564 A CN 202310503564A CN 116681479 A CN116681479 A CN 116681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r
man
cost
average
su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035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燕
董旭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tuo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tuo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tuo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tuo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035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14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1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1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3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2Approximate or statistic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造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模块,用以储存若干历史项目数据;数据调取模块,用以按照设定条件调取数据库模块中储存的数据以及按照预设时间对调取的数据进行项目阶段划分;比价模块,用以获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以及用以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分析模块,用以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中控模块,用以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以及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以及用以确定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当前工程造价进行调节。本发明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造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其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等的工作过程被称为工程造价管理。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991990A公开了一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项目负责人终端,云服务器包括子项目划分模块、三维模型生成模块和项目进度收集模块;子项目划分模块根据工程造价文件将工程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并根据项目清单赋予每个子项目的清单详细信息;三维模型生成模块根据施工图纸在BIM系统中生成施工项目的三维模型,并根据三维模型中子项目的尺寸和相应子项目的清单详细信息计算子项目的工程量;项目进度收集模块用于对所获取的施工照片中的施工信息进行大数据整合、分析并得到当前施工子项目的施工进度,当施工进度与预设进度不匹配时,则根据当前施工进度、剩余工程量和参考项目负责人预测完成子项目的施工时间及建造成本。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工程项目造价缺乏动态的造价管理,常常会造成超预算的情况,给投资方和施工方均造成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动态的造价管理,常常会造成超预算的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以储存若干历史项目数据;
数据调取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库模块相连,用以按照设定条件调取数据库模块中储存的数据以及按照预设时间对调取的数据进行项目阶段划分;
比价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计算各调取出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并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以获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以及用以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分析筛选出的各超预算项目的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以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基于级别设置超预算因素的权重系数;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比价模块和分析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比价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以及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以及用以根据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当前工程造价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取模块调取历史项目数据中与当前工程处于相同地区的历史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对调取的历史项目进行排序,所述比价模块获取调取的历史项目中人工费,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按时间顺序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并计算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第一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一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一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
第二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二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二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的比对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大于等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小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二调节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取模块按照预设时间段将任一调取的历史项目划分为若干项目阶段,所述比价模块提取各项目阶段的人工费,计算调取的历史项目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对于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对与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相同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设定:
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加和/第n项目阶段的总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1+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1+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调取模块在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筛选出超预算项目,所述分析模块分析各超预算项目超预算因素,统计各超预算因素的数量,并按照数量降序对超预算因素进行排序,并依次记为第一超预算因素,第二超预算因素,第n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计算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设定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该超预算因素的数量/超预算因素的总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并设置对应的权重系数;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一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一级影响因素,并将一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α;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二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二级影响因素,并将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β;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三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三级影响因素,并将三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γ;
其中,一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二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三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0.2<α<0.25<β<0.3<γ<0.5;
所述第一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占比,所述第二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二预设占比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占比,所述第三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一预设占比。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将一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1,将二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2,将三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3,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计算综合调节系数K,设定K=α×B1+β×B2+γ×B3,并根据综合调节系数K将当前工程造价Q调节至Q',设定Q'=Q×(1+K)。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近几年,由于人均工时费的不断上涨,对项目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本发明将人均工时费作为主要的变量因素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并根据人均工时费的变化规律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以及根据历史项目对超预算原因的分析,以提取超预算因素,对项目造价进行对应调节,以增加项目造价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包容性,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取历史项目数据中与当前工程同一地区中的历史项目,并绘制按时间顺序绘制历史项目的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基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大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说明人均工时费变化幅度大于当前的人均工时费变化趋势,为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则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小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说明人均工时费变化幅度小于当前的人均工时费变化趋势,为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则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以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按照预设时间段将任一历史项目划分为若干项目阶段,提取各项目阶段的人工费,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变化率,以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充分考虑了人均工时费随时间不断上涨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分析各超预算项目超预算因素,并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分类,以此获取各超预算因素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水平,并根据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调节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影响级别划分,并根据影响级别设定对应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调节,对于级别较高的影响因素,设置一个较大的权重系数,对于级别较低的影响因素,设置一个较小的权重系数,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发明所述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以储存若干历史项目数据;
数据调取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库模块相连,用以按照设定条件调取数据库模块中储存的数据以及按照预设时间对调取的数据进行项目阶段划分;
比价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计算各调取出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并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以获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以及用以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分析筛选出的各超预算项目的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以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基于级别设置超预算因素的权重系数;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比价模块和分析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比价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以及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以及用以根据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当前工程造价进行调节。
近几年,由于人均工时费的不断上涨,对项目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本发明将人均工时费作为主要的变量因素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并根据人均工时费的变化规律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以及根据历史项目对超预算原因的分析,以提取超预算因素,对项目造价进行对应调节,以增加项目造价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包容性,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取模块调取历史项目数据中与当前工程处于相同地区的历史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对调取的历史项目进行排序,所述比价模块获取调取的历史项目中人工费,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按时间顺序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并计算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第一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一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一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
第二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二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二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的比对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大于等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小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二调节方式。
本实施例中,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为当地现阶段的实际人均工时费。
本发明提取历史项目数据中与当前工程同一地区中的历史项目,并绘制按时间顺序绘制历史项目的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基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大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说明人均工时费变化幅度大于当前的人均工时费变化趋势,为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则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小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说明人均工时费变化幅度小于当前的人均工时费变化趋势,为保证工程项目造价的合理性,则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进行调节,以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取模块按照预设时间段将任一调取的历史项目划分为若干项目阶段,所述比价模块提取各项目阶段的人工费,计算调取的历史项目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对于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对与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相同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设定:
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加和/第一项目阶段的总数量;
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加和/第n项目阶段的总数量。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1+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1+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本发明按照预设时间段将任一历史项目划分为若干项目阶段,提取各项目阶段的人工费,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变化率,以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充分考虑了人均工时费随时间不断上涨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调取模块在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筛选出超预算项目,所述分析模块分析各超预算项目超预算因素,统计各超预算因素的数量,并按照数量降序对超预算因素进行排序,并依次记为第一超预算因素,第二超预算因素,第n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计算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设定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该超预算因素的数量/超预算因素的总数量。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并设置对应的权重系数;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一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一级影响因素,并将一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α;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二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二级影响因素,并将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β;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三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三级影响因素,并将三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γ;
其中,一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二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三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
所述第一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占比,所述第二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二预设占比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占比,所述第三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一预设占比。
本实施例中,30%<第一预设占比<第二预设占比<80%,设定第一预设占比为40%,设定第二预设占比为60%。0.2<α<0.25<β<0.3<γ<0.5,本实例设定α=0.25,β=0.3,γ=0.45。
本发明通过分析各超预算项目超预算因素,并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分类,以此获取各超预算因素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水平,并根据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调节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具体而言,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将一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1,将二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2,将三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3,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计算综合调节系数K,设定K=α×B1+β×B2+γ×B3,并根据综合调节系数K将当前工程造价Q调节至Q',设定Q'=Q×(1+K)。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时,提取各级影响因素相关的预算数据和结算数据,设定任一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该级影响因素相关的结算数据-该级影响因素相关的预算数据)/该级影响因素相关的预算数据。
本发明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影响级别划分,并根据影响级别设定对应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调节,对于级别较高的影响因素,设置一个较大的权重系数,对于级别较低的影响因素,设置一个较小的权重系数,使工程项目造价更加趋于合理性,实现了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动态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的问题。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库模块,用以储存若干历史项目数据;
数据调取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库模块相连,用以按照设定条件调取数据库模块中储存的数据以及按照预设时间对调取的数据进行项目阶段划分;
比价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计算各调取出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并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以获取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以及用以计算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相连,用以分析筛选出的各超预算项目的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以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基于级别设置超预算因素的权重系数;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比价模块和分析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比价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以及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以及用以根据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确定综合调节系数K以对当前工程造价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调取历史项目数据中与当前工程处于相同地区的历史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对调取的历史项目进行排序,所述比价模块获取调取的历史项目中人工费,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的总人均工时费,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按时间顺序绘制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并计算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和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第一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一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一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
第二调节方式为,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将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调节至第二人均工时费,设定第二人均工时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的比对结果确定对当前工程造价中人均工时费的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大于等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一调节方式;
若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平均斜率小于总人均工时费变化曲线末端的端点斜率,所述中控模块判定选用所述第二调节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按照预设时间段将任一调取的历史项目划分为若干项目阶段,所述比价模块提取各项目阶段的人工费,计算调取的历史项目中各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对于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对与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设定:
所述比价模块计算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相同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设定:
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各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变化率加和/第n项目阶段的总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若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一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i人均工时费×(1+第一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第i人均工时费为第一人均工时费或第二人均工时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确定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小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
若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大于0,则将当前工程造价中第n项目阶段的人均工时费设置为第n-1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1+第n项目阶段人均工时费平均变化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取模块在调取的历史项目中筛选出超预算项目,所述分析模块分析各超预算项目超预算因素,统计各超预算因素的数量,并按照数量降序对超预算因素进行排序,并依次记为第一超预算因素,第二超预算因素,第n超预算因素,计算各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计算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设定任一超预算因素的占比=该超预算因素的数量/超预算因素的总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根据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对超预算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并设置对应的权重系数;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一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一级影响因素,并将一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α;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二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二级影响因素,并将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β;
若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处于第三占比水平,所述分析模块判定对应的超预算因素为三级影响因素,并将三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置为γ;
其中,一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二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高于三级影响因素的影响级别,0.2<α<0.25<β<0.3<γ<0.5;
所述第一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占比,所述第二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二预设占比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占比,所述第三占比水平满足超预算因素的占比小于第一预设占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计算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将一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1,将二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2,将三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记为B3,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各级影响因素导致的超预算比例计算综合调节系数K,设定K=α×B1+β×B2+γ×B3,并根据综合调节系数K将当前工程造价Q调节至Q',设定Q'=Q×(1+K)。
CN202310503564.6A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6681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3564.6A CN116681479A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3564.6A CN116681479A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1479A true CN116681479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3564.6A Pending CN116681479A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147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637A (ko) * 2009-07-02 2011-01-10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br기반 공공아파트 기획 및 계획설계단계 건축공사비 예측 시스템 및 그 예측 모델
US20170308934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of power engineering cost
CN107977717A (zh) * 2017-11-24 2018-05-01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检修工程造价差额自动调整方法
CN113159841A (zh) * 2021-04-13 2021-07-23 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编制新建变电站工程估算的方法
CN113888210A (zh) * 2021-09-22 2022-01-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造价估计方法
CN114429338A (zh) * 2022-01-13 2022-05-03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CN115587232A (zh) * 2022-11-02 2023-01-10 浙江明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造价数据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936928A (zh) * 2022-09-05 2023-04-07 么道工程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cdm建筑区块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637A (ko) * 2009-07-02 2011-01-10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Cbr기반 공공아파트 기획 및 계획설계단계 건축공사비 예측 시스템 및 그 예측 모델
US20170308934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of power engineering cost
CN107977717A (zh) * 2017-11-24 2018-05-01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检修工程造价差额自动调整方法
CN113159841A (zh) * 2021-04-13 2021-07-23 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编制新建变电站工程估算的方法
CN113888210A (zh) * 2021-09-22 2022-01-0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造价估计方法
CN114429338A (zh) * 2022-01-13 2022-05-03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CN115936928A (zh) * 2022-09-05 2023-04-07 么道工程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cdm建筑区块链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5587232A (zh) * 2022-11-02 2023-01-10 浙江明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造价数据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llego New bounds and heuristics for (Q, r) policies
CN113267692B (zh) 一种低压台区线损智能诊断分析方法和系统
JP5291177B2 (ja) ユーザー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に基づく電気器具検出方法とシステム
Hargreaves et al. REFLEX: An adapted production si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flexible capacity planning
CN111476435B (zh) 基于密度峰值的充电桩负荷预测方法
CN116681320B (zh) 一种工程监控一体化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260198A (zh) 一种台区同期线损合理度评判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033134A (zh) 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逐日分段短期负荷预测算法
CN106022530A (zh) 一种电力需求侧柔性负荷有功功率预测方法
CN10927214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变电设备运行期成本预测方法
CN110309945A (zh) 基于g1-熵权法的配电台区项目优选评价方法
CN116205329A (zh) 一种节假日客流量预测方法
CN108256693A (zh) 一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13361A (zh) 一种规模化可调资源的联合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837730B (zh) 基于三率合一的电网基建主网项目多维协同管控系统
JPH05314094A (ja) 販売予測支援装置
CN110533291A (zh)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中压配电网薄弱环节辨识方法
CN111260161A (zh) 一种众包任务下发的方法及设备
CN116681479A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评估管理系统
CN110826931A (zh) 一种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经济性评估系统
CN116485517A (zh) 一种智能信贷服务管理系统
CN10925547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变电设备非项目类成本预测方法
CN115099933A (zh) 一种业务预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037138A (zh) 基于双层分解和深度学习的地铁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系统及实施方法
CN112258338A (zh) 一种基于最近邻算法的基站费用自动化稽核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